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东安又兴“上山下乡”
本报长沙6月23日电记者周立耘报道:湖南省东安县如今兴起上山下乡热潮。许多城里人到农村去承包荒山、荒坡、荒土、荒水,办起了种植和养殖业。不仅自己迅速致富,还促进了农村的发展。
1991年初,县粮食局青年职工廖希艳向领导提出停薪留职,拿出自己多年来的积蓄,再加上亲戚朋友借款、银行贷款等,共筹集10多万元资金,到绿洪镇办起了一家个体养猪场,当年养猪500多头。目前,这家全县最大的个体养猪场每年出栏猪1000多头,纯收入超过10万元。
去年底,县商业局职工唐明旺、唐明红两兄弟到大江口乡承包了100多亩荒山,种上了柑桔等水果。目前,果园一片青绿,再过两年就可挂果。
目前,该县有1000多城镇居民共承包开发荒山荒土近4000亩、荒水1000多亩,办起了各类农产品种、养、加工、销售企业100多家,还有近300名城镇待业青年正准备下到农村去办绿色企业。
这些种、养企业的出现,不仅较好地缓解了城市就业的压力,还为准备外出打工的农民提供了工作场所。在他们的带领下,该县1000多名外出打工的农民,带着技术、资金回到本乡本土,办起了种、养专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黑龙江省丰饶土地引起关注
千里荒原成为客商投资热点
编者按:我们以往所说的“开放”,更多地是围绕工业以及第三产业展开的,农业开放的文章作得不够。黑龙江农业的发展表明,农业从国外引进先进的设备和种植方式,很早就有了成功的经验,投资于农业对于外商也有着相当大的吸引力。我们如能更深刻地领略到这些事实中的意义,就能从开放中进一步拓阔农业的发展领域。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张持坚、翟景耀报道:耕地日趋减少的趋势,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背景下,有1.3亿亩耕地和2700万亩宜农荒原的黑龙江省,其丰饶的土地资源正在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发展粮食生产的热点。
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前不久在黑龙江省考察后指出,黑龙江土地资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潜力巨大。他表示,国家十分关注这片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开发和建设。
据普查,黑龙江省现有荒原5000万亩,经过规划,适宜开垦的有2700万亩,计划到本世纪末开发其中的1300万亩,与此同时,对现有耕地中的7000万亩中低产田进行改造——这些耕地平均每亩产粮只有200多公斤,专家认为增产潜力巨大。
开垦荒原和改造中低产田需要大量投资。据有关部门测算,要使1300万亩荒原变成良田,总投资将超过50亿元。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脚步,黑龙江省在取得国家支持和内部挖潜的同时,把融资的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国内外市场。
70年代末,黑龙江友谊农场5分场2队率先从国外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和科学的种田方法,当年就使1.1万多亩大豆和玉米的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两成和七成多。20多名农业工人平均每人产粮10万公斤。这一实践,拓展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这之后,我国与日本合作的以补偿贸易方式建设的第一个现代化农场——洪河农场,出现在三江平原的一片荒原上——双方筹资1.1亿元人民币,成功地开发出荒地30万亩。紧接着,二道河、鸭绿河等一批现代化的农场在国外贷款的支持下,也诞生在亘古荒原上,成为三江平原上新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新型的小城镇。
实践,使黑龙江省“开放性开发”土地资源的思路逐步完善。进入90年代,国外一些更大的投资商相继来到黑龙江,投资土地开发,发展粮食生产。
目前,我国农业最大的中外合作项目之一的“中韩合资富锦头兴农场”,已在三江平原的腹地开工兴建,双方投资2.27亿元人民币,开发荒原57万亩,从今年起计划用3年时间建成,届时年产粮食可达1.05亿公斤。
世界银行也注目中国这个土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日前,一项由世界银行贷款开发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协议已得到世界银行总部的批准。该项目共计贷款1.2亿美元,用于荒原开发、中低产田改造、草原改良和农副产品加工等。
近几年,江苏、北京、辽宁等耕地资源相对不足的省市,先后派人到黑龙江考察,有意在这里投资和把他们那里一些闲置的农业机械设备搬迁过来,参与荒原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以便为本省市建设粮食供应基地。来自大连的一家公司已决定投资4500万元,在黑龙江东部虎林县境内的乌苏里江边开发15.7万亩荒地,黑龙江方面以所生产的粮食给予回报。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有话直说

  “拆庙撤神”才能减轻农民负担
目前,农民负担过重,我看主要是人浮于事的机构太多。一个仅有几百人的村庄,竟有村组干部几十人,每年吃喝开支,加上他们的工资就有好几万,这几万元钱还不是从农民身上出?如果减少干部,农民的负担自然减掉一大块。再说现在是包产到户,农民知道怎么干,不需要这么多干部来管。龙多不治水,庙多神难求。有关部门何不把要干的事能合的合,能兼的兼,拆几个庙,撤几个神。假如全国农村都这么做,农民负担能减轻多少?
