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分析

  家庭轿车不是梦
新华社记者李安定
中国经济生活的一个里程碑:1994年4月,国务院以《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宣布:鼓励私人购买汽车。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干预个人购买和使用正当来源的汽车。
一个禁区从此打破,中国老百姓家庭有了拥有自己的汽车的权利。
    (一)
人们担心,中国人穷,目前昂贵的车价对工薪家庭来说几近天文数字。但是,用经济发展的眼光看,车价和收入却是此消彼长的变量。
15年前,正是国家制定了发展彩电、家电、计算机、程控电话的中长期规划,并且予以实施,这些过去遥远如梦的产品,终于进入寻常百姓家。反过来,新兴产业的建立,对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588亿元增长到1992年的23988亿元,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今后若干年,汽车工业在裂变中的波及效益,必将使广大中国老百姓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国外的规律表明,人均国民收入达到500美元时,轿车开始进入家庭,达到1000美元时,这种趋势出现高潮。专家称,在中国,轿车进入家庭形成趋势的起点,大约在1996年到2000年。起步时的年需求量在20万到30万辆之间。
第一批“吃螃蟹者”已为数不少。到1993年,中国私人汽车拥有量为100万辆,其中轿车近5万辆。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1991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有530万户,相当于欧洲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这些家庭已完全具备购置夏利、奥拓那样档次普及型轿车的能力。
    (二)
对今天大多数中国老百姓来说,当务之急无疑是改善居住条件。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离开高速便捷的“行”去解决“住”,今后中国一些人口密集的大都市,人们只能向高空要空间,挤在水泥立柱般的高层住宅生活。然而一旦有了家庭轿车,卫星城镇、郊外空气清新的山岗坡地,都会成为居家的理想去处,“住”的布局将产生新的思路。
轿车进入家庭提上日程,有人担心普通老百姓能否承受。但是有个比喻可以给人以启发:城镇住房从国家全包转到商品化,好比取消国家粮价补贴,事关千家万户的承受能力,运作难度很大。而轿车进入家庭,没有历史包袱,好比名烟名酒提价,非但不会对一般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带来冲击,反而为原来挤在吃、穿、用狭窄渠道里的巨额消费资金,找到一个新流向,为平抑物价打开一道泄洪闸,不买车的家庭也是受益者。
提到车,就会提到路,让人想到一些大城市眼下令人头痛的拥塞路况。美国汽车大王福特当年说得好:先有汽车,后有路,再有沿途的辅助设施。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是先修好了路再发展汽车的,人口密度远大于中国的日本,就是靠轿车的税收解决了修路70%的资金,形成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道路体系。
    (三)
说到轿车进入家庭,有人就援引发达国家的轿车人均保有量,以此推论一夜之间在中国会出现的种种弊端。其实,轿车进入家庭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空间”上说,轿车进入家庭,将从沿海中小城市,甚至是率先富起来的农村乡镇起步。
从“时间”上讲,在中国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也许需要15年,20年,真正的普及恐怕是更长时间。在一个渐进的时间跨度里,全世界轿车在交通、耗能、安全、环保等方面出现过的弊端和克服这些弊端的经验都可供我们借鉴。
从“运作”上讲,有关法规和行政措施的制定,金融结构和民间集资渠道的建立,甚至家庭轿车优选车型的开发……涉及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
1996年以前,国家将重点扶植一汽大众、神龙(东风雪铁龙)、上海大众、天津夏利各自达到年产15万辆的经济规模,加上已经批准的北京吉普、广州标致、重庆长安、贵州航空,8个轿车厂将形成年产78万辆的生产能力。
国际新一代轿车的侧重点正向节能、环保、安全的方向进取。专家们称,一旦轿车进入家庭在中国实现,以其量大面广,以其事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省油、消除污染、安全、耐用将是民众轿车的开发方向。
也许,轿车进入家庭的意义远远超出经济领域。不难预见,当有一天,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能够拥有国产的家庭轿车,由此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将是社会主义建设无可估量的精神力量。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忌“公害广告”
湖南陆天旺
一位面有雀斑的小姐从杂志上看到一则化妆品广告:“我部推出最新特效祛斑漂白霜,用后当天见效,一周后雀斑褪尽”……这位小姐如遇救星,急忙汇去180元钱买回两盒。谁知用后半月有余,非但雀斑丝毫未退,反而长出满脸脓疱,她追悔莫及,直怨自己不该轻信广告。
广告本是促销的有力手段,一则如实、健康的广告,可以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如今,从电视、报刊、广播中却发现不少“公害广告”。
首先是广告中的女演员越来越“裸”,床上用品、保健用品介绍越来越细。笔者有心数了一下某电视台新闻节目后播出的14个广告,其中9个有类似镜头。再是一些厂家抓住如家长溺爱独生子女的特点,在儿童食品、营养品广告上大做文章。如“要考100分,要喝×××”等等,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药品广告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品广告中不能出现“根治”、“药到病除”等用语,可是一些广告中仍然一再出现类似用语,致使一些患者有病不投医,盲目自购药品服用,轻者延误病情,重者因此丧命。
产品广告的美与丑、益与害,不在于产品本身,在于产品经营者和广告制作者。经营者和广告商们应把广告的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多制作健康向上、实事求是的公益广告,切莫做损人利己的“公害广告”。这样的效果可能更好。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茶座

