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保健)
专栏:

  夏季高温对人体的影响
李秀琴
今年高温季节来临较早,对高气温下露天作业的工人及农业劳动者,对学龄儿童和老年人,对在通风不良的室内停留时间较长的人们,尤其对长期卧床的病人、产妇等都需给予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以预防高温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最常见的高温有两种。干热型特点为高气温,而气湿(指空气的湿度,合适的气湿为60%左右)低;湿热型特点为气温及气湿都高,如暑伏季节,或有开放蒸发湿气的高温车间等。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健康人一般都能保持37℃左右相对稳定的体温。这主要是通过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体内产热和散热过程,从而使体温保持相对平衡。在某些条件下当产热高于散热时,体温则可升高;相反,产热低于散热时,体温可降低。产热是人体内通过代谢产生热量。散热有三种方式:通过出汗蒸发;通过气流的传导和对流;通过辐射散热。
气温的高低对产热和散热的平衡有重要的影响。当处于干热的高温环境时辐射以及传导和对流散热受阻,这时只能通过出汗蒸发散热。由于大量出汗,人体内水分及水中含有的盐类大量丢失,导致身体脱水及体内水盐代谢紊乱。此时人的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周围血液循环增加,用来加强散热。但这种过程,尤其对老年人,常易导致周围循环衰竭,血压降低;再加上由于脱水,血容量减少,使血流减慢,血粘度增加,容易诱发心肌梗塞,甚至可出现猝死。在湿热的环境里,由于气湿高,人体通过出汗蒸发散热很困难,这时因汗出不来,人会感到更难耐受。由于体内余热过多累积,使体内蛋白质和醣类分解代谢加强,消耗大量氧,从而体温进一步升高,可达42℃,导致中暑。湿热环境对体温调节功能较差的儿童、老年人、体弱多病或过劳的人们影响更为明显。
一般的预防措施若能及时,上述由于气温过高所导致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当气温高于34摄氏度时,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合理的饮料及营养,如冰盐汽水,0.3%的冷盐水或其他饮料。但要避免一次过多饮用,防止突然心脏负荷增加。此外夏季应避免过量饮酒,因饮酒过量易诱发中暑。
遇中暑病人,尤其儿童及老年人,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第11版(保健)
专栏:

  夏季饮食勿忘平衡
阎怀成
夏季的菜篮子里品种齐全,可供我们选择的余地较大,然而夏季因气候炎热给我们活动增加了不利因素。由于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和心血管、消化、排泄及神经系统负荷增大,代谢率也随之增加,伴随着营养素的消耗也增加。单随汗就要丢失不少的营养素。每升汗液中要丢失维生素B10.1—0.15mg、维生素B20.05—0.1mg、维生素C5—10mg、钠1.5g、氯3g、钾0.1g、钙15—25mg、镁8mg、铁0.4mg,还有锌、锰、铜、钼、硒等微量元素。在高温下作业的劳动者一日出汗量可高达4—8升,体内营养素的丢失想必也就更多了。因此,对炎热气候下的营养和饮食必须进行合理的补充和调整,来满足这一特定条件下的特殊需要。
中国营养学会于1988年10月修订了“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作为我国人民食谱设计和膳食评价的推荐标准,并以此为依据来设计各类人群的平衡膳食。平衡膳食需遵循“八要”原则:一、食物要多样;二、饥饱要适当;三、油脂要适量;四、粗细要搭配;五、食盐要限量;六、甜食要少吃;七、饮酒要节制;八、三餐要合理。在炎热的夏季,组织蛋白分解加剧,随汗排出汗氮增加,这时蛋白质的需要量就相对增加,一般是在应供给量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每日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需要量分别为2.5mg、3mg和150mg。如果一个劳动日出汗量超过5升,可再增加需要量的30—50%,维生素A6000IU。混合的维生素对炎热气候下的人体有良好的作用。
夏季平衡膳食的原则是增加富含维生素、无机盐、优质蛋白质和热量的食品。在你一天摄入的总能量中,来源于蛋白质的应占15%,脂肪25%或30%,碳水化合物55—60%。换句话说,一个成年男子极轻体力劳动者一天需要能量2400千卡,那蛋白质应摄入90g,脂肪67—80g,碳水化合物330—360g。
人们一般习惯于早晨吃的较简单,午、晚餐有荤有素。在夏季午、晚餐因天气热吃的少而又厌油腻,那可以改在早餐多吃点动物性食品,午、晚餐多以蔬类、水果充饥。一日新鲜蔬菜摄入量不少于一斤,其中绿色蔬菜要占一半。
夏天出汗多,应及时补充水分才会避免因出汗而引起的机体脱水。口渴对体液缺乏的反应不够敏感,任意饮水仅能补充出汗量的一半左右。一般情况下一人一天需补水2—3升,高温作业者一个劳动日补充水约5升左右。饮水以凉开水为最佳,也可以补充些清凉营养饮料。


第11版(保健)
专栏:

  防治小儿腹泻的新观点
王树山
夏天,孩子容易发生腹泻,特别是5岁以下的婴幼儿更容易发生。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1800万。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二位常见病、多发病。
夏天,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腹泻呢?这是孩子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特别是胃酸比成人低,杀菌能力差;再加上夏天过多地进食饮料,又稀释了胃酸,这样病菌就不能被胃酸杀死,很容易闯过胃酸这一关,进入肠道而引起腹泻。另外,儿童胃肠道中各种消化酶也比成人分泌得少,这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腹泻。再者是婴幼儿生长迅速,需要足够的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又都要经过胃肠道来消化吸收,与成人对比,儿童胃肠道的负担相对较重,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夏天气温高,细菌容易繁殖,增加了感染的机会,也是夏天容易腹泻的原因之一。
对于小儿腹泻的防治,近年来提出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的观点。
腹泻患儿不应禁食以往患儿腹泻,比较强调限制饮食,或干脆禁食。理由是让胃肠道得以休息,并认为禁食后,腹泻会减轻。近年来,专家们认为禁食有害无益。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小儿处于饥饿状态,会引起肠蠕动增加和肠壁消化液分泌过多而加重腹泻。所以,现在学者们认为,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蛋汤之类。只要孩子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
大力推广口服补液,提倡家庭治疗造成小儿腹泻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脱水和酸中毒,因而补充水和电解质的早晚及充分与否,往往决定小儿的生死存亡。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口服补液盐”(英文缩写为ORS)是最经济、方便又科学的口服补液办法。每袋含有适当比例的糖、盐和碱(苏打),服用时每袋冲水250—500毫升(看包装大小),只要耐心地给孩子一勺一勺喂下去,就可以收到和静脉输液同样的效果。这种口服补液法在第三世界已救治了成千上万濒于死亡的儿童,被称为“生命之水”。在没有“口服补液盐”时,可按适当比例自制糖盐水给患儿饮用。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小儿所需要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比牛乳及一切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而且卫生、经济、服用方便。母乳喂养可预防小儿腹泻。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若广泛宣传母乳喂养,全世界每年可使100万婴儿免于死亡。
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近年来出现了许多生态制剂,如双歧杆菌制剂、整肠生、培菲康、乳酸菌素片等。这类药物是以扶植肠道正常菌群为目的,通过生物拮抗作用,抑制病菌的生长,间接达到杀死病菌的效果的,而且无副作用。当然对于严重的痢疾,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也是必要的。
放弃奶瓶,改用碗勺喂奶因为奶瓶容易污染,不易清洗消毒,特别是橡胶奶头,很容易污染病菌,导致小儿腹泻。改用碗勺,污染的机会比奶瓶要少,为了孩子的健康家长们不妨一试。


第11版(保健)
专栏:

  溺水急救新说
卢存国
我们知道,及时、恰当的现场急救,是保障溺水者抢救成功的关键。
溺水者被救出水后,首先必须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在缺乏抢救设备时,可用手指伸入口腔内探查,清除口腔、后咽部的呕吐物和异物(如泥沙等),然后迅速判断一下溺水者的情况。若患者神志清楚,轻声呻吟,面色潮红或苍白,呼吸、心跳存在,多不需要过多的紧急处理。将患者仰卧,头偏向一侧,及时送往就近医院即可。若患者呼吸心跳已停,甚至瞳孔已经散大,则应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若患者神志不清,紫绀(青紫)明显,呼吸心跳微弱或不能肯定有无,也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千万不要反复检查,以免失去抢救的时间。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倒水以往被认为是溺水急救的首要措施,但近年来根据一系列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证实其意义不大。相反,过去在对心跳呼吸已停的溺水者的抢救中,因倒水而延误了心肺复苏抢救的却屡有发生,反而增加了死亡率。


第11版(保健)
专栏:

  哪些人不宜喝啤酒
是明启
炎热的夏季,啤酒成了众多家庭的必备饮料之一。然而,尽管啤酒有“液体面包”之称,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下面几种人还是以不饮啤酒为好,以免使病情加重。
肝炎病人不宜饮啤酒啤酒内含有少量的酒精,酒精在人体内的转化必须经过肝脏。患肝炎之后,肝脏功能下降,转化酒精的能力降低,使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大量蓄积在肝脏,毒害肝细胞,使肝炎病人的病情加重。
消化道溃疡病人不宜饮啤酒众所周知,消化道溃疡病人是不宜饮白酒的,啤酒也同样不宜饮用。因为啤酒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饮用之后会导致胃酸增加,引起腹胀、腹痛、反酸等症状,大量饮用还可引起溃疡穿孔或出血,危及生命。
泌尿系结石的病人不宜饮啤酒啤酒是用大麦芽为主要原料酿造而成的,大麦芽内不仅含有草酸和钙,而且还有一种叫鸟核苷酸的物质,均可引起泌尿系结石。
运动后不宜立即饮啤酒研究证明,运动之后立即饮用啤酒,会促使血中尿酸浓度迅速增高,引起痛风。
哺乳期妇女不宜饮啤酒啤酒中的大麦芽有抑制乳汁分泌的作用,可使乳汁分泌减少或泌乳停止。


第11版(保健)
专栏:

夏季保健古墨


第11版(保健)
专栏:

夏日童趣 北京卫生教育所提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