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以开通边界通道
两国将合作开发约旦河谷
新华社阿拉巴(约旦和以色列边界)8月8日电(记者怀成波)约旦和以色列在亚喀巴和埃拉特之间的边界通道今天上午正式开通。
约旦王储哈桑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为边界通道开通剪彩。约旦首相马贾利和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出席了通道开通仪式。正在中东进行穿梭外交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专程前来出席仪式。
拉宾和哈桑在仪式上致词,赞扬边界通道开通是两国宣布结束46年战争状态后的盛举,是两国今后合作开发约旦河谷的第一步。
克里斯托弗在致词中对两国开通边界通道表示祝贺。他指出,阻隔中东地区和平的墙已经崩塌,华盛顿愿意同中东国家一起走完这最后一段路程。
约以双方在过去46年各次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家属代表在仪式上走到一起,热烈握手并互赠纪念品。当地约以军队负责人也互致问候,握手和解。
仪式结束后,拉宾驱车跨界前往亚喀巴同侯赛因国王举行两周内的第二次会晤。这是拉宾首次公开访问约旦,从而把两国关系正常化进程又向前推进了一步。陪同拉宾前往亚喀巴的以色列官员除佩雷斯外长外,还包括军队总参谋长巴拉克中将、首席法官桑加和前外长埃班等。
亚喀巴—埃拉特边界通道是根据侯赛因国王和拉宾总理7月25日签署的《华盛顿宣言》规定开通的两个边界通道之一。另一个通道将在两国边界北段晚些时候开通。这个通道眼下只对第三国旅游者开放。
以色列总统魏茨曼和侯赛因国王昨天主持了以约两国首次建立直接国际电话联系仪式。魏茨曼邀请侯赛因访问耶路撒冷。(附图片)
8月8日,以色列总理拉宾(左)与约旦王储哈桑(右)以及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埃拉特出席约以边境开通仪式。
新华社记者王岩摄(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哥伦比亚新总统宣誓就职
新华社圣菲波哥大八月七日电(记者高永华)哥伦比亚新总统埃内斯托·桑佩尔七日下午在首都圣菲波哥大的博利瓦尔广场举行盛大典礼宣誓就任哥伦比亚共和国总统。
副总统温贝托·德拉卡列同时宣誓就职。五千人应邀参加了就职典礼仪式,其中有八个拉美国家的总统以及许多国家的外长和代表团。中国政府特使刘华秋副外长参加了桑佩尔总统的就职仪式。
这位今年四十四岁的哥伦比亚新总统在就职演说中强调,建设一个新的拉丁美洲应该找到一种发展模式,使拉美国家达到经济迅速增长,而且分配更加合理。他表示,“我们将与欧洲联盟和太平洋流域更加密切经济和文化关系”。
桑佩尔说,“和平应成为全国的目标”,只要证明游击队有明显的和平、和解和团结的愿望,政府就同它的领导人一起坐下来对话。他说,“我们要创造一种新式的社会,民主共处的形式,从而最终找到在存在分歧的情况下生活的办法”。
他还说,反贩毒、腐败及有组织犯罪活动的斗争在他领导的政府下仍然是优先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经济开放政策时,桑佩尔说,新政府将坚持开放的基本路线,特别是要改善企业的竞争条件,在社会发展方面作出努力,使开放造福于所有公民。
桑佩尔是在今年六月十九日当选为总统的,任期四年。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积极谨慎
——德国对美德“特殊关系”的态度
本报记者黄晴刘华新
7月中旬,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德国时,对美德关系作了新的界定,公开要求德国与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称在对待当前中东欧和俄罗斯问题上,美德有“独一无二的伙伴关系”。德美关系的这一新变化在欧洲和世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
1990年10月德国统一前,东西德各自处于受保护地位。因此,尽管西德经济实力雄厚,并在欧洲事务中逐渐露头,但欧美关系仍以美英、美法关系为主导。统一后的德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经济上领头自不待言,政治上也正日益谋求发挥与之实力相应的作用。在德国获得统一4年后的今天,克林顿对美德关系的表态和德国宪法法院关于派兵的裁决,可以认为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新发展的结果。
