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2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警惕农民负担“反弹”
“反弹”的压力来自有些地方和部门依然我行我素,仍在执行已被明令取消的乱收费项目,或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法继续加重农民负担
本报记者夏珺
去年,减轻农民负担曾成为一段时间内舆论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结果怎样呢?据农业部最新公布,通过取消涉农负担项目和降低收费标准等,去年全国共减轻农民负担103亿元,人均减少11.6元,农民直接承担的村提留、乡统筹费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已从上年的5.2%下降为4.68%。应当说,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农民负担逐年加重的势头得到了遏制。
但是,据农业部有关司局反映,近来,农民负担有“反弹”迹象,需要引起重视和警惕。
 “反弹”表现种种
“反弹”的压力来自“明顶”和“暗顶”两方面。
“明顶”就是在国务院公布涉及农民负担项目清理审核结果后,依然我行我素,仍在执行已被明令取消的项目。这种表现地方政府有之,国家机关、政府部门也有之。有的地方继续开展已被取消的升级、达标活动。一些地方乱收费问题仍然很严重,一是向学生乱收费,间接加重农民负担;二是对农民建房乱收费,最多的要收7道费;三是结婚登记乱收费,有的还强迫登记人摸奖、买书、买纪念品;四是邮电乱收费,如收取“邮递延伸费”,寄信、汇款还要额外交费等;五是强制保险。
“暗顶”是采取比较隐蔽的手法继续加重农民负担。一是出现了“两个转移”的苗头,即由农户直接负担转向由乡镇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负担;由增加费用负担转向增加劳务负担。二是虚报人均纯收入。因为中央已明确规定村提留、乡统筹费不许超过上年人均纯收入的5%,有的地方就采取多报人均收入的办法达到多收费的目的。三是提前收取,通过预收统筹、提留款,加大数额。四是强行以资代劳,在农民交售农产品结算时直接扣掉以资代劳款。
“反弹”原因初探
据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分析,引起农民负担“反弹”的原因大致有三个方面。
首先是认识不统一。一些地方的党政领导把减轻农民负担与发展经济对立起来,认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讲减轻农民负担不合时宜。有些部门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认为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是为农民办好事,不能算增加农民负担。有些领导同志认为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已经到头了,差不多了。还有的同志认为,中央取消那些达标升级活动,挫伤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使乡镇干部没法开展工作,等等。
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农民并不知道中央明令取消了哪些负担项目,当然就谈不上抵制不合理负担。农业部曾搞过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失望。不知道中办、国办《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精神的占59.8%;不知道中央明令取消37项集资、基金、收费项目和43项达标升级活动的达70%以上;不知道村提留、乡统筹不得超过农民上年人均纯收入5%限额的达52.3%。
引起“反弹”的最根本的原因,恐怕还是政府行为不规范,部门利益作祟。哪个部门都想抓点钱,办点“事”,追求“政绩”,于是就明里暗里变着法地向农民伸手,自觉不自觉地增加农民负担。另外,也有工作方法上的原因,有的部门觉得不搞个什么达标升级活动,工作就没有气势,不好开展。有的甚至把没做好工作的原因归罪于减轻农民负担。
出路:发展经济与立法并举
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关键在于努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已经形成人们的共识。调查表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民负担的压力越小;而越是贫困地区,农民负担越重。目前,贫困地区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无疑,发展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途径。
但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看做是“开源”,那么,堵住不合理的负担就是“节流”,须“开源”与“节流”双管齐下。
那么,怎么样科学、合理地界定农民应尽哪些义务,哪些负担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对随意乱收费、乱摊派,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应怎样处罚?怎样规范政府行为?这一系列问题就被提了出来。而这些问题恰恰需要通过立法来解决。只有通过立法,把农民负担的监管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过重问题。
