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皖南偶记(七首)
胡绳
合肥有感
春花更比往时妍,云淡风轻四月天。
三十六年犹未死,又来淮左悼先贤。
    谒皖南事变烈士陵园
壮士难防背后枪,殒身鼠窃最堪伤。
当时谁料八年后,百万雄师过大江。
    黄山
    (一)
苍松迎客早相知,云海奇观久所思。
贤主催人就笔砚,急收风物入新诗。
    (二)
泉流不尽水潺潺,来自天边万壑间。
老去羡人攀绝顶,自携筇杖望云山。
    (三)
扶摇直上九霄重,来看悬崖百态松。
夜雾渐生山影黯,远峰犹戴落霞红。
    (四)
古松怪石不知年,翠嶂如屏列座前。
别有奇峰天外降,时浓时淡伴云烟。
    (五)
待雨峰峦送客行,愁容半掩渐云生。
主人最是多奇算,借得黄山二日晴。


第8版(副刊)
专栏:

  蔚州奇观
韦野
来蔚州后,颇有相见恨晚之感,更感以往对这个富有传统文化遗存的地方知之太少。它离北京不算远,只有200公里。可我竟不知历史上它就是春秋时期的代国,后晋时所谓“燕云十六州”之一蔚州。这里的地势群山环抱,但面积相当辽阔,3220多平方公里。大约是交通原因竟使它与外界隔离得太久了,我周围的人大都不知道它已被文化部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我初次到这里时完全出乎意料,它哪里是穷乡僻野,分明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的土地,资源甚厚,物产丰富,文化气氛浓郁。那既古老又俊秀的村庄,像一座座幽深的苑囿建在山青水绿的河边湖边泉边,伴随着众多的古城、古堡、古寺、古庙、古楼、古塔、古民宅,使这片神奇的土地以其特有的传统文化和灵秀之气,向当代展示着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
有谚云:“蔚州村村有三建,戏楼、古庙、官井沿。”又说:“有村便有堡,有堡就有村。”蔚县历史上有800城堡之说,今日仍有400余座。全县738个自然村,戏楼就有700余座。天造神工的奇峰险关,是蔚县古代的重要关口和商道,今日仍有八大古关隘,成为蔚县得天独厚的重要旅游景观。星罗棋布的古建筑显示着蔚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更显示出蔚县在历史上不同寻常的显赫地位。虽经战争的破坏和人为的拆迁,蔚县现在仍有各类文物点784处,其中古建筑近600处,居全省首位。
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戏楼,它是蔚县民族文化的象征。戏楼在这里亦称戏台、乐楼、歌台,形式多样,神态各异。一般为一面观戏楼,砖木结构,卷棚起脊。还有我从未见过的二面观戏楼、三面观戏楼,以及穿心戏楼、排子戏楼、寺院戏楼、家庭戏楼,洋洋大观,灿若繁星。大都造型优美,装饰典雅,雕刻着各种图案。令人惊奇的是不少戏楼前台口有挡扇,唱戏时打开,不唱时可关闭。此可谓蔚州之独创。我在代王城村看了一座三面观戏楼,造型设计非常别致,一个舞台,三个方向都能唱戏。三个方向面对三个庙,哪方有庙会就面对哪方唱戏。舞台有特制挡扇,可据方向变换前层台。我登上戏台观望,如身临十字街顶,观众都可看到表演。遥想当年庙会盛况,该是何等锣鼓笙管奏升平,梨园彩声兴致浓!有趣的是前台明柱上隐约可见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看不清莫嚷,请问前头高见者;站得住便罢,须留余地后人观。”可见一定有过蜂拥观看的热闹场面。据说此楼建于明朝,十二根大圆柱支撑着卷棚楼顶,历时300多年挺拔如初,劲力不减。宋家庄的穿心戏楼则更有一番奇巧新姿。它建在城堡街里大道上,貌似空楼阁实为可前后穿行的舞台,因地制宜的选择,别出心裁的设计,使娱乐与实用结合得恰如其分。戏楼因在通衢大道上,演戏时台板覆盖通道,上面能文能武,下面也可过人,不演戏时则取去台板,完全变成通道。我问为什么这样建造,人们分析因此村有城堡,坚壁清野时城内人们仍可娱乐。显然城内空地不多才有如此奇妙的创举。
蔚县有四个方城村,都名副其实,古城完好,一派古代风貌。那北方城村城垣整齐,城门宏大,城楼巍峨,城壕清晰可见。人们说此城是守卫边塞的屯兵城。但它没有北门,高大的玉皇阁坐落在北面城墙上,似在镇守全城。玉皇阁为三层,顶层有钟楼、鼓楼、风铃,看似敬奉玉皇,实则是防备外来攻击。蔚州曾是“折戟沉沙”的古战场,南北征战的交汇点,连绵不断的战争之苦使他们增强了各种防卫设施。据说许多城堡不设北门就意味着不为北方来的威胁设门铺路。
蔚州的古建筑大都以与众不同的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游人。而今它正以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继承着传统文化,创造着新的文明。


