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喀麦隆通讯

  “谢谢您,大使阁下!”
新华社记者郑苏春
中国驻喀麦隆大使张龙宝在当地成了新闻人物。二十多天来,无论他在哪里出现,总有喀麦隆人争着同他握手,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您,大使阁下!”
喀麦隆人何以如此?
“非洲雄狮”喀麦隆国家足球队自去年十月获得参加世界杯赛决赛阶段入场券以来,一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备战。由于经费拮据,出国参加热身赛的机会很少,正常的训练也不时受到干扰。为解决经费问题,喀麦隆政府曾公开寻求资助人,但在经济困难面前,无人应诺。眼看世界杯赛事将近,“雄狮”所需的大约三百万美元的资金大部分未落实。喀麦隆政府只得打出最后一张牌——在全国开展为“雄狮”捐款活动。
“爱心献‘雄狮’”募捐活动的发起仪式于五月十日上午十时在喀麦隆电视台大演播厅举行,由总理阿希迪·阿楚主持。厅内坐满了喀麦隆政界要人、商界巨子、社会名流以及群众代表,唯独外交使团席冷冷清清,只有张龙宝大使坐在写有“中国”字样的席位上。
仪式开始,阿楚首先讲话,他解释了国家的困难后,呼吁全国的父老兄弟为“雄狮”献一份爱心,让他们能够气势昂扬地去美国“放声怒吼”。阿楚讲完话,当场
为“雄狮”捐款一百万非洲法郎(约合一千七百美元)。政府部长、工业家和社会名流也都纷纷解囊。
捐款在继续,电视节目现场主持人突然提出请中国大使讲话。只见张龙宝沉着地走上讲台,用流利的法语说:“女士们,先生们,我像你们一样热爱‘雄狮’”。他的第一句话激起雷鸣般的掌声。“‘非洲雄狮’不仅是喀麦隆的骄傲,也是非洲的骄傲。米拉是中国球迷最喜爱的世界级巨星之一,……”张龙宝侃侃而谈,台下忽而安静,忽而掌声雷动。他话题一转,说:“既然我们的‘雄狮’能在上届世界杯赛中闯入八强,这次为什么不能进入半决赛,乃至决赛呢?”整个演播厅一片沸腾,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张龙宝最后说:“我向‘雄狮’捐献五十万非洲法郎(约合八百五十美元),数目虽少,金钱有价,但我对‘雄狮’的真情是无法衡量的。”场内响起长时间的掌声和欢呼声。
喀麦隆政府发言人、通信国务部长孔楚·郭梅尼教授在经过中国大使身边时,两眼湿润,双手横握在胸前不停地向他致谢。
“爱心献‘雄狮’”发起仪式通过电视台和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喀麦隆的千家万户,中国大使的形象和话语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中。阿楚总理在五月二十日喀麦隆国庆招待会上见到张龙宝的第一句话就是“大使阁下,我感谢您的赞助。”由于工作关系,张龙宝二十多天里会见了十多位喀麦隆政府部长,他们无一例外地对中国大使的义举深表谢意。有一天,张龙宝去机场迎接来访的中国代表团,被喀麦隆海关人员认了出来,他们围上前同他握手,一位警官竖起拇指,高声说:“大使阁下,你的讲话太精彩了。”张龙宝去外省参观,常有青年人在公路上追逐插有中国国旗的大使座车,高喊:“中国大使,爱心献‘雄狮’。”
当记者向张龙宝提起喀麦隆新闻媒体有“中国大使现象”一说时,这位外交官说:“这种现象是喀麦隆人民对中国友好感情的一种宣泄。我的愿望就是在中喀友好合作的园地里当一个好园丁,种植长开不败的鲜花……”
(新华社雅温得六月四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亚洲可望成为世界最大石油市场
预计日需求量七百五十万桶
新华社科威特6月3日电据科威特通讯社今天报道,国际能源经济协会会长费沙拉基最近在一项研究报告中提出,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心已经移向亚洲。到2000年,亚洲可望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市场。
报道援引费沙拉基的话说,自1990年以来,亚洲与太平洋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每天大约需要300万桶。到1993年,亚太国家在石油消费方面已经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第二大市场。
费沙拉基说,亚洲国家增加石油需求,主要是因为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迅速,部分国家的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出现升值,以及一些国家开放了能源市场。
费沙拉基认为,亚洲对石油的渴求将持续到下一个世纪,需求量估计可达到每天750万桶。
在这期间,亚洲及太平洋国家将更加依赖中东地区的原油和成品油。


第7版(国际)
专栏:

  联合国举行世界环境保护颁奖大会
我中卫林场获殊荣
本报伦敦6月3日电记者李文政报道:今天上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伦敦举行1994年度“全球500佳环境保护奖”发奖大会,表彰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中国兰州铁路局在宁夏中卫地区设立的中卫固沙林场获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道·斯韦尔夫人向林场场长张克智工程师颁发了奖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评价中卫固沙林场的成就时指出,中卫地区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年降雨量只有80毫米。这个固沙林场自1957年建立以来,就开展了固定流动沙丘和植树造林的工作。30多年来,林场培育了6738万棵树苗,栽种了5512万棵树木,草篱笆覆盖面积达到68万英亩,果园面积达到1130英亩。上述植树造林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原有农田并向沙漠夺回了28万英亩的耕地;生物物种也不断增加,现在有了147种动物,260种植物。联合国全球500佳环境奖是1987年设立的。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发表经济合作白皮书
据新华社东京6月3日电(记者俞宜国)日本通商产业省今天发表《经济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所在》1994年版经济合作白皮书,主张日本把援助同贸易、投资联系起来,提高亚洲的技术水平并促进国际分工。
白皮书说,1992年,全世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经济合作援助约达1688亿美元。日本提供的援助额为159.44亿美元,其中65.1%是向亚洲地区提供的,主要包括运输、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领域。
白皮书认为,亚洲地区在1993年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中心”。发展中国家在这一年的国内实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了6.1%,其中亚洲地区的增长率达8.4%。白皮书指出,“中国实行市场经济,推进改革开放政策,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度增长”。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灾情

