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长白深处橄榄绿
——记武警吉林总队三支队四中队
李训舟于英洲程万泉童心田
在碧波万顷的长白山密林深处,在一泻千里的松花江畔,驻守着一支被中央军委领导称为“过硬的部队”。这就是担负保卫白山水电站任务的武警吉林总队三支队四中队。在这个中队驻地的后山上,耸立着一块写着“创业丰碑”四个鲜艳夺目大字的碑。
这块碑,镌刻着四中队成立46年来走过的光辉历程和殊荣:46年来,这个中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两次,集体三等功一次;连续7年被总队评为先进党支部;5次被武警总部评为先进党支部、学雷锋先进集体、基层建设先进集体;去年又被吉林省评为学雷锋先进集体,被共青团吉林省委授予“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今年又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命名为“青年先锋号”;今年7月武警部队党委授予四中队“弘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模范中队”荣誉称号。
    恪尽职守,确保执勤目标绝对安全。
四中队守卫的白山水电站是我国第二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170万千瓦,是一个拥有固定资产27亿、年上交利税2亿多的国有特大型企业。这个电站担负着东北电网的调频调峰重任,一旦出现差错,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官兵们深知自己所守卫的目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位置,他们在执勤中忠于职守。
白山电厂位于冬季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长白山之中,大坝处于风口,其哨所更是寒风砭骨,战士上哨穿皮大衣和毡靴也抗不住严寒,要不停地慢跑才能站完一班哨。入伍三年的战士要跑步两万多里,相当于跑完一个长征路。1988年三九严冬的一个深夜,哨兵艾少奎冒着零下40摄氏度的奇寒,顶着五六级的寒风向哨位走去。由于夜黑、风紧,艾少奎跳跃电厂排水渠时,不慎跌倒,顿时废水灌入他的裤筒,寒风一吹冻得两腿发麻。为了不误接哨,他咬紧牙关,一口气翻过一座小山头,来到哨位前,接过战士邵立新手中的钢枪。为了抵御寒冷,艾少奎在岗楼里不停地原地跑动。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湿透的两条裤筒变成坚硬的冰甲。他敲碎了冰甲,坚持站哨,终于以顽强的意志和高度的责任感坚持站完了这班岗。
1993年5月的一个漆黑深夜,3台装满钢材的卡车被哨兵拦住。排长孙业峰接到报告,迅速赶来处理。带车人将孙排长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放我们过去,钢材出手后,给你提成20%。”孙业峰不被上万元的金钱所动,坚决执行没有证明不许任何设备和原材料出厂区的规定,严厉地说:“在你看来钱能通神。可是,你别想买通我们这个哨位!”那人怕追究法律责任,进而提出只要放人走,愿将3车钢材全部送给孙业峰。但孙业峰仍不放他,不屑一顾地说:“别说是三车钢材,就是三座金山给我,我也不会放你走!”他和两个战士一起将这个盗窃国家财产的不法分子扭送到公安机关。
凭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哨兵陈文峰和带班员崔久春在漆黑的夜晚,机警地听到比虫鸣声还低的金属撞击声,智擒了三个偷电厂设备的案犯。
凭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哨兵何斌在成群结队的施工队中,一次就发现6个过期、涂改、更换照片的假证件,及时挡住了企图混入重要工地的不速之客。 凭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哨兵贾永祥从鱼腥、炊烟等诸多气味中辨别出了30多米外一丝烧焦的气,并立即报告中队,扑灭了配电资料室正在迅速蔓延的火灾,使价值数十万元的精密仪器和技术资料幸免于难。
凭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四中队干部、战士自守卫电站7年来,抓获不法分子57人次,挽回经济损失38万元;及时发现和排除重大事故隐患12起,从而圆满完成了保卫白山电站的任务。
也就是凭着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四中队干部战士为电站为改革和发展生产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白山水电站的设备也是全国第一流的。随着电站向电脑值班、遥控指挥过渡,许多职工需要转行,特别是几年前建设电站的千军万马,在电站全部竣工之后,水电工程进行改革,实行投标,因工程量不足,一些职工亟待重新就业。
水电站、工程局两大企业为妥善解决好面临的难题,积极开辟了种植、养殖、加工、服务等多种就业渠道,并请求四中队官兵给予大力支持。官兵很清楚这副担子的重量。它一头系着电厂、工程局改革的成败,另一头系着社会稳定。“扁担不断,只管挑。”这是四中队官兵对待重担的态度。当下岗工人办的养鱼场受到不法之徒的袭扰时,他们闻警而动,打击水贼渔霸;当下岗工人加工的数万吨山货急需装运时,他们主动援助,抢装抢运;当下岗工人办的养鸡厂受到瘟病的威胁时,他们夜以继日地帮鸡场消毒、防疫,使数万只小鸡转危为安。
下岗职工重新就业问题解决了,人心稳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水电工程局集中精兵强将参与竞争,不仅在国内承揽了水电工程,而且在国际水电工程投标中也连连得胜。电厂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以每个职工每年创利税20万至30万元的高效益稳步发展。他们感谢四中队,称四中队官兵是“为改革和发展经济创造稳定社会环境的忠诚卫士!”
