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1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孺子牛”刘太生
何耀光薛宝林王艾生
刘太生是山西省曲沃县里村乡民政助理员。
10年来,刘太生为孤寡老人、伤残特困户、优抚对象送温暖、传福音、帮脱贫,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着。今年5月,民政部授予他“孺子牛奖”。5月12日,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切接见。
1984年冬,刘太生担任现职。第二天,他就走村串巷了解优抚对象的生活情况。
1988年夏的一天,刘太生踏进封王堡村的老游击队员、五保老人米金德家,臭气扑鼻。原来,米大爷患了病毒性痢疾。刘太生急忙给老人洗了身子,换上衣服,送到乡医院。一连半个月,他天天到医院侍奉老人,同室病人羡慕地对米大爷说:“你真有福气,养了这么个孝顺儿子。”
米大爷摇头说:“不,这是俺乡里的干部。”
刘太生不愿意叫别人看到自己身边的这些“荣复退”、“寡残贫”已经到了依靠施舍来打发光景的垂暮。1985年,刘太生创办了里村乡第一所“优抚对象活动中心”。当时,这在全国还是首例。
1987年,刘太生在全乡创办了优扶经济开发公司,并贯通为民政对象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运输、推销等方面的服务,形成“双扶”与“双福”相结合的十大基地。刘太生抓住用活、用足国家福利政策,大胆使出了“我要政策,你投资;我给条件,你发展”的招数。1993年10月12日,一座投资59万元、年产200万吨的福利冶炼团球厂破土动工,仅用4个月,刘太生同优抚对象们一起,建成一座15立方米、年可创利300万元的炼铁炉。刘太生欣慰地说:“在全县的‘十大基地’里,我的优抚对象和贫困户就占67.2%。其中,这两个企业里,就安排了优抚对象84名。”
刘太生竭尽全力地要实现维护和保障民政对象基本生活权益的目标。他无法忘记身后那439双期盼致富的眼睛,那439颗需要活力的心。
封王堡村老伤残军人王光发,当年在西北作战时被炸断一条腿,另一条腿经常发炎无法劳动,妻子又患癫痫病,除了两个女儿,家中唯一的男劳力就是患有小儿麻痹的儿子。
刘太生同村支书商量,让王光发承包了几亩荒地种树。又用自己的钱买了200棵树苗送过去。
刘太生又帮助老人租下村里的磨面机,一年收入千余元,几亩树林也陆续成材,王光发终于脱贫了。庆贺的鞭炮声中,王光发望着盖起的5间新房,这个昔日战场上拚杀的硬汉子,不停地抹着泪水。
春华秋实,十载风雨。里村乡优抚对象无一人外流、乞讨、上访、告状;800多贫困户跨越起点在奔“小康”;70多最困难的伤残优抚户跳出“穷门”建起一座座新房。
而40刚出头的刘太生,满头的黑发却已染上了白霜。他自己的家里,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刘太生就是这样以自身的热能,在温暖着颗颗苦寒的心;在沟通着党和群众感情的闸门。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北京军区某团狠抓干部队伍建设
本报讯北京军区驻雁北某通信团党委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在严字上下功夫,使全团干部的素质明显提高。这个团党委新班子组成后,努力做到正正派派做人,公公道道办事。首先,政委宋有富、团长王勇等党委“一班人”从个人生活上抓起,坚持同机关干部一起就餐,住房、用车等严格按有关规定办事。其次,狠抓干部队伍建设,在干部队伍中进行了以“讲党性、顾大局、做奉献、尽职责”为主要内容的多次教育整顿活动,增强了干部为部队建功立业的责任感。同时,还利用每月的干部训练、集会等形式,组织干部学习部队管理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不断更新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质。近两年来,干部队伍中,先后有74名因实绩突出而被提职;有38名立功受奖;有25名被评为优秀干部。与此同时,对2名工作消极、不尽职责的干部予以挂职下放,限期改正的处理;对4名不遵守团队管理规定的进行了纪律处分。
(王兴明军)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夕阳红
贡德银
黑龙江省大庆油田党委70年代初命名的“一心为公的好干部”李景荣,离休后,把组织上发给他的28000多元劳务费用来扶持贫困户,捐赠希望工程,又在90年代的今天被传为佳话。
李景荣曾任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党委副书记,1987年离休。离休后,他协助校办联合厂工作和组建泰华实业公司,几年来,这两家企业以及其它服务单位先后发给他个人的劳务费、奖金共31000多元。
去年11月,他和老伴得知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些农村的孤儿寡母生活困难,先后两次到该县的孟家乡和双井乡敬老院,用自己的钱买了60多件衣服和20双鞋以及水果等,送给老人和孩子们。
前不久,67岁的李景荣,先后三次奔波百余公里,来到大庆市邻县贫困地区,慰问生活在那里的贫困户。林甸县太平村有一户农民因经济困难,读高中的女儿面临辍学的困境。李景荣知道后,立即到这农家,当场掏出200元钱,又给学生留下了7件衣服和4双鞋,感动得一家人热泪盈眶。
李景荣离休后,又开始了老年福利事业的第二次创业。由他组建的泰华实业公司刚成立时,由于经济效益低,公司人员长时间没有领到奖金。为了鼓励公司人员的积极性和公司经营业务的正常运转,李景荣先后从自己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为有关人员发劳务费,给公司人员发奖金。
为发展教育事业,领导找到李景荣,请他出面帮助治理濒临倒闭的校办联合厂。于是,他又带上几位老同志,一头扎到校办企业里,仅两年多时间,就使原来亏损的校办小工厂一个个扭亏为盈了。工厂对他进行了回报,他又把这笔钱用来发展幼儿和中小学教育事业。