就美国而言,借克林顿访问之际,将德国地位相应提高,也正符合其冷战后战略需要。冷战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考虑已随时势推移显示出两个显著特点:1.把原苏东集团拉入西方的政治经济轨道,从而进一步“稳定”欧洲,是美国新欧洲政策、甚至新外交政策的核心;2.无论是从美国国力相对下降的现实还是从内外舆论环境来说,美国都无力充当“世界警察”,寻找有力量的伙伴参与国际性干预行动,是其当务之急。而德国不仅在价值观上与美国趋同,并且在欧洲诸国中与原苏东地区为邻,对欧盟的向东扩大和这一地区的未来发展最为关注。因此,鉴于德国新的政治和经济实力,美国认为,德国将是其在欧洲当然的伙伴。据《国际先驱论坛报》报道,美国官员曾一语道破美德欲建“独一无二伙伴关系”的个中缘由:过去美国的主要盟友英法等国或是经济上太弱,或是过于内向,不足以担任欧洲领导之职。
由此人们认为,所谓美德“特殊关系”,除了认可德国在欧洲乃至世界发挥“领导作用”外,在当前,主要是承认德国在欧洲联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实现欧盟向东扩展的战略目标。倚重德国,这是美国在新形势下调整其欧洲政策的重大举动,将对美欧关系和欧洲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面对美国的新要求,德国的态度是顺水推舟。科尔已一再表明,德国不仅应享受权利,也应尽国际义务。在克林顿访问波恩时,科尔再次声明,40年来所使用的、过去也是合理的借口——德国是分裂国家,因此要缩在后边——现在站不住脚了。这说明美国的要求与德国“对分担政治领导作用的追求”是不谋而合的。
但是,德国作为在本世纪有着特殊历史的国家,不可能、也不会被允许盛气凌人。因此,德国的态度是积极而又谨慎,一方面是大胆地“破门而出”,德国宪法法院关于德军参与境外活动的裁决,以及它在卢旺达难民潮问题上动作迅速,表明德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的活跃角色,另一方面又小心避免形成“欧洲领头羊”的形象。当克林顿要求德国发挥“领导作用”时,科尔总理则几乎言必谈欧盟,并表示,“联邦政府的政策是在我们可能的范围内承担责任”,德国人要和“所有欧洲人一样”在解决国际问题和冲突中承担更大责任,以此突出“欧洲的德国”而非“德国的欧洲”。正如英国《泰晤士报》所指出的,德国现在的任务是,如何安慰因美国的过分亲昵而变得不安的欧洲伙伴。
对德国来说,目前也有一个适应新角色、确定新方位的问题。冷战后,欧洲的政治地图已重新描绘在地缘上,德国处于欧洲中心,欧盟扩大搞得好德国可以成为欧洲的枢纽,连接东西,左右逢源;搞不好则可能成为矛盾和冲突的汇聚点。因此,德国必须对它和美国、西欧国家、中东欧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进行全面考量和平衡。科尔总理言必谈欧盟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面对急剧动荡的局势,德国以一国之力仍不免显得势单力薄。
种种迹象表明,德国在欧洲地位的提高,特别是在中东欧和俄罗斯的问题上,将使它成为美国的主要磋商伙伴。但美德关系出现的新变化,势必影响原来的法德轴心和德英法小三角关系。在欧洲东扩问题上,美德有共同利益,但仍有各自的战略意图。德国向东发展关系走多远为宜,怎样做才不致引起俄国反感或超出美国的认可范围,这些将仍是德国在未来外交中颇费踌躇的难题。
(本报波恩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小小年纪办公司
本报记者丁刚
“你瞧,我们公司生产的这种袜子,袜筒上有个小按扣,换洗时扣在一起,你就再也不会找不到另一只袜子了。”这位正在台上演讲的金发姑娘,去年和3位高中同学办起了小小的“哥德堡袜扣公司”,收益颇丰,还一举赢得了1994年瑞典青年企业大赛的冠军。8月7日,来自15个国家的70余名不到21岁的青年企业家来到瑞典议会大厦,参加10分钟演讲赛。首先走上讲台的就是哥德堡袜扣公司的19岁老板安娜。
马耳他迪斯卡沃尔公司执行总裁马泰尼是个18岁的小伙子,他刚进入高中,同学们就想办个小公司。有一天,马泰尼外出散步,看到满地扔了许多塑料袋,忽然想到,要是换一种经久耐用的袋子,人们也许就会不再乱扔了。于是,他们就买来一些价格低廉的白布,自己缝制布袋,再印上店名和电话。没想到这种布袋一投放市场就大受欢迎,居然供不应求,他们不得不把大批量的订单转给一些缝纫厂。比利时一所中学的9位高中生用他们在课堂上刚刚学到的黄金分割法,设计制造了一种新型花瓶。在这种花瓶中放入一定量的水晶石,就可以使鲜花的保存时间比普通花瓶延长许多。爱尔兰的柯莱姆·索莱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木制毛巾架。设计构思十分巧妙,这家也是由高中生们创办的股份公司开业不到一年,股票就增值20%,成为当地的一大新闻。
历时两个多小时的紧张激烈的比赛结束了。马耳他的迪斯卡沃尔公司获得冠军,爱尔兰的柯莱姆·索莱斯公司获得亚军。评委会负责人说,“也许现在就称他们是企业家过早了一些,他们当中大多数都会在不久的将来去大学深造,但这段经历无疑将会为他们走向未来提供一个坚实的基础,说不定欧洲未来的大企业家就会从他们当中产生呢!”
