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村:变化在悄悄发生
——部分省报记者采访归来谈农业
最近,本报邀请部分省、市、自治区报纸负责农村报道的编辑、记者进京开了个座谈会。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坐在一起本是商谈农村报道问题,却自然而然地议论起乡村采访的所见所闻和各自的感受。下面是他们的发言摘录。
谈起当前的农村,大家感慨不已,真有点“几多欢喜些许愁”的味道,可是议来议去,却产生了这样的共识——
    形势:发展变化是主流
龚俊纯(辽宁日报):辽宁这几年发生的变化是很鼓舞人的。以前,东北人进关,装“米袋子”,抢购肉、蛋等,在全国都出了名。现在小农业长大了,全省粮食产量已连续4年超过150亿公斤,不仅自给有余,还略有输出。今年初辽宁的5亿多公斤稻谷和大米,有史以来第一次进关过海,销往日本,60多万头生猪和几亿公斤鲜细菜也销到周围省区。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去年的总产值达到1460亿元,一年增加了500亿元。这是省里坚持城乡互相服务、优势互补思路的结果。
陈泰祥(吉林日报):吉林农村形势,曾经有过忧大于喜,后来是喜忧参半,今年,出现了“喜大于忧”的新转机,粮食播种面积、农业资金投入和生产资料投放量均比去年同期增加。农民对土地承包政策的稳定、国家调整粮价、收购不打“白条”和负担减轻表示满意。
韩智、徐东洋(内蒙古日报):内蒙古自治区过去是十年九旱、风沙不断,可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生产条件发生了很大改观,农牧业连年丰收,去年粮食产量和牲畜头数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结束了20多年粮食调入的历史。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很高。仅去年一年,全区农民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就达2.8亿元,牧民建设防灾基地自筹资金几年累计达1.9亿元,占全部投资的70%。
李艳辉(天津日报):天津是城郊型农业,指导思想是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乡镇企业过去起点较低、布局随意,现在总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的地方已经有了像样的工业园区,有的已基本实现了城市化。
曾祥惠(湖北日报):我刚刚在下面采访了一圈回来,据估计,今年全省夏粮、夏油的增产幅度是近几年最大的。去年以来,省里在减轻农民负担、收购兑付现金、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去年末粮价的波动也对今年粮油增播、增产起了作用。但是最近有的地方农民负担有所回升,有的夏收资金有一定缺口,所以农民也有点担心,害怕今年又出现压级压价和“卖粮难”。
庞殿勋(新华日报):江苏农村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份额首次超过城市工业,同时多种经营得到大发展,1993年全省农民人均收入在1200元以上。但这两年江苏也出现了“米紧棉缺”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比较效益低,农民觉得种粮种棉不合算。据调查,现在想多种田、多收益的农民越来越少,59%的人只想种口粮田。
徐守礼(大众日报):山东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到去年,夏粮总产已连续三年列全国第一,苹果、花生、肉蛋奶、水产品等均名列前茅。但也面临新的矛盾。比如农民驾驭市场的能力还比较弱,在安排生产和选择项目时,常常是你看我、我看你,结果造成地区间的趋同性和某些产品的大起大落。
王利亚(湖南日报):当前农村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少,但是如果看主流、看趋势,应该说农村形势是好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志就是:农民的商品意识大大增强,市场“一呼百应”。去年,湖南农村的肉、禽、蛋、水产品等农副产品基本上没有积压。
赵瑞泉(河北日报):我下乡采访对此感受也很深。“调整结构”这个词,农民可能不大懂,可是发展大棚菜、种果树很内行,只要有一户引个头,全村就起来了。为什么?有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就是效益。农民能够以此为出发点安排生产、考虑问题,这是一种进步,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希望。
农村的进步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有成就不等于没有矛盾、没有潜在的危机,大家认为,说千道万,当前最要紧的是——
   农业:应得到实实在在的重视
周思贤(江西日报):江西农业比重很大,几十年来调出500多亿公斤商品粮,贡献很大。目前形势也不错。近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多次找各省、市、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商量农业问题,并制定了十多份关于农业的文件,表明中央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大政方针已定。但这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些部门仅仅把加强农业挂在嘴上、贴在墙上,建宾馆、买小车劲头十足,中央制定的扶持粮棉主产区等许多优惠政策却未很好落实。要真正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重要的一点是调整政策,实施工业反哺农业。
魏章官(福建日报):福建这两年山地综合开发有突破,农民田里求温饱,山上求小康。但搞口头农业、会议农业的情况也存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认为抓农业搞粮食,财政增收甚少,又看不出什么政绩,还不如在公路边办几个工厂见效快。所以不仅要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还要调动各级干部抓农业、涉农部门支援农业的积极性。
陈泰祥:上面的很多精神并没有真正贯彻下去,有的地方基层组织涣散,农村有线广播的普及率从97%下降到45%,精神文明的宣传阵地减少;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农村干部积极性保护不够,对农民的合理负担宣传得不够的倾向。
