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22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落实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
水利部率先进藏调查研究
本报讯初秋的西藏高原,空气清爽,阳光灿烂。在党中央、国务院刚刚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之后,水利部即派出工作组从8月6日开始赴藏进行了为期11天的调查研究。水利部坚决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援西藏的号召,积极配合西藏自治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未来的六七年内,大力加强全区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为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做出自己的努力。
据统计,西藏目前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两万多处,其中水库、塘坝5000多座,总库容3.5亿立方米;机电排灌站129座,总装机容量5000多千瓦;农村水电站405座,总装机5.4万千瓦。自1989年以来,水利部先后派出4批援藏工作组,与西藏水利工作者一起开展了拉萨河、年楚河、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流域规划和一江两河综合开发建设。
但是,目前西藏的水利建设与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相比,特别与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奋斗目标相比较,还不能适应需要。水利部工作组这次从拉萨到日喀则、江孜、定结、萨迦等地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和当地各级政府切磋认为,90年代西藏水利发展必须确定以下奋斗目标:一、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巩固完善现有水利设施,充分发挥其效益。努力扩大灌溉面积,争取在本世纪末使全区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60万亩,草场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二、努力抓好一江两河综合治理开发,加快满拉水库的建设,提高拉萨市的防洪标准。三、下大力气抓好农牧区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四、积极发展小水电,至2000年全区农村小水电新增装机容量5万千瓦,并完成14个有水能资源的无电县的小水电站的建设。
这次水利部工作组还重点察看和研究了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确定的中央和各省援藏的62个项目中投资最大的满拉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位于日喀则地区江孜县的年楚河上,总库容1.57亿立方米,电站装机2.0万千瓦。水利部工作组组长、副部长张春园告诉记者,满拉水库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江两河水利开发的龙头工程,更重要的是它对于实现在本世纪末西藏的粮食自给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算了这样一笔帐:去年西藏全区的粮食产量大约为6.2亿公斤,要解决全区群众吃饭问题,过去几年最多得从内地运进粮食1.5亿公斤。而满拉水库及配套的灌区形成之后,可以使年楚河下游这片富饶“粮仓”的40万亩耕地得到有效灌溉,每年可新增粮食产量7000万公斤,就是说,一个满拉工程就可以解决目前全区大约一半的粮食“缺口”。
8月16日,水利部工作组在即将离开西藏的时候,向西藏自治区党政领导汇报了一行的工作情况。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对水利部在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后第一个组团进藏并开展紧张而有效的工作表示满意和感谢。(张学俭)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村干部一席谈

  不要都责怪乡干部
我当乡长、书记4届10多年,感到最大的委屈就是有些政策在宣传和执行上缺乏连续性造成的失误,往往怪在基层干部的头上,埋怨乡村干部“歪嘴和尚念歪经”。
记得生产责任制刚推行时,一些地方片面强调“一包就灵”。要求什么都得包下去,连集体仅有的一点房子也叫包掉,谁不包下去谁要负责。到强调“双层经营”、“巩固集体经济”时,又说我们分得太光,集体一点财产也没有。粮食多时,有人批评我们只会当“粮食书记”,要我们更新观念。粮食少了,又有人指责我们只知道“跑码头”。前年讲“一优两高”农业,调整作物布局,我们开会动员,树立典型,叫群众挖塘养鱼,改种经济作物。今年强调粮食生产,种植面积要保证。我们又只好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去叫群众“退经还粮”。特别是农民负担问题,据我所知,真正由乡镇出台乱收费的项目是不多的,许多都是上面条条块块布置的。但说到纠正时,又都把责任推给乡村干部。状告乡政府的报道多次见诸报端,弄得我们基层干部抬不起头来。
因此,我建议:
