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信息产业要面向社会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继工业、农业、服务业之后的第四产业,与能源、原材料工业并称为现代化建设的三大支柱产业。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变得日益重要,对国计民生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对此,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呼唤信息走出闺阁,走向市场,面向社会。
目前以政府信息中心为主构成的信息服务网,正在演变成为多种经济成分兼有的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也面向政府的信息产业新格局。针对这种新格局,如何采取措施,使信息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呢?这里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提供公共信息服务。这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加强经济预测和数量经济分析工作,包括对宏观经济、某种行业以及产品市场的预测及其决策经济的分析模拟。这是信息业的高层次服务,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领域。2.把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争取行政信息自动化的技术支持。
二、提供商业信息服务。重点是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加工服务(用计算机脱机或联机进行信息加工,如数据录入、标准化处理、电子邮件、联机数据库等服务)、软件开发及其系统集成(计算机深入专业领域的高层次的运用)、信息咨询服务等。而信息咨询服务则是信息服务业中一个最广阔的领域,它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参与式咨询,如协助某一方案的实施等;另一种是报告式咨询,包括提供用户所需的产品市场、科技信息、某个特定问题的处理方案、改善经营管理的诊断服务等。(6月16日《经济参考报》唐道银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国家风景区要自然化
国家风景区的开发,是城市化呢?还是自然化?建设部的“绿皮书”指出:“要防止风景名胜区出现‘城镇化’和‘人工化’的趋向。”
城市化和自然化是人对大自然的两种不同利用方式。城市化是现代工业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物质生活的必由之路。风景区的自然化,正是脱离自然的城市化社会对回归自然的精神文化需求。
所谓自然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尽可能地保存、保护风景区的现有自然面貌,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尽力恢复已被破坏了的植被生态;二是人工建设要自然化,“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了实现回归自然,需要建设必要的服务设施,如道路、食宿、餐饮、水电、通讯、管理、防护等设施。为了让游人尽可能多接触自然,服务设施应限制在最小的限度内,并以自然为主体,因山就势、因境制宜,采取小型、分散、隐蔽的山庄化形式,使其与自然协调融合。其实,这些都是我国风景名胜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现代国家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
区内自然化,区外城市化是正确处理自然化与城市化关系的最佳选择。这是由风景区内外不同性质和功能所决定的。对于一处游人量较大的风景区来说,完全有必要在其外围或边缘的适当地方,建设服务设施较齐全的现代旅游城镇。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建设体现现代文明的各类文化娱乐设施,如商业街、工艺场、博览馆以及“文化城”、“游乐宫”等等,既满足各种层次游人的娱乐休憩需求,又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6月12日《文汇报》谢凝高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百姓何时能用个人支票
“个人支票”在国际上普遍流行,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据悉,今年5月中旬起,广州市工商行开始办理“个人支票”业务。“个人支票”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手段,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中,一位高级税务官员倡议:“应全面推行个人支票结算制度,将公民的收入置于银行的监督之下,以利加强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工作。”
据金融专家分析,个人支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若要大范围推广,尚需在“软件”和“硬件”上下功夫。
从“软件”上说,支票既是一种便捷的支付工具,也是一种风险较大的结算方式。支票仅以签发人自己的信誉作为付款担保,银行作为委托代理人不承担保证付款的责任。在票据案件中,支票案占的比重最大。据权威人士透露,我国从1990年开始票据法的起草工作。全国人大已将票据法的审议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可望在年内出台。
从“硬件”上说,开办个人支票业务,关键在于能否被社会接受。为了消除商界对支票的不信任感,保护收款人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建立银行电脑联网的票据信用查询系统。如人们在接受支票时,可通过银行查询签发人的资信状况。一个人若有三次支票被银行退回的记录,票据交换所便可向查询人公布。在这种制度下,凡被公布退票记录的人,将在经济交往中寸步难行。
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每个成年人可能会同时拥有身份证号码和银行结算帐号。
(6月12日《中国商报》田建国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古代珍珠为何没有遗留至今
珍珠光洁晶莹,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有些名贵的珍珠,常被人们视为传家之宝;然而,却往往传不了几代人,便不翼而飞。所以,在古代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有关珍珠被盗失窃的千古疑案、冤案。古代有钱人死了,往往要在死人的口中放进一枚珍珠,让其含珠九泉;可是,又有谁见过千年古墓中陪葬的珍珠被挖掘出来呢?
