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94-08-15

1994-08-15新闻联播 文字版

诗潮涌动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诗潮涌动<br/> 葛向勇都君萍<br/> 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她的名字本身就如诗一般。<br/> 秦朝末年,刘、项争雄,垓下一战,四面楚歌,楚霸王项羽飞骑逃至乌江,恰逢乌江亭长驾小舟前来迎渡,霸王自觉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拔剑自刎而死,只将心爱的坐骑乌骓宝马,渡到东岸,而那伴随霸王出生入死的乌骓宝马,遥望对岸,狂啸悲鸣,竟大恸而亡。传说马鞍落地化为山,马鞍山市因此得名。<br/>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马鞍山地区战乱频仍,干戈扰攘,多次成为金戈铁马、剑影刀光的古战场。古镇采石,据险临江,屏藩金陵,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曹彬架设跨江浮桥,飞渡天堑,一举统一江南;虞允文书生督战,以少胜多,保全南宋半壁河山;更有黄巢、朱元璋、石达开等农民起义大军,在这里纵横驰骋,谱写了震古铄今、可歌可泣的动人诗篇!<br/> 就连地底下也蕴藏着得天独厚的诗矿——铁矿。毛泽东主席曾于1958年与1959年两次登临马鞍山,浩浩荡荡的扬子江在他的眼前东流入海,汹涌澎湃的诗潮在他博大的心胸中奔腾,他所酝酿构思的恢宏诗章就是一座新兴的城市——马鞍山市和一个现代化的钢铁联合企业——马鞍山钢铁公司!1961年,邓小平同志又以他特有的伟大气魄为这宏伟诗章润笔增辉,亲自选址建起我国第一座大型的车轮轮箍厂,从此结束了我国长期依赖外国进口火车轮箍的历史。<br/> 改革开放的大潮在这里激荡起亘古未有的浪漫诗情,进入全面振兴时期的马钢,逐步实现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完善以经济责任制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今日马钢已形成采矿、选矿、烧结、炼铁、炼钢、开坯、轧材、焦化、耐火、机修、动力、运输、科研设计及施工等完整配套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系统,拥有我国唯一的车轮轮箍厂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高速线材轧机,成为我国重要的铁矿石原料基地和钢铁工业基地之一。1991年,马钢率先在全国钢铁企业中,全面实行了规范化的股份制,探索国有大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路子。1994年6月,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的马钢2500立方米大高炉系统工程全面投产,标志着马钢发展史上又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br/> 钢铁工业的主体带动了地方工业的蓬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同步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全方位提高,治理污染、综合利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抓重点项目的整治;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美化立体组合……长期不懈的努力赢得了丰硕的成果。1990年和1992年,两次被评为全国地级“十佳卫生城市”,获得“全国环境保护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等光荣称号,1993年又跻入“国家卫生城市”之列。<br/> 初夏的钢城,五彩缤纷,繁花似锦。雨山湖心的鸟岛,越冬栖息的野鸭刚飞回北方,绿荫深处又传出杜鹃、柳莺的喧歌欢鸣。“简直是一座诗的城市,无愧‘江南一枝花’的美名!”八方宾朋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br/> 从宽敞整洁的林荫大道,到亭台楼榭般的环卫设施,从繁华富丽的商业街,到书声琅琅的校园;从冲天林立的高炉群,到紧张而有序的开发区工地;从千年古迹太白楼,到新建的林散之艺术馆;从历代大家名士的遗墨,乃至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亲笔题辞……处处是绚丽的画图,处处是瑰美的诗篇!那奔涌的钢铁洪流、飞转的轮箍、神奇的高速线材,连同大街小巷川流不息的人流、车流,则是马鞍山人狂书疾草的诗行!<br/> 马鞍山的巨变是真正的人间奇迹,是共产党人治理国家的成功范例。马鞍山的历史进程就是一部辉煌的史诗!马鞍山人民还将创作出更光辉的诗篇——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书的主旨,创就“一座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的宏篇巨卷!

