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以水养水点水成金
水利部部长 钮茂生
“点水成金”,就是水利部门要通过转换机制,把自己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增强自身活力,壮大经济实力,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服务。这个题目出得好,这与水利系统在90年代改革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完全一致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整治江河湖泊,兴建了一大批水利水电工程,形成了数千亿元的资产,变水害为水利,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土保持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水利长期被视为单纯社会公益事业,强调无偿为社会服务,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忽视了自我发展机制的培育,造成水利作为基础产业而缺乏相应的经济实力,经营管理机制不活,产业结构不合理,工程的建设与管理脱节,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水利工程没有正常的更新改造资金渠道,没有稳定的运行经费来源,效益衰减,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去年对全国9000多个水利管理单位进行统计,其中有40%以上的单位难以维持正常运行。水利的这种状况,与其基础产业的地位不相适应,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财税、金融、外贸、投资等宏观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框架,改革将进入到构造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攻关阶段。与此相适应,水利只有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改革束缚水利发展的旧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体制及相应的运行机制,以水养水,用水利创造的巨大效益促进水利经济的发展壮大,才能担当起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重任,水利事业才有希望。
去年召开的全国水利工作会议提出了建立五大体系的现阶段水利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即建立科学、完善的水利资产经营管理体系;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水利投资体系;完整、合理、规范的水利价格管理和收费体系;科学、完善的水利法制体系和优质高效的水利服务体系。其核心就是逐步建立水利良性运行新机制,使水利从传统的封闭的农业水利更快更好地向现代的社会化大水利转变。当前,一个以五大体系建设为龙头,带动水利改革全面深化,促进水利经济加速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全国水利系统中逐渐形成。
今年,水利系统开展“经营管理效益年”的活动,目的就是通过狠抓管理,提高经营意识,促进水利企事业单位运行机制的转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逐步实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点水成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加快水利转轨变型,我想当前一个时期应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进一步解放思想。
思想不解放,思路不开阔,水利就难有出路。在建立新体制过程中,必须清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系列旧的思想观念和习惯方式,特别是要破除那种“等、靠、要”的僵化保守思想和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守业思想,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作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缺一不可。在解放思想的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和水利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水利经济的路子来。
——树立产权观念和经营意识,积极稳妥地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把水利国有资产的管理经营从计划经济的轨道转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来。
按照国家对建立国有资产实行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建立水利资产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国家对水利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资产监督管理权和经营单位的法人财产权,落实监管和经营责任。对水利产业按社会公益型、有偿服务型和生产经营型三种类型制订相应的产业政策和经营管理方式。对防洪防潮等社会公益型工程,在国家给予政策性补贴的同时,依法征收堤防修建维护管理费和防洪保安费等,逐步提高自我维持水平;灌溉、水运、水土保持等有偿服务型工程,除国家给予适当补贴外,应按规定计收水费、过闸费等,逐步达到自我改造水平;对城市工业供水及水电等生产经营型工程,要按照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通过自主经营达到自我发展水平。
——转换经营机制,深化水利企事业单位的改革。
根据目前水利企业效益差、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当前水利企业应有步骤地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评估资产,改革企业的劳动人事、工资、分配制度。各级水利部门都要在经济实力较强,具备一定规模的水利企业中选择一批试点企业,要下大功夫把试点工作做好,力争用较短时间基本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累经验,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探索。在保证国有资产不受损失和不无偿转移的前提下,具备条件的水电、供水及多种经营企业可以和其他行业、其他部门实行股份制经营。也可以采取联合经营、合资经营、个人承包等多种经营方式。对不影响全局,经营有困难的边远地区或零散的小型水利工程经批准后,可以进行拍卖或出售,收回投资,用于发展其他水利产业。对有条件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苦练内功,提高经济效益,强化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逐步向企业过渡。
——深化水利的价格收费体制改革。
水利要走向市场,必须要有符合行业特点的补偿机制,也就是要有合理的价格收费体系。同时这也是水利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转换经营机制,逐步建立企业制度的重要前提,必将促使水利企事业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提高经济效益,从根本上改变只讲投入,不讲产出的陈旧观念和运作方式。因此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水利工程达到良性运行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电价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形成一套合理的价格机制,逐步理顺水利产业商品价格、收费标准与其他商品价格的比价关系,使水利行业的价格管理工作达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
——调整水利产业结构,搞活水利经济。
要大力发展水电、城市与乡镇供水等“朝阳产业”。目前,各级水利部门建设和管理的大、中、小型水电站有5万多座,装机容量超过2000万千瓦。按国家的计划,90年代全国水利部门要完成水电装机1500万千瓦。1993年水利系统在建的水电规模已达960万千瓦,水电建设的势头发展迅猛。根据供需预测,到本世纪末,全国总需水量遇中等干旱年份将增加到6000亿立方米,全国供水能力要有较大幅度增加,将开工建设一批调水工程,逐步解决华北和其他重点缺水地区的供水困难。水电、供水工程建设,水利部门具有技术、设备、人才方面的优势,应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作出我们的贡献。要加快经济实体的建设,积极组建以流域为单元、以骨干工程和工程群为依托的流域、区域经济开发实体。
水利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基础设施。尤其是大江大河大湖的防洪保安,关系到国计民生,关系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大局。因此,必须加强各级政府对水利工作的领导,强化水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发挥政府在财政统筹、政策导向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动员和依靠全社会的力量,为加快水利建设和深化水利改革积极创造条件。
这次人民日报辟出专栏,向全社会宣传介绍了水利系统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转换经营机制方面的改革实践,对全国水利系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引导。我相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水利产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一定会加快发展。我们一定能“点水成金”!
