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4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钱其琛与东盟官员对话
六国官员认为中国东盟合作潜力巨大
新华社曼谷7月23日电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今天上午在这里同由文莱外交大臣博尔基亚亲王率领的东盟代表团举行了对话。钱其琛在对话中回顾了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状况,并谈到中国对各方所关注的一些地区性问题的看法。
关于朝鲜核问题,钱其琛说,中国始终认为,解决问题的两个基本目标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维护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前一段时间,有关方面已就一系列会谈和会晤达成一致意见。最近朝美又达成协议,定于8月5日恢复谈判。中国希望有关各方在已达成协议基础上继续对话,以建设性态度谋求对话取得进展,实现朝鲜半岛的稳定和无核化。
对于柬埔寨的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钱其琛说,这是柬埔寨内部的问题。中国赞成西哈努克亲王的主张,这些问题应以和平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解决。中国希望柬人民实现民族和解,发展经济,重建家园,希望其他国家的努力有利于柬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是妨碍这一目标。
钱其琛在谈到关于东盟与缅甸的关系时说,中国注意到东盟对缅甸采取的建设性接触的政策,中国对此表示赞赏。东盟与印支三国和缅甸保持并改善关系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钱其琛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他说,中国同东盟的经贸关系在继续扩展。东盟—中国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与东盟—中国科学技术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建立将为中国和东盟的经贸与科技合作拓宽领域。
对话时,文莱外交大臣博尔基亚亲王代表东盟对中国参加对话表示欢迎。东盟6国高级官员在发言中普遍赞扬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中国与东盟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潜力很大。他们希望两个委员会的成立将把双方的合作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第6版(国际)
专栏:

  第二十七届东盟外长会议闭幕
公报强调加强经济合作促进政治对话
本报曼谷7月23日电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为期两天的第27届东盟外长会议今天下午在这里闭幕。会议通过一项联合公报,强调加强东盟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增强东盟在促进东南亚和亚太地区政治对话中的作用。
东盟6国文莱、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外长和东盟秘书长辛格出席了闭幕式。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和俄罗斯、越南、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外长也应邀出席了闭幕式。
今天中午,东盟六国外长和代表与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举行了磋商,东盟六国外长和代表还同俄罗斯外长举行了磋商,同柬埔寨、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越南等国外长分别举行了会谈。
文莱外长和泰国外长巴颂在闭幕式上致词。
6国外长在会上签署了关于建立东盟基金的协定。
会议最后通过的联合公报说,本届东盟外长会议是东南亚地区10国外长第一次全部出席,东盟希望进一步扩大东盟与其他4国的关系。东盟原则上不反对吸收越南加入东盟,呼吁作出各种努力使越南和老挝加入东盟。
6国外长重申支持柬埔寨王国政府,并谴责最近发生的试图推翻大选产生的政府的企图。
联合公报重申东盟促进贸易自由化以维持世界经济增长,强烈呼吁主要发达国家采取必要措施在1995年1月1日前批准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以及实现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结果。
6国外长对把工人权益、劳动水准和环境与贸易挂钩表示关注,认为这将损害世界贸易自由化进程所取得的进步。
6国外长对东盟在与中国和印度关系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表示满意。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马外长举行会谈