(本报斯德哥尔摩8月8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克里斯托弗再晤阿萨德
本报大马士革8月8日电记者吴文斌报道:为打破叙以谈判僵局而在中东进行第7次穿梭访问的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昨天下午从耶路撒冷飞抵大马士革,与阿萨德总统举行了5个多小时的会谈。叙总统府新闻发言人会谈后对记者说,两国领导人就中东和平进程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
这位发言人还说,阿萨德总统重申,叙利亚对在马德里和会的基础上实现全面、公正的和平是努力认真的。
克里斯托弗会谈后对记者说,这是我与阿萨德总统举行的时间最长的一次“建设性”会晤,这为将来的和平进程取得进展“奠定了基础”。他还说,他同阿萨德总统讨论了解决戈兰高地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及有关各方的要求和立场。他说,我们认为,只有全面的和平才是结束黎巴嫩南部冲突的最好办法。双方还认真地讨论了黎南部紧张局势的最新发展。
克里斯托弗此次中东之行的首要目的是敦促叙以两国缩小在戈兰高地问题上的分歧,并就以军从戈兰高地撤出提出新建议,以推动叙以和黎以谈判进程。但在克里斯托弗今天上午前往以色列向以领导人通报叙对以新设想的答复之前,人们仍没有看到叙以双方近期内恢复谈判的迹象。


第6版(国际)
专栏:

  霍乱虽已控制痢疾又在肆虐
二万五千卢难民染病身亡
据新华社戈马(扎伊尔)八月七日电(记者刘绍平)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署驻扎伊尔戈马地区办事处今天宣布,迄今为止,已有二点五万卢旺达难民在该地区难民营中死亡。
该办事处发言人穆姆利斯在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说,造成难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是霍乱和痢疾在难民营中大规模流行。目前霍乱已得到控制,但痢疾又成为主要威胁,在未来几周内,如果难民营的卫生条件得不到明显改善,各种疾病还可能造成三万人丧生。
穆姆利斯说,难民营的生活条件正在逐步改善,供水情况有所好转。目前一百多万卢旺达难民主要集中在扎东北部的戈马地区和东南部的布卡武地区。
记者在戈马市内看到的卢旺达难民并不多,据称约有十万人,但是供水十分紧张,每日用水只能靠国际救援机构的供水车供水。同时市内供电仍显不足,但是治安尚有保障。目前,大部分难民集中在该市市郊的难民营中。
另据法国驻卢军事干预部队发言人今天下午在戈马说,法国部队正继续从由其在卢西南部设立的“安全区”撤出。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叙以和谈若明若暗
本报记者刘水明
8月6日,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飞抵埃及亚历山大市,开始新一轮中东穿梭,这是他半月之内第二次来到该地区,主要目的是为打破叙以和谈僵局再作努力。
克里斯托弗选择埃及作为中东之行的首站,是想在以叙之间斡旋前,先“投石问路”,摸摸约以签署华盛顿宣言后,各方立场有何变化,以便胸中有数。
最近一个时期,埃及在推动叙以尽早恢复和谈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穆巴拉克总统同叙以领导人频繁接触:7月21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访问埃及;7月24日,穆巴拉克对叙利亚进行了闪电式访问;7月31日,穆巴拉克在埃以边境埃方一侧的塔巴与以色列总理拉宾举行了会谈。
在听取了穆巴拉克与阿萨德和拉宾会晤的通报后,克里斯托弗说,叙以和谈“存在取得进展的机会”。他还表示从穆巴拉克的“忠告”中获得了益处。
以色列总理拉宾曾劝说克里斯托弗推迟到9月初再来中东,而克里斯托弗坚持认为,叙以和平短期内虽不会有“根本性突破”,但那里有“取得进展的愿望,恢复叙以和谈不宜久拖不决”。克里斯托弗的判断主要基于如下一些“积极迹象”:一是7月25日,叙利亚电视台播放了约以在白宫签署华盛顿宣言的仪式;二是叙利亚一些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侯赛因和拉宾的照片;三是阿萨德总统最近在谈及中东和平时,口气较前乐观。
