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胸襟开阔,放眼世界
——学习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初步领会
陈忠经
小平同志对于国际形势的发展,十分强调要进行冷静观察。要真正做到冷静观察,就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运用辩证法的两点论,而不搞形而上学一点论。《邓选》三卷通篇都贯穿了实事求是、两点论。这正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精髓。
一、冷静观察国际形势的重大发展,对于战略、政策作出必要的调整或重申,对有关工作作出及时的指示
在《邓选》三卷中,这方面的“观察”与“发展”,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至1988年这十年左右;一个是1989年前后到现在。《在军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无疑是一篇十分重要的文献。在该文中,他指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根据对世界形势和周围环境的观察分析,在对国际大局的认识和处理上作出了两个重要的转变:一是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二是改变了原先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而搞的“一条线”的战略。根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和对外政策,我们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同时改善了同美国和苏联的关系。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重大步骤,有助于加强我们的国际和平环境,有利于我们经济建设的国内大局。
1988年12月,小平同志根据“世界总的局势在变,各国都在考虑相应的新政策”的客观形势,及时提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到了1989年9月4日,他在《改革开放政策稳定,中国大有希望》这篇谈话中指出,世界大战虽然还打不起来,但是一些小战不可避免;中国自己要稳住阵脚,保持警惕,绝不能示弱。即便大战真打起来也不怕。谁敢来打我们,就叫他有来无回,“打垮了侵略者,我们再来建设。”
1989年11月,在《坚持社会主义,防止和平演变》这篇谈话中,他明确指出当前“可能是一个冷战结束了,另外两个冷战又已经开始。一个是针对整个南方、第三世界的,另一个是针对社会主义的。西方国家正在打一场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
1990年3月,他在《国际形势和经济问题》这篇谈话中科学地回答了“国际形势的变化怎么看”。并提出了几个十分重要的论点:1.“现在旧的格局在改变中,但实际上并没有结束,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2.在将来的世界格局中,苏联不管怎么削弱,甚至有几个加盟共和国退出去,它总还是多极中的一个。3.还是要坚持同所有国家都来往,对苏联对美国都要加强来往。不管苏联怎么变化,我们都要同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从容地发展关系。4.对国际形势还要继续观察,有些问题不是一下子看得清楚。但是不要把形势看成一片漆黑,认为形势恶化到严重的地步,对我们有多么不利。“实际上情况并不尽然。”5.世界上矛盾多得很,大得很。一些深刻的矛盾刚刚暴露出来。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和机遇都存在着,要善于把握。小平同志在这样关键时刻对国际形势作出如此精辟的分析,直至今日仍然是完全正确有效的。
1990年7月,小平同志在《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这篇谈话中,提出了当前世界局势的一个大背景:穆斯林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5,世界上那么多伊斯兰国家根本不可能实行美国的所谓民主制度。中国的人口也占世界人口的1/5,我们不会向美国学习资本主义制度。非洲人、非统组织强烈地反对别国干涉他们的内政。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西方发达国家坚持干涉别国内政,干涉别国社会制度,那就会形成国际动乱。
1990年12月24日,小平同志在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的谈话中指出:“现在国际形势不可测的因素多得很,矛盾越来越突出。过去两霸争夺世界,现在比那个时候要复杂得多,乱得多。”这就提出了必须继续冷静观察的严肃任务。
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在《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中,曾经有4次提到毛主席的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并作了很高的评价。小平同志认为这一国际战略思想和原则对于中国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争取第二世界,团结世界人民共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邓小平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根本战略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或在一定时期内,是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有着联系的。例如在《邓选》三卷中,小平同志谈到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时说,“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
三、“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其他重要的对外政策,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从全人类利益和发展的高度,对世界局势经过多年冷静的观察,从众多问题中抓住了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就是和平和发展这两大问题,而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等等空泛的、非现实的或其他较次要的问题。
在对外政策上,小平同志提得最多的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并把它定为我们的国策、总政策。根据小平同志的论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这一总政策包含以下丰富的内容:①“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②“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③“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④“我们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哪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就批评,就不投赞成票。”⑤中国自己“永不称霸”。
但是小平同志提到对外政策时,也不都是只提这一条。他说:“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另一句话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还说:“我们的对外政策还是两条:第一条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第二条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和经济新秩序。这两条要反复讲。”
总起来说,“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坚持对外开放。
四、东欧、苏联剧变、国际风云变幻之后小平同志关于国际战略策略思想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首先是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这三句话的第一句就是冷静观察。而且谆谆嘱咐:“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埋头实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
