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2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控制人口持续发展
本报评论员
联合国主持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将于本月5日至13日在开罗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人口、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这是继1974年布加勒斯特、1984年墨西哥城国际人口大会之后,全球举行的有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一次有跨世纪意义的盛会。我们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在过去的20年中,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为执行1974年通过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全球在降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各国的教育水平,特别是妇女的受教育状况有所改善。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生殖健康和计划生育的信息服务。
但是,也应当看到,人类仍然面临着自身繁衍与经济发展的严重挑战。目前,全球年净增人口达9000多万,人口倍增时间缩短,贫困人口不断增多,环境污染和其他生态问题日趋严重,人口数量空前增长与资源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这一切对人类及其后代的生存发展形成严重的威胁。人口激增所引起的经济发展滞缓和不平衡,是影响世界安全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存在的难民潮、地区性冲突,都在不同程度上与人口激增而引起的土地、水及其他资源短缺有关。
作为占世界人口22%的发展中人口大国,中国为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进行了坚韧不拔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和经验,在控制人口增长、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的成效显著。中国的人口政策也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赞扬。但是,人口基数大、增长快、资源相对贫乏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出于对中华民族和国际大家庭的高度责任感,中国政府将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确定为两项基本国策,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发展问题。只有坚持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人口问题。制定和实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将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国根据本国的人口状况和具体国情自主地制定人口政策、目标和措施是各国的内政和主权,应当受到尊重。提高妇女地位、保障妇女权益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关键因素。同时,加强和促进国际合作,也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必要条件。稳定世界人口,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整个国际社会的合作。
我们欣喜地看到,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全世界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控制人口、促进持续发展问题取得了共识,而且这种共识已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变成广泛的实际行动。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专论

  世界人口与发展前景
中国社科院人口研究所胡伟略
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召开将广泛地吸引着各国人民关注全球人口与发展的现状和未来。在即将到来的新世纪中,怎样才能在人口的增长和满足人类日益丰富的需要二者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本次会议的主要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50—70年代,世界人口出现爆炸式增长。1960年世界人口30亿,1975年达到40亿。这10亿人口的增长时间比前10亿快了一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1974年布加勒斯特国际人口会议以协商一致方式通过了《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它是关于世界人口与发展的政策性、纲领性文件。经过1984年墨西哥城国际人口大会等的继续推动,20年来,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人民为协调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世界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2%,而1981—1988年下降为1.8%。1987年世界人口总量突破50亿大关,到1994年中已达56亿多,增长率为1.6%。人口形势已开始扭转。但是,当前世界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很不理想。如果不继续努力,弄得不好,还有可能恶化,局部地区甚至会十分严重。
人口与发展既是重要的战略问题,也是关系各国人民当前和未来利益的大事。
人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作为基础。决定人口变动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方式,社会文化对人口变化也有重要作用,而人口自身又有其内在变动规律。没有制约和调节的人口,其增长速度往往是比较快的。增长太快,就会严重妨碍经济、社会的发展。如果到这时再来控制人口的增长,就要花费很大力量,而且要经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人口逐步下降的过程。现在关键问题是要使人口与发展尽快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还表现在人口和资源、环境、投资、技术、教育以及经济增长速度、人均收入等具体问题上的相互作用。当前,世界各国关于人口与发展的科学研究方兴未艾,人口问题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发展问题,而发展的理论最终是关于人的发展理论。
世界人口与发展的关系,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当代更是在急剧改变其发展趋势。如果仅就人口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可以将其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
