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文化家庭

  请看一位普通工人的文化情怀
再现明式家具光彩的人
桂慧樵彭方
一批造型优美、做工精湛、比例准确的微型明式家具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批微型明式家具向人们展示了独特的人文气息和美妙的艺术造型,给人以无穷的回味。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全出自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工人之手。他叫阎民怡。
阎民怡是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在他的斗室里,我们惊异地发现,在一个不大的书柜里,放着30多件微型明式家具。那些小巧玲珑、造型优美的明式家具精品是他6年心血的结晶也是他严格按比例缩小复制出来的。
明式家具具有无钉构造体系,造型优美简洁,结构精巧坚固,而且特别注重木材的天然纹理和色泽。更值得注意的是,它完美地体现了“少就是多”的审美观念,以简洁、纯净的造型反映内在气质,显示出文人雅士归于平淡的艺术意蕴。即使在最现代的住宅中摆放一二件明式家具,不但十分协调,还能使室内气氛脱俗,因为它在本质上与现代生活的明快格调相吻合。由此,它被视为收藏家的宠物。
1988年,阎民怡第一次见到了明式家具。这哪里是家具啊,这是艺术,是雕塑,是文明。完美配合,行云流水,纹理和色泽使人有春风拂面之感。
他自学了建筑学,认真研读过《建筑琉璃技术》、《清式营造则例》、《营造法式》、《营造法原》等书籍,他爱上了微型明式家具的制作。他想,明式家具不正可以在被称为“大木”的建筑和被称为“小木”的家具中找到结合点吗?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让更多的人看到这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明式家具,便成为他孜孜以求的目标。
在那张并不宽大的工作台前,阎民怡一坐就是6年,查资料,整理资料,测算,构思,制图,制作样板,选料,雕琢,打榫,安装,打磨,烫蜡……每一道工序他都小心翼翼,严谨认真。如今,明黄花梨圆椅、靠背椅、明黄花梨无束腰灯挂椅、明紫檀攒矮老画桌等30多件叫人叹为观止的微型明式家具,已通过他的手制作出来,每一件作品都像是他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孩子。
第一件复制作品,他选择了陈梦家的夫人收藏的明紫檀直棂架格。架格造型整齐,制作考究,结构极为复杂。实物架格长100.3厘米,宽48.2厘米,而反映在阎民怡的比例中,架格只有18.5厘米长,14厘米宽。上有直棂门两扇,直棂分3段,每段均有火柴棒粗细的木轴12根。中间以两道扁方框作间隔,侧面透棂与正面相交,几座设抽屉两具,下有屉板,中部留有空间,屉板下又安装素牙头。据初步测算,架格有1000多个,其中最小的配件仅有绿豆大小,榫卯接触部位往往不到1毫米。
当制作到直棂门时,出现了新问题。从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一书中的图纸上看,侧面棂格只有9根木轴,而照片的侧面,木轴好像是10根。对明式家具进行复制,必须严格按实物进行。为此,他不得不花很长时间钻图书馆,收集有关明紫檀直棂架格的资料,收集完资料之后,每一份文字说明和图片他都放在眼前反复对照,并通过精确的测算,最后确定是10根木轴,这才着手进行绘图制作。
每一个小小的零件,他都要制出样板,样板稍有偏差,就得推翻了重来,确定一个样板需要反反复复地修改几遍才行。连淘汰掉的样板,他也舍不得丢,仔仔细细地编上序号,写上说明,镶在相册里。他还把遇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解决的步骤等方面的内容都逐一列出,并编制了时间表,严格掌握制作进程。
经过700多个工时艰苦细致的制作,微型明紫檀直棂架格终于在人们殷切的期待中完工了,是那么精巧和富有韵律感,让人爱不释手。
每天,无论工作后多么疲劳,一回家,他就钻到工作台上那盏150瓦的白炽灯下敲敲打打。夏天的夜晚,灯下50多摄氏度,趋光的小虫子将他团团围住。早晨,当人们见到他双眼通红,皮肤枯燥时,就知道阎民怡又干了一通宵。灯下燃烧的简直是他的生命。
随着他对明式家具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明式家具的认识也丰富起来。通过思考,他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他在日记中写道:“学者往往疏于实践,对其间榫卯结构的微妙,自然没有亲自动手理解得深刻。中国一般工匠文化素质较低,因循守旧,技术保守,只顾提高个人技术,不大喜欢总结推广。我做明式家具是在两者之间扬长避短,在他们的中间地带闯出一条自我的道路。”另外,他酷爱集邮、收藏及文学。这些爱好经常帮助他走出困境,达到“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的微型明式家具与其它艺术形成“合璧”。
妻子自然是他最好的帮手。在制作明黄花梨有束腰万字花棂格罗汉床时,实物的几座内芯是由篾席编成的,他也一定要用篾席作内芯,然而到哪里去搞那么小的席子呢?去买,买不到,请人编,价钱高得叫人难以承受。妻子想了想,提出自己试着编一编。搞不到编席的材料,她灵机一动,把枕头席子拆开,将每根篾席劈成三条,达到了比较合适的比例。然后她开始一点一点地编篾席,对丈夫工作的支持与爱心也一点一点地编进篾席中。编席子的事她从没干过,可第一次尝试编得居然很成功。成品细密、精巧,连阎民怡都称赞不绝。还有一次,为了体验丈夫制作的艰辛,在阎民怡制作“明黄花梨高面盆架”时,妻子也拿起了刻刀,一刀一刀地雕起来,可是,当她将辛辛苦苦制作的高面盆架上用的“中牌子”零件给丈夫看时,终因达不到要求而被淘汰,由此她越发钦佩丈夫的精细之作与严谨的态度。
一位美国人看中了“明紫檀直棂架格”,执意要用1.5万美元买下来,阎民怡没有答应,他要让更多的人看到明式家具,他要留着它去圆他的一个梦——有一天,他要带着他制作的微型明式家具到北京去展出,他还想让他制作的微型明式家具带着中国工匠的自豪感走向世界。


