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大江东去系列报道之三

  洞庭悠悠思天下
——湖南篇
本报记者曾坤吴兴华周立耘
“湖广熟,天下足”。
湖南以九州粮仓名扬古今。
湖南以农业大省的雄威从历史走来。
今天,面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挑战,湖南还能否保持农业的优势,还能否提供丰实的粮仓来支撑全局的稳定与发展,全国关注,世人关注。
我们一行6月到湖南,正赶上“大雨洗瓜”的季节。我们以长沙为基点,北上益阳、常德,南到湘潭、株洲,一路上蒙蒙雨雾中的早稻、棉花等普遍长势喜人。被称作“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三湘大地,被浓浓的绿色包裹着,被发亮的水面点缀着,好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致。沿途获得的一串串数据,访问的一个个典型,穿行的一座座乡镇,交汇向我们证实,昔日湖南农业优势不但没有失去,而且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改革中,其巨大的潜力正在不断地释放出来。进入90年代,粮食已连续3年突破250亿公斤大关,无论总产、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并排名全国前列。在占全国2%的耕地上生产出占全国6%的粮食。生猪产量已占全国总量的1/4强。棉、油、麻类、柑桔、蔗糖等经济作物后来居上,产量都排在全国前10名之内。
湖南的同志称自己省为农业大省,既是对自身所拥有优势的充分认识,更是对自身所处劣势的深刻反思。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生产要素受利益的驱动,向高效益产业流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往往处于不利地位。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在这种不利的条件下,如何冲出低效益的篱笆,如何稳定粮棉生产求得农业发展,已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改革的主攻目标。
两难的突破
粮食问题,对于“鱼米之乡”的湖南,早已基本解决。湖南人民引以自豪的是,解放后,每10年粮食就增加50亿公斤。到90年代初,湖南将改革转入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的农业结构调整时,粮食总产已突破250亿公斤大关,而湖南自用粮200亿公斤足矣。粮多并未给湖南带来富裕。过去,新中国工业的发展靠农业提供原始积累,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历史注定了她要承担更多的义务。结果,“农业大省、工业弱省、财政穷省”的帽子,一直戴到今天。
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照湖南实际,压缩效益低的粮食生产,提高效益高的经济作物比例,完全可以走出农业低效益的“怪圈”。但是,从全国看,由于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粮食的总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增加粮食生产,大力发展农业,这是全国的大局。既要顾全大局,又要敢于从湖南实际出发;既要保持粮食增产,又要增加农民收入;既要维护农业基础地位,又要通过自身改革增强自我活力,湖南面临两难的困扰。
怎么办?湖南的同志牢记邓小平同志关于“农业问题要始终抓得很紧”的教诲,从深化改革中找突破。省委书记王茂林、省长陈邦柱都向记者强调,湖南省的历届领导人,在确保农业的重要位置上都是坚定不移的。党的十四大以后,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深化湖南农村改革,必须站在全国大局中去把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要在稳定粮食面积、提高粮食单产、粮食总产稳定在250亿公斤的基础上进行。省委、省政府的想法是,湖南气候、土地等自然条件适宜种粮食,从区域经济的布局上看,粮食最有前途,优势最大。而粮食是社会一日不可少的商品,要安天下没有粮食怎么行。这是大局,要在稳粮保大局的前提下增加收入。
政府号召保粮调整,虽然种粮效益差,农民还是千方百计贯彻政府的号召。湘潭县有个烟山乡,离城较近,历史上就有种植大辣椒的习惯。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下,农民只能在自家房前屋后种一丁点。现在调整种植结构,全乡农民先后调出1800亩粮食面积种植大辣椒,收入大幅度增加。在水稻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为了稳定粮食总产,农民在冬季农业上大做文章,改一年两熟为一年三熟,以提高单产。结果,这两年,在收入增加的同时,粮食也没有减少。烟山乡的事例在湖南农业结构的调整中具有普遍性。适度调减粮食面积,发展经济作物,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提高粮食单产,保持粮食总量不减,这是湖南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正确解决种粮与增收矛盾迈出的头一步。