  埃塞旱灾5000余人死亡
据亚的斯亚贝巴报纸报道,埃塞俄比亚南部北奥莫地区在过去2个月中因旱灾引起的饥饿和疟疾等疾病已有5000余人死亡。
当地官员近日向在奥莫视察的埃塞俄比亚总理莱内汇报说,干旱还使3000多头牲口死亡。
另据报道,在埃塞北部的提格雷地区,由于雨季推迟,饥民人数从4个月前的70万增加到目前的140万。
莱内在视察灾区时说,在全国可能有700万人受到旱灾的影响,受灾最严重的是南部的一些地区。
埃塞俄比亚救济和重建委员会已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行动,即将把30万吨粮食送往各灾区。同时,国际捐赠组织正在把90万吨紧急救济粮运往埃塞俄比亚。(本栏均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灾情

  罗东部旱灾肆虐
罗马尼亚东部地区遭遇近70年来最严重的旱灾。农业减产已成定局。
据报道,去年11月的严寒影响了秋播作物的生长,今年早春以来的干旱又给农作物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干旱对春播作物影响尤甚,许多地方播下的种子不能发芽,即使发芽,也生长不良。有的农田不得不重新播种。土地墒情不好,使一部分麦子不能成熟。
东部地区的加拉茨县和瓦斯卢伊县受灾较重。大部分农作物受损,灌溉设施因被损坏而无法发挥作用。
在雅西和博托沙尼两县,降雨量大大低于正常年份的平均数,仅有正常年份平均数的40%左右。
在素有粮仓之称的伯勒干平原,由于缺水,小麦有的开始枯死。农民被迫翻耕土地,等待降雨时改种玉米。


第7版(国际)
专栏:国际灾情

  印尼发生强地震和海啸
印尼西努沙登加拉首府马塔兰四日晨五时零六分(印尼中部时间,与北京时间同)发生里氏六级地震。地震持续了十秒钟。
据报道,到四日晨为止,地震引起的海啸造成的死亡人数已达一百七十二人,另有四十七人失踪。六百多所房屋和二百五十多条船被毁。据安塔拉通讯社报道,这次地震波及到巴厘岛的登巴萨等地区。
据印尼国家地球物理和气象研究所测定,这次地震的位置在登巴萨西南六十一公里的海里,(南纬十点七零度,东经一百一十二点八二度)震中距地面三百四十五公里。
另据报道,当地时间三日清晨这一地区曾发生了里氏五点九级的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袭击了东爪哇的南海岸。海浪高达五米至七米并冲上陆地达数百米之远。


第7版(国际)
专栏:

巴将进口45万包棉花巴基斯坦出口促进局主席米安·哈比卜拉日前披露,巴基斯坦将从中亚、美国和中国进口45万包棉花。他说,已有15万包棉花运抵巴基斯坦。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失业率下降到6% 美国劳工部3日发表报告,宣布5月失业率下降到6%,比4月份下降了0.4%,这是近3年来最低的失业率。 (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中芬贸易大幅增长 据芬兰海关6月1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数字,进入90年代以来,中芬两国进出口贸易出现大幅度的增长,去年贸易总额达近30亿芬兰马克(1美元约合5.5芬兰马克),今年第一季度贸易额已达近8亿芬兰马克,芬兰对中国的出口和从中国的进口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0%和18%。


第7版(国际)
专栏:

古巴华裔纪念中国人在古居住147周年 为纪念中国人旅居古巴147周年,由一批华裔青年筹办的《中国人在古巴》展览会3日下午在哈瓦那华人区开幕。


第7版(国际)
专栏:

世行将向墨贷款18亿美元 世界银行2日宣布,在未来3年中,世行将向墨西哥提供18亿美元的贷款。其中第一笔9.18亿美元的贷款已进入最后审批阶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本经济出现好转征兆 据日本银行和通产省的调查,日本经济在总体上已经停止进一步下滑,并且出现了好转的征兆。日本银行2日发表的《1993年度的金融和经济动向》说,这次日本经济恢复的特点是以个人消费的回升为主导的,与过去那种以设备投资的增加为主导的恢复模式有明显的不同。日本银行说,虽然现在设备投资增加缓慢,但是由于日元升值使进口商品降价以及耐用消费品库存的调整,个人消费正在缓慢地回升。(据新华社)


第7版(国际)
专栏:

新加坡不久前举办牙齿保健周活动。自1969年起,该国每两年举办一次这项活动,目的在于加强人们的牙齿保健意识,进一步提高健康水平。这是在一个牙膏模型下,孩子们通过电脑调阅牙齿保健知识资料。新华社记者曾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