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河野外相举行记者招待会重申
日本坚持无核三原则
本报东京8月3日电记者张国成报道:今天,日本副总理兼外相河野洋平就日本对核武器的政策问题在外务省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重申日本将坚持无核三原则,即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核武器。
河野外相说,最近一些报纸报道了日本外务省1969年就日本核政策制定的文件。为了不使国内外由此产生不必要的误会,特作如下说明:
这份文件是日本外务省内部的工作文件。其内容是不适当的。但这些内容都是日本1970年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前,在外务省的内部会议上对各种有关政策的可能性及利弊得失的讨论意见。
今后,日本仍将坚持无核三原则,同时恪守防止核扩散条约所承担的义务。


第6版(国际)
专栏:

  拉宾说两年内不谈耶城问题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8月2日电以色列总理拉宾2日说,有关耶路撒冷最后地位的谈判开始日期不会早于1996年年中,它要在全面执行加沙—杰里科自治协议之后两年才能开始。
拉宾是在视察耶路撒冷警察总部之后作上述表示的。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1日在加沙要求以色列同巴解组织立即就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举行谈判。
拉宾说,根据巴解组织同以色列签署的加沙—杰里科自治原则宣言,巴以之间关于永久解决耶路撒冷问题的谈判将在全面执行加沙—杰里科自治计划两年之后才能开始。
他说,“耶路撒冷是统一在以色列主权之下的”,是以色列的“首都”。他还说:“这是我们今天的立场,也是我们将来的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伦敦一天两大劫案
本报记者李文政
    开篇语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新专栏“国外特写”,通过一个侧面,生动形象地反映世界各地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力求新鲜活泼,丰富多采。希望得到广大读者的帮助和指正。
                ——编者
对苏格兰场(大伦敦警察厅)来说,昨天是糟糕透了的一天。早晨,100万英镑现金在伦敦希斯罗机场被劫;傍晚时分,伦敦南区一珠宝店遭抢,警察在枪战中受伤。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
早晨7时许,伦敦希斯罗机场还在雾气笼罩中,一架从塞浦路斯飞来的客机在一号停机坪降落。一名阿拉伯男子拖着一个沉重的黑皮箱走下飞机。事后人们才知道那里面装着价值百万英镑的各种西方货币:英镑、美元和法郎。他是中东国家一证券公司到伦敦金融城存款的特使。候机室大厅内一位阿拉伯司机正在等他,但他怎么也没想到:有3个腰掖枪支的凶汉也正把目光死死地盯上了他。在希斯罗机场,几乎每3分钟就有一架客机起降,来往旅客熙熙攘攘,谁也没有料到一起特大抢劫案就要发生,那两个阿拉伯人也漫不经心:钱箱没有按要求锁在自己的手腕上。
在停车场的二层,当两个阿拉伯人正准备上车时,三个壮汉直扑过来,先向他们的眼睛喷射液态氨,把他们打倒在地,夺过皮箱,转身扬长而去。抢劫犯动作迅速,两个被袭者甚至连对方看都没有看清。有人说,劫犯获得了准确的内部情报。伦敦人记得,过去10多年里,在希斯罗机场已发生两次类似案件:1983年11月机场一仓库内价值2600万英镑的金块被盗,去年11月,由莫斯科运抵的100万英镑现金不翼而飞。
正当伦敦电视台忙着报道这一惊人劫案之时,傍晚5时许,又有两名武装分子抢劫了伦敦南区一家珠宝店。两名警察在枪战中受伤,一个劫犯被打死,另一劫犯携带珠宝逃脱。
现在,英国警方正竭力追寻案犯的线索。伦敦上周发生的两起严重爆炸事件尚未破案,如今又有两大案接踵而来,苏格兰场一时疲于奔命。
                  (本报伦敦8月3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巴拉迪尔非洲之行
本报记者顾玉清
从7月27日起,法国总理巴拉迪尔对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和加蓬三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闪电式访问。这是他就任法国总理以来,第一次正式访问非洲。