新华社曼谷7月23日电(记者于尊成、白振义)中国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今天下午在此间与马来西亚外长阿卜杜勒·巴达维举行了会谈,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
钱其琛说,这几年来,中马两国关系发展很快,经贸合作和人员来往都很顺利。他说,马来西亚副总理兼财政部长安瓦尔·易卜拉欣今年8月将访问中国,这对双边友好合作关系,尤其是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巴达维也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强两国友好合作关系。
双方还就朝鲜半岛局势和柬埔寨问题交换了看法。钱其琛希望朝美和朝韩对话能够继续下去,希望有关各方通过对话解决有关问题。
关于柬埔寨问题,钱其琛说,实现民族和解是柬埔寨人民的共同愿望,外国势力不应干预,应让柬埔寨人民在西哈努克国王的领导下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6版(国际)
专栏:专访

  不虚此行前景良好
——访法国工贸邮电部长隆盖
本报记者张祝基
7月20日,法国工业、邮电和外贸部长热拉尔·隆盖在办公室里接受记者采访。这位10天前刚访华归来的部长表示,他此次访华顺利,对两国经贸关系的继续发展抱乐观态度。
中法1964年建交后,签订了一系列经济贸易合作协议,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不断发展,法国成了中国在西欧的重要经贸合作伙伴之一。前几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欧洲联盟中法国与中国的贸易额从第二位降到第四位,这在法国企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应。今年1月中法双方发表了关系正常化的联合公报,4月法国总理巴拉迪尔访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改善,随之经贸合作也逐步恢复。隆盖说,他此次率领150名法国企业家访华,是巴拉迪尔总理4月政治性访华的继续,是总理亲自决定和安排的。由于要求访华的企业家太多,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得到了满足。
隆盖说,他此次访华不但受到江泽民主席的会见,还同外经贸部长吴仪举行了工作会谈,双方签署了许多协议。他特别提到,中国决定购买法国小麦和接受空中客车在中国市场上平等地参加竞争,双方还签署了能源合作协议,更新了电信合作协议及法国向中国提供6亿法郎贷款的财政协议。与此同时,一些法国企业开始同中国各省企业直接合作,签署的意向书和合同总额达60多亿法郎。
对于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前景,隆盖表示乐观。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是个潜在的、庞大的市场。另外,这位部长还提出了3点看法:一是两国恢复了财政协议,并将继续增加数额。隆盖部长认为,随着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法国企业的胃口会越来越大。他在访华临近结束时宣布,打算在今年下半年将财政协议的数额翻一番,达到12亿法郎。二是中国在运输、电信、能源等方面的需求正是法国的优势,法国企业也有能力投资。三是法国生产日用消费品的中小企业已经明白,为了更好地在中国销售其产品,就要在中国扎下来,进行包括技术转让的合作。这位部长表示,为了促进两国间的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法国政府方面将采取一些具体的鼓励措施:为向中国投资的法国企业提供信贷保险,引导法国企业对中国市场进行考察,利用能源和电信方面的框架协议帮助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另外,为了使中国了解法国的日用消费品,法国还将于明年在上海举办大型展览会,以动员更多的法国中小企业发展同中国的合作。
今年2月,隆盖曾提出了一项发展法国外贸事业的“亚洲战略”,其重点是开拓东亚市场。他说发展同中国的经贸关系是这个战略的一部分,他希望在5年的时间里将法国同中国的贸易额翻一番。
这次对隆盖部长的采访给人的印象是,他这次访华不虚此行,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发展前景良好。(本报巴黎7月2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冈比亚发生军事政变
据新华社达喀尔7月23日电班珠尔消息:冈比亚武装部队临时委员会今天宣布,冈比亚军人今天早晨通过不流血军事政变推翻了贾瓦拉总统领导的政府,并决定从当天晚上5时至次日早晨7时实行宵禁。
政变军人在电台广播的一项公报说,冈比亚军人发动的这次政变结束了贾瓦拉从1965年起建立的政权。公报还宣布,中止宪法,禁止政党活动,关闭边界和机场。
这些政变军人是参加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维持和平部队刚从利比里亚返回国内的。他们在22日下午因要求政府支付他们的津贴而发动了这次政变。
政变当天,这些军人占领了首都班珠尔国际机场和设在首都郊区的国家电信站,并关闭了首都通往外界的道路和通讯联络。
有报道说,贾瓦拉总统及其家属已逃到停泊在冈比亚海岸的一艘美国军舰上避难。这艘美国军舰是刚抵达冈比亚,参加同冈比亚武装部队军事演习的。
