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乡村的报告·粮食篇

  天府之国话种粮
本报记者刘鲜日新华社记者杨全新
四川,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到全国农业总人口的1/10。在这个省,粮食生产一直在农业中占主导地位。近些年来,四川的粮食年产量保持在430至440亿公斤之间,没有出现大起大落。粮田总面积也较为稳定。
    关于“386199”部队
我们在川中地区的中江、射洪、双流、绵阳和广汉5个县市了解情况,发现这里也同全国其他一些地区一样,种植粮食的劳力结构已发生变化。
在射洪县瞿河乡,乡党委书记何其昌和乡长周发坤介绍说,能“飞”的飞到外地打工,能“钻”的钻到乡镇企业上班,实在没有法子出门的人,才呆在家里种粮。一位名叫邓为令的农民插话说:“我们这里的人给在家种粮的劳力取了个别名,叫做‘38、61、99’部队”,就是指妇女、小孩和年迈力衰的老人。
瞿河乡7000多个家庭,目前外出打工的青壮劳力达4000多人。他们的土地被留在家里的人认真耕种着,粮食产量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有所增加。据介绍,这些外出的人每年挣回来的收入达1000万元左右。这为搞好粮食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农业投入资金。
在中江县,记者乘车在方圆几公里的田野穿行,居然很少看到青壮男劳力在田地里劳作。记者来到一个村民家中,年近60的王大妈告诉记者,她全家16口人,老伴、4个儿子和4个媳妇都折腾着出门挣钱去了,只有她和几个尚未成年的孙子等7人留在家里。她说:“挣钱归挣钱,饭还是要吃的,所以家里的12亩责任田还要种好,我们留在家里的人就承担了种粮的任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农民的确在外流,种地的劳力减少了许多,但是粮食产量依然比较稳定,相比之下,单位劳力的产出增加,粮农的收入也就相应地提高了。省农牧厅副厅长张禹安介绍说,四川有农业劳动力5000多万人,种田真正需要的恐怕只有2000万人,剩下的3000多万人都可以脱离土地做其他的事情。
然而,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农村中大批青壮劳力离开土地,原来种田的青壮劳力逐渐地被“386199部队”取而代之,这样一种局面对于粮食生产来说,维持现状有余,进一步发展则就显得后劲不足。
    不愿不种又不愿多种
记者在川中地区了解到,这里有个在外地折腾得像模像样的家庭,主人姓李,夫妻俩在省城开个餐馆,据说一年能收入几万元,他们的孩子在农村上学,母亲是个瞎子。按理说,他们应该拿钱到市场上买粮食供家里的母亲和孩子吃,他们的田地也可以转让给别人耕种。但李家夫妇却不愿把责任田转让出去,而是请了个帮工在家里干活,管吃管住。每年还支付帮工2000元的工资。实际上,这位帮工耕种李家3亩5分田地,一年产出的粮食充其量也不过值2000元。李家为什么还要搭进去帮工一年的食宿费用呢?乡长说:“农民很实在、求稳当。在他们心里,在外闯世界挣钱虽然有时也能有不少收入,但心里还是没有底,唯一感到靠得住的还是祖辈休养生息的土地。”
记者来到李家,发现他们用两间旧房改修成的大仓库,里面装满粮食,据说有6000公斤之多,其中还有5年前积储下来的陈稻谷。
乡长介绍说,“在我们这里,没有几个真正放弃自家土地的。在外面生意再好,农忙季节也要赶回来抢收抢种。种地虽然赚钱少,但这在一定程度上却是农民的‘铁饭碗’”。
农民对田地为什么不愿撒手?记者在射洪县也找到一些答案。瞿河乡外出务工者达4000多名,但全乡仍有1.2万名劳力呆在家里种地,占到全部劳力的3/4。乡干部说,要耕种全乡的田地,6000人便足够了。他们中间许多人想外出,但没有门路,动不了,所以仍然挤在家里种地。
村民税清树家有耕地5.4亩,除了安排一亩地种棉花外,其他的仍然种玉米、水稻、红薯。问他为什么不多种些经济作物?回答说,“搞不清什么赚钱什么不赚钱,弄得不好卖不出去,不如种粮食,就算卖不出去,还可以喂猪。”他家每年要喂6头肥猪,其中5头拿到市场上卖,能收入2500多元,而且比种经济作物风险小得多。
种粮效益低,所以农民不愿多种,但粮食却是农家生存所系,又有稳定可靠之长,所以农民不愿不种,又不愿多种。农民对于粮食的这种心态,一方面对稳定我国的粮食生产有利,但是却缺乏在土地上推广新科技、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动力和热情。
    农民怎样对待他们的粮食?