  别弄“洋”成拙
江苏王润胜
报载,某厂家生产的速食方便面,曾畅销一时。但它那张蹩脚的英文说明书,使一些人倒了胃口。有人根据它的英文说明书寻找蟹肉,发现汤料成分中无蟹肉之类的海味,倒是写着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词——癞哈蟆肉。一种国产矿泉水的产品说明书本想说明其产品水源岩层深厚,水龄长久,然而译成英文,竟成了“古潭死水”。易拉罐装的“银耳燕窝”,一律译成“鸟巢”。常有老外不解地问:鸟巢如何吃得?泥土、烂草和鸟粪制成的东西,怎么成了乳白色的滋补品?某牌子的牙膏写成W·C(厕所),镶嵌金边的瓷碗译成了痰盂,等等。
有人作过调查,发现我国产品的英文说明书没有错误的不到50%,这里所指的错误尚不包括修辞逻辑上的错误,真正能做到完全没错的不足10%。出现如此之多的“洋文垃圾”,除了一些厂家舍不得聘请有水平的专业人员翻译校核、审查部门对此管理不严之外,与一些厂家滥印洋文有关。他们明知道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那么好,没有国外市场,却仍然要洋包装一番。
商品包装艺术是一门学问,并非洋文一印,便万事大吉。如果洋文翻译错误和笑话百出,反而弄巧成拙,影响商品的形象和声誉。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煤烤炉”的故事
秦恩江
我国的食品烘烤,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电烤炉,耗电较多、费用较高,还常常受到供电不足的困扰。
今年6月30日,一种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行业的燃煤超导热管烘烤炉在河北省青县问世。经专家鉴定,它比电烤炉节省耗能费用90%以上,且设备成本仅为电烤炉的30%。
发明者华强供职于县乡镇企业局,最初研究煤烤炉时,未摆脱对电烤炉节能降耗的思维,因而毫无进展。3年前的一天清晨,华强在马路上散步,险些被煤块绊倒,拣起那个鸡蛋大的煤块,他突然眼前一亮:为什么不能用煤烤取代电烤?灵感来自一瞬间,之后付出的汗水却足以车载斗量。他没上过大学,但苦读热学专业的各种书籍,综合利用水蒸气暖气原理及航空超导热管等技术。历经三个寒暑,自掏3万多元的研制费用,他终于成功了。
天津、河北的十多家食品厂已安装上这种烤炉,烘烤速度每台日产3000公斤糕点,只需燃煤180公斤,煤费不足80元,利润高于电烤炉6倍多,而且烘烤速度比电烤炉还快。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经济万象

