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副刊)
专栏:

  赞“文华奖”改革
康式昭
舞台艺术的最高奖——文华奖,今年对评奖办法作了重要改革。一是参评资格增添了演出场次要求,一般戏剧作品要已演出30场以上,歌剧、舞剧等可适当放宽;相应的,参评年限由演出当年调整为首演之后五年内均可报评。二是获得文华新剧(节)目奖之后,经过不断演出,加工提高,在五年内,还可以申报文华大奖评选。
这样做确乎十分必要,也十分值得称赞。过去文华奖以及一些类似的舞台艺术评奖,大都存在两个问题:只限于当年新上演的剧目;一次评奖完事大吉。前者,导致了“赶年关”的匆忙,一个新剧目排演之后,原本可以多演些时候,接受观众检验,多作加工,成熟了再申报,但迫于“当年上演”的紧箍咒,只好管它三七二十一,撞大运去。后者,由于一次评奖定终身,则造成获奖之后,再无进取心,一扔了事。当然,从根上说,这也和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表演艺术团体的运行机制、生存方式相关联。在既往的体制之下,剧团只是行政部门的附属物,一切靠政府计划支持,拨钱就排戏,排戏就交帐。出现了艺术生产目的的倒错:对上不对下,看领导不看票房,争奖不争观众。我们既往的评奖办法也是顺应了这种艺术生产扭曲的形态,又通过行政手段巩固和扩大了这种弊端。于是,花上几万几十万元排出戏,再花上几万几十万元进京争奖,评上奖向上级交了帐,就戏箱一封。这类事比比皆是,绝非孤证。以演出场次作为参评资格的改革,要求舞台艺术首先面对观众,适应文化市场的需求,端正艺术生产的目的,这完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为表演艺术团体的改革注入了一股活力。
文华奖评奖办法的改革是深深植根于舞台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尊重艺术生产规律的科学决策。相对于影、视等“遗憾的艺术”而言,舞台艺术具有非一次完成性,具有累进性和渐进性。它们可以通过舞台演出的实践,广泛听取各方有益的意见,不断对剧本作修改,对舞台美术等作修饰,特别是对表演作加工,以求不断完善,推出精品。存活在我们戏曲舞台上的许多精彩传统剧目,都经历了这样一个提炼加工、改进丰富的过程,可以说其中凝聚了一代代艺人们的心血。人们熟悉的前辈艺术家的保留剧目,如梅兰芳的《宇宙锋》、《贵妃醉酒》,程砚秋的《锁麟囊》,周信芳的《徐策跑城》等等,几乎是演一辈子,磨一辈子,千锤百炼,常演常新。“十年磨一戏”对他们说来已经远远不够了,准确些说,是“好戏一生磨”。
五年一小步,十年一大步。文华奖评奖办法的改革,今年已经使一些过去因种种原因未评上的剧目,重获参评资格,并且榜上有名。如宁夏自治区话剧团的现实题材话剧《女村长》,包头市漫瀚剧团的新编历史剧《契丹女》等,都获此殊荣。而且,许多已经获得文华新剧(节)目奖的佳作,也勃然奋起,刻苦提高,满怀信心地要摘取文华大奖。


第8版(副刊)
专栏:

  影星们的幸事
——谈《当代中国影星系列专辑》
安地
树立和培植影星,是现代电影业必需的经营手段。电影明星与电影业在本世纪初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即使在没有“市场经济”、“电影市场”一类概念的50年代,周恩来总理也曾亲自指示评选出“新中国22大影星”,并在观众中大力宣传。如今,尽管我们的电影体制正经历着来自各方的猛烈冲击,但中国电影的终极目标仍是一代电影人心中的缪斯女神,中国观众依然需要自己的明星。一部系统地介绍当代中国电影明星的电视系列专题片《今夜星光——当代中国影星系列专辑》,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是一部既适合广大观众的兴趣口味,又具有较高文化艺术品位的电视专题片。
近几年,一些媒体不知自持,竞相参与“炒星”。迎合低级、庸俗的趣味,竟让什么某星的血型、星座以及与谁“拍拖”之类莫名其妙的鸡毛蒜皮充斥报端。而《今夜星光》远非这类“炒星”之作。其在选择拍摄对象时,视野是宽泛的。既有在当今电影市场上风头正健的红星如姜文、葛优、巩俐、李雪健、王志文等,也有在艺术片的表演上多年来默默耕耘的演员如李保田、陶泽如、潘虹等。但编导者在把他们现诸荧屏时,品评与介绍的标准是统一的,那就是对电影表演艺术以及社会、人生的理解和把握,这一点,通过主持人对每一个影星的每一个提问以及每一个专辑所选辑的各方面资料都可以明显地表现出来。
这部专题片从一个较高的电影史的角度来把握今天中国电影市场的现状,把握那些求索、苦乐其中的当代中国影星。编导没有囿于某个演员一时一事的成败得失和辉煌与否,而是客观公正地评价他或她对于中国电影的某一风格、某一品种所做的贡献和甘苦。对电影界的人们来说,这部专题片的编导虽是“圈外人”,却可谓“得失寸心知”。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这部系列专题片对当代中国电影史也具有一定的资料保留价值。
《今夜星光》在介绍每一个影星的时候,都着意营造一个契合演员气质和个性的访谈氛围,充分利用演员善于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特点,辅以轻松、恰当的话题引导着对象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身世经历娓娓道来。每一辑向观众展示的都是一个艺术的世界,也是一个人的世界。在介绍陶泽如的一辑中,主持人伴随着主人公徜徉逡巡于石头城下、秦淮河边、玄武湖畔,六朝古都的文化气蕴在烟雨迷蒙之中跃然而出。主持人问陶:眼下演艺界的人纷纷投聚文化气氛活跃的北京谋求发展,你没动过这方面的心思吗?陶泽如抬头北望:“除了一些客观上的原因,主观上我想,还是和她保持一定距离更好,这种距离可以使我对她有更丰富的向往……何况南京也有我割舍不掉的东西。这样我不就两头都占着了吗?”这段饶有散文蕴味的镜头将主人公的深情与自持含蓄而又恰当的表现出来。
对许多观众来说,有时欣赏一部电影和欣赏这部电影中某个演员的表演几乎是一回事。适当地了解我们所喜爱的演员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了解一些他们周遭的身世经历与我们的异同,特别是了解他们对艺术、人生的感受,这对提高我们对电影的欣赏能力,对提高影片对观众的吸引力,都是有裨益的。可以说,电视系列专题片《今夜星光》对影星们、对观众都是一件幸事。


第8版(副刊)
专栏:

  导演也是制片人
滕文骥西部拍新片
向兵
“中国制片业应尽快建立起制片人制度”,这是中国电影业在走向市场的历史进程中,电影界人士从实践而来的共识,并已有一批导演为之跃跃欲试。北影厂导演滕文骥并不是这方面的先行人,但数月前他在电影局支持下以北京创世纪影业公司名义投资300万同时拍摄两部影片的行为,使其成了探索独立制片人道路上领风气之先的实践者。
既为投资人亦为导演的滕文骥拍摄的这两部新片,一为《香香闹油坊》,一为《征服者》。前者与深影合拍,讲述的是改革开放时代的农村青年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动人故事;后者则是一幅历史画卷,其透过清时义军白莲教群众流放途中不屈不挠的抗争,张扬着一种挺拔昂奋的民族精神。在西影厂呆了20年拍成过《黄河谣》、《在那遥远的地方》的滕文骥深恋西部的土地,他觉着西部的广袤和粗犷更能体现我们民族的纯朴坚韧的魂魄。因此,滕文骥将他第一次作为制片人而休戚与共的两部影片放在西部拍摄。滕文骥说他的这两部影片要表现的不是时代面貌就是民族精神,而作为投资者他必须本能地想到影片的观赏性。已看过《香香闹油坊》未完成样片的人们认为,这部在陕北晋边农村拍成的影片,无意展现西部的落后,却是在一种明丽轻快的年画式风格中,生动地描画出了农村的时代风貌。其鲜活有趣的生活细节和诙谐生动的人物对话所构成的喜剧效果,为提高现实农村题材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提供了不少可借鉴之处。
滕文骥这回拍摄的是两部时代不同风格各异的影片,但用的却是同一班人马。那位曾任《黄河谣》男主角,又饰演过“蒋筑英”的王巍(巍子),和以“纯情少女”形象在两岸影视界叫响的陈红,刚刚在欢腾的晋边乡村“闹”完油坊,又一下来到宁夏镇北堡走入了白莲教那段并不轻松的历史中。人物反差不可谓不大,而正因为此,演员们觉着“这样拍戏过瘾”!
这两部影片将在8月底同观众见面。


