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15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海军驻汕头某部探索双拥新思路——
围绕大局搞共建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通讯员王东晖、记者杨维成)人民海军驻广东省汕头市某部运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军队在新时期搞好双拥工作的新思路,促进了特区的发展和部队建设。这一做法受到中央军委领导同志的肯定。
五六十年代,这支部队与汕头人民并肩战斗,在保卫海疆的斗争中,涌现出被国防部和海军授予荣誉称号的“海上先锋艇”、“海上英雄艇”、战斗英雄麦贤得等一批英雄集体和个人。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党委特别注重抓好党的基本路线和特区政策教育,组织官兵到汕头开发区和合资企业参观,请地方同志介绍汕头的发展变化,让官兵亲身体验当地人民开拓进取的精神,把“热爱特区、保卫特区、建设特区”作为双拥共建的根本任务和内容。广大官兵自觉把汕头特区当故乡,视特区人民如父母,先后为汕头革命老区、“希望工程”、324国道建设等捐款26.5万元。1991年第7号强台风袭击汕头市,风力达到12级。广大官兵奋勇抢险,营救遇险群众344人,加固危房36处,事后又将广东省拨给部队的20万元救灾款全部转赠给汕头市人民重建家园。近两年,水警区官兵先后参加汕头跨海大桥和港口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十多项,为群众做好事上万件。特区人民称赞部队是特区建设的参与者,精神文明的先行者,社会稳定的保卫者。
在双拥共建活动中,驻汕头海军部队坚持把群众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积极为特区做好事、办实事。汕头市有两条主要通道。一个是运送车辆的渡口所,日渡车辆近8000台次;另一个是专门渡人的轮渡所,轮渡年均运送旅客700万人次。这两个所是汕头市的“咽喉”,特区的“窗口”。共建中,部队帮助渡口所健全营运管理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派出官兵为渡口抢修机械,帮助解决营运中的困难,协助渡口维持秩序,扶老携幼,疏导车辆。在官兵们的帮助下,渡口一跃成为全国公交系统的先进企业。某舰艇大队与汕头市工人文化宫结成共建单位后,部队帮助文化宫强化内部管理,使文化宫成了特区坚持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坚强阵地,文化宫在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跃居全国基层职工文化单位之首。部队还协助工商部门办起海安个体服装市场;组织个体户到军舰上过“军营一日”生活。通过共建,水兵和个体户之间加深了理解,增进了友谊。去年这个市场成交额达3亿多元,上缴国家利税500多万元,被广东省、汕头市评为“文明集贸市场”。
驻汕头海军部队遵照军委主席江泽民关于军队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社会前面的指示,树立良好形象,建设文明之师。各基层单位自发组织起140多个学雷锋小组,常年照顾29名孤寡老人。1992年1月15日,在一辆客车倾覆爆炸之际,4名战士挺身而出,将31名遇险者救出,两名战士身负重伤,两名战士英勇牺牲。这4名战士被汕头人民誉为“爱民四勇士”,成了新时期军民团结的象征。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送别
本报记者郑盛丰
这是一个庄重而又感情色彩浓烈的送别场面。
6月27日,在广西梧州市一个刚被洪水浸泡过的街心广场,党政领导和各界民众,与胜利完成了梧州市抗洪抢险任务的1500名部队官兵依依惜别。
这些官兵,一支是发生洪灾时星夜从250公里外的驻地火速赶来的当年在辽沈战役中声名大震的“白台山英雄团”,一支是从500多公里外的沿海赶来的广西军区舟桥连。
1500名官兵,胸前佩着少先队员给戴上的红花。从他们嘹亮的歌声和容光焕发的神情里,很难看出官兵们已同洪水搏斗了整整10个昼夜!
