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8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澳门的发展与前景
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
澳门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处重要口岸,在沟通中外贸易方面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说,70年代在香港因素的推动下,澳门经济从缓慢发展进入高速增长的转折时期,那么,80年代则是澳门社会政治发生重大历史性变革的时期。在这个重大变革中,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大陆因素对澳门发展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计有:
1.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大批的国内居民获准移居澳门,使70年代建立起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为加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人口的增加,使澳门的内部消费力增强,带动房地产业、建筑业和商业迅速发展。
2.在紧邻澳门的珠海设立了经济特区,在特区引进外资过程中,澳门扮演着积极的角色,澳门对外联络和对外贸易的桥梁作用得到了重视和发挥。因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吸引了外资机构相继到国内投资,由此带动外资的商业机构在澳门设立的数量亦相应增加。
3.国内中资企业纷纷到澳门设立机构,形成了一个到澳门投资经营的热潮。中资机构的加入,对澳门经济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从80年代初至今的十多年来,中资机构从小到大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成为澳门整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联合声明确认,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根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针和中国宪法的规定,在澳门成立特别行政区,并保持澳门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由于中葡两国政府在解决澳门问题上采取友好协商的态度,双方都承诺要保持澳门的稳定和发展,虽然澳门处于重大的历史变革中,但在此过程中,澳门的政局和社会安定,居民的信心稳定,经济持续发展。澳门的经济亦面临着结构性的调整与转变。为适应这一转变,澳门政府、工商界和经济界人士一直在探索经济结构的转型问题,并在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自80年代末开始,澳门进行了多项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至目前已经落成投入使用的,有现代化的港澳客运码头和出入境大楼;开发两个离岛有重要作用的新跨海大桥,以及与之配套的道路系统;处理垃圾、废品的大型焚化炉。正在兴建的有国际机场,工程预计于1995年底完成,届时澳门的对外交通运输将会大为改善。准备兴建的则有连接广珠铁路的澳门路段和火车站。这些基建设施相继完成后,澳门的投资环境会得到较大改善。
——发展新型的工业,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筹备多年的联生工业村,在新形势和各方推动下,已开始动工建设。目前已有30多个项目交到政府有关部门审批,这些以技术和资本为主的项目投产后,将可改变澳门原有工业的产业结构。
——以旅游、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近年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占了主导地位。从发展趋势看,澳门未来在区域经济合作中,有可能成为以旅游和商业服务为主的地区。
以往澳门经济的迅速发展其重要因素之一是外界的支持,今后澳门经济要取得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外来有利因素继续发挥作用,尤其是大陆因素对澳门的影响力。据澳门中国企业协会透露,内地中资企业在澳门的金融、地产建筑和旅游业所占比例已超过40%。
另外,现任澳门政府从葡萄牙的利益出发,有意识地推动澳门与欧洲共同市场的联系,希望澳门成为欧洲进入中国市场的“跳板”。而另一方面,国内的企业亦希望通过澳门而加强与欧共体成员国的联系,因此,澳门在欧洲与中国之间的联系、沟通方面具有发展潜力。
澳门一直是一个经济发展的自由港,具有自由的经济制度、低税率、货物进出口免税、资金、人员自由流动、没有外汇管制等特点。在已经正式颁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中,又确定了1999年后,澳门将成为国内一个具有司法独立的高度自治的地区,并可以单独以澳门地区的名义加入各种的国际性组织,以“中国澳门”的名义在国际性会议发表意见。
因此,澳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较,仍然具有一些特殊的有利的条件,只要澳门不断地完善投资环境,继续保持与海外市场和邻近地区经贸协作关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区域性的经济分工和合作,未来的前景是美好的。(附图片)
图为澳门葡京娱乐场。本报记者 徐运平摄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千里共婵娟
——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综述
端木来娣
素有“东方明珠”之称的香港,经过近四十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国际贸易、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跻身世界十大贸易地区之列。当中国扬起对外开放的大旗,向全世界尤其港澳台地区敞开大门之后,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合作日趋密切。
