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8月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共和国的脊梁
张毅赵刚
朋友,气烤如火的盛夏,当你坐在空调居室镜前陶醉于自己那名牌服装的时候,当你沐浴凉爽挽着恋人漫步于公园小路的时候,当你甩开膀子一心一意经商致富的时候,当你精心设计建造豪华住宅的时候,当你开着轿车载上全家安闲旅游名胜的时候,可曾想到安适环境的由来,可曾想到我们的英雄军人们正身着迷彩服在汗流浃背地操练,在烈日下一动不动地站岗,在淡水与石油等价、吃顿青菜有如过年、为防患关节炎终日裹着加厚护膝的南沙高脚屋上时刻手握钢枪注视远方……他们,正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
他们身上继承着革命军人艰苦朴素、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光荣传统。来自内蒙古农村的首都卫士李国瑞,驻防闹市,一尘不染,一条毛巾顶三条用。家乡老同学的母亲病了,却可以倾囊相助,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仅有的400元存款。他在日记中写道:“一个人无论干了什么好事,都不应该要求报答,也不要苛求别人理解,因为替别人分忧、为他人提供方便是人民战士的天职。”多么淳厚的胸怀,何等高尚的心灵!烈士正是以体现这一座右铭的一串闪光的脚印在首都戒严时告别人生的。
战士身上还闪烁着谦虚忘我的美德。数十年来,黑龙江省绥棱林业局的同事们只知道复员兵曹发庆是大兴安岭开发建设中的虎将,在拉船的纤夫、做饭的伙夫、守库的更夫等平凡的岗位上26次被评为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只知道他是坚守着“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重它,是命;看轻它,是纸”的信条,一辈子积攒的贵重家产只是一台九英寸黑白电视机的“老俭朴”;只知道他因操劳过度,有病拒医,于1987年双目失明。却毫不知晓他是从东北到海南,从云南到朝鲜,身经百战,头上至今白骨裸露、腹部刀痕斜长、耳朵最怕冬寒、浑身是枪伤,荣获“英雄奖章”两枚、“勇敢奖章”三枚、其它奖章四枚、立下战功30余次的著名“独胆英雄”。1993年党的生日那天,大兴安岭地委、行政公署、军分区联合召开了“命名表彰无私无畏的共产党员曹发庆大会”,人们才恍然大悟,由衷佩服这一血与火、生与死铸就的伟大灵魂。
和平时期,军人也自有其效命的战场,同样焕发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1992年晚秋,一位即将脱下戎装的四川籍退伍工兵,捧着半箱在每次突击险恶工程前留给父母的“遗书”,来到被称为“恐怖谷”的某导弹洞库前,虔诚地跪在地上,用颤抖的双手划着了火柴。那一封封饱蘸着他青春历险壮泪的宝贵书笺,在烈火中化作一只只黑色的蝴蝶,随风飞向苍穹。1993年炎夏,在弥漫着刺鼻硝烟和迷蒙尘埃的南国腹地正在施工的某战略导弹基地,光着脊背、只着裤衩的工兵们趟着过膝的黑色泥浆,手握电钻与恶岩怪石作殊死的较量。前来视察的二炮政委隋永举中将见之动情,代表祖国和人民衷心地感谢他们。这个团队为基地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实践证明,新一代军人更加具有当代气魄和英雄气质。守卫着远离大陆1000多海里的南薰礁的南沙战士,长年生活于头顶乱云、脚踏墨海、身沐咸风的高脚屋上。太阳直射,热烈火爆。屋顶油毡纸随时烤化,沥青长年滴落;温度计放在礁石上,不到一分钟就晒得爆裂;甚至空气都能攥出水来;人们身上都晒得像涂了一层黑漆。潮湿更使关节炎、肩周炎普及开来,严重者走路只能“横行”。生活上,由于全部淡水要靠大陆供给,只好靠接雨水洗脸、洗衣服;一日三餐吃罐头,普遍患有口腔溃疡。渴望家书,却要周转几个月才能收到。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佳节倍思亲,长年伴涛声,实在是寂寞之至。待到台风肆虐,浪如山高,横扫礁堡,卧岩不稳,地动天摇……面对这一切,我们的南沙勇士们毫不气馁,而是团结一心,以超越生命极限的意志和韧性一一战而胜之,出色地履行着党和祖国赋予的神圣使命,也为世界做出了无可替代的贡献。设在永暑礁的中国海洋气象观测站,为联合国定点站,每天四次、迄今已提供50多万组气象资料。其及时率、精确度之高举世公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天下无双”、“光辉的旗帜”。同时,战士们确保了千里航线的安全,结束了触礁沉船每年几十艘的历史。随着外轮频频发出“OK,中国南沙”的信号,中国水兵、伟大祖国的形象更加光耀世界。
朋友,想到这一切的时候,你不为我们拥有这样一座闪光的钢铁长城感到自豪吗?你不觉得对他们无论怎样尊重和感激都不过分吗?不难设想,对照这面无瑕的镜子,如果我们人人都不脸红,个个决心奋发,则中国大有希望,人类大有希望。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写的子弟兵
吴奇
传统是什么?
黄洋界的勇气,
反围剿的志节,
长征的坚毅,
上甘岭的刚烈。
曾有淮海战场的人桥,
今有抗洪前线的英杰。
子弟兵是什么?
在反侵略中的是长城,
在抗洪中是千里堤,
在父老面前是亲骨肉,
在千难万险面前
是压不扁的钢铁!
火煅的“八一”,
分外鲜亮;
水洗的军旗,
更加光洁;
真正的史诗
灿烂的明天,
由新一代壮士续写!