第8版(周末)
专栏:

  第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撷生活英华酿艺术醇香
杨恩璞
第十七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即将揭幕,这是对我国近年摄影创作的一次检阅。它采撷生活的英华和芬芳,是一个精品荟萃的展览。
中国摄影艺术有个优秀传统,就是摄影工作者走出“象牙之塔”,投身于时代洪流。这一传统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审视第十七届全国影展两万三千多幅来稿,不难发现大批新一代摄影家的作品活跃于社会基层,把镜头对准了时代主潮,表现人民大众的生活,抒发人民大众的豪情。
《建设者之歌》(金牌奖)作者王福春是铁路系统宣传干部,专职摄影工作。他长期出没在建设工地、熟悉和热爱铁路工人。这次获奖作品就是深入京九铁路工地,在风雨救险中抢拍的。作者发挥摄影纪实特长,从瞬间选择和质感表现两方面着手,自然生动、出神入化地刻画出在泥泞中忘我奋战的英雄形象。纪实手法给作品增添可信性、真实性,更显平凡中的不凡。此外《热流》(线云强摄)、《深圳8·10股潮》(张新民摄)等也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心态和历史步伐。
优秀的作品不能没有思想,但不应该为了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在此次影展中,有不少作者努力处理好“观念的东西”和“现实的东西”两者辩证关系。如《六十还在浪尖上》(银牌奖,马连胜摄),初看是个小题材,一群退休大妈相互赞美自己的新装。这些老人的精神风采实际是当今改革开放的时代缩影,表现出中国人的观念更新和思想解放。这幅照片从生活一隅折射出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第十七届全国影展中非专业摄影家的作品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入选数量有一半以上,而且质量也令人大吃一惊,金、银、铜牌奖均有业余作者的佳作。金牌奖《气贯长城》的得主周万萍,就是河北滦平县金山岭的一位农民,他年幼触电受伤,左腿行动不便,一九八七年起在长城上摆摊出售汽水,兼营拍纪念照。在当地摄影团体和北京长城影会的老师、影友指教下,渐渐迷上了摄影艺术,尤其在风光摄影上取得进步。多年来,他专攻“长城”主题,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吹雨淋,他起早贪黑,拍下了许多奇妙光照下的长城美景。他的作品充分调动画面构图、色彩、光影等造型手段,抒发了对家乡的赞美之情,令摄影行家叹为观止。
在八十年代,摄影曾与体育、集邮、家用电器一起被人称为中国四大社会热点。当今我国不仅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拥有相机,而且各类影展层出不穷,更难能可贵的是:这股热潮十多年来竟不降温,两年一度全国影展的来稿遍及全国各地,数量总有两万幅以上,居高不落,可见摄影具备广泛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附图片)
气贯长城 周万萍(河北)


