1994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新体制
顾秀莲
根据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新体制,这是摆在我们化学工业行业管理部门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课题。
    资源的利用程度取决于经济管理的组织程度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的水平,最终将体现在资源利用的程度上。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管理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
建国4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已经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布局基本合理,科研、设计、教育配套,大、中、小企业结合的工业体系,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原材料和基础产业。但是,我国化学工业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很低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更加剧了资源利用低下的矛盾。目前全化工系统全部资金的投入产出比仅为1∶0.67,1993年全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仅为1.29万元/人·年。
造成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管理组织程度的落后。钱学森同志认为,我国现行的化学工业管理体制太分散,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十分突出,急需从行业管理的体制上加以改进解决。他特别强调指出,化工部一定要从资源有效利用的高度,切实改进和加强行业管理,特别是要统筹搞好大化工的行业管理。
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计划和市场都得要”。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绝不是自由主义的市场经济,而是有调控的市场经济。有效的行业管理是搞好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行业管理,而且还对行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
第一,我国的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西方国家已经认识到了“市场”的缺陷,走出了“市场万能”的误区,强调在发挥“看不见的手”作用的前提下,要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而我国不仅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很大,而且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发育还很不成熟。另外我们又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更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培育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经济从总体上讲,包括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三个层次,中观经济实质上是以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为调控对象的,它是连接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基础。多年来,中观经济、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控一直是我们国民经济管理中一个薄弱环节,宏观经济总量的失衡,微观经济经营的不活,资源利用水平的低下等等,都可以从中观经济中找到结构性矛盾的根源。经济发展从量上讲是GNP的增长,从质上讲就是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抓住了行业管理,也就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实质,牵住了宏观经济管理的“牛鼻子”。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能否尽快确立,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看我们能否尽快建立起一个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业管理新体制。
第三,综合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也需要行业管理部门的支持。行业管理部门不仅可以为综合部门宏观决策提供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方面的建议,而且也是落实综合部门宏观决策必不可少的管理基础。有人讲,日本一个通产省就把全国的经济都统管起来了,我们为什么还要保留一些行业管理部门呢?我认为这种观点,既没有看到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基础、条件,甚至国情的巨大差异,更没有看到日本通产省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它下面还有一个更庞大的协会、学会等管理支撑体系。它所设的30多个附属和咨询机构,如审议会、审查会等负责人,大都由垄断财团的头面人物担任。它同日本四大经济团体——“经济团体联合会”、“经济同友会”、“日本经营者团体联盟”和“日本商工会议所”及500多个经贸团体有着紧密的来往。因此,我们绝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国外的某种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根据中国的管理基础和条件,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认真处理好综合管理和行业管理、宏观决策和分级管理的关系,我们的经济管理才有可能走出“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积极探索“三位一体”大化工行业管理的新体制
国务院在批准《化学工业部职能配置、内部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中明确规定:化工部是国务院主管全国化工行业的职能部门。采取什么样的行业管理新体制,管理好化工全行业(含石油化工、煤化工、盐化工、精细化工等),真正做到微观放开搞活,宏观管住管好?我们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提出了建立行业管理新体制的四个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所有权与经营权和政企、政资分开;分层次设立管理职能、调节功能和管理体制高效率。根据这些原则,我们提出了由“一个精干的机关、一批社会团体和一群经济实体组织的各具功能优势、相互支持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位一体’大化工行业管理新体制”的构想。
“一个精干的机关。”化工部机关既是政府行业管理的职能部门,也是行业管理的决策机构。在这次机构改革中,部机关人员编制由650人精简到320人,司局机构由15个减少到12个。按照“政企分开”和“转变职能”的要求,把微观管理的职能下放给企业,让位于市场。行业管理部门应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要求,充分运用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有效结合,建立一种全新的调控机制,真正搞好行业发展规划、选择投资方向、控制投资总量和技术进步、对外贸易、技术经济信息、政策法规等行业管理的职能。
“一批社会团体。”主要是指各种专业协会、学会。它们是联结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可以在调查研究,反映企业困难,协调同业关系,推广行业技术进步,以及帮助政府制定长期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协助政府实施行业管理,加快行业发展。日本经济管理体制中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充分发挥了各种专业协会在行业管理中引导、协调、咨询、服务、反馈等功能,在政府和企业中起到了强有力的纽带作用。他们把这种由政府—专业协会—企业组成的管理体制,称为日本独特的、高效的“官民协调体制”。而这种专业协会、学会,正是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行业管理迫切需要加强的一个重要支撑体系。
“一群经济实体。”是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按照全新的产权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起的“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新型现代企业群体。在这个新型企业群体的建设中,我们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大力推进化工企业集团化战略,加快化工企业集团和集团性公司组建的步伐,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和跨国性公司,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的行业管理体制下,创造出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
“三位一体”的大化工行业管理新体制,是一个强调体制效率的管理系统。在这个管理系统中,政府部门是行业管理的宏观决策层,社会团体是中间协调层,经济实体是管理执行层。这种管理新体制是根据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的集中、企业的联合以及政府对宏观经济调控的加强等新形势而提出来的。我们认为,这种管理新体制,既能发挥计划调节的优势,又能加强市场调节的功能,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管理效能的提高,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行业管理的新路子。