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粮猪型”的单一结构,在调整中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以粮棉为主的多元种植结构,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局面。现在,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良种率达90%以上,粮食单产比改革前增加100公斤左右。林业、畜牧业、水产业快速启动,提供的产品已形成规模,其中不少产品跻身湖南及全国主宗产品行列。
但是,随着湖南农业结构调整不断拓宽领域,价格的杠杆,在农民的整个生产行为中越来越占居主导作用。价高的争着种,价低的不愿种,农民要追求自身的效益。不愿种粮的倾向仍时有出现。省委、省政府反复引导农民和干部,从种粮与增收对立的思路中跳出来,变种粮与增收互相挤为互相促。前不久,省委书记王茂林先后2个多月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提出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新思路,即第一,调整的眼光不能只盯在人均不到1亩的耕地上,要跳出湖南人均只有8分地的框框,在继续种好现有耕地的同时,把重点放在占整个面积70%的丘岗山地和10%的水面开发上;第二,粮食、棉花并不是包袱。粮食生产的关键还在于优质高产,做到优质高产,就能实现高效。第三,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和深度加工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把湖南建成食品大省。在此之前,省委、省政府还提出了拓宽农民增收的8条门路:即转移劳力增收、综合开发增收、优化结构增收、提高品质增收、内部挖潜增收、加工转化增收、出口创汇增收、减灾降耗增收。总之一句话,让种粮与增收比翼齐飞。
当前,引导农民在种粮之外的天地寻找赚钱的机会,想方设法帮助农民开辟“钱”路,是湖南农业改革最基本的特征。我们在农村采访时看到,农民赚钱的门路真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包。但有两个特点,一是依托农村资源,二是干城里人不愿干的苦累行业。像我们在益阳沧水铺镇见到的,加工再生水泥包装袋一条街,在益阳县兰溪镇金塘村见到的加工粮食一条街,还有许多地方的姜片加工村,生铁铸造村,水泥制件村等等,满目兴旺,真是搞活了,各有各的致富道,各有各的生财路。
在湘乡市东郊乡杨树村,我们访问了当地鼎鼎大名的养猪女状元李其英。她今年一个人就喂养了350头猪,上半年已销售250多头。一年仅养猪收入就2—3万元。她家还种了4亩水稻,利用猪粪作饲料,喂养1.5亩的鱼塘。像李其英这样靠多种经营来增加收入的家庭,在湖南农村已居多数。今年,全湖南2700万农村劳力中,已有1500万人靠外出打工或在二、三产业拿工资生活。调整拓宽了农业的天地,也拓宽了农村的天地,调整洞开了农民的视野,也打开了农民致富的门路。早两年对“大农业”还听不大懂的湖南农民,现在依靠自己的力量,已把“大农业”的轮廓画在三湘田野上:二、三产业总产值已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一半,林牧副渔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一半,经济作物总产值也已占种植业总产值的一半。湖南整个农村热浪滚滚:农业向“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农民大批向二、三产业转移;资金投向生产建设;乡镇企业在快速起飞;小城镇在崛起;股份合作制在蔓延;土地流转机制在逐步建立……
穿攸县,走湘乡,出长沙,过益阳,田野上处处可见拔地而起的农民住宅小楼。近几年湖南全省农户有一半盖了新居或翻新了房屋,新建宅楼已是第五代住房(解放后,第一代农民住房是土木结构的土坯房,第二代叫金包银房,即内墙是土坯墙,外墙包一层砖,第三代是竹木房,第四代是砖房,第五代是框架结构砖房)。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整个农村经济综合效益的提高,促进了粮食的稳定。去年,在全国一些地方粮食趋紧的关键时刻,是湖南调出粮食,为稳定全国大局做出贡献。
两险的搏斗
湖南咬定农业不放松,坚定不移地走农业自身发展的道路,这无疑是着眼全局、着眼未来的正确抉择。但在向市场经济过渡中,自然和市场的双重风险,随时都有可能横在眼前。我们刚到湖南,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无情袭来,顷刻之间,数百万亩庄稼被洪水吞噬。我们亲身感受到农业的发展,较其他产业更艰难;感受到作为农业大省的湖南,在发展中承受着加倍的重担。
我们在攸县农村听到一既令人痛惜又催人奋进的故事。早几年攸县就开始大力发展果木林,培育了3万亩柑桔林基地。谁知1990年冬一场罕见的大雪,把整个罗霄山脉中段变成冰封雪锁的世界。来年开春方发现,3万亩柑桔林全部冻死。干部和农民心痛但没有泄气,冻死了再种!当年又引进了柑桔优良品种。现在,全攸县优良柑桔林又发展到10万亩。县委书记陈国平说,不能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农业风险大,就放弃农业。巩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攸县作为全国粮棉猪百强大县责任很重,我们要知难而进。