义不容辞,7年植树120万棵,应急献血9930毫升,抢险救灾27次
7年前,四中队官兵进驻白山电站时,驻地有很多荒山秃岭。一种绿化荒山、造福子孙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激励他们率先打响了植树造林的突击战。
1988年初春的一天,官兵们接受了在公路边植7000棵杨树的任务,限时5天。除执勤兵力以外,70名官兵平均每人每天要从300米的山下扛上去20棵树苗,要在乱石地上挖掘长宽各40厘米、深60厘米的树坑20个,然后培土、浇水。
任务到班,官兵们扛着40多公斤的树苗一路小跑,大多数的战士脸晒黑了,肩压肿了,手磨烂了。任务完成的那天晚上,代理排长邢晓东坐在小方凳上洗脚,脚刚放入盆里,疲倦至极的他就打起了呼噜,踢翻了水盆,倒卧在地上也全然不知。
如今,官兵们栽下的120万棵云杉、樟松、红松、白杨已覆盖了2000多亩荒山,美化了营区和厂区。
去年夏天,与四中队毗邻的白山水电工程局女职工周继云突然患胃部大出血,住进医院。由于这里地处长白山腹地,医疗条件较差,医院根本没有血库。周继云失血过多,生命垂危,急需输血。
周继云的亲人或因血型不合,或因患有肝病,或因年老体弱,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输血的。她的丈夫姜利心急如焚地到厂广播室广播救援:“兄弟姐妹们,救救我的妻子吧,她才26岁啊!”
听到广播,一队身穿橄榄绿的武警战士赶到了,一排粗壮的手臂齐刷刷地伸出来。
当800毫升战士的血流进周继云的血管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禁不住流下了滚烫的热泪。他们为战士的高尚情操而感动。
姜利更是百感交集,他要送钱给战士们,战士们根本不要;他要送营养品给战士们,战士们笑着说:“多给嫂子补养吧。”
今年春节前夕,战士侯雪松去火车站接开会归来的中队长冯钦葆,车上人都走光了,也没见到中队长。小侯返身回营时,看见皑皑白雪堆里倒着一位年逾8旬的老人。原来老人家住白山镇,没能赶上末班汽车,便想徒步赶回家去,不料年岁不饶人,加之风大雪深,老人连跌两跤就倒在雪窝里再也爬不起来了。
侯雪松背起老人,爬了2里雪山路。到了中队,他找了一个耙犁,让老人坐上。他身拉耙犁,趟着没膝的积雪,顶着刺骨的寒风,翻山越岭奔向白山镇。不知出了多少汗,跌了多少跤,侯雪松终于安全地把老人送到了家。老人感激地说:“武警战士比儿子还亲。”
“四中队官兵为民做的好事,像长白山上的松柏一样,数不清,说不尽。”
1988年三伏天,火车站的1000立方米木材急需卸下来运往建筑工地。四中队赶来支援的官兵头顶火热的太阳,肩抬、背扛,苦战7天完成了任务。7年来,他们装卸工程建筑材料、设备达1万多吨。
1989年春天,滚滚烈焰像一条火龙在刚解冻的山林狂舞。被编在扑火第一梯队的四中队官兵不顾烧掉头发、烤焦皮肉,奋力灭火,缚住了“火龙”。7年来,他们扑灭山火4起。
1991年夏天,山洪冲塌了白山镇通往外地的唯一一条铁路的路基。粮食、物品运不进来,影响了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四中队官兵站在抢修铁路第一线,连续奋战15天,修复了铁路。7年来,他们抢修铁路23次,清运土石630多立方米……
白山镇的党委副书记侯桂香说,我们从四中队官兵的身上看到了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白山镇的父老乡亲热爱他们,见到他们格外亲。
继往开来,9次换防,干部换了17茬,战士进出92批,优良传统代代传
1991年冬天,四中队的历史上又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们被武警总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并荣立集体一等功。官兵们在欢庆胜利之余,思考着一个问题:采取一个什么办法激励中队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一班长贾立军建一座“创业丰碑”的建议刚一提出,就得到了大伙的赞同。官兵付出艰辛修成的“创业丰碑”,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碑的主体由六块石头砌成,中间竖立一根钢筋,象征着党支部在六个班中的核心作用;底座为白色,意为白手起家创大业。尤其耐人寻味的是,碑四周红白相间的接力棒图案围栏,意味着四中队精神代代传。
1987年4月,中队进驻白山镇担负守护白山电站任务后,在新的艰苦环境中,这种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更加放出夺目的光彩。
四中队刚进白山镇时,摆在官兵面前的是满目荒凉,物质文化生活相当艰苦和单调,连个训练场地都没有。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第17任指导员、党支部书记李恩发告诫自己:一定要把中队几十年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接力棒“一传到位”,绝不能从自己手中丢掉。他召集由全体干部参加的支部扩大会议,提出创造一个拴心留人思路,得到了一致赞同。紧接着,召开中队大会做动员,提出了“扎根山沟,艰苦创业”的响亮口号。
官兵们披星戴月,向顽石开战,在大山沟里凿开自己的生活。顽石坚硬,但硬不过四中队新一代创业者的决心。他们把汗水洒在石头上,把鲜血滴在石头上;把青春镌刻在石头上,把中队的精神锻铸在石头上。在施工中,干部们重活累活抢着干。
