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在广东考察要求经济特区
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变
对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提出五点重要意见:经济特区要为加快建立全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经济特区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经济特区要继续发展外引内联,为带动和促进全国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珠海特区要继续为国家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要大力加强经济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特区工作的领导
新华社广州6月22日电(记者胡国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近日在广东考察时,就经济特区的发展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他指出,在中国兴办经济特区,是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邓小平同志和我们党勇于创新、高瞻远瞩的革命胆略和政治智慧。希望经济特区人民遵循邓小平同志指引的方向,在已经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深化各项改革、调整经济结构、加强全面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投资环境、增进经济效益、健全民主法制、搞好精神文明,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总之,要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6月15日到2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省长朱森林同志的陪同下,先后考察了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深圳、梅州等地。一路上,他不顾疲劳,深入工厂、农村了解当前工农业生产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情况。所到之处,看到改革和发展的每一个进步,他都十分高兴。江总书记说,在广东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广东的发展形势很好,经济特区的形势也很好,进步确实喜人。
江泽民同志每到一地,他都要同基层干部、技术人员和群众亲切交谈,探讨问题,听取意见。在中山市三乡镇和梅县扶大镇,他冒着风雨,踏着泥泞,走访农户。他亲切地与农民郑仙贵、郑帝坤、梁波拉家常,察看他们的住房和田园,询问他们的收入、生活情况,希望他们继续勤劳致富。
江总书记先后听取了珠海市委、深圳市委、梅州市委和广东省委的工作汇报。他充分肯定15年来经济特区以及广东全省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作出的贡献。他说,创建经济特区,是遵照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经过15年来的探索与奋斗,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的发展,积累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确实发挥了“窗口”作用、“试验”作用和“排头兵”作用。实践证明,我们兴办经济特区是完全正确的。特区成就和贡献的取得,是特区广大建设者同心同德进行艰苦创业的结果,也是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江泽民说,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国各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经济特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以及渤海湾地区之间,沿海地区与内地的中西部地区之间等等,都要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加强相互合作、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利于更好地协调发展,而不是相互代替,更不是相互排斥。各地特别是经济特区和沿海比较发达的地区,都要自觉为促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作出自己的贡献。
江泽民在谈到经济特区的发展经验时指出,总结特区建设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鉴与独创相统一,努力形成和发展经济特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在谈到要坚定不移地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时,江泽民强调,中央对发展经济特区的决心不变;中央对经济特区的基本政策不变;经济特区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不变。要把发展经济特区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那种认为在全国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新形势下,经济特区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削弱甚至可以逐步消失的看法,是不对的。
江泽民认为,经济特区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提高整体素质、增创特区优势的新阶段。那么,在新的形势下,特区如何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呢?就此他讲了五点重要意见。
一是经济特区要为加快建立全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继续积极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江泽民说,经济特区要加快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重点是发展各类要素市场和中介组织;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同国际经济的必要接轨的步伐。在搞好这些综合配套改革的同时,还必须建立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二是经济特区要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保持经济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为此,江泽民强调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要大力抓好经济结构的调整,更多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这是当前特区的一项紧迫任务。“三来一补”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原则上不应再在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兴办,而应逐步向内地梯度转移和发展,这既有利于经济特区和沿海地区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又有利于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减少内地劳动力的盲目流动,有利于逐步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经济特区要继续下大力气发展外向型经济,关键是要提高水平,以质取胜,要狠抓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第二,要下大力气搞好管理。经济要发展,管理要加强。管理制度要全面,管理工作要严格,管理水平要提高。无论是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社会的管理水平都要提高。搞现代化建设,没有现代化的管理是不可想象的。在实现和加强现代化管理方面,经济特区也应走在全国前列。第三,要进一步完善经济特区的投资环境。既包括完善基础设施的“硬”环境,也包括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准,完善法律和制度等“软”环境。第四,要重视和加强经济特区的总体规划。有了科学的总体规划,才能减少建设中的盲目性和损失。
三是经济特区要继续发展外引内联,为带动和促进全国其他地区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作出新的贡献。江泽民说,坚持发展经济特区以及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内地的横向联合,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做到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这对于促进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缩小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极为重要。希望经济特区的领导同志,要经常研究加强特区和内地经济技术联合的措施办法,以支持内地贫困地区的发展。这对特区和全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有利和大有可为的事情。
四是经济特区尤其是深圳、珠海特区要继续为国家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和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江泽民说,香港、澳门的广大同胞是爱国的,是积极拥护祖国统一,愿意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的。深圳、珠海特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得越好,对保持香港、澳门的长期繁荣必将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是要大力加强经济特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特区工作的领导。江泽民说,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特别明确地指出,只有把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了,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对邓小平同志这个重要思想,大家一定要深刻领会,自觉地坚持两手抓。应该看到,这些年来,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发展很快,物质文明建设的形势很喜人,相对而言,精神文明建设,虽然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尤其是对危害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损害人民利益的腐败行为和丑恶现象,必须大力加以整治。要坚持标本兼治,真正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希望经济特区不仅要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走在前列,同样也要在全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带头作用。江泽民还指出,必须明确,增创特区优势,既包括增创经济优势、物质文明优势,也包括增创精神文明优势、思想政治优势、社会全面进步优势。因此,特区的两个文明都要更上一层楼。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他抓物质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成果,还要看他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和效果。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发展物质文明都不应以削弱甚至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代价,而应积极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既满足人民的精神生活需要,又为发展物质文明不断提供动力和智力的支持。
