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古城,走向现代文明
——江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纪实
王锦鹄刘荷芬苏坚
编者的话
1912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视察江阴,曾提出要在江阴筑成一条模范公路,做个榜样,叫做“全国文明,从江阴发起”。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江阴人正在把几代人的理想变为现实。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江阴人勇于开拓,脚踏实地,苦干实干,创造了辉煌的业绩。1993年,江阴市国民生产总值逾113亿元,人均超万元;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近年先后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荣获16项先进称号。
江阴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围绕经济发展搞“创建”,以“创建”促经济发展,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市容美了。他们的实践证明,经济的快速发展,并非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搞现代化建设更需要增强文明意识,更需要提高人的整体素质。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使之同经济发展速度相协调。江阴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这是一座洁净的城市。一组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江阴市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汽车站、港口、影剧院、大型商场等公共场所无吸烟单位率100%,公厕水冲率100%,绿化覆盖率32%,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5平方米,江阴市是8.3平方米……今年6月,国家卫生城市考察鉴定组通过严格的考核验收,认定江阴市已全面达到国家卫生城市标准;7月7日,全国爱卫会命名江阴为国家卫生城市。
   古城在呼唤:整治脏乱差
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素有“大江咽喉”、“苏南浙西门户”之称。在她1700余年的悠久历史中,曾有过“黄田港口水如天,万里风樯看贾船”的繁华旧梦,自古就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商埠。
然而近百年来,古城衰落了,失却了往昔的风姿绰约,留下的是沉重的历史包袱。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江南大地,随着苏南地区乡镇企业的迅速崛起,给古城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她犹如一匹挣脱了绳索的骏马,扬鬃奋蹄,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全市面积虽只占全国万分之一,人口只占全国千分之一,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全国三百分之一,居全国县级市前列。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江阴人感到一种压力。1987年江阴撤县建市,刚从古老的农业县城脱胎出来的年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道路狭窄,交通不畅,房屋破旧,尘土飞扬;刚刚成为市民的昔日农民,其生活习惯、文明意识与现代城市必需的道德规范还有距离。于是,出现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狭窄的街道上手扶拖拉机横冲直撞;农民进城用泥迹斑斑的自行车驮着苗猪,一路撒下秽物;拎着菜篮子的妇女,在大街上晃悠;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横穿马路习以为常;摊贩随处摆摊,阻塞交通;市民随地吐痰,随手乱丢废物;“旱厕”则臭气熏天。
整治脏乱差,彻底改变城市面貌,这是群众的企盼,也是时代的要求。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开展了创建卫生城市的活动。江阴市委、市政府领导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建立了城市管理办公室,负责城市整治管理和创建协调工作;各行各业、各个单位层层动员,全民参与;领导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各负其责,保证落实。一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活动在江阴市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了。
    改变城市面貌:建设与治理同步
江阴市委、市政府抓创建卫生城市,注重实效,下气力抓那些与经济建设发展密切相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结合旧城改造,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80年代前期的江阴县城,面积仅8.2平方公里;撤县建市后,城区面积扩大至17.5平方公里。江阴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把拉开城市骨架放在了首位。在前几年先后改造和拓宽27条道路的情况下,1993年开始了江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交通工程建设——“六路”大会战。