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 马昌平许保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有话直说

  评议干部不妨多听农民意见
报载,河北省临西县的一乡党委书记因未能获得全乡半数教师的“满意”票而被组织决定留任现职两年,到期如仍不能通过教师评议,就降级使用。笔者为这一做法叫好。
这一做法,对促使当地领导干部重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会起很大的推动作用。笔者以为,在乡镇基层,对领导干部的评议,最有发言权的应是广大农民。农民遍及各行各业,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领导干部政绩是否突出,是否真正造福了一方,农民心里最清楚;领导干部是否真正关心、爱护、团结农民,农民心里最明白。
时下,农民负担成为上下关注的热点。上头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能否真正贯彻执行,农民心里最有数。因此,笔者建议,对当地领导干部的评议不妨听听广大农民的意见。
山东淄博孙传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有话直说

  贫困户也需贷款扶持
笔者近日下乡,了解到一些贫困户生产缺资金,贷款又非常困难,其主要原因是现在有些地方贷款似乎只讲“经济效益”。特别是有些残疾人贫困户,生产缺投入,种田缺技术,想干出名堂缺资金,他们亟需贷款扶持,然而就是贷不到。笔者认为:广大农民,特别是老、少、边、穷、大山区农民渴望脱贫,渴望致富,然而,由于科技、文化和本身素质制约,再加上没有资金投入,以及有些农村信贷部门贷款方针上的问题,贫困户生产很难上去,脱贫致富指望渺茫。建议有关农村金融信贷部门也给贫困户发放生产贷款,扶持贫困户生产。特别是有些残疾人贫困户,他们想自强自立,走自谋生存之路,我们理应伸出援助之手扶持他们。
湖北省巴东县谭正双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小县迈大步
本报记者祝谦
新疆米泉县,这几年不断实现“惊人的一跳”,取得了为新疆各县瞩目的成就。去年,全县财政收入比上年增长35.48%,成为新疆为数极少的财政上交县之一,上交1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20元。今年1—4月,工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59.54%。这个仅有12万多人,少数民族占45%的小县,一举成为新疆的明星县。
走出县城拓财源
米泉人爱动脑筋,也会动脑筋。他们外出学习,不满足于看一看,听一听,经常像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皮里那样,摸到“底牌”,取回“真经”。外出考察人必须拿回项目,这是硬指标,是军令状。米泉的乡镇企业就是这么“逼”上去的。
1992年,县长李福元带队去沿海考察。他风闻有个玻璃钢制品的高科技含量项目,旋即赶到深圳,找到外国厂家在中国的代理商。李福元整天把这个代理商“泡”住:不谈建厂,只请他去米泉看一看。精诚所致,代理商到了米泉,一看投资环境宽松,当即拍板成交。玻璃钢厂于去年投产,产品畅销,年产值达3000万元。
先行一步天地宽
去年9月,乌鲁木齐经济贸易洽谈会,他们派出60人的洽谈团,提前进驻各大宾馆。每住进一位客商,就被他们“盯”住,不谈生意,只讲友谊,把客商拉到米泉,转一转,看一看,有的一拍即合,生意谈成。有的生意谈不成,建立了友谊,拿到客商一张名片也是胜利。到“乌洽会”剪彩开张,米泉的人已鸣金收兵——他们的生意谈完了。
宣传部长成平诙谐地说,“乌洽会”期间,米泉还为新疆经济报开辟了财源。过去新疆经济报中缝不刊登广告,“乌洽会”时,米泉县花钱买了10天的中缝,印了6个字:要发财,米泉来。招徕了不少客商。从此,报纸中缝也不空了。
米泉率先与国家计委信息中心联网,每天把国内最新信息打在电视屏幕上。他们与全国24个县市建立了友好关系,与213个单位开展了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协作。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他们派驻了信息联络员。全国县级经济计划协会只有33个会员,米泉也“挤”了进去。去年,米泉县从各种渠道获取有价值信息数千条,经过筛选,企业采用200余条。可以说,信息,是米泉县5570个乡镇企业建一个、成一个的重要原因,也是米泉县73个行政村村村有企业的关键之所在。
敞开城门迎宾客
米泉县不保守,他们有一个十分坦率的口号:“让别人发财,求自己发展。”只要诚心到米泉干事业,都会受到礼遇。县里的职能部门,订了一条“铁律”:凡来申请办实业的,不能说办不成,只能告诉怎么办,找谁办,并带着办。工商部门办执照,24小时内必须完成。“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难事巧办”已成为米泉县机关的工作作风。因此,县外省外海外的客商愿到这里办企业,米泉70%的企业是联营建起来的。
城门洞开,人来、物来、信息来,米泉县经济改革的力度加强。去年,米泉对全县亏损企业和资金利税率低于7%的企业动了一个大手术:卖出一批,兼并一批,租赁一批,破产一批,使4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重现生机。一个充满希望的米泉,正展示在人们面前。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齐河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本报讯地处黄河沿岸的山东省齐河县把植树造林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注重林业整体效益,推进造林绿化。1993年全县有林面积38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8.5%,林果总产值7700万元,10年间翻了两番。
