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美化家庭

  建设普通人的生活环境
——张宝玮教授谈居室装修
袁晞
近年来,随着生活条件和生活观念的变化,中国人对生活环境有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城市人把居室改造作为家庭建设的重要内容,把许多精力和财力投入装修之中。但是,装什么、怎么装对很多人来说还是难以把握的新课题,为此,记者访问了多年从事建筑环境艺术工作的张宝玮教授。张宝玮60年代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学系;先后搞过中国传统建筑研究和工民用建筑设计;80年代后去欧洲工作了10余年,在西班牙现代建筑大师米厄尔·费萨克的建筑事务所主持过300多万平方米的生活小区规划设计和多项大型建筑设计;去年回国后受聘于中央美术学院讲授建筑环境艺术。他对当代中西方建筑艺术观念、装修艺术潮流有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他对居室建设的一些见解对不少忙于装修的人们可能会有所帮助。
“营造与人更亲近的住所”
张宝玮从当代建筑谈起,他说从大工业回到自然是当今的潮流,发达国家不少新建筑是用清水砖、木材建造的,大块的玻璃、不锈钢板渐少使用。比如西班牙地中海边的一个五星级饭店就是用砖和水泥等最普通的建筑材料,由人工砌成,建筑和绿地、天空、海洋融为一体。这种自然的、手工的建筑与人的关系更直接,更亲切,住起来也就更舒适。
张宝玮认为从种种束缚中解脱出来走向自然是当代人整体生活观念的变化。他举例说,西装过去是西方人的主要服装,现在西方人除少数正式场合外,常着宽松的便装。从追求服装合身到追求宽松,是为了给人体更多的自由。就建筑来说,从大工业时代起,人们就居住在建筑师创造的环境里,今天人们要从这里走出来,创造有自己个性的环境。张宝玮说,我们国家绝大多数人现在还不具备自己建楼房、造别墅的条件,但越来越多的人在改造、装修居室,一方面是把使用条件改善得更舒适,一方面也追求一点儿生活的情趣、一点儿温馨的感觉,开始建设普通人自己的生活环境。营造与人更亲近的住所,为了更自然的生活,这也是生活观念的变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好衣服全都穿在身上并不美”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分到一套房子不是件容易的事,很多分了房子的人把全部资金和精力投入装修,从上到下都花钱,觉得花样多多益善。张宝玮说,不懂得适可而止是装修的大忌,这好比人穿衣服,好衣服全都穿在身上并不美,打扮得体才漂亮。我们装修居室,在使用功能以外,适当加一些美化就可以了,千万不要有一样装一样,处处都装饰。应该有好的设计,给自己的房子定一种调子,墙、地、家具、窗帘等共同构成一种大效果,这儿加一点儿、那儿加一点儿的局部追求是不可取的。有人见彩色喷涂好看,就把墙喷成彩色,又见花窗帘漂亮,于是又挂上花窗帘,结果墙和窗帘花成一片,远不如白墙花窗帘或花墙白窗帘出效果。
张宝玮说搞设计要充分考虑生产条件,否则设计不可能成功。他举了一个我们身边的例子:几年前王府井的精工表店用不锈钢材料装修门面,门楣横平竖直,半圆的门柱用整块的不锈钢板做成,体现了一种大工业精确的美。后来街上的店面一窝蜂用起了不锈钢,却大多用手工敲打、焊接,梁是翘的,柱子上留着焊缝,这就不是美,而是拙劣、简陋。我们不少人装修房子请的是乡村木工,设计就应力求简单、朴素,追求一种手工的、本色的美。
还有人分了新房子,全部家当都要换新的。张宝玮说,清一色的新东西未必美,记得欧洲有一位设计师,在装修设计中把房主家祖传的一把旧椅子留在新居室的重要位置,被誉为室内设计的佳作。有旧有新才是真实的生活。
“不能把小房间当大饭店”
张宝玮说,有人以为用好材料就是好设计、好装修,把大理石、花岗岩等高级石料都用到居室里,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不能把公寓的小居室当作饭店的大堂来装修,造价高不说,住着也不亲切。说到具体的装修材料的运用,张宝玮认为一定要从我国的总体生活水平出发,以实用、价格适宜的材料通过精心设计来达到美观的效果。他建议,墙面采用素色涂料为好,不脱灰就行,比如白墙上挂一幅荣宝斋的木板水印画,比多彩喷涂少花钱,却又雅致得多。张宝玮建议一般家庭客厅的地面用易清洁的各类地砖,而卧室则可以用有弹性、较温暖的木地板。即使客厅用木地板,也不应让客人脱鞋,勤打蜡勤整理即可。
现在有的人家让客人进门就换鞋,更有甚者从门厅到客厅要换两次鞋。张宝玮说这样做有失礼貌,装了地板、铺了地毯又怕人踩,自己紧紧张张,还要别人保护你的地板、地毯,这不是物为人用,而是人为物活着。他认为,在总体生活条件达不到某一种水平时,不要去追求超过生活水平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不是享受,而是麻烦。


