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西哈努克国王和王后
双方表示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进一步发展
本报北京6月4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会见了对我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的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和王后莫尼列两陛下。双方表示,将共同努力,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
李鹏说,“这次国王和王后两陛下的访问,带来了柬埔寨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意。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两陛下表示热烈的欢迎。”
西哈努克国王介绍了柬埔寨王国的国内形势。李鹏总理表示,“柬埔寨国内的问题,尽管解决起来还有困难,但国王陛下从大局出发,采取了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我们相信,只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和平和民族和解的前景是好的。”
李鹏总理向西哈努克国王简要介绍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和当前的外交政策。西哈努克国王表示,他每次来访,都看到中国在各方面出现新的变化。他为兄弟的中国人民所取得的成就感到由衷的高兴。
会见后,李鹏总理设宴款待西哈努克国王、莫尼列王后两陛下及其一行。中方陪同团团长和柬埔寨国王和王后的部分随行人员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西哈努克国王和王后
相信柬埔寨将获得重建事业的胜利
新华社北京6月4日电(记者张荣典)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和夫人郁文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努克和王后诺罗敦·莫尼列·西哈努克。乔石表示相信,柬埔寨将在和平与重建的事业中取得胜利。
在亲切友好的交谈中,乔石说:“西哈努克国王同中国几代领导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几十年来始终致力于巩固和发展两国之间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我们对此十分钦佩。”
乔石说,数十年来,无论在何种情况下,西哈努克国王一直以国家利益为重,为柬埔寨的独立、和平、统一和繁荣而奋斗不息。这种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赢得了柬埔寨人民的衷心爱戴,这种为和平而进行的努力得到了柬埔寨人民的热烈支持。乔石表示相信,在西哈努克国王的领导下,经过全体柬埔寨人民的共同努力,柬埔寨一定能够妥善解决内部存在的问题,并终将会在和平与重建的事业中取得胜利。乔石表示,中国全国人大愿加强同柬埔寨国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推动中柬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深入发展。
西哈努克国王说,柬中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可追溯到两千年以前。近几十年来,中国人民和领导人与柬埔寨人民和领导人之间兄弟般的友谊和团结经历了各种考验,不断得到发展。他说:“昨天,我与江泽民主席进行了很好的交谈。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能促进两国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西哈努克国王说:“当前,柬埔寨国内的和平与稳定还存在问题。我主张在柬埔寨实现全面的民族和解。当前存在的问题只能通过和平的方法来解决。”


第1版(要闻)
专栏:

  吉林省梨树县建设教师新村
吉林省第一座教师新村正在梨树县加紧建设。今年教师节前,县城内90%的中级职称的教师和教师中的无房户、拥挤户将搬进住宅楼。今年4月开始兴建的这座教师新村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共建10栋6层楼房,可容480户教师居住。建成后,县城内3000多户教师的住房问题可全部得到调剂解决。(除署名外据新华社)


第1版(要闻)
专栏:

  近两月人民币汇率稳定略升值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成立两个月以来运行良好,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并略有升值。从今年4月4日起作为全国性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到5月31日共办理成交68.8亿美元和41.5亿港元。数据显示,4月4日开业时,1美元兑8.6967元人民币,5月4日为1美元兑8.6736元人民币,到6月3日1美元兑8.6591元人民币。


第1版(要闻)
专栏:

  云南太阳能开发利用全国领先
云南在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5月10日在昆明举行的全省首届太阳能系列产品展示会展示了这个省20年来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可喜成果。目前,该省太阳能产品的生产厂家达30多个,太阳能热水器的生产、销售额已占全国的1/5左右,光热、光电产品的产值已超亿元,年可节约标准煤10余万吨。(任维东)


第1版(要闻)
专栏:

  天交会成交额四点四亿美元
为期8天的1994年中国天津出口商品交易会6月4日闭幕。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会考察。交易会成交总额达4.4亿美元,比去年增长21%。到会客商2400多人。有关参展企业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24项,协议利用外资总额4.4亿美元。本届交易会是由华北、西北和西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单位共同主办的。(陈杰)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山里妇女科技热
近年来,随着农村科学技术普及的不断深入,地处井冈山区的江西遂川县,越来越多的山里妇女尝到了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的甜头。如今,该县妇女学科学用科学已蔚然成风。瞧,这群来自山区的妇女正围着县里下乡来的科技咨询摊点请教科技知识!张锋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编者的话