第8版(周末)
专栏:周末谈

  宋崇转向
冯瑛冰
导演宋崇今年完成的他作为“准制片人”筹拍的第3部故事片《股市婚恋》,迄今已发行了150多个拷贝,既叫好又叫座,大大出乎人们意料。
《股市婚恋》是表现现实生活的轻喜剧影片。它以1992年上海股票狂潮为背景,展示了几户人家在股潮中的浮浮沉沉和喜怒哀乐,反映了当代人的心态、情感和婚恋观念。以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以对社会变革的准确把握,以轻而不浅、喜而不闹的艺术品味,赢得了好评。
然而,在开拍这部影片之前,很多人曾为宋崇担心,担心易叫好不易叫座。观众不爱看,票房价值上不去,对自筹资金、自负盈亏的“准制片人”来说,确实冒险。
观众锐减,早已令整个电影界眉头紧皱。为了生存,许多艺术家进行了多方探索,其中一路是争拍武打片、枪战片,一时间,银幕上“杀声一片,枪声一片”。
比别人经济压力更大的宋崇,也挤上了这条“成功的捷径”,执导了两部以旧上海为背景的言情动作片《魔窟生死恋》和《陷阱里的婚姻》,票房价值相当不错。
钱袋是不空了,可宋崇心里空了,他感觉越来越不对劲。一是都去练武打、枪战,情节手法雷同,创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二是自己原本擅长和偏爱现实题材,《好事多磨》、《快乐的单身汉》等影片表现出来的朝气、热情曾备受称赞。现在弃长扬短,委实失策。
他寻找转机。1993年初,他回上海,听说上海青年话剧团正上演一出好戏《OK,股票》,便骑着自行车,顶着狂风暴雨去观看。他被深深打动,产生了要搬上银幕的冲动。不顾朋友的劝阻,顶着没有投资的压力,他终于完成了这部《股市婚恋》。宋崇总结道:“只要抓住社会的热点题材,寻找到适合当代观众口味的包装——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就完全可以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不能低估了大多数观众的欣赏趣味,不能忽略了电影市场的多元需求,更不能放弃应有的信仰和责任。宋崇的这次转向,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第8版(周末)
专栏:海外艺苑

  他用电脑制作舞蹈
肖勇
说到“前卫派”艺术,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年轻一代作者。其实,在典雅艺术领域勇于探索和试验的先锋人士中也不乏老翁。74岁的美国现代舞大师莫斯·坎宁汉近年将电脑科技引入创作和表演,领导了舞坛新潮流。
从1989年起,坎宁汉在加拿大温哥华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家协助和支持下,开始尝试用电脑编创舞蹈。他们使用一套专门开发的软件,有3个视窗。其中系列视窗可为独舞演员设计动作及段落;空间视窗主要用于群舞的组合排列;时间视窗能完成某一动作与特定时间同步。这3个视窗中常用的是前两个。在系列视窗里,有一个电脑绘制的舞者,只须在键盘上弹几下,这位舞者即可做出一套干净利落的芭蕾动作。空间视窗里有8个不同颜色的舞者,如果觉得不够用,还可按键加倍,舞台亦能随意转向,以便从不同角度审视。此外,电脑资料库内存有大量的人体动作档案,供创作者自由调用。
1991年以来,坎宁汉相继发表了用电脑创作的作品《追踪者》、《邻居》、《海鸟》、《输入》等。他认为,电脑编舞能激发人的灵感,获得更多的方法,开发新颖的舞姿。《输入》这一舞名,取自电脑上每完成一个指令时都必按“回车”键,同时又隐喻演员步入舞台,演出长达60分钟,共有15位舞者出场,其间人数的变化、段落的长度均由机率决定,刻意表现人在特殊环境下的体验。这是坎氏作品中结构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部。
当然,用电脑制作舞蹈仅仅是他近年来创作事业中的一小部分。坎宁汉少年时代曾在玛莎·葛瑞姆舞蹈团跳了几年,后来因与“叙事派”观点相左,另起炉灶,自创舞团。他提出,要把现代舞从故事和音乐中“解放”出来,这在当时被视为反叛。40年代至50年代,坎氏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主张“舞台无中心”、“音乐与舞蹈相互独立”,这些主张后来为现代舞蹈界普遍接受,而且他本人至今在创作中依然遵循。今年他的新作《CRWDSPCR》在纽约推出,有意思的是,演员竟和观众一样,直到大幕拉开后才第一次听到这部舞蹈的音乐。负责音乐的作曲家说,坎宁汉事前仅给了他3项资料:舞名、舞蹈长度和参演者人数。
志同道合,使坎宁汉与作曲家约翰·凯奇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友谊,后者的钢琴作品《4分33秒》如同一道“音乐哥德巴赫猜想”。前年8月,凯奇辞世,坎宁汉尽管失去了事业上最亲密的伙伴,但并未中止艺术上的追求。满头银发、步履蹒跚的他,目前仍活跃于或明亮或幽暗的舞台。