                   
在短短的两个月内,“点水成金”专栏至今已发表12期,暂告一段落。我们特请水利部部长钮茂生同志写了这篇文章,作为专栏的小结。
加强经营管理,发展水利经济,是水利行业深化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今后我们还将介绍这方面的经验,希望广大读者继续来稿。
   ——编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交粮扣款无道理
往年,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夏粮收购,都让农民在麦收前用陈小麦一次完成全年的粮食订购任务,粮食部门光收粮不给钱,麦后由各村统一结算,扣去集资、提留、其他摊派及别的扣款,农民剩下不多。
今年麦前交粮,农民以为党中央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情况会有所好转。
然而事实与此相反,往年虽然也打白条,但粮管所给的单子上还划着单价。今年给的单子只写着送粮的斤数,成了名符其实的白条。麦后结算时扣款尤甚,单是乡镇集资就比去年增加20%多,村里的扣款更多。
粮管所也乘机加码。由于上面叫农民用陈小麦一次完成小麦、玉米、大豆的全年订购任务,结算时,用小麦顶玉米的,粮管所让每公斤再交0.16元,用小麦顶大豆的,每公斤再交1.20元。理由是粮管所上交国库的玉米、大豆不能少,须按市价买了交上。
按照这个算法,顶玉米的小麦成了0.66元一公斤,比国家定购价低了0.42元,顶大豆的小麦倒贴了0.12元。这样,我区农民人均被粮食部门扣去五六元,全区30万农民,加起来约有上百万元。
笔者曾专门问一位粮管所领导:你们这样扣农民的款是谁的规定?有什么正式文件?
回答是:“没什么文件规定,都是这么办的。”
山东潍坊市寒亭区固堤镇 张瑞福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五百农民巧借肥
杨睿赓
地处贫困偏远山区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新庙乡农民,越来越重视农家肥的使用。目前,全乡涌现出500多名农民掏粪工。
前些年,这个乡的农民别说是到十几里远的城里去掏粪,就是守着成堆的农家肥人们也不愿使用。近两年,这里的农民开始小面积试种蔬菜,然后拉到城里去卖给居民。可他们种植出来的蔬菜就是没有附近镇郊菜农种植的蔬菜质量好。一些农民了解后发现,原来问题出在使用农家肥上。
于是,这个乡的红光、红星、光明三个村种植蔬菜的农民便把眼睛盯在城里的厕所上。一些农民赶着马车,开着小四轮日夜奔波在通往城里的掏粪公路上。现在,这个乡的年掏粪量达2500吨,户均掏粪5吨。全乡蔬菜种植面积达550亩。每年向城里供应各种新鲜蔬菜达百万公斤。种菜农户仅此一项收入人均达到2000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设蔬菜保护区建副食品基地
三明市场肉鲜鱼活菜足
本报讯福建省三明市一边稳住近郊老菜地,积极发展远郊新菜地,对市区5000亩菜地树碑立桩,确定为保护区,一边大力建设肉、禽、蛋、奶等副食品基地,蔬菜、肉食品等供应品种多,质量优良,价格基本稳定,多数消费者满意。
三明市区是福建省定点副食品生产基地之一。近几年来,三明市委、市政府拨专款扶持“菜篮子”工程建设。去冬今春以来,该市采取发展蔬菜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稳住近郊老菜地与发展远郊新菜地相结合的办法,保证蔬菜生产面积。目前,市区已拥有常年菜地5175亩,确保市区人均拥有2.5亩以上菜地。该市还大力开展科技兴菜活动,现在已有10多个从国外引进的新菜种在市区蔬菜基地培育成功,同时利用不同的地理条件,温差不一的气候,种植2000多亩反季节蔬菜,现在市区每天上市蔬菜达6.6万公斤,近20个品种,而且菜价平稳。
为保证肉、禽、蛋、鱼等副食品供应,该市把着眼点放在基地建设上。现在该市已拥有4个年可提供5000头以上商品猪的厂场,48家养猪大户,1个年饲养肉禽10万只、蛋鸡1万只的生产场。福建省内陆地区最大的商品鱼生产基地——三明市牧鱼良种繁育场,年为市场提供鲜鱼25万公斤,名、特、优鱼占市区市场上市量的95%,让市民食有鲜鱼、好鱼。
为确保“两节”市场供应让市民满意,近日,市领导带领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到三明食品集团公司、市区蔬菜副食品基地调查研究,对副食品的上市量、上市品种、上市质量、上市价格和下一步生产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同时,要求加大力度打击欺行霸市、出售低、劣、伪、假副食品的不法分子,切实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
(陈发荣黄敬)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随笔

  市场经济不等于“无为而治”
潘承凡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呛水最多的恐怕还是农民。山楂、海狸鼠、哈白兔等辛辛苦苦种养了,却卖不出去,甚至白送人都不受欢迎,这类事时有发生。
农民呛了水,自然求助干部。然而,在西部某著名的黄桃之乡,农民得到了这么一种回答:现在是市场经济啦,要更新观念,你们各人去闯呀!
