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9月1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选评

  转型期戏剧的走向与使命
——一九九三年度“五个一工程”戏剧入选作品述评
梁红鹰
从时代火热生活中汲取艺术创造的诗情是1993年度“五个一工程”戏剧入选作品的突出特征。正面表现经济建设主战场上工人生活的话剧《那一年,在夏天》,通过对北方某安装公司为油田建设完成一项大型球罐安装任务的描写,塑造了不畏艰难,闪耀着智慧和意志光彩的当代产业工人群体形象;话剧《黄河入海流》以开发黄河三角洲的壮丽事业为背景,热情歌颂建设者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剧作不仅没有回避商品大潮对产业建设队伍的冲击,而且恰恰善于从转型期的新矛盾新问题中提炼戏剧冲突,描绘建设者们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展示他们的追求和憧憬,揭示出他们的乐观主义、集体主义和英雄主义的时代依据。反映农村改革现实生活的豫剧《能人百不成》和晋剧《醋工歌》在对发展乡镇企业和共同致富的坎坷历程的描写中,艺术地再现了党的富民政策的威力,表现了改革开放对农民和农村生活的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更是一项开拓未来的神圣事业,它需要人民群众尽早挣脱因袭的负担,去除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思想枷锁,接受并营造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不无痛苦的思想变革本身就极富戏剧性。话剧《大青山》直接把国有企业机制转变中的痛苦过程搬上舞台,令人信服地表明,旧有体制和这种体制下形成的某些观念窒息着企业的活力与创造力,改革开放促使人们自觉摒弃不利于经济建设的旧意识,重振国有企业的雄风。反映首都危旧房改造的话剧《旮旯胡同》深刻地揭示出,政府在帮助人民群众从狭窄的居住环境中摆脱出来的同时,也带动他们从狭窄的思想境界和陈旧观念中摆脱了出来,政府与老百姓共同奏响了面向未来的时代同心曲,这种升华无疑得自生活的启迪。
转型期不容乐观的戏剧演出市场形势促使戏剧工作者把创作精品放在戏剧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努力推出经得住多方面考验的作品。取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生活的歌舞剧《山歌情》刻意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寻求时代精神与地域文化的融合,通过革命斗争对老区人民的洗礼,展现精神美、人情美,艺术上相当程度上突破了旧模式。话剧《十三世达赖喇嘛》描写的是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本世纪初西藏宗教政治领袖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加措坎坷的人生历程。由于剧作家以历史唯物主义态度对其是非功过做出了客观评价,艺术地昭示了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这一真理。对文化品格的努力追求还使一些历史剧具有了连接现实、穿越未来的魅力。高甲戏《大河谣》没有因袭以宫廷政治斗争和爱情纠葛为中心的历史剧旧路数,它在清代康熙年间中国人民治理黄河的史实背景下,围绕治河过程中的多种矛盾,提炼出“清而不明害百姓,忠而不贤误国家”的主题,形象地告诫人们,精忠报国的热情只有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才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这一主题的文化指向无疑具有积极意义。表现皖籍文化名人程长庚为京剧发展不懈奋斗业绩的京剧《程长庚》将维护艺术家的人格尊严和艺术尊严作为全剧主旋律,并且努力追求实现民族戏曲文化诗情画意的艺术品格,这些探索对京剧改革也是有益的。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厚底蕴还哺育出了《楚韵》这样气度非凡的鸿篇巨制。这部根据伟大诗人屈原的《九歌》创作改编的大型古代歌舞诗乐之所以能够使人们在歌、舞、诗、乐的氛围中受到震撼,关键在于抓住了屈原作品爱国主义的精神实质,提炼出了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艺术传统精髓。这部作品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说明广大文艺工作者只要不放弃艺术追求,以踏实的作风努力开掘民族文化的富藏,便可以推出高品位的力作。
此外,以反腐倡廉为题材的话剧《司法局长》、《好人长在》,以及革命历史题材滇剧《朱德与唐淮源》等都为戏剧艺术发展提供了经验。
(作者单位:中宣部文艺局)