齐河县从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入手,调整造林绿化布局,有重点地加快发展以果树、桑树、风景树、长寿树为主的经济林和以欧美杨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树种由过去的单一杨树,发展为李、桃、杏、苹果、桑等20多个树种,初步形成了乔、灌、花、草合理配置,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并举,带、网、间、片、点相结合的绿化新格局。目前,全县发展防护林12.6万亩,速生丰产林10万亩,桑、果经济林12.2万亩,年产果品3900万公斤,其中经济效益高的名优特果园占1/3。(延舟德学玉)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辛集市实施产品带动战略
本报讯河北省辛集市为解决农村改革深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实施了“产品带动”和“区域推进”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化农业,促进了低值农业向高效农业的转变。
这个县对抓农业产品就像抓工业产品那样,注重抓强项,创“拳头”产品,培植和发展产品区域优势,变“一村一品、一乡一业”为“数村一品,多乡一业”,一品带动一大片,形成规模化生产。这个市形成的以旧城镇顿房、中里厢乡泊庄、西泽北乡前位、军齐乡马章四个村为中心,养鸡存栏达500多万只的养鸡专业基地,则是在以市畜牧科技服务中心为“龙头”,为农户提供种鸡、饲料、防疫等多种服务带动发展起来的规模化生产区域。
现在这个“区域”已经辐射影响了全市,带动了全市养鸡业的发展。目前,这个市已有小麦、棉花、蛋鸡、韭菜、枸杞、香椿、鸭梨等20多种农产品形成规模化生产,各类专业村达到120多个,占全市总村数的1/3以上。(刘利国)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灵山用荔枝铺设富民路
本报讯中外驰名的“荔枝之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今年又迎来荔枝特大丰收年,全县荔枝总产量预计达到2万吨,荔枝直接收入将达7500万元,税收900万元,创下历史最高水平。
灵山县生产荔枝的历史可溯于唐朝以前,出产的荔枝以其果大核小、肉厚汁多、香甜浓郁而中外驰名。近年来,灵山县把荔枝生产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大突破口来抓,在引导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垦山发展荔枝的同时,积极组织科研攻关,攻克了新种荔枝树挂果迟、荔枝隔年开花结果、荔枝果实容易腐烂这三个影响荔枝发展的致命弊端,从而大大推动了全县荔枝生产的迅猛发展。现在,这个县农民家家有果园,村村产荔枝,全县荔枝园面积达到20万亩。该县计划到2000年荔枝面积达到40万亩,荔枝总产达到8.5万吨。(光林)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简短的麦收
新华社记者赵鹏于绍良
麦收时节,记者驱车穿行冀中大地,下麦海,访农家,一路呼吸着醉人的麦香,从这一年一度的麦收盛事中,记者深深感受到华北传统农区的这方热土上,那几多激动人心的变革。
车进素以小麦高产著称的元氏县。一望无际的麦田中,见不到农民弓腰挥镰割麦的景象,时见联合收割机在麦海中破浪前行。
在东渡乡东宝村的麦田里,联合收割机在轰鸣中紧张作业。等待收麦的村民们,在地头树荫下说笑纳凉。村民李振庭老汉家6亩麦子刚刚收完,他从收割机上卸下一袋袋新麦,装上自家的小四轮拖拉机。他对记者说:“过去收这几亩麦子,全家六七口人齐上阵,少说也要忙七八天。现今用联合收割机,打得又快又干净,我一个人一个钟头就收完了,一亩地交25元收割费,省下工夫干别的。”说着,李老汉拿出一只烧鸡、两瓶啤酒,招呼记者:“来瓶啤酒,凉快一下。”
元氏县是冀中麦收的一个缩影。记者在冀中麦区穿行千里,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一路回响。河北省农机局的同志告诉记者,今年麦收中,整个冀中平原有上万台联合收割机日夜作业,绝大部分麦田实现了机械化收割。冀中农民正在从麦收这一繁重农事中解脱出来。
在藁城市马于镇吕家庄村,记者看到,由16位村民驾驶着四台联合收割机、8辆运输车和一辆供油车组成的麦收队伍,担负起全村4200亩麦子的收割任务。麦区行千里,难觅农家弯腰挥镰的情形,不见挑灯打场的场面。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我国土地市场发育迅速
一些深层问题亟待解决
本报讯国家土地管理局与联合国城市管理计划亚太中心、世界银行和联合国人类居住中心,前不久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土地市场国际研讨会。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德国、法国以及香港地区的专家和国际组织代表与中国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初步发育时期中国土地市场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对改善和规范中国土地市场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专家们认为,中国土地市场产生虽然只有短短7年的时间,但发育迅速。目前,土地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和转让、租赁、抵押市场并存发展的基本格局。中国土地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到1993年底,全国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4万幅,总面积7.9万公顷,收取出让金1230多亿元人民币。
