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扶贫攻坚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杨钟答本报记者问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本世纪末在我国消灭绝对贫困的攻坚战已经打响。最近,记者就我国贫困地区的现状及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有关问题,采访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职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杨钟同志。
△记者:我国的贫困地区现在情况怎样?这些年来,政府的扶贫工作成效如何?
杨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贫困地区的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表明,农村贫困人口已由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1992年的8000万人;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由31%下降到8.8%,我国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这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乡改革的互相推动,特别是1986年开始的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及优惠政策的实施。对传统扶贫工作的改革,把分散救济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从治标转为治本,增加了扶贫的活力和效益。在80年代全世界贫困人口居高不下的环境中,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如此巨大的下降,应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世界银行在1993年召开的中国扶贫国际研讨会上,对中国政府为帮助最落后的农村地区摆脱贫困所作的努力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我们开始进入以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的区域经济开发和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最终全面解决群众温饱的新阶段。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今后7年扶贫的任务越来越艰巨?
杨钟:我们说扶贫工作任务越来越艰巨,是因为:第一,前些年把比较容易解决的贫困问题解决了,现在还未解决温饱的人口,集中分布在我国中西部的深山区、石山区、荒漠区、高寒山区、黄土高原、地方病高发区、水库库区,普遍存在粮食不能自给、财政收支入不敷出、部分群众吃水困难、不通公路、不通电、不通邮路等情况,扶贫的难度不能与过去同日而语;第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贫困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又面临严重的挑战。发展的机遇在于:有利于扩大开放;一些边疆贫困地区将能更好地发挥区位优势;有利于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有利于资源的等价交换;有利于把潜在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最重要的是,国家经济发展了,也有利于增强扶贫的实力。但是原定的一些扶贫政策,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过程中已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扶贫物资价格放开、返销粮价格放开、生产资料涨价等,都将减少扶贫优惠,国务院已经和正在采取一些保护措施。这些情况说明,扶贫的工作任务仍然非常繁重和艰巨,除农民群众自力更生之外,还需要中央和地方增加大量投资及社会各界的继续关注和支持。
△记者:请具体谈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目标,实现起来是不是很困难?
杨钟:《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提出的奋斗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到本世纪末,使绝大多数贫困户年均纯收入按1990年价格计算,达到500元以上,并形成稳定解决温饱、减少返贫的基础条件;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使绝大多数贫困乡和有农贸市场、商品基地的地方通公路、通电;三是改变文化、教育、卫生的落后状态,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开展成年人职业教育,防治和减少地方病,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实现这些目标并非轻而易举。尚未解决温饱的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特困地区。用7年时间解决8000万人的温饱,平均每年要减少1142.8万人,任务相当艰巨。再比如今后7年人均纯收入由300元提高到500元,每年要递增7.57%,这个速度比全国实现小康的要求每年递增5.8%,高出近两个百分点。
△记者:照这样看来,实现这个计划的难度真是不小。有什么办法能确保计划实现呢?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准备怎样加大扶贫的力度?
