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2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动员起来,为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而努力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1994年6月14日)
李鹏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全面部署和动员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研究解决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现90年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刚才江泽民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入领会,认真贯彻。下面,我就全国教育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目前教育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要在九十年代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加强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面对21世纪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培养跨世纪的人才。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同志重视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指导下,全党全社会对教育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教育工作取得重大成就。就全国来说,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展开,小学入学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初等教育基本普及;大城市和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基本普及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已占高中阶段学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成人教育成绩显著,众多职工参加了岗位培训,广大农民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文化和技术教育。扫除文盲有明显进展,青壮年中的文盲率下降到百分之七左右。高等教育有很大发展,在校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科和专科学生共439万人,硕士生8.9万人,博士生1.8万人。此外,还派出大批留学生,不少人已经学成归国。高等学校已经成为我国基础科学、高科技和应用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教育与科技、经济的结合日益密切,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许多地方提出了“科教兴省”、“科教兴市”的方针,涌现出一大批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先进地区和单位。广大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为发展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教育改革还滞后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忽视教育,特别是忽视基础教育的现象,对教育改革缺乏紧迫感,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在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等方面也做得不够,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地方中小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辍学问题比较突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教育事业能否得到较快较好的发展,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现代化战略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实现《纲要》所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在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根本要求,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力争到本世纪末在百分之八十五左右人口的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使青壮年中的非文盲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五左右。实现这个任务的难点在农村,特别是占人口百分之二十左右的边远和贫困地区。广大的农村地区要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实行“三教”统筹,农科教相结合。应当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技能教育结合起来,作为脱贫致富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制定规划,分步实施。要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进一步做好对边远、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对口支援。重视发展幼儿教育,解决好女童入学问题。重视发展特殊教育。“希望工程”是一种有益的社会助学活动,所筹集资金应主要用于资助贫困儿童就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其重要性不仅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明,也为我国这些年来的经验所证明。现在我国职工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必须十分重视办好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多种层次的职业培训,使城乡新增劳动者受到必要的职业训练,使广大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得到普遍提高。要特别重视电视教育,提高电视教材的制作水平,这是一种花钱少效率高的办学方式。对函授教育、业余进修以及自学辅导等各种办学形式以及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都要予以重视和支持。
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重点发展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重要力量。高等教育要通过改革,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使规模适当,结构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今后一个时期,适当扩大规模的重点是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广大农村、中小型企业以及乡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大学本科教育要把重点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即“211”工程,是一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要分期分批地加以实施。要通过这一计划的实施,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促使高校布局和结构趋于合理,提高办学规模效益和教育质量。要充分发挥科研优势,发展同企业的结合,推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特别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要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硕士生、博士生的培养要基本上立足于国内。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对出国留学人员继续实行“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政策,鼓励他们以多种形式为祖国服务。
