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与内地经贸合作长足发展
赵新兵高建新
近年来,随着中国内地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以及澳门1999年回归的日益临近,澳门和内地各种经济贸易合作和交流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副会长安成信介绍,两地贸易从1978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6.8亿美元。今年1至6月,两地贸易已达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3%。
资料显示,自1979年以来,内地市场健康而迅速的发展为两地经贸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发展成为澳门主要贸易伙伴之一。据澳门政府统计,澳门与内地的贸易总额在80年代年均增长17.74%,在90年代头4年年增18.9%。
在过去的5年里,澳门从内地的进口增长11.47%,绝对值由23.29亿澳门元增至35.96亿澳门元,同期澳门对内地的出口年均增长更高达43.42%,绝对值由6.16亿澳门元增至18.86亿澳门元。在1993年澳门进出口贸易中,以单个国别地区计算,内地已成为澳门第二大进口来源和第二大出口市场,所占比重分别为21.8%和13.3%。
专家指出,澳门经济的发展直接受益于当今世界经济最富活力的东亚地区,相当程度上受益于经贸高速增长的中国内地的辐射效应,而同时,澳门也成为内地对外开放的一个桥梁和窗口。
今年以来,葡萄牙企业在中国内地及澳门的商业拓展明显增加,不少葡萄牙企业家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澳门参观考察,他们希望以澳门作为中葡经济交流的基地。此外,澳门与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可为中国内地企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据悉,欧共体在澳门设立的亚太地区唯一的一个办公室已在为中国内地企业和欧洲工商界的合作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目前,澳门旅游业与内地的交流与合作也获得较大发展。自80年代初,广东和澳门开始旅游合作至今,广东、澳门和香港已形成远东地区一个较有吸引力的旅游大三角。
有关专家指出,两地合作与交流的领域还将不断扩大。目前澳门的出口产业结构一般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加强与内地进行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合作是必不可少的,澳门信息比较灵通,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经验较为丰富,可以利用内地工业门类齐全、科研及开发能力实力较强、技术人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发展自己。两地优势有机结合,形成整体合力,对双方都有利。
随着澳门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它与内地的联系将更加密切,明年澳门机场投入使用后,可快速直接地连接北京和内地其他城市。同时,建设铁路和延长高速公路将使澳门加强与附近地区的联系,并连接中国内地的主要交通网。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两岸交流破浪前行
陆珺珺
尽管“千岛湖事件”一度成为两岸间的困扰,但今年上半年两岸交流交往仍以不可阻挡之势,破浪前行。据有关部门的统计称,一至七月,大陆赴台交流共计三百零九项,一千六百五十七人次,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二十四点六和百分之十二点三。
文化交流,仍是今年两岸交流的主旋律。新年伊始,从文学、影视、戏剧到音乐、舞蹈等多个领域,都出现新一波的两岸交流热潮;据称,共有九个大陆文艺团组赴台演出,其中,大陆戏剧团体“搬场”宝岛演出最令人瞩目。当陈红、鲁文、潘虹、林芳兵等越来越多的大陆影视明星活跃在台湾电视荧屏之上时,《包青天》、《梅花三弄》等电视剧集在大陆多家电视台的黄金时间播出。两岸影视界的人员交流、学术探讨及相互合作业已多方面展开。借助于此,两岸民众更多地了解认知彼岸的风貌。
今年大陆歌舞在彼岸掀起的旋风始于上海交响乐团在台湾新年音乐会上的精彩演出,大陆著名指挥家陈燮阳率领他的乐队,以其拿手的《拉赫曼尼诺夫之夜》向台湾观众献上新年礼物。春暖时节,“孔雀公主”杨丽萍又翩翩飞至宝岛,“孔雀开屏迷倒宝岛同胞”,柔美的舞姿沟通了两岸民众的心灵。