指导员冯钦葆几次累倒在工地,但每次都不顾劝阻,带病投入抬石、运沙的战斗中。指导员孙业平的亲人生病,先后4次来电报要他回家,他手不离镐,坚守在工地。
四中队官兵靠自己的双肩,靠一双长满老茧的手,搬石头3200立方米,掏沙800立方米,植树4000棵,建亭台、长城等景点45个,实现了“把中队建成一个花园式中队”的目标。
在建造秀美的“硬环境”的同时,四中队的干部战士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扬。近些年来,中队先后有43人入党、15人立功、8人考入警校、2人改志愿兵。
松花江水长流,长白山永在。四中队官兵决心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厚望,让丰碑永立长白山深处!(附图片)
题头照片:戴顺清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不讲派头”
林维横
浙江省台州地区有位局长下乡调查研究。那天他是坐公共汽车去的。有位与他很熟悉的乡干部悄悄地提醒他:“你下来不坐小车,不带秘书,没个派头。”这位局长理直气壮地回答:“我不讲派头。”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当公仆,哪能讲派头?
当领导,工作忙,责任大,时间紧,坐轿车,是工作需要,并非为了什么派头。可眼下,社会上讲派头的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忧。有些地方和单位,经费很紧张,有的甚至发不出工资,却小车越换越高级,吃喝开支越来越大,互相攀比,愈演愈烈。据说,轿车坐得高级,并非仅仅为图舒服,而是为了显示派头;宴席上摆阔,并非仅仅为享口福,也是为了显示派头;购置“大哥大”,并非仅仅为工作方便,又是为了显示派头。于是,有的人见多了,见怪不怪,见不怪反为怪。
以为只有摆派头,才像当“官”的样子,才被人瞧得起,这就错了。讲派头,腐蚀了干部思想,脱离了人民群众,是一种腐败的表现,应当坚决克服!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黄金生产稳步发展
金饰品货源充足价格稳定
本报北京8月4日讯记者施明慎从中国人民银行获悉,自从去年9月国家颁布了新的黄金政策以来,我国黄金生产稳步发展,银行收购和供应黄金大幅增加,金饰品市场货源充足、花色品种不断增加、价格稳定。
据介绍,今年上半年全国成品金产量完成了年计划的44.3%,比去年同期增长26%。6月份,银行黄金收购量占同期生产量的61.67%,比去年同期收购量增长41.8%。1至6月,国际市场金价走势平稳,波幅不大,平均价格为383.29美元/盎司;由于外汇体制改革获得成功,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稳定在8.6元左右,保持了国内金价的相对稳定,从而为金饰品零售价格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国内金饰品零售价格每克基本保持在135—145元之间。
建国以来,国家对黄金一直实行统购统配的管理政策。党和政府十分重视黄金生产建设事业,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国家对黄金生产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财税信贷、物资等方面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黄金事业发展,使我国黄金工业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黄金产量以每年12%的速度递增。
为促进黄金生产进一步发展,国家于1993年9月1日颁布了新的黄金经济政策。新政策以黄金价格体系改革为重点,确定了黄金收售价格的定价方式为浮动定价方式,即根据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来确定国内黄金收售价格,并在保持金价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随着国际市场金价浮动而浮动。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金银管理开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现了国内金价与国际金价初步接轨。黄金收购价格从原来的每克54.96元提高到96.96元,调价幅度为76%。黄金收购价格的调整给我国黄金工业带来了巨大效益,增强了黄金生产企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能力,促进了黄金产品交售。仅1993年9月份的黄金收购量就是前八个月收购总量的50%,9月至12月的收购量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9.39%。新的价格政策在国内引起了良好的反响,有关专家认为,这是中国黄金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一步。


第1版(要闻)
专栏:

  领导排忧解难企业苦练内功
山东百余企业扭亏为盈
本报济南八月四日电记者张宪春报道:山东省各级党政领导深入困难企业调查研究,帮助国有大中型企业走出困境,取得显著效果。据省政府最新统计资料显示,到六月底,全省已有一百一十八个困难和特困企业扭亏为盈,重现生机,解困面占困难企业总数四分之一以上。