“六路”——全长42公里的6条滨江大道,依山傍水,打通江阴老城和开发区的通道,与正在打桩兴建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沪宁高速公路相连接,勾画出江阴开放城市的新格局。上万名建设者披星戴月,迎寒送暑,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
为了“六路”工程的如期竣工,江阴人民顾全大局。整个工程拆迁面积达9.82万平方米,涉及八镇两场几百家单位,仅私房拆迁就有187户。出乎意料的是,这次江阴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私房拆迁异常顺利,3个月不到就基本结束。70多岁的戴桂和老夫妻拆迁后寄住在侄儿家,去年春节前夕市领导带了礼品去慰问,老人通情达理地说:“我到老已搬了七次家了。但我们小困难要服从大困难,让‘六路’早点建好。”私房最大的林顺荣家,新造的三层楼房,装修高档。面对拆迁,他想得豁达又实在:支持“六路”工程,搬家。
为了绿化、美化城市,“六路”建设者们把路造到哪里,灯就装到哪里,树就种到哪里,形成了“一街一灯一景,一路一树一花”的江阴城市特色。今年三月,全市又拉开建造21.4公里环城绿化带的序幕,镶嵌在其间的8座公园也同时动工。全市干部职工放弃星期天休息,来到这里栽花植树。望着江阴市区“绿化美化亮化”的新景,市政协的老先生们动情地说:“1912年,孙中山先生亲临江阴视察时,曾提出在江阴筑成一条模范马路,给大家做个榜样,叫做全国文明,从江阴发起。现在江阴一下子新添6条模范马路,中山先生当含笑九泉。”
创建中一个深得民心之举,是铲除城郊结合部“脏、乱、差”的卫生死角。江阴市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的城郊结合部,一度是被文明遗忘的角落。露天粪坑,星罗棋布;蚊蝇乱钻,嗡嗡营营;地势低洼,逢雨成坑;垃圾乱倒,堆积如山,市民意见很大。创建工作开始后,市里投资500多万元,把城郊结合部的露天粪坑全部清除干净,新建了23只水冲式标准公厕和100多只标准化垃圾箱,并全部铺设上下水管道。多年积难,一朝解决,居民们笑逐颜开。家住江阴市北门城郊结合部君山路32弄的一位七旬老太,握着上门探视的市委书记翟怀新的手,激动不已地说:“政府为我们人民办好事,我们也要给政府送锦旗。”
仅仅几年时间,江阴全市建起密闭式地下垃圾箱、花坛式垃圾箱、片状立式垃圾箱600多只(套),垃圾中转站4座;去年又投资1000多万元,在距城10公里处新建了澄东花山垃圾卫生填埋场,市区垃圾日产日清,清运率达100%,垃圾全部填埋处理,无害化处理率达100%;新建容量为1000立方米的夏港葫桥粪便无害化处理场,也能使城区粪便全部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城区公厕全部按标准进行改造或新建,企事业单位的厕所也全部改成了水冲式。农贸市场一改过去以街为市、乱设摊点的混乱局面,新建了5个大型市场,摊贩全部进场入室,文明经商。
   提高环境质量:让天更蓝,让水变清
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使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速度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相协调,是江阴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中的重点。他们本着长远与当前、综合与专项、治理与管理结合的原则,对影响环境最主要的废水、废气和粉尘、固体废物、噪声分别制订整治方案,加大投入,抓紧治理。
穿越市区的东横河、东城河、南城河和鲥鱼港河,随着工业废水的流入,城市垃圾倾倒,河道变窄了,清澈的河水变浑浊了;丰产河、朝阳沟河则成了臭水沟,阵阵恶臭弥漫在城市上空,市民深受其害。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彻底整治,投资2800多万元,清淤疏浚,修建石驳岸。4条河道经过治理,河道通畅了,河水变清了,沿岸还建成了4.2万平方米的绿化带。臭水沟丰产河、朝阳沟河则排管填埋成了地下河,减少了污染。位于城区的针织内衣厂、江阴印染厂等10个重点污染企业,排放的污水随着生产发展与日俱增,市里投资600多万元,重点治理这些污染源。工厂建起了工业废水处置设施,加强了运转管理。目前,全市工业废水处理率已达76%。为进一步改善水环境质量,又投资2580万元新建一座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从去年6月动工,只用了4个月就投入运行,现日处理能力达1.1万吨,使企业较多的城南片污水都能进厂处理。
与此同时,江阴市在烟尘处理上也做了大量工作,投入2000多万元,治理改造锅炉139台、窑98座、灶691眼,搬迁了一家污染企业,到1993年底,建成了17.4平方公里的烟尘控制区,也就是说,现在城区范围已全部置于烟尘控制区内。江阴市还结合为民办实事,大力发展燃气事业,城区居民有3.19万户用上了燃气,气化率达74.1%,既方便了居民生活,又有效地控制了烟尘污染。对噪声、固体废料的治理,市里也有严格规定和具体措施,确保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让江阴的天更蓝,水更清,江阴市在治理环境污染的同时,非常重视城市的绿化、美化。学院广场、黄山公园、东横河绿带等工程先后完成,形成了一片片绿化带;三八园绿岛,高巷绿岛等10个街心绿地铺设起来了;江阴船厂、江阴自来水公司等50多个企业,建成了园林化单位。1994年,是江阴的“绿化、美化、净化年”,全民绿化形成高潮,市里集中力量,完善新建道路绿化带,拓宽公共绿地,在城市周围建设环城公园。经过半年的努力,近10万株树木花卉种上了,12万平方米草坪铺起来了,6.9公里的道路绿化带完成了,1800多米长的两条新沿河绿带也形成了。现在的江阴,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已达32%,人均公共绿地8.3平方米。