立法工作已经或正在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目前,全国已有11个省(区、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农民负担管理地方性法规;有20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农民负担的行政规章;还有的省专门制定了对加重农民负担行为的处罚规定。据悉,农业部等部门也正在抓紧制定《加重农民负担行为处罚规定》,争取早日出台。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坚持发展经济和立法并举,就一定会把农民不合理的负担降下来。当然,我们也要教育农民积极履行应尽的义务,防止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林业部提出治理沙漠新思路
向沙漠要粮棉油肉
据新华社北京8月24日电(记者张建军)林业部部长徐有芳最近提出,防治沙漠工作必须从单纯的防沙固沙逐步转到全面开发沙漠资源的轨道上来。他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形势下,必须对沙漠实施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创造改善生态环境、发展沙区经济、让沙区人民脱贫致富的综合效益。
我国有153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徐有芳认为,沙漠过去虽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但今后通过开发治理将是西北地区经济特别是农林牧副渔业发展的希望所在。他在日前考察陕西榆林等地治理毛乌素沙漠的情况时说,根据各地几十年积累的治沙经验,我们今后将要在沙漠地带建设大片的绿洲,从而进入向沙漠索取粮棉油、肉蛋奶的新阶段。
徐有芳认为,治理沙漠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沙区经济的基础产业。如果不治理好沙漠,就谈不上发展沙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林业部门作为治沙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成为向沙漠进军、向沙漠要效益的先行者。我们要通过飞播、封沙造林种草等行之有效的防沙固沙的手段,为在沙漠地区建立大批绿洲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浙江410万干群投入抗旱
省政府派出7个工作组奔赴灾区
本报杭州8月24日电记者袁亚平报道:历史上少见的持续40多天的高温晴热少雨天气,加剧了浙江省西部和中部的旱情。省政府派出7个工作组奔赴灾区,全省已有410万干部群众投入抗旱。
目前,浙江全省农田受旱面积已达到1000万亩,受旱最严重的是衢州、金华、绍兴市。山区群众饮用水发生困难的已有85万人,杭州市、绍兴市供水也受影响。
省政府派出7个工作组,由省计经委、水利、电力、农业、民政、财政、农研室等部门负责人带队,已于8月17日奔赴灾区,并与灾区干部群众一起抗旱。赴上虞的抗旱工作组,深入棉田,与棉农一起分析旱情,抓紧搞好海涂水利设施;对有些棉株已枯死的棉田,立即改种其他作物。赴临安的抗旱工作组,在250多亩水田已晒白的樟树畈,逐块逐块地察看,提出要合理使用有限的水源。
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省长万学远,日前分头到灾情严重的衢州、德清,冒着高温酷暑,爬山头,下田头,查看旱情,走访农户,共商抗旱良策。萧山市近2万人奋力抗旱,对全市14座电力排灌站和各沿江涵闸口多次清淤。浦江县机关近300名干部奋战抗旱第一线,县供电局、水电局干部下乡安装抗旱设备,配备电灌提水或打地下水解旱。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绿委等要求造林争创“四佳”
本报北京8月23日讯记者周泓洋从正在召开的全国绿化办公室主任会议上获悉:今年是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开展争创造林绿化“四佳”活动的第一年。全绿委、林业部要求围绕三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等重点林业建设工程,结合各地、各部门的重点造林绿化工程,抓好规划、落实和宣传,把争创造林绿化千佳村、百佳乡、百佳县、十佳城市(四佳)活动引向深入。
全绿委、林业部要求各地要按照实施方案,对照“四佳”标准,制定好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并分年落实到村、乡、县、市。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莆田农行上半年放贷2亿多元
本报讯福建莆田市农行系统树立以支持农业为己任的思想,增加以“两高一优”为重点的农业信贷投入,上半年共累计投放农业贷款达2.3亿多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及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今年上半年,全市农行系统新增贷款1.6亿多元,其中有5445万元用于增加农业投入,占新增贷款规模的32%,高出省政府要求的增加2个百分点的投入指标,及时地支持落实早稻、甘蔗以及其他主要农作物的种植面积,保证了该市夏粮及甘蔗收购。