“既让好企业‘锦上添花’,又为困难企业‘雪中送炭’”,这是山东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一条重要思路。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组织干部深入困难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的决定,各级党政一把手带领七千多名干部,深入近万家县属以上工业企业调查研究,排出四百六十家困难企业,在拨出八千万元专款救济这些企业职工的同时,重点帮助这些单位找问题、查原因,寻求摆脱困境的路子。
促使困难企业加大改革力度,靠苦练内功走出困境。山东省注意加强困难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让一批治厂有方的企业家“挂帅上阵”,先后使四十一家困难企业扭亏为盈。他们选择一些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行兼并、租赁、拍卖、破产多管齐下,盘活存量资产,已有十三家企业获得新生。各市地、各部门选准解困突破口,帮助七十二家困难企业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增收节支降耗,重振国有企业雄风。
山东省还组织财政、计划、劳动、金融等部门为困难企业排忧解难。他们重点扶持困难企业集中的纺织业,提供棉纺专项贷款,为企业进口棉花一百六十万担,安排国家储备棉四十万担,外地采购二百五十万担,使不少企业因原料、资金两大难题的解决而纷纷脱离困境,全省纺织系统今年三月份实现扭亏为盈,上半年实现利润一点零一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

  沙市上下一心抓扭亏
上半年国有企业亏损额下降40%,利税增长65%
本报武汉8月4日电记者龚达发报道:湖北省沙市市一手抓盈利大户,一手抓扭亏,全市经济工作步入效益型轨道。上半年工业企业亏损额下降24%,其中国有企业亏损额下降近40%,实现利税则增长了65%。
1993年,沙市工业企业亏损高达6480万元,今年初亏损势头有增无减。市委、市政府一班人迈开双脚,深入亏损企业调查研究作出决定,亏损款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市主要领导蹲点,100万元以下的由主管局(公司)领导负责。领导带头,层层确定扭亏目标。
市里还对亏损企业领导“约法三章”:扭亏前,企业领导不得购买商品住房、小汽车;不得外出旅游;不得易地做官。到期达不到扭亏目标的厂长书记工资下浮,直至就地免职。去年以来全市调整了24家亏损企业的领导班子,大部企业出现转机。棉织四厂新厂长上任以后狠抓产品结构调整、抓技术改造,当月扭亏。
采取非常措施抓扭亏。市政府把今年5月定为沙市“扭亏月”,集中领导,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突击抓扭亏。市长张道恒一个月跑了32家亏损企业现场办公,一家一家地落实扭亏措施。市经委一半以上干部深入到各企业抓扭亏。财政、税务、银行也一改“嫌贫爱富”习惯,到亏损企业勤走动,主动帮助亏损企业排忧解难。5月份全市有25家企业当月扭亏,10户扭亏为盈。
宏观调控,政策扶持。去年以来,市政府协调财政、保险等部门筹集1700万元建立扭亏基金,为一批产品找市场,为流动资金短缺而开工不足的亏损企业注入部分资金,以解燃眉之急。


第1版(要闻)
专栏:

  西藏油气勘查取得成果
伦坡拉盆地勘探处于重大突破前夜藏1井最近试获工业性油流
本报讯西藏油气勘查近3年取得重要地质成果,基本查明了伦坡拉盆地油气地质条件,肯定其良好的油气前景,专家判断该区勘探处于重大突破的前夜。
在面积3800平方公里的伦坡拉盆地,地矿部从60年代起就开展过油气普查勘探,并有多口钻井有良好的油气显示。近3年查明盆地有两套含油岩系,生油厚度达1000—1500米;划分了4个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发现20个不同类型的有利储油气的圈闭构造;去年施工的藏1井,最近试获工业性油流,今年新布3口探井正在施工。此盆地良好的油气前景被肯定,首批突破口已选好。(钮惟恭)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家计委全总联合发出通知
进一步加强职工物价监督工作
本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为充分发挥现有职工物价监督队伍的积极作用,国家计委、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职工物价监督工作。