一、政策要稳定。即使一些“纠偏”的政策出台,也要实事求是地评价在农村第一线的乡村干部,不要把他们弄得灰溜溜的,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二、客观评价农村干部。用一句老话来说,我们大多数基层干部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近几年农村经济形势发展得这么快,他们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三、要给他们挑担子。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大量工作都由乡里“一杆子插到底”,计划生育,农业税入库,定购粮征收这些难度较大的工作,都靠基层干部直接同农民打交道。但鉴于当前干部素质和农民的政策观念还有待提高,加上一些大气候的影响,我们的工作难度该有多大啊!我们多么期望上级支持,多么期望舆论支持!但愿“乡村干部一席谈”,能给我们谈出一片灿烂的艳阳天。
  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乡长 熊林福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脱贫致富新路子
龙山镇鼓励企业到农村办“助民车间”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缺信息……如同一道道沟坎横亘在贫困地区的农民面前,如何使农民跨过这一道道沟坎?龙山镇的做法,可贵之处就在于通过“助民车间”的建立,为农民提供了一个较为稳定的生产项目,并通过一条龙服务,使农民省却了“销售难”之忧。相信通过这样的帮助和提携,部分农民就能提前走出贫困。当然,这样的做法是要有一定条件的,也不是所有生产项目都能分散作业,需要因地制宜。
  ——编者
本报讯一种推动山乡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方法——办“助民车间”,近年在山东莒县龙山镇悄然出现。这种特殊车间设在村户,由农民经营,企业包原料供应、技术指导和产品销售,从而使企业、农民双双得利。
为了解决贫困山区农民缺资源、缺技术、信息不灵的问题,龙山镇选择全镇经济实力强、经营状况好、有发展前途并适合分散作业的企业在村户辟设“助民车间”。凡开设的“助民车间”,各村优先提供建房场地;对本镇“助民车间”的职工,在使用、管理、技术培训、收入分配等方面,与直属车间职工同样对待;对“助民车间”的建设性投资、经营性拨款由企业承担,并包原料供应、技术指导、产品销售,以真正发挥助民作用。
年均利税过百万元的柏青石材有限公司,相继在22个村辟设解石大锯30台,建起以“助民车间”为主的石材加工群体,目前已为“助民车间”培训技术员60余人。地毯厂分别在33个村新设了“助民车间”,新上机梁400余架。30多名技术员巡回于“助民车间”帮助指导,企业初步成为农民闯市场的“龙头”。据统计,龙山镇仅这两家企业,目前就在农村设立“助民车间”167个,用工4400多人,这些农民年总收入达600万元。同时,企业也扩大了经营规模,增强了群体优势。(孟庆谦解贵民)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巧借蜘蛛百万兵
新华社记者于磊焰龙行才
金灿灿沉甸甸的谷穗你挤我擦,微风拂过,低吟浅唱。拨开稻丛,只见蛛网层层,银丝闪闪,大小蜘蛛游弋出击,猎食虫害,异常活跃。
民谚云:“蛛网千层,五谷丰登”。洞庭湖畔商品粮基地县湘阴,巧借天敌兴利除害,实行稻田保蛛治虫综合防治,在减少农药用量一半的情况下,十年间稻谷总产由3亿公斤增加到4亿公斤,双季稻亩产超1000公斤。这个县的白泥湖乡上万亩连片稻田,运用蜘蛛治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基本不施用化学农药,连续十几年夺得大丰收,全乡稻田防治病虫害的费用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农民买农药掏的钱,只及邻县一些乡镇的1%。而且,这里出产的稻米还没有公害,大受消费者欢迎,价格比同类大米高出近三成还供不应求。
由于减少了化肥农药使用量,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县多年未发生一起人畜生产性中毒事件。湘阴的粮食先后四次送检,有机氯残留量分别由以前超标4—8倍,下降到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本报有删节)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禹城看养牛
朱殿封
走进山东省禹城市,你会看到很多令你咋舌的景象:安仁乡农民于宝利,把黄牛搬进正房住,给牛安装了纱门、纱窗、电灯、电风扇。
在禹城,致富的途径也与别的地方不一样:窦王村农民韩来庄给买牛户牵牛收取劳务费,一年“牵”出个万元户。
在禹城,你看到的,与牛有关;你听到的,也与牛有关,养牛,成了禹城一大经济景观。
    一
80年代后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禹城市农业生产出现高产低效的趋势。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了禹城人民面前。
面对现状,市委市政府看到,单纯依靠粮棉增效益的路子,日显狭窄。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一切经济工作的“牛鼻子”。而禹城发展农村经济的“牛鼻子”就长在牛身上。
禹城有条件大力发展养牛业。全市有10万亩荒洼地,草资源丰富;农业每年生产十几亿公斤农作物秸秆,充分利用,可顶50个中型天然草场。
当地农民有养牛传统和习惯,这里是鲁西黄牛产地,省种牛场从60年代初就设立于此,中科院、农科院、北农大和省农科院等科研部门,都在此设有科研基地,专家、教授们经年或经常在这里从事课题研究,为本市发展养牛提供了科技优势。