冈比亚是非洲西部的小国,人口约100万。从1965年独立以来,贾瓦拉一直是这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约代表举行秘密会谈
新华社耶路撒冷7月22日电据以色列电视台今天报道,以色列和约旦的谈判代表21日在以色列靠近红海的埃拉特港举行了一轮秘密会谈。
以色列电视台今晚播放了这次会谈的一些镜头。报道说,双方讨论了一项修建一条从约旦经以色列南端至埃及的道路的计划。报道说,美国方面也派代表参加了会谈。
本周以来,约旦和以色列代表在约以边界地区就双方和平和经济合作问题举行了首次公开会谈。本月25日,约旦国王侯赛因将在华盛顿首次公开会晤以色列总理拉宾。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约以谈判取得进展
本报记者吴文斌
7月18日,约以双方谈判代表团根据6月7日双方在华盛顿达成的原则协议,首次在约以边界停火线军事禁区内约旦一侧举行了“历史性的”谈判。以色列外长佩雷斯对此发表评论说,以约谈判代表团从华盛顿迁回本地区,并在双方边界的军事禁区内举行谈判,这本身就标志着以约历时26年之久的战争状态已经结束。
约以双方谈判代表团举行了两天的会谈。由专家组成的三个专门委员会分别就边界划分、水源分配、环境保护及能源开发等实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对有关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建议。
据透露,约旦方面提出根据1922年英国委任统治时期的版图尽快划分约以边界。约旦将收复约380平方公里的被占领土。在水资源分配方面,约旦不仅要求恢复近10年来被剥夺的约旦河水使用权,而且要求在水资源分配问题上与以色列平分秋色,共同开发。以色列方面侧重强调加速双边关系正常化和在边界地区建立联合经济发展项目。
19日,双方在联合公报中宣布,下一轮谈判将于下月8日在停火线以色列一侧举行;双方已就安全问题达成一致;一致承认双方有权使用约旦河水和雅尔穆克河水;一致同意继续就经济合作、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等问题进行谈判。
20日下午,以色列外长佩雷斯乘直升机飞越以约边界,来到举世闻名的死海之滨约旦一侧的“死海饭店”,与约旦首相马贾利、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共同出席了第5次约、以、美3方经济委员会会议。这是以色列政府高级官员首次正式踏上约旦领土。
这次会议实现了预期的3个目的:将约以之间的接触和谈判公之于众,为约旦国王侯赛因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即将于本月2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首脑会晤作准备,约、以、美3方就经济合作与共同开发项目达成了一系列协议。
据报道,约以双方达成的一系列经济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在约旦的亚喀巴与以色列的埃拉特之间为外国游客开辟一条旅游通道;双方制定出了共同开发约旦河谷地的全面规划,这一规划将提交给25日约、以、美华盛顿首脑会议讨论。会议还决定3方委员会将定期在本地区召开会议,继续对在贸易、民航、旅游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以及在埃及、约旦和以色列之间修筑一条国际公路等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美国将为约以的上述经济合作和开发项目提供贷款和技术援助。
此间观察家认为,连日来,约以双边谈判取得的积极成果以及侯赛因国王和以色列总理拉宾即将举行的公开会晤将使约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将加速整个中东和平进程。
               (本报大马士革7月2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德议会批准德军两项行动
本报波恩7月23日电记者刘华新报道:德国联邦议院昨天召开特别会议,批准德国政府已经采取的两项派兵行动:1992年7月开始的德国海军在亚得里亚海监督对前南斯拉夫禁运行动和1993年4月开始的德国空军预警飞机参加北约在波黑上空的禁飞侦察飞行。
本月12日联邦宪法法院裁决,根据基本法(宪法),德军可越出北约范围,参与联合国的一切行动。德国议员昨天中断夏休,召开特别会议,补行议院手续。投票结果:424票赞成,48票反对,16票弃权。执政党联盟党和自民党及主要反对党社民党领导人在会议发言中都表明了赞同立场。根据这次表决结果,仍在亚得里亚海的德国海军将有权检查可疑船只。


第6版(国际)
专栏:

  约高级官员会见人民日报代表团
本报安曼7月22日电记者朱梦魁、闻佳平报道:约旦新闻部长、民族议会秘书长、旅游与古迹大臣、文化大臣、工业与贸易大臣以及约旦商会主席和工业协会主席等高级官员今天会见了以副总编辑李仁臣为团长的人民日报代表团。
会见中,约方介绍了约旦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事业、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高度赞扬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并希望进一步加强约中两国经贸、文化、旅游及议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人民日报代表团团长李仁臣表示,约旦高级官员的会见不仅是约方对人民日报代表团的重视,也是对中国在中东事务中作用的重视,更是中约之间传统友谊的体现。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简讯