  延安精神永存
这篇通讯开头叙述的真实故事,当时鲜为人知。可是,自电影《周恩来》上映后,就在千千万万人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延安咋样了?全国人民都惦念着。
最近,我们的记者再回延安,发来的信息令人振奋。
延安绿了,黄土地开始变成绿土地,延安市森林覆盖率已达百分之四十九,远远走在全国绿化的前列。
延安通火车了,延安人外出不必骑毛驴走山路,火车已到宝塔山,延安——西安——全国紧相连。
延安有了大工业,四项主导产业:油、煤、烟、纺,一九九三年产值达到九点一七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八点四倍,其中石油一项达五点三五亿元,比一九七八年增长二十八点八倍。
延安安电话的人多了,城镇平均百人六部,其中延安市百人平均超过七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延安人锅里不愁了,全区粮食总产一九九三年与一九七八年比,由三十九点六万吨增为七十七点一五万吨,农民人均由三百零七公斤增为五百一十二公斤。
延安人手里开始有钱了,一九九三年延安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在七百元以上。枣园乡庙沟村,一九七八年人均收入只有四十元,一九九三年达到三千多元。
延安,您在革命年代,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做出过伟大的贡献;您同中国共产党人一起培育起新的美德——延安精神,又激励延安儿女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紧跟时代前进的新延安;延安精神,成为全国人民新时期的创业精神。
延安精神永存!