此外还有若干句话:“别人的事情我们管不了”;谦虚、不吹;绝不示弱;保持警惕,放松不得;自己不乱;保持威势(我们有几十年打出来的基础这个威势);决不当头(“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但是还要“有所作为”(“在国际问题上无所作为不可能”;如“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朋友要交,心中有数;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讲,过头的事不做。
以上这些话,充满了辩证法、两点论。
五、“‘一国两制’的战略搞对了”,这是邓小平以实事求是原则为其灵魂的国际战略思想的一个重要范例
“‘一国两制’是从中国的实际提出的。”
“如果‘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一个对国际上有意义的想法的话,那要归功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用毛泽东主席的话来讲就是实事求是。”
六、关于中美关系。“中国观察国家关系问题不是看社会制度。中美关系是看中国和美国关系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中美关系终归要好起来才行。”
作为一个研究工作者和多年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我的认识是,邓小平同志和我们的党中央、政府一直是主张和努力促进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的。这是出于我国自身战略利益(当然包括经济利益)的需要,也尊重对方的利益;同时也是出于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重大考虑。
但是事情有另外一面。这就是,“要争取和平,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反对强权政治”;“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反对一切侵略和霸权主义”;同超级大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哪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就批评”。
所以如何处理中美关系这件大事,同样要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样也有个“两点论”。
七、具有战略远见和勇气的政治家
美国的尼克松先生逝世了,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江泽民主席和李鹏总理在4月23日的唁电中,称他为“一位具有战略远见和政治勇气的政治家”。
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10月31日和尼克松的谈话中,用了一大段话赞赏他的看法,并赞扬了他的明智和战略勇气。“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用这样的思想来处理国家关系,没有战略勇气是不行的。所以,你1972年的中国之行,不仅是明智的,而且是非常勇敢的行动。”1988年12月21日,小平同志在和印度已故总理拉吉夫·甘地的谈话中提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者是周恩来总理和尼赫鲁总理。他提议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要遵循这些原则,两国同邻国的关系也应该据此做些调整。并且说:“我提出这一建议,请阁下考虑。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要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
小平同志这两段话,是在同两位外国政治家的谈话中赞扬或提倡作为一个政治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应具有的战略勇气、战略胆识和高度的智慧。也就是要在谋略上真正高出一筹;要“务实”、不尚空谈;要有勇气、力排众议;要舍枝节而抓要害、抓主要问题;要有能力有决心另辟蹊径,绕出死胡同;要胸襟开阔。总括起来说,要“实事求是”。世界上需要更多一些这样有战略远见的政治家。
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
这个主题,是从1989年的“国际上的大气候”和“六·四”动乱这个实际,“从反面教育了我们”而使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更清楚而提出来的。
从1989年2月到1990年7月,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需要是稳定”、“中国最高的利益就是稳定”。同时也提到,“中国永远不允许别国干涉内政”,“国际关系新秩序的最主要原则,应该是不干涉别国的内政,不干涉别国的社会制度”。
中国首先“要好好地把自己的事情搞好”。要稳定,才能把事情搞好。反过来说,把事情搞好,并且把改革开放大业中出现的若干新问题、新矛盾逐步、及时、妥善地处理好、解决好,就会更加稳定。这是根本的。然而我们根据历史的、现实的经验,绝不能忽略外来因素。某些外国的、“不负责任”的所谓“政治家”们或某种势力,始终迷恋“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其目的很简单,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分裂的、动乱的、贫穷落后的、“完全西方附庸化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把中国“纳入他们的势力范围”。对这种图谋,我们当然不能坐视。
很明显,我们尽心尽力维护好我们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也正是我们国际战略思想中很根本的一条。因为它不仅可以保证我们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大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它对于我们要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一总的战略方针不仅不相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有力地保证和促进其发展的。


第5版(理论)
专栏:学术动态

  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三百五十周年研讨会
五月十一日,秦皇岛市政协、山海关区政协等单位联合举办“纪念甲申山海关之战三百五十周年研讨会”,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近百名地方史、地方志和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一六四四年六月一日(农历四月二十二日),发生在山海关的史称“甲申之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关系重大的战役。叱咤一时的李自成农民军,从此形势逆转,一蹶不振。而崛起于东北的满族统治者,从此长驱西进,入主中原,建立大清帝国。这次战役不但连结着明、清两代封建王朝的政权交替,而且记录着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及“大顺”政权的倾覆。它不但改变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走向,而且留下了响彻千古的警钟。
会上,与会者就“甲申山海关之战”的政治、军事、经济背景,战役地理环境、战役状况,各方的战略变化、农民起义军失败历史原因和教训,以及对李自成、多尔衮、吴三桂等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展开了讨论。此外,还就一九○○年八国联军侵占山海关,一九二四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一九三三年的渝关抗战,一九四五年的山海关保卫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研讨。(范云秋张思凯)


第5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 把邓小平同志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
