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只有一个地球

  泰山鸟去鸟又归
张用衡王晖
1000多年前,诗圣杜甫登上了泰山,他首先感到的是泰山山青、云涌、鸟多,于是写下一首千古绝唱:“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可是后来,泰山逐渐失去了绿,失去了鸟,几乎成了一座秃山,以致本世纪40年代,一位大文豪在飞机上俯瞰泰山时不由地哀叹道:“都云青未了,我看赤无毛……。”是的,那时的泰山由于连年灾乱,植被覆盖率降到不足20%,连草根都被挖去当了柴烧,鸟儿失去了生存环境,飞走不再归来,泰山也难以再引起诗人的豪情。短短40余年过去,这座历尽沧桑,古老而神秘的山,经过林业大军的不懈努力,国有森林已达1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了80%。鸟儿又来了,又唱了,鸟的重归给泰山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人们珍惜这一切,无微不至地关怀鸟,为鸟的生存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篇章。泰山鸟的种类已由解放初期的20余种,上升到148种,泰山成了鸟的真正乐园。
改革开放后不久,在百废待兴的时刻,泰安市委、市政府便把鸟类的保护提到了议事日程,在全省率先设置了护鸟机构,建立了“鸟类保护办公室”,历经5年调查,又制定公布了《泰安市鸟类资源保护和管理施行办法》。这一切并非仅写在纸上,人们用一个个行动证明着自己的爱鸟之心。
5年前,一场大雨,一只当时人们不识的鸟受伤落进了市委大院。市领导闻讯后十分重视,当即打电话请来了鸟类专家,要求医好这只鸟。专家对此举不胜感动,说这是“红尾伯劳”,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鸟种,表示一定要使它重返蓝天。经过专家的精心救治,这只鸟终于又回到了大自然。鸟似乎亦有情,这种原先只生长在中国南方的鸟,逐渐在泰山多了起来。
泰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是泰山的主管机构,他们把鸟类的保护放到和文物保护、景区管理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为泰山鸟类的兴旺做了许多工作。近10年来,他们共在丛林中挂巢箱3000余只,引来了大批稀有鸟种;根据一些小型鸟的生活习性,他们在灌木较少的地区大量植竹,竹林内冬暖夏凉,还可避猛禽,鸟儿栖于竹林中,其乐融融;每至冬季,大雪封山,护鸟员便爬上高山,在不同的海拔地带铲除积雪,为鸟放置食料、饮水,使一些病弱的鸟得以安全越冬;春秋两季,候鸟大量通过,泰山人对待候鸟像对待客人一样,不惊不扰,严加爱护,确保过境候鸟不受任何伤害;泰山的鸟类保护员现已形成网络,坚持常年巡视,对捕鸟者进行严肃的处理。泰山管委会还坚持利用爱鸟周深入到学校、工厂、机关,向群众进行爱鸟及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爱鸟意识,为鸟创造一个最佳的生存环境。最近,泰山管委会又投资在岱顶修建了“鸟类陈列馆”,向更多的人传播保护鸟与保护生态的知识。
人们所做的这一切得到了回报。据近年调查,泰山鸟类自8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增加4种,其中夏候鸟12种,旅鸟25种,留鸟6种,冬候鸟4种,属国家级二类保护的鸟类如红角鸮、鸢、斑头鸺鹠、红隼等已达到11种。甚至一些连山东鸟类志中没有记载的中白鹭、长尾雀等也在泰山落了户。
泰山人爱鸟,鸟也给了泰山以丰厚的报答。由于鸟的功绩,泰山自然生态环境日趋平衡,万顷林海一片蓊郁,从未发生过虫灾;山鼠也日益减少,1988年,泰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无鼠害山”,1992年又被评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今天的泰山,天更蓝,云更白,鹰旋峰顶,雀跃枝头,声声鸟语,使人陶醉。人们感激鸟,也不会忘记真挚地爱着鸟、护着鸟的泰山人。


第8版(周末)
专栏:

  军歌动地真豪情
洪彪文赵建伟摄
全军“军营之声”歌唱比赛显示了军营歌咏活动的繁荣景象,其中小合唱比赛更标志着军队业余合唱事业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他们动静相间,歌舞交织,整齐划一,音色优美,意气风发,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幅多彩的军营生活的图景。
三军将士又迎来了自己的光辉节日。节日之夜,由总政治部举办的全军“军营之声”小合唱比赛,在北京中国剧院落下帷幕,中央电视台将这别开生面的一幕通过荧屏向全国直播,为人们送去了一份节日礼物。
步入剧场,似乎融入了绿色的海洋。观众席上,犹如一块块阅兵方阵井然有序,只是战士们英武威严的脸庞今天写上了欢颜笑靥,纯朴中还透出几分稚气。
代表着全军各大单位的14支优秀小合唱队,从海北天南走来,从大漠深山走来,从经济特区走来,从抗洪一线走来。在他们中间,有我军历史上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济南军区某部红一连和见义勇为的英雄徐洪刚所在团;有早在1933年就获得“模范红五团”荣誉称号的沈阳军区某部;有在抗美援朝空战中击落击伤56架敌机的空军航空兵某团;有我军最早组建的一支屡建功勋的战略导弹部队;有为特区和侨乡经济腾飞作出贡献的南京军区“鼓浪屿好八连”所在团;有江泽民主席亲自签署命令,授予“水下先锋艇”荣誉称号的我军核潜艇部队的第一支艇员队,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的北京军区仪仗大队。在他们中间,有的刚刚把一颗卫星送上了天;有的作为年轻的特种部队,为全军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有的坚持每周教一首新歌,连续10年不曾改变……这些英雄部队的光荣战士,暂时告别边卡哨所和蓝天大海,告别演兵场和发射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在首都的大舞台,带着歌声来参加比赛,用歌声讲述着英雄的故事,展示着军人的风采。
值得一提的是,应邀参加演出的还有一支非同一般的小合唱队,他们由解放军总医院10余名年高德劭、医术超群的专家、教授组成,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也已半百。他们都曾在国外留学深造,在各自的领域取得卓越成就,获得殊荣。他们以一曲《唱给祖国妈妈的歌》,道出了对祖国、对故乡的赤子深情。
在当今花样翻新的声乐世界里,小合唱这种传统的演唱形式,与气势磅礴的大合唱、情趣盎然的表演唱、“明星大腕”的独唱相比,恐怕要不起眼得多,甚至已渐渐失去观众。然而,边卡哨所容不下大合唱团,握枪操炮的战士无暇去学表演,部队基层没有“明星大腕”。而正是小合唱队,像一支轻骑,可任意驰骋于旷野莽原;像一叶小舟,可自由荡漾在海疆湖畔。基层部队,从哨所到班排,从几人到数十人,集合列队或单声部或多声部唱歌,本来就是朴素的小合唱。可见部队需要小合唱,战士需要小合唱。
置身于“军营之声”小合唱比赛的现场,你会耳目一新,油然而生一种激奋,并深深感受到一种纯真自然的美。当代军人的纵情高歌已不仅仅是那种使尽浑身力气、可着嗓子的呼喊,已不再是过去那种简单化的列队齐唱。北京军区仪仗大队的小伙子们有着令人倾羡的英姿,他们以迎接外宾的齐整正步走上舞台,歌声也如同脚步声一样铿锵有力;海军代表队以节奏欢快的踢踏舞步,相互伸臂搭肩的轻悠摇曳和多声部的优美组合,描绘了一幅踏浪远航的生动图景;南京军区代表队则把队列生活的许多基本动作编入合唱队型的变化中,把战士的一日生活表现得形象逼真;广州军区代表队几组龙腾虎跃般的格斗动作,显示了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兰州军区代表队以打起手鼓的小战士引出一列队伍,洋溢着战友间手足般的亲情,而一连串队列分解动作,又平添了几分谐趣;二炮代表队始以象征性的导弹发射前的急促鼓点,利落的整理服装动作,一下子聚集了观众的视听,继而以委婉的旋律、深情的道白,把大家带入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武警部队代表队的无伴奏小合唱让人屏息静气,仿佛也在陪伴着潜伏的哨兵,在朦朦夜色里、静静大地上为祖国的安宁而警惕着;空军代表队唱出了英武,唱出了潇洒,而曲终时由人体组成的飞机机型渐渐离去,恰似远航起飞……