第8版(副刊)
专栏:

  月光山寄情
朱楹
月光山位于浙江省遂昌县王村口镇,背靠仙霞岭,俯瞰乌溪江,是一座秀丽的山,英雄的山。十年间,我两次登上月光山,每一次都留下了深沉的思念。
1984年春,根据粟裕同志把他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过的地方,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的意愿,我和他的亲属到了他曾经频繁战斗过的王村口,踏着粟裕当年的足迹,重温那已经成为历史的峥嵘岁月。
半个世纪以前,粟裕与刘英率领抗日先遣队余部组成的挺进师,奉命进军浙江,首先建立起仙霞岭革命根据地,犹如一座革命的灯塔矗立在国民党统治的后院里。王村口镇就是当时的领导中心和后方基地。村里至今保留着粟裕和刘英住过的房屋和不少革命遗迹,比较著名的有天后宫、宏济桥、蔡相庙及山区商业小街。天后宫,亦称天妃宫,始建于清乾隆59年,咸丰、光绪年间曾两度修葺。1935年7月,红军挺进师在此举行庄严的“八一”示威誓师大会,粟裕、刘英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号召劳苦人民起来革命,推翻反动政权,动员扩充红军。宏济桥,建于王村口东西两街之间的乌溪江上,是通衢(州)入闽要津。明代始建,初名济川石桥,后几经修建,光绪初改现名。桥结构为当今稀有的X形脚架木梁轿桥。四根桥梁腾空过江,下由合抱粗的两根苦楝木交叉承托,桥上覆以瓦屋。这里是当年粟裕、刘英等红军领导召开军民大会和群众活动的场所。蔡相庙,建于乾隆年间,二进三开间,古朴威严。1935年中共浙西南特委直属的王村口区委、王村口苏维埃政府设此。商业小街极具山区特色。街面为卵石铺砌,街宽仅3尺。有人说,街两边人各坐屋里,烟袋伸向街心可以相互对火。然两面店铺鳞次栉比,十分繁华,当年曾为挺进师的供应和苏区的经济繁荣作出过贡献。
从王村口出来,我们踏着山间土路,爬上了位于镇西侧的月光山,只见满山森林茂密,一片蓬勃郁郁,一阵阵松风扑面,吹来馥郁林香,王村口与乌溪江尽收眼底。粟裕同志生前酷爱植物,尤其喜欢在松柏树下久坐。这里既是他当年频繁战斗和战友们流血牺牲的地方,又有他生前喜爱的环境,是他的理想安息之地。我们在半山的树丛间撒下了他的部分骨灰,并在周围种下了三棵松树,以示永久的怀念。
在粟裕同志逝世十周年的今年4月,我踏着过去撒放他骨灰的足迹,再次登上月光山。现在,月光山麓已被当地群众建成为“月光山公园”。它虽地处大山深处,但每年有数千青少年和群众来此凭吊和接受传统教育。当地人民对先辈的淳朴感情,使我深受感动,草木繁茂的优美环境,使我久久流连。
入夜,我再次来到月光山下,万绿丛中的白色园门依稀可见,山林一片寂静,满山散发着淡薄而洁净的辉光,这辉光也许是月光山特有的,也许是长眠在这里英灵迸射着的不朽光芒!