在梧州市95%的城区被洪水所淹时,舟桥连官兵在赶到梧州的当天,就在滔滔洪水中抢救出456名灾民,紧接着又在机场抢卸15架次飞机空运来的45吨救灾物资,水退后又多次深入灾区鼓舞和组织群众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而由政委和团长率领的“白台山英雄团”的1300多名官兵,则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日夜奋战,硬是从洪水中抢出7100吨粮食,保住了关系市民生存的一个重要储粮库……
市长宋福民在送别仪式的讲话中,把对部队的无限感激溶进他已显沙哑的话语中:“在抢险救灾中,你们累了,只在洪水边打个盹,又投入战斗;饿了,只喝一捧混浊的江水,又扛起一二百斤重的物资飞跑。要是没有你们,梧州的后果将不堪设想。历史将记住你们,人民将记住你们!”
市民们也难以忘怀抗洪官兵的英勇救助。在部队撤离时,市民们自发伫立街道两旁,列队相送。部队车队由市区驶出郊区,村民们又敲鼓舞狮,声声“再见”。
“再见”声中,村民们注意到,好些战士,在摇晃的卡车车厢中睡着了——年轻的战士们在这次夜以继日的抗洪救灾中太累了!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采取切实措施加强综合治理
昌邑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本报讯山东昌邑市积极探索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坚持“两手抓”和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三年来,治安案件平均年下降13%,以良好的治安秩序和社会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建立大联防网络,增强控制能力,是昌邑有效稳定社会局势的重要手段。该市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专业为主、专群结合的综合性、规范化大联防网络,布下市乡村三级防阵;814个行政村全部成立治安巡逻队。
昌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还采取了以下措施:
——打防结合。以专项斗争重点控制与面上防范的有机结合稳住全县治安大阵脚。专项斗争以大要案为主攻方向,对重大刑事案件、车匪路霸、流窜犯罪团伙等,抓住战机,快侦严打,有效遏制了各类刑事犯罪。
——化解与理顺结合。该市组成由政法部门牵头,县乡多部门参与的工作组,下村进厂排查纠纷,化解矛盾,理顺关系,把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强化群众法律意识,注重搞好全民普法教育,先后在全县范围内以多种形式宣法讲法,接受普法人数达46万,占普法总人数的98%。针对近年犯罪低龄化倾向,他们以看法制教育录像、参观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对“危险年龄段”的中小学生和待业青年实施专题教育,并辅以扩大就业面、毕业生职业培训等措施,降低青少年犯罪率。
(刘景贤王守芳马建堂)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国家统计局等三部局联合派出检查组
检查统计法执法情况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张锦胜)为进一步推动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工作,国家统计局、监察部和国务院法制局近日联合派出检查组,分赴8省区检查统计执法大检查开展情况。
据了解,根据6月份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派出的检查组对6省市进行的统计执法情况检查结果发现,目前在统计执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严重,其主要表现是一些重要的统计数据失实,虚报和瞒报的情况屡有发生。
为了制止这些违法乱纪行为,三部局决定由全国统计执法大检查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张塞带队,派出5个检查组赴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西、湖南、山东、甘肃、四川等省区进行检查,了解各地组织开展统计法执法大检查的主要措施、效果和经验;及时发现检查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并确定在这次大检查中发现的突出违法案件的性质并予以立案查处,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统计工作。同时,检查组还将听取基层单位对修订《统计法》的意见和建议。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维护边疆稳定保障经济发展
内蒙古严打刑事犯罪
本报呼和浩特电内蒙古打击刑事犯罪取得突破性进展,从5月以来,已破获各类刑事案件5000余起,其中大要案1405起;打掉犯罪团伙279个;抓获各类刑事犯罪分子4000余名。有力地维护了边疆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进行。
近两年,内蒙古刑事案件特别是大要案发案率有所回升。从5月17日开始,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统一部署,展开了以破大案、打团伙、抓逃犯为主要目标的严打行动。
这次严打行动的特点是,领导重视、协调作战。各盟市都成立了集中行动指挥部,党政领导亲自挂帅指挥,公安、检察、司法和劳改劳教部门密切配合统一行动。其次是经费落实。全区各盟市共拿出200多万元,保证了严打的顺利进行。
目前,全区刑事案发案率已明显下降,一些屡遭盗窃破坏的企业又恢复了生产。从7月1日起,严打已进入集中搜捕、追捕阶段。在开始两天强大的舆论攻势下,已有34名刑事案犯投案自首,其中一部分是杀人、抢劫、盗窃的重特大在逃案犯。(刘亮明刘丽珍)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张思卿在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强调
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长期任务