经过反复研究,1987年,市委市政府终于作出决定,大力发展以养牛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将养牛为种田转变为养牛为赚钱。到去年,全市黄牛存栏15.2万头,出栏5万头,户均1.7头,户均占有量居全省第一位,畜牧业总产值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1.6%。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禹城“农牧结合”是走向大农业的重要一步。
    二
在养牛过程中一些新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千家万户养牛,饲养数量小,重饲养,不重育肥,肉牛饲养不计成本,经济效益较低。有些农民想多养,又怕销售难。养牛的路到底该怎么走?禹城市在实践中闯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的路子:分户繁殖,规模育肥,公司收购,组织服务。
分户繁殖。农户饲养母牛一般比较精心,于是便让农户担当起繁殖幼牛、培植牛源的任务。所繁殖幼牛生长五六个月后进入缓慢生长期,这时,由育肥场按质收购再行育肥。一头幼牛价值一二千元,农民至少可得利一半,比全程育肥合算。目前,全市基础母牛达到8万多头,成为全市饲养育肥牛的主要牛源。
规模育肥。育肥场收购农户繁育的半岁左右的幼牛,或现金收买,或“定价计息,出栏付款”,将幼牛集中,采取科学饲养手段进行集中催肥,两三个月后出栏,加快了育肥期,从而改变并提高了肉质,提高了卫生标准,增强了出口能力,提高了效益。到今年,全市已建起年出栏肉牛百头以上的育肥场30处,其中出栏500头以上的11处,1000头以上的4处,还发展年出栏肉牛20头以上或存栏可繁母牛5头以上的养牛专业户900多户。
公司收购。发展养牛业必须有一条畅通的加工销售渠道。1992年,市里与马来西亚合资建起了年加工3万头肉牛的鲁禹食品有限公司,配套建起了存量500吨的冷库。公司与育肥场、户签订供购合同,公司为养牛场、户提供一定的养牛资金,规定出最低保护价。当牛的价格高于保护价时,收购随行就市。育肥场、户如不能按期交售肉牛,缺一头罚100元,提供的资金到期还款,超期交滞纳金。为农民养牛提供了一个较稳定的销售市场。
    三 多养牛,养好牛,快速育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科学饲养是关键。
禹城市刚开始饲养的是使役型的当地土杂牛或鲁西黄牛,土杂牛体形小,生长慢,出肉少,饲养两年时间,土杂牛一般一头在400公斤左右,屠宰出肉率在45%左右,鲁西黄牛的出肉率也只在53%左右。
从1990年,市里在省畜牧局帮助下,先后购进了32头法国利木赞良种牛,建立起全省唯一的利木赞肉牛纯种繁育场,对本地牛进行改良。为了加快繁育速度,全市先后建立了40个冷冻精液人工配种技术推广站,推广冷配繁育技术。改良牛与原本地牛对比,肉质好、适口性强、出肉率高。出栏时间提前近一年,一头改良牛至少增值400元。
为了推广改良牛,市委市政府在袁营乡召开肉牛改良现场会;组织了肉牛改良巡回报告团,请省农科院的畜牧专家,地、市畜牧技术员到各乡镇巡回作报告,讲意义,讲技术,讲效益;请改良牛饲养户现身说法,全市有1.5万多人听了他们的报告。全市出现了争养改良肉牛的局面。今年,全市改良黄牛繁育冷配量4万头,占可繁母牛总量的50%,改良肉牛和鲁西黄牛饲养量占总饲养量的90%多。
同时,市里组织开发饲草资源,改变饲养技术和饲养习惯,在全市推广了青贮、氨化饲料喂养。养牛,成为禹城农民奔向小康的一条重要通道。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点水成金

  为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通贤乡水管组管水又管田
本报讯福建省上杭县通贤乡通过强化村级水管服务组的建设,进而把供水和田间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小型水利工程实现自我维持、自我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
80年代后期,通贤乡在闽西龙岩地区率先组建村级水利管理服务组,把管理服务体系从乡延伸到行政村。水管服务组由各村主任任组长,配备若干名管水员和农电员,管理本村范围内的水资源、水利工程及设施,管供水、收费,还管村办电站等,集技术服务和水事管理于一体。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一些农户由此缺劳力、缺技术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针对这一情况,通贤乡村级水管组给有要求的农户承包稻田配水、田间管理工作。承包期间,管水员负责稻田的灌水、烤田以及施肥、除虫的技术指导。收成后,按合同规定,将农户前2年的平均亩产量作为基数,把增产部分的20%奖给承包的管水员,若减产,则扣管水员的工资。通贤村已有57户将207亩田地交给管水员承包,平均亩产均从341公斤增加到426公斤。在许多劳力外出打工的情况下,全村粮食反而增产了。(高平兰希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一举两得
农村管水员每天除灌水、烤田之外,让他们顺便帮农户做一些施肥、除虫等田间管理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
我国小型水利工程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报酬偏低的情况,以管水员为例,一个村只需一两个人,没了他还不行,有了他又大都不安心,因为就那么一点事干,虽然他们风里雨里天天出勤,挣的钱却实在有限。有事干,才有钱花。当干部的要帮他们找事干,队伍才能稳定、有战斗力。通贤乡想的办法是让管水的又管田,这一着高。它从实际出发,不影响管水员的本职工作,还由于个人收入增加了,可以促进本职工作。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云南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安排就绪
据新华社昆明8月21日电(记者杜奎昌)云南省各级政府积极筹措资金,做好今年农副产品收购的准备工作,到目前为止,全省需要的95亿元资金已大体安排就绪。