第1版(要闻)
专栏:老少边区行

  再回延安看母亲
——革命圣地延安开发扶贫巡礼
本报记者孟西安
“我又回到老家了!”
1973年6月,当身患癌症的周恩来总理,冲破漫天阴霾,乘飞机回到延安时,不禁深情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可是,在周总理的眼中,延安虽有些变化,但四周仍是“秃顶”的山峁,还有不少农民缺吃少穿,他老人家难过得落了泪。午餐中,他心情沉重,咽不下饭。他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在场的延安党政领导,问:“延安3年农业变面貌,5年粮食翻番行不行?”当他听到延安地委书记回答“有决心”时,竟高兴得忘记大夫的叮嘱,让服务员“拿酒来”,为延安美好的远景举杯祝酒:“等延安改变了面貌,我一定再回来!”
“可是,敬爱的周总理离开延安不到3年,就与世长辞了。”当年负责接待周总理的延安地委副书记土金璋,每当回忆起这件往事,就难过:“到5年后的1978年,延安粮食总产只比1973年提高了1成多,周总理的嘱托没有实现啊!”
一晃15个年头又过去了,现在的延安又是什么样子呢?
“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
春风带春雨 把延安吹醒染绿
山连着山,峁连着峁。我们乘坐着火车,穿山越岭向延安进发。
“火车开到宝塔山,结束了延安不通火车的历史,通过钢铁动脉,给延安经济输入了新的生机。”延安地委书记遆靠山高兴地对记者说,“改革开放,不仅使周总理的嘱托得以实现,而且也给延安城乡披上了新装。”
我们信步登上宝塔山,凭栏鸟瞰,延河两岸,幢幢新楼鳞次栉比,大街小巷流光溢彩;远眺清凉、凤凰山麓,排排新窑比肩而立,林木葱葱一片翠绿……
细心打量,在延安街头很难找到头扎白羊肚手巾的农民和骑毛驴赶集的乡亲,而时时可以看到开摩托、坐汽车、乘火车的农民和西装革履、走南闯北做生意的年轻后生;姑娘留起了披肩烫发,有了孩子的婆姨,也纷纷戴上金耳环,穿上崭新的花衣。现代生活的气息在圣地随时可闻。延安兴起了“电话热”,城镇人口电话普及率已达百人6.1部,其中延安市已达到7.14部,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今年春上,延安雨水充足。万花山庄,牡丹竞开,佳卉吐芳;蟠龙山顶,那更是绿色的海洋。站在蟠龙山上,延安市委书记马福雄指着满山的葱绿对记者说,改革开放犹如春风化雨,使延安昔日“荒山秃岭地不绿”的景象得以改观,现在延安市的森林覆盖率已达49%!
延安市市长周万龙还给我们讲了一件事:1989年他到沿海考察,一位没到过延安的干部问:你们延安有没有树?有没有楼?去年这位干部到这儿一看,惊奇地说:延安城里楼比窑洞多,这里哪是“黄土地”,分明是“绿土地”呀!
马福雄书记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俺们延安山疙瘩多,过去把它当包袱,今天成了宝贝。过去,贫穷在山;今天,潜力在山,富裕也在山!关键在于理清思路,找准出路。”
思路和出路 来自实事求是
延安地区辖13个县(市),总人口185万多人,土地面积5554多万亩,人均占地30亩;其中丘陵土地占2/3以上。过去由于关山隔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延安经济发展缓慢。1973年,全区人均占有粮食不到250公斤,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到50元。不少农户不仅“锅里愁”(无粮),而且“手里愁”(无钱)。
人们怎能忘记,当年,在周总理的关心下,中央机关和首都人民向革命圣地延安伸出了援助之手。除了大批知识青年和干部奔赴延安(其中有周总理的侄子)外,先后向延安投资1.2亿元,帮助建成了16个工业企业。由于匆忙上马,没有依托当地资源,大多数企业很不景气。到1978年,亏损额高达960多万元。而农业,仍然是“广种薄收”,“越穷越垦,越垦越穷”……
反思过去,面对现实,延安的领导们坐不住了:经济要上去,延安精神要回来!单靠上头“输血”不行,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延安的干部和群众重新审视眼前的山峁和脚下的黄土:
延安全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煤炭储量71亿吨,石油储量4.3亿吨,紫砂陶土储量1000多万吨,此外,还有丰富的天然气、白砂石、森林资源;同时,这里土层厚,夏季长,日温差大,有利于苹果、多种经济作物的生长以及牧畜业的发展。
思路决定出路。延安地委、行署决定:“依托资源、面向市场,区域开发,重点突破”的路子——农业大力开发“果、烟、羊、薯”4大主导产业,工业大力开发“煤、油、烟、纺”4大主导产业。
“开发”的号角吹响,延安工农业的“双马”,扬起了飞腾的“四蹄”。
开发加开放 叩响致富大门
改革开放,使革命圣地延安与外部世界紧密相连。观念的更新、经济上的接轨,又给延安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延安人走出封闭的境界。延安与兄弟省市加强了横向协作。1992年3月起,延安与山东省潍坊市实行干部易地交流,现在,两地已缔结友好乡镇69对,友好部门18对,姊妹企业64对、在延安选定开发建设项目317个,总投资2.8亿多元,全部建成投产可实现年产值8.9亿元,利税1.6亿元。延安也有了“三资”企业。
农业上,延安市委、市政府从土地面广、宜于发展林果畜牧的实际出发,要求各乡镇、农户退耕还林种草,走“兴果富农”和“以果促粮,以农养牧,以牧肥农”的发展生态农业之路。
枣园乡庙沟村带了头。这个山褶里的穷村有“望天田”7500亩,但1978年前,人均粮仅150公斤,收入仅40多元。从1984年开始,该村还林务果达5500亩,仅留2000亩川地种粮。结果山绿了,粮丰了,人富了。从1989年以来,年年人均粮钱过千,1993年人均纯收入达3020元,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就达2800元!
在工业战线上,也涌现出像南泥湾石油勘探公司的典型。该公司总经理田维宽告诉记者,南泥湾石油地质储量过亿吨,现已有287口井投入生产,年产量达3万吨,去年实现利税达1200万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跃居全省同行业第一,在延安市工业企业中名列榜首。
江泽民总书记上任不久来到延安,来到庙沟和南泥湾,肯定了庙沟村“兴果富民”和南泥湾石油开发的经验。他明确指出:延安精神并没有过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今天,仍然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要变“输血式”的扶贫为开发性扶贫,尽快改变老区贫穷面貌。
延安“大生产”的烈火,再一次被熊熊点燃。
一山一山规划,一坡一坡治理,全市涌现出128个庙沟式村子。昔日“红绿补丁烂衣裳,广种薄收缺钱粮”的白峁村和飞马河村,由于大力退耕还林栽果树,钱粮连年“双过千”,而且仅苹果一项,人均收入都已超过2000元。记者来到飞马河村,只见村民全部搬进新窑,村里还建起了一座卫星地面电视接收站。村民们高兴地说:“沟坡,一满栽苹果,咱锅里有了,腰里鼓了,手头也活泛多了。”
不到3年,“绿色战役”已大见成效:到去年年底,全市共退耕62万多亩,新造林48.5万亩,种草58.8万亩;粮食产量达9.47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全市果品年产量达3000多万公斤,农民人均收入达700元以上,分别比1989年翻了两番和增长了28.9%、109%。与此同时,1993年延安地区工业“油、煤、烟、纺”4个主导产业产值达9.17亿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占整个工业总产值的60.9%,其中仅石油一项,年产值达5.35亿元,比1978年增长28.8倍,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35%强。
据统计部门提供的数字表明:延安全区粮食总产已于1990年实现翻番,而这年实现翻番时,耕地却比1973年减少56万亩!1993年农业总产值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23亿元和612元,分别比1973年翻了3番多和近4番。1993年与1978年相比,全区粮食总产由39.6万吨增为77.15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食由307公斤,增长到512公斤。
这是历史性的变化和成就。然而,延安人明白,与人家比,他们还不富裕,黄河沿岸和北部山区仍贫穷。
是的,圣地延安正沐浴着春风,迎来了春的婀娜,并将迎来夏的浓烈,秋的沉甸。
一曲新时期的《信天游》,正回荡在宝塔山上,延水河畔: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延安再搞大生产;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母亲延安换新颜……
(附图片)
压题照片;革命圣地——延安本报记者王忠家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扶贫要扶人
周明田
对贫困地区,资金、技术、政策扶持都是必要的,但更为重要的是人才扶持,特别是管理人才的扶持。这方面,江苏华西村带了个好头,他们主动提出创办扶贫培训班,为落后地区免费培训管理人才,以帮助落后地区尽快脱贫致富。这是非常有远见的。
落后地区之所以落后,原因多种多样,有客观原因,如缺少资金、技术,交通通讯不发达等;也有主观原因,如缺人才。缺人才是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即便有了资金和技术,但没有观念新、能力强的人才(主要是管理人才),这些资金、技术等也不会转化成新的财富。暂时没有资金、技术等硬条件,有了人才就可以去积极争取、创造。落后地区要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培养人才,提高人的素质,以人的高素质带来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过去,在扶贫工作中,人才培养的工作做得不够,有的落后地区之所以长期改变不了面貌,跟重财物、轻人才的扶贫方式不无关系。个别落后地区甚至盼着扶贫坐享其成,不思进取。这从反面说明单一的财物扶贫并不利于脱贫。
华西村为落后地区培养人才,可谓找到了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一把钥匙。其他先富起来的地区,也有责任、有义务这样做,达到先富帮后富、走向共同富裕的目的。


