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一手抓过腹一手抓加工 
陵县农产品增值多
本报讯价格只有0.76元的1公斤普通玉米,通过一头“大约克”的嘴巴变成0.25公斤猪肉后,身价翻了一番多。貌不惊人的红小豆,经过手工精选并改为小包装出口,价格由每公斤6元猛增到16元。山东陵县针对农民囤中粮多,手中钱少的问题,从本地实际出发,狠抓农产品的过腹增值和加工增值,粮多钱少开始变为粮多钱也多。据统计,这个县的两项增值手段,使每百公斤粮食平均增值26元。
陵县是一个农业大县,1993年粮食总产达4.3亿公斤,农民人均占有1000公斤。但尽管农户家家粮囤矗立,农民却感到囊中羞涩,农民人均收入多年徘徊在600元左右。县委、县政府领导在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基础上,一致认为: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但要始终保持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必须让农民从粮食丰收中切实得到好处,要想办法实现粮食生产多层次附加值的开发。
这个县有个青年杨建宝,于1991年办起家庭养猪场。第一年就出栏猪21头,盈利3000多元。1993年达到出栏猪118头,存栏110头,年盈利2.1万元,不仅解决了卖粮难的问题,而且他的庄稼越种越好,每季都比相邻地块增产二成以上。“牛神”,是当地群众送给农民刘风洲的一个美称。他从1990年开始搞家庭养牛,去年不仅消耗掉自家的全部余粮,而且吃掉了村里其他村民的40亩玉米秸,盈利5.4万元。从这两个典型的事例中,县领导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结论,发展畜牧业,搞过腹增值,是提高粮农收入的有效途径。为此,县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引进了西门塔尔、利木赞、大约克等优良种畜种禽,以促进过腹增值效益的提高。到今年5月底,全县大牲畜存栏17.6万头,猪16万头,按每头大牲畜年转化粮食800公斤、猪转化粮食400公斤计算,这近40万张大大小小的嘴巴每年可转化粮食2.2亿公斤。按每4公斤粮食增长1公斤肉类计算,养殖使每百公斤粮食增值125元。接着,县里推广了边临镇农民粮油加工增值的经验。县粮油贸易公司一改过去批量出口散装绿豆、小米、大豆、红小豆、红枣等为手工精选小包装出售,这一改头换面能使每公斤农产品平均增值1.8元。其中,红小豆改手工精选小包装出口,每公斤比原来增值2.6倍。
现在,全县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发展到300多家,村户企业超过2800家,可消化全县58%的农产品。
(陈永立韩冰纪德伟)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粮多钱多
一些地方农民“有饭吃,缺钱花”,怎么办?陵县的经验是在农产品增值上做文章。事实证明,这方面确有油水,并非一定粮多了钱就少。他们通过过腹增值、加工增值等,开始变粮多钱少为粮多钱也多。
同样解决粮多钱少的问题,有的地方是少种粮,甚至不种粮,这显然是个不可取的办法。对一些祖祖辈辈种地的农民来讲,你叫他不种粮还往往一时不知干什么,或者干不好什么。劳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个渐进的过程。尤其重要的是,粮食是宝中之宝,任何人一日三餐都离不了,假如你来个少种,我来个不种,全国十多亿人口吃什么!这是个关系大局稳定的重要问题,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不可否定,粮多了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到好价钱,还真的会成为包袱。从陵县等一些地方的实践看,只要我们正视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总会有的,包袱也就会变成财富。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粮油等农产品的消费量只会越来越大,关键在我们如何动脑筋做好使其增值的文章。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自乡村的报道·菜篮子篇

  河北永年县12万菜农人均年产蔬菜近5000公斤,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农民称他们的菜园是——
“绿金田”
李天增陈云凌
河北省永年县南大堡蔬菜批发市场是诱人的,请看一组数字:
日成交量120万公斤,辐射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40多个大中城市;年成交量5亿多公斤,成交额超过3.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巨大的蔬菜供应量均出自永年县滏阳河两岸的12万菜农之手,也就是说,每个菜农一年生产出来的蔬菜近5000公斤!
