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营造现世的幸福
河南省实验小学赵淑芬
“只管三尺门里,不管三尺门外”。不少人曾多次这样劝说我。看着我忙罢校内忙校外,走东串西作家访,自己的孩子无暇顾,学生家的事倒管得宽,他们心里总有点过不去。可谁让我是教师呢!干教师这一行,没有全身心地投入行吗?
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应从造成现世幸福出发”。我想,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就是为小学生造福的。
记得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学生,名叫赵璐。她聪明活泼,学习优秀,可后来突然情绪低落,一下子没有了笑容,成绩也直往下掉。我感到莫名其妙,于是一连几次找她谈心。原来赵璐的爸爸和妈妈要离婚!听后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当教师的深知父母离异将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放学后,我立即赶往赵璐家。事情已经很严重。赵璐的爸爸是个建筑队长,整天忙工程,除每月给钱外很少顾家。这样,日子一长,赵璐的妈妈就起了疑心。于是夫妻俩就闹开了矛盾。为了孩子,也为了这个小家庭的幸福,我决心做这个弥合工作。
这以后,我一方面趁晚上、星期天等空余时间,一次次找赵璐的爸爸做工作,找她妈妈谈心,向他们通报赵璐在各方面的表现和曾取得的突出成绩;另一方面,我对赵璐更加悉心照顾,并让她到我家吃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觉察到事情真的有了转机。我抓住火候,及时指导赵璐给她爸爸、妈妈写了一封长信,并工工整整抄了两份。
这天晚上,我带赵璐回到她家,孩子分别把信恭恭敬敬递到爸爸、妈妈手里。屋里真是静极了,夫妇俩分别在看信,不一会儿,便听到了“唏嘘”声。这时,只见他们一家三口抱在了一起……
当赵璐一家特意登门向我致谢时,当数年后赵璐由武汉大学给我寄来贺年卡时,我这个小学教师心里那滋味,恐怕不是一般人都能感受到的吧!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爱这片热土
内蒙古自治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一中伊布华
常有朋友问我,教师生活清贫,有不少人已改行了,你为什么不改行?对此,我只以淡淡一笑报之。因为我对教育这片热土的深深眷恋,是他人难以体味和理解的。
记得,刚跨入教师行列,我对一切既陌生又兴奋,认真、专注地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然而,随着时光悄然流逝,在社会交往中,我逐渐体味到被人嘲弄、冷落的滋味。只因我是一名教师,只因我囊中羞涩。我感到憋气、窝火、伤心。待遇上不去我可以接受,生活苦一点儿也可以忍受,但不能忍受别人对我的白眼、嘲讽。我决心改行,说什么也要改行,不当这让人瞧不起的“孩子王”。
说归说,当我带着怨气登上讲台时,我为之一怔:如果教师们都害怕别人的白眼、讥讽,而不当教师,那孩子们……那样,怎能对得起这些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我不能丢下他们不管。于是,我打消了改行的念头,又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