省农牧厅一位从事农村工作30多年的老干部告诉记者,从以往的经验看,当风调雨顺、粮食丰收时,农民感受到库存困难和价格下跌的压力,采取就地转化(喂养禽畜来增值)和大批出卖口粮以外的粮食;当遭遇天灾虫害、粮食歉收而价格看涨时,农民便会自然回忆起从前缺粮的恐慌,加大自家存储,惜售行为便成为必然。
四川省农调队曾对55个县的5500户农民通过抽样形式进行了调查,发现1993年四川遭灾以后,农民人均存粮比1992年增加了26公斤,达到410.5公斤,够吃一年以上。另一方面,虽然国家收购的粮食价格有所提高,但这一年农民人均卖粮却只有47.25公斤,比1992年减少了10.5公斤。
农民的粮食除了自留外,总要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市场。他们对这一部分粮食的处理,已表现出日益鲜明的选择性。大致有着两个标准,一个是对国家的义务;一个是市场的价格与供销形势,后者所起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
为什么四川有不少农民在粮价上涨的时候把粮食储存在自家的仓库里呢?中江县一位农民非常自信地说:不能光看眼前怎么样。现在化肥、农药在一个劲地涨价,今年种50公斤稻谷还只要40块钱的成本,说不定明年的成本还会上涨,我现在把粮食存起来,如果明年粮价提高,我就会赚得更多!
农民虽弄不清什么是“比较效益”,但却始终在进行着“效益比较”,他们在市场经济的尝试中逐渐成熟起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民怎样走向市场

  定远县回民村:
花生铺成致富路
安徽定远县藕塘镇西郊有个回民村,1993年人均纯收入1498.7元。全村291户,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有95户住上小楼房,39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组合音响等高档家用电器已走进了农家。
是什么给他们带来这样快的发展速度?是花生的种植、加工和运销。
   闯路子
70年代末,回民村一些有经营头脑的农民偷偷摸摸、三五成群地做起了花生米生意,将夜里偷偷加工出来的花生米,拿到上海、南京等地的大街小巷兜售,换几个油盐钱。进入80年代,农村政策放宽,回民村人如鱼得水,花生生意越做越红火。许多农户将整汽车整汽车的花生米往外销,有的干脆一家人都上阵。花生加工也由原来的手搓、手摇擂,发展到机械化作业。花生加工业的兴起,吸引了邻近十县三市的花生资源不断流入,使这里成为闻名遐迩的花生集散地,带动了方圆几百公里内花生种植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回民村为中心,外连华东六省一市,集花生种植、加工、商贸一条龙的区域性经济。去年全村仅花生种植、加工便收入1600多万元。
    抓开发
花生加工业的发展,为回民村积聚了经济起飞的原动力,也使他们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又踏上了围绕农副产品加工搞深度开发,发展二、三产业的新路子。他们先后建起面粉厂、带锯厂、油厂等以开发利用当地资源为主的企业。花生加工、运输也逐步走上稳步发展的轨道,成立了专门的购销队伍,十多名村组干部常驻苏、浙、沪、鲁等地搜集信息、订购销合同;村里有40多户农民购买了50多辆“东风”货车跑运输,做生意。他们还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开发了花生酱、虎皮花生等食品。过去花生壳遍地都是,既影响美观,又浪费;现在,他们又把花生壳加工成畜禽饲料和栽培食用菌的基料。
    建市场
回民村家家搞起了花生加工,一般户年加工花生米5万公斤左右,有27个大户年加工花生米25万公斤以上。每到花生销售旺季,全国各地客商云集小镇,一片繁忙景象。可是,由于缺乏促销组织和固定场所,买卖混乱,互相压级压价,造成了许多不该有的损失,花生种植也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资源优势潜力不能全面发挥。针对这种有市无场的情况,村民们心中萌发了建市场的念头,村干部因势利导,决定建立花生专业市场。1993年春,村民们集资40万元兴建的“皖东花生市场”投入使用。市场内成立了花生交易所,配备了十多名交易管理人员;场内服务设施齐全,停车、食宿方便,为客户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市场建成后的第一个金秋,就吞吐花生米2600多万公斤,其他农副产品600多万公斤,成交额6000余万元。