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农民对市场风险的恐惧和担忧远远大于对自然风险的恐惧和担忧。独居一处、远离市场的一家一户小生产者,根本无力参与市场竞争。面对大市场,资金短缺,技术短缺,劳力短缺……小生产的潜力已经不多。湖南不少农民已经开始认识到,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进入市场,就像组织起来对付自然灾害一样。最近一段时间,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呈现出极活跃的流动组合趋势。我们在各地看到,分散在一家一户的劳动力、资金、技术、生产资料等,正在按农村分工分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全自发地纯民间性地一小块一小块组合起来。以联合为实质内容的现代组合形式随处可见:
——以农民为投资主体的资金互助组织——农业合作基金会发展迅速。成为不少村镇解决一家一户生产资金短缺的主要渠道。桃源县农村合作基金会今年多渠道筹集农村闲散资金3000多万元,其中投放种植业资金1477万元,农业开发资金350万元,农村二、三产业资金671万元,支持农户购回化肥、种子、农药、农膜、饲料等资金达数百万元。益阳县66.3%的乡镇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到5月底,全省已有950个乡镇、9100个村建立了农村合作基金会,融通资金7.2亿元,其中投入农业生产和发展资金达5.2亿元。
——以农副产品加工或贸易企业为“龙头”,实行贸工农相结合的贸工农联合组织遍及农村乡镇。岳阳县广兴洲镇由一批能人牵头组建起贸工农一体化的5个专业公司,从事蔬菜、禽蛋、肉食、水产、粮油的生产、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与7省36个地市建立了业务联系,在省外开设了38个贸易办事处,在周边乡镇设立了70多个收购点,外联四面八方,内接千家万户。这种“公司+工厂+农户”的经济组织,解决了小生产同大市场的矛盾。目前,全省涌现出大批类似公司加农户,中心引农户,协会串农户,基地联农户,工厂带农户的贸工农一条龙经营组织。常德市鼎城区目前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龙”27条。如该区石公桥镇建成马蹄汁加工厂,并组建销售公司,今年与农民联合建荠米生产基地,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全省县以上农业部门还兴办了4000多个良种苗木、科技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带领农民进市场。
——以小城镇建设为动力的农村市场的培育,大有湘江后浪推前浪之势。到5月底,全省共建农产品集贸市场4000多个,市场成交额180多亿元。特别是小城镇的建设如火如荼。我们实地采访了攸县网岭镇和皇图岭镇。两镇以106国道为依托,建设得很气派,很有点眼光。清一色的新楼房,铺面连着铺面。水、电、通讯一应俱全。皇图岭镇去年还投资323万元,更新一台500门的程控电话。两个镇都建有一个数万平方米的大市场。皇图岭镇市场管理所所长刘爱兵告诉我们,此镇市场覆盖周围4个乡共11万多农业人口。这4个乡70%以上的农副产品是通过镇上市场出售的,70%农民的收入是通过此镇实现的。赶集高峰时每月镇上流动人口多达10万人,20多个省区的客商来此做生意,去年市场成交额达1.27亿元。类似皇图岭这样的镇,目前全省建制镇已达800个,正在建设中的有数百个。小城镇的兴起所展示给人们的绝非一个市场培育的问题,而是将给农村和农业整体性和结构性的效率突变铺平道路。
——农村股份合作经济实体越来越多。今年以来,全省新办乡镇企业、联户企业都实行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经营形式和管理体制。到5月底,全省股份合作个体企业产值达302万多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多。全省农村股份合作制起步较早的攸县,已有股份合作经济实体4400多家,股金总额近1亿元,从业劳动力10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劳力的25%。
改革在推进,双重风险的制约随着农民和农业自身实力的壮大而逐步减弱。但湖南上上下下并没有因此而轻松。对农业上存在的问题,诸如农业起点过低,农业投入不足,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有所扩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等。有着非常一致的警醒的认识,充满危机感。看到了问题就是看到出路,碰到危机就是碰到机遇。因为对于敢于正视现实、自觉接受挑战的湖南人说来,问题是带人走出困境的最好的向导,危机是教人进行创造的最好老师。
改革的孕育
湖南农村到处都在酝酿,到处都在创新,到处都在迸发,然而又显得那么平常,不露声色。许多事虽初露端倪却耐人品味思索。譬如:
镜头之一:今年春节,200多辆深圳“的士”,裹着南国风,携着现代雨,浩浩荡荡开进攸县村镇,蔚为壮观,喜煞震煞乡邻。原来是在深圳开出租车的攸县乡仔们,回家过年来了。这个县长期在深圳开出租车的打工仔连同家属就有1000多人。昔日农民正在“脱胎换骨”。农民自身现代化,将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战略抉择。
镜头之二:农村土地流转,引发了城里人的注目。长沙及其他城市中已开始有企业和居民到农村投资,承租荒山、水面,搞综合开发。从城市吸纳农村转到农村吸纳城市之日,也就是农业现代化到来之时。
镜头之三:常德市有位青年农民黄朝信,脑瓜灵,善于抓机遇。抓一个成功一个。前几年靠养蜂和养植蘑菇挣了不少钱。今年却转头下田,以1万元年租费,承租了村里125亩弃荒低产田,全部种粮食。他的话:“种田还是有搞头,关键看怎么搞。”富裕的农民转而耕种土地,实现土地集中化经营方有可能。
镜头之四:紧挨广东的郴州地区农民,早几年逢人便诉说“近粤者亏”的苦衷。郴州的粮棉油猪低价涌进广东,广东则用郴州粮棉油猪做成食品、服装,高价销回郴州,让郴州人两头吃亏。如今郴州农民换了思路:“近粤者发”。你有市场我发财,你有技术我去学,你有资金我去引。