二、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事业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动力,同时也要求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使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在教育方面,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发展中国家办大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前提下,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多方筹集资金办学。同时要通过改革,把教育办成高质量和高效益的教育。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重点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调整教育结构,把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从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水平出发,教育结构应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办好普通高中,大力发展初、中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适当发展高等专科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院校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近年来,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了明显提高,但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克服轻视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必须明确,在相当一个时期内,我国教育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培养大量应用性人才的一条根本出路。各级政府都要结合当地的资源条件和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地办好各类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要根据初、中级专门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基础教育的普及程度,有计划地实行小学后、初中后、高中后三级分流。小学后的分流,主要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尚未普及的地区进行,相应发展初级职业教育。有的地区,九年义务教育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一些职业教育的课程。初中后的分流是开展职业教育的重点,要逐步做到初中毕业生的百分之五十至百分之七十进入中级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中心。高中后的分流,即高中毕业生除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外,都能逐步接受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或进入高等职业学校。接受过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根据本人的意愿、条件和可能,都允许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要通过上述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相互衔接、比例合理的教育体系。职业学校的招生要逐步规范化,克服高、初中毕业生交叉报考各种职业学校的混乱现象,提高教育质量。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国家教委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负有统筹、协调和宏观管理的责任。以进行学历教育为主的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原则上由各级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在职的岗位培训工作,原则上由各级劳动、人事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进行管理。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应以各行各业熟练劳动者和社会需要的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为主,当前要特别注意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迫切需要的财税、金融、工商管理等各类应用学科的人才。企业的岗位培训要法制化。新招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合格资格才能上岗。
改革办学体制。过去由政府包揽的办学体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作用,现在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也不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学的积极性。近年来,由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已经开始打破。今后,要把这项改革进一步引向深入,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多方筹集资金办学的体制。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主要由政府来办,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采取多种形式办学,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办学形式。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应在政府的管理下,主要依靠行业、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举办,或者由社会各方面和公民个人联合举办,政府给予适当资助和扶持。职业学校要走教育和产业相结合的路子,增强学校自身发展的能力。高等教育实行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积极参与、各方面联合办学的体制。某些高等学校可以试行以学生缴费、社会集资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办学模式。社会各界办学应以职业学校为主。企业举办的中小学应继续办好,有条件的地方在政府统筹下也可以逐步交给社会来办。欢迎境外机构和个人按照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来华捐资办学或合作办学。