如今,皖东花生市场已名扬四海。花生产品在华东地区以及东北辽宁等地享有盛名,已通过苏、浙、鲁等省间接销往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陈韶峰王永陈家远)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在海拔千米荒原上辟菜园
长阳无公害蔬菜俏销天南地北
利用多样的气候、地域发展蔬菜生产,调剂余缺,是解决菜篮子问题的一个办法。蔬菜市场是个大市场,增加市场供应不能只靠本地的蔬菜生产,也要靠在更大的范围内组织蔬菜流通。我国山地、高原面积广阔,这些地区大多属于老少边穷地区,急需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支援。发展高山蔬菜生产,既能丰富沿海城市居民的菜篮子,又能推动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群众携手奔小康,真是一举两得。
                    ——编者
本报讯7月下旬以来,来自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的“大篷车”向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百里荒原涌进,揭开了万亩高山无公害蔬菜的销售序幕。
长阳有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村60多个,过去是经济发展的瓶颈。1986年,经宜昌市蔬菜办高级农艺师苏自爱等专家的考证,长阳在百里荒原的乐园乡诞生了我国第一个高山蔬菜研究所,开辟出第一块无公害商品蔬菜基地。通过典型示范和科技服务,农民种菜积极性日渐提高,位于“冰箱”地带的火烧坪、乐园,贺家坪等60多个高山村的蔬菜面积逐年扩大。今年,全县高山蔬菜面积达到1.17万亩。品种由单调的球白菜、番茄,发展到50多个。火烧坪乡青树包村农民李小年,去年种球白菜184亩,收入10万元,办起了一个厂。青树包村靠种菜致富,人均纯收入超过1500元,成为湖北“高山第一村”。预计今年全县可产高山蔬菜4000万公斤,收入600多万元。
由于高山蔬菜多利用有机生物肥和生物农药,又没有任何环境污染,蔬菜鲜嫩卫生,清脆味纯,加上7月下旬至10月底盛收季节,正是平原大中城市蔬菜淡季,因而长阳无公害高山蔬菜成为俏货。每年有5000多菜贩子进出山门。旺收季节,每天有100多辆大卡车开进深山。目前,长阳高山蔬菜远销省内和福建、湖南、广东、安徽、广西等省区的20多个大中城市,有的经深圳转销香港、台湾。(刘洪进)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贵州推行畜禽防疫双轨制
本报讯记者傅昌波报道:贵州省农牧部门推行“畜禽防疫双轨目标管理责任制”试点工作已取得突出成效,基本解决了农民养畜怕病的问题,农民收入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有许多适牧的天然草坡,畜牧业一直是贵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畜禽疫病不断发生,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畜牧兽医防疫部门经费不足,增加了畜禽防疫工作的难度,为此,贵州省农牧部门从1991年起开始在一些县展开由“行政轨”和“业务轨”协同工作的“畜禽防疫双轨制”试点。
“双轨制”以县乡(镇)政府为“行政轨”,负责畜禽防疫方面政策的宣传,防疫队伍的组织,并定期检查工作进度和兑现奖惩;业务部门(主要是各级兽医站)为“业务轨”,负责组织防疫用药品器械,实施防疫计划,检疫检验肉品,监测和扑灭疫情以及技术培训和技术资料的收集汇总。这一办法,明确了畜禽防疫部门与政府的关系,增强了各级政府对这一工作的责任心。遵义地区余庆县实施“双轨制”以来,三年累计少死亡猪7898头,直接减少农民经济损失118.47万元。贵州畜禽防疫“双轨制”已由农业部畜牧兽医司向全国推广普及。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甪直镇抓环保治理
本报讯江苏吴县甪直镇投入大笔资金,组织实施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市镇建成“烟尘、固定噪声源”双控小区,恢复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新区走集中供热供电、废水废汽集中处理,污染集中控制治理的道路。环保促进了经济发展,全镇自1991年以来,工业产值、利税出现了连续翻番的喜人现象,去年分别达到13亿元、8000万元。(朱永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景德镇农村多渠道增收