第1版(要闻)
专栏:

  加大改革力度 重点扶持“国家队”
济南市大中企业效益增长
本报讯济南市把20家对全市工业经济起主导、支柱作用的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放在改革开放的战略位置予以扶持,使其强筋壮骨,焕发生机。今年1至4月份,这20家骨干企业完成产值52亿元,实现利税9.1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5.5%和11.04%,保持了速度效益的同步增长。
为使“国家主力队”真正活起来,济南市委、市政府鼓励和支持骨干企业大胆运用《条例》赋予的权力,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运行机制和经营机制,确立其在国际国内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在全市改革试点中,20家骨干企业全部被列为重点扶持调度的对象,并由市级领导干部和主管部门进行具体帮助。去年,这20家骨干企业都圆满完成了三项制度改革,今年又相继迈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步伐,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动力机制大为增强,生产经营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据统计,今年头4个月20家骨干企业的资金利税率达到16.5%,高于全市企业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为8.2%,高于全市水平5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济南市委、市政府着力引导和推动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实施“腾笼换业”工程,腾出市区黄金地段的老厂址搞第三产业,鼓励外商到新工业区建新厂。济南市始终把重点放到先进技术引进和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上,市级领导干部对重点引进项目实行分工负责制,确保引进技术的先进性和项目的落实,以实现产品的换代更新。济南中国轻骑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坚持引进和开发并举,在引进日本铃木公司六种先进车型的同时,经过学习、借鉴,又自行研制开发出30多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目前年生产能力达70万辆,成为我国摩托车生产的三大厂家之一,产品称雄国际市场,在今年初济南订货会上,一次签订了79万辆的供货合同,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47.9亿元,可望连续四年实现翻番。
(贾建舟王志臣周明)