由于工作的需要,组织上要调我到另一所学校。那天我去上最后一节课。走进教室,与往日不同,班长没有喊起立,全班学生竟整齐地站了起来,同声问候:“老师好!感谢您对我们的教导!”面对这庄重、真诚的气氛,我顿感一股暖流传遍全身。再回首,只见黑板上“老师您能不离开我们吗?”几个大字令我心乱如麻。而一行小字“老师您真的要离开我们,我们祝您万事如意”,则使我本不平静的心情,愈加心潮澎湃。孩子们那一双双红肿的眼睛流露出的深挚情意,更感动得我几欲掉泪。
我有何德何能,竟至兴师动众,让孩子们、家长、校领导为挽留我而奔忙。我仅仅是尽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只不过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一些事,竟受到这样的礼遇,我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与骄傲。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心中芳华永驻
吉林省大安市联合乡中学郭洪发
我在大安市联合乡中学这块沃土上已经整整耕耘了十个春秋。悠悠岁月中,虽然鬓如霜染,但园丁的心中永驻芳华。
1983年初春,我以民办教师的身份走上了美丽的三尺讲台。
我虽然渴望给教室带来清新的空气,给孩子们一种温馨,但当我接受着从讲台下射来的莘莘学子们的欣赏眼神时,内心总惧怕学生们知道我的民办教师底细。
但秘密终于被学生们知道了。1984年3月24日,我父亲因患肺癌病危,当我走出校门时,40多名学生不约而同地向我奔来,团支部书记张晓东双手递给我一个大红包,眼角噙着泪花说:“郭老师,我们早就知道你是民办教师,每月拿不到几个钱,这500元钱是全班同学的一点心意,请收下。我们没有忘记,是你让我们这些‘淘气包’坐上了你的‘末班车’。”学生的钱,不能收,但学生的那一颗颗诚挚的心我收下了。
远在辽宁省锦州市工作的亲戚来信,聘我去她办的一家外贸公司任职,月工资800元。面对高工资的诱惑,母亲让我弃教“下海”,妻子劝我“跳槽”改行。然而,我没有嫌弃教师这一行的清贫拂袖而去。我深知,干教师这一行,一辈子只能清贫如洗,但教师这一崇高职业将令我困知勉行,心织笔耕,获得了精神的富有。
去年9月30日,我下班后刚推开家门,一阵阵油炸葱花的香味从门楣飘出,蓦地,十几名学生像燕子似地飞到我的身边。正当我大惑不解之时,班长王静喜笑颜开:我们知道你清贫,请不起客,这是我们用平时攒的零花钱为老师备了一桌便宴,庆贺你转为公办教师。刷地一下,我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面对学生,我坦诚地说,我是个清贫的教书匠,但我一生就爱这清贫美丽的职业!不是吗?挡住金钱诱惑的、令我初衷不改的正是这一份清贫美丽的教师职业!朋友,我愿终生“清贫”!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留守在春晖无边的土地
河南省许昌市第一高中宋秀枝
备课、讲课、辅导、改作业、与学生谈心交朋友,从家到教室,从教室回家——“逝者如斯”,一眨眼,20年过去了,没有辉煌瞩目的业绩,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宛若平常一首歌。
1975年3月,我被分配到许昌第一高级中学,担任高二班班主任。初为人师,不曾料到会发生那样一件事:一天清早,我照常拿起碗筷准备到食堂就餐,刚拉开屋门,我呆住了:门口站着几个学生,这个捧着咸鸭蛋,那个端着热粽子,他拿着菜刀,她托着菜板,班里那个最调皮的男孩子,手中还提着面粉。“老师,今天是端午节。祝您快乐!”“老师,您为了给俺多辅导功课,不知错过了多少次开饭时间,俺几个一合计,还是想着让您自己做饭吃方便。”
“老师……”
多少年过去了,无论是成家、搬家,我都一直把那菜刀和菜板珍藏着,总舍不得丢掉。每每闲暇,拿出来看上一眼,都会使我沉浸在愉快的回忆之中。现在,自己的儿子看到这些东西,怎会知道,远离亲人的妈妈在单身的日子里,是如何地充实、快活和幸福!