(邹志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安源区乡镇企业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本报讯去年以人均占有乡镇企业产值增长居江西省首位的萍乡市安源区,今年继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头7个月该区已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109670.6万元,利税总额6538.8万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4%和139%。
安源区从1989年以来,先后投入数亿元资金对全区上百家乡镇骨干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今年上半年,安源区对全区8个水泥厂家投资5000余万元,促成这8家企业形成了年产水泥100万吨的生产规模能力。与此同时,安源区又积极与萍矿联姻,投资5000万元,合股筹建一条年生产能力达300t/d的浮法玻璃生产线。现在安源区已有18个乡镇企业的产值突破了1000万元。全区6个乡镇(场),已有4个实现了工业总产值超亿元。
(黄志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新野“菜园子”造福一方居民
本报讯河南新野县近70万余人,城市居民10万余人,依靠城郊乡这个大“菜园子”,每人每年可吃到250多公斤蔬菜,15公斤肉蛋,1.2公斤鲜奶,2公斤鲜鱼,2公斤水果(不含外地调入部分),这在全国特别是内陆地区县级城市中尚不多见。
今年头7个月,乡党委大刀阔斧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政策,实行面积、品种和经营完全放开,产销直接见面的方法。乡里以扶持专业户、专业村、乡村场(厂)为重点,努力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基地。书记、乡长亲自带领有关部门为基地建设贷款200多万元,解决化肥、农药10000多吨。
(马增民刘书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瓜果飘香在沈大
本报记者周泓洋
在“神州第一高速公路”——沈大路上奔驰,一进大连段就可以看到沿这条高速公路两侧桃红果绿,瓜果遍地,一派喜人景象。
驱车走向路的左侧,发现自南而北在大连域内的沈大高速公路沿线二百米基本上栽满了果树。苹果、梨、桃、李子,一片片错落有致,绵延一百四十公里。果农们正在忙着喷药治虫。记者拉住一位果农,与他攀谈起来。这位张姓果农是村里果业队的,他们在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沈大高速公路两侧开垦荒山建起了七十亩果园,栽下了二千多株果树。今年已经是第三年,果树进入挂果期了。
谈到为什么要在高速公路两侧建果园,这位果农说:“原来这片地方是荒山秃岭,高速公路通过这里,沿线的两侧秃山经常滑坡,因为这里土质疏松的很,土壤又非常瘠薄,种不了庄稼,就是开了荒种庄稼也没有好收成。就这么着,村里叫我们在这里开荒种果树,现在看这一着干对了。等果子成熟以后,一亩地少说也能收入二千五百元。”
听果农的一番话,记者总感觉到还缺了点什么,难道仅仅是从防护高速公路和增收角度就可以涵概了大连市政府的决策么?到了大连,我采访了大连市副市长贾崇斌。
贾市长告诉记者,去年九月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考察全市农村旱情时发现哪里干旱严重,哪里少林;哪里雨水频多,哪里林子多。所以市里就提出了一个口号,解决农村干旱的根本出路在于抓好植树造林,在全市掀起造林绿化高潮,限期消灭宜林荒山。对于沈大高速公路这一段怎么办?市里综合考虑了大连作为对外开放城市,如果投资者一进大连就像在果园里一样多好。而且,沿沈大高速公路搞主要供外销的果品,靠近公路一节约运输费用,二公路就是一条动脉,信息和来往客商很多,加上辽东半岛又有发展水果的很好优势。综合很多方面的因素,市里决定让沈大高速公路披金挂银。以高速公路为基线,两侧各二百米以内发展经济林,两侧各三公里以外的第一道山脊为界的完整村为规划范围,沿线含三个区,二十个乡和七十九个村,总长一百四十公里,建造八万二千四百一十亩经济林。其效益将是多方面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桐柏依靠渔业反哺水利
集体收取的80%水面承包费用于水利建设
本报讯位于千里淮河源头的河南省桐柏县,近年来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从事渔业生产,初步走上了以渔养水、自我发展的道路。去年,该县渔业总产值2000万元,渔业向水利反哺投入达760万元。
该县地处桐柏山腹地,全县水面积达23万亩,可养鱼水面积在4万亩以上。过去因山水温度低,渔业发展缓慢。水利投资单靠上级有限的拨款和农民的投入,发展后劲不足。1991年以来,该县提出“水利市场化,以渔养水,多种经营,滚动发展”的改革思路。县里成立“渔业开发总公司”,建起鱼种场、渔技站、渔具供应公司和冷库等配套服务设施。全县1.1万多座库塘堰坝的养鱼使用权以竞争拍卖的形式承包到农户,承包期分别为4年—10年。承包户负责水利设施的管护和维修,仅此全县每年可收取承包费520万元。县里明确规定:集体收取的80%承包费必须用于水利设施建设。
县水利局还招聘43名渔业生产技术员,对水面承包户进行技术和产量承包。鱼种场先后引进培育出新品种鱼12个;为提高水温,他们采取浅塘晒水和定期撒石灰粉的办法;为增加水中营养物,他们还采取自然放养和人工饲养相结合办法。去年全县渔业总产量达470万公斤。农民养鱼收入提高了,对水利设施的投入也相应增加。
 (白志豪杨相生吴逊)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以渔养水
鱼儿离不开水,所以要以水养鱼。水却离得开鱼,所以各地至今都有一些可养鱼水面荒着,一条鱼也没有养,照样过日子。桐柏县用事实告诉我们,有水不养鱼存在很大的浪费。他们在以水养鱼的同时,渔业发展了,渔业又反哺水利:以渔养水。