第8版(周末)
专栏:百家艺话

  名著改编和地方特色
——从四川台的川味电视剧谈起
马识途
四川电视台新推出的根据著名作家沙汀原名小说改编的两部电视剧《在其香居茶馆里》和《一个秋天晚上》,我一连看了两遍,十分兴奋,也十分欣慰。
我认为这是两部品位较高、艺术性较强、川味十足的电视剧,它很好地体现了沙汀原著那种意味深长、人物鲜明、川味浓烈的特点。这恐怕是《抓壮丁》和《死水微澜》以外,最能使我如此兴奋的川味片了。
这两部电视剧打消了我多年来对于把沙汀的小说搬上荧屏的顾虑。头一个顾虑是,沙汀的小说十分精炼,缺乏故事,以极少的笔墨,生动地刻画极复杂的人物心态,包罗了广大的社会众生相,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因此他的作品不易吃透,要搬上荧屏,更有难处。第二个顾虑是,现在熟悉当时社会生活的人越来越少了,要形象地再现当时的人物和场景,不致走样,也不是容易的事。至于要把本来缺乏故事性的作品搬上荧屏,还要做到引人入胜,能够吸引观众看得下去,而且津津有味,那就更不简单了。
现在我看了由吴因易编剧、马功伟导演和众多演职人员共同努力拍摄的这两部电视剧,却大为惊异。他们不仅相当好地吃透了沙汀的原著,而且相当生动和准确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和人物,而且是经过典型化了的。过去那些小镇人物的相貌声音、衣着打扮、生活习俗,以及在茶馆里“吃讲茶”的情景,那种大半用破庙改造而成的联保处或乡政府的模样,便历历在目了。在场面展开上,在人物性格挖掘上,主要以展示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特异的生活环境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来吸引人,这其实比时下某些依靠看来复杂其实是生编的情节,故弄玄虚的悬念,甚至无聊的噱头和不堪入目的动作来吸引人的电视剧,更能引人入胜,品位也高得多。
沙汀的原作是短篇小说,现在各拍成近一个小时的电视剧,能体现原作精神风貌而不显得拖沓,可以看出编导是把沙汀其它小说的各种背景、人物、气氛,熔铸于其中的,这就是功力所在。当然根本的还在于沙汀的小说本来容量很大,是生活的浓缩体,只要作合理的补充与展开,就会有“本应如此”的感觉。
最令人兴奋的是浓郁的川味。我以为作品写四川的人物事件,而不具有川味,那是不够味的,假如不能说不够格的话。川味并不是猎奇,而是要有四川人的气质、风度、语言、情趣、幽默感、风俗习惯、山川景象,而且是典型化的。这样就易于在艺术上异彩纷呈,在中国文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川剧、川曲、川歌、川舞,都是如此,川文、川影视也应如此。看看李劼人和沙汀的小说,看看电影《抓壮丁》,都是以川味取胜的。我想套用一句话:越有地方性就越有全国性。
有人说,能够拍摄成功,沙汀提供的文学基础好。这是真的。但是我以为如果没有编剧、导演和演员以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没有一个好的班子,好戏也是唱不出来的。
我想特别说到吴因易和马功伟。看来吴因易对于川西北的生活是熟悉的。马功伟听说还不是四川人,然而他却比较深地理解沙汀原著,比较准确地再现当时的人物和生活,叫他们“原形毕露”,可见他下的功夫不小。荒煤说到《在其香居茶馆里》演得好,是的,那是旧社会的浮世绘。看在四川茶馆里那些头面人物互相倾轧的闹剧和周围麻木的看客,就可见旧社会腐烂透顶。其实我认为《一个秋天晚上》更叫我感动。其中几个人物也演得好。筱桂芬那个在生活底层受压迫与受屈辱的弱女子,那么忧郁、善良、可可动人,全无一点“流娼”的恶劣气质(她本来是被逼良为娼的),这个分寸掌握得好。这个剧是一曲灵魂的呼唤,也是人性的复归,被侮辱与被压迫者的相濡以沫的赞歌。怪不得沙汀生前念念不忘,希望把它搬上荧屏。
我希望这个班子再多拍几部川味电视剧,再多炒几盘川味菜贡献于全国人民。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阎维文
军人和艺术的双重体现
佟素杰