有人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而我却认为校园里的生活更纯净。
1983年夏天,市直某单位选调妇女干部,从教委档案室里了解到我的情况,执意要我去。说是单位的条件、待遇要比在学校优越得多,只要我同意,可以优先给我安排一套两室一厅的住房。这在当时,是多么有吸引力的条件。但是,当我上下左右仔细地打量着我还真没有留意过的小屋时,那墙壁上贴着的张张奖状,就像张张熟悉的孩儿面孔,就像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就像学生们生龙活虎的晨练。这般温馨、爱意摇曳的小屋,怎能叫我离得开?于是,我婉言谢绝了那个单位的好意,留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继续耕耘。
在大街上,在商场里,在公共汽车或者列车上,经常会有陌生的面孔堆起满脸的笑,叫我“老师”。尔后拉着我的手,跟我说他叫什么名字,哪一年毕业,现在做什么,什么时候成的家。看着教过的学生成为祖国建设人才,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快慰呢?这是甜蜜的感情回报啊!回到学校,望着讲台下面质朴、纯真的孩子,我从心里更喜欢他们、热爱他们。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我的同学大部分已脱离了教育界,而我,仍留守在这片春晖无边的土地上继续耕耘,并且直到永远、永远……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我说教师这一行

  我离不开孩子们
辽宁省阜新市蒙古中学贺亚芹
感冒了,早饭什么也没吃,到校又连上了两节课,下来后口干舌燥,精疲力尽。这时我想,要是干别的工作,无论如何也得在家休息一天。可我们这一行不行,你一个人休息了却影响了几十个人,为此,你就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无法正视几十双寻求知识的眼睛。
给差生吃知识的偏食,给生病的学生做病号饭,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忙起,忘了丈夫,想不起孩子。学生生病,老师心急如焚,自己的孩子却扔在家里不管。在学生们的心目中师胜母,可是在自己孩子的心目中则另当别论了。我的儿子在作文里曾这样写道:“小时候,我一直认为妈妈心目中没有我,我恨妈妈。长大上学了,从我们老师的身上看到了妈妈的辛苦,又爱妈妈了。”
丈夫看到我整天奔波,有些不忍心了,开始为我寻求调动工作的门路。1983年的一天,他给我带回一张调动表,调往单位是公安局。说真的,在我幼小时的心灵里,曾梦想过穿军装和警服,总觉得那是帅气的服装。更何况,那是一份令人眼热的职业。可当我把调动表拿到手里时,思潮翻滚,心也在颤抖。一种惆怅的感觉袭击着我。我真舍不得这三尺讲台,离不开教育这一行。我回绝了丈夫的关照,继续当我的教书匠。寒来暑去,呕心沥血,但我却没有觉出苦和累,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和自豪。这种满足与自豪又生出了一种爱,爱我的学生,爱我的事业。我的爱也换来了学生们的爱。新年伊始,贺年卡雪片般地飞来。平时鸿雁不断时时有祝福,处处有温馨,这不就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吗?我们教师虽然不是能工巧匠,但也都在不同程度地雕刻着艺术品。我们的学生里也有龙和凤。要想让龙腾飞,要想让凤展翅,离不开我们这些平凡的人从事的平凡而单调的工作。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老铁人”谈健身之道
——访庄炎林同志
郁文
时届仲夏,笔者在京采访了刚刚卸去全国侨联主席职务的庄炎林同志。
不论是老相识还是初见庄老的人,都羡慕他身体的健壮:年逾古稀之人,眼不花,耳不聋,鹤发童颜,步履矫健。而对他从事体育锻炼的经历稍有了解的人,更无不从心底里叹服:生命在于运动。体健如斯,确非一日之功!现在他担任着中国老年人体协副主席、冬泳俱乐部名誉主席、北京市长跑俱乐部主席等职。他积极倡议举办中国“铁人三项马拉松”运动,1987年元月他参加并完成了该项运动在中国的首届比赛,赢得了“中国第一老铁人”的称号。1988年5月他以66岁高龄,参加横渡三十多公里的琼州海峡,连续搏浪13个多小时到达胜利的彼岸……
庄老是位业余体育爱好者。他受父亲庄希泉(已故百岁老侨领、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影响,从小参加体育锻炼。半个多世纪以前,他从新加坡回国参加革命。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以至在非洲工作的几年,尽管生活环境变化极大,他都能坚持不懈地锻炼身体。他对游泳、跑步、爬山、体操以及各种球类运动有着广泛的兴趣。对冷水浴、冬泳、跳水、长跑、倒立等数十年坚持不懈。近年来又迷上了气功,认为练气功对老年人的身体颇有好处。