    关键是认识的统一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建立“三位一体”大化工行业管理新体制,不仅涉及到体制的改变,职能的调整,运行机制的变化,而且难度更大的是思想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统一。
首先,是认识的统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管理决不是部门管理,恰恰是对部门管理的扬弃。传统的部门管理是与产品经济相联系的,而行业管理是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前者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把企业看成行政机关的附属物,后者则是以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为基础,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前提。行业管理只有打破部门管理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和小生产狭隘的观念,才能取得认识的统一。我们相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按照资源利用效率的标准选择经济管理体制,将会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
其次,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实施行业管理,绝不是简单地把别的部门生产的本系统归口管理的产品划过来,更不是计划管理体制下旧职能在新形势下的回归,它是一种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的改革。这种改革的根本要求,就是政府必须根据管理对象、实施主体和运行机制的变化而切实转变职能。应真正把那些具体的、微观管理职能下放到协会和企业,这是“三位一体”行业管理新体制确立的关键,也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和搞活企业的前提。
第三,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学会在行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的行业协会、学会,无论从专业的设立,职能作用的设置,还是从现有人员的构成及自身建设等方面,都不适应化工行业管理新体制的要求。要重新认识行业协会在行业管理新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大行业管理的要求,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行业协会、学会的调整和改组,充实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专家,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广泛性和权威性的高效能的工作网络体系,使协会、学会等组织真正成为行业管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建立“三位一体”的行业管理新体制,是一个全新的探索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完善。但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敢于大胆实践,善于总结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够在这场举世瞩目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中,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行业管理的新路子。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用改革的精神学习邓小平建党思想
——“邓小平建党思想研讨会”综述
前不久,中央党校党建部召开了邓小平建党思想研讨会。与会的七十多位党建理论工作者提出,要用改革的精神学习邓小平建党思想,用改革的精神来建设党,党校应该成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阵地。现将会议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邓小平建党思想的历史地位
与会者认为邓小平建党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社会变革中发展起来的。它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建设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共产党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是现阶段执政党建设的指针。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它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邓小平执政党建设思想的理论概括
一些同志认为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一)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以“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党的工作的客观标准,并提出“左”和右都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三)恢复和系统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四)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消除领导体制中的弊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改进管理方法,在坚持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原则下,改进完善执政方式、活动方式,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五)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在民主集中制原则的指导下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同时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中央要有权威,把党建设成为具有健全的民主集中制的党;(六)强调从制度上建设党,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健全党规党法,实现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制度化;(七)提出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注意培养适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八)重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发展经济中的作用;(九)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强调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并通过改革和制度建设,逐步形成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机制;(十)按照“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四项原则正确处理与外国政党的关系,确立了新型的党际关系,等等。大家一致认为,邓小平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十分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一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的同志则主张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来综合概括邓小平建党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讨论过程中,对于如何正确认识邓小平建党思想的理论体系问题,大家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见解,认为思想体系是客观存在,只是由于提炼方法、角度和深度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概括,应该承认这种多样化的理论研究,鼓励彼此间相互补充。
    三、研究邓小平建党思想的方法
学者们提出,从理论研究角度说,学习研究邓小平建党思想应由专题性研究向总体研究推进,形成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原则与应用、结论与方法的统一。应紧密联系当前国际形势和国内状况的大背景,从党的建设的整体工程与整个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相互联系的大思路来获得对其思想的整体理解,在指导实践中使之化作现实的物质力量,显示其固有的内在逻辑体系。有的强调要把握邓小平在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的方法论,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党的建设成效的标准,按照辩证法办事,要善于总结经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等应成为研究邓小平建党思想的基本方法。
(陈登才刘永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