杨钟:困难是不少,但我们也有许多有利条件。在加大扶贫力度上,我们有一整套想法和措施。首先是增加投入,去年中央的扶贫投资,已由80年代初的十几亿元增加到70多亿元,今年再增加10亿元以工代赈资金和10亿元贴息贷款,总数将达90多亿元。李鹏总理要求各省、区将去年省地两级扶贫投资占全国扶贫投资总额的17%,在今后7年增加到30%。京、津、沪三大市和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福建、辽宁等沿海六省的扶贫投入自己解决,从今年起分别在一两年内,把给沿海六省的扶贫资金调整出来,集中用于西部贫困地区。最近,全国人代会通过的财政预算法,把扶持老少边穷地区的资金列入单项预算,每年要给必要的资金,用于扶贫,这是国民经济收入二次分配向贫困地区倾斜的法律保证。国家计委正在制定贫困地区与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发展计划,农业部策划了乡镇企业东西互助的发展工程,电力工业部有“电力扶贫工程”。今后国家重大项目将向贫困地区倾斜,并进一步发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外援。其次是调整扶贫范围,落实攻坚责任。为了集中财力、物力,打好扶贫攻坚战,这次根据扶贫工作的发展情况,对原来的贫困县本着有出有进,“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扶贫的对象和范围进行了适当调整,重新确定592个县为扶持的重点,把特困乡村作为攻坚的目标。国务院决定:扶贫工作实行分级负责,以省为主的省长负责制。各省(区、市)要把扶贫开发列入重点议程,制定具体实施计划,保证按期实现规定的任务。贫困县要把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去做,县级领导班子成员要每年帮助一两个后进乡村改变贫困面貌。各有关职能部门要根据扶贫攻坚计划的总体要求,分别制定本行业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资金、物资、技术投入上要切实向贫困地区倾斜。第三是广泛宣传扶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国务院系统的81个直属单位和中央有关部委参与的定点挂钩扶贫,解放军和武警的驻地扶贫,各民主党派的智力支边,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展的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干部交流和经济技术合作,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希望工程”,卫生部的“博爱工程”,中国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思源工程”,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中国农学会和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等单位所作的努力以及香港演艺界的救灾扶贫义演和很多国际组织的支援等,都为扶贫工作做了很大贡献。
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尖锐的挑战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扶贫济困是一项社会事业,让我们携起手来,把扶贫工作做得更有成效,为如期实现“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在我国消灭绝对贫困而努力。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放开眼界看林业

  昔日地现石头田满沙如今银杏板栗挂山坡
新县荒沟变银沟
本报讯河南新县近年来多条腿走路,探索一条县乡参与、区际联手、内联外引、立体开发穷山沟的新路。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开发经济沟2186条,去年全县经济沟林果业收入1.02亿元,占农业总收入45%。
地处大别山腹地的河南新县,有451座山,4358条沟,是个“地在山坡挂,田在山冲夹,一场暴雨下,地现石头田满沙”的穷地方。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地制约着山区经济的发展。
为摆脱这种困境,新县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县乡集体和个人参与开发经济沟,坚定干部群众开发荒坡荒沟发展农业支柱产业的决心。县水利渔业局与陡山河乡刚店村合股开发白沙关沟,该局以资金、技术入股,刚店村以山场、投工入股,收益后按4∶6比例分成,已发展板栗1000亩,茶叶300亩。1993年初见成效,纯收入1万元,预计今年可收入4万元。县林业局发挥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先后与沙窝镇陈高山村、苏河乡墨河村圹楼村民组联合开发三条6000亩荒沟,发展板栗、银杏,到本世纪末年总收入可达120万元。目前,全县已在山沟兴办林果场1530个,投资达2120万元。
积极“筑巢引凤”,鼓励外地集体或个人来山区“安营扎寨”开发山沟。目前,外地来新县“安营扎寨”开发经济沟268人,投资达180万元。光山县文殊乡一姓王青年带领全家三口人来到吴陈河乡吴尖山村望庄村民组,与该组村民合股开发金兰山沟,在山沟盖起了三间瓦房,吃住在沟里,嫁接板栗6000多棵,成活率达98%。
完善市场服务体系,设立特产销售市场。全县已设立名优特产销售市场9处,销售网点30多家,县乡两级名优特产公司、销售协会发展到120多家,与外省市的150多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供货关系。
(胡耀德)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心系林业求发展
周泓洋
沟还是那些沟。昔日“地现石头田满沙”;今天改荒治坡发展林果业,抱回“金娃娃”。河南新县的经济沟开发可谓大显身手。细观其变,值得各地借鉴的东西不少。
其一是决心。我国林业发展总体上水平很低,改变现状,首先应该像新县那样下决心治好自己的家园,让不毛之地产金生银。其二是用心。发展林业,政策已经有了。关键在于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拿出一系列具体措施。新县的县乡参与、立体开发、区际联手、建设市场都是决策者用心于林业的结果,其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其三是放心。王姓青年何以将妇携子,安家落户于荒沟野坡?少不了的一个条件是“放心”。新县放心地让外来者挣沟里的钱,外来者也就放心地在这里干。
放开眼界看,林业是一个宏大的产业,是需要我们用更多的“心”去关注的一项事业,愿更多的有识之士心系林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各地农村报道动态