谈到如何进行锻炼,庄老说:“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贵在坚持——这十六个字,是我体育锻炼的亲身体会。”他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强身健体,在于运动。人体‘不动则废,动过则损’。各人还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身体条件,不能强求一律。此点对老年人尤其重要。比如,我爱好的冬泳、倒立等,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人就不一定适合,不能蛮干。一般老年人也不一定搞它。我倒是提倡冷水浴,它是‘血管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很有好处。我父亲七八十岁还游泳、跳水,后来到九十多岁还坚持冷水浴。有的锻炼受到场地限制,就要因地制宜。如我虽然最爱好游泳、跳水,无条件时就改为跑步,有时不宜外出则在室内做体操、倒立。参加体育运动要循序渐进,进行科学锻炼。如激烈运动前的准备运动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都很有必要。不管参与哪项锻炼,最难能可贵的是坚持,因为在锻炼体魄的同时,也是对意志的磨练。几十年来,不管工作多忙,头一天多晚休息,第二天一早我就起来锻炼。现在,至少气功、倒立、冷水浴这‘新三招’是每天的‘必修课’。”
健身养生之道,是中华优秀文化宝库的一部分。1983年庄老曾同少林寺海灯法师、白马寺法海法师交流健身养生之道。他们听了庄炎林同志的工作生活和锻炼情况后,甚为钦佩,并赠言规劝:“劳有余,逸不足;动有余,静不足。劳逸结合,延年益寿;动静结合,更为上乘。”他们建议庄老练气功。庄老说:“这两位高僧之言对我颇有启发,后来我注意动静结合,的确很有好处,但劳逸结合仍然不够。”
庄老说:“锻炼身体对老年人来说,是健康长寿的保证。我父亲年轻时饱经风霜,但锻炼不辍,活了一个世纪。”他对老年人的健身养生之道的心得是:“莫烦恼,勿跌倒,防感冒,不过饱,心情舒畅最重要,适当活动身体好。”人们见到老年人通常都喜欢说:“祝您健康长寿!”庄炎林同志认为:“健康才能长寿,长寿只有健康才有意思。老有所养,应包括老年养生;老有所学,应包括老年锻炼。老年人身体健康才能有所学、有所为、有所乐,也才能对国家和人民多作贡献,使家庭和自己更加幸福!”(附图片)
老当益壮庄炎林郁文摄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基础化妆品的兴起
杨钢
当今人们越来越重视美容与皮肤护理,但事与愿违,我们的皮肤却处于空前严峻的环境之中。就像众所周知的工业污染使树木枯死、酸雨朽蚀使建筑毁损一样,处在同一生存环境中的人体肌肤,又怎能逃避人类文明负产物的劫难?现代社会的高竞争、快节奏,使人们的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思想时时感受到压力,肌体随之容易衰老,而衰老又首先表现在皮肤上。因此,爱美的人类开始注重护肤。说到护肤,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使用化妆品——那类被称之为美饰性化妆品的东西,如涂油脂奶液,扑粉上霜,抹腮红描眼影,把面部厚厚地裹了起来。孰不知在美化面容的同时,却大大影响了皮肤自身的呼吸、排泄,特别是有的化妆品粉末可以直接堵塞皮脂腺及毛孔,所含的化学防腐剂、香精、色素等,可破坏上皮细胞功能,降低皮肤免疫力,甚至引起过敏反应,导致皮肤损坏与衰老。因此学者们把使用劣质化妆品,列为继环境污染和精神紧张之后皮肤衰老的第三种主要因素。随着以伤害皮肤生理为代价的美饰性化妆的危害被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各国的专家学者开始致力于真正的护肤美容品的开发研究,这就是近年来基础化妆品的悄然兴起。
我国的消费者,面临一夜而至的美容化妆热潮和铺天盖地的化妆产品,其选择和使用都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尤其对基础化妆和基础化妆品的知识更是所知甚少。基础化妆品一般采用天然原料,质地淡薄,气味清爽,制作精细,不含有人工色素、化学香精。它不像美饰性化妆品那样能直接遮掩斑皱或增白着色,而是通过对皮肤的调理、营养和保护,增强皮肤自身的生理功能,改善皮肤的通透性、吸收性和免疫力,抵御紫外线、射线、风沙、冷热、粉尘对皮肤的刺激,从而延缓皮肤衰老,从根本上实现皮肤的护理。