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发展迅速,被视为今年两岸交流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大陆有关方面称,社会科学领域赴台交流人员占大陆赴台交流人员的比例从去年的百分之十五升至今年上半年的百分之二十四。在岛内举办的两岸社会科学学术研讨会数量多,涉及门类广泛,包括世界经济发展中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全民教育发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两岸文化思想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迈向二十一世纪之中国人学术研讨会等。通过学术研讨,两岸学者对于彼此的理念与观点有了更明晰的认知,增进了彼此的沟通与了解。
新闻与出版业,在两岸交流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年初,大陆主要媒体负责人访问团访台十天,这使两岸新闻交流走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一九九四年大陆图书展览是首次在台湾举办的书展,一万七千种、二万六千余册大陆图书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参观者络绎不绝,订购踊跃。这既是两岸出版界交流的一件盛事,更是两岸出版交流的重要突破。
中科院院长周光召率二十余专家学者赴台参加一九九四年海峡两岸科技学术会议,以及全国人大常委、前农业部长何康赴台交流,使两岸交流层次更趋提高。今年初台湾当局放宽台湾现职官员赴大陆参加民间交流,对此,海协会也表示欢迎台湾现职官员以民间身份赴大陆交流、访问、考察。此后,台现职官员以民间身份赴大陆交流人数开始增多。两岸交流的领域也拓宽到银行、保险、生化、城市建设、少数民族学等新领域。
令人遗憾的是,台湾当局将今年三月偶发的千岛湖恶性刑事案政治化,禁止赴大陆旅游团,冻结两岸文教交流,致使一些原拟来大陆的台湾交流团组取消或推迟原定行程,部分大陆赴台交流团组未能如期入岛。然而,海峡风浪挡不住两岸亲情。一些台湾交流团组冲破重重阻挠前来交流访问,如台湾政治大学师生访问团,台湾企划人协会主办、宋庆龄基金会接待的台湾第二届“和平小天使”访问团等。一些台湾民间邀请机构坚持按原计划邀请大陆人士赴台举办交流活动。两岸民众欣慰地看到,在两岸的共同努力下,两岸交流已发展成为联系两岸的难以割断的纽带,有其特有的生命力,任何人企图利用某一事件阻挠两岸交流之船的航程,都只能是徒劳的。
最近,台湾当局已放弃“暂缓两岸文教交流”等一系列不利两岸交流的决策,恢复大陆赴台交流项目审批。八月初,海协与海基会负责人在台北会谈,就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两岸民众衷心期待着两岸交流交往之船能冲破种种障碍,顺风而行。(附图片)
台湾摄影家在金山岭长城上等待拍摄日落的那一刻。 李建东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同登金山岭长城
本报记者傅旭
8月28日下午四五点钟,夕阳辉映下的金山岭长城静静地安卧在群山之巅,一个由十几人组成的队伍来到长城脚下,开始缓缓向上攀登。他们是来自海峡两岸的摄影家,其中有大陆著名摄影家徐肖冰、吕厚民等,也有台湾摄影家傅崇文和被称为“三周”的周志刚、周鑫泉、周鹤辉以及黄金树等。看上去他们一行大多约为五六十岁,但实际上却多为六七十岁,其中来自台湾的郭云龙先生已有78岁了。他们说:“从事摄影事业,对美好的追求使我们显得年轻。”
攀登,奋力地向上攀登。尽管他们都身背几公斤乃至二十公斤重的摄影器材,但个个不示弱,气喘吁吁地在长城上前行,寻找着诗与画的意境,定格在自己永久的记忆中。
“拍得好过瘾!”周鹤辉先生边拍摄边发出这样的感叹。
在一山顶的烽火台处,摄影家们见到了在这里开小卖部的一位小伙子,他身后的窗台上摆放着一组长城摄影作品,题为“气贯长虹”。他就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尚进一路上给大家介绍的第十七届全国影展的金奖获得者周万萍。这组“气贯长虹”即是他的获奖作。小伙子生长在长城脚下,迷恋着长城,他拖着一条伤残腿,拍出了不少佳作。今天得知诸位摄影家来,专程在此恭候。大家向他表示祝贺,然后共同交流起拍摄长城的体会。
太阳在一层薄薄的云雾笼罩下,慢慢地向群山和长城靠近。摄影家们纷纷选择好最佳角度,等着拍摄长城日落。
归途中,大陆朋友说:“今天气候条件不太好,留下点遗憾,是为了让你们再来。”
“我们一定还来。下次希望能从台湾直接飞来。”台湾朋友这样回答。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永不变的中国心
——三位澳门同胞的心声
本报记者徐运平
金秋9月,置身祖国南部沿海一隅的澳门,澳凼桥头,濠江上下,已处处可以感受到渐浓的节日气氛。在即将为祖国45岁生日点亮烛光之时,萦绕在澳门同胞心头的是什么呢?
