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1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江泽民同志关怀下
——无手书法家郑阶平之路
曹跃进
1994年8月2日,北京,中国美术馆。
无手书法家郑阶平个人书法展就要开幕。34岁的郑阶平用断臂拭去额上的汗水,眼光掠过插满鲜花的花篮和书法界名人们的贺词,最后落在一幅笔力遒劲的题词上:“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落款是3个熟悉的大字:“江泽民”。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1986年的一天,上海国际俱乐部礼堂。郑阶平出席上海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一次会议,基金会的一位负责人拉着他向中间的座位走去:“小郑,我给你介绍个人。”郑阶平一眼就认出了那是江泽民同志。那位负责人对江泽民说:“小郑虽然没有双手,可他会书法。”江泽民亲切地说:“好啊,小郑,请你给我写一幅字,好不好?”小郑问:“我录一首唐诗给您,行吗?”“好!唐诗好!”江泽民说着便和他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关切地问他家里有几口人,现在成家了没有。郑阶平原来有些紧张,但看到面前这位领导和蔼平易,很像邻居的一位伯伯,便感到轻松了。他一一回答着江泽民同志的问题,当他说到自己还没有成家时,江泽民“哦”了一声,停顿不语了。过了一会儿,小郑忽然问:“您做市长是不是很累呢?”话刚出口,又觉得自己有些唐突。江泽民听了他的话,笑了,然后说:“今天上午我本来还有别的会,可我到这儿来了。残疾人工作,很重要。我是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名誉理事长。”
会后,小郑如约书录一幅唐诗《静夜思》,托基金会的领导转交江泽民同志。不久,他就收到了一个大信封,里面装着的便是江泽民的那幅题词,和一张他与江泽民谈话时记者拍下的照片。他理解江泽民同志的心意,那题词实际上是对他的鼓励期望,也是教给他做人的道理:闻道或有早或有迟,行道或有难或有易,但只要自强不息,最终就能到达光辉的顶点。他裱好这幅题词,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岁时,因不慎触高压电双臂从肘部被截肢以后,郑阶平的人生旅途便格外艰难。但他自幼好强,别人能办到的事,他也要办到。上学的年龄到了,他拿出自己写的一行行字交到老师面前,是那些苦练出来的字敲开了学校的校门。上学了,他要用比别的同学多得多的时间和努力来完成作业。夹笔时,断臂被磨破了,流血了,但他从未放弃过。15岁时起临帖习字,16岁时便参加区书法展览,17岁时作品入选上海市中小学生书法展;19岁时参加全国群众书法竞赛,在2万篇征稿中获优秀奖。能文能武的郑阶平在24岁那年参加了伤残人奥运会,打破跳远世界纪录并获得银牌,他亲眼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冉冉升起。
1986年,26岁的郑阶平从江泽民同志给他的题字中体会到许多深刻的道理。他懂得了自己前26年生命之旅中的艰难和坎坷,也得到了今后人生旅途中新的赖以前行的动力。来自这位睿智长者的鼓励和教导,将他生活中的体会点染升华为人生的哲理。从此,他以更坚韧的毅力向书法艺术的高峰攀登。在书法界诸多大师的指导下,他无论真草隶篆、软笔硬笔,无所不习,无所不通,在黑与白之间结构出真正的人生,用刚健与秀丽创造着残缺中无声的和谐和完美。
1989年,郑阶平个人书法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3000余名参观者从他的书法展中获得教益。一位正在攻读博士后的中年人说:“你像普罗米修斯,用自己燃得十分明亮的火炬,不断地点亮人们心中的灯盏。”一位书法专家说:“比你写得好的人有,但比你写得差的人应该感到惭愧。”
1991年,樱花时节,郑阶平赴东瀛参加中日书法艺术交流活动。这位无手书法家的精湛技艺倾倒了酷爱书法艺术的日本朋友,5个星期巡回16个城市,掀起了16次“中国郑阶平热”。回国后,他从报纸上读到了江泽民总书记在与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助残先进人物座谈时发表的讲话,总书记对残疾人工作的深刻论述和对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再一次给郑阶平以启发。他觉得自己的经历、自己的书法不是孤立的,他要通过自己的无手书法来证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今天,在“远南”运动会即将举行的时候,郑阶平个人书法展也要开幕了。
他站在展厅内,凝视着江泽民同志的那幅题词,默念着:“8年前您关心过的那个没有手的青年人,现在走进了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而且已经有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妻子,还有了一个小宝宝,小宝宝1岁了……”(附图片)
江泽民同志和郑阶平在一起


第4版(要闻)
专栏:

  拉萨各界人士盛赞布达拉宫维修工程
李铁映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本报拉萨八月十二日电记者刘伟、邹大毅报道:今天下午,拉萨各界知名人士举行座谈会,盛赞布达拉宫维修工程胜利竣工的重要意义,畅谈今后加强对布达拉宫维护、管理等方面工作的看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在座谈会上作重要讲话。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西藏自治区政协主席帕巴拉·格列朗杰,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以及参加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竣工庆祝活动的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由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主持。
各界人士在发言中一致表示,对布达拉宫维修工程的圆满竣工,西藏人民非常满意,非常高兴,全国各族人民也感到满意和高兴,甚至世界上许多人士也感到满意和欣慰。
他们在发言中认为,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英明决策和具体指导,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精心组织、精细施工,充分尊重了民族传统,尊重了宗教需要,加上藏、汉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使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得以圆满竣工。他们盛赞布达拉宫维修工程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而且也是中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丰碑。
各界人士在发言中表示,布达拉宫的维修和竣工,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同时说明了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的大家庭里才能组织这样大规模的维修工程。西藏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在这个大家庭中西藏才有光明前途。
各界人士对今后布达拉宫的管理、维护工作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李铁映听取了各界人士的发言后,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圆满竣工,证明了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的英明、正确,是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一贯指导下取得的。
他还赞扬了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卓有成效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西藏各界人士、僧俗群众对维修工程的关心支持;国家文物局、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办公室、布达拉宫管理处和拉萨市的古建艺术队伍敬业、奉献的精神。
李铁映对今后布达拉宫的维护、管理等工作提出,要维护好、保护好,让布拉达宫这块中华文物的瑰宝永葆青春,永远屹立在世界屋脊上。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他提出,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有法律依据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预防为主,及时维护,永葆辉煌,向党中央、国务院负责,向全国人民负责,也向二百多万西藏人民负责,向历史负责。
李铁映最后还勉励西藏各界人士、各族人民按照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一心一意,埋头苦干,扎扎实实,排除一切干扰,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就能得到西藏的长治久安,保证西藏经济加快发展,一个团结、富裕、文明的新西藏就一定能够实现。
在座谈会上先后发言的有: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布米·强巴洛珠,西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拉敏·索朗伦珠,中国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策墨林·单增赤列、热振·单增晋美,拉萨市副市长拉木·仁青维色,西藏大学教授东嘎·洛桑赤列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郑必坚强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红线
着眼大局培育跨世纪青年人才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中宣部常务副部长郑必坚8月9日在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宣部理论局召开的“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研讨会上强调,“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一个根本着眼点,就是要紧密联系国内建设的大局和国际竞争的大局的需要,培育跨世纪青年人才。
他说,在临近世纪之交的1994年,共青团中央和全国青联发起“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这是很有意义的前程远大的重要事情。这个工程将用一整套不断充实丰富的实际措施,突出和落实培育“跨世纪青年人才”这个主题,这就完全适合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适合于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迫切需要,适合于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的迫切需要,适合于不断增强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综合国力的迫切需要。
郑必坚说,以邓小平同志1992年初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阶段。我们只有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把培育跨世纪青年人才作为系统工程,以高度热情、广大规模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来进行,我们伟大事业才能获得最有力的保证。
郑必坚指出,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所谓综合国力,不仅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而且包括文化力。这种文化力,反映了一个民族在精神上的凝聚力量,反映了它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而这一切,说到底是人的素质的较量,是民族整体素质尤其是青年一代整体素质的较量。越来越多的国家愈益重视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保持独立、稳固和主动地位,不加快经济建设不行,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不行,不以高度自觉更快更好地培育跨世纪青年人才也不行。
郑必坚说,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之久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开始了伟大的中国文明的复兴。面对21世纪,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使我们的传统文明更加强有力地焕发新的生机。我们将创造出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批判继承历史传统而又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立足本国而又面向世界的,这样一种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他说,从这三个方面来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极端重要性和艰巨性就非常明显了。
他强调,一定要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精神支柱,在跨世纪的青年一代中深深扎根。这应当成为贯穿培养青年人才工作的一条红线。
他说,今天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里发生的种种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凡属带重大原则性的,归纳起来,恐怕就是两个根本性课题:一个是怎么看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局,一个是怎么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既然我们是处在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的全新事业,新矛盾、新问题还会少吗?我们的思想准备、理论准备、知识水平,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种种不足。因而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随时会发生怎样看当代中国发展大局、怎样看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就不奇怪了。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全党全民族精神支柱的自觉性,认真学好这个理论,并且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人们思想的实际来回答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精神支柱是全党的,也是全民族的。中央号召“用科学理论武装人”,这当中武装青年的意义特别重大。如果我们的理论不能很有系统、很有说服力、很有味道地进入课堂、进入教材、进入青年头脑,那就不能说我们的工作是成功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切切实实地帮助广大青年的思想水平和实际本领不断提高,共同为胜利实现跨世纪历史任务而奋斗。如果我们做了这件事,那么我们的工作,包括“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就应当得到肯定,受到尊重,人民就不会忘记我们,祖国就不会忘记我们。


第4版(要闻)
专栏:

  雷洁琼会见优秀教师代表
新华社北京8月12日电8月11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会见了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民进优秀教师代表,并与他们座谈。
雷洁琼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说:我国去年通过了《教师法》,这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教师法》的颁布实施,对于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风气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我们必须做好《教师法》的贯彻落实工作。她希望教师们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接班人而努力。
教师们介绍了当前教育工作方面的情况,并就贯彻《教师法》和义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座谈会提出
反腐败斗争要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据新华社长春8月12日电中央纪委、监察部8月8日至12日在吉林省吉林市召开全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座谈会。
中央纪委副书记徐青在座谈会上指出: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对纪检监察法规工作提出了新的紧迫的要求。近期内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和反腐败斗争深入发展的需要,及时研究制定有关的政策界限和实施办法,初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党风和廉政建设方面的规范和准则,把反腐败逐步纳入法制轨道。
徐青强调指出,纪检监察法规工作,既是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和国家行政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工作。做好纪检监察法规工作,对于贯彻从严治党和依法行政的方针,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保证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保障纪检监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提高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促进纪检监察对象廉洁高效地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徐青指出,既要围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和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抓住重点,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和具体实施办法,又要抓紧起草基础性纪检条规和监察法律法规,如《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行政监察法》等。要加强对已颁布的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既要做到“有法可依”,更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为完成这几项工作,需要加快立法进度、加强立法力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切实加强对纪检监察法规工作的领导,健全法规工作机构,搞好法规队伍建设;深入、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加强政策法规理论研究;坚持上下结合、走群众路线等。
这次座谈会,是1992年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的纪检监察法规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部委纪检监察机关分管法规工作的领导同志和法规工作部门的负责同志。
据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合署以来法规工作有了新的进展。首先,结合反腐败斗争的三项任务,研究制定了有关政策界限。中央纪委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两个“五条规定”的《实施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纪检监察机关和中央国家机关一些部门,结合当地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实施细则。北京、上海、河北、陕西、吉林、山东、福建等省市及时对党员领导干部和国家公务员提出了纪律要求;金融、公安、铁道等部门结合本系统本行业的特点,对工作人员保持廉洁制定了纪律规范。其次,基础性纪检监察法规的起草、制定也取得一定的成绩。《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监察机关没收追缴和责令退赔财物办法》等已发布实施。此外,法规审议工作全面展开,法规工作机构和法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第4版(要闻)
专栏:

  全国民航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结束
本报北京8月12日讯中国民航报记者张述圣、本报记者刘桂莲报道:今天结束的全国民航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务实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努力探索在新形势下符合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工作新路子、新方法,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干部职工的日常工作、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
民航总局局长陈光毅谈到结合民航特点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时指出,民航作为“窗口”行业,要求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要树立和维护我国改革开放的形象;从民航总体上是服务性行业说,要培养职工的崇高的职业道德和乐于奉献的精神,搞好优质服务;民航又是高科技、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要求树立整体观念、大民航意识,要有很高的素质;民航又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积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
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中组部、中宣部等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表彰了10个“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和10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


第4版(要闻)
专栏:

  将强兵不弱
本报记者许正中
10年前,李源孝来到南京卫生器具工厂,面对帐面上不足千元的存款和二十几个残疾职工,他确实感到有些手足无措。
走进女职工李英的家门,李源孝被眼前的破败景象震住了:简易工棚里,点着灰暗的煤油灯,由于不通自来水,竟终年饮用江水。
李源孝流泪了。也许正是从那一刻起,一种同情心和责任感,把他的命运和残疾人紧紧连在一起。他谢绝了几个厂的高薪聘请,毅然决然地走进了这个以残疾人为主的群体。文盲多、妇女多、残疾人多,这就是厂情。怎么办?李源孝苦思冥想。最后,他把目光盯在了抽水马桶上。
抽水马桶漏水是长期困扰我国建筑业的老大难问题,1988年,李源孝和该厂职工凌新、李双宝在低矮潮湿的楼梯间开始了反反复复的试验,他们研制凹板翻球式封水器取得了成功,使之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随即,该产品获得了民政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今年元月国家建材局、建设部公布的首批卫生洁具配件定点管理的10家企业中,他们这家福利工厂再度榜上有名。
在这个百余人的小厂,生产一线的残疾人就有44人。肢残的用其脑、弱智的使其力,李源孝的目标就是要发挥残疾人的力量,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自己是有用之人。50岁的徐祖英是个弱智人,曾半世流浪,沿街乞讨。1989年,李源孝接纳了他。衣食不再发愁的徐祖英现在在厂里莳花弄草。他对工作一丝不苟,谁要是敢采一束草、摘一朵花,他都会大喊大叫。如今,他每天戴着劳动所得买来的“随身听”,喜滋滋地上班下班,还学会了不少歌。张六一貌丑,但心灵美。一年冬天,他送货途中车胎爆了,竟在雪地里守着货物两天两夜,直到厂里四出寻找的人赶到。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曾志云、王利民通过自学成了厂里的智囊,两人还攻下了大学文凭。李源孝正是用自己的恒心和爱心,为残疾人找回了生活的信心。
将强兵不弱。李源孝常鼓励厂里的残疾职工:只要不放弃努力,残疾人便与正常人有同等的发展前途。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近几年,山西省黎城县科委悉心指导农民种西瓜。农民掌握了技术,种的瓜个大、沙甜、产量高。今年单西瓜一项,全县农民增收700多万元。日前,县科委主任路孝良(左二)来到停河铺村,村民们纷纷抱来大西瓜请他品尝。郭爱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