资本主义以前的全部历史时期,人口与经济发展极为缓慢。在漫长的岁月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体力劳动、手工操作为基础。物质资料生产的基本类型是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自然界的恩赐和机遇。人口呈停滞、缓慢、波浪式的增长。统治者大都倾向于人口增殖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和工业化的时期,人口与经济发展都比较快。
二战前后直到90年代中期,人口与发展出现了两种趋势并存的格局。战后初期虽然各国都曾有过一个短时间的生育高峰期,但从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便迅速下降,继而出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口发展格局:一是以西欧国家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很低,有的甚至是负增长,经济发达;另一是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人口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两种趋势虽然相背,但都产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人口与发展不协调问题。在发达国家表现为人口、劳动力老化。在发展中国家则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太快,以致粮食、能源紧张,环境恶化以及教育、贫困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久治不愈。尽管70年代中以来,许多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减慢,但问题仍然很多。
从本世纪末到下个世纪中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呈现出影响全球的趋势:
(一)世界人口总量及其增长,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有其他星球可供人类生存发展。现在世界人口56亿,每年增加9300万人,其中发展中国家每年增加8500万。每一分钟,全球有98人去世,275名婴儿降生。
(二)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调,正在成为全球共同的利益所在。人口、环境和资源同属于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发生、发展的摇篮和源泉。人口与发展都不能违背生态平衡规律,并须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保持平衡和协调的关系。
(三)解决人口与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正在成为全球合作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有过剩资本,但劳动力不足,市场饱和。发展中国家缺少资本,但劳动力资源充足且成本低廉,更兼市场广大。两者互有需求,可以而且亟需相互合作。此外,在消除贫困、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等一系列问题上,也需要全球的合作与努力。
(四)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正在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1950年,全世界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14亿,1975年为3.5亿,2000年将增加到5.9亿,2025年将增加到11.21亿。从1950—2025年的75年间,全球人口将增长3倍多,而老年人口将增长5倍多。2025年全世界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3.7%。全球人口老化趋势不可避免。
与此同时,人口移动、人口城市化浪潮也正在全球掀起。目前世界城市人口24亿,2000年将达到32亿多,可占世界总人口50%。全球正处在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迁移的历史时期。这就带来诸如交通、住房、就业、污染、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口则在向郊区转移,出现城市“空洞”。
由于普遍实行计划生育,全球人口将走向稳定。我们相信,只要各国政府、科学家、人民共同努力,人口稳定增长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全球人口与发展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附图片)
图为乌干达的青少年在学习有关防治艾滋病的知识。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十分奏效”
——外国人士看中国控制人口
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秘书长哈夫丹·马勒于1992年10月1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是个大国,(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但政府的计划生育政策却十分奏效。”
美国“人口危机委员会”副主席凯瑟琳·卡麦隆女士在1992年9月回答一位记者的提问时,把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取得成功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多数中国人已认识到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并自觉执行;政府干预发挥了作用;权力下放,中央政府不搞“一刀切”。
《印度快报》1991年7月11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对于那些批评中国控制人口方法的人,著名学者斯科特·弗朗西斯的这一段话是最好的回答:‘不同意一对夫妇只生一个’的政策就等于一场谋杀——谋杀一个国家和出生来到世上的孩子们。如果我们要中国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现代经济的国家,一个人民自由的现代国家,那么,我们必须懂得‘只生一个’的政策的必要性”。
波兰前议长米·扎凯维奇1994年1月22日刊登在波兰《论坛报》上的一篇文章中说,“我承认,70年代,我自己写过信,抗议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尔后,我曾两次访问过中国。从此,我的欧洲人的观点来了个全面改变。……只需看看诸如北京、上海或者香港这样的大城市,设想一下要保证这么多人的住房、工作、吃饭和穿衣是多么困难!……在如此不寻常的人口形势下,中国政府采取某些紧急措施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正是由于采取了迄今的人口政策,中国才能大幅度降低人口生育数量。它不仅对中国本身的发展具有意义,同时也对整个地球具有意义。……
今天,那些谴责中国人口政策的人,难道你们愿意中国政府让人民放开生育,使中国的人口炸弹迅速增大,而后又放开边界,让数亿中国人进入工业化国家吗?”