  土窑洞何处去
地处我国华北地区西部,黄土高原东部的山西省,是黄土窑洞的主要分布区之一。全省境内约有150万孔黄土窑洞,约有500万人居住在窑洞里。有关单位在对阳曲县窑洞居民的初步调查中发现:男女居民平均寿命为70岁左右,95岁以上的老人也不少见。
土窑洞曾为人类的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就居住形式而言,土窑洞冬暖夏凉,四季舒适,完满地解决了人的生理要求;建造它因山就势,就地取土,材料费用减少到最低限度。从黄土窑洞能否适应现代化村镇生活需要方面来看,黄土窑洞民居建筑虽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但它具有较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还可做办公、会议、营房、厨房、食堂、井房、粮仓、库房、地窖、磨房、机房甚至庙宇等使用。这说明,人们已经巧妙地运用窑洞这种建筑,创造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家院落和群体街坊。对于像山西这样的黄土窑洞占全省农房总数量的1/4左右的内陆省份,在农村建房热潮方兴未艾的今天,对窑洞进行科学化的改造,更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农村土窑洞,也有旅游价值。比如,山西省正在建设高速、高等级公路,可在公路两旁或附近开发建设具有地方风景特色的窑洞宾馆与新型的窑洞建筑,以吸引中外游客,增加农民第三产业的收入。
(史向红)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大潮人物

  李灵芝和福利企业
张凤龙刘鲜日
初识李灵芝,是在长江边那排依山而凿的岩洞里。几台破旧的机器和一群残疾人,属于四川省万县市群力皮鞋厂。
如今,岩洞依旧。万县市群力皮鞋厂却已是亮丽的高楼、宽敞的车间、国内先进的生产设备、现代化的质量检测系统……他们生产的“川王”牌系列产品畅销川、陕、鄂等全国10多个省市。
作为一家福利企业的厂长,毫无疑问,李灵芝的“治厂经”比别的企业更难念。
不足百人的厂子,残疾人竟占了近60%,企业没有知名度,产品没有稳定的市场。面对这种状况,李灵芝义无反顾地从老厂长肩上接过了沉甸甸的担子。她深深懂得:优胜劣汰,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消费者绝不会因为你是福利企业而对你降低标准。她依据企业的实际,先后制定了计件与计时、定额与定量相结合等一系列适合残疾人生理特点的规章制度。
同时,将残疾职工“分门别类”合理安排。下肢残疾者,安排钳帮、叠帮、清料等手上活;聋哑职工就安排做皮鞋合底等,形成了独具福利企业特色的用工双向选择。一位残疾职工纪律涣散,几次违犯规章,李灵芝对此作了严肃处理,那位职工一直闷闷不乐。李灵芝语重心长地对他讲:“我们绝不能自己看不起自己。作为一名残疾职工,更应该自尊、自强、自信……”几句话,说得那位职工泪流满面。
残疾职工由于自身生理缺陷,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自卑甚至抱怨。如何使他们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李灵芝选择了抓产品质量,创名牌产品,增强职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厂里自上而下建立了一套严格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从设计、制作,到检验出厂,都处于受控状况,该厂的产品年年达标,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7%以上。李灵芝还把从市场及多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系统整理,通过残疾职工们的手迅速转化为产品,先后研制开发了各式皮鞋新品种数百个。同时,还做到皮鞋、凉鞋、旅游鞋多管齐下,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对有一定文化的残疾职工重点培养,李灵芝采取“设立专门奖金”、“委派专人辅导”等多种办法,尽可能为他们成材创造条件。财务科有个双下肢重残的颜东风,在李灵芝的鼓励下,经过3年苦读,自修完大专会计专业,领到了毕业证。新的知识使他的工作更出色,并逐步摸索出了一套福利企业财务管理的经验,被评为国家级统计工作者,破格提升为财务科长。
李灵芝的热心、诚心、爱心,使一大批残疾职工脱颖而出,成为生产科长、车间主任、班组长,名副其实挑起了厂里的“大梁”。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乡村新潮