…………
站在岳阳楼头,极目眺望“衔远山,吞长江”的八百里洞庭,千古往事,注入心头。十几天来不断听到的“湖南是毛泽东的家乡,我们想问题、做事情,一定要服从大局,为中央分忧,为全国分忧”,萦绕脑际。一代名相范仲淹,为这座名楼写下的名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顷刻之间与现实生活接上了轨,有了全新的内涵。洞庭烟波思天下,三湘阡陌怀大局,多美、多崇高的意境呵……(附图片)
压题照片:洞庭烟波新华社记者戴纪明摄
下图:全国产粮大省湖南省今年在湘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洪灾的情况下,早稻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华社记者蔡国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下图:全国产粮大省湖南省今年在湘江流域遭受百年不遇洪灾的情况下,早稻仍获丰收,产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华社记者蔡国胜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美贝尔实验室总裁
宾主相信互利合作前景良好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六日电(记者张荣典)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下午在中南海会见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总裁梅毅强一行。
江泽民说,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同中国有关部门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有成效的合作。他表示相信,只要双方继续努力,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同中方的互利合作一定有着良好的前景。
梅毅强向江泽民主席介绍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贝尔实验室同中国合作的情况。他表示,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和贝尔实验室愿意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同中国方面的合作。
国家计委副主任叶青等参加了会见。
梅毅强一行是来京参加由国家计委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主办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现代信息技术研讨会”的。据介绍,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将在中国设立贝尔实验室分部。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李鹏慰问北方抗洪军民
国家防总致电慰问辽吉抗灾军民
新华社北京七月十六日电来自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的消息说,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对当前全国汛情十分关切,对在北方近日发生的局部洪涝灾害中英勇抗洪的军民表示亲切慰问。
受今年六号台风影响,黄河中下游、滦河、东辽河、大凌河、小凌河、松花江先后发生洪水,其中东辽河、大凌河、小凌河等河流发生超标准洪水,局部地区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洪涝灾区情况,十六日,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通过国家防总对参加抗洪抢险的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表示亲切慰问。他们希望灾区人民振奋精神,团结奋斗,战胜困难,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据新华社北京七月十六日电国家抗旱防汛总指挥部今天致电辽宁、吉林两省防汛指挥部,向参加抗洪抢险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表示亲切慰问。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西省灾后农资供应充足
为支援灾后农业生产,确保今年粮棉丰收,江西省农资部门相互协调,积极组织货源,使全省四十多个受灾县农资供应充足。六月份发生大面积洪涝灾害后,全省农资部门纷纷派员南下北上、东奔西走组织货源,抢运晚稻生产用肥。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野生动物拯救中心成立
为打击走私贩卖野生动物活动,有效收容、驯养和繁殖野生动物物种,云南省近日成立了野生动物拯救中心。这个中心位于昆明市东北郊金殿国家森林公园内。中心动物养殖场占地五公顷,具有半自然和自然放养野生动物的天然条件,是保护收容、驯养繁殖野生动物以及探索多种饲养方式、开展科学研究的基地。目前,云南野生动物拯救中心已收容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长臂猿、马来熊、绿孔雀、懒猴、熊狸等,二级保护动物猕猴、藏马熊、小熊猫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苏八百万亩棉花长势良好
