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一个值得严重警惕的趋向
——评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蜕变
申珅
近几年来,在两岸同胞致力于发展两岸关系的同时,台湾当局却在“一个中国”问题上发生严重蜕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最基本前提,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制造“两个对等政治实体”、“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必然给祖国统一大业带来严重危害,因而不能不引起两岸人民和一切关心中国统一的人士的高度关切。
   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问题立场的重大蜕变是有迹可循的。
1989年3月,国民党籍“增额立委”林钰祥在台“立法院”质询时,提出“一国两府”构想,主张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两个对等政府”为两岸关系定位,台湾当局的某些政要迅即加以肯定并表示赞赏。当时,由于该构想对国民党来说具有极大的“突破性”,牵涉到国民党施行40年的“动员戡乱体制”及动摇所谓“中华民国法统”等重大问题,所以刚刚炒热即被冷却。有舆论指出,早在70年代就出现的“一国两府”之说,事隔十余年后又被提出,无疑是台湾当局今后政策方向的“试风球”,“在国际上争取对等政府,肯定是未来的政策”。
果不其然,1991年2月,台湾当局在其制订的“国家统一纲领”中首次使用了“不否定对方为政治实体”的提法,继“一国两府”之后,提出了“一个国家、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的主张。4月底,台湾当局正式宣布终止所谓“动员戡乱时期”,并表示在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后,“将视中共为控制大陆地区的政治实体,称它为中共当局或大陆当局”。此后,台湾当局进一步宣传这样一些观点:统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其客观条件是“在国际社会上形成对等的政治实体”;“两个政府进行统一并不容易,对等政治实体的构架必须先确立”;“台湾已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国名就是中华民国”;在统一问题上,必须“承认台湾是一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在这里,台湾当局虽然口头上仍然说“中国只有一个、中国必将统一”,但从要求“不否认”到“承认”其为对等政治实体,再到提出“确立对等政治实体架构”,说明其大陆政策实质上已向“两个中国”的方向演变。
1992年3月间,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在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的商谈中,反对把表明两岸事务性商谈中应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会所处理的事务是“中国的内部事务”这类含义的文字写进协议,暴露出台湾当局对“一个中国”立场进行调整的迹象。随后,台湾当局开始研究所谓“一个中国”的涵义,力图把“一个中国”解释成“历史的、地理的、民族的和文化的中国”,鼓吹“分裂分治”,“冻结或虚悬”中国的主权,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同年8月1日,台“国统会”对“一个中国”的涵义作出正式结论,宣称“一个中国”是“指1912年成立迄今的中华民国,其主权及于整个中国”,同时特别强调“中国处于暂时之分裂状态,由两个政治实体,分治海峡两岸”,“中华民国目前之治权,仅及于台澎金马”。8月下旬韩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后,国民党籍“立委”陈哲男等人公开附和民进党,主张“一中一台”,要求放弃“一个中国”政策。11月,国民党在讨论处分陈哲男问题时,主张不能盲目坚持“一个中国”、“自我设限”的错误思潮大肆蔓延。
去年以来,台湾当局大肆进行“参与联合国”的活动,公开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更加从“一个中国”立场上后退。台湾当局有人宣称,他“主张中华民国在台湾,始终没讲过一个中国”,“简单的讲一个中国,就中了中共的圈套”。还有些人在参与联合国的图谋破产后声言,“不能再谈一个中国,再谈一个中国会把自己箍住”,“中国今天的事实就是分裂”,台湾“追求独立政治实体的目标不会改变”。11月21日,台“经济部”官员在美国根据台“外交部”预先草拟的文件声明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两个互不隶属的主权国家,台北是以‘一个中国’为指向的阶段性两个中国政策”,公开打出了“两个中国”的旗号。
台湾当局7月初发表的《台海两岸关系说明书》,虽然一方面重申了“坚决主张‘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另一方面又指称“一个中国”是“历史上、地理上、文化上、血缘上的中国”,仅将“一个中国”作为将来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强调“两岸分裂分治”、海峡两岸在两岸关系方面是“各自享有统治权”的“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在国际上是“并存之两个国际法人”,这实际上仍然否定了“一个中国”原则,实质上还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二
从上述情况看,台湾当局在“一个中国”问题上的蜕变有一个清晰的演变脉络。台湾当局越来越公开地制造“两个中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有岛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