本报讯江西省景德镇市城乡结合,整体推进,发挥城市科技等优势,帮助农村优化产业结构,大兴乡镇企业,使该市农村百业兴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多元化增加收入的新格局。从一九九一年起,农民收入加速度增长,平均每年增加一百二十六元,去年人均收入达到九百三十八元;今年一至六月份,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一百五十四元,农村农民储蓄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曾建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乐亭形成集团化生产格局
本报讯河北乐亭县积极建市场、发展农产品加工型企业,以其为依托,使全县各项农副业形成了松散型集团化生产格局。
他们先后投资近三千万元,在全县建立了二十四个较大型的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三十二个批发网点,投资近两千万元创办了国有、集体、联合体及个体百余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农副产品经销公司,投资近亿元,新上较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型企业十一个。
(魏召文袁建军雷英仁)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滩涂黄金地
——江苏大丰县王港闸口市场见闻
方群张汉成
沿王港河东行,人烟渐渐稀少,滩涂快到了。当我们登上高高的王港闸,呈现在眼前的却是一个热闹的集市:拖拉机、摩托车进进出出,吆喝声此起彼伏,好莱坞时装店、紫雅发廊……这些大都市流行的招牌,也挂到这里来了。
这就是大丰县王港闸管理所办的闸口市场。王港闸建于1959年,19孔,设计流量1060立方米,是黄海大型挡潮闸之一。所长刘建春介绍说:“闸口市场建于1991年,是滩涂开发的产物,也是我们深化改革的产物。”
我们走进海堤坡下的海鲜产品交易场。时下正是泥螺捕采旺季。收购泥螺的贩子,有上海的、浙江的、福建的。有的还自带资金、设备,在闸口附近办起加工点。一位采泥螺的农民说:“过去这儿没有市场,泥螺多了,只好贱卖,或倒掉。”大丰县今年泥螺产量达1000多吨,王港闸口市场吞吐了将近一半。有的农民收入达四五千元。
闸管所派一名职工管理市场,1年上交场地费、管理费1万元。沿闸桥头两边是铺店,都是闸管所统一规划、设计和建造的。仅房屋租金一项,所里每年收入3万元。
综合商场是一座二层楼建筑,内设旅馆、饭店和停车场。商场经理杨斌,是个退伍军人,一直在闸上当机工,1992年所里搞人员分流,他分流出来搞综合经营。去年,他经营的这一摊子,创利润5万元,税1.8万元。
水上加油站生意也不错。承包的两名职工,一个叫韦广生,一个叫董金丽。他们搞的是“硬包”:交足国家的税和费,交足所里的利润指标,剩下全是自己的。去年,每人收入近万元。“收入高些,人也苦些,捕鳗苗季节,每天进出港口的船只1000多条,加油站24小时不能离人。”董金丽说道。
王港闸管所共有干部、职工11人,过去,运行费、人员工资全靠上面拨,随着财政补贴逐年减少,常陷入入不敷出的窘境。“与其躺在黄金地上喝大碗水,不如自己起来干。”这一干,竟干出一番新天地;1991年,人均创收5000元;1992年,上升到8000元;1993年,突破1万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水土一起抓
 大丰县王港闸在闸口建市场,招来八方客商,兴一方经济,又为基层水利部门开展多种经营提供了一点经验:搞水利的要水土一起抓,即既要以水养水,又要借地生财。
水利行业掌握着两大资源:一个是水,一个是土。眼下,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大有文章可做。大至江河两岸,小至水库四周,不少风水宝地本可用来发展商业、旅游、房地产等,却至今闲着无人理睬。闸口建市场大开了我们的眼界:静静的闸口,默默的守闸人,可不能再躺在黄金地上喝大碗水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用制度规范靠法律约束
新泰双管齐下防止农民负担增加