今年入夏以来,云南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面对今年农副产品收购量大,需要投入资金多这一新情况,近日,省政府由副省长李嘉廷牵头,先后多次召开协调会议,研究了落实今年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具体措施。各地州县市政府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也分别对今年农副产品收购资金的问题作了安排。目前,财政、金融、企业等筹资部门“进户”的启动资金已经就位。
为确保各族农民真正做到增产增收,云南省政府还作出规定:农副产品实行户交户结,不准收购部门代替别的任何单位向农民扣收其他款项。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我们乡里的几统一
我们冈中乡5.2万亩耕地,近几年无一抛荒,连续32年在全区率先完成粮食定购任务和两上交。这是因为我们在工作中深深强调了:发展现代农业,仍需强化统的功能。
我们首先动员大积大造自然肥。起初通过交地力保证金的做法,后来为了减轻群众负担,又制定了村规民约,规定每亩耕地每季要确保有一方草塘泥、40担人畜粪。此外,我们还大搞了秸秆还田,培肥地力,这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近几年,一些地方放松了统一供种工作,农户自己相互兑换,品种多、乱、杂,导致效益低下。因此,我们把统一供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连续8年良种普及率达100%。起初有的农户不愿接受,错误地认为统一供种是乡里想赚钱。对此,我们责成乡种子站在播种前将良种先送给他们,待收获后让事实“说”话,现在群众家家争着兑换良种。
在政策扶持、科技普及的今天,发展农业关键靠投入,为此我们首先强化资金投入。乡里每年都要投入50万元资金用于更换、维修、添置农业机械。二是技术投入。我们与一些农业科研部门建立了友好关系,及时掌握农业生产上的新技术。例如粳稻的抛秧、棉花的双膜移栽、水稻两段育秧等技术在盐城市175个乡镇中我们都捷足先登。三是劳力投入。为了使农业达到旱涝保收的水平,我们每年都投入50多个工日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疏浚河道,改造中低产田。在全乡筑成了36公里长的环乡大联圩,疏浚河道42条,使全乡5.2万亩耕地成了旱涝保收的“米粮仓”。
江苏盐城市郊区冈中乡
薛韬张俊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安徽农行系统全力支持抗旱
本报讯面对肆虐的旱魔,安徽省各级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千方百计调度资金和贷款限额,全力以赴支持抗旱救灾,力争把旱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据统计,到8月12日,全省农行、信用社已发放抗旱贷款1.7多亿元。8月13日,省农行再次下达2亿元抗旱贷款限额,主要用于支持购进抗旱所急需的油料、化肥、灌溉机械等物资的资金需求。
自6月下旬以来,安徽持续高温少雨,大部分地方库塘干涸见底,河沟断流。到8月10日,全省农作物受旱316万公顷,120万公顷农田严重受旱,全省有374万人、100万头大牲畜饮用水发生严重困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有效地支持全省抗旱救灾,省农业银行两次专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级行、社全力保证抗旱救灾需要。(蒋斌叶辉盛金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商丘生化厂与棉农签订治虫合同
本报讯河南省商丘地区生物化学厂最近同柘城县10万户棉农签订了使用生物农药治虫无效包赔的合同,以解农民的后顾之忧。
商丘地区生物化学厂为推广新型生物杀虫剂BT—8010生物农药,决定同棉农签订棉虫防治合同。合同规定:凡使用该厂生产的BT—8010系列生物农药防治棉虫,因治虫无效造成棉花减产或绝收,棉农每亩可获得50至100元的经济补偿费。
(张子斌胡万良)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大同农村扎扎实实奔小康
本报讯山西大同市委、市政府把包点、选路作为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去抓,为农村小康建设走出了一条新路。
大同市从本市实际出发,首先确定了“两头突破,总体推进”的指导思想。即:一头抓示范村率先进入小康,一头抓扶贫开发。市委、市政府从去年开始,根据各县区不同的发展优势,对农业县区坚持少数地里狠抓钱,多数地里保粮田,粮田地里再加钱的办法,增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力度;对城郊县区以发展名、优、特、新蔬菜的“菜篮子工程”和第二、三产业为主的城郊现代农业试验区。(谷盛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俞文京,这位70年代初的江苏丰县女知青,1992年当选为全县第一位女乡长。她带领套楼乡群众改碱治沙2.5万亩,栽植出口创汇经济作物8000亩,农民收入成倍增长。图为俞文京(中)向农民传授矮化红富士苹果着色和斑锈病的防治方法。王汝楫王香玲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商丘县包公庙乡朱楼村党支部今春采取以土地入股的形式,集中250亩土地发展区域经济。目前,仅一季早熟西瓜就收入50多万元,比原来分散种植经营提高6倍。这位老汉高兴地说:俺们的党员又为村民做了件大好事。
崔申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