隔河两个村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隔河两个村<br/> 李华丰<br/> 河水清清的,柔柔的,打着白色的旋儿从沂蒙山深处向微山湖流去。河北岸的马庄,河南岸的万庄,绿树红花相望,鸡犬之声相闻,两个村恰如两兄弟。<br/> 但河上没桥。听说原来有一座石桥,不知哪辈上两村的人闹不和,万庄的人夜里偷偷把桥掀了。桥是万庄人起石头搭的,掀了,马庄人只好干瞪眼,赶集什么的,只好绕远路。否则,十冬腊月也得咬咬牙趟水过去。<br/> 传说最可笑的是万庄有人家出殡时,马庄人听到三声炮响,就在河崖头斜眼看热闹。一帮小孩儿瞧见白色灵幡从万庄招摇而出,便跳脚大喊:“万家庄,发大丧,洗脚水,当面汤,脚趾盖,炒咸菜……”<br/> 出大殡被人奚落是最晦气的。被这边骂急了,那边送葬的队伍里就跑出几个白衣白帽的人,弯腰拾起几块石头,嘶哑着嗓子大叫:“马儿庄,别装样,爹给你石头快来抢!”<br/> 而一班吹鼓手见这阵势,有的眯眼瞧,有的捂嘴笑,送葬的曲子吹得不伦不类跑了调。白衣白帽的人们便愈发哭得很凶很凶。马庄人听了,也不笑了,也不叫了,一些大人的眼皮也跟着湿了。<br/> 日子如河水,就这么悠悠地流去……<br/> 那年春天,万庄那边接连两天传来叮叮当当的锤钎声,马庄人还没品过味来,就听从河对岸响起一阵开石炮。<br/> 半个月后,万庄过来两个小伙子,在马庄贴了张红纸就走了。一看,上写万庄与县建筑公司订了合同,供应石料石灰,招聘运石头的打石子的,工钱从优云云。马庄人愣了一阵,觉得是好事,本村土再肥,总是个死数,总有农闲呀,不少壮劳力不是窝着没事吗?就有不少人商量着去应聘。村里头头来了,扛着根竹竿,托着一大盘鞭炮,说:“去吧去吧,过了河排着队进村,到村口放。”<br/> 于是,马庄人就哗啦哗啦趟过河去万庄干石头活儿。自然,他们得跟万庄人当学徒。<br/> 秋后,河水凉了,万庄人提出修一座桥,马庄人当然巴不得,早早地把茶水、烟卷送过河对岸。两村的人就一起清河基、运石头。休息的时候,一些小伙子在河里趟来趟去,把河底的细沙搅得沸沸扬扬,河水就浑黄起来。忽然有人定定地站在河心,扬起手大喊:“在这儿在这儿!”人们哗哩哗啦跑进水里,渐清的水底露出几块石板,如青黑色的鱼脊。这是祖上搭桥用的石板呵,埋在沙里多少年了呀。几个老人默默看着,都不说话。小伙子们发一声喊:“抬呀!”大家便嗨哟嗨哟地把祖上踏过的桥石抬到新桥工地,和新起的石料砌在一起。<br/> 一座宽宽的石桥就架在两村之间了。<br/> 两个村子联姻的人家多起来,每年都有好几起红红绿绿的送亲队伍从桥上经过,把河水映得鲜活、辉煌。