改革教育管理体制。要按照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理顺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关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基础教育自1985年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来,增强了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调动了社会各方办学的积极性,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一些地方将农村管理基础教育的责任层层下放到乡、村,由此带来经费筹措和教育管理上的某些困难,这也是近两年来出现拖欠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问题的一个原因。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地、县、乡管理基础教育的责任,对县、乡分级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农村基础教育的办学责任,除少数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以实行县、乡两级管理外,多数地区应该责任主要在县。在学校经费无法保证的贫困地区,教育经费的统筹管理权要放在县级政府,县以上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基金支持这些地区义务教育的实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高等教育。现行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是五十年代初院系调整时按大区和按行业为主布局的。后来各省因发展地方经济的需要又办了不少院校,其中相当一部分与中央部委所属院校性质雷同。随着部门管理职能的转变,部门办学的管理体制也应逐步改变。今后,高等教育要逐步实行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办学、两级管理,以省级为主的办学与管理体制。中央部委所属高校要扩大服务面和专业面,拓宽经费来源渠道,面向社会自主办学。中央行业主管部门除继续办好少量行业特点明显、有特殊需要的高等学校外,多数中央部委所属高等院校要逐步下放给省级政府领导,或实行中央部委和省级政府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加强省级政府对所在地区高校的协调、统筹和领导的责任。要打破条块分割和“小而全”的状况,逐步减少单科性院校,对校、院、系、学科或专业进行调整、联合、合并,充分发挥现有师资和设备等方面的潜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项改革牵动面比较大,要通过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展开,不要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高校数量不宜再增加,应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办好现有大学。要深化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增强学校办学活力。要合理调整系科、专业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基础和知识面,逐步实行“学分制”,在确定必修课的同时设立和增加选修课,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适应社会实践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能力。
改革普通高等学校、中等及中等以上各类职业学校招生、收费和毕业生就业制度。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招生,现在实行的是国家任务与调节性计划相结合的体制。在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全面实行上学缴费制度后,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主要任务,是调控招生总规模和结构,管好学历文凭,参与制定和监督教育经费使用,监督教学质量和教育行政法规的贯彻执行。普通高等教育、普通高中、中等及中等以上职业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实行缴费上学是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从我国已经试行的学校看,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已经逐步为社会所接受。收费的标准,要按培养成本的一定比例确定,也要考虑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承受能力。在建立收费制度的同时,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收费主要是为了转换机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不是减少教育经费的财政拨款。对家境困难的学生设立贷学金,面可以适当宽一点;对品学兼优的学生设立奖学金,奖学金的发放面可以小一点,数额应该大一些。需要毕业生的部门、地区或单位可以出资设立定向奖学金,但在招生时不得降低录取标准,毕业后要按合同规定到定向的部门、地区或单位工作。对一些国家特殊需要的专业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缴费上学制度在试行阶段,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条件成熟后,毕业生除少量按合同就业外,其余的在国家政策指导下自主择业。改革方案要周密制定,加强宣传和思想工作,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
三、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生命力所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把提高教育质量摆在突出的位置。
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十分重视德育。现在,广大青少年学生总的思想倾向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把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努力学习,这是主流。但也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对青少年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思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学生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教育和国情教育,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法制教育。要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帮助学生增强抵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腐朽生活方式的能力,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光荣革命传统能结合时代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发扬光大。德育要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学生各个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来进行。对中小学生,重点进行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公民义务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对高中生和大学生,要简明扼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毛泽东同志的重要哲学著作,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中小学的美育(包括音乐、美术、劳作等)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切实加强。各级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与师生座谈,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做形势报告,进行生动而实际的国情教育。全社会都要关心和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发扬敬业奉献精神,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必须下决心纠正长期存在的单纯应付考试的倾向。这种不良倾向使学校和学生忽视德育、体育,脱离实际,脱离社会,不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而一味应付考试。如果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势必误人子弟,造成严重后果。要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先进的教育方法,认真总结我国成功的教育经验,坚决摒弃陈旧过时的、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努力改变教育同社会和生产实践相脱离的状况,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要加强教材建设,改革和完善考试方法和考试制度,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青少年一代全面发展和茁壮成长。