首先,在我提出“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后,台湾当局顽固坚持“反共拒和”立场,宣称“一国两制”是矮化台湾,绝不能接受,提出了“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三不政策”,企图维持现状,拖延统一。但维持现状的前提是台湾的“生存和发展”,台湾当局一直在为此寻找出路。台湾当局对德国模式“十分感兴趣”,多次提及德国模式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认为东、西德采用“一个民族、两个国家”模式处理相互关系并同时加入联合国的做法,是台湾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最好办法,值得效仿。它反映了台湾当局欲将两岸关系变成两个国家间的关系的主观意图。
其次,台湾当局多年来一直以“银弹攻势”推行“弹性务实外交”,力图拓展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谋求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但由于我始终坚持“中国只有一个、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严正立场,国际社会和联合国普遍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台湾当局的图谋难以得逞。因此,他们需要寻找新的理论依据。国民党内有人鼓吹用“分裂国家理论”来“诠释一个中国”,宣称“台湾事实上已经独立”,目前是“一个分裂的中国,两个分治的主权国家”,主张以“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为两岸关系“定位”。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提出所谓“反对新孤立主义”,主张突破“一个中国”的限制,在国际上明确宣示“两个中国”,以此作为“参与联合国”、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政策依据。
第三,台湾当局“一个中国”立场的改变,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1991年7月,美国前驻中国大使李洁明抛出所谓“主权再解释”论,宣称传统的主权概念已发生变化,“人权高于主权”,攻击中国的“一国两制”是“僵硬而过时的主权观”的表现。对此,台湾当局如获至宝,声称包括“种族、主权、民族主义与统一的观念”都必须“重新予以考虑”;大肆以“主权在民”为名否定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将台湾当局对台、澎、金、马地区的实际控制说成“中华民国在台湾是一个民主的独立主权国家”。台湾当局就是在这种由“新主权观”导出的荒谬逻辑下,衍生出一系列鼓吹“两个中国”的主张。
第四,台湾当局逐步抛弃“一个中国”原则,与国民党内政治斗争的发展变化也是分不开的。经过台“宪政改革”和国民党十四大,台湾当局和国民党的权力结构已发生重大变化,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逐步被淡化,代之以“台湾利益优先”、“生命共同体”等论调;分裂意识迅速抬头、膨胀和暴露,过去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敢说和不能说的话纷纷出笼。有这种分裂的倾向,抛弃“一个中国”原则就不奇怪了。
    三
众所周知,海峡两岸尚未统一的状态,是国民党集团在全中国的统治被推翻后,其残余势力退踞台湾,并在外国势力的“保护”下,长期拒绝统一造成的。中国的国家主权从1949年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所继承,始终是统一的,中国并没有像二战后德国那样分裂成两个主权国家,这不仅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公认的事实,也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承认。台湾当局强调“两岸分裂分治”,进而否定中国对台湾拥有主权,与事实根本不符。而且,在国际法理论中,国家与主权不可分离,国家主权不可分割。台湾当局罔顾事实与常识,将两岸关系定位为“两个对等的政治实体”、在国际上是“两个并存的国际法人”,背离“一个中国”原则,制造“两个中国”,必然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实现和平统一带来极大危害。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基本前提。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将属于一个国家内政问题的两岸关系变成两个国家间的关系,将中国统一的国家主权一分为二,其结果是分裂国土,这与祖国统一的目标背道而驰,是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所不能答应的。
“一个中国”原则是建立两岸同胞互信的基础。离开“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谋求所谓“双重承认”、“参与联合国”,是妄图使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分裂行径,必然破坏并恶化两岸人民经过十几年努力培养出来的和缓气氛,不但互信无法培养、共识难以建立,而且将极大地破坏两岸关系,这是不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的。
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分裂中国的国家主权,甚至鼓吹建立“台湾人的国家”,势必刺激“台独”势力的滋长。近来,有些“台独”分子对台湾当局的某些分裂言论拍手叫好,并且筹备所谓“第二次人民制宪会议”,公开征集“台湾的国号、国旗、国歌”,气焰甚是嚣张。这正是台湾当局抛弃“一个中国”原则,姑息、纵容“台独”的结果。
中华民族具有维护国家统一的光荣传统,统一而富强的中国是中国人民世世代代努力追求的目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这是全体中国人的共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地位是明确的,不可改变的。希望台湾当局认清形势,面对现实,真正实践自己公开宣布的“坚决主张‘一个中国’,反对‘两个中国’与‘一中一台’”,采取促进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实际措施与步骤。如果真能这样,两岸同胞是欢迎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数字化电讯网络进入香港家庭