第8版(副刊)
专栏:

  西部艺术在崛起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述评
本报记者易凯
精品荟萃、异彩纷呈的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令人强烈地感受到西部艺术正在迅速崛起。
所谓西部艺术,即以大西北历史和现实生活的变革为创作主题,以大西北人民悲欢离合的情感变迁为描写对象的艺术作品。在本届艺术节上,这一类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来看,都占据着显赫的位置。32台正式参演的剧(节)目中,西部占了16台;13台祝贺性演出中,西部占了8台。尤其令人欣喜的是,这一类作品中不乏辉映时代的成功之作,不乏充满锐气的创新之作。来自甘、陕、青、宁、新疆和内蒙古的各族文艺工作者联袂推出的一台台佳作,交织出一幅幅大西北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画卷,合奏出一曲曲大西北辉煌壮丽、雄浑激越的时代赞歌。
西部艺术的崛起,首先表现在西部艺术家对西部深厚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追寻和重新审视上。西部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绵延数千公里的古丝绸之路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近年来,西部艺术家自觉地挖掘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厚土,取得丰硕的成果。本届艺术节上出现的乐舞《敦煌古乐》和舞蹈诗《西出阳关》就是突出的代表。前者是艺术家对古丝路文化的一次寻古辨踪、学术性很强的探究,成功地再现了1000多年前敦煌古谱的艺术风采。后者是现代人对古丝路文化的一次浪漫的遐想,以散点式的结构,自由挥洒的气度,表现了西部地区雄浑浩瀚的自然风貌和西部先人坚忍强悍的生存意识与开拓精神。前者以恢复千年唐乐的辉煌而令今人惊叹,后者以追思先人的不屈不挠的气质而令今人震撼。两者可谓表现古丝路文化的晶莹剔透的艺术“双璧”。
西部艺术家在追寻西部深厚而灿烂的历史文化中,还十分注意表现历史上英雄人物和重大事件。无论是“凿空西域第一人”——张骞豪放的长歌(歌剧《张骞》),西夏王元昊的无奈的悲叹(京剧《西夏王》),还是古仇池国太后胡承华的绝望的怨恨(《秦剧《白花曲》),鄂尔多斯蒙古族少女森吉德玛的炽热的情爱(舞剧《森吉德玛》),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而“凉州会盟”这一汉藏民族史上彪炳青史的重大事件搬上话剧舞台,则是本届艺术节一次额外的重要的收获。
西部艺术的崛起,还表现在西部艺术家对西部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顽强进取、艰苦创业精神的礼赞和深入开掘上。历史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变革的春风激荡在玉门关内外,西部正进入大开发的前夜。这一切也引起了西部艺术家极大的关注,本届艺术节出现的话剧《极光》和花儿剧《牡丹月里来》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极光》以冰川学家秦大河与西方6国探险家组成联队首次完成人类徒步横穿南极的壮举为创作素材,形象地表现了陇原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宽广的胸怀和开放意识。《牡丹月里来》则从一个新的角度透视出西部人对市场经济的特殊的认识和看法。
西部囿于地域辽阔,环境艰苦,人烟稀少等自然条件,形成了其艺术粗犷沉雄、深厚拙朴、气象伟岸、悲壮苍凉的独到风格和审美个性。这种风格和审美个性在本届艺术节上得到了多重表现。获“文华大奖”的歌剧《张骞》就是其中杰出代表。该剧以张骞负命西行13载的艰难困苦的经历为主线,以西汉盛世为背景,突出了他一人飞架欧亚大陆桥的豪情壮志。此外,《西出阳关》中的《大漠》、《莫高窟》等段落,京剧《西夏王》、乐舞《漠海羌笛》等剧,与《张骞》有异曲同工之美。(附图片)
西安电影制片厂《黄沙青草红太阳》已拍摄完成。它叙述的是很久以前,一个年轻寡妇甘草和赌徒八墩、货郎牛二之间恩恩怨怨生生死死的故事。该片由佳和集团北京市佳和物业发展公司全额投资。导演周友朝,郑天玮等领衔主演。