第8版(副刊)
专栏:

  李萍的表演:
美与善的结合
章诒和
在剧团、剧作、剧人统统走向市场,演出活动越发具有商业色彩的时候,大连京剧团晋京推出的李萍专场(剧目是:《百花公主》、《白蛇传》),使我们看到属于真正戏剧意义的演出,欣赏到属于艺术品格的戏剧。
李萍在舞台上神采飞扬,可谓:文武兼备、唱做俱佳。但这种近乎套式化的赞美并不能准确地概括她的表演特征。李萍作为一个青年戏曲演员,我以为最突出的成就是她在舞台上寻找到了美学上的支撑点,即以美的形象去揭示善的本质。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李萍和她的老师刘秀荣、张春孝对百花公主形象的改造和重视。旧本《百花公主》格调不够高。这类戏大多以女性(或男性)的姿色为诱饵迷乱对方,以达到某种政治与军事目的。爱情的虚伪性和动机的功利性,阻隔、破坏着审美感受。
李萍主演的《百花公主》,因改变了江露云(海俊)的间谍身份,使之成为正面人物,不过是由于陷入敌人圈套而酒醉误入公主帐内。李萍调动了诸多艺术表现手段及技术、技巧,向人们描述出这个武功超群、孤傲矜持的公主,乍见醉态的陌生男人,如何从怒斥逐步转化到怦然心动;又如何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发展到互订姻好。虽然热烈的爱情连同他们的年轻的生命,都结束在政治的阴谋和战场的硝烟之中。但是,人们却感觉到了百花公主善良、多情、纯洁、果敢的内心世界,体验到一种美,一种用柔媚缠绵的线条与悲壮苍凉色调糅合而成的美。在这里,善与美达到了协调统一。
《白蛇传》是个流传久远、妇孺皆知的古老故事。李萍把白素贞流动的情感和变化发展的思想活动,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李萍在表演上采用的是以极度的激情和高度的冷静相结合的方法去塑造人物。以极度的激情去表现白素贞丰富的情感状态;用高度的冷静来控制身体、声音、气息,来进行全面的戏剧技巧的展示。可以说,在李萍的身上演员的外部动作和角色的内在情感,融为一体。以有形的美再现了无形的善。
田汉的《白蛇传》40年前,由刘秀荣第一次搬上舞台;40年后,经刘秀荣的亲自传授由李萍展示于舞台,某种程度地再现了刘秀荣当年的风采。这不得不使我想到中国戏曲艺术的历史承传方式,它不仅需要文字(剧本)作流布,而且还需要有表演的延续。故尔,我对刘秀荣、张春孝两位京剧艺术家不计酬劳的无私传授,充满深深的敬意!
(附图片)图为李萍饰演的百花公主


第8版(副刊)
专栏:

  娃哈哈资助拍摄童话片
北影近日开机拍摄现代童话片《魔鬼发卡》,该片由娃哈哈集团公司全额资助。影片《魔鬼发卡》讲述了一个好看的童话故事:三个不爱学习的孩子得到了神奇的发卡,从此一切都不学自会了,但当他们风头出尽时,才发觉虚度了年华。在蒙面人的帮助下,他们找回了时光,并战胜了魔鬼,成了勤奋用功的好孩子。在儿童片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娃哈哈集团公司出钱资助该片的拍摄,他们期望电影工作者们能为少年儿童拍出好看而有意义的影片。霍庄、徐晓星是该片的编剧、导演,他们表示一定尽最大努力把影片拍得符合“五个一工程”的要求。
(王丹如)


第8版(副刊)
专栏:

  车行万里宣传电影节
七月十日,一个由国产汽车组成的宣传车队浩浩荡荡驰出长春,由此开始的“汽车万里行”宣传活动拉开了第二届长春电影节的序幕。长春是新中国电影的诞生地,也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让尚未开始的电影节乘上新出厂的国产汽车,走出长春一隅奔向山海关外的四面八方,这不失为扩大其影响新鲜而有力的一招。此次宣传活动将历时四十余天,车队纵横十四个省市,八月二十三日电影节开幕前回到长春。(西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