第1版(要闻)
专栏:

  面向市场 挖潜改造
花都市国有企业无亏损
本报讯记者李宏伟报道:曾经一度不景气的广东省花都市国有企业,经过一年多的挖潜改造,焕发出勃勃生机。目前,全市17家国有企业无一亏损,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花都市17家国有企业多数建于50年代。近几年来,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等原因,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到1991年底,全市17家国有企业有9家亏损,其余8家属于潜亏或微利企业。为此,1992年初,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关于搞活国营工业的措施》等政策,提出进行挖潜和改造,引进资金和技术,努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产品有市场的国有企业,花都市进行技改挖潜,提高效益。对于经营不善的国有企业,花都市及时帮助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对于产品无出路的国有企业,花都市下决心进行关、停、并、转,并多渠道招引外商投资办新厂。新街砖厂原来生产红砖,后因建107国道占用了该厂的泥场,企业无法生产,市里积极招引外商投资办新厂,使一厂变多厂。陶瓷厂产品档次低,市里帮其调整产品结构,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生产玻化砖、抛光砖等高档建材产品,形成了年产各种高档砖块170万平方米的生产能力。环球塑料厂、广丰毛巾厂、印刷厂、机电五金厂等企业产品有销路,资金暂时有困难,市里及时注入扶持资金达2600万元,使这些企业度过了难关。


第1版(要闻)
专栏:

  关于增值税专用发票换版的公告
为了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以下简称专用发票)的印制和使用管理,确保我国增值税制的顺利实施,经国务院批准,自1994年7月1日起,全国将统一使用新版专用发票,现将有关问题公告如下:
一、新版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委托中国人民银行印钞造币总公司统一印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印制。
二、为了便于使用,新版专用发票分为中文版(包括藏文、维吾尔文两种少数民族文字版),中英文版和电子计算机版;中文版、中英文版分为万元、百万元和千万元版;各种版式的联次分为四联票和七联票。纳税人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使用。
三、新版专用发票使用全国统一的防伪标志。
四、新版专用发票启用后,原版专用发票一律停止使用,由税务机关集中收缴,统一销毁。
五、新版专用发票使用后,各地要继续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严格管理,严禁私印、伪造、变造、倒卖、转借和代开。对违反专用发票使用规定造成偷税的,税务机关将依法予以严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惩处。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1994年6月5日


第1版(要闻)
专栏:

  唐钢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
去年实现利税16.04亿元,今年头四月利税达5.67亿元
本报讯国有特大型企业唐山钢铁(集团)公司通过深化改革、转换机制,活力增强,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1993年实现利税16.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倍,其中利润增长5.37倍,居河北省利税大户之首。今年1至4月份,铁、钢、材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60.49%、12.06%和8.54%,实现利税5.67亿元。
具有50年历史的唐钢,是我国碱性转炉炼钢的发祥地。改革开放以来,唐钢以转换机制、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先后投资20亿元,实施了80多次以“添平补齐”为重点的改造扩建项目,建成了14条国际标准生产线。39台套主体设备中,有19台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实现了矿、焦、铁、钢、材综合配套的生产格局,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骨干项目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企业面貌明显改观。
1992年,唐钢在钢材热升温的情况下,不急功近利,瞄准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投资7.6亿元,抓紧建设被国家列为“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的唐钢2号高炉工程。到1993年底,提前两年具备了铁钢200万吨配套能力。
唐钢改造挖潜,先后采用200多项高新技术,使一批60年代的老设备焕发了青春。“七五”期间建设的一号高炉去年产铁90.06万吨,达产率105.33%,主要生产技术指标在全国同期建设的四座高炉中名列第一。在吸收引进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唐钢广大科技人员还对“七五”期间建设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速线材厂进行了100多项技术改造,使备件国产化率达到90%以上。目前,该公司国内先进水平和国际一般水平的产品已达84.94%。
唐钢生产经营逐步进入良性循环,国有资产迅速增值,1993年,唐钢固定资产原值、净值分别达到25.2亿元和19.5亿元,分别比1991年净增2.96亿元和0.74亿元。(郑戈杨惠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