第8版(周末)
专栏:

  洛杉矶拍卖中国画
前不久,美国洛杉矶亚凯迪亚汉画廊在巴沙迪那希尔顿饭店举行的“中国当代美术作品拍卖会”上,北京画家陈雄立的泼墨画《鹿趣图》以22万美元高价售出。在美国经济尚处不景气状态时,中国字画能有如此大卖价,说明中国艺术走向世界前景看好。在中国曾轰动一时的高晓华的油画《赶火车》以17.5万美元拍出。胡永凯的重彩画《贵妃出浴》也以高价售出。
(魏斗)


第8版(周末)
专栏:

  “唐诗三百”与电视结缘
《唐诗三百》电视系列剧已经投入拍摄,由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和合肥市政府联合摄制。
唐诗,千百年来被誉为东方明珠、世界文化瑰宝,受到各种层次群众的喜爱和欣赏。
现今传世的唐诗约5.4万多首,诗人约3700多人。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经一年多来的不懈努力,进行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现选取唐代诗人60位及其代表作约800首,摄制《唐诗三百》,分期分批制作,预计8年左右完成。《唐诗三百》从“初唐四杰”起,至南唐后主李煜止,跨度约340年。以每位诗人分卷摄制,每卷分若干篇组成。长诗一首一辑,短诗两首一辑,用诗人的生平经历为主线,一首诗引出一个故事,结合山川风物,组成宏伟壮丽的唐诗画卷。
总策划和制片人由陈钧、宫伦泉、贺平等担任,匡亚明、刘家琛任顾问。目前即将开拍的《李白卷》由史蜀君出任导演,计镇华饰李白。
(陈军)


第8版(周末)
专栏:

  京剧和体育联袂
为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弘扬京剧艺术,慰问体育工作者,由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主办、北京星奥达影视广告娱乐公司承办的“永乐皇帝重游北京城”大型京剧晚会,不久后将在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馆举行。
梅葆玖、张春华、王平、赵乃义、康万生等将登台表演。晚会采取蒙太奇的艺术表现手法,以明代永乐皇帝(京剧演员张建国饰)遨游现代北京城的形式,反映北京的巨变。
(山川)


第8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本期介绍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
田园风情画
耿纯
弗兰兹·舒伯特是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虽一生穷困,年仅31岁辞世,但他为后人留下了1500多首各类不同的音乐作品。他的《魔王》、《美丽的磨房女》、《冬之旅》、《未完成交响曲》等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传世佳作。他所作的钢琴弦乐五重奏《鳟鱼》格外光彩照人。
《钢琴五重奏》是舒伯特最有代表性的室内乐作品。全曲共分五个乐章,由于第四乐章使用了作者著名的歌曲《鳟鱼》的旋律,故又称《鳟鱼》五重奏。
全曲的情绪明快、热情,带给人一种热烈而甜美的气氛,也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梦幻寄托于音乐之中,对美好、对未来的礼赞。
第一乐章是快板,奏鸣曲式。轻快的钢琴谐和的弦乐声营造出一个明朗、优雅、朝气蓬勃的春之声。第二乐章行板,柔和甜美,是典型的舒伯特风格。第三乐章是急板,乐曲欢快、诙谐、热烈。第四乐章是小行板。由于作者的歌曲《鳟鱼》原有歌词,就更容易理解这段音乐的内涵。乐曲中,既有溪水的粼粼波动,嫩绿的小草摇曳,又有小鳟鱼在水中的欢快游动。该段乐曲共有四段变奏。其中前三个变奏主要体现了一种欢快、祥和的气氛,第四个变奏的气氛紧张阴暗,表现渔夫搅混了溪水后的贪婪。这段改编后的《鳟鱼》,比原歌曲更见优美和完善,是对原歌曲的进一步的发展。第五乐章是终曲,是适当的快板。
由CBS唱片公司1967年录制、1987年出版的大师系列CD片《鳟鱼》,是一张不可多得的名片。
世界著名钢琴家赛金弹奏钢琴,杰米·拉莱多演奏小提琴,菲利浦·那格尔利演奏中提琴,莱利斯·帕纳和朱利斯·列文分别演奏大提琴和贝司。
该片的音场、定位也很不错。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在第四乐章中,录音棚里钻进了一只蟋蟀,始终不停地歌唱。尤其是该段的1分17秒—1分20秒和8分13秒—8分18秒时最为明显。录音师在记录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时,也把这名“蟋蟀大师”载入了史册。在聆听这段乐曲时,只要你的音响系统良好,就不难发现这位无名的演奏家。同时也对你的音响器材在小信号时的表现进行了一次考验。该片的片号为MYK42525
另外,由布伦德尔弹钢琴、克利夫兰弦乐四重奏团演奏、飞利浦唱片公司出版的《鳟鱼》,也很不错。片号是Philips400078