首先,由于内地与一百六十八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大多经由香港进行,香港作为转口港的地位因此日益加强。一九九二年已大幅升至四千零四十亿港元,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多,同年海外经港转口入内地贸易值也达二千一百二十亿港元,去年两地转口贸易在香港转口贸易中占了将近九成。
香港在对内地的出口和转口贸易中赚取的毛利,已占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相当大的比例,转口贸易服务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带动了香港银行、保险、运输、仓库等行业的发展。
香港现有十几万人受雇于运输、贮藏及资讯服务,三十几万人服务于进出口业务,香港还拥有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和第四大空运处理货站。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香港制造业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工和地价不断上涨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压力,工业发展受限。在这种情况下,港商抓住内地改革开放的有利时机,盯上了内地廉价的劳力、土地、原料和广阔的市场,从而恢复了往昔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香港工业署估计,港商仅在广东省境内设厂就逾两万五千家,投资额达七十亿美元,雇用了三百多万人,相当于香港制造业从业人员的五倍。
去年我国吸收外资额为世界首位,而港商在内地直接投资实际利用金额就达一百三十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三,占当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百分之五十一,居全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第一位。港商投资内地已从以中小企业为主转变为以大财团为主;投资地域从沿海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及内陆省份;资金投向由一般加工业和房地产转向兴建公路、电厂、码头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第三产业;投资规模也由单个项目扩大为成片综合开发。
与此同时,内地对香港的投资也逐年增多,在香港经济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据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公布的数字,驻港中资企业在香港的投资总额已达二百亿美元,在香港外来投资中仅次于英资而居第二位。现在,在港的中资公司已超过一千家。中信泰富一九九二年八月成为香港恒生指数的成份股,到今年一月底市值已超过四百亿港元,成为香港十大上市集团之一。
香港与内地互设的金融机构也不断增加。目前香港银行已在内地开设多家分行和合资财务公司,触角伸到厦门、汕头、上海、广州等地。香港部分银行和证券商正积极申请成为深圳、上海证券市场B股的海外经销商。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集团在香港已成为最有实力和影响的银行机构之一,今年计划发行三十亿港元,相当于香港港币现钞流通量的百分之四。目前,不仅有大量的“中国概念股”在港上市,而且部分内地国有企业和驻港中资企业也在港上市。
如今,三百六十五家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港设有据点,在香港的一百六十七家大银行中,有七十九家排名在世界一百家大银行之列。香港无疑成为世界外资银行最集中的第三大银行中心和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影业欲求出困境
两岸三地需合作
周景洛
电影票房一蹶不振是港、台、大陆共同面临的困局。香港电影票房连续4年下跌10%至20%,今年5月更创下7年来月收入的最低纪录,有的场次竟一张票也没卖出去。台湾自几年前出现的岛内电影全线崩溃,至今惨淡经营。大陆电影观众每年也有较大幅度减少。
对此,两岸三地的电影业者、资深影评专家正聚集香江,摒弃歧见,共商重振影业大计。
专家、导演几乎一致认为,只有港、台、大陆合作,联合创作、合作拍片,影片在三地互相交流上映,才有可能使影片的题材、艺术感染力有所突破,重新赢得观众。
大陆、港、台三地人口众多,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市场,即使是现有的世界性发行网也瞠乎其后。香港著名影评家卓伯棠认为,两岸三地打破隔阂,互相取长补短,在资金、技术、人才与题材各方面互通有无,是两岸三地电影业的振兴之路。
这几年两岸三地合作拍摄的影片,不但票房价值高,而且在国际上接连获奖。李翰祥的清宫片《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等都引起轰动。这昭示着两岸三地电影合作的前景。
香港的过分迎合观众、台湾导演的热衷表现自我、大陆的缺乏现代意识与技巧,这些欠缺将会在电影业的交流合作中得到克服。而三地导演、明星的不同经历、不同气质与个性,对于影片风格的互补亦大有益处。三地电影观众对于影片的交流与新星的出现,都会有新鲜感,这是票房上升的关键。
但是,三地对扶持高档次影片的投入与收益的关系都有“曲高和寡”之感。台湾资深电影评论家梁良指出,在可预见的将来,台湾当局将因两岸政策的开放而准许大陆电影在台湾作公开的商业放映,而大陆电影界亦因其体制改革而会允许台港电影采取分帐方式在大陆放映。如此一来,两岸三地的电影界将因经济关系而合作得更密切。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旅外安溪人支持家乡建设
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将在安溪举行