然而,就在克里斯托弗前往大马士革的前夕,叙利亚官方报纸6日毫不客气地指出“叙以和谈取得进展”纯粹是在“推销幻觉”,强调叙利亚支持和平,但并不意味着接受以色列强加于阿拉伯人的那种和平,叙利亚决不拿权利作交易,它将坚持实现中东地区的公正、全面和平。
据开罗的阿拉伯外交人士透露,这次克里斯托弗带来了一份弥合叙以分歧的建议,其要点是:以色列国会废除吞并戈兰高地的决定;正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242和338号决议;拆除戈兰高地上的犹太人定居点;分阶段在5至7年内撤出戈兰高地;以色列撤军后,在叙以边境采取充分的安全措施,包括建立非军事区和预警站;叙以就互派大使、开展贸易等实现国家关系正常化的问题进行谈判;以色列承认叙利亚对戈兰高地的主权。目前,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在3年内撤出戈兰高地,并事先宣布取消国会吞并戈兰高地的决定。此外还有消息称,7月20日,克里斯托弗曾向叙利亚提出一种“新的谈判方式”,这种新方式的原则是“以一步换一步”,即以渐进的方式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
一位陪同克里斯托弗前来中东的美国高级官员说,新的谈判方式还只是一个总设想。目前叙以分歧依然很大,双方立场相去甚远,至今还不准备进行直接对话,而美国认为,叙以和平只有双方恢复对话才能实现。
(本报开罗8月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以色列和也门就撤出犹太人举行谈判以色列外长佩雷斯8日对以色列电台发表讲话说,以色列和也门正在就撤出居住在也门的犹太人举行谈判。自以色列1948年建国后,约有6万居住在也门的犹太人返回以色列定居,但仍有600名犹太人留在也门。
“巴勒斯坦之声”电台迁往巴自治区从阿尔及尔向世界各地播音已达28年的“巴勒斯坦之声”电台7日在阿尔及尔举行最后一次播音仪式,宣布该台工作人员将返回巴勒斯坦自治区,并入已于7月2日开始试播的新的巴勒斯坦电台。
意前卫生部长重新被捕入狱意大利前卫生部长德洛伦佐在家中度过23天软禁生活后,6日重新被关入狱中。德洛伦佐被指控犯有结党营私、教唆和怂恿行贿、受贿、伪造发票、违反政党拨款法等97条罪名。7月13日,意政府颁布禁止预防性拘捕贿赂案案犯的法令后,德洛伦佐被释放出狱,改为软禁在家。政府的这项法令于7月21日被议会否决后,司法部门下令重新把他捉拿入狱。
一名瑞典妇女在索马里遭绑架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从事救援工作的一名瑞典妇女7日被不明身份者绑架。被绑架者名叫莱娜·特兰德尔,今年28岁。她是在视察一所学校时遭绑架的。当时,负责保护特兰德尔的两名索马里武装人员没能制止这一绑架行动。      
        (新华社)
尼联邦最高法院宣布有条件释放阿比奥拉尼日利亚联邦最高法院5日宣布,尼反对党主要领导人阿比奥拉可得到有条件的释放。联邦最高法院要求阿比奥拉作出如下书面保证,即保释后不得参加集会、游行等活动,不得做任何危及尼日利亚和平、统一和稳定的事,更不能离开尼日利亚。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尔及利亚总理呼吁政治对话
本报突尼斯8月7日电记者赵章云报道:阿尔及利亚总理西菲今天呼吁反对党领导人与政府一起努力,结束暴力和恐怖。
他向全国过渡委员会成员提出政府纲领时呼吁说:最紧迫的是在阿尔及利亚停止流血和相互残杀,“应该不遗余力地揭露那些以伊斯兰的名义杀害妇女和儿童的人。”西菲还保证要在阿尔及利亚开展政治对话和建立民主生活。他指出,他的政府目前“首先是处理安全问题”,并宣布“加强反对原教旨主义的保安手段和发展与外国反恐怖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反对派宣布成立政府
哈斯布拉托夫飞往车臣
本报莫斯科8月8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罗斯联邦车臣共和国反对派组织“车臣临时委员会”主席阿夫图尔哈诺夫今天通过国际文传电讯社宣布,在车臣已经成立了反对杜达耶夫的政府。
阿夫图尔哈诺夫说,新成立的政府有13名成员,其影响除首都格罗兹尼外,遍及车臣各地区。
另据“车臣临时委员会”宣布,俄议会前议长哈斯布拉托夫(车臣人),今天上午已飞往车臣。他日前曾提出关于车臣达成公民和谐的建议。
据认为,哈斯布拉托夫此行的目的可能与此建议有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