根据唐代诗圣杜甫所撰的五言诗《客从》记载:“客从西溟来,馈我泉客珠;珠中有隐字,欲辨不成书;缄之箧笥久,以候公家需;开视化为血,哀今征敛无!”这正说明珍珠存放一定的年限后,就会化成“血”。因而出土的古代文物中没有发现古代珍珠。根据民间谚语“人老珠黄”之说,这也告诉我们:珍珠并不像黄金、白银那样,能够永葆诱人的绚丽光彩。
珍珠为什么会化为“血”——起物理化学变化呢?这个千古之谜,已为现今矿物学家所揭示。原来,珍珠的主要矿物化学成份约有百分之九十是文石——碳酸钙,还有少量的有机物质氨基酸和水分,文石是极不稳定的,难抗水溶,却易变成方解石,从而改变其内部结构。因此,珍珠的光泽、颜色也随着变化,故“珠黄不值钱”。
另外,珍珠中所含的氨基酸等都是极容易分解的有机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分散解体。因此,珍珠化为“血”,也就不足为奇了。科学家研究认为:氨基酸等有机物质不过百年就会发生化学变化;而珍珠中的水分就更加容易失去。据专家研究:珍珠经历六七十年,就会渐渐地失去光泽,至一百五十年将寿终正寝。
要使珍珠延长寿命,宜勤佩带。因为人体皮肤能够经常分泌出油脂与碱性汗液,这虽然会使珍珠变黄,但亦能起到对珍珠的保护作用。
(六月二十六日《新民晚报》王少甫文徐有亮摘)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夏季谨防“空调病”
空调在炎热的夏季给人们带来极大的舒适感。然而,所谓“空调病”也给人带来烦恼。
空调病的主要症状为身体懒散,手足麻痹,咽喉、头部疼痛,胃肠不适,皮肤皲裂,神经痛及生理不调等。与男性相比,女性得“空调病”的人数更多,其主要原因是,首先女性对冷热的感觉较男性敏感。其次,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夏装单薄,而冷空气滞留在下部。此外,从体质来看,女性身体的某些部位,尤其是手、足等末梢部分遇冷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女性的手足形态纤细,易于散热。一旦遇冷,血管收缩,扩张不正常,末梢部分的血流量将大幅度减少,而且血流量回复至正常的时间也较长。
为预防空调病,应注意室内温度不应过低,一般要求不低于24℃,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为宜。此外还要注意空气流通,不要直接对着冷风。
为防止患空调病,若长时间坐着工作时,其间应做轻微运动,回家后可通过洗浴或按摩恢复,为促进血流正常流通,可摄取适量维生素E。
(6月15日《北京晚报》广年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娱乐用品也可传播疾病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工休日的增多,城市的电子游乐厅、台球室、棋社、茶馆等营业性公共娱乐场所也越来越多了。这些地方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但是,如何使这些行业沿着健康卫生的轨道发展,是当前市容建设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
最近,有关部门对公共娱乐场所及其娱乐用品进行细菌学抽样调查表明:这些娱乐用品表面上的细菌、病毒的污染程度与其使用频率、接触机会及表面粗糙程度因素有关。调查人员从现场还看到不少顾客在娱乐时,用手抓零食和用手沾唾液捻纸牌等现象。
有关人士认为,防疫、文化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卫生管理,要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消毒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进行检查,还要按规定督促他们备齐相应的卫生设施,如洗手池、消毒药械等。
此外,家长、教师及有关宣传媒介要加强宣传,教育广大游客,特别是少年儿童养成接触公共娱乐用品前后洗净双手的卫生习惯。
(6月24日《北京日报》吴怡军文)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如何识别《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ISBN),系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一种科学合理的编码系统。每一个ISBN号码都是由一个冠有ISBN字母的10位数字组成,这10位数字分为不同长度的四段,每段之间用连字符隔开,这四段的名称为:①组号;②出版者号;③书名号;④校验位。除校验位固定用一位数字之外,其余三段的长度可变。但这前三段长度的位数之和必须是9位,再加上一位校验位,使ISBN编号长度的位数是10位。
⒈组号:代表出版者的国家或地理区域、语种或其他分组特征。国际ISBN中心分配给我国的组号为“7”。
⒉出版者号:代表组区内的具体出版单位。出版者号的长度可取1—7位数字,视各出版社出书量的多少分配,出版量大的出版社将获得位数少的出版号。如人民卫生出版社的出版号为“117”,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出版号为“80020”。
ISBN的“组号”和“出版者号”加在一起称为“出版者前缀”,它是一个出版机构在国际上的唯一识别号码。
⒊书名号:由出版社自己分配每种出版物的编号,其长度依“出版者前缀”的长度而定,即出版者前缀确定后,书名号的位数为9与“出版者前缀”位数之差。
⒋校验位。是ISBN编号的最后一位数字,用以检查ISBN编号转录过程中的错误。
《中国标准书号》按规定印在图书的版权页、封底或护封上。标准书号和图书分类一种次号之间用水平线或斜线隔开。如IS?BN7—117—01227—7/R、1228,其意为:中国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医学方面的第1228种书。(摘自《中国企业政工信息报》刘景民文华迪康摘)(附图片)
买了把好伞
(6月15日《光明日报》陶小莫画)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为什么15分钟又称一刻
我们平时常称15分钟为“一刻钟”。那么,“刻”这个时间概念是怎样产生的呢?
我国古代一般是用一种叫作“漏壶”的计时仪器来测定时间的。漏壶俗称“水钟”,我国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种类型:一种是单壶,属泄水型(见图一);另一种是复壶,属受水型(见图二)。单壶只有一个储水壶,内有表示时辰的刻度。装满水后,水从底部的出水小管慢慢漏出,人们便可从壶内水平面所露出的刻度线上“读”出时辰。早期在漏壶内标制刻度时,没有考虑到水漏出后水的压力会逐渐减小并导致流速减慢,因而影响了计时的精确度。所以这种单壶不合用,于是改进为复壶。
复壶有两个以上的储水壶。元朝的漏壶(如图二)由四个铜壶自上而下叠置组成。上面三个壶的底部一侧都有小孔和小管。最上面的一壶装满水后,水即以恒定的流量逐渐从小管流入以下各壶。最下一只壶(圆柱形的)内装有一只直立的浮标(有的是“漏箭”)上面有刻度(一般为100个刻度)。水逐步升高,浮标也随之上升,这样就可知道时辰了。水全部注入圆壶,正好需要大约一昼夜时间。
到明代以后,我国有了钟表,漏壶逐渐被废弃不用。钟表传入我国后,有关专家发现“漏壶”上一个刻度的时间正好相当于钟表的14分40秒。于是从清朝开始,人们便把一刻钟定为15分钟,一个小时正好等于四刻钟。
(6月11日《周末》寒青文)(附图片)
(一)(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