本报讯记者潘岗报道:旅外安溪人近年纷纷回国返乡寻根谒祖,捐办公益事业,投资办厂,以各种形式支持家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15年来,回乡探亲谒祖的安溪籍侨港澳台同胞达20多万人次,在安溪及其他地区捐办各类公益事业近2亿元人民币。投资兴办企业总额在150亿元以上,遍及北京、天津、广东、福建、辽宁、新疆、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
安溪位于福建闽南金三角地区,早在十六世纪就有安溪人越洋过海谋生,现有安溪籍侨港澳台同胞近300万人。长期以来,旅外安溪人勤奋工作,为居住地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加强世界安溪乡亲的联谊和经贸合作,第二届世界安溪乡亲联谊会将于今年10月16日在祖籍地安溪召开。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为了“品牌”的声誉
——香港绿丹兰集团投资大陆成功记
杜江
在刚刚结束的第5届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和第18届亚洲发型化妆大赛国际美容美发用品博览会上,由香港绿丹兰集团和广东梅州等地合资的绿丹兰化妆品公司生产的绿丹兰系列化妆品分别荣获了金奖。绿丹兰集团总裁李贵辉先生满怀信心地说:“这就是绿丹兰名牌战略绿树成荫的最新标志。”
绿丹兰高级植物型化妆品系列是1990年在广州、江苏、珠海等地的绿丹兰化妆品公司开发的。4年来,集团经济效益连年以110%以上的速度增长,3年上缴国家税利近2亿元。同时,那红色的兰花形标志已在大部分城市的商场中拥有自己的位置。针对内地的市场状况,李贵辉先生从欧洲引入技术、设备,利用内地的植物原料,制造出独具韵味的中国式化妆品,并以“绿丹兰,国际名牌的标志”进行广告定位,终于一举获得成功。紧接着,公司投资近5000万元进行广告宣传,又在销售方法上全部采用专柜销售,利用绿色包装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16种产品的系列性在市场上独树一帜。
绿丹兰化妆品以它的高起点、高档次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并打入了东南亚市场。继而,李贵辉先生又考察了江苏、湖北、广东等地,先后成立了扬州馥春绿丹兰化妆品有限公司、宜昌绿丹兰天然香料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把国际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手段根植于拥有丰富天然资源的中国沃土,使绿丹兰更加枝繁叶茂。
同时,面对市场中白热化的品牌争战,面对不正当竞争中的假冒伪劣现象,绿丹兰集团成立了监察委员会、品牌管理委员会、质量检测委员会三大机构,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坚持做到跟踪调查,绝不让不合格的原料进厂、不合格的产品出厂。由此,绿丹兰以严格的自律和对消费者的负责精神赢得了社会的认同,得以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立于不败之地。
如今,绿丹兰集团已发展为一家大型跨国企业,拥有19家合资合作企业,31家分公司和办事处,产品新增了服装、皮具、干花、洗浴用品等多种系列。李贵辉先生还为集团的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在全国建立1000家绿丹兰连锁美容院,把宜昌香料公司建成国际香精香料研究开发中心,让绿丹兰占领国际市场,为我们的民族化妆品工业增光。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将增加开放六百多项产业赴大陆投资
本报讯据台湾新闻媒介报道:台湾将增加开放600多项产业赴大陆投资,同时准许大陆60项半成品进入台湾,以加强两岸经贸互补与交流。
台湾新闻媒介报道说,台湾当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在规划两岸产业分工体系及产业政策部分中,将提出扩大开放赴大陆投资项目及准许大陆半成品进口台湾。另外,引进大陆产业在台湾投资的许可会继续放开申请。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电力公司拟与大陆合作发展核能发电技术
本报讯据台湾新闻媒介报道:台湾电力公司拟与大陆合作发展核能发电技术,以使两岸共同受益。
台电表示,该公司已拟妥“两岸核能发电技术合作推动草案”,强调以商业观点进行两岸核电技术合作。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台湾律师建议加强两岸律师合作
本报讯据台湾新闻媒介报道:台湾律师李永然建议,基于互惠原则,应准许大陆律师赴台,与台湾律师共同处理大陆人民在台湾的法律案件。
李永然表示,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增多,涉及两岸法律案件也日益增加,因此加强两岸律师合作、代表两岸民众行使诉讼,实在有其必要。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闽台旅游发展座谈会在榕举行
本报讯为期3天的闽台旅游发展座谈会6月26日在福州开始举行,海峡两岸有关部门80多人参加了座谈。
座谈会由福建省旅游协会筹备组和台湾高雄旅行商业同业公会联合主办。两岸代表就加强闽台旅游交流与沟通、突发性事件处理、旅游交通安全、大陆居民赴台观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以促进两岸旅游业健康发展。(王凡凡)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江苏举办台湾书展
本报讯由江苏省出版总社和台湾人类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94南京台湾书展,6月23日至28日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这次书展展出了台湾202家出版社出版的1.2万多种图书。(杨福田)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图为澳门葡京娱乐场。本报记者徐运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