在基础化妆品中,最为风靡的是纯天然基础化妆品,如法国的仙侬植物素系列、瑞士的柔美娜芦荟水、日本的森王子天然化妆水系列等。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只是添加动植物提取成分或使用天然原料的化妆品,还算不得是纯天然产品。真正的纯天然化妆品是指那些不含防腐、抗氧化、香精、色素等化学添加剂,而且在生产提取过程中同样不使用任何化学制剂的产品,它们使皮肤彻底摆脱了化学制剂的污染和伤害。近几年来,天然基础化妆品在国外已成为淑女雅士们的护肤或美饰化妆前的必用品,尤为美容师们所推重。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从黄土地走向尤里卡
刘光辉王颖
当赵步长在第42届布鲁塞尔尤里卡发明博览会上捧回他发明的药气针、脑心通药丸和中风药帽三项金奖,并获得比利时国王授予的世界发明家最高荣誉奖“军官勋章”时,不少人才真正认识了这个从黄土地走出来的陕西汉子。
目前受聘于陕西咸阳解放军323医院咸阳分院(咸阳市毛条路西段,邮编712000)脑血管病研究所所长的赵步长,60年代毕业于西安医科大学。十多年来他致力于脑血管病的理论研究与探索,走访和考察了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查阅了大量医学文献,收集民间秘方、验方两千多条。
中医认为,人体12经脉、365经穴的气血皆聚于头部;五脏精华之血,六腑精阳之气,亦皆聚于头部。位于头顶的百会穴又名三阳五会,是督脉的要穴。督脉总管一身之阳,其脉上终于脑,下连足太阳膀胱经,故百会穴有醒脑开窍之功。依据上述理论,他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针刺疗法。一次在给一位患者扎针时,患者叙述针刺后的感觉,说有一股气先从上到下直冲脚尖,又回转沿着脚部往上直冲脑顶,便以此命名为“药气针”。再加上脑心通胶囊和特制的中风药帽的辅助治疗,药物通过渗透方式进入百会穴,使全身经络气血运行畅通,改善血液循环,致使瘫痪肢体功能恢复。经过两万多例患者临床观察疗效显著。
赵步长1993年4月随中国卫生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举办的“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就展览会”。会上,他当场为一位中风10年、坐着轮椅的七旬老翁治疗。20分钟后,老翁竟甩掉轮椅,站起来行走。国内外专家为之惊叹。日本著名脑血管病专家岛津邦男教授称赞赵氏“创造了世界医学奇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张福敏题词:“神针一根惊四海,中华医学添神彩。”
曾长期在毛主席身边担任警卫的卫士长李银桥,患脑血管病偏瘫在床。去年赵步长得知后,专程从北京将老人接到323咸阳分院,经精心治疗后病人基本能独立行走。李银桥的夫人韩桂馨逢人便夸“多亏了赵大夫,银桥年底参加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有望了!”
赵步长以他的奇技蜚声中外,他的医德也令人钦佩。他先后婉言谢绝了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地区许多专家、教授的重金相邀,却安心于地处西北的军营。他说:“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的根在中国。我要用自己的技术回馈哺育我的大地和人民。”如今,由他研制的药气针、中风药帽、脑心通胶囊已正式获得国家专利。他的事业搞得红红火火。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人工假肛气囊栓获国家专利
李颖
我国直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较高。如果患了距肛门口较近的直肠恶性肿瘤,则必须将患者的直肠和肛门切除,再在腹部造一个人工假肛。这种假肛不能控制排便,为此,只能在假肛处配置一个口袋接存大便。而患者往往于饭后3个小时就开始排便,且随有随流,因粪便在橡胶制成的假肛袋内散发出的气味很难闻,须随时清理,一天达十几次,使得患者不能像正常人那样随意外出活动。另外,尽管人们的体形各异,但假肛袋却只有一种型号,且无法固定,往往随着身体的活动而移位,使大便外溢,造成污染。有时患者一觉醒来,才发觉自己已浸在大便中。而且,袋口的橡皮圈也较硬,常与患者的皮肤摩擦,引起红肿,甚至溃烂。所有这些,给假肛患者的精神和肉体都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以致使许多注重生活质量的患者,宁可选择癌转移、缩短寿命这条路,也绝不接受再造人工假肛术。对此,国内外的医学同行们想尽办法予以改进,但始终未能如愿。