本报秦皇岛7月14日电记者王比学从全国检察长座谈会上获悉,检察机关将集中精力查办大案要案,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贿赂等严重经济犯罪。
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检察长认真分析和研究了下半年检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在会上强调,检察机关要把查办大案要案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振奋精神,狠抓落实,采取有效措施,在下半年尤其是第三季度立案一批、查结一批、起诉一批大案要案,推动反腐败斗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张思卿要求检察干警保持旺盛的斗志,以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为重,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扎扎实实地抓好查办大案要案。当前,打击的重点是贪污贿赂大案要案;法人走私偷税骗税、假冒商标犯罪的重大案件;金融诈骗案件;伪造、倒卖增值税发票案件等。在查办大案要案工作中,领导机关要实行分级负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和指挥协调,帮助下级检察机关排除阻力和干扰,支持和保护秉公执法的干警。张思卿要求检察机关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要与人民法院和纪检、监察部门及行政执法部门紧密配合,形成反腐败斗争的合力。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知识竞赛拉开帷幕
本报讯为迎接’95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由全国妇联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知识竞赛,已于近日在全国拉开帷幕。竞赛旨在向我国人民宣传’95大会“以实际行动谋求平等、发展与和平”的主题及重大意义,使我国妇女重视、了解、参与这次大会,并以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迎接’95大会。本次竞赛至11月底结束。(傅莲)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评选开始
本报讯建国以来首次“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评选活动日前正式开始。这是团中央、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开展“三评一展”活动的又一重要举措,是青年文化园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次书评活动推荐给全国青年的768种候选图书,是从全国200余家出版社申报的千余种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出版的图书精品中筛选出来的。这些图书将在青年广泛阅读、鉴赏和多种形式的书评活动基础上,通过青年投票和专家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评选出其中100种获“中国青年优秀图书奖”。候选书目及选票将通过《中国青年报》、《新闻出版报》等报刊陆续刊出。(彭友东)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国防教育文选》出版
本报讯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作序的《国防教育文选》,近日由中宣部宣传局和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编辑,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汇集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有关国防教育的论述,是我们搞好国防教育的理论指南。该书还汇集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有关国防教育的文件,是我们做好国防教育工作的依据。(赵亚平刘玉志)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六月十九日,广西梧州西江水位急速上涨,市区的街道住宅被淹,不少居民被洪水围困,广西军区某部舟桥连,第一个投入梧州抗洪抢险,解救被围困群众,装卸运送物品,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梧州灾区人民的高度评价。图为他们在抢运救灾物品。
韩悟平摄影报道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全军两用人才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
刘华清张震会见与会代表
本报北京七月十四日讯新华社记者贾永、本报记者贾昭全报道:今天结束的全军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工作座谈会,要求各部队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把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会议期间,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张震会见了全体代表。
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是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工作。近年来,全军部队把学习科学文化、培养两用人才工作纳入部队教育训练的主渠道,取得新的成绩。仅去年全军就有五十多万名老战士接受了军政业务和民用知识双重培训,其中三十万人获得民用技术合格证书;有十一万名干部参加在职高等教育,近四分之一取得大专以上文凭。同时,各部队普遍重视对高科技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在这次会议上,有十九个典型单位和个人介绍了他们的经验。