第8版(周末)
专栏:江山万里行

  金狮旅游区的新景观
改革的大潮使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文化、体育、娱乐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最近潮汕地区揭阳市一批企业界人士,从为当地残疾人联谊会筹集资金、扶残济困出发,经政府批准,自筹资金成立了以促进社会公益和福利为宗旨的金狮旅游区,其中最著名的是揭阳金狮赛马会。赛马会意在推动马文化的发展,改写“南人不善骑”历史,丰富文化体育娱乐生活,为揭阳市残疾人联合会筹集资金。
金狮赛马会坐落在汕头、揭阳、潮州三市交界之金三角地带——揭东县地都镇金狮旅游区内,占地五百亩,有一千六百米沙地、绿草双跑道,看台可容纳五万名观众,备养国内良种马五百匹,进口外国纯种马一百匹,马厩八座,还有马匹育种场、骑士学校、兽医室、马料生产加工基地、练马场、钓鱼场、野外策骑场等。
(谢玉)


第8版(周末)
专栏:

  第二届全国管弦乐作品比赛开幕
由中央电视台、中国音乐家协会、北京音乐台、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管弦乐作品大赛已拉开帷幕。此次大赛的章程和第一届大体相同,旨在繁荣音乐创作,提倡反映社会生活的、雅俗共赏的、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艺术感染力的管弦乐曲。
大赛将邀请各地著名音乐家组成权威性的评委会,分初赛、复赛、决赛三轮进行。入围的作品将于明年上半年在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的决赛音乐会中争夺桂冠。
(李光)


第8版(周末)
专栏:舞台内外

  曹俊清痴情寄蓝天
强弓
北京曲艺团曾经显赫一时,但随着李金斗、陈涌泉、笑林、李国盛、王谦祥、李增瑞等笑星的调离,名人越来越少。于是,现年47岁的笑星曹俊清便被推到了前台,担当挑大梁的重任。
曹俊清虽为笑星,但制作风筝也颇有专业水准。他曾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于风筝制作之中,曾笑言自己“把痴情寄蓝天”。他曾参加了第三届门头沟国际风筝艺术节,参赛的7个风筝1个获一等奖,2个获二等奖,3个获三等奖,成为风筝节上的风云人物。当人们知道他只是业余喜好时,更是对他佩服得了不得。
曹俊清对风筝有着特殊的爱好,从1979年入北京市文工团从事曲艺表演后,也一直也没有放下。他不仅学习制作,还有理论。他说:“风筝有4大类,硬膀、软膀、拍子、椅子;制作风筝有4道工序:扎糊绘放。他还称放风筝有4大好处,一是因为要仰着脖子向上看,所以对声带是一种锻炼;二是风筝放起来后,要追着看,可以将眼睛练得更为有神,三是放风筝是户外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对保持身体健康有好处;四是制作风筝时可以享受到一种艺术的美,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他说这一番话时,竟像相声中的贯口一样流畅。
曹俊清风筝做得好,在曲艺界里有口皆碑。他制作的一个50米大龙筝在天安门放飞时,一位外国人愿出300美元收买,他没有卖。在他家里,墙上挂着风筝,柜子里放着风筝,书本里也夹着一个仅有巴掌大的小风筝。据他说,马季、袁阔成等都收藏着他制作的风筝,还有许多朋友想要他制作风筝,可实在没空闲。
曹俊清风筝“玩”得好,相声说得也好,他说的《电影杂谈》、《录音机》、《妙曲神抄》等段子在听众中留有很好的印象。在去年安徽合肥举办的中国相声节大赛上他获得了优秀表演奖,受到了行家和听众的一致好评。今年以来,他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的多次演出,每次出场都获得了听众的欢迎。
他说,我爱相声,也爱风筝。如果日后我不再说相声,一定会专心致志地钻研风筝,因为我把痴情都寄在蓝天上了。
(附图片)
(上图摄入的是曹俊清与他的笑友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