专家们指出,中国土地市场发育中还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城市规划滞后,土地供应计划失控,土地使用权大量、盲目进入市场,从而酿出“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大量非市场因素的存在,使市场配置功能和作用发挥十分有限。尽管土地有偿使用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但是,其中拍卖、招标出让的比例很小,90%—95%还是非市场方式。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土地产权关系不清,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
专家们认为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建立和规范土地市场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土地市场初级发展阶段还将继续相当长的时间。(孙英辉冷宏志王薇)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舟山外出劳务跨洋越海
本报讯浙江省舟山市有7家公司(管理站)办理劳务输出业务,去年全市对外劳务输出1137人次,完成外汇营业额119.59万美元。外出劳务人员分布在日本、挪威、美国、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
渔业劳务和航运劳务是舟山对外劳务输出的主力。沈家门对台渔轮劳务输出管理站,去年办理舟山渔民上台湾渔轮捕鱼业务达592人次,劳务营业额45万美元。沈家门港去年进出台湾渔轮360艘次,其中300艘次有舟山输出的劳务人员。浙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浙东经营处,除每年固定中介30名舟山船员赴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有限公司做水手外,今年还向香港招商局仓码运输有限公司输出航运劳务32人次。输往日本的舟山劳务人员,担当了一艘货轮上从船长至水手的全部职务。许多劳务人员归国回本单位工作后,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杨永康刘胜刚朱瑞彪)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不拘一格好
新乡和舟山,一个地处中原,一个位于沿海,地理位置虽不同,但都十分重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并都找到了各自的出路。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能不能解决好,不仅关系到增加农民收入和小康目标的实现,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农民涌入大中城市寻找致富门路,这当然是一种进步,只要引导好,不仅有利于农民,也可为城市拾遗补缺。现在的问题是,其中有不少人带有盲目性,给城市带来一些社会性的问题。造成这一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出路过于单一。应当看到,我国人口太多,经济还不太发达,从长远看,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必须广开门路,不拘一格多路转移。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乡剩余劳力多途径“农转非”
本报讯河南省新乡县引导和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向工矿企业和商贸流通领域,全县17.9万名劳力中,已有12.8万人从事非农产业,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稳步增长,去年达1131元,连续9年名列全省首位。
新乡县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全县乡镇企业已发展到9360个,在企业务工的农民已超过9万人。
新乡县还积极为农民发展第三产业创造条件,县里突出抓了市场建设。全县农民兴办、承包和租赁各类日杂百货、生产资料门店1100多个,饮食服务网点遍布全县乡村。目前,全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已有3万余人,农民人均从第三产业得到收入350元。(韩开钊)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新疆和田重视科技兴农,自1991年起开始推广小麦田套种玉米的吨粮田技术,粮食生产每年都上新台阶。这是和田县巴格齐镇的农民正在吨粮田中收割小麦。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传真照片)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博兴县兴福镇柳编出口美国、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年创汇100多万元人民币。这个女孩说,种三亩柳,编筐卖,每年能挣一万多元。
新华社记者 李锦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西华县红花镇大力发展早西瓜生产,今年全镇1.2万亩西瓜喜获丰收。这位农民叫王玉坤,今年种了两亩西瓜,获利4000余元。
 田维国 王合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