    提高整体素质:做卫生城市文明人
江阴市容旧貌换新颜。这种举世瞩目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外在的、直观的、物质的城市形象上,更表现在江阴人文明意识的增强,整体素质的提高上。
5年创建,江阴市民的文明程度日渐提高,讲卫生、讲公德成为自觉的行动。5月中旬,笔者在江阴市区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恰遇一群小学生上山春游,只见他们每人都带有一只小塑料袋,把自己吃剩的瓜皮果壳包装纸饮料罐一一放进袋中,带下山去。在大街上,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淘气的稚儿把香蕉皮、桔子皮扔在地上,相伴的父母赶快拾起弃物,丢入垃圾箱内。江阴的建筑工地上,看不到像别的地方那样的乱堆乱放材料、灰沙飞扬、泥水乱淌的场面。晚间,水果摊、吃食铺井井有序地排列在路旁,看不到挤来拥去的混乱场面。
目前,江阴市创建热潮正由市区向广大农村延伸,出现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共建的局面。全市30个乡镇正在开展创建文明卫生乡镇的活动。全国闻名的华西村,率先提出奋斗两年建成国家级卫生村的目标。
日渐健全的城市功能,优美整洁的市容环境,市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江阴的三资企业由1990年的31家猛增到现在的1005家,利用外资由1990年的810万美元,上升到去年的9.37亿美元。今年5月举办的欧美招商会上,成交贸易额达2103万美元,签订外商投资项目76个,外商投资1.75亿美元。三资企业已成为江阴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去年,江阴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超万元,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名列全国百强县(市)第二。今年上半年,全市经济仍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
(附图片)
压题照片:江阴市区一角。郭炯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西一些大中型企业
靠深化改革摆脱困境
本报太原8月10日电记者阎晓明报道:山西省委的一项调查表明,经过改革开放的锤炼,特别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改革措施所创造的条件,这个省的一些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转换机制,摆脱困境,走上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厂两制”是太原“五一”机器厂的成功之路。他们借助老企业的设备、人员和厂房,培植出体制全新的“子厂”——山西太原索斯沃斯升降台有限公司,使这个累计亏损1989万元的企业出现了生机。在此基础上,他们运用“子厂”的机制,对老厂进行机制转换,1993年实现利税93万元,一举摘掉了亏损的帽子。
山西机器厂是国家机械行业的重点企业,虽然整体上处于劣势,但个别产品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征得山西省政府批准,该厂实行分立经营,重新组建山西机器制造公司,将原有的部分车间分立为5个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今年一季度亏损额比上年减少了114万多元,企业开始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是山西许多国有大中型企业选择的搞活之路,太原绒织印染厂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效。他们大胆决策,把49.99%的职工分离出来,组建了电脑、装饰、出租车公司等20多个经济实体,以承包形式确立了与总厂的利益关系。人员分流后,从事一线生产的人员减少了一半,但劳动生产率却得以大幅度提高,今年一季度,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了70.1%,利税增加了61.61%,组建的经济实体也取得了可观的效益。


第1版(要闻)
专栏:

  上海第二毛纺织厂
国有资产十年增五倍
本报上海8月10日电记者吕网大报道:上海第二毛纺织厂在深化改革中,扬长避短,发挥国有企业优势,树立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保证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这个厂连续10年经济效益名列全国同行业之首,企业利润平均年递增20%。
上海二毛厂是一家具有60多年历史的大型企业。二毛厂的领导对国有企业的长处和弱点作了全面分析比较后,更看到国有企业的优势,本着“不等不靠、超前谋划、敢冒风险、锲而不舍”的精神,巧手经营,在扬长避短上狠下功夫。
二毛厂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人才、资金、设备、厂房等方面的优势,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突破口,划小核算单位,实行“自立门户、分灶吃饭”制度,车间与厂部建立“你加工我付费”的关系,极大地调动了车间的积极性;以车间为单位的“厂内银行”结算方式,保证了多劳多得的运行机制的规范化。
为了充分发挥国家赋予国有企业经营者较大决策权的优势,二毛厂主动出击寻求外销途径;用“金蝉脱壳”形式下放设备搞分厂;大胆兼并、承包一批企业以及建立原料基地等。