  农村做工客
黄永东彭发生
近年来,每逢农村栽种收割季节,就有一群群由农民组成的“农村做工客”,活跃在广阔农村的山地田野。他们或借地理便利优势,或施一技之长,为劳力紧缺的农户排忧解难,既方便了别人又有利于自己。
令众多“农村做工客”欣慰的是,他们的劳动量虽然大,但所得到的报酬和所受到的待遇,也是一般外出打工仔所不能比拟的。
他们替别人干一天活,收入少的也有十来元,多的达四五十元甚至更多。如果需在雇主家住宿,就会有人为其提洗澡水,铺上好床铺。总之,他们是处在“客”的地位上,故称之为“做工客”。
镜头一:“双抢”快到了,家住赣西北山区的黄细伢见自家的早稻还没成熟,就和呆在家里闲着没事干的两个儿子带着换洗衣裤,手执禾镰,跨市过省到湖南醴陵市去替别人打禾。在醴陵农村,黄细伢父子只打一个星期的禾,就赚了800元钱,比他家一个人的年纯收入还多。回到家,他家的禾刚好成熟,不但没耽误自家的农活,而且买化肥、交乡村统筹金,儿子上学所需的钱都不用愁了。
像这种带着一把禾镰跨县过省的“农村打禾客”,在湘赣粤一带的农村并不鲜见。据统计,仅宜春市的农村,今年“双抢”到邻近乡、县、市、省打禾的农民就有5万余人次,收入突破1000万元。
镜头二:青年农民小何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想出去搞副业,家里的活又没人干。于是,他养了一头牯牛,在料理自家农田的同时,牵着牛替别人耕田驮滚子(一种木制的将禾茬压入泥中的农具)。春耕时,他连人带牛替别人耕一天田,可得20元的工钱,倘若不吃雇主的饭,按所耕田亩的多少收钱,则每天可拿到三四十元的酬钱。他养一年的牛,只要替别人干上两三个月的活,就能赚到1000多元,牛所积下的肥又使农作物产量显著增高,的确很合算。
类似小何这样连人带牛替人干活的“农村耕田客”,约占当地农户的1/10。
镜头三:赣中某贫困乡有个叫刘驼古的单身汉,1986年只身到湖南浏阳市大瑶镇的一户农家做工。雇主有8亩田,一家人忙于做生意,农田山土没人料理,就请了刘驼古常年管理。开始除了吃住每天算5元工钱,过年过节还替他置买衣裤。现在已是8元钱一天了,一年下来,除去零用,他还能积存2000多元现金。今年55岁的刘驼古已存款一万余元。他挺满意地对笔者说:再干五年,他就“告老还乡”。
像他这样的“做工客”,大都是从赣中、赣西北等贫困农村出来的。
“农村做工客”“做工”的方式不同,“做工”的范围也不局限在农田。替人种麦收棉,栽菜挖薯,铲山采茶,伐木开荒、建房造屋、挑肥担物等等,都是“农村做工客”干的活计。穿门过户,来去自便,效益显著,赚正路钱,为促进农业生产,搞活农村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等离子切割被干扰一难题攻克
等离子切割机可切割不锈钢、有色金属、合金材料,切割质量高,但有一难题,即切割过程中电流:电磁干扰数控系统,使切割受到强烈影响。深圳博利昌数控切割设备公司,经过多年的研究,终于把这一难题攻克,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关注,获得“国家科委高科技开发奖”等数项大奖。
(魏亚玲)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上海“福祥”推出艺术壁砖
“亚细亚”艺术壁砖、防滑地砖近日投产上市。中外合资上海福祥陶瓷有限公司引进意大利设备生产的这种磁砖,实用、美观,目前日产磁砖1万平方米。
(刘春华)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TDK电脑记录媒体进入中国市场
由中国电子器件工业深圳公司、北京众大创业科技开发公司及日本TDK株式会社等联办的TDK电脑记录媒体展示活动,日前在京举行。TDK磁盘是世界上目前唯一获ISO9002认证的产品。
(东方晓)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乐工牌”把斧通过质量鉴定
山东省乐陵市工具厂生产的乐工牌GF—380型把斧,近日通过山东省消防产品鉴定委员会的质量鉴定,畅销美国、德国、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张荣祥)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新产品·新技术

  高级铅笔漆在莱州问世
由山东莱州光明高级铅笔漆有限公司开发的专用于高档铅笔油漆的新材料——高级铅笔漆日前试产成功。共分底漆、面漆、荧光漆、沾头漆、光漆五大类。
(杨扬)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沈长西:父子五人下井去孟明摄于皖北矿务局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

我国“人保”公司开办“农民养老金保险”,使不少农民老有所靠。山东威海市已有十点二万农民参加了此项保险,一点五万适龄老人现在已从当地的“人保”公司每月领取可观的养老金。图片上的这位老大娘就是靠“养老金”安度晚年的。刘汉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