这些同志对市场经济显然有一种误解,他们大概把市场经济与“无为而治”混为一谈了。其实,绝对是两码事,后者烙有深刻的农业社会的印记。那时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除了交皇粮,几乎从不进入流通领域,搞“无为而治”,让农民自己管好自己的肚皮,确实是省心省事又省力的良策,西汉的文、景二帝,大概要算“无为而治”的典范了。
市场经济是近代工业社会的产物,其内涵和操作远比“农业社会”复杂得多,最起码的是,搞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部门从此可以撒手不管。在市场经济发源地英国,自由放任、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只推行了10年光景,政府就开始适度干预。这类干预,日本最为典型,通产省每年都要制定产业政策,对企业进行指导。70年代至80年代,由于通产省的引导有方,日本的大多数企业成功地完成了向高技术产业的转换。农林省对农业的指导也大致如此。日本的这一做法,被外界称作“官民混合调节体系”。
对苍山“蒜薹事件”,读者恐怕记忆犹新,蒜薹之所以成为“事件”,就是因为当年该县政府放弃宏观调控责任,甚至反向操作,堵死民间收购渠道,致使上亿斤的蒜薹烂在地里,烂在路上,烂在县府上。第二年,事件后调整的新县委盖了90多座恒温库,敞开大门欢迎各地客商,仅5天时间就将全县蒜薹收购起来,蒜薹又成为该县农民的摇钱树。宏观调控和适度干预的重要性由此可证。
总而言之,实行市场经济,是要求各级干部按照经济规律办事,而不是撒手不管;市场经济更不能成为某些干部不负责的挡箭牌。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陕西治理农村用电乱收费
全省90多个县收费合格率达95%,24个县达100%
本报西安9月18日电记者孟西安报道:最近,陕西省礼泉县裴寨乡3个村的农民,给省电力部门送了一块写着“知群众冷暖,送人民光明”的牌匾,称赞陕西省治理农村用电乱收费活动开展得好。据悉,从今年4月份到8月底,全省90多个农电县照明用电收费合格率达95%,其中24个县达到了100%。
今年年初,省纪检、监察和电力部门对全省66个县区进行调查,发现普遍存在照明用电乱收费、乱加价问题,最高电价每千瓦时收到4.5元。农民“不通电时盼电,通了电又用不起电”。
为此,陕西提出实行“一县一价,最高限价,定死两头,管好中间”的治理目标,即一个县执行一个统一的综合电价,不得超过省上规定的最高限价;上交国家的利税不能少,向群众收取的电费不能超,抓好电力生产和供应的各个环节的管理。
5个多月来,治理目标做到全省家喻户晓,各地都成立了由地、县、乡主管领导挂帅的农村用电专项治理领导小组,实行包干责任制,逐级签订“责任书”2万多份,做到省、地、县、乡层层承包,人人肩上有压力。仅西北电管局和省农电局的领导,在两个月中就跑遍了20个地市,检查了36个县和140个乡镇,明察暗访了2000多个农户。据了解,全省共查处不合规定的收费340多起,撤换了8名电管人员,对不执行限价政策的36名电工作了经济处罚。
为了“管好中间”,全省还针对农村基层用电秩序混乱现象狠抓了综合治理,包括严格用电管理,全省联户集中装电表1.67万箱,新装电表8万多户;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实行抄表收费到户、电费公布上墙;加强基层电管队伍建设,新建乡一级电管站107个;大抓电力基础建设,全省共整改农村低压线路9465公里,有效降低了线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兴国农民自发组成“粮食互助会”
本报讯最近,一种新兴的民间自发组织——“粮食互助会”出现在江西省兴国农村。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全县涌现“粮食互助会”300多个,入会农户1600余户,为410户受灾缺粮户提供互助粮13.5万公斤。
6月中旬的特大洪涝灾害,使兴国县的不少农作物受毁,一些耕地主要分布在河堤险段两岸的农户,因水灾造成严重缺粮。为此,不少没有遭灾的农户,纷纷自发联合起来,组成“粮食互助会”,为缺粮户排忧解难。每个“粮食互助会”扶助1—2户缺粮户,所提供的互助粮,由缺粮户以后逐渐偿还。
(曾宪炜)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里的青工也潇洒
湖北省松滋县松水坪电厂的山区青工,乐于将青春奉献给大山,生产中吃苦耐劳挑大梁,工余时间跳上一段现代舞,生活在山里也潇洒。
刘书义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省德州市宋官屯乡沙王庄农民赵洪德,日前第二次来到棉麻公司卖新棉。他说:“到这里卖了棉花就给钱。今年棉花又提了价,我要把种的五亩棉花全卖给国家!”宋卫中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