第8版(副刊)
专栏:

  军民共建情意深
孙玲
首都的北京站庄严、辉煌,她迎旭日,送夕阳,经风雨,沐月光,35个春秋,“东方红”的乐曲声依然抑扬。她迎送了12700多个无眠的日夜,也迎送了十多亿中外游人的来去匆忙。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是铁路的窗口,北京的大门,她对国人象征着首都,她对外宾代表着中国。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那古朴庄严的建筑,令人肃然起敬,因为毛泽东亲书的“北京站”三个大字永远辉煌。
人们赞美北京站,因为她以辛勤的劳动,热忱的服务,为人民的旅行生活提供了方便,因为她迎来了川流不息的人流、货流,又有条不紊地将它们再送往祖国的四面八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延续,人们开始抱怨北京站,因为改革开放带来的繁荣,使更多的人走出家门,踏上旅程,人们兜里有了钱,渴望得到舒适的旅行条件,而铁路的运能却成了“瓶颈”。北京站那高耸的钟楼,承载不了洪峰般的人流;北京站不断进出的列车,运不完,载不尽,那人,那货……
北京站在喘息,北京站在奋争。不断地呼吁,不停地革新,承受住不断增长的客、货流的压力,适应了社会的需求。
努力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奋争迎来了各界的同情,北京站在四面八方的援助下,走出低谷,走向繁荣。
人们不会忘记,在北京站的努力与奋争中,有一股强大的支撑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北京站最困难的时候,她发出了最响亮的声音——“军民共建文明站”。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进了北京站2500名干部职工的心田,一团橄榄绿的火焰,将负重下的北京站推向希望的境界。
这一响亮的声音,是那么重要,因为她发出在北京站最困难之际。
这一响亮的声音,是那么重要,还因为她不仅仅是一个声音,而是实实在在的长期行动。她一直响彻了十年之久。
北京站的干部职工不会忘记,在暑期的奋战中,不同军种,不同军阶的军官和士兵,在为旅客送水、扶老携幼,接送重点旅客,在站台、在候车室打扫卫生,汗水渗透了衣衫,深情打动了旅客。在春运的寒风中,共建部队的官兵在疏导旅客的队伍,在人的海洋中,他们热汗满身。军委副主席张震同志到行李房帮助搬行李,记者要给他拍照,他谢绝说:“别照,我们是来干活的。”
北京站干部职工不会忘记,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北京站的广场上,候车大厅中,飘扬起那些难忘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国防大学、后勤学院、北京军区总医院、北京卫戍区、工程兵机械士官学校、武警北京总队,还有百位将军学雷锋团来到这里,热忱地为旅客提供多种服务。老将军李德生同志也来了,他站在楼梯口,向旅客分赠学雷锋的材料。这些服务提高了北京站在旅客中的形象,这些服务更使雷锋的形象再一次回荡在旅客心中。
北京站的干部职工不会忘记,共建部队带来的不仅是人力的支援,思想上的共建,使我们更是受益匪浅:朱伯儒、大胡子师长、孙茂芳……他们的事迹,他们的思想,激励了北京站的每个人,促进了北京站的服务走上更高一层。
互相的理解,互相的支援,来自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心声——让北京站在日益增长的任务量下,在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担下,勇敢地奋斗、不停地前进。这个理想和心声,通过我们的共同劳动得到印证。听!那金秋音乐会上动人的歌声,正是军民共建文明站取得丰硕成果的写证。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祖国正在日渐繁荣,运输的“瓶颈”正在逐步改观,新的铁路线正在铺设,新的火车站正在建设中。但对于北京站来说,她的任务将更加繁重,客流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如何渡过那最艰难的时刻,如何不辜负人们对我们的重托?那只有咬紧牙关,继续负重爬坡。既然有过去十年军民共建的灿烂成果,就会有今后新的十年更高境界的花繁叶茂。


第8版(副刊)
专栏:

寒雨连江(书法)金克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