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的杨魁春教授经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终于研制成功了一种可取代假肛袋的新产品——人工假肛气囊栓。该气囊栓采用医用乳胶材料制成,使用起来十分容易,且无外溢、无异味、外观看不出迹象,使用者可活动自如,无任何不适,并能做到自行控制排便,每日一次。
此项新产品经过对2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得到了病人的一致好评。目前,该产品已获国家专利,并正式应用于临床。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人工麝香疗效不减
金波
自古以来通过猎麝取香的制药方法,将成为历史。北京、上海、山东的科研人员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在中药开发领域爆了一个大冷门:麝香人工合成终于成为现实!这是我国中药科研取得的一项重大突破。
麝香,系鹿科动物雄性麝的香囊分泌物,在中药中与名贵的犀角、牛黄、羚羊角并列为“四大名药”。它以芳香开窍、舒经活络、活血化瘀而著称。由于麝濒临灭种,近年来已被列为国际禁猎动物,因此人工麝香的研制,成为国内外一个重要的课题。
“七五”期间,在卫生部、商业部及中国药材公司的组织下,全国科研单位大协作,首先对麝香的有效成份、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研究,确定了麝香中含有的一些主要成份。在此基础上,1984年国家科委把人工麝香列为攻关课题,并由中国医药科学院药物所、上海市中药研究所、山东济南中药厂等分别承担几个原料药的科研工作。经过十几年奋斗,人工麝香及其三个原料药分别通过卫生部一类新药评审。临床证明,人工麝香配制的中成药与天然麝香配制的中成药,具有相同疗效。1993年12月,人工麝香及其原料药获得了新药证书。
据了解,到1995年,我国将形成2.5吨人工麝香的年生产能力,直接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关资料表明,中国药典收载的名贵中成药有10%以上需麝香配伍,全国生产的中成药中含麝香的约有近300种。人工麝香的研制成功,为长期依赖天然药源的我国中药行业,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途径,其意义和间接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第11版(教育·保健)
专栏:

  独爱这一行
安徽省来安县兴隆中学叶传龙
10年前,我被分配到苏皖两省三县交界的一个偏僻小乡任教。
面对破旧的校舍、荒凉的校园、土头土脑的孩子,我的满腔热情霎时化为乌有。难道就在这种地方,捏着粉笔头过一生?
我不甘心!我找来高中课本,闭门复习,一心想报考大学,跳出农村。
不久,发生了一件事。1985年暑假,我在街头上无端被人打了一顿——打人者是号称“惹不起”的地方一霸。
当教师真是太窝囊了。我心里又增加了一分对职业的厌恶。后来,有人提醒我:今年不是设立了“教师节”吗?何不试试找乡里处理。
没想到,在学校和乡里的过问下,问题解决得出奇地顺利:“惹不起”不但付了我的医疗费,买了礼品登门道歉,还被乡治安办罚了重款,并责令他在第一届“教师节”上向全乡教师作公开检讨。
1985年9月10日,全国第一届教师节。标语、彩旗、鞭炮声、锣鼓声……一派节日景象。看到“惹不起”在会上作检讨,教师们都向我祝贺,班上的学生也在这天给我送来了鲜花……这个节日简直就像在为我而过。
从那以后,我认定了教师这一行,立下了“扎根山区,终身从教”的誓言,全身心地扑到了工作上。
我在担任班主任和每周20节课的同时,又主动挑起了乡大队辅导员的担子。为了更新知识,我还报名参加了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大学的念头,自然被抛到爪哇国去了。
后来的生活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晚上,常是一盏煤油灯伴我自学到夜半、到天明。至于“星期天”、“节假日”,统统被开除出了我的“生活辞典”。
在努力教学和自学的同时,我还辅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采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勤巧小队”、“快乐的中队”和“创造杯”竞赛,开展“学赖宁”活动、“劳动实践”活动,还受到团中央、少工委的表彰。
近年来,我有几次机会可以脱离教师岗位,去从事更舒适、多赚钱的工作,可我放弃了。
天下三百六十行,我独爱教师这一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