新华社香港电(记者李永增)香港现有的9000多栋住宅及商用大厦中,目前已有700多栋接通了光纤数字化电讯网。香港电讯策略董事阮纪堂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计划在三四年时间内,用光纤连通所有大厦。
1981年,香港开始铺设第一条光纤电缆,连接香港岛的湾仔至坚尼地城。1984年,第一座程控电话机楼正式启用。到去年7月,香港电讯风络全面实现光纤数字化,共建成78座程控电话机楼,每一个电话机楼相当于一个电话分局。这标志着香港的电讯技术跨入了世界领先水平。
用数字式程控网络,淘汰传统的模拟式电话网络后,每个电话的接驳速度加快了12秒,通讯质量大为改善,而且可以提供功能更为多样化的客户服务。
阮纪堂先生认为,光纤和数码科技的发展,使得电讯网络的传送能力以倍数增加,使得电话、电脑、电视结合在一起的双向多媒体视讯服务成为可能,这将令香港的家庭真正进入资讯时代,许多人的工作及生活方式将因此而改变。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共圆一个梦
——澳门国际机场工程回顾
吴钊
明年上半年有望试飞的澳门国际机场,将会对澳门地区内外交通的发展,进而对澳门地区经济的繁荣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在澳门建机场,对澳门居民来讲,可以说是几代人的梦想。
承建澳门机场的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副总经理刘绍尧对记者说:“澳门地区的经济要繁荣,没有一定的交通基础设施是不行的。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构想,澳门回归祖国后,要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建好澳门国际机场,搞好澳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落实这一战略思想是一个最实际的行动。”
据刘总介绍,葡萄牙政府在澳门地区统治几百年,从没有搞过这样大的工程,澳葡政府在1999年以前,有意搞一点大型基础工程,给澳门人民办件实事;而中国境内企业的积极支持,并尽力搞好承包的工程本身,也体现了我们两国政府友好合作的诚意。
澳门国际机场工程总投资是73亿葡币,中港总公司作为总承包商承包了其中的54亿(其它由葡国和德国公司承包),占总投资的75%左右。其中包括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的人工岛填筑、跑道面层和两座联络桥工程。总工期是42个月,按合同,应在明年7月18日完工。
这个工程的突出特点是工期紧、工程量大,交叉施工干扰严重。在42个月内,要完成2400多万立方米的清淤,3300多万立方米的抛填砂,300多万立方米的抛石预制和现浇砼50多万立方米,施打各类桩2600多根,其风险和难度显而易见。
由于中港公司参战员工的非凡努力,由于境内外的多方通力合作,到目前,整个人工岛的填筑工程已全部完成,其他各道工序在原超前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一步,工程进展形势令人振奋。
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总理席尔瓦分别于去年10月31日和今年4月18日来机场视察,对机场工程的组织、管理、工期、质量表示十分满意。苏亚雷斯总统的评价是:“非常之好,杰出的工作,巨大的成功!”席尔瓦总理在肯定、称赞工程超前进度和良好质量的同时,他一再表示,这是葡中双方友谊和合作的象征。
澳门总督韦奇立曾多次来机场工地视察,他不仅对工程的顺利进展、工程质量表示非常满意,而且对中港总公司在队伍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绩也表示赞叹。机场专营公司董事局主席安炳度曾多次表示:中港总公司是最让人放心的承包商。
前不久,国际土木工程概览研讨会的百多名专家参观人工岛工程后,为工程的宏伟而惊叹。他们问刘总:“这项工程有几个大公司承建?”刘总回答说:“就我们一家——中国港湾建设总公司”。这时专营公司董事局主席安炳度先生补充道:“而且是这家公司的一小部分力量投入施工的。”专家们听后流露出惊讶和赞叹的神情。
是啊!这么大的一个工程,只投入了一个公司一小部分力量,这在有些人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但是,中港公司在前方奋战的3000员工背后,有10万人的集团公司做强大后盾。因为现场3000员工是从10万之众的大后方精心选派出来的。没有后方的全力支持,不可能保证前方队伍的精干。没有后方的全力支持,这3000员工也不可能创造出眼前的业绩。
(附图片)
上图:葡萄牙总统苏亚雷斯视察机场工地,陪同者为中港总公司副总经理刘绍尧。
下图:澳门国际机场工地鸟瞰。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环保业看好大陆市场
新华社香港电台北消息:大陆环保工程市场对台湾环境工程厂商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台湾数家大型环保企业已在大陆设立据点。
有报道说,台湾企业看好大陆环保市场,似乎已成为一种潮流。华禹实业总经理李开天认为,再过5年,台湾环保市场即将蓬勃与成熟,而中国大陆环保商业机会至少是台湾的数百倍以上,台湾环保工程业在逐渐成长之后,势必会朝大陆和其他海外市场发展。
报道说,华禹实业、水美工程、中鼎工程等几家大型环保业者已在大陆设立据点,其中投资金额不乏1000万美元以上者。华禹实业以东北地区为重心,水美则聘请浙江轻工环保设计所所长担任浙江水美分公司总经理,中鼎工程已进入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参与当地的下水道、大型企业环保更新工程等建设。
近一年来,台湾环保工程厂商热衷大陆市场,他们中有许多间接赴大陆投资成立分公司、与大陆企业合资承揽环保工程、代理国外环保设备及技术进入大陆市场。台湾有关方面估计,台商参与大陆环保业的厂家目前已超过30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