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于永波在座谈会上强调,我们党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我军五六十年代向文化进军,就是毛泽东主席倡导的。八十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倡导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使全军掀起了培育人才的热潮。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发扬我党我军重视人才培养的传统。培养人才的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军队加强现代化建设,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大批优秀人才。我们一定要站在这个高度上,坚定不移地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在落实上狠下功夫,进一步把科学文化教育和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抓好。他说,我们军队是一所大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有特殊优势。战争年代,一边打仗一边学文化,锻造出大批杰出人才。近十多年来,又创造了许多培养人才的新经验,为军队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实践证明,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有着广阔的前景。全军部队要进一步加强对育才工作的领导,按照“教育训练主渠道为主,多渠道并举”的方式抓好育才。要教育广大干部战士树立与新形势相适应的人才观,按照“四有”革命军人的目标,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适应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求,有一定竞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要从实际出发,使育才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总政治部副主任徐才厚,总政宣传部、全军各大单位宣传部及民政部、劳动部、国家教委等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找金功臣李正海
托娅
编者按:人生的价值在于什么?这是当今许多青年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广西第二地质队副总工程师李正海,以共产党员奋斗的一生,响亮地回答: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他那种“生命不息,找矿不止”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1993年7月4日,中缅边境那座海拔4000多米的高黎贡雪山上,山风挟着雾和雨从山脚沿着地面呼呼地往上窜,隘口处狂风呼啸、大雨滂沱。这时候,一队攀登者沿着冲沟一步步爬了上来,他们全身都已湿透,其中一位中年人为了不被狂风刮倒,把双脚深深地插进雪泥中,结果拔出来时,竟血淋淋地脱落了两片脚趾甲。
这位中年人叫李正海,是广西第二地质队的副总工程师。他曾第一个找到了广西的超微细粒型金矿,第一个用此类矿石炼金成功。6月,刚从海南考察金矿回到队部的李正海一听说又有人报矿,便不顾体弱多病和领导的劝阻,带上两个助手匆匆赶去。在雪山上,他们整整和风雪拚搏了8个小时,如此艰难地跋涉了10天。考察点终于赶到了,李正海却又一次病倒了。
身患肺癌9年、胃部曾经5次大出血的李正海被送进了云南省福贡县人民医院。又是胃部严重大出血。医生们决定为他做手术。手术进行了9个小时。1993年8月1日凌晨,他的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告别人世。他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找金的路上。
“只有艰苦的地方,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
1965年,26岁的李正海从中南矿业学院一毕业,就踏上了通往广西百色老区的路,这一去,就是28个春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桂西这莽莽群山里搞地质工作是非常艰苦的,但李正海认为:“只有艰苦的地方,才是自己的用武之地。”这种选择只意味着两个字:奉献。李正海生前有两大遗憾:负了妻子、误了孩子。当年,他结婚才3天,就离开了在广东家乡的爱妻回到广西大山的怀抱。婚后10年,李正海事业上硕果累累,可与妻子儿女团聚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150天。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长年在野外跋山涉水的李正海是多么思念妻儿,多么渴望家庭的温暖!他请求妻子到广西团聚。1976年,他们全家在桂西团圆了。但不幸的是,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的妻子就撇下3个年幼的孩子,染病去世了。
看着3个可怜的孩子,李正海犹豫了:留在孩子身边,尽一点当父亲的责任,不要再进山,不能再进山了!他接受了组织的照顾,在子女身边呆了半年。一年过去,再婚之后的他把儿女们托付给了后妻,又一头扑进了大山。
李正海生前,有人曾和他开玩笑说:“李工,要是像有些国家那样,给金矿的发现者奖励5%,你该是百万富翁啦!”是啊,在李正海的带动下,短短10年内,地质工作者探得的广西金矿储量,比建国初期到1981年的32年间探明的储量翻了一番,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铺平了道路,为广西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可李正海家的客厅里,除了一台近两年才买的彩电比较“值钱”,大部分家具都是他亲手用木板钉成的,而且使用年久,已经痕迹斑斑;他的大儿子当年由于家境困难,被迫放弃了上重点高中升大学的机会;而如今,他的遗产还不够供养上大学的小女儿读到毕业!