14支代表队14首歌,既表现了战士的威武雄壮,又吐露了战士的厚意深情。我们的战士,不仅有着钢铁般的意志,也同样具备艺术的灵性。他们在编排自己的节目时,不仅保留了齐唱、重唱、领唱、男女混声合唱等传统形式,而且,还巧妙地点缀一声口哨,插入一段快板,编进一组舞蹈动作、一个戏剧造型,更加鲜明地刻画出了兵种、职业的个性特征。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丰富了小合唱的表现力,增强了小合唱的生命力。
“军营之声”小合唱比赛还给我们的创作带来了一股正气,一丝清风,一份喜悦。参赛的歌曲,除了脍炙人口、广为传唱的《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大部分都是新近创作的新歌,有的则是专为此次比赛而作。
晚会在如潮掌声中结束了,它给观众留下美好的记忆,并将对部队群众性演唱活动产生影响。(题图是解放军总医院小合唱队的女兵们演唱《军中白玉兰》。)(附图片)
总参谋部的董晶在独唱比赛中高居民族唱法榜首。
南京军区的刘春美在独唱比赛中获美声第一名。
总后勤部的罗文中在独唱比赛中成为通俗唱法之冠。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孙丽英从桂英到玉梅
宋玮蒋力
“杜鹃花呀,杜鹃花,
花开满坡,满山崖呀。”
大型歌剧《党的女儿》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剧场上演。面对敌人的屠刀,党的女儿——田玉梅满眼都是片片殷红的杜鹃花。她落泪了,她割舍不下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割舍不下痛她爱她的乡亲和战友。她不愿走,还有那未竟的事业。
当饰演田玉梅的总政歌剧团青年歌唱家孙丽英含着泪,含着微笑,再一次出现在天边一抹红霞之中时,剧场里爆发出动情的掌声。
落幕后,一位中年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他是从黑龙江专程赶到北京观看《党的女儿》的。他对总政歌剧团的工作人员说,他连续看了6场,玉梅这个共产党员的形象,有情有恨,真实可信。为了下一代,今天的人们应该仔细看一看。他还想看第7场,只是由于来京的一切都需自理,使他很难再掏钱去买一张戏票了,恳求剧团能免费送他一张。
望着东北汉子那诚恳的双眼,孙丽英也激动了。连着6场的演出,已使她精疲力竭,原来想向领导申请,第7场能不能换一换人,但此时此刻,她不想再说什么,这倒不完全是为了理解团里人手紧张,更为了一名普通观众那掏心窝子的话,它使她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演员的价值和希望。
孙丽英的舞台表演情感真切,唱腔处理细腻自然,已跻身于当代我国民族声乐优秀演员的行列。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也认为,孙丽英的成长变化,是令人惊喜的。一个成熟的民族声乐艺术家,应该成功地演出大型民族歌剧,只唱几首民歌,是让人遗憾的。
两年半以前,《党的女儿》首演,借调来的孙丽英在剧中饰桂英。虽说她在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的系统学习打下了不错的基本功,虽说她唱戏改唱歌、进了中央民族乐团之后已在歌坛崭露头角,但在一部大歌剧中演主要角色,毕竟还是第一次。孙丽英不负众望,把个半醒半癫的桂英演得非常逼真,而且与彭丽媛配戏不抢不拖,唱功做功均不含糊。文华表演奖的光环照到这部歌剧时,孙丽英与彭丽媛、杨洪基齐摘桂冠。获大奖后,她又改饰同一戏中的一号角色田玉梅。饰演同一剧中反差很大的两个角色,孙丽英未必不知其难,创造的欲望驱使她知难而上,一个新玉梅“血里火里又还魂”。这个角色的塑造,使孙丽英获得全军第六届文艺会演表演奖。
杭州人的孙丽英说,作为一个演员,我只陶醉于创作过程。前不久在南方演出《党的女儿》之际,她还默默地把为数不少的钱捐给了“希望工程”,表达了对社会的一片热情。(附图片)
下图为《党的女儿》中的孙丽英