  国际简讯
波兰总统瓦文萨首访土耳其应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邀请,波兰总统瓦文萨从18日开始对土耳其进行了历时4天的首次正式访问。两国总统就双边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了意见,两国还签署了5个协定。
匈牙利总理访德德国总理科尔18日与来访的匈牙利新总理霍恩会谈时表示,德国主张在每年一次的欧盟首脑会议后,邀请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4个欧盟联系国首脑参加会后磋商。霍恩要求德国经济界更多地在匈投资。
曼德拉获国际反饥饿组织奖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19日在首都马普托宣布,南非总统曼德拉荣获1994年国际反饥饿组织非洲领导人奖。这是为了表彰曼德拉为南非摆脱饥饿和为整个非洲大陆的繁荣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德军参加援助卢旺达难民行动德国空军的一架波音707运输机18日从德国科隆—波恩机场起飞,飞往扎伊尔边境城市戈马,执行联合国对卢旺达难民的人道主义救援行动。德国政府是应联合国难民署的请求派军队参加这一行动的,此次行动也受到朝野各大党派的赞同和欢迎。
俄军暂停撤离爱沙尼亚俄罗斯驻扎在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的西北集群军新闻中心21日发表声明说,在俄罗斯和爱沙尼亚两国签署有关协定之前,俄军暂停撤离爱沙尼亚。
阿根廷谴责恐怖活动21日下午,阿根廷的以色列侨民团体在首都议会广场举行大规模集会游行,强烈谴责18日炸毁阿根廷以色列人互助协会办公楼的恐怖主义活动。梅内姆总统以及政府、议会、各政党人士和大约15万人冒雨参加了集会和游行。
在巴被绑架两名中国人获释13个月前在巴基斯坦被绑架的两名中国人王庆平、郑洪保获释,22日他们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乘飞机抵达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这两名中国人属江西省地矿局水文地质工程大队,在巴基斯坦工作。他们于去年6月21日在俾路支省省会奎达附近被绑架,并于当天带到阿富汗境内。(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中国东盟签署经贸科技合作两协议
本报曼谷7月23日电记者成元生、吴日光报道: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和东盟秘书长辛格今天上午在曼谷签署了关于成立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和中国—东盟科技合作联合委员会的协议。
根据这两个协议,双方将定期轮流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举行会议,研究和探讨进一步加强双方在经济贸易和科技方面的合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金泳三与村山富市会谈
本报汉城7月23日电记者徐宝康报道:韩国总统金泳三与首次来访的日本首相村山富市今天在汉城青瓦台总统府举行会谈。双方就朝鲜半岛、东北亚及国际形势和两国关系等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是继去年11月和今年3月后的第三次日韩首脑会谈(见右图)。
金泳三在记者招待会上说,韩日两国一致希望,朝鲜形势的变化应朝着有助于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的方向发展。
村山富市首相希望,朝鲜的核问题能够早日通过朝美会谈和南北对话进行解决。他还强调,日本政府关于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的立场没有任何变化。
村山富市首相对日本过去给朝鲜半岛留下的不幸和痛苦表示反省,并决心为世界的和平而努力。
金泳三总统认为,村山富市此次访韩是实现东北亚和平与繁荣、加强韩日两国伙伴关系及合作的重要契机。(附图片)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古都面对新挑战
本报记者马世琨于青
听朋友们说,日本有两个首都:政治首都东京,文化首都京都。欲了解现代日本不可不看东京,要理解日本传统文化,则不可不访京都。欣逢今年京都建都1200周年,访问京都自然便排上了我们的采访日程。
先访东京后到京都,我们的印象是:东京很“洋”,京都很“古”。东京代表着现代,京都则代表着历史。这座山环水绕的千年古都,浓缩着日本传统的本色,一向被日本人视为“心灵的故乡”。自公元794年桓武天皇自奈良迁都至此建立“平安京”(平安时代),直到明治维新后的1869年定都江户(东京),在1075年里京都一直都是日本的国都。如果说日本的奈良时代大量引进了中国文化,平安时代则以吸收中国文化、创造日本新文化为特征。日本在使用汉字的过程中创造出的假名字母(日本称汉字为真名)便是一例。