“菜园子”装满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绿金田”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这就是永年县发展商品菜的真实写照。
菜园子圆了小康梦
5年前,小龙马村的王丁亥,怎么也想象不出“寒冬腊月长青菜”的情景。1987年,当乡干部动员村民种植大棚菜时,他曾站立一旁说风凉话:“要想穷,蒙大棚吧,冬天能够长青菜,净吹牛!”可当乡干部拽着王丁亥到外地参观了一回,并亲眼看到人家在棚内种韭菜、芹菜收入达三四千元时,他终于信服了。于是,在乡政府的扶持下,他投资1500元建了一个三分地的大棚,试种黄瓜,结果当年就收入了1万多元。5年来,他家5口人单蔬菜收入一项就达5万多元。
手中有了钱,种田也有了投入的资本,这几年王丁亥家粮食面积虽有所减少,但粮食总量却大幅度提高。1987年他家6亩夏粮产量1500公斤,而去年5亩地就收小麦2500多公斤。
像王丁亥这样致富的例子,乡亲们看得真,学得快,仅3年时间,在王丁亥家的大棚周围,便“冒”出了一片“白色海洋”,继而又扩大到全乡、全县……截至目前,全县已有20多个乡镇、208个村的5万多农户、12万个劳动力从事蔬菜生产。年产蔬菜8亿公斤,产值4.8亿元。仅蔬菜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就增收300多元。
新技术为发展插上翅膀
在永年县蔬菜产区,人们从多年种菜的实践中悟出一个理儿:蔬菜要发展,离不开技术员,种菜要致富,全靠新技术。
永年在实施“白色革命”中,始终坚持和鼓励科技人员深入“菜园子”,开展科学研究试验和技术引进推广。近几年来,广大科技人员立足市场,以开发特、优、稀菜为主攻方向,先后引进开发香椿、荷兰豆、法国地豆等40多个优良品种,研究推广黄瓜嫁接、西葫芦嫁接、茄子和西葫芦越冬等综合技术和48项单项技术,使亩均效益猛增到1.5万元以上。
县科委高级农艺师凌云昕,对永年县日光温室的开发推广谈得上是功勋卓著。去年他为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又设计出日光温室夏季休闲期养鱼技术方案,实行菜鱼一体化种养,经西张村7户农民试养,亩产成鱼达到6000多公斤,亩产值高达3万多元。
农协成为优质菜园“保驾官”
沿着滏阳河两岸的菜园子采访,处处都能听到菜农们称赞一个组织:县农业服务协会。他们说,县农协是俺们种植优质菜园子的“保驾官”。
所谓优质菜园子,就是蔬菜数量多,品种全,质量高,淡季不断,旺季不烂,且价格合理,购销方便,并形成有序的蔬菜产销新格局。
县农协12名工作人员均是从县直农口部门抽调的懂经营、懂技术、会管理的精兵强将。他们的专职工作就是为建好优质菜园子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方位服务。
农协和城市蔬菜经销部门达成联合协定,每年根据市场需求,共同分析来年城市蔬菜行情,并制定出具体目标,哪些菜需发展,哪些菜限制发展,哪些菜稳定发展,并及时把信息反馈给菜农。
在技术服务上,农协以菜协为主体,以示范区为纽带,以每个农户有一人受训为目标,通过集中办班、巡回讲课、现场观摩等形式,推广种菜新技术和新品种。目前,全县已有10万多农民成为种菜能手,420多人获得了初、中级技术职称。
为了促进蔬菜生产的深层次开发,最大限度地挖掘蔬菜加工的潜在效益,县农协在蔬菜加工上大做文章。他们投资300多万元创办了酱菜有限公司,生产出十几个品种的酱菜。同时投资220万元,建起13个蔬菜加工厂,仅大蒜一项就可加工成蒜米、蒜粉等10个品种,目前这些产品均出口日本、东欧。
佬客为市场与菜园架桥梁
佬客,是菜农对穿梭在菜市场与菜园子之间的菜经纪们的称呼。目前,仅南大堡菜市场,就有150多人的佬客队