自1980年以来,各地相继开展了职工物价监督工作,到去年底,全国共建立职工物价监督站7000个,计有职工物价监督员6万人。对协助政府查处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利益,保证价格改革顺利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计委和全总在通知中指出,职工物价监督队伍是物价检查机构的一支重要辅助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职工群众价格监督,是政府对价格实施间接调控的一个重要形式。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物价部门和工会组织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选派得力干部参与领导工作,定期研究解决职工物价监督工作中的问题。物价检查机构和工会保障部门应指派专人负责职工物价监督站的日常工作。职工物价监督检查的重点,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当前,各级职工物价监督组织要紧紧围绕“菜篮子”、“米袋子”、“火炉子”开展市场物价监督检查,要把落实《居民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服务价格监审办法》和推行明码标价制度以及监督粮油挂牌价格的执行情况作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组织力量开展对市场物价经常性的巡回检查。
通知还要求职工物价监督组织要继续坚持市场监督检查与企业内部监督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要完善办案程序,严格依法办事;各地要切实采取措施,解决职工物价监督工作中存在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


第1版(要闻)
专栏:

  吐哈温米油田建成投产
可开井数已有112口原油日产达3200吨
新华社乌鲁木齐8月4日电(记者刘同起、通讯员张志荣)吐鲁番盆地东缘的温吉桑—米登油田最近正式建成投产,这是继1992年鄯善油田建成投产以来,吐哈盆地建成投产的第二个油田。
1993年4月底,温米油田开发建设开始启动,当年年底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油水同步投用一次成功。去年下半年即生产原油18万吨,今年上半年,温米油田在完善配套系统工程建设的同时,又完成了最后三个区块建设,使油田实现全面投产。
目前,温米油田可开井数已有112口,原油日产量稳定在3200吨左右,超过设计能力60%。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贵州成为煤炭输出大省
“江南煤海”贵州省积极开拓广阔的南方煤炭大市场,每年有2200多万吨煤炭以焦炭、洗精煤、原煤等商品形式进入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等省区,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煤炭输出基地。(均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京汉广埋地光缆干线动工
国家“八五”重点工程——总长3000公里的京、汉、广埋地光纤电缆通信干线工程,已开始动工兴建。这条光缆自北京起,途经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进入广东,跨越5省一市,总投资近6亿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四川农民人均收入增百元
四川省今年实施的稳粮增收措施已见成效。继夏粮获得创历史纪录的丰收后,农民上半年人均现金收入增加近100元。据省统计部门对55个县550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表明,农民现金收入上半年人均达418.0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99.71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东商业企业经营规模扩大
广东国有商业企业在改革开放中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仅据全省最大的100家商业企业的统计,去年销售收入达578.7亿元,目前,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大型企业由上年的1家增至10家。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黑龙江粮食系统半年减亏逾千万
今年上半年黑龙江省粮食系统比去年同期减少亏损1300多万元,全省80多个市、县中有52个市、县实现减亏。近3年,粮食系统狠抓扭亏增盈,已经连续两年达到不增亏、不挂帐,并处理解决了9亿多元历史挂帐问题。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世界屋脊铁路养护机械化
“世界屋脊”上的数千名铁路养护工人8月3日迎来了机械化作业的历史性时刻。两台大型机械化养路设备开始在青藏铁路海拔3200米的哈尔盖工务段作业,两小时养护路轨4余公里,相当于一个中型养路队一个月工作量。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广州—深圳准高速列车综合试验近日在北京环形轨道试验基地进行。广—深准高速线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通。列车正常运行时速为160公里。图为由东风11型内燃机车牵引的准高速双层旅客列车正在环形试验基地的环行轨道线上高速奔驰。此次试验的最高时速达180公里。新华社记者李明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