我国南方重点棉区江苏省,今年棉花长势好于往年,八百多万亩棉花已进入盛蕾初花期,为增产奠定了基础。据对重点棉区田间考察,目前,全省一、二类棉田占百分之八十五,比常年高出二十五个百分点,丰产架子已经搭好。七月初,全省已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的棉田见花。苏州市苗情普查资料显示,平均株高、果枝台数、果节数及每亩总蕾数,都是一九八三年以来早发程度最好的一年。


第1版(要闻)
专栏: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通车
全长二百一十九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石油公路于七月十二日建成通车。这条沙漠公路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为加快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开发,于一九九三年三月开工修建的,北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肖塘,南至沙漠腹地的塔中四号油田,路宽七米,整体接近国家二级公路技术标准。公路的建成,为沙漠油气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均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亚湾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
 发电量已达到四十七点二亿千瓦时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记者温红彦、陈祖甲报道: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两台90万千瓦发电机组,已完成全部工程建设任务,分别于今年2月1日和5月6日投入商业运行,发电量已达到47.2亿千瓦时。
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昝云龙等介绍了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情况,并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建设工程于1979年开始进行可行性研究。1987年8月浇灌第一罐混凝土。通过中外建设者7年多的共同努力,包括92个建筑物和606个机械、电气、控制仪表系统在内的全部工程建设项目,均已竣工。按调试大纲进行的一系列试验结果表明,两台机组各项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都达到工程设计和供应合同的要求。
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一号机组到6月底累计发电32.2亿千瓦时。二号机组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投入商业运行,至6月底累计发电已超过15亿千瓦时。目前两台机组的发电量,加上调试发电量,其总量已超过63亿千瓦时。运行后,负荷因子比原来可行性研究有所提高,发电量增加,电价相应降低,预料按计划在15年内还清本息不成问题。
有记者问,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以来,三废处理情况如何。昝云龙总经理回答说,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十分重视运行中的三废处理工作。机组运行后,三废排放量均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1994年1至6月,放射性惰性气体和放射性粒子排放量为国家标准的1/50,放射性废液排放量为国家标准的1/5。废燃料存放10年后,将另有处理厂处理,我国已经完全掌握了这项处理技术。
7月1日,一号机组因发电机冷却剂(氢气)泄漏超标而停机的事故,是中外记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昝总经理解释说,这是一个普通事故,不是运行造成的问题,更不属核事故。情况发生后,7月2日开始停机检查,动员了国内外专家会诊。事故原因已查明,是发电机定子中有一根导线被击穿,击穿导线的是一颗比米粒还小的铁磁杂质,最终导致氢气泄漏到水中,使发电机产生滴水现象。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主持召开国务院第6次全会
 讨论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记者何平)李鹏总理今天上午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务院第6次全体会议,讨论了今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的经济工作。
会上,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汇报了国家计委关于今年上半年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下半年工作的意见。出席会议的国务院组成人员就这个意见进行了讨论。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遵照党中央确定的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社会保持稳定,改革和发展形势总的是好的。会议同时对前进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和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了意见。