二毛厂还通过“借船出海”、放开经营等,取得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赢得了自主进出口权,保证了企业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自我积累增加,使国家、企业、个人都得利。
近年来,这个厂还以承包、联营、兼并、赎买等形式,用产权关系连结了20家企业,固定资产存量10年增加5倍,成为上海最大的毛纺织企业。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心培养大胆选拔
广州一批跨世纪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本报广州8月10日电记者刘霄报道:广州市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用,一批具有跨世纪年龄优势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目前,广州市及区、县(市)75名党政领导中,有33名是45岁以下的中青年干部,他们大多是去年换届时提拔委任的。
根据中央要求,从1991年起,广州市各级组织部门就在全市精心挑选了一批40岁以下的年青干部,作为跨世纪领导人才重点培养。
健全学习培训制度,提高青年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广州市规定,凡是正处以上在职干部和准备任职的党员后备干部,都必须经过党校培训并取得学历证书;同时依托市委党校、干部院校和高等院校,举办处级干部、非党干部和妇女干部培训班,先后培训中青年干部4万余人。此外,还举办岗位任职资格培训班,将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荐的优秀中青年干部轮训了一遍;境内办班、境外实习形式的外向型经济干部培训班,已办至第136期,培训中青年专业干部7600余人。
有计划地交流、挂职、轮岗制度,使青年干部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增长才干。优秀者委以重任,压担子,参与决策,增强综合、平衡、协调能力。
实行动态管理制度,确保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配备班子时,将那些经过培养教育、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果断提拔到领导岗位;通过考察了解,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及时调整。1991年以来,有138人被调整出后备干部队伍。


第1版(要闻)
专栏:

  取消和限制对华最惠国待遇议案
美国众议院投票予以否决
新华社华盛顿8月9日电(记者应谦)美国众议院经过长时间的激烈辩论,9日下午否决了一项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和另一项限制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
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是共和党议员所罗门提出的。他过去多次提出类似的议案。在今年的议案中,他要求国会推翻克林顿总统于5月26日宣布的无条件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决定。许多议员在辩论中指出:所罗门议案是要求美国“切断”同中国的贸易关系,这就势必使美中关系后退到“不接触或对抗状态”。这项议案最终以356票反对和75票支持被否决。
民主党议员佩洛西提出的部分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的议案也遭到克林顿政府和众多议员的强烈反对。有的议员指出,该议案表面上不是全部取消对华最惠国待遇,但由于它鼓吹的“部分取消”措施根本无法实施,只会给美中贸易带来混乱,同样会导致同中国发生对抗,有损美国的“经济和安全利益”。该议案以270票反对和158票赞成被否决。
与此同时,众议院还以280票支持和152票反对通过了外委会主席汉密尔顿提出的支持克林顿总统延长对华最惠国待遇决定的议案。
克林顿总统对众议院的表决结果表示欢迎。他说,他“致力于奉行一项明智的对华政策,大力促进美国在中国的全面利益”。


第1版(要闻)
专栏:

  战高温抗洪灾
我国工业生产继续稳定增长
7月份实现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15%
新华社北京8月10日电(记者张锦胜)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统计情况表明,我国工业企业在盛夏季节战高温酷暑和洪涝灾害,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增长。7月份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5%。
据统计,7月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为84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消费品市场发展相对平稳。轻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9.1%,重工业增长11.6%,轻工业增长速度快于重工业7.5个百分点。
从统计分析看,随着国家各项改革措施的到位和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工业经济效益今年以来逐月有所改善。据全国乡及乡以上39万个工业企业统计,1至6月份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6.38,比1至5月份提高0.94个百分点,大大高于一季度的86.85指数。上半年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已基本达到去年全年的水平,若扣除新旧会计核算制度的变化以及实行新税制等因素的影响,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与上年同期大体持平。