杜时国(河南日报):河南是农业大省,总的形势不错。一些地方抓基地、带农户,“龙型经济”搞得很有特色。现在农村存在一些有共性的问题。特别值得警惕的是,浮夸的风气、形式主义的风气又有抬头,有的地方甚至为争待遇而虚报产值。
徐守礼:不容忽视的是,在一省之内,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也越来越明显。山东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能相差近千元,人均收入不足500元的农户还占14%。
李丹、黄淑(海南日报):在海南,先进与落后,贫困与富裕的反差也很大。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后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作为全国陆地面积最小、海域面积最大、农业人口占80%的省份,扶贫的任务很重,还有不少农民住在稻草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岛上相当一部分地还荒着。其实发展水产品和反季节瓜菜,海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关键是各级政府要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设纵横贯通的“立交桥”。今年4月,文昌一个县的3万多吨西瓜远销北方、出口港澳,成交额达5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农民所得和县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60%和30%。
王玉怀(山西日报):农民参与市场流通还有许多困难,特别是远距离运销,多数没有合同,只是口头协议,行情一变就要吃亏,有的折腾半天还不如把农副产品放在家门口卖。
龚俊纯:解决农村的诸多问题确实有难度,但不是难在矛盾多,也不是难在中央的政策不明确,而首先是难在一些领导的认识、观念和作风上。“肚子饿了想农业,吃饱了肚子忘农业”,对农业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如果虚的多,实的少,再喊千遍万遍,也难把农业搞上去。
分散的小农户怎样走向大市场,如何顺利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各地都有很多高招儿,不过大家觉得,最基本的一条是——
    办法:到农民中去找
徐守礼:我们国家这么大,任何一级领导都很难设计出能包容和解决所有问题的通用方案。而有一些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但只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就能找到办法,找到答案。领导者不妨从农民那里搞一点“拿来主义”。当然,说尊重农民的创造并非撒手不管,领导者的责任是为农民群众的探索实践创造良好的环境,善于发现并帮助农民总结、提高,以指导、推动全局。
杜时国:从河南的实践看,实行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是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最有效的形式之一。这种经营组织形式有多种类型,如公司加农户、工厂加农户、加工企业加农户、服务组织加农户、专业协会加农户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产销合同化、生产基地化和服务系列化。凡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的地方都很少发生卖难或抢购大战,农民收入也有了明显增加。
罗晓岗(四川日报):在闯市场的过程中,农民有许多创造,比如广元市元坝区农民组建村级专业公司,衔接产销、联合出山的尝试,石柱县南宾区农民外出设立市场信息站,为本地产品打开销路的作法等等。四川是有9000万农民的农业大省,农业稳则巴蜀安,农民富则全川富,因此,增加农民收入是个大题目。调整结构是增收的关键,这当中一个层次是在稳粮的同时抓好多种经营和畜牧业。生猪是四川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优质农产品也大有开发潜力,四川有条件建成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基地。另一个层次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今年省里已决定抓100个小城镇建设试点,加快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进程。
陈志农(浙江日报):在浙江的许多地方,农民自发地选择了土地规模经营。随着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许多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希望把土地转包给他人,另一方面一些种田能手也愿意多承包土地,同样种20亩水稻,一户种比10户种人均创收高好几倍。在最早开展规模经营的温州,全市实行规模经营的耕地已突破30万亩,占农田总面积的15%,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达20多万户,占14%。目前全省要求承包的种田大户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此外,乡镇企业为明晰产权,搞活小、危、亏企业,进行合并、拍卖、兼并,一半以上企业搞了股份合作制。
庞殿勋:在苏南,农村劳动力的80%以上已转移到二、三产业,搞家庭农场、股份合作制农场势在必行,无锡、常熟、吴县等在这方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苏北则通过发展多种经营,鼓起农民腰包,盐城1993年仅这一项人均增收150元。
曾祥惠:发展多种经营也成为湖北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去年湖北农民人均收入首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多种经营。
魏章官:福建的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也向种田能手集中,并涌现了一批搞适度规模经营的“小韩丁”。闽东在进行土地制度综合改革试点,各种官办、侨办、民办的乡镇企业工业小区开始出现。
罗晓岗:四川劳动力输出数量很大,去年500多万川军跨省流动,从长远看,这种流动将给劳动力就业结构以及整个经济格局带来巨大变化,是跨世纪的大工程。但是这种流动从无序到有序需要一个过程,不应一味指责,而应多加组织和引导。省里是把它作为振兴四川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和战略措施来抓的。(本报编辑江夏整理)