第8版(周末)
专栏:

  丝路文化之旅考察团赴新疆
丝路文化之旅,是一项经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深圳伟利成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民间学术文化活动,旨在发掘、整理和研究新疆境内古丝绸之路的文化遗存。
这个由国内中青年学者、文化工作者组成的学术文化考察团,于一九九四年七月至九月间,对新疆境内丝绸之路南、北、中三条通道上的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艺术活动等人文景观,作一次全面而翔实的考察,以推动丝绸之路文化的研究。考察团已由乌鲁木齐乘汽车出发。全团二十人,分别来自新疆、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其中有一部分学者在学术文化领域造诣颇深,待考察结束后,他们将产生一批文化成果。
(罗江南)


第8版(周末)
专栏:江山万里行

  西陵峡口第一景三游洞
彭万廷夏倪刚
在长江三峡东入口处南津关,有一片天造地设的风景区,距湖北省宜昌市西北方向10公里,坐落于西陵山北峰,背靠长江,面临下牢溪,三面环水,一面靠山。这便是闻名遐迩的西陵峡口第一景——三游洞。
三游洞的地貌形态可谓奇特:从空中鸟瞰,如浮动的青螺;从水上远眺,似精雕的盆景;从对岸平视,若堆翠的园林;从现场直观,像艺术的殿堂。举世瞩目的葛洲坝与之毗邻,滔滔西来的大江至此平缓宽阔。
“地以人胜,人以言存”。三游洞的闻名已是1175年前的事情了,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三月,诗人白居易偕其弟行简到四川忠县赴任,途经夷陵(今宜昌市),适逢挚友元稹往虢州(河南灵宝)赴任,不期而遇,悲喜万分,引舟西陵峡3日,不忍离别,陶醉于山水秀色之中,忽然发现下牢溪畔,悬崖之上,有一奇特石洞,即砍伐藤蔓,攀援而上,留宿洞中,且叹且言,通宵达旦。3人各赋古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三游洞序》书于石壁,三游洞因此得名。因是白、元3人首次发现此洞,人们亦称“前三游”。唐宋至明清,不少文人墨客相继游览三游洞,其中尤以宋代欧阳修、黄庭坚、陆游及苏氏父子(苏洵、苏轼、苏辙)最为有名,故而人们又将“三苏”游三游洞称之为“后三游”。
三游洞风景区不算大,仅占地70亩,但人文景观颇为丰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昌市投资数百万元,修复和新建了一批景点,使其更加增色。其中有立于洞室栩栩如生的白居易、白行简、元稹三尊大型汉白玉塑像;有拔地而起俯视奔腾大江的至喜亭;有威风凛凛擂鼓督师的猛张飞雕塑;有矗立山顶气势轩昂的楚塞楼;还有传说中的陆游泉,有观峡洞,有峡口长廊、山谷亭、栈道以及津亭、军垒遗址等名胜古迹。
三游洞是个美妙的所在,年游客量数十万计。人们缅怀前贤,体味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登楼望江,感知雄伟大坝的现代文明;泛舟溪流,迷恋青山绿水的灵性柔情;漫步长廊,饱览山峦、云水、峡洞、林木、亭台、楼阁、诗画之美。


第8版(周末)
专栏:百家艺话

  服装的主题
聂昌硕
服装几乎是人人关心的事。如今在电视中、报刊上到处可见服装主题一词,什么海洋主题、什么秋韵、夏风,什么都市节奏等等,但是服装还是服装,上面并没有什么海洋,也没有什么秋夏、都市,一些消费者对此很茫然,不知如何把握。
其实服装的主题是情感,是抽象的形色构成给人的一种感觉、感受,由这些感觉、感受产生与此对应的情绪、情感,这些情绪、情感,就是服装的主题。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一个人由于穿着不同的服装,其形象变化很大:穿办公服与穿便服感觉不同;穿夹克衫与穿针织T恤感觉也不同……一个大公司的总经理上班时西服革履,确立一种威严的形象,某天一个职员因公去老总家,见到老总穿着汗衫抱着孙子,感觉大变,威严顿消,代之以慈祥。当然,这个变化与环境有关,但是不可否认服装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服装款式、色调的变化能给人迥然不同的感受,某种特殊的款式、色调会使人产生特殊的感受——或高雅或世俗,或热烈或清淡、或奔放或拘谨,或庄重或浪漫,或古典或现代,或富丽或素朴……这些感受会引起相应的情绪、情感,它们便是服装的主题。这些情感主题是语言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换句话说,正因为语言文字在表达人类情感时有很大的局限性,人类才创造了艺术。美国美学家苏珊·朗格称艺术为情感符号,称语言文字为推理符号。人类情感是无理智的、充满矛盾的对立统一体,为表达它们,人们在艺术中,在服装设计中也遵循这个原则。充满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可以说是情感符号的基本特点。
然而对情感符号的理解,多数人并不在行,不懂得如何从抽象的形色构成中体验自身的情感反应。欣赏优秀的服装设计能不能产生强烈的震动,为之激动不已,并知道为什么;能不能区分优劣;是需要自身的素养和长期训练的。
一般而言,人们生疏情感符号,而熟悉推理符号,总希望借助文字来联想情感符号的内含。设计师出于商业目的,根据情感主题,以联想的方式,标出文字主题,以利于推销。其实这些文字主题常常不确切,有时它确切地标明作者灵感的来源,但不能控制观者的自由联想。比如说:蓝色可以联想大海,也可以联想天空,还可以联想五十年代中国服装的色彩或某公司的制服。因此我认为服装的文字主题只是向观众提供了一个联想方向,而真实的主题还是形色构成本身。若能确切地把握住情感主题,那么由之产生的联想大可以自由一些,不必拘泥于文字题名。