纵观历史,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文化的兴衰,往往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要始终保持领先的地位决非易事。千年古都京都情况如何?在现代化潮流面前,京都怎样寻找自己新的历史坐标?我们就此请教了“平安建都1200周年”纪念协会的专务理事大岛启先生。
大岛先生递给我们一份资料,上面写着京都人的“基本理念”,开宗明义第一句话便是“今天京都站在重大的十字路口,面临着新的抉择”。大岛先生介绍说,目前京都面临的危机,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人口不断减少、景观受到破坏、高等学府外流、经济实力下降、文化优势减退。他说,“京都昔日的荣光正在逝去,前进的方向甚为迷茫。”
大岛先生的这番话或许带有日本人“危机意识”的色彩,但毋庸讳言,京都的确面临世界许多大城市都碰到的问题:或因历史重负丧失了锐意进取的活力,或因时代的变迁失却往昔的优势,从而,虽守着一份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但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却成为落伍者。就日本大城市来说,经济现代化的大潮首先是在太平洋沿岸城市兴起,形成以东京和大阪为中心的两大经济圈,不少年轻人离开京都汇入了这一大潮;文化本来是京都的强项,但由于东京政治和经济中心的地位,现代文化的中心也转到东京。京都的1500多处佛寺经常游客云集,门票收入颇丰,但因日本有寺院收入不上税的规定,这些钱政府也就无缘问津,收入拮据的市府甚至为此曾提出过寺院是否应纳税的诉讼。京都人清醒地认识到,辉煌的历史代替不了现实,空旷的历史回音并不能创造未来。一个明显的事实是:京都毕竟衰落了。
正是基于此,京都的有识之士多年来一直在大声疾呼,力图唤起人们在高新科学技术面前强烈的危机感。纪念京都建都1200年协会的成立,正是为了“发现克服现代京都危机的活力”。
纪念协会的领导成员由有识之士和地方自治体头面人物组成,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福井谦一任会长,茶道里千家宗师千宗室任理事长。纪念活动的初衷是不流于形式,而是要立足现实,以这次活动作为起爆点,深刻认识现代京都的危机,谋求摆脱危机之路,使这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获得充沛的活力,“创造性的再生”。
据大岛先生介绍,纪念京都建都1200年的口号是“传统和创造”,一系列活动从年初持续到岁末,共有1200多项。纪念活动以京都市区为舞台,以市民为主角,通过文化、体育活动深化京都市民的危机意识,激发他们新的创造力。最重要的是,京都正在执行一个总投资达6万亿日元、分五大课题的跨世纪工程,包括开发新城区、完善交通和通讯网络、培育和振兴高技术产业、改善生活环境和健全地区社会、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等。其中占地1.5万公顷的关西文化学术研究城项目正在组织实施,目标是为国内外不同领域、多种学科的专家提供一个长期交流合作的新天地;由160多家企业和地方自治体参加的新一代通讯网络实验协议会将在京都建立研究基地,日本的信息高速公路将是重点研究课题。
千余年间,平安京(京都)的历史之路并不平安。它曾遭遇过3次危机:12世纪平安京的解体;15世纪因战乱造成的荒废;19世纪中期由于迁都东京出现的生存危机。每一次,“京都人都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克服了危机”。显然,京都人不愿沉湎于过去。历史就是创造,今天的创造就是明天的历史。在新的危机面前,千年京都正在摆脱历史的束缚,走出历史和文化重负的阴影,迈向未来。京都隆重纪念建都1200周年,是它以崭新的面貌跨进21世纪的契机。(附图片)
京都二条线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将向卢难民提供紧急援助
本报华盛顿七月二十二日电记者鲍世绍报道:美国总统克林顿今天在白宫向记者宣布,美国将“立即和大规模”增加对卢旺达难民的援助,并支持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队帮助难民回国。
克林顿说,美国在卢旺达的任务有两方面:一是尽快减轻难民痛苦,二是采取步骤创造难民回国的条件。
克林顿是今天举行高级国家安全和军事顾问紧急会议后宣布这一决定的。
克林顿说,他已命令国防部同乌干达政府磋商,准备在那里建立“空投中心”,二十四小时不停地给卢旺达边境难民空运救济物资,帮助扩大对扎伊尔难民营的空投活动并在这些地区建立一条安全的供水线,尽可能多地向难民提供饮水,以防止霍乱蔓延。


第6版(国际)
专栏:

  加利呼吁国际社会援助卢难民
本报联合国7月22日电记者许世铨、何洪泽报道:联合国今天举行特别会议,呼吁国际社会捐款,紧急救助处于危难之中的卢旺达难民。初步估计将需要4亿多美元。
加利秘书长在会上发言时说,卢旺达难民潮是人类的悲剧。解救这个灾难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联合国机构面临的是从未有过的危机。近日迅速恶化的局势已超过这些机构的应付能力。国际社会必须立即提供资金援助,越快越好。
世界粮食计划署、儿童基金会、联合国开发署、难民署和世界卫生组织等联合国机构今天联合发表了援助卢旺达难民呼吁书。根据最新的统计,在国外的卢旺达难民已达240万人,此外在卢旺达国内还有200多万人流离失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