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为教育办实事
 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教育重视不够的现象依然存在。邓小平同志曾尖锐地指出:“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要用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衡量一下,看你那个地区或部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否真正得到了落实。对于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必须有紧迫感。各级领导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统筹,把教育发展目标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实现。要把重视教育、为教育办实事作为各级领导干部的任期目标责任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就教育发展和改革情况每年向同级人大作出报告,并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各级政府都要注意解决教育工作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问题:
切实增加教育投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费的总量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教育经费紧缺的状况依然存在,必须尽快改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教育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的观念,合理调整投资结构,在安排财政预算时,优先保证教育的需求,并切实做到《纲要》提出的“三个增长”。
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是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必须予以保证。《纲要》提出,到本世纪末,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达到百分之四,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关于各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的比重,财政部要会同教委,根据财税体制改革后财政计算口径的变化,尽快提出中央财政和省财政中教育经费应占的比例,确保教育投入实际有较大的增长。
农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问题,已明确城乡教育费附加以新三税的百分之三为准。农村不缴纳三税的乡镇企业、个体企业,缴纳教育费附加的办法要认真落实。农民负担的百分之五里面,已规定教育费附加占1.5至2个百分点,具体比例由各个地方规定。教育费附加是农村民办教师工资补贴和学校公用经费的主要来源,不能扣减,更不得挪用甚至取消。各地对此都要建立严格而有效的监督检查制度。
实施义务教育主要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要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作出切实安排。为保证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中央、省、地、县四级政府要设立专项经费。中央财政现有的扶助贫困地区义务教育专项经费要逐年增加。省、地、县财政预算也应作出相应的安排。
实施“211工程”,需要设立专项基金,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作出统筹安排。今年中央财政将拨出专款,作为实施这一工程的启动资金,以后还要逐年增加。省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要相应地作出安排。
改革国家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使教育事权和财权相统一。教育经费预算应由各级教育部门每年提出方案,由各级政府列入预算,批准后认真实施。从今年开始,国家统计局、国家教委要对教育经费支出情况分别统计并予以公布。
进一步完善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根据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情况和当地实际需要,允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开征用于教育的地方税费,但必须专款专用。根据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适时调整义务教育阶段的杂费标准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标准,各类学校不得以任何名目乱收费;国家支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兴办校办产业,对包括各类职业学校在内的校办产业继续实行税收优惠政策。继续鼓励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境内外各界人士捐资助学和农村集资办学。城乡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新建校舍要列入政府基建计划,农村教育集资审批权放在县一级,这部分集资款也主要用于义务教育的危房改造和新增校舍。教育方面除此之外的乱集资必须严格禁止,社会也不得向学校乱摊派。
为使用金融手段支持教育的发展,原则同意建立教育银行。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依靠广大教职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我们制定教育政策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坚持尊师重教的方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还有许多不够的地方。现在要采取切实有力的政策措施,认真落实以下几件实事:
努力提高教师素质。认真办好各类师范教育,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毕业生要乐于从教。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思想、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依法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教师法》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目标,各级人事、财政和教育部门应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落实,并尽快到位。要建立有效机制,杜绝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对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和挪用教育经费的,要坚决依法追究责任。
加快改善教师住房条件。应把城市教师住宅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建设计划,对教师采取优先和优惠政策,使城镇教职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当地居民的平均水平。
切实解决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看病就医的问题。教师的医疗要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
妥善解决民办教师问题。我国农村中小学民办教师,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各地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民办教师待遇,逐步做到民办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合格的民办教师要逐步经过考核转为公办教师,不合格的要予以调整。有关部门要作出规划,分年度实施,争取在今后六七年内基本解决民办教师的问题。教师必须按照编制和资格聘用,不得以代课教师等名义增加教师编制。