不论是在市井繁华的首都,还是在人烟稀少的边防,不论是冰天雪地的北国,还是海风习习的南疆,只要哪里有我们的子弟兵,哪里就有总政歌舞团演员阎维文的歌声,他唱到了听众的心坎里。用阎维文的话讲:“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谁能天天都高兴?但是一上台,观众要看到的必须是演员的最佳精神状态,不管你现在有天大的事都要放一放,要不怎么叫演员呢?”
在北京、上海这样大都市演唱,条件当然是一流的,更多的时候条件就较艰苦了。比如说去青藏高原这些艰苦地方的边防前哨慰问,下了火车还要换乘卡车,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颠上一整天,3顿饭都是凉馒头夹点咸菜什么的凑合凑合,其苦难当。可一到营房驻地,他和同伴放下行李,来不及喘口气,歇歇脚,马上来到战士们中间,为他们表演节目,绝不能强调客观理由。高山反应,旅途疲劳……自己克服吧,因为你也是一名军人,一名战士。这些年,阎维文和总政歌舞团的演员们经常下基层为战士演出,除了安徽和台湾还没去过以外,其它地方无不留下他们的足迹,平均下来,一年中竟有半年是在京外度过的。
难得在家歇几天,阎维文也闲不住,每次演出回来他都要反反复复地回忆,认真地总结一下,看看是否有所提高,用心去体会,想想自己这次的演出和往次有何不同。阎维文感到,前些年唱的那首《说句心里话》,现在就不一样,又找到了新感觉,对这支歌又有了新的认识。
阎维文的成功自然与他的艺术天赋分不开,但更多的是汗水和心血,使命感和事业心。别人问他,是不是有经商的打算?他听了一愣,说:“没有想过,从来没打算过。”阎维文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艺术事业中,他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走,去攀登那更高的艺术巅峰。他对艺术的态度的确是一丝不苟的。除了在舞台上演唱时,注意观察观众的反响外,还虚心听取别人对他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尽管他名气已经很大了。有一次在外地演出坐车的途中,他的要好朋友黄宏对阎维文直言不讳:“我总觉得你的歌抒情的多,应该唱一些有气势的,应该表现出军人的阳刚之气。”黄宏的一番话给了他很大启示,也成了他悬于心头的问题。
今年春节的除夕夜,阎维文又推出了一首新歌《一、二、三、四》,铿锵有力,气势雄浑,一亮相,便引起观众的共鸣,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为推出这支歌,阎维文颇费了一番心思,在外地演出的途中,也总想着这支歌,一字一句地斟酌、揣摩怎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我军将士的军人风采?他几乎是一天一个电话打到家里,让夫人把自己的想法转告给词作者,双方相隔千里进行切磋。
阎维文在追求艺术境界的同时,更看重那人格的境界,他说:“有这么一句话,艺术上的较量实质上是人格的较量。虽然已记不得是谁说的了,但我非常信服这句话。”阎维文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与人交往,口碑不错。如今他虽然成为最走红的演员之一,但并未因知名度的提高而恃才傲物,依旧一如既往地做人、做事。他的信条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求自己是做得最好的。他的家里也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每个小物件都不是随意买来,随意摆放的。在这有限的空间里,处处都体现出主人的品味和格调,真正是军人和艺术的双重体现。装修队的工人来干活时,对阎维文说:“一定要装修出阎维文的风格来。”阎维文一听直笑:“你说,我有什么风格啊?我都不知道我自己是什么风格。”
其实,阎维文的风格早已在观众心中定型了。他要在今后继续推出新歌,他仍然会同从前一样,用心灵去唱,将他精心选出的歌连同他的一片诚心献给战士,献给听众。
(附图片)
(上图为舞台下的阎维文)