第8版(周末)
专栏:音像天地

  张迈和《胭脂红》
中国电影出版社近日出版了女歌手张迈的个人专辑《胭脂红》。张迈是北京歌坛的新秀,出生在重庆,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她以“学院派”的资历在基层进行了多年的艺术实践,积累了大量演唱经验,独辟蹊径地完成了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默契结合的过程,形成了自己雅致秀美而又清新质朴的演唱风格。她进京师从音乐教育家金铁林教授后,在第六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中,获得业余组通俗唱法二等奖。
《胭脂红》囊括了她各个时期获不同奖项的歌曲,皆是精心挑选的满意之作。可以说,专辑代表着张迈的水平。
(宋玮)


第8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本期介绍斯美塔那的《我的祖国》
伏尔塔瓦——母亲河
被誉为捷克音乐之父的斯美塔那,1824年生于利托米什尔,1884年逝世于布拉格。5岁时,他参加弦乐四重奏,6岁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8岁开始进行音乐创作。一生中写下了大量的歌剧、管弦乐、钢琴作品。
斯美塔那有着与贝多芬同样的不幸——晚年双耳失聪,但他凭着坚强的毅力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创作了不朽名作《我的祖国》和《我的生活》等作品。
《我的祖国》创作于1874年—1879年之间,是由6首独立的交响诗组成的组曲,其中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最为著名。
乐曲的旋律优美,音乐语言鲜明、流畅。当长笛的弱奏描绘了伏尔塔瓦河源头的两条小溪之后,整幅画卷便随之展开。河水向前流泻,沿途的溪流不断汇入其中,逐渐发展壮大。河水时而激流奔涌,时而舒缓前行。河水穿过丛林,流过村庄。当黄昏降临时,出现了村民的婚礼场面。村民们载歌载舞,欢快愉悦。夜幕降临,水仙女在波光粼粼的河中翩翩起舞。河流继续前行,不断壮大,穿过峡谷,来到布拉格维谢格拉德城堡的面前,波涛澎湃,奔腾而去。
这套德国DGG公司出版的CD片(两张),由詹姆斯·列文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其中收录了《我的祖国》全部6首交响诗,还收录了《被出卖的新嫁娘》中的序曲、波尔卡等4首乐曲。
维也纳爱乐乐团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交响乐团之一,来自美国大都会歌剧院的指挥詹姆斯·列文又是擅长指挥戏剧性音乐的专家。这套唱片的音乐性、音响性都很不错。
片号是:419768—2
另有库贝利克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演奏的该曲CD片,德国DGG唱片公司出品。
片号是:Priv——2726(2)


第8版(周末)
专栏:拾趣

  男士穿起花短裤
今夏的一些大都市,男性服装的明显变化就是40岁以下的男子穿上了花短裤。
男士着花衬衣,前几年已经流行,如今又添上五彩缤纷的短裤,令一向单调的男性服装世界变得活泼、浪漫,也为都市的市容抹上了鲜艳的颜色。
男士为什么爱穿花短裤,一位公司职员称,平时上班穿得太单调太统一太正经,下班后很想随意轻松些。过去的短裤虽然有格有色,但老不变化也挺俗。何况夏天的溽热环境,会让人产生一种想更开放更随便更浪漫的欲望。一位大学生说,花短裤给人以沙滩、海滨的联想,显得凉快。有位北京青年谈得很有意思:今年北京的夏天特别潮湿特别闷热,又赶上三环路大兴土木,尘土飞扬,再不加点赤橙黄绿,就要憋过去了。
男性着花短裤,只是看上去色彩斑斓,实际图案上并不是花,都是水果、动物、人像、风景、符号等等。男人一旦真要穿起菊花、牡丹花、杜鹃花、茉莉花图案,那就是别一种感受了。
(元也)


第8版(周末)
专栏:

  斯德哥尔摩青年交响乐团献艺京华
8月8日和10日,斯德哥尔摩音乐学校的骄子们组成的青年交响乐团将在北京音乐厅一展技艺,演奏约翰·里尔米希·罗曼、安托宁·德沃夏克的杰作。
这家乐团的成员均为音乐学校的学子,有92名,年纪在12岁以上。他们除了学习外,还常去各地表演,仅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一处,每年就有4场,极受佳评。此次在京的演出由中国文化旅行社主办,指挥是威利·桑德林,钢琴为本特·阿克兰丁。
(陶毅)


第8版(周末)
专栏:

图片
儿童画(选自上海现代儿童想象画展)
薛宇里(六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