古泽生香——江继亿和他的青铜器写意画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古泽生香<br/> ——江继亿和他的青铜器写意画<br/> 陈玉胜<br/> 在师徒授受的国画门派中,风格技法的继承转合,有着极严格的戒定和规范。虽然为师者,一再告诫:“像我者死,拟我者生”,提倡创新,但徒辈弟子,果真要创新时,则不仅仅需要一股锐气和勇气,更需要扎实深厚的传统的基本功。北京中年画家江继亿应该说就是这样一位齐派弟子。他画的写意花鸟不仅深得齐派精髓,而且突破齐派绘画内容涵量,将青铜器引入画面,与大写意花鸟糅合一处,让人耳目一新,具有较高的独创性和艺术观赏性。<br/> 江继亿,江苏无锡人。他自幼喜好绘画,13岁时便拜在著名画家许麟庐门下,学习齐派大写意花鸟,之后又得到李可染先生指教,同时又经齐白石女弟子郭秀仪长期悉心指点,刻苦钻研,砥砺35年如一日,以一手豁达豪放的大写意花鸟誉满京城。他的作品曾在全国性美展中获得一等奖,并多次为民政事业、残疾人、灾区及援藏基金会、亚运会捐画义卖,被国家许多艺术机构收藏。日本、南韩、新加坡、泰国,不少名流要人均收藏有他的作品。<br/> 面对这一切,江继亿并未满足。在大量的绘画写生中,由于他经常接触有关青铜器的实物和图谱,并深为青铜器那铸冶精致的鸟兽图案及本身所具有的壮美雄浑的气势所赞叹和迷恋。有一天他突发奇想,能不能以国画的手法,艺术地再现这一国粹瑰宝呢?说干就干,从1983年开始,他就经常出入故宫、历史博物馆等文物单位,广为收集有关青铜器的资料,留心各种最新考古出土的消息。经过苦苦研究探索,终于独创出一条用丹青水墨表现青铜器的技法。厚重雄浑的青铜器,稳稳地落在薄薄的宣纸上。<br/> 《民族之魂》是他第一幅突破传统,力开国画表现手法一代新风的处女作。画家在用传统写意的手法艳美而传神地画出大牡丹花的同时,又极尽写实的手法逼真地描绘出“司母戊大鼎”这尊震烁古今,名扬中外的古鼎。那斑驳陆离的铜锈,纹理灿然的雕饰,均被画家妙不可言地烘托出来。让人看去竟产生一种强烈的、只有油画才具有的质感效果,仿佛使人能亲身感受到古鼎的温凉轻重,及其内蕴的中华民族那沧桑而沉郁、磅礴而深远的历史回响。(附图片)<br/> (左图是江继亿的新作《益寿延年》。)

“富邦杯改革者风采”征文获奖名单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富邦杯改革者风采”征文获奖名单<br/> 由人民日报文艺部、深圳特区报文艺部、深圳市富邦投资发展公司联合举办的“改革者风采”征文,历时半年,共收到来稿数千件,两家报纸分别刊发近70篇作品。经由专家和有关领导组成的评委会认真评选,评出15篇作品获奖,并拟于8月下旬在北京颁奖。获奖名单如下:<br/> 一等奖<br/> 《梦想成真》  王绯     4月19日人民日报<br/> 《魅力的奥秘》 南翔     1月14日深圳特区报<br/> 二等奖<br/> 《皇帝湖的主人》曾凡华    1月19日深圳特区报<br/> 《腾格里新篇》 吴恭让    5月6日人民日报<br/> 《路之梦》   刘井明张小英6月23日人民日报<br/> 《奉献之歌》  沈树人    4月25日深圳特区报<br/> 《古渡口传奇》 张永权    6月10日人民日报<br/> 三等奖<br/> 《赵必源出国》 张英伟    4月2日深圳特区报<br/> 《追阳族之歌》 金达地    3月3日人民日报<br/> 《魅力》    叶鹏     3月31日人民日报<br/> 《沙原上的春天》刘成章    3月3日人民日报<br/> 《瘦子梁克传》 徐冰     6月22日深圳特区报<br/> 《“新蔡伦”传》吕万一余昌彬6月8日深圳特区报<br/> 《本色与美德》 田园     5月16日人民日报<br/> 《深爱大山的人》云海     6月17日人民日报

题洪秀全故居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题洪秀全故居<br/> 洪三泰<br/> 山还蒙着浓重的王气<br/> 水飞溅着二十世纪的风流<br/> 那棵神奇的龙眼树<br/> 疯长成龙的形象<br/> 私塾里响起了多国语言<br/> 断垣上站立过当今伟人<br/> 风水宝地旅游胜地<br/> 聚集着龙骧虎步的人们<br/> 天王早已远遁<br/> 留下的是血与火的伤痕<br/> 也留着土地无声的誓言<br/> 当拜金梦在有人心中燃起火焰<br/> 我你他同时把青春<br/> 留在这圣洁的山水之间

龙梅(图片)

第8版(副刊)<br/>专栏:<br/><br/> 龙梅(中国画)滕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