第8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铜臭与书香
郭维森
“铜臭”、“书香”这两个词组,可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这里的“香”、“臭”,不是指嗅觉,而是意存褒贬。金钱(铜)之所以臭,是因其有莫大魔力,可以通神,可以使鬼,“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们不平、愤怒;“文籍虽满腹,不如一囊钱”,“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历代倒霉的文人深有感受,于是将怨气一股脑儿出在“孔方兄”身上。司马迁沉痛地揭示过“千金之子不死于市”的历史真相,有钱可以赎命减刑,无钱则只能被冤杀或接受非人酷刑。鲁褒写作《钱神论》,讽刺世风,曰“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的魔力。金钱与权势联了姻,更可以混淆黑白、颠倒人鬼。人们痛斥之、讽刺之,一言以蔽之,曰“臭”。至于“书香”则不必赘言,普遍认为读书是高尚之事,书籍能使人明理,能给人智慧,使人脱离庸俗而日臻于文明。读书既有益于社会也提高了人自身,故誉书为“香”。
不过,话说回来,世间事物本不可一概而论,一槌定音。金钱的出现本有其历史的必然。还是司马迁高明,他写《货殖列传》,一面指斥钱可通神的世风,一面也阐述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不可代替的作用。重视经济发展是司马迁非常精辟的思想。金钱作为流通手段,本无所谓“香”“臭”,问题全在于怎样取得和如何使用。如果巧取豪夺得来,用之贿赂,横行不法,奢侈腐化,败坏风气当然就很臭。但如果正当所得,用来赈济灾荒,发展经济,兴教助学,支持公益,这样使用的金钱则不能称之为臭,这类义举也是应该提倡的。至于“书香”,似也不能一概而论。古时候有些读书人,相信“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他们读书,只不过是用作敲门砖,以攫取金钱、地位,此种人捧读之际,闻到的恐怕多是阵阵铜臭。再说,书籍本身也并非都是传播知识、启人智慧的,君不见市场上有多少黄书、黑书、灰书,充斥其中的是淫秽、迷信、凶残、颓废,教唆犯罪、鼓吹堕落。这类书实在不能称之为香,作者编书的目的即在骗钱,每一页上都沾染着污秽,简直臭不可向迩。所以,袁子才在其《咏钱》诗中写道:“解用何尝非俊物,不谈未必定清流。”钱,用得恰当未必不是好东西,而闭口不谈也未必就是清高一派,见解可称通达。这首诗最后说:“拟把婆心向天奏,九州添设富民侯。”用现代语言来讲,就是要让老百姓都富裕起来。
相信终有一天,金钱定会完全发挥其正当作用,而失去其引来邪恶的“魔力”,不再成为异化的力量笼罩人生、扭曲人性;书籍也不再受金钱的束缚,而自在地散发出恒久的清香。


第8版(副刊)
专栏:大地书讯

  大地书讯
▲由艳齐主编的《今日文坛散文佳作选》近日由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            (李英洋)
▲王耀东的诗集《不流泪的土地》最近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淑秀)
▲一套反映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成就和东营人艰苦创业精神、风貌的系列报告文学《东营市建市10周年丛书》最近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   (卢)
▲满族作家李兴濂的散文集《那片青草地》已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耿来的诗集《远山远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许桂林)
▲江长胜写钢厂题材的散文诗集《带火的情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罗先霖)


第8版(副刊)
专栏:

  颂南沙守礁健儿
乐时鸣
(一)
家·浩淼烟波涌彩霞。望无际,咫尺立天涯。
    (二)
家·烈日狂风薄幕遮。殷殷盼,汗水哺黄瓜。
    (三)
家·千古风流意气奢。军营乐,高脚舞婆娑。
    (四)
家·阔别娇妻不识娃。须眉志,远戍卫中华。
    (五)
家·万载辉煌海上花。江山丽,十亿望南沙。


第8版(副刊)
专栏:

  又见延河
第广龙
延河,土腔里不绝的水
哺养过小米哺养过兰花花
如今宝塔和钻塔
都倒映在延河里
石油是延河的支流
拜访南泥湾,拜访腰鼓之乡
还有绥德的汉子米脂的
婆姨……
它愿意亲近延河
却又不愿染了延河
用一双双手,树起钻塔
像树起另一座宝塔山


第8版(副刊)
专栏:

山村云烟(中国画) 彭世军


第8版(副刊)
专栏:

梁文生:中国书画社会员。在领导工作之余,喜好书画,尤擅隶书,融清朗俊逸、古朴苍劲于一炉。作品曾在“国际中华书画艺术临摹大展”等赛事中获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