大力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各级政府都要表彰和奖励优秀教师,让那些为教育事业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获得应有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要继续通过多种途径,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教职工的工作。
加强教育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有完备的法制作保证,教育发展和改革目标的实现也有赖于法制的健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学位条例》、《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一批重要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但是,教育立法工作还不能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今后,要加快教育立法步伐,尽快制定《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以及《教师法》的配套法规。各地也要制定和完善地方教育法规,逐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法规体系。各级政府要带头执法,也希望各级人大加强执法的检查和监督。
同志们!
实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使命,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艰苦奋斗,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坚定不移地实施《纲要》,努力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经济生活中若干怎么看

  怎么看待当前资金形势
本报记者施明慎
今年以来,各地资金喊紧之声不断,而从国家权威部门传来的信息表明:目前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平稳。在国库券发行吸收大量资金的情况下,储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截至4月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已达1678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7%。货币回笼正常。专业银行备付率较高,信贷投入较多。4月份,工业短期贷款比上月增加167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4亿元。国家外汇储备有所增加,汇率持续稳定并略有升值。
怎样看待当前的资金形势呢?
总的说,金融运行状况是良好的,银行贷款不断投入,但一些企业为什么仍感手头拮据,据分析,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方方面面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而企业自有资金积累极少,80%以上的生产资金要靠银行贷款解决。银行发放贷款受规模、产业政策等制约,不可能敞口供应,因而供求矛盾突出。
二、企业资金占用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挤占、挪用、滞压大量流动资金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在建规模过大,部分项目超支严重,或新建成项目没安排铺底流动资金,挤占企业现有流动资金。另外,由于企业产销率下降,相互拖欠严重,产成品、在途商品、应收贷款等三项资金占用有增无减,滞留了大量新增贷款。据国家信息中心披露,今年1至4月,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增幅为13.8%,比去年同期高12个百分点。
三、部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猛,多占用了一部分营运资金。
四、企业亏损,国家一般不再给予财政补贴,靠其自行消化。实际上相当多的企业是通过增加贷款的办法来弥补亏损的,从而导致大量流动资金被“吃掉”。
从上面的分析中,读者不难看出,企业资金紧张,说到底不是银行贷款投放少了,而主要是市场问题、资金使用效益问题。
看来,解决困扰经济发展的资金紧缺问题,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用增加信贷的办法可以解决的。一些专家建议,当前,要加快各项改革的步伐,特别是要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手段。除搞好总量控制外,还要注意运用利率、再贷款、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手段,以保证资金流动畅通。各家专业银行在有步骤地增加贷款投入,保证重点企业、效益好的企业的资金需要的同时,要善于运用信贷、利率杠杆,促使企业挖掘资金潜力,盘活资金存量。各级政府和企业也要改变过去依赖银行贷款支撑生产经营的做法,尽快面向市场,以销定产、以质取胜。对于没有市场的产品,银行不仅不予贷款,还要鼓励企业坚决限产、压库、促销。同时,要严肃金融纪律,加强金融监管和稽核,加紧贷款回收和清欠工作。专家们预计,只要银行投放的资金周转快了,企业效益提高了,积压产品这个吞噬贷款的巨大黑洞堵住了,企业资金紧张的状况就可望得到缓解,国民经济就能快步进入良性循环。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独立开展南极工作十周年
江泽民致电慰问南极考察队员
赞扬他们为揭开南极大陆奥秘,促进人类社会共同繁荣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我国独立开展南极工作10周年。江泽民主席在仲冬节(6月21日为南半球“冬至”)到来之际,致电亲切慰问包括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在内的各国南极考察站上的考察队员。贺电全文如下:
“在你们欢度仲冬节的时候,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在漫长极夜中忘我奋斗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致以亲切的慰问,并祝你们仲冬节快乐。
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保持洪荒本色的大陆。你们高举和平、合作、友好的旗帜,战风雪、斗严寒,不断取得科学考察的进展,为揭开南极大陆的奥秘,保护全球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借此机会,我向为探索、研究、保护南极做出成绩的各国考察队员致敬。
十一亿中国人民祝贺你们已经取得的丰硕成果,期待着你们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更大贡献。
我祝你们越冬顺利,事业成功。”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

  廉政措施要过硬
蒋平
一次,我到某单位办事,发现在办公桌上有一本《廉政措施》,打开一看,吓我一跳,其条款之多,竟达三位数!而真正过硬的,却一条没有。
在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中,我们有些人把功夫下在制订措施的花样和数量上,误以为制订的廉政措施越花、越多就越好,至于这些措施用处有多少,他们就不去管了。其实,不痛不痒的廉政措施越多越没权威,因为这些措施只不过是走形式、摆样子而已。廉政措施不在多,而在严格执行,要令搞腐败者望而生畏。
廉政得人心,腐败失人心。事关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大事,廉政措施要过硬,决不能软绵绵,犹如戏班子的木刀。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会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
一九九六年秋全国人大将主办第九十六届议联大会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张荣典、文继华)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今天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各国议会联盟秘书长皮埃尔·科尼永时表示,希望议联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而继续努力。