在李景荣的办公室里,还有用自己钱购买的上千元的扶贫物资放着。他告诉笔者:“我还有3000来元钱,准备全部献出去。”几年来,他用个人的钱,资助了许许多多素不相识的人,温暖了数以千计人的心,但他却对自己、对儿女表现得相当吝啬。他与老伴生活非常俭朴,就连小孙子也很难从他那里讨根冰棍。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劲旅走天涯
——记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八工程总队
彭东海
中国航空港建设第八工程总队,是一支空军工程兵。它为共和国的兴旺和腾飞屡架银桥、屡克艰险、屡建战功。建队以来,从浑河之滨到晋江两岸,从白山黑水,到云贵高原,从北疆边陲到南国特区,从穷乡僻壤到繁华都市,这个总队的足迹踏遍17个省、市、自治区,出色地承建了60余条机场跑道,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两次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先进单位。特别是近10年来,它为地方建造机场22座,其中包括举世瞩目的大连、沈阳、深圳3个大型国际机场,均获全优工程,因而多次被空军授予“作风泼辣,能打硬仗,精心施工,优质高速”和“工程装备管理‘三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素有“东北门户”之称的海滨城市大连要向全世界开放了,原有的机场无法起降大中型运输机。政府决定修建大型航空港。第八工程总队带着100多台车辆和各种大型机械施工设备开进了大连。部队转场装车起运时,只有58名兵员的机械保障连,5个小时就把数10台机械设备装上了车皮。几天工夫,火车、汽车、拖拉机、马车将各种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运到了工地。苦攻苦拚的结果,使整个工程比原计划1985年元旦复航的日期提前了40天!
从1990年到现在,这个总队在深圳新建了深圳机场的主体工程,新建了深圳梅林小区公路,新建了深圳盐田港后方工程,扩建了机场停机坪,新建了深圳梅澜高速公路,深圳北环快速干道……
自从1992年8月29日军委江泽民主席为这支英雄部队签署荣立集体一等功的命令后,它始终没有停步,始终坚持“以施工为中心,全面建设部队”,1993年创造出新的成绩:工程质量和效益创下了前所未有的纪录。产值突破2.4亿元大关,如今,它那能征善战,有战必捷的美名已经远扬。深圳的拚搏仍在持续,它在郑州修建中原最大的国际机场的激战又拉开了序幕……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一位“军嫂”的故事
罗昌爱周德国
韩素云是山东梁山县韩垓乡马店村人。十年前,她与汶上县南旺镇石闸东村的倪效武订亲。同年底,倪效武应征入伍来到了广西边防前线。为了使未婚夫在部队安心服役,素云不顾世俗的偏见,毅然搬进了效武家。从这开始,她担负起了服侍八十多岁的奶奶、护理体弱多病的公婆、照看痴呆的小叔和一对正在上学的双胞胎姑妹以及耕种十亩责任田的重任。四年后,他们结了婚。
一九八七年冬,一个鹅毛大雪下个不停的日子,效武八十七岁的奶奶离世了。已有七个月身孕的素云硬是拦住公婆没让效武回来,自己冒着严寒,将奶奶送上了山。
五年过去了,在素云熬尽心血的支撑下,倪家的日子渐渐宽裕起来。然而,就在这时,由于长期积劳成疾,素云患上了人称“新癌症”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症!在疾病折磨、行动不便的情况下,素云依旧不断向效武发出报平安的家信。
倪效武没有辜负韩素云的期望,自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入伍以来,先后十五次受到上级表彰和被评为标兵排长、优秀教练员、优秀共产党员。在近四年的时间里,他一直没有回家探亲,一心守边关。直到一九九二年八月倪效武邀请韩素云来队探亲,才知道妻子的病情……
心急如焚的倪效武先后带着妻子到济南、郑州、南宁等七家医院求医。为这,他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还负债二千多元,可素云的病情仍不见好转。广州中医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教授、主攻股骨坏死的专家袁浩在《羊城晚报》看到韩素云事迹报道后,觉得自己有能力,也有责任帮助韩素云。他给院长写了封信,医院领导立即作出决定:医好当代“军嫂”,为军民共建作贡献!
今年初,韩素云在丈夫倪效武的陪同下,来到广州。
韩素云的股骨头左边坏三分之一,右边坏三分之一,病情十分严重。为保证手术成功,医院成立了由院领导挂帅的治疗小组。一月二十八日,年岁已高的袁教授亲自主刀为韩素云手术,取得圆满成功。手术是成功了,然而,要治愈韩素云的病,仍需要花费十万元左右人民币。于是,又一个感人肺腑的献爱心高潮再次展现:
中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震东第一个捐出一百元钱,他的妻子、“老军嫂”李雪容接着捐二百元,袁浩教授一下捐出三百元;广西军区派人专程将凝聚机关全体官兵深情厚意的一点六万元捐款从南宁送往广州;在广州,一位七十五岁的荔湾区退休干部,自己身患癌症,还让家人搀扶着来到医院,硬将一沓厚厚的钞票交给韩素云治病;一位年仅十一岁的小女孩将奶奶给她的一百元压岁钱捐给了韩阿姨。
在医院的精心治疗和军内外社会各界的关怀下,韩素云正在迅速康复。如今,她已能借助拐杖下地走动了。


第5版(国内政治专页)
专栏:

曾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的山西大同“优秀拥军模范”欧学莲,三十多年如一日,忍着肝硬化、胆结石的折磨,为驻军官兵制作豆腐、豆芽,送鞋垫,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欧妈妈”。
代宜平凌春华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