李鹏、朱镕基分别就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讲了话。邹家华、钱其琛、李岚清、李铁映、李贵鲜、陈俊生、司马义·艾买提、罗干等国务院全体会议组成人员出席会议。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中直机关工委等邀请
远南运动会巡回报告演出团演出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中直机关工委、中直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委员会、中直机关工会联合会、中直机关团委、中直机关青年联合会,今天共同邀请已在北京做了25场报告演出的远南运动会巡回报告演出团,为本系统干部、职工进行专场报告演出。旨在让这些从事政治思想工作的人先接受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人道主义教育。
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孙长亭、郑培峰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刻苦训练为祖国和人民赢得荣誉的事迹,展示了残疾人顽强拚搏、勇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风貌,表达了残疾人渴望理解、志在奉献的心愿;残疾人演员精彩的文艺节目体现了他们平等参与的愿望。生动的报告、精彩的演出,不时激起热烈的掌声。中直机关党委副书记顾云飞说:“这些同志(残疾人运动员和演员)身上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拚搏精神,使我们在座的同志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我们要学习他们自强不息、顽强拚搏的精神,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第1版(要闻)
专栏:

  扶贫基金会召开“扶贫行动”大会
海内外各界人士慷慨捐资捐物
本报北京7月16日讯新华社记者林红梅、本报记者夏珺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扶贫行动”大会,海内外各界人士慷慨捐资捐物用于扶贫。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和国务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陈俊生出席大会并向捐赠者颁发了证书。他们对各界人士的扶贫义举表示赞赏和感谢。
今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决心在本世纪的最后7年里,基本解决我国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这个计划引起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在今天的“扶贫行动”大会上,一批关注中国扶贫事业的海内外人士和国内企事业单位纷纷捐款。其中,香港新同达公司捐款1000万港元,深圳亿豪公司捐赠320万元人民币,福建晋江群英大酒店总经理施文亚先生捐资100万元人民币,加拿大基金资助40万元人民币。
又讯中国扶贫基金会在16日举行的“扶贫行动”大会上向海内外发出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向全国8000万尚未解决温饱的群众伸出援助的手,各尽所能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倡议书说,扶贫济困,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共同富裕,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理想。“扶贫行动”是社会扶贫的重要渠道。倡议书呼吁,所有热心扶贫的朋友,献出爱心,尽自己之所能,向贫困地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或打一眼井,或修一里路,或开一亩果园,或办一所小学,或建一个诊所,或修造一亩旱涝保收农田,或办一个乡镇企业,或培训一批干部,等等。所有小学、诊所、水井等,均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以示“饮水不忘挖井人”。
倡议书说,中国的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那里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有占全部国土面积88%的土地,占全国98%的草场,占全国83%的森林,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西部地区是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帮助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是功德无量、彪炳千秋之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