第8版(副刊)
专栏:

  高音的震撼
——记青年歌手郭蓉
陆云虹
音乐在高音区一节节展开,她的嗓音一层层升上去,一个个高音音符从她的歌喉里流出了一份卓然不群的清亮与甜润。声调似乎已经高不胜高,她却仍能九转十折、回旋荡漾,一切都那么从容巧妙,也许你会替她担心,为她震惊,但你更会被她感染。难怪在前辈王昆的眼中,这位得意门生的嗓子是近乎完美的!
她便是刚刚二十二岁的郭蓉。别看她年纪小,在东方歌舞团的“歌龄”倒有十年了。她那又高又亮的嗓门和她娇小的身材似乎极不相称,但她婉转甜美的音色却与她妩媚的笑容极为和谐。于是她成了对观众充满震撼力与吸引力的一个好演员:一九八六年随团到全国各地演出,十四岁的郭蓉已经是最受欢迎的歌星了,每次演出都要返场好几次才能被观众“饶”下台去。一九八七年赴新加坡演出,又大受青睐,《联合晚报》给她以“引起共鸣、感人至深”的评价。一九九○年她赴南沙慰问演出时,又成了战士眼中“快乐的百灵鸟”,还被授予了南海舰队“荣誉水兵”的称号。
真诚、朴实的郭蓉在团里一直是大家眼中单纯爱笑的小姑娘。可“小姑娘”初踏歌途时却有着那么一段小小的坎坷。郭蓉三岁时开始在老家四川营山农村随下放的父亲学琴,琴是父亲亲手用木头做成的。八岁时她已经能把贝多芬、门德尔松的协奏曲拉得行云流水一般。然而却又因为生计,不得不随父流落在巴蜀各地的街头、渡口演出。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东方歌舞团在成都演出,于是她星夜兼程去投师,总算王昆老师慧眼识才,将这块“璞玉”由蓉城带到了京城。
经历了名师指点、专业训练和实践磨砺后的郭蓉已是今非昔比了。至今,她已为《大冲撞》、《离婚喜剧》等十多部影视作品配过唱,出过两盘专辑和多盘“拼盘”磁带。最近她和她的《童年的小摇车》又上了《东方时空》的“金曲榜”。
郭蓉很重视培养自己的演唱风格,她想走一条通俗与民族相融合的道路,挑选适合自己嗓音条件的曲调高亢、激情勃发又内容深厚的歌来体现自己的演唱个性。于是她唱了《黄河谣》、《祖国赞美诗》,唱了《黄河源头》、《迷人的西部》,唱出了自己的韵味和实力。(附图片)


第8版(副刊)
专栏:

  简讯
▲上海著名作曲家为“名牌”写曲以一曲《工人阶级硬骨头》而闻名的中国音协副主席瞿维、《红色娘子军》作曲黄准、以及吕其明、严金萱、陆在易、杨绍榈等上海10位著名作曲家,日前深入生活,为上海纺织工业局20家公司(工厂)及其著名品牌谱写歌曲。他们创作的歌曲将于今年10月在外滩广场举行的音乐会上与观众见面。(晓力)
▲中国艺术家小组赴美参加1994年斯诺研讨会应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和密苏里堪萨斯城大学的邀请,中国艺术家小组一行五人近日赴美国堪萨斯参加“以艺术为中心的1994年斯诺研讨会”。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副秘书长、艺术家小组领队舒暲将在会上作“追忆斯诺”的发言,研讨会专门安排了我国著名舞蹈速写画家赵士英、著名老雕塑家张德华的作品展示,青年舞蹈家张丽的独舞演出,以及书法家颜振东的书法表演。(文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