巴拉迪尔是在非洲法郎贬值6个月后,非洲法郎区国家经济正处于困难的时刻,进行他此次非洲之行的。尽管巴拉迪尔一再认为,非洲法郎贬值是法郎区国家领导人为了重振经济,“自己作出的一个果敢的决定”。但是,实际上这是巴黎与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强人所难。今年6月底,非洲法郎区14国首脑聚会利伯维尔,以探讨非郎贬值后的影响和寻求紧急解决办法,法国合作部长、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代表也应邀与会。双方为资金到位问题争执不下,最后又不欢而散。
由此看来,巴拉迪尔这次访问非洲的主要目的在于,设法消除因非郎贬值给法非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继续加强法国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访问期间,他在讲话中处处突出法国与非洲国家的“特殊关系”,重申法国将履行自己的承诺,不会在困难的时候“抛弃”非洲。他对非郎贬值的解释是,“贬值是必要的”。贬值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摆脱危机的一种手段。他认为,贬值第一阶段的结果“令人满意”,贬值“正在取得成功”。
巴拉迪尔总理之所以选择上述三个国家进行访问,是因为在法国看来,这三个国家的“贬值行动进行得比较成功”,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的情况如何,将会对整个非洲法郎区国家产生影响。如果说,加蓬和科特迪瓦在出口方面有某些优势,那么,塞内加尔则不具备这种条件。因此,要说它们的经济状况相对较好些,似与它们在援款上多吃了些“偏饭”不无关系。以科特迪瓦为例,伴随非郎贬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在今后三年内,将向科提供1500亿非郎,世界银行同时投资6000亿非郎用于科的经济复兴。另外,法国在宣布取消科部分债务的同时,法兰西发展银行今年已向科特迪瓦提供了4.2亿法国法郎的财政援助。
就目前情况来看,科特迪瓦的局势虽比较平稳,但人们最敏感的物价问题仍难于控制,从居民的生活必需品到各类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幅度比较大,居民的购买力明显下降。法郎区其他国家的情况就更为严峻。
据统计,法国与非洲法郎区14国的年贸易额约达300亿法国法郎,直接投资则超过100亿法国法郎。目前约有1200多个法国公司在法郎区国家办企业开工厂,经济活动涉及诸多领域。因此,法国要加强与这些非洲国家的关系是不难理解的。
从巴拉迪尔此次非洲之行,可以看到法对非政策的一个明显变化是,法国不再空谈“民主化”,而是比较实际地倡导非洲国家建立起以非郎为货币基础的经济一体化。非郎贬值对解决法郎区国家经济能否真正奏效?法非关系是否因巴拉迪尔的访问而被加强?问题的答案都需要时间的考验。
                (本报阿比让7月3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海军一高级军官说
西方对俄侦察活动异常
本报莫斯科8月2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消息,俄罗斯海军总司令部的一位高级军官日前对该通讯社表示,俄罗斯认为,西方伙伴在俄领海附近水域进行侦察活动是“不正常的”。他说,最近在靠近俄领海的巴伦支海发现了三艘看来是美国的核潜艇。此外,在俄北海舰队进行军事训练的水域附近,发现了一艘英国军舰。
这位高级军官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说,“伙伴之间不应该公开地进行相互监视”,“但是,如果他们对我们进行监视,我们也会这样做,并且已经在这样做了”。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军火出口居世界之首
本报华盛顿8月2日电记者鲍世绍报道:美国“国会研究局”昨天发表研究报告说,尽管冷战结束后国际市场军火交易有所减少,但美国去年向第三世界国家出售的军火仍有增加,居世界各国之首。
报告说,美国1993年出售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军火总额达148亿美元,而1992年为146亿美元。美国在全球军火交易中所占比重从56%猛增到73%。
报告说,俄罗斯是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军火供应国,从1992年的16亿美元增加到1993年的18亿美元,占全球交易额的9%。
报告说,1993年第三世界进口的军火减少了22%,从1992年的262亿美元,下降到1993年的204亿美元(按1993年美元不变值计算)。
报告说,美国出售的军火近80%是给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的,前者95亿美元,后者22亿美元。目前,中东仍是第三世界最大的军火市场,从1990年到1993年,该地区签订的军火协议金额占全球的56%。