各国议会联盟是国际议会间最大的国际组织。会见时,乔石赞赏议联成立100多年来,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议会间相互了解和交流,增进彼此间友谊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他说,当前国际形势仍处于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谋求缓和、合作、发展与进步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他希望议联为世界的和平和人类的发展而继续努力。
乔石表示,中国全国人大作为议联的一个成员,十分重视议联的作用,并积极地参加了议联的各项活动和工作。
他说,全国人大常委会把积极开展与外国议会的交往,增进与外国议会和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议会间和国家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当作它的一项重要工作。
据介绍,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京举行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和议联秘书处将在此间联合主办一次议员聚会。1996年秋季全国人大将主办第96届议联大会。
乔石对科尼永说,中国人民一向以好客著称,届时他们将努力做好东道主,确保会议圆满成功。
科尼永说,在中国全国人大的积极努力下,这两次会议一定会取得成功。科尼永还对全国人大在议联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表示赞赏。
今天中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曹志会见并宴请了科尼永及议联妇女问题项目官员克莉斯蒂娜女士。上午,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郑义同科尼永一行进行了工作会谈。


第1版(要闻)
专栏:

  荣毅仁同埃斯特拉达会谈
对菲律宾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表示赞赏
本报北京六月二十日讯记者吴绮敏报道: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今天上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与来访的菲律宾副总统约瑟夫·埃斯特拉达举行会谈,双方均表示希望加强两国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
会谈中,宾主就双边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荣毅仁副主席首先对埃斯特拉达副总统访华表示热烈欢迎,并高度评价中菲两国近年来友好关系的发展。他说,中菲两国是亲密的友好邻邦,两国领导人进行了密切的互访。中菲建交十九年来,在政治、经贸、科技和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荣毅仁指出,中国非常重视同菲发展经济贸易合作,鼓励中国企业界人士前往菲律宾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合作,也欢迎菲律宾的工商界人士来华合作。相信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中菲关系将得以更加深入地发展。
荣毅仁还向客人介绍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情况,并对菲律宾近年来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
埃斯特拉达对中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国家建设中取得巨大成就表示赞赏和祝贺,祝愿中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他对近年来菲中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表示满意,希望此行能为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做出贡献。他表示,希望进一步增加双方贸易额,欢迎中国企业家前往菲投资。
埃斯特拉达重申,菲律宾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菲律宾与台湾的经济、文化联系只限于纯民间性质的关系。菲政府将坚持一九七五年两国建交公报中所作的坚定承诺,坚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一贯立场。荣毅仁对菲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的立场表示赞赏。
埃斯特拉达副总统邀请荣毅仁副主席在方便的时候访问菲律宾,荣毅仁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举行会谈之前,荣毅仁副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主持仪式,欢迎菲律宾副总统埃斯特拉达及其一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沛瑶、劳动部副部长张左己等参加了欢迎仪式。
会谈结束后,荣毅仁和埃斯特拉达出席了两国政府一九九四年进出口商品议定书的签字仪式。
晚上,荣毅仁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宴会,欢迎埃斯特拉达和夫人一行。今天下午,埃斯特拉达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公安部长陶驷驹。(附图片)
6月20日,荣毅仁副主席举行仪式欢迎菲律宾副总统埃斯特拉达访华。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主持会议部署防汛和抗洪救灾
齐心协力夺取抗洪救灾胜利
邹家华温家宝陈俊生带领工作组分赴灾区
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记者鹿永建)李鹏总理今日上午主持召开会议,部署南方部分省、区的抗洪救灾工作。邹家华、李岚清、温家宝、迟浩田、陈俊生等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同志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会议首先传达了江泽民同志对当前防汛和抗洪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并听取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水利部、民政部、国家计委、卫生部、农业部、财政部、气象局和解放军总参谋部等部门有关入汛以来抗洪救灾工作的汇报。
李鹏总理说,今年4、5月份,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相继出现较大洪水,特别是6月份,广西的西江、广东的北江、湖南的湘江均出现建国以来最大洪水。受灾面积较大,目前一些地区汛情比较严峻。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注当前部分省、区的灾情和汛情。现在有关地方各级党政部门,正在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和解放军、武警官兵防汛、抗洪、抢险、救灾。
会议决定,立即派出由邹家华、温家宝、陈俊生等领导同志带领的有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组,分赴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和当地党政军民一起抓好防汛、抗洪和救灾工作。
李鹏总理强调,目前防汛工作的重点,一是确保北江大堤和珠江三角洲堤围的安全,二是尽快解救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三是保证灾区人民有粮吃,不饿死人,不发生瘟疫,切实安排好灾区人民群众的生活,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李鹏总理说,几个省发生灾情后,江泽民总书记已打电话慰问,并对搞好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了要求,现在决定派工作组帮助灾区人民抗洪救灾,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负起责任,带领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今年的防汛工作还刚刚开始,7月下旬8月上旬的主汛期还没有到。目前有些地区旱情还比较严重。全国各地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一丝不苟地做好安全度汛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