美国《纽约时报》1990年5月9日发表一篇文章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是这样说的,“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达11亿,而且还在增加。但是有迹象表明,人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毫无疑问,年轻人的传统观念在改变。因而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比过去得到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美国《纽约时报》1991年8月27日刊登该报记者发自中国四川的一篇报道说,“长期以来,外国一些人一直在批评中国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但在过去的十年里,计划生育政策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人口剧增和农田不足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对此比大多数国家处理得好——使现在和将来出生的人有更大的机会摆脱传统的贫困和苦难的命运。”
泰国《沙炎叻报》于1991年6月21日曾发表文章说:“(人口)形势如此严峻,中国政府必定感到十分担心,因为如不解决,几十年后中国又将饱尝饿饭之苦。”
日本《世界日报》1990年发表的一篇文章说:“中国面临住宅、能源供不应求,就业问题严重等诸多难题,要提高生活水平,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中国(提倡)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果,这是不可否认的。”
(先旺)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为了人类的未来
吴绮敏
面对人口数量达到历史上最高纪录的现实,整个世界正面临就业与资源不足等诸多压力的困扰。联合国人口基金会近日公布的《一九九四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强调指出,人口与发展的关系将决定未来世界的承受能力。
尽管现实是严峻的,但近年来全世界在人口控制方面取得的成绩却异常突出。今天,工业化国家里四分之三的家庭和发展中国家里一半以上的家庭都实行了计划生育。这种“人口再生产的革命”已经成为控制世界范围内人口大幅度增长的强大力量。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努力成果尤为显著,视其经验,则均有许多共同之处,即让人们自由平等地得到医疗保健、计划生育和教育,特别是使妇女获得了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让她们具有驾驭自己生育力的手段。据估计,节育已使生育的数量减少了一半,节育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将使人口增长率降低,同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相协调。
《一九九四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介绍了津巴布韦、泰国、埃及和哥伦比亚等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经验。在津巴布韦,平均每个妇女所拥有的子女人数在六十年代后期将近八个,至一九八一年降为七个左右,如今已降至五点四个。百分之四十三的已婚妇女采用先进的节育方法。妇女的受教育程度与其生育状况密切相关:未受正规教育的妇女平均拥有七个孩子,受初等教育者有六个,受中等以上教育者则少于四个。
津巴布韦的显著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社会的努力。尤其是保证让妇女参与到各级决策之中。自从独立以来,津巴布韦政府把妇女问题的进展作为其政策的一个基本点。无论男女,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人们都能受到教育。初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已从一九七九年的八十一点九万增至一九八八年的二百万以上。这一时期,中等教育的入学人数增长了十倍,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从八千五百提高到五万。不计其数的成人识字班和其他类型的非正规教育活动也使那些超过学龄的人受益匪浅。
泰国是过去二十年间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甚快的国家之一,它把人口问题作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个重点。其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致力于社会的发展与对妇女的授权。有资料表明,泰国妇女跻身于亚洲大多数的经济活动之中。成人妇女的识字率几乎与男性一样,高达百分之九十六,初级学校中男女学生的入学率同为百分之八十五。
埃及是即将召开的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的主办国,它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也是成绩可观,总统穆巴拉克已成为一九九四年联合国人口奖获得者。埃及的人口政策是全方位的,致力于降低生育率、解除贫困、减少文盲,以及改善妇女地位。埃及的人口政策得到了政府最高层的支持和优先考虑。一九九二年以来,埃及设立了人口与家庭福利部,强调要对卫生和各种经济的、社会的项目给予更多的投资,特别是要关注计划生育和人口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发展中国家控制人口增长的成功经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各国均有必要关注人口问题,并对此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就全球而言,正如《一九九四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所述,这些国家的政策“将对减缓人口增长做出贡献”。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小资料

  谁曾获联合国人口奖?
1983年首届人口奖获得者为中国的钱信忠和印度的英·甘地;
1984年巴拿马的卡门·米罗教授和美国的谢尔登·西格尔教授;
1985年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
1987年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和突尼斯家庭与人口全国办公室;
1988年日本计划生育联合会主席加藤和哥伦比亚家庭福利协会;
1989年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哈托和多哥全国家庭福利计划;
1990年法国人口统计学家阿尔弗雷德·索维尔和毛里求斯家庭健康和人口委员会;
1993年加纳弗雷德·赛博士和日本《每日新闻》人口问题研究理事会;
1994年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土耳其卫生和计划生育基金会。
(张桂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