第6版(国际)
专栏:

  国际简讯
塞政府要求波黑塞族接受和平方案塞尔维亚共和国政府2日致函波黑塞族领导人,要求他们立即无条件地接受国际联络小组提出的波黑和平方案。信件警告波黑塞族领导人说:如果他们错过机会拒绝接受和平,那就是“对塞尔维亚民族利益的最大背叛”。如果塞族领导人一意孤行,塞尔维亚将同他们“断绝一切可能的关系”。
海地军人政权抗议联合国决议海地军人支持下的政府2日抗议联合国安理会通过武装干涉海地的决议,认为这一决议是“前所未有的”和“不公正”的。海地当局在一项公报中指责美国企图通过威胁本地区其他国家来达到称霸的目的。公报重申,海地政府愿意通过大选来恢复民主。
美副总统访问乌克兰美国副总统戈尔2日在基辅表示,美国重视发展同乌克兰的关系,它将继续支持乌克兰进行经济改革和推进民主化进程。戈尔是2日中午从波兰首都华沙抵达基辅进行为期1天访问的。戈尔是库奇马7月份就任总统后访问乌克兰的外国最高领导人,也是继今年1月克林顿来访之后访问基辅的第二位美国高级领导人。
约以举行专家级预备性会谈约旦和以色列谈判代表2日在约以边界地区的阿拉巴河谷开始了为期两天的专家级会议,以便为本月8日在安曼举行的第二轮约以双边会谈作准备。(据新华社)


第6版(国际)
专栏:

一批印度反对党议员8月3日在议会示威抗议,要求财长辞职。这些议员认为,财长应对两年前印度股市损失13亿美元负责。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卢奇助理国务卿表示
美拟全面解决与朝关系问题
新华社华盛顿8月2日电(记者徐长银)美国国务院负责政治—军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加卢奇今天表示,美国准备全面解决与朝鲜的关系问题。
加卢奇将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8月5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美朝第三轮高级会谈。在国务院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加卢奇说,在这次会谈中,“我们的方针是进行广泛和彻底的谈判”,不仅要解决核问题,而且还要解决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更广泛的问题,包括贸易、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问题。
加卢奇表示,希望朝鲜南、北双方能够恢复会谈,以缓和双方之间的紧张关系,并为共同解决核问题作出努力。
加卢奇还表示相信,朝鲜在金日成主席去世之后将会保持其政策的连续性。在谈到他最近对汉城、东京、北京和莫斯科的访问时,加卢奇说,他此行目的就是为了同这些国家的政府磋商即将举行的美朝第三轮会谈。他同这些国家的官员讨论了全面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可能性。但他拒绝透露更为详细的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车臣共和国局势紧张
联邦中央政府表示关注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日电(记者谢荣)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政府反对派组成的临时委员会2日宣布,“废除杜达耶夫总统的职务”,“接管”共和国的“一切权力”。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由阿夫图尔哈诺夫领导的临时委员会决定,于1995年5月至6月举行共和国中央和地方权力机构的选举,并准备立即着手组建“民族复兴”政府。
临时委员会今天发表一份宣言,杜达耶夫对车臣共和国近3年的统治使车臣濒临“经济和政治灾难的边缘”,使车臣沦为北高加索地区的一个主要“犯罪基地”。
据新华社莫斯科8月2日电(记者谢荣)以阿夫图尔哈诺夫为首的俄罗斯车臣共和国政府反对派组成的临时委员会2日宣布废黜杜达耶夫总统职务并接管一切权力之后,该共和国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局势骤然紧张。
综合此间新闻媒介报道,以杜达耶夫为首的车臣政府指责俄罗斯新闻界有关反对派临时委员会的活动的报道是“谎言”。格罗兹尼官方已宣布阿夫图尔哈诺夫为卖国贼,并下令进行搜捕。
车臣共和国副总统扬杰尔比耶夫宣称,杜达耶夫目前仍控制着车臣共和国全国的局势。
车臣共和国的事态发展引起了俄罗斯联邦中央政府的密切关注。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戈兰,寻觅和平的坐标——踏访库奈特拉城见闻
本报记者李仁臣朱梦魁闻佳平
戈兰,这是一个令多少人为之魂牵梦绕的名字!