一个找金功臣兢兢业业工作几十年依旧两袖清风,他究竟图的啥?李正海生前常说:“名利乃身外之物,我的青春已献给广西的找矿事业,我觉得人生的价值应当是个人对社会的奉献,而不是对社会的索取甚至掠夺。在洒着我许许多多汗水的这块土地上,每当我发现地壳的一个矿,自己总得到一种极大的安慰,感到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探索地壳无穷的奥秘,因为它能使人幸福。”这是否就是他28年来所要寻找的真金?
“我要在这里干到底”
这是当年李正海谢绝了亲戚为他在湛江找的好工作、继续留在山里之后记在日记上的一句话。为了更好地帮助老区人民掌握开采冶炼矿石的方法,他亲自钻研炼金方面的知识,一次次失败的尝试之后又是一次次的试验。1989年春节将临,他向队党委表示:“炼不出黄金,我就不回去过节。”大年三十那天,李正海还在金牙进行紧张的炼金试验,电解、酸处理、冶炼,难闻而有毒的气味呛得他涕泪直流,胸口隐隐作痛,而他此时的注意力全集中在熔烧炉上,一分钟、两分钟……终于,一块重86克的黄灿灿的金子在他手中诞生了。
由于桂西超微细粒型金矿的发现和炼金试验成功,我国黔西南、滇东南和桂西构成了一个“金三角”地带,近年来,数万两黄金经过右江两岸人民的手,上交到国库……人们评价说:“李工找到的不仅仅是黄金,还找到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只要生命不息,我就找矿不止”
80年代,广西第二地质队党委提出要着眼于从大面积分布的三叠系地层中找超微细粒型金矿。这在广西还没有先例。
李正海把桂西大量的地质资料与自己踏勘过的30多个锑矿点的情况进行反复对比和分析,提出了金与锑的负相关理论,并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勘探工作中。他瞄准三叠系地层的矿化带进行金含量样品分析,终于在1981年6月,从数千个矿石样品中发现了含金量达1—3克/吨的超微细粒型金矿石。这一发现,实现了广西找金的重大突破。
当李正海正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事业之时,在1984年3月的一次矽肺检查中,医生发现他的左上肺有一个鸡蛋形肿瘤,经诊断为肺癌。看到病历上的诊断,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强烈地意识到:“找金事业还需要我!”
此时,作为桂西找金的第一支金矿踏勘小组的领头人,李正海已经在人迹罕至的山野找到6处金异常,桂西金矿的神秘面纱已触手可及。能为老区人民带来富裕的金山等着他去开发,他不能就此而去,不能屈服于命运。李正海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他在日记中写道:“作为一个科学工作者,深知客观的现实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是如何向病魔挑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因此而等死。只要生命不息,我就找矿不止!”
1986年,广西地矿局发出在桂西进行黄金勘查大会战的命令。李正海同时担任了会战主战场金牙矿区的分队长和技术负责人,双份工作不分白天黑夜地干。由于长年劳累过度,饮食作息无常,他的胃变得非常脆弱,终于发生了胃部大出血。队部领导批评他不爱惜身体,并和他家属一起劝他回队部休息,但李正海“不领情”,说:“会战正在关键时刻,我不能离开工地。”大家都拿他没办法。就这样,他带领200多名职工经过五年奋战,共完成钻孔140个,见矿116个,见矿率达83%,为国家探明提交了一个潜在价值十几亿的金矿床。
这期间,他仅1990年就在野外先后发生了三次胃部大出血,出血量达2000多毫升,身上的血几乎被换了一次。病刚好一点,他又回到野外,直到把生命中最后的轨迹留在找金路上。
人民不会忘记为其作出贡献的功臣们。李正海生前曾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并享受有特殊贡献的政府津贴。
在李正海几十年的人生历程上,他探出的是宝藏,奉献的是金子,“索取”的是赤诚。他奉献了一个共产党员所能奉献的一切,并用全部生命去寻找、去铸造了一块无价的真金!(附图片)
李正海生前在工作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