或久居异域,或生在他乡,人生坎坷,岁月沧桑。多少年后他们身上也许有了许多改变,但乡音未改的朴实言语里却依然闪烁着一颗永不变的中国心。
    祖国是靠山
潘汉荣(澳门工联会理事长):“我出生在国内,来澳门后当过油漆匠,在公务局干了11年,1992年担任澳门工联会理事长。在澳门生活几十年,总感到祖国最亲。童年时,父母送我上澳门工会办的劳工子弟学校,从书本里认识到祖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祖国,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上深深的烙印。记得上音乐课,我们最爱唱的是《蓝蓝的天上白云飘》;17岁那年,我还参加了工会的工人剧团,从广州歌舞团学习归来,我们剧团就为澳门同胞演出民族歌舞。很多时候舞台就是大街小巷,最喜欢也最受欢迎的是红绸舞和扭秧歌。”
“祖国才是我们的靠山。新中国成立前,在澳门,殖民者根本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动辄行使统治‘权威’,甚至还聘请一些印度人来当差,横行霸道。祖国解放后,澳门同胞欢欣鼓舞,从此有了作为中国人的尊严。特别是祖国改革开放十几年的发展变化,更影响和推动了澳门的繁荣和发展。近年来,澳门同祖国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关系更加明显。今日拱北,车水马龙,澳、珠两地每天有数万人进出海关,来往于两地的货柜车不见首尾。澳门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包括副食品、粮食、蔬果等八成以上来自内地。现在澳门人去珠海就像‘回家’一样,珠海成了澳门经济发展、工作、生活的大后方。”
“再过五年,澳门就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作为澳门人,我内心充满自豪。”
    盼邓小平九九年到澳门看一看
吴利勋(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会长):“我最希望邓小平身体健康,九九年澳门主权回归之后能来澳门看一看。‘一国两制’确实很高明,有远见。去年全国人大颁布的澳门基本法为澳门规划出更美好的前景。10年前,澳门不少人游说我移民,可我就是不肯。10年间,我们公司抓住了发展机遇,生意很好,这几年我还担任了澳门建筑机械工程商会会长、澳门狮子会会长。现在,我什么‘外国护照’也不要,有的只是澳门居民身份证。凭什么?全靠祖国给我的信心,我就是离不开这块土地。”
“我10岁到香港,23岁来澳门。虽然在外面受的教育,在境外生活30多年,但对祖国的感情从来没有含糊过。新中国成立45年来,国际声誉越来越高,经济蓬勃发展。我每次回去都看到新的变化,改革开放已深入人心。我在内地有五家合资企业,规模虽不大,但内心想得更多的是为内地经济发展尽一份力。1992年,我为汕尾市捐款138万人民币,以期帮助家乡旅游业的开发,带动汕尾更快发展。”
“除了做生意,我最大的爱好是收藏中华民族艺术精品,有人称我‘艺术企业家’。看到祖国的文化艺术遗产流失,我心痛。有时不惜价钱也要买下来。多年来,我在澳门收集到的内地流失的书画、文物古籍达百余种。我有一个愿望,就是等我老了把它们捐献给家乡的文化建设事业。”
    祖国强大同胞光彩
陈继杰(澳门继杰国际集团总裁、澳门地产商会名誉会长):“我们家族自曾祖父起便由海南移居泰国,经营橡胶、木材工业,我是泰国华侨第四代。80年代中期,我决定到港澳发展,并把投资重点和方向放在内地及港澳地区。我之所以决定立足澳门,看准就是祖国的改革开放和内地及澳门的投资环境,更重要的是国家实行‘一国两制’,为澳门的繁荣发展提供了保障。”
“祖国强大,华侨光彩。这可以说是我们这些浪迹天涯的海外游子刻骨铭心的感受。祖国不强大,海外华侨就算有再优越的条件,也没有地位和尊严,只得看人家的眼色行事。祖国的改革开放,使我们看到了祖国走向富强的美好前景。作为炎黄子孙都乐见祖国的日益繁荣与进步。”