  《吉林日报》一组系列报道提出
农民增收要有新思路
本报讯农民增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怎样才能加快农民增收的步伐?《吉林日报》最近就此组织记者进行专题调查,进行系列报道,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新见解。
由于造成农民收入增幅减缓的原因直接来自于工农产品剪刀差的拉大,许多人便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国家调价和等待上级给政策上。针对这种“等、靠”思想,《吉林日报》的系列报道作了客观分析,提出在争取外部条件改善的同时,当务之急是各级干部要转变观念,打破单一靠增产来增收的思维定式,并提出在干部政绩的考评中,改变以往“重产量、轻收入”的倾向,从制度上保证干部集中精力抓增收,形成新的目标管理机制。
针对一些农民心存“计划种粮保险”的心理,系列报道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广阔天地。农民必须适应新的形势,“踩着市场的节拍走”,什么来钱种什么,主动按市场需求规律调整种、养结构。同时,农民目前还需破除“三个依赖”心理,即依赖政府扶持、依赖政策优惠、依赖老天帮忙,明确农民增收的“路就在自己脚下”。针对一些农民想富不会富的实际,系列报道还介绍大量能人致富的经验,让广大农民“紧紧拉住能人的手”,尽快找到自己的致富路。
系列报道还提出,农民增收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呼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有关方面都来关心农民增收问题,千方百计支持和帮助农民尽快致富。(陈泰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发挥优势扩大规模加快发展
焦作乡镇企业纳入区域经济轨道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形势下,如何推动乡镇企业再上新台阶?河南省焦作市最近提出了把乡镇企业纳入区域经济轨道的新思路。
焦作市是我国中部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佼佼者。1993年,全市99个乡镇中有65个乡镇企业产值过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72元,所辖7县市全部进入河南省农村经济综合实力20强。
但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等弱点,发展区域经济的新思路正是针对这种状况提出的。
据了解,近两年焦作市各县(市)区都在发展区域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孟县桑坡以雪洋皮毛集团公司为龙头,辐射带动了周围16个皮毛专业村,年吞吐原皮8600万张,成为国内外闻名的皮毛加工基地。
焦作市委书记张国荣介绍说,力争在全市农村基本形成“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新的经济运行格局。为此该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工艺相近、产品相同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强竞争能力,使之成为区域经济的主体和龙头。乡镇企业的集中连片开发和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同时并举,打破现有行政区划限制,形成“中心城市——卫星城市——明星乡镇(工业小区)——小康村”的城乡一体化格局。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劣质柴油害农深
近来,农村出现了一些劣质柴油。这些柴油含易燃气体较多,一不小心就会造成恶性事故发生。如我们县捉虎村王姓农民夜间在地里抽水浇地,当他划着火柴看看油箱里有多少油时,油箱气体突然燃烧,王某脸部被烧成重伤。前王明村两位农民修理机器,在点火门试车时,柴油突然燃烧,引起全身着火,他们飞快地跳入附近的小水沟里才幸免于难。
像这样的恶性事件,在我们这里还真不少,它给农民的人身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有关部门真该赶快整顿一下农村柴油市场,管一管那些经营劣质柴油的不法商贩。
山东省平原县 王效勤高玉才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章丘农民组成“联合舰队”闯市场
本报讯山东省章丘市按产业化要求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引导农民组成“联合舰队”闯市场,取得显著成果。
章丘市首先从市场建设抓起,本着政府培育市场、市场引导生产、生产适应市场、政府保护扶持的原则,相继建成了4大农副产品专业市场,日销瓜果蔬菜20多万公斤。由此而带动全市瓜果蔬菜面积由1988年的12.7万亩,猛增到目前的24万亩。同时,他们积极鼓励运销专业户参与农产品流通。
在按产业化组织发展农业生产中,这个市积极探索“公司加农户”的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路子,全市基本形成了蔬菜、水果、肉食鸡、棉花、芦笋和奶牛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从而促使“北部沿黄农牧渔”、“中部平原粮棉菜”和“南部山区牧林果”3大开发区,规模效益日趋明显,肉、蛋、奶、渔、菜、果、粮、笋8大农副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全市90%以上的农业商品来自基地。(孙君涛李玉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开江数万亩农田有了“护身符”
本报讯四川省开江县国土局1990年以来先后在宝塔坝等10个乡、镇对农田试行“划片定级定职责,辨证施治重补偿”的保护办法,妥善处理了保护耕地与建设用地的矛盾,使数万亩农田从此有了“护身符”。
该县的做法是,首先对占全县面积47.70%的可耕地全部划定为基本农田保护区,对保护区农田打桩定界树立保护标志牌,逐块登记注册存档。其保护工作纳入行政工作目标考核;公民订立乡规民约,保护耕地责任落实到户;每年检查验收一次,兑现奖惩。其次,他们把前后厢大坝良田列为特级保护区,非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一律不得占用;把其它中低产田土改造和水保改造后的农田也列为一级保护区,凡占用,除严格批准手续外必须交纳保耕费。(冯绍斌)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庆安兴办互助农场扶贫成效显著
本报讯黑龙江省庆安县针对一些贫困户不适应家庭经营的实际情况,由种田大户或技术能手牵头,把贫困户或生产薄弱户按不同形式组织起来,共办起二千多个互助农场。
互助农场是在土地的经营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由种田大户或技术能手与贫困户、生产薄弱户自愿组织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实体。它能够有效地解决贫困户、生产薄弱户无力种地与有经营能力、会管理的种田户生产能力剩余的矛盾,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完善和补充,是贫困户脱贫的一条有效途径。
互助农场实行入场自愿、退场自由办法。入场农户自选领导,农场在经营管理上有充分的自主权。在分配上,无论是集体经营的,还是实行承包以及松散的联合,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迁就照顾,不搞“平均主义”。(李文学)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市场潮头领风骚
——访农民企业家徐灿根
邢小群
他叫徐灿根,浙江风机风冷设备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区,就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才会有农业的发展。”一见面,这位有点书生气的农民企业家就大谈乡镇企业。他为乡镇企业这样一个社会整体自豪,同时也为它面临的困难担忧。
15年前,徐灿根投资2000元,在一个土地庙里办起了上虞风机厂。如今,那个默默无闻的小厂已经发展成浙江风机风冷设备公司,拥有资产8000多万元,年生产能力达两个亿。产值、利税、资金利税率、万元产值能耗和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公司被命名为国家二级企业、国家星火示范企业,还荣获全国中小企业唯一的国家质量管理奖。他们生产的风机耗电少,噪音低,价格便宜,目前已经行销世界各地。徐灿根说,还要到国外办厂,目前正在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洽谈,利用那边关税低、劳动力和能源便宜的条件,发展自己。
谈到他的企业,徐灿根信心十足:“我的企业自有资金占到60%以上。不管国家有没有优惠政策,我都走自己的路。我已经对企业进行了体制改革,把上虞风机厂改为七家中外合资企业,一家规范化的股份制企业,统称浙江风机风冷设备公司。下面几个有限公司,都进行了风险抵押,每一个法人都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我们的经营靠驱动两个轮子。一个轮子是科技进步,不断开发新产品。3年前,我们只有600多个品种,现在,已超过1000个品种。我们的新产品以适应国际市场为目标。另一个轮子是现代化管理。我们一开发新产品,专家就问,相当于国际什么标准?你的产品要出口,要得到国际认证,如果管理达不到标准,说明你的产品没有质量保证。我们现在推行的9000国际管理标准体系,是世界各种权威部门都已认可的。”
我请他对“9000”作更详细的介绍。他说,这叫质量保证体系。它本身是对用户的一个承诺。它要求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到工艺保证、成品检验、销售服务等所有环节都有健全的体系要素,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程序性文件和体系文件。我们各部门负责人,必须清楚地知道他自己的工作标准和质量标值。比如,波音公司有很多零部件在中国西安生产,他们对产品的审核,不是检验每一样产品,而是审核管理体系。如果体系健全,仅仅抽样检验就可以了;如果体系中有一个要素不健全,就要检验这个要素中的所有产品。我说,这个体系就像一个主轴,把全企业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运转了起来。他说,对。作为部门负责人,要将PDCA引成闭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处理。我就是按这个体系的职能要素建立机构,而不是上边有什么部门,下面就相应设什么部门。
当我问到徐灿根本人的学历,他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他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原先只读到初中。在办厂的实践中,迫切感受到知识的重要,花了两年时间,到上海交大学习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十几门专业课程。后来,又自修管理科学。现在,他是高级工程师,专业学术论文发表了十几篇,同行公认他是“风机专家”。1991年赴澳大利亚参加国际质量管理组织会议,他宣读了自己撰写的论文,并回答外国专家的提问,获得好评。他已经知识分子化了。
说他是农民,他是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优秀农民企业家;说他是知识分子,他是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家。他是怎样一个农民企业家呢?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吉水县双村乡第一牛蛙养殖场,是由唐宇华等三位农民共入股5万元,从今年元月在荒山沼泽中,历经艰苦建成的,占地5亩。现已养古巴牛蛙两万多只,最大蛙0.75公斤,收入可达10万元。图为:唐宇华正在观察牛蛙生长情景。 张思恩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睢县农行积极扶持农民发展经济林。目前,进入盛果期的果园已达六点五万亩,年创产值一点五亿元。罗阳村这位农民说:经济林既防风沙、美化环境、效益又高,我种六亩无核桃,今年可收入一万元左右。 田野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短讯

山东郯城县归义农场职工安茂荣(右)承包125亩土地,他们每年卖给国家粮食5万多公斤。安茂荣和他妻子已累计向国家交售粮食50万公斤以上。 新华社记者 张鲁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