第8版(周末)
专栏:

  开封县着力发掘民间文化
素有古都之称的开封,民间文化源远流长。北宋时期御林军壮军威的盘鼓,就是开封所独有的宝贵文化资源。
近年来,开封县文化部门及时指导、挖掘盘鼓艺术,陆续组织了30多支盘鼓队。起初,只在节假日表演,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后来发展到有偿服务。
撼天动地的开封盘鼓从中原打到海南,从乡村打到首都,不仅打出了省门,还应邀到东南亚巡回表演。这样,不仅盘鼓队自身得以发展壮大,还有收入,从而走出了一条发掘民间文化,服务经济建设,活跃农村生活的新路。(赵谢)


第8版(周末)
专栏:

  “让男人的世界更精彩”
由北京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乐腾达”男装设计制作大赛已拉开帷幕。这次活动以“让男人的世界更精彩”为主旨,力求挖掘高品位、高水准的设计作品,为我国男装设计思想注入鲜活的观念。
(周文)


第8版(周末)
专栏: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介绍

  开国大典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处于即将诞生之际。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势力一面抢占胜利果实,一面准备挑起新的内战。为保人民的安定、重建自己的家园,中国共产党提出《国内和平协定》,但国民党政府不顾人民的愿望,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1949年春夏,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朱德的进军命令,发起了渡江战役。4月23日南京解放,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影片《开国大典》用纪实手法展现了开国大典这一历史的瞬间。影片再现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蒋介石、宋庆龄等100多位历史人物的风貌。
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


第8版(周末)
专栏:音像天地

  主持人孙小梅录歌带:
《轻轻地问,轻轻地唱》
孙小梅的名字人们并不陌生,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里,她以“亲切、质朴”的音容出名。更难得的是,生活中的她对音乐情有独钟,最近由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和新加坡风格唱片公司共同推出的她的首盘个人演唱专辑《轻轻地问,轻轻地唱》,向人们展示出她这方面的才华。
专辑收录10首佳作,其中包括《轻轻地问,轻轻地唱》、《短短的一瞬间》、《只有一次》、《浪迹天涯》、《一生想你》等。主打歌曲《轻轻地问,轻轻地唱》由孙小梅作词,周志勇作曲,倾注了异地“游子”对家乡、对母亲的浓浓眷恋之情。孙小梅曾有11年小提琴手的历史,歌词也表达了她对音乐的向往。(北艺)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南地北