“我在内地的造纸、食品、建材等工业方面,目前正加大投资规模,希望通过引进国外高科技,为提高国内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尽一份努力。”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两岸贸易上半年增一成
本报香港电台北消息:台湾“经济部国贸局”近日公布今年上半年两岸间接贸易情况,1至6月贸易总值达74.3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3%。
台湾经济部门的这项资料表明,两岸贸易额占台湾出口额的15.73%,仅次于美国。台湾出口对大陆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达近些年来最高峰。该项资料中所列台经香港海关转口的贸易额为45.69亿美元,不过因过境货物、海空联运转运货物不须向港府报运通关,因此有部分并不列入香港海关统计。据台湾有关方面的计算,两岸实际贸易额为74.35亿美元。
其中,台湾对大陆转口输出为68.30亿美元,增长速度为9.62%;大陆向台湾转口输出为6.05亿美元,增长速度达16.88%。台湾有关方面估计,在当局持续开放大陆半成品进口的情况下,两岸贸易额将会持续增加。而今年上半年台湾输往大陆货品,则以工业原料和零配件为主。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台英业达集团推出大陆化电脑辞典
本报讯日前,全球最大的电脑辞典供应商台湾英业达集团在北京宣布,英业达集团为大陆市场推出了CD—65电脑辞典,这种辞典融英汉、汉英、汉语辞典、中文化的数学运算、科学绘图、大容量电子记事簿等众多超强功能。
据介绍,英业达CD—65电脑辞典类独具英汉、汉英、汉语三大辞典的交互查询,首创“子母视窗和五重视窗”查询法,是市场上同类产品中唯一荣获ISO9001国际品质认证的产品。英业达集团也已成为目前台湾在大陆投资最大的软件公司。英业达集团负责人说:大陆将是英业达现在、将来投资发展的重点。
(郭洪岩王建莲)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北京市公证员协会成立一年
寄送涉台公证书副本900余件
本报讯自去年5月北京市公证员协会成立以来,认真履行“汪辜会谈”正式签署的《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截止到1994年7月底,协会共发出寄往台湾地区使用的各类公证书副本964件;对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寄来的各类公证文书300件,先后转有关部门予以采证,为海峡两岸人民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法律保障。
(王福明吴军)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国际儒学联合会将成立
本报讯在孔子诞辰2545周年纪念与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前夕,国际儒学联合会筹委会于近日在京举行了第四次会议,决定今年10月5日在中国北京举行国际儒学联合会成立大会。
国际儒学联合会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孟学会(中国台北)、韩国儒教学会、日本的斯文会、美国国际中国哲学会、德国阿登纳基金会、香港的团体等发起。
(达文)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深圳航空口岸出入境旅客日增
投资旅游的港澳台同胞占70%
本报讯据深圳机场边检站统计,今年1至7月,从深圳航空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达33万多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10%,而来内地投资办厂、洽谈贸易、探亲旅游的港、澳、台同胞近23万人次,占旅客总数的70%。
(何小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