——全国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工作会议述要
中宣部最近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干部理论教育讲师团工作会议。中宣部副部长刘云山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分析了当前干部理论学习的形势,交流了各地讲师团组织和辅导在职干部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情况,研讨了如何将这一学习引向深入,以及为适应这一战略任务的需要如何加强讲师团建设的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形势很好,成效显著。
会议认为,当前干部理论学习的形势很好,出现了一个全党学习理论的热潮。两年来,特别是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来,全党理论学习呈现出这样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中央高度重视、中央领导同志亲自抓,为落实用邓小平同志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二是在中央正确领导、科学部署和一系列重大举措的有力推动下,中央各部委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党政第一把手亲自抓、带头学、带头讲、带头用,出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习的新态势;三是注意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把理论学习与思想实际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推动。
会议认为,这两年的理论学习较好地体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成效比较显著。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党员群众思想获得解放,“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逐步深入人心;对市场经济的认识有了重大突破,增强了改革开放的意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性;愈来愈多的党员干部认识到,邓小平同志为中国设计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他所创造的理论是引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唯一科学的理论;只有坚持这条道路中国才有前途,而要坚持这条道路就必须学好这一理论。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干部的思想理论素质明显提高,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明显加快。
 必须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
在前段初步普及的基础上,怎样进一步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引向深入,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会议认为,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首先要紧紧抓住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紧紧围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这个根本,下大气力精心研读原著,在提高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自觉性上下功夫。
其次要突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个重点,以小平同志理论的学习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
再次要联系全党工作的大局,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热点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中的难点,组织专题学习,以小平同志的理论解疑释惑,统一认识,推动工作。
要把学习引向深入,还要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基础上,学习修订后的《邓小平文选》第一、二卷,以及学习即将下发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从总体上全面把握邓小平同志理论的科学体系。
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进一步搞好理论武装工作。
会议指出,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进一步引向深入,就必须精心组织理论队伍,富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刘云山同志在讲话中指出,讲师团是宣传思想战线上的一支重要的队伍,是一支不可缺少的队伍,是一支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的队伍。讲师团全心全意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的理论,因此又是一支光荣的队伍。全党的理论教育工作之所以出现这样大好的局面,与这支队伍不计名利、辛勤劳动、无私奉献是分不开的。我们要全面落实十四大提出的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任务,就必须更加重视讲师团队伍的建设,就必须更加重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
会议指出,讲师团重建十多年来,在各级党委及其宣传部的领导下,根据中央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学习要求,开展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形势任务教育活动,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解放,提高了他们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了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在许多地方,讲师团和党校分工合作,共同承担起干部的在职学习和脱产培训的任务。由于讲师团的教学具有灵活机动,形式多样、联系中心工作紧密、覆盖面宽和学习周期短、效果好的特点,被喻为干部理论教育战线上的轻骑兵和没有围墙的干部大学。这一优势,在近两年学习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文件、《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和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等活动中,表现得相当突出。刘云山说,对讲师团这支队伍,中宣部历来是重视的,对讲师团的工作,也是充分肯定、大力支持的。当前理论武装的任务极为艰巨繁重,这支队伍愈加显得不可缺少,因此它不能削弱,而应进一步稳定、巩固、加强和提高。希望各级党委及其宣传部要进一步加强对讲师团的领导,充分发挥讲师团的作用,并且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上切实地关心、支持这支队伍,帮助讲师团解决一切必须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会议指出,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讲师团这支队伍任重而道远。希望各地讲师团的同志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勉敬业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理论水平,克服困难,开拓奋进,在理论教育战线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显著的成绩。(宣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