充分利用资源当然要财力,但更要解放思想。如果我们老是认为搞水利的人养点鱼就是不务正业,那水面荒着也就成了合情合理之事。其实,水里养了鱼,并不影响防洪、灌溉;倒是水里不养鱼,相比之下防洪、灌溉等则要少了一些财力支援,水利单位自身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强化基础地位坚持综合开发
香河16万亩薄地变良田
本报讯河北省香河县委、县政府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来抓。1988年以来,累计投入农业开发资金1878万元,打修机井700眼,修闸桥107座,铺设防渗管道294公里,使16.7万亩薄地变良田。开发区累计增产粮食7700万公斤,农民增收5100万元。
1988年,县委、县政府制定了详细的中低产田改造规划,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产出率为目标,实行连片开发,水土田林路综合治理。他们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资,保证了重点水利设施建设资金需要。同时,县里协调水利、供电、供销、金融等职能部门积极参与支持农业开发,形成了全社会重视、支持农业的局面。这个县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农业开发质量逐年提高。仅铺设防渗管道一项,累计节省土地1500亩。
(韩有义孙振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基层干部渴望理解与支持
众所周知,农村有两台难唱的“戏”:计划生育和宅基地,在这两台“戏”中唱主角的是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有些人对计划生育政策不理解;有的常常弃老宅、占新宅。对一些违反政策的群众,农村基层干部难免要采取一些诸如罚款之类的处罚措施。另外,有些地方农民负担过重,群众也误认为仅仅是基层干部造成的……一些地方的干群关系就这样紧张起来。干多了,得罪人多,不干,工作上不去,上级又要批评,这样,基层干部往往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特别是村组干部,工作辛苦,待遇很低,常常由于工作耽误自家的农活。
当然,不可否认有部分基层干部工作态度、方法有不少失误或错误。但总的说来,他们的工作是有一定难处的。他们渴望得到理解与支持。
安徽阜阳市王店镇 高文献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工作重实效接待讲方法
《人民日报》7月18日《农村经济》专版发表了《我们真不愿意这样》一文,我们觉得,作者章小兵同志只是说出了问题的一方面,我们也想说几句。
不错,上级来人检查工作,同行参观学习,需要陪同,需要应酬,但只要处理得当,并非都是坏事。首先,并不是每天都有人来。其次,来了人可以来个对口单位对口接待,分管领导到场。汇报要实事求是,吃喝说得过去就行。实际上,正是由于一些乡村干部汇报工作华而不实,使得一些上级部门觉得有材料可挖、有典型可写,才隔三岔五地来。
古人尚能“当官要为民作主”,我们共产党的干部更应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我们下乡采访时看到,有好几个乡就是那样做的。只要工作注重实效,待人接物讲究方法,你就能够逐渐从事务堆里钻出来,做你愿做的、该做的事。
 河南许昌市电台 梁国安郑曦卿马新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黔东南涌现出民族专业村寨
据新华社贵阳8月24日电(通讯员杨卓光)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引导农民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使一批民族村寨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村寨,为脱贫致富闯出了新路子。
目前,全州共有3543个自然村寨,有20%的村寨利用本村的地理和传统优势发展成为从事某个特色的专业村寨,已涌现出来的有“银匠村”、“蜡染村”、“刺绣村”、“果树村”、“豆腐村”、“养鱼村”等等,使一大批过去贫困的山寨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黔东南自治州是个少数民族占75%的山区。这里有茂密的森林资源,浓郁的民俗风情,传统的民族工艺,秀美的自然景观。过去,这些丰富的资源财富都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的干部、群众将身边的这些“宝物”逐步加以开发和利用,成为发展乡镇企业和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渠道。凯里市旁海镇垛鸡村盛产竹子,是个出了名的苗族“鸟笼村”。近几年来,这个村编制的鸟笼年产几万个远销省内外,收入达40余万元,户均收入2500元左右。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专家与农民
8月11日,河南省尉氏县水坡乡政府礼堂内热得像蒸笼。上千名棉农正在聆听棉花后期管理课时,突然停电,一位老农赶忙拿起扇子对着正在讲课的中国农科院专家谭联望扇了起来。王天定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鄱阳湖畔的象山森林公园有人工林2万亩,近几年来此栖息的鹭鸟达60万羽。远远望去,鹭鸟犹如片片白雪。新华社记者王绍业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云南阿昌族妇女团弟是打制刀具能手,她打制的镰刀市场上很抢手。朱于湖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