  走俏的广告礼品
强弓
在当今信息世界里,广告已无孔不入。为了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推出产品名牌,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绞尽脑汁,挖空心思,针对消费者心理,运用各种手段进行行之有效的宣传。宣传的形式变得五花八门。广告礼品就是其一。
所谓广告礼品,就是将企业名称或商品的商标名称打在用于馈赠的物品上的一种礼品。这些馈赠之物大多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钥匙扣、打火机、游戏机、电子钟表、文具、计算器等等,便宜的仅一二元,贵重的则达好几百元。这种广告礼品产生时间不算长,却大获厂商的青睐。为了打出自己的特色,花样已日见繁多,形成了一个颇为精彩的广告礼品大世界,有时真令人叹为观止。
据行家介绍,当前,无论是财大气粗的大企业还是精打细算的新企业,利用广告礼品做公关手段进行促销已经越来越普遍。企业选择那些造型精美典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保存价值的生活、娱乐、观赏、学习等用品,作为会议留念品、公关赠品、促销礼品广为散发,突出广告性、实用性和纪念性,以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的印象。当然,有些企业打着广告礼品的幌子进行不正当的活动,也不乏见。
广告礼品已经以迅猛之势渗透到城乡以至居民家中。仔细看看,墙上的挂历、桌上的笔筒、喝水的磁化杯、脖子上的领带、手中的圆珠笔……这些来自不知多少个企业的“小恩小惠”,几乎深入到了各个角落。因此,作为一种广告载体,广告礼品大有开发前景。
目前,仅北京一地从事这种广告礼品的单位就有二十几家,并且还在不断发展。去年,北京举办了广告礼品展示会,琳琅满目,竟有好几千种。另外,众多的港台及国外生产的可作广告礼品的产品,也远渡重洋,源源不断而来,并拥有了市场。


第8版(周末)
专栏:我的周末

  阳春三月去爬山
孙春棣
我在生育后由于营养过剩和缺少锻炼的缘故,体重猛增了十公斤,当有人呼我“胖子”的时候,我心里猛的一惊!看来丈夫的“少吃油腻,多锻炼”的谆谆告诫并非戏言。
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我何尝不知肥胖不仅有损形体美,更易致心血管方面患疾的道理,实在是自己平时太懒惰了,总不愿更改“爱睡懒觉,贪吃荤腥”的陋习。
我生活的小城没有健身房,丈夫又不愿花钱为我买“洁士苗条霜”,却总爱拉我出去散步,还常带我去爬山。
3月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丈夫满面春风,兴致勃勃,说要带我去爬前峰山。我立即欣然赞同,因为我觉得憋闷已久,太需要到外面去舒张身心了。
早饭后,我们走过一片青青的竹林,又过了大块大块的黄泥土坡,来到前峰山脚下。向上望去,坡度似乎有七八十度吧。整座山是座石头山,从石缝隙里冒出了许多小青松、小青竹及一些野草杂树,没有一条现成的山路,我与丈夫任意开了一条道,便攀着石块、树枝爬了上去。我们推开了许多带刺的荆条,看到了好多可以作盆景的曲梅,千姿百态。在乱蓬蓬的棘丛里我还发现了许多党参,这是一种补气养血的中药材,只可惜没带工具,不然我真要挖许多新鲜的党参给父亲泡酒喝。石缝里面还有一些类似君子兰的植物,我很喜欢,便拔了许多。爬到半山腰间,我们身上都出汗了,真有些累,便在一个大石块上小憩了片刻。七八只小山羊正自由自在地追逐嬉戏,一种轻松的感觉让我鼓足了力气,一口气爬上了山顶。当我气喘吁吁地到了山顶时,呀!上面到处都是曲梅、党参……心中激动了好一阵子,一种胜利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们俯视山下,所有的一切都显得渺小,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体会到“宠辱皆忘”、“心旷神怡”的滋味。


第8版(周末)
专栏:

  全国业余铜管乐队表演大赛在即
近年来全国的乡村、部队、厂矿企业、学校,自发成立了许多业余铜管乐队,据不完全统计,已近1000个。为了促进和提高各业余铜管乐队之间的交流和演奏水平,文化部和北京中亚新闻文化发展公司将共同在京举办“全国业余铜管乐队表演大赛”。大赛评委会由著名音乐家组成。(刘丽)


第8版(周末)
专栏:

  以色列艺术家演现代舞
应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邀请,以色列现代舞蹈团将于6月5、6日晚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为观众献上一台现代舞晚会。该团成立于1967年,是以色列最著名的现代舞蹈团,此次来访将表演《自由探戈》、《酒吧》、《闲庭信步》和《流行歌曲》等。以后,他们还将赴天津、上海、镇江和南京等地演出。(张树新)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地一瞬

讲历史故事周琴(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