20多年前,这1800平方公里的高地,曾是硝烟弥漫、血流漂橹的战场。如今,在众望所归的中东和平进程中,寻觅戈兰高地的和平坐标,更让世人倾心瞩目。近日访叙,能有机会踏访戈兰高地上的库奈特拉城,一直是记者心头的希冀与渴望。
7月12日上午,本报代表团与叙利亚复兴报陪同访问的朋友一行6人,顶着大马士革上空如火的骄阳,迎着沙姆地区烫人的热风,驱车驰奔距大马士革西南67公里的库奈特拉城。大约1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库奈特拉省管界的第一个检查站。由于临近叙以军事分界线,全副武装的叙利亚军警对所有过往车辆进行登记检查,概莫能外。车进库省界内,宽阔坦荡的公路随着渐高的地势蜿蜒攀升。路旁绿树婆娑,摇曳迎人;远处沃野平展,花果掩映。在一片片新翻耕的红土地上,闪动着五光十色的人影;摆弄拖拉机的男人们收起汗水的结晶,身着艳丽衣衫的农妇们又播下丰收的希望。
尽管叙利亚人民珍视在这青山绿野间和平劳动的悠闲与陶然,但国土沦丧的痛楚与收复失地的意志一直刻骨铭心,不曾须臾忘怀。在库奈特拉省政府的宽敞客厅里,巨幅油画占据了一面墙,画的是阿萨德总统在解放的库奈特拉土地上升起第一面叙利亚国旗。这仿佛又把戈兰高地发生的往事依稀展现在我们的脑际。
位于戈兰高地上的库奈特拉城是叙利亚西南军区的首府,也是库奈特拉省的省会。历史上,库城是叙利亚通往巴勒斯坦、黎巴嫩和约旦必经之路上的驿站和枢纽。加之整个戈兰高地平川兀起,居高凭险,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库奈特拉省府的参观向导指着库城的沙盘模型向我们介绍说:1967年6·5战争期间,库城被以色列占领。原有的7万居民几乎全部背井离乡,撤往叙利亚内地。1973年10月这里又发生过一场战争,以色列被迫接受叙以于1974年5月脱离接触协议。然而就在库城解放前夕,以军动用炸药、坦克、推土机等,将全城原有的4180座各类建筑几乎全部摧毁。
当我们步入库奈特拉老城区时,戈兰医院的断壁残垣首先映入眼帘。以军占领期间,这所医院成了以军的训练营地。目前,仅存的满是弹痕的混凝土空架子。登上医院残留的顶层平台放眼四望,四周原有的学校、民房、公墓、影院、剧场成了一片废墟。陪同访问的复兴报外办干部艾哈迈德·塔哈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家在库城的住宅也被战乱的劫波夷为平地,他的亲人不久将重返故里……由于动情和伤感,他的眼里闪动着晶莹的泪花。然而,残酷的战争并未动摇叙利亚人民和平重建的信心。就在这被毁灭的老城的一侧已闪射出新生的光芒,一座年轻的库奈特拉城区正在日新月异地扩展延伸。叙利亚政府在鼓励人民重建家园的同时,决定保留库城的战争遗迹,旨在教育人民和警示后代。
又经过几道飘扬着UN旗帜的联合国隔离部队的哨卡,终于来到叙以军事分界线。一道呈螺旋状交织的约1米多高、2米多宽的铁丝网绵延横枕在树木葱茏的山地上,分割了戈兰高地的肌体,也断绝了铁网两侧叙利亚居民间的往来。两边的亲人因雷区和人为的长期阻隔恍如天各一方,只得在约定的时间登高喊话,相闻而不能相见,声泪俱下,撕心裂肺,其景甚悲。目前,以色列仍占据戈兰高地的2/3,约1200平方公里的叙利亚领土。在库奈特拉城的对面,以色列控制着三面俯瞰库城的阿布·纳达等3个山头,构成了马蹄形的包围态势。在铁丝网对面的以占区,山顶上的雷达站、以军哨所、汲水的风车、公路上飞驰的以色列军车都清晰可见。
根据联合国关于叙以脱离军事接触的决议,军事隔离区两侧双方均不得驻军。惠于联合国监督部队的存在,戈兰高地表面态势十分宁静。然而在近几年的中东谈判桌上,戈兰高地问题却一直是叙以争执不下的僵局。尤其在巴以、约以谈判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戈兰高地成为中东和谈进程中的关键所在。近来,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已明确承认叙利亚对戈兰高地的主权,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也给阿萨德总统带去了解决戈兰高地争端的“折衷方案”。但叙利亚的立场明确而坚定:以色列必须按照一个合理的时间表从戈兰高地全部撤军,以实现叙以关系正常化的前提。
看来,叙以争端的焦点仍是以色列从戈兰高地撤军的期限是否能为叙利亚所接受。戈兰高地的和平坐标之所以难以确定,其症结也在于此。
缔造和平的伟业需要勇气,也需要耐心。但那用血与火记录的中东近代史实已经证明:土地与和平不可兼得。时至20世纪90年代,土地换和平的前景已可以展望,它对戈兰高地乃至整个中东热土上的人民已不再是梦想!(附图片)
图为库奈特拉城遭战火洗劫的戈兰医院   朱梦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