江泽民强调,随着全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经济特区的特色也要相应地随之发展。原来特区实行的某些优惠政策和措施自然会有所变化。要通过增创和充分发挥特区的新优势来发展特区的新特色。特区还要“特”。江泽民鼓励特区以及广东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继续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江总书记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疾苦时刻放在心上。考察期间正遇广东部分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他多次询问灾情和灾区人民的生活安排及抗灾自救工作,并向灾区群众表示深切问候。在珠海考察期间,正遇一纺织厂发生塌楼事故,他听取了市委的汇报,指示他们要全力做好救治工作,并亲自前往医院看望了受伤的工人。当得知广西、湖南、江西、福建、浙江等省区也相继发生洪涝灾害后,江泽民同志又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干部要迅速深入灾区第一线,组织和领导群众进行抗灾救灾。对有可能发生灾情的地区也要预作准备,做到有备无患。他还要求大家一定要发扬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夺取抗灾救灾工作的胜利。
江泽民同志在广州考察期间,还到广州军区听取了司令员李希林、政委史玉孝的汇报,勉励军区同志加强学习,做好工作,全面提高部队的素质和战斗力。他还要求部队广大官兵在当前的抗灾救灾中发扬不怕危险、不怕疲劳、连续奋斗的作风,为保障灾区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迅速恢复灾区的生产和建设作出最大的贡献。
随同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的,还有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廖晖、曾培炎、胡光宝、滕文生、俞晓松等。(附图片)
  拉家常
6月17日,江泽民在中山三乡镇考察时,与农家妇女拉家常。
新华社记者胡国华摄(传真照片)
  冒雨考察
六月十八日,江泽民冒雨实地了解珠海西区的发展情况。
新华社记者胡国华摄(传真照片)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
今天,本报刊登了国务院最近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全文见二版)。这个《纲要》,是指导我国产业政策工作的重要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政策依据。认真贯彻执行这个文件提出的要求,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产业政策是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素质,进行资源长期合理配置的重要手段。198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这个《决定》对于当时治理通货膨胀,建立产业的正常发展秩序,增加有效供给,起到了积极作用。进入90年代以后,特别是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我国经济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国内需求结构和国际经济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组织制定了《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明确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主要原则、产业发展重点和与之相应的配套实施保障政策,以有效地引导我国经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二步战略目标。
我国正处于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在建立新体制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引导资源的合理长期配置。产业政策在长期发展政策中居于核心地位,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特别是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实绩所证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中推进的,这就要求政府制定合理和有预见性的结构政策,自觉引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和投资行为的盲目性,从而提高宏观经济效益和经济素质。
根据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客观规律,在深入分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基础上,《纲要》明确了90年代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和内容。即要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大力充实基础产业,努力缓解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发展滞后的局面;加快发展支柱产业,带动国民经济的全面振兴;合理调整对外贸易结构,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支持新兴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的开发;继续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与此同时,要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使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从整体上说,《纲要》全面勾画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和总格局,明确规定了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大政方针和政策。
《纲要》是产业政策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提出的是一个总的要求,要通过专项政策逐个具体化。目前,国务院已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明确提出了这个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产业组织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以及外资和外贸政策。此专项产业政策已开始实施。国务院还颁布了一批重要产品投资建设的经济规模标准,以在这些产业中实现规模效益,提高产业的竞争力。根据《纲要》的要求,国务院还将进一步具体制定交通、通信、建筑、电子、机械、石化和外资、外贸、技术及产业组织调整等专项产业政策,把《纲要》提出的要求逐一落实。《纲要》还明确了产业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实施方式,这对于产业政策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使这项工作朝着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迈进了一步。《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国家产业政策的决策制度、工作程序制度、审议制度、实施保障制度、监督检查和评价制度。这些按市场经济惯例要求并注意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建立起来的制度,将大大提高政府在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方面的工作效率。
国家产业政策制定出来以后,重要的问题在于实施、总结我国以往制定产业政策的经验,参照国外实施产业政策比较成功的做法,《纲要》的实施关键要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各部门各地方要组织对《纲要》的认真学习和宣传,使国家产业政策的总要求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识。要从既快又好地推动整个经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学习和领会《纲要》的要求,增强贯彻执行的自觉性。二是要强调其他经济政策和国家产业政策的协调一致。产业政策的有效实施需要其他经济政策特别是财政、金融、税收、价格、外贸和外资政策的有效配合。计划、财政、银行、税务、海关、证券监管、工商行政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部门以及有关专业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按照《纲要》的总要求相应调整各自职权范围内的政策措施,实施有效的保障制度,确保与国家总体产业政策协调运作。三是要处理好实施国家产业政策与发挥市场机制的关系。实施产业政策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保证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必须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进行引导协调。四是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纲要》要求,省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具体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在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实施细则时,要强调在考虑国家整体利益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避免只顾局部、忽视全局的倾向。各级政府在发展当地经济时,应该认真自觉地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凡是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的产业,可以结合本地的实际,在全国布局的规划下,进行发展;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业,就应该自觉地服从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不要违反,否则既影响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会对地方经济造成损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归根结底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的有效成长。