第2版(经济)
专栏:

  集中力量 快收快打 颗粒进仓
农业部要求各地抓好“三夏”
本报讯据农业部农业司分析,今年全国夏粮面积为4.65亿亩,比去年减少700多万亩。从产量预计看,今年仍是一个丰收年。南方的四川、湖北等省增产幅度较大。
目前,西南已经开镰收割,北方再有10多天的时间也将进入收割季节。在今后半个月的时间内,能否顺利通过病虫害、干热风、倒伏、烂场雨“四关”,是丰产能否丰收的关键时期。农业部要求各地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扎扎实实地抓好夏收、夏种、夏管和其他各项工作。
要集中力量,快收快打。麦收期间气候多变,阴雨天气多,要集中力量抢收抢打,颗粒进仓;要适时种足种好夏播作物。各地一定要抢时间,争季节,早种早插,并适当扩大种植面积;切实加强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目前,正是春播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各地要组织群众及时中耕、施肥,特别是东北地区要立足于“早”,争农时、抢积温、促早熟;要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各级农业部门要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协助各级领导做好“三夏”组织工作,全面搞好技术指导。
(龚办)


第2版(经济)
专栏:

  运城农行确保夏收不打白条
本报讯山西运城地区农业银行根据今年夏粮收购时间集中、资金需求量大、任务紧等特点,坚持以支持收购为己任,采取过硬措施,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夏粮收购不给农民“打白条”。
运城地区今年小麦总面积570万亩,总产可望达到15亿公斤左右,预计收购商品小麦4.9亿公斤,加上其他共需资金5亿多元。
为确保不向农民“打白条”,运城地区农业银行早在4月份就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到各县搞调查,匡算了全区的小麦产量帐、收购数量帐、资金需求帐和资金缺口帐,做到心中有数。
针对今年资金缺口较大的实际,他们一方面狠抓储蓄存款,到5月中旬,全区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11475万元,比去年同期多增加8873万元。另一方面,积极清收催收贷款,盘活资金的存量。为了加强对收购资金的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他们建立了收购资金专户。截至6月2日,由农行负责管理的3.88亿元的收购资金已全部落实,并按规定的时间陆续到位。(张岸涛苑胜利阎艳芳)


第2版(经济)
专栏:

  泗洪农机部门为夏收提供优质服务
本报讯连日来,江苏省泗洪县农机系统发起组织的拥有1000名志愿者参加的177个农机服务队,辛勤奋战在夏收夏种前沿阵地,为军烈属、五保户、特困户、种粮大户等抢收抢脱“三麦”(大麦、小麦、元麦)。
5月下旬,泗洪县农机系统决定由农机化服务公司牵头,发起组织由1000名技术过硬、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农机手参加的夏收夏种农机服务志愿突击队。“三麦”普遍能开镰后,这支突击队分头出发,为军烈属、五保户、特困户和种粮大户抢收。
陈圩乡陈圩村5组农民祖明康是个特困户,家中无机无牛,夏收夏种很困难。眼见8亩小麦成熟待收,他心急火燎。乡农机站农机服务突击队赶到后,收割、运输、脱粒“一条龙”服务,解除了祖家后顾之忧。
(刘朝文)


第2版(经济)
专栏:

  抓住粮草皮毛 启动乡镇企业
鹿邑开发优势产业脱贫
本报讯原属贫困县的河南省鹿邑县近年不断传来振奋人心的喜讯:1992年取消国家财政补贴,1993年财政收入达1.24亿元,名列全省第五。该县的经验是:因地制宜,从抓“粮、草、皮、毛”优势产业开发加工入手,全面启动乡镇企业发展,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1993年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62%,今年前4个月,乡镇工业产值又比去年同期大幅度增长。最近,河南省委、省政府在鹿邑县召开了全省乡镇企业欠发达县工作会议,向全省推广了该县经验。
鹿邑曾是河南有名的贫困县,一马平川,地上地下缺乏资源。全县粮食除人畜用后,尚剩余1.3亿公斤,饲草储量7亿公斤,黄牛存栏20万头,山绵羊出栏14万只。这些农副产品资源得天独厚是最大优势,县里因而确立了抓“粮草皮毛”开发增值的发展战略。
在这一战略指导下,该县乡镇企业的饲料、面粉、粉条、副食品加工企业很快发展到3000余家,年转化粮食3500万公斤。为上述企业配套的造纸厂、彩印厂、纸箱厂、瓶盖厂发展到20余家,不仅为剩余粮食和剩余劳力找到了出路,而且粮食深加工后可增值4到6倍。用小麦秸秆织草编是该县农民的传统工艺,经漂白、印染等20多道工序而成的草帽、提篮等工艺品,不仅国内市场畅销,还出口国外。全县从事草编的农民达20多万人,年创产值两亿元。(向东王宇)


第2版(经济)
专栏:

  “芝麻花”开虎头山
马晓毅
1994年4月17日,由革命老区山东省临沂市芝麻墩镇援建的年产10万吨的大寨水泥厂建成投产了!
喜讯传来,芝麻墩人欣喜异常。
大寨与芝麻墩,一个是“农业学大寨”年代的老典型,一个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迅速发展起来的老区经济强镇,发展经济的共识把他们联结到一起。
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给芝麻墩镇创造了机遇。全镇现有水泥厂11家,年产水泥达70万吨,远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号称“水泥之乡”。
1992年12月初,大寨党支部书记郭凤莲千里迢迢,慕名而来。在芝麻墩镇镇长相西钧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沂滨水泥厂。当年曾随部队在虎头山上搬过石头的沂滨水泥厂厂长陈志明向客人介绍了水泥生产、企业管理和沂滨水泥厂的发展情况。郭凤莲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芝麻墩镇生产水泥,本地并无原料。煤是从山西运来的,石灰石、粘土也都是从外地购的,路途远,价格高。大寨与芝麻墩相比,生产水泥条件可谓得天独厚。煤炭资源十分丰富,质优价廉;虎头山的石灰石堆积成山,取之不尽;七沟八梁的粘土漫山遍野,用之不竭。大寨所缺少的只是资金、技术和人才。于是,郭凤莲郑重请求芝麻墩镇帮助大寨建一座年产10万吨的水泥厂。
十几天后,沂滨水泥厂厂长陈志明亲自前往大寨实地考察。经过双方协商,签订了援建协议。为了帮助大寨克服资金不足的困难,芝麻墩镇还无偿给大寨提供部分资金。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寨水泥厂于1993年2月中旬破土动工。
在大寨水泥厂投建期间,芝麻墩镇选派1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驻扎到大寨。他们牢记芝麻墩群众的嘱托,视大寨群众的事业为己任,顶烈日,冒严寒,帮助指导,动手实干,受到大寨群众的一致称赞。
芝麻墩与大寨,远隔千山万水;芝麻墩人与大寨人,隔山隔水不隔心。俗话说“芝麻花开节节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芝麻墩镇的“花”开到了大寨虎头山。


第2版(经济)
专栏:

  草原新鲜事
牧民养猪热
新华社呼和浩特6月4日电(记者石圭平)聚居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牧民,近几年大力发展养猪生产,改变千百年来单一放牧养畜的生产方式,目前鄂温克族自治旗生猪存栏数已达到10000多头。
养猪业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猪的生长发育快,出栏快,周转期短,效益高,另外这些年来,鄂温克族牧民的饮食结构发生很大改变,由过去单纯食用牛羊肉为主变为牛羊猪肉品种多样化。近几年来,鄂温克族牧民逐渐由牧业向种植业转化,种植业发展又为养猪业提供了丰富的饲料。
鄂温克族自治旗发展养猪业以牧户为主,建立小型家庭养猪场。不少养猪大户存栏生猪头数多达40多头。祖祖辈辈从来没有养过猪的北辉苏木(乡)牧民,目前生猪存栏总数达到100多头。