本报讯山东省新泰市利用制度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的手段,努力防止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死灰复燃。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81元,但负担额减少了2.8个百分点,仅占纯收入的4.19%。今年,全市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而负担却继续下降,没有一乡一镇超过规定标准。
去年,新泰市累计砍去各项负担380多万元,使农民负担控制在法定的要求之内。今年,这个市在调查中发现,个别基层乱集资、滥摊派的情况又有所抬头,一些本已明令取消、停止的收费和达标项目又搞了起来。针对这一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靠硬性制度规范和依法强制约束的手段,确保农民额外负担不再出现。为此,新泰市普遍建立起“村提留乡统筹预算审批制度”和“农民负担卡制度”。在提取征收农民负担费用之前,必须层层向上写出报告。属于符合《条例》规定标准的,由申报部门、乡镇或行政村利用卡片说明的方式,将提取征收的项目、数字、比例,送至农民手中,然后再凭同级党委、政府的收费通知单和财政部门的统一发票予以执行。新泰市利用这种办法,今年以来共卡死加重农民负担的收费达标项目12个。今年4月,一村干部在额外增加农民负担遭拒绝后,竟以武力相胁迫,被农民告发。市里坚决依法从重作了处理。(贾建舟徐勤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地膜棉大王”
本报讯昔日靠打工为生的河北省南宫市三里庄农民袁凤钦,去年底大胆从本村150户农民手中租赁坑洼地370亩,经平整后,全部种上了地膜棉。目前,棉花长势喜人,丰收在望。经专家预测,亩产皮棉可高达100公斤,仅棉花一项,可实现纯收入20多万元。
三里庄村地处南宫城郊,村边有一块杂草丛生的坑洼地,虽然分包到户,却很少有人耕种。去年底,袁凤钦从该村150户农民手中,以每亩每年100元租赁费把这片耕地租了下来。他先后投资12万多元平整土地。在技术人员指导下,他搞了地膜覆盖、配方施肥、病虫综合防治等,基本上实现了大面积机械化作业。当地人称他为“地膜棉大王”。
(寿理杰许庆常)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拍卖“五荒”要稳妥进行
目前,全国各地在拍卖“五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荒水),并取得显著成效。拍卖“五荒”,其实质是将集体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把小流域治理推向市场,这是根治水土流失、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据了解,目前全国已拍卖“五荒”800多万亩,全国可以拍卖的“五荒”还有5亿多亩。目前拍卖“五荒”尚处在起步阶段,做好这项复杂的社会工作,我们还缺乏相应的经验。所以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切忌搞一刀切。要制定、完善有关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特别是要合理确定标价,严防集体资产流失。在未治理的小流域内已经实行承包的耕地一律不准拍卖;拍卖“五荒”是指集体所有的,不准拍卖国有的。《水土保持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开垦禁止开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的荒坡地,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开垦国有荒坡地,经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办理土地开垦手续。”应该严格依法进行。
               水利部郭允苓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夏去秋来,安徽省怀宁县旱情持续加剧,县委、县政府全力以赴,组织全县30多万干部、群众迎战旱魔。这是金拱、高河、茶岭、凉亭等4个乡镇齐心协力从18公里之外的三鸦寺湖提水保苗。 王宝廷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香菇反季节栽培技术在福建省屏南县推广后,四季鲜菇不断。目前,全县大小保鲜加工厂80多家,年加工出口鲜菇6000多吨,创汇3000多万美元。 董建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