当前工业生产的另一个特点是市场约束更加强化。7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5.24%,比去年同期有所提高,但1至7月累计产品销售率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54个百分点。由于销售不理想,产品积压严重,今年以来一直增长较快的家电产品、冷冻箱、电饭锅等生产7月份比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至30.4%。组合音响、家用洗衣机、电风扇、家用电冰箱、吸尘器等生产增长也比上月明显减弱。生产资料市场购销平淡,生产企业库存增多,有的企业已开始减产限产。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鞍钢不再为滞销产品计产量
鞍山钢铁公司不再为生产市场严重滞销产品的企业计算产量,今年以来减少和调整品种钢材五十五万吨,增产市场急需的高效钢材二十六万吨。调整钢材品种回收货款七点四三亿元,占鞍钢当期回款的百分之五十三点七,货款回收率比鞍钢平均高出三十七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我国开发出四百种绿色食品
农业部一九九○年开始实施的“绿色食品”工程现已初具规模,四百余个产品获准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它们分布于二十一个省、市的二百零四个企业。我国目前开发的绿色食品,原料产地环境条件好,最终产品符合各项食品卫生标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青海成为重要蜂产品基地
蜂产业已经在青海高原崛起,成为我国重要的蜂产品基地之一。现在,每年到青海放蜂的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区的蜂农,蜂群达十七万箱左右,年产蜂产品三千多吨,年收购值达一千三百多万元。当地农民放养的蜂群也已达四千多箱。青海省年加工精炼蜜、鲜蜂王浆、王浆干粉等达五千吨。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湖南省重点工程施工进度快
湖南省不断深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项目法人投资责任制、招投标工程建设监理制,使重点工程建设施工进度快,质量好。上半年全省二十三个重点工程项目中,十九个在建项目完成投资二十五亿多元,比去年同期完成计划投资水平增长二个百分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浙江清理机关豪华轿车
浙江省重视清理党政机关违反规定购买、使用豪华轿车工作,截至7月底,全省已清理出排气量大于3.0升或按正常渠道进口的价格计算、购价在50万元以上的进口豪华轿车118辆。现已封存76辆,归还企业9辆,转卖2辆,改作接待用车31辆。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贵州贫困区电力建设快
贵州省加快贫困山区电力建设,全省目前已有25个贫困县进入大电网,印江、纳雍、晴隆、凤岗等7个县的输变电工程今明两年将建成运行。预计“八五”末全省80%的贫困县可解决电力供应难题。电力建设给贫困山区输入了发展经济的血液,照亮了群众脱贫致富的希望。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内蒙古居民收入明显提高
改革开放15年来,内蒙古自治区2200万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扣除物价上涨因素,1993年全区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达1712元,比1978年增加了5倍多,今年上半年人均生活费达1025元,比去年同期增长7%;农牧民人均收入829元,比1978年增长了1.6倍。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广东水产加工能力增强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广东水产品加工能力显著增强,跃居全国前列。全省水产品加工已有11大类,约400个品种,其中6大类33个品种是按国际标准生产的。据统计,全省已拥有大大小小的水产品加工厂(场)3200多家,涌现出潮州金曼、汕头鳗联等产值超亿元的水产加工集团。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包头投资治理工业污染
包头市由于白云鄂博铁矿石含氟量大,造成冶金工业企业在生产中排氟量多。近四年来,该市投资8435万元治理氟污染。铁精矿含氟量从原来的1.48%下降到现在的0.77%。据调查,包头市通过大规模治理,全市排氟量三年减少了28%。
(均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冰袋降温
右上图:北京燕山石化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在重点工程燕化3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夏季施工中,为进行高温作业的电、气焊等一线工人购置了降温冰袋。孙毅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抢修高炉
右下图:8月2日,武钢2号高炉抢修,炉内温度达80摄氏度以上。武钢检修公司组织200多名职工轮换进入炉内抢修。工人彭钢(左)在炉内坚持作业,出炉后受到大伙的称赞。徐贤亮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