第2版(经济)
专栏:

  果农打起“地道战”
出击市场握胜券
新华社西安6月5日电(通讯员吕向阳、记者边江)“果农打起‘地道战’,出击市场握胜券!”陕西宝鸡市副市长陈继荣神采飞扬地对记者如是说。今年开春到目前,全市农村就已建起家庭小果库2000多座,果品贮藏量可达两万多吨。
宝鸡市近几年果品生产发展迅猛,总面积到去年底就达到70多万亩。其中占果园总面积90%以上的苹果陆续进入盛果期,去年总产量就达到20.6万吨。但因贮藏手段赶不上,收获季节果农们喜忧参半,为使果子尽快出手不惜竞相低价贱卖,形成“丰产不丰收”,而过后市场价格即扶摇直上,果农只能扼腕叹惜。
宝鸡市去冬提出建设土洋并举、大小结合的果库,使果品贮藏能力达到占总产量30%以上,要求宝鸡、眉县、凤翔、岐山、千阳等苹果主产地今明两年都要建起贮量在百吨以上的大中型县级果库。他们还发动群众打“地道战”,兴修家庭小果库。各县区在资金、技术、材料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凤翔县专门组织技术人员到乡村现场指导,全县已建起小果库600多座。
“地道”式果库出现,农民发展果品生产的信心大增,今春全市新增果园面积10多万亩。


第2版(经济)
专栏:来信

  棉农呼吁参加保险
近日,我在下乡中了解到,主要植棉区的农民有这样的呼声,希望保险公司能对棉花种植给予保险。
棉农的这种心理,一方面是对参加保险好处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由于连续两年棉花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使他们在思想上、经济上背上了沉重负担。尽管今年棉花提价,收购有保证,但这是秋后的事。棉农现在考虑的是从种到收以前的事,没有收成,价格再高也枉然。去年和前年的棉花长势很好,但一年遭虫灾,一年遭天灾,连续两年我县棉农损失7000余万元。农民是“一朝遭蛇咬,十年怕井绳”。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在鼓动农民种棉时,也实实在在考虑一下农民的这一心声,为农民解除后顾之忧。 
山西平遥县农业银行 曹宝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全国春季造林6600万亩
本报讯声势浩大的春季植树造林运动已基本结束,截至5月15日,全国完成春季造林6600万亩,占今年计划任务的97.5%,安徽、江西、山东、天津、湖北、广西、浙江、吉林八省市区造林绿化再创佳绩,提出力争今年实现灭荒目标。
为打好春季造林这一战役,各地采取对策,加强领导,落实资金,备足苗木,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地造林。湖北省34名地市级党政领导分别深入14个荒山大户县、131个荒山大户乡,落实造林绿化的各项措施,把任务落实到人头山头。(林萱)


第2版(经济)
专栏:

位于蚕茧之乡的浙江省兰溪市今年春茧喜获丰收,全市共发种春蚕三万多张,其中主梁道收购部门收购春茧可达二百四十六万担。兰溪市农业银行积极行动,已多渠道筹措资金,发放了春茧收购专项贷款一千二百万元。瞧!在兰溪市香溪镇供销社春茧收购点上,投售春茧的姑娘心里多高兴。郑志谷何建摄


第2版(经济)
专栏:编后

  优势不能丢
 “粮、草、皮、毛”这样一些农副产品,眼下在不少地方因卖不出去,或价钱不高,而成了“包袱”。同样的东西,为什么在鹿邑县就变得值钱
发展经济要扬长避短。这里所说的“长”,即一个地方的优势。优势千万不能丢,还应想办法发挥它,使优势产业真正成为自己的强项。这正如体育比赛,我们决不能拿自己的弱项,而只能靠自己的强项超过对手。
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优势不“优”的情况。我们对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一些农副产品不值钱,除了众所周知的比较效益低以外,深层次加工不够、优势还没有发挥出来,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难道种麦子的就只知道卖麦子,而不知道把麦子加工成面粉、粉条、副食品等来卖个好价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