第1版(要闻)
专栏:

  邹家华在广西考察灾情时指出
要有长期防汛思想准备
据新华社南宁六月二十二日电(记者吴文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二十一日率工作组到达广西,两天来先后奔赴洪涝严重的梧州、柳州等地察看灾情,慰问抗洪一线军民,部署下步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号召灾区人民树立信心,振奋精神,战胜灾害,重建家园。
邹家华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看望受灾群众,慰问抗洪第一线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二十二日下午,邹家华一行冒雨乘大卡车涉水到柳州市鱼峰区五里亭一带察看水情。邹家华对广西军民前段抗洪救灾工作表示满意。他勉励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群众,和人民群众心连心,身先士卒,带领群众夺取抗灾斗争的更大胜利。邹家华强调,当前广西抗灾救灾的首要任务是要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吃饭问题,加紧恢复交通,确保粮食能够及时按量运到灾区,同时要全面动员,做好卫生防疫工作,警惕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邹家华指出,我国南方汛期刚刚到来,要有长期防汛的思想准备,决不可掉以轻心。他号召各级干部要树立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立足自力更生,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克服眼前困难。


第1版(要闻)
专栏:

  华南水灾牵动同胞心
香港各界踊跃捐款
本报香港6月22日电新华社香港分社21日致电中国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向华南灾区人民表示亲切慰问,并以分社名义捐赈灾款20万港元,分社职工捐款22.598万港元。到昨天为止,香港各界和主要中资机构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或自行捐款已超过3000万港元。同时,新华社香港分社设立了赈灾办公室和在中行香港分行设赈灾专户,接受各界人士和中资机构的捐款。
华南灾情牵动港人血浓于水的骨肉情怀。近日来,香港各界热心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捐助。李嘉诚先生致专函给周南社长和秦文俊副社长,对内地灾情表示关注和慰问,并派人代表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前往新华社香港分社赈灾办公室,捐出赈灾款1000万港元转赠给广东省。捐款的还有: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1000万港元,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600万港元,曾宪梓先生100万港元,中华总商会100万港元,香港《文汇报》读者捐款30多万港元等。


第1版(要闻)
专栏:

  齐心协力夺取抗洪救灾胜利
湖南
本报长沙6月22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省坚持一手抓抗洪,一手抓救灾,切实安排好灾民的生活。目前,全省灾民情绪稳定,灾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在抓好抗洪抢险的同时,努力抓好救灾工作,首先是安排好灾民的住和吃。各地采取搭临时住棚、投亲靠友和安排到机关、厂矿、学校暂住等办法,使被洪水围困转移的群众和房屋倒塌的灾民107.6万人得到初步安置。省政府已安排紧急救灾款1520万元,救灾贷款1.5亿元,保险部门已发放理赔款5000万元。省委、省政府还认真抓好灾区生活物资供应和市场物价宏观调控,省里拿出2.285亿公斤专储粮在市场销售,平抑市场粮价。目前,灾区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省和灾区地(市)、县(市、区)、乡镇以及驻湘部队拨出防疫药品,组织医疗队,深入灾区,为灾民防病治病。
福建
本报福州6月22日电记者潘帝都报道:6月13日以来,福建省大部分地区连降大雨、暴雨,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失。全省军民正与洪涝灾害展开英勇顽强的搏斗,力争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省委书记贾庆林、省长陈明义主持召开紧急会议,对抗洪救灾进行具体部署,强调各级党政领导和各个部门要全力以赴抓好抗洪救灾工作,特别要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省政府已拨出部分专款帮助灾区人民解决紧急困难,省里派出的8个工作组已奔赴灾区,协助当地搞好抗洪救灾工作。驻闽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急灾区人民之所急,先后出动了1万多人次、3000多台(次)车辆投入抗洪救灾战斗。
又讯6月15日起,持续不断的大暴雨倾泻三明市。宁化县济村乡武层村水涨2.5米高,居住在村对岸的8户34个农民被围困在汪洋之中。这时,64岁的共产党员余仁森推着竹排与一个小青年冒着危险去救人。这一老一少迎着洪浪,一趟又一趟地把农民一个个救出来。福建省委书记贾庆林看望余仁森时,情不自禁地说,你给我们党增光辉啊!(江宝章黄敬)
广西
本报南宁6月22日电记者罗昌爱报道:广西各族干部群众,眼下正振奋精神,奋起抗灾自救。
面对重灾不坐等观望,尽自己最大能力进行生产自救,重建家园。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这一指导思想,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地部队官兵的拥护和支持,并且很快变成实际行动。自治区水电厅、粮食局等有关部门千方百计挤出上百万元的资金支援灾区。
记者从自治区救灾办和民政厅获悉:自6月18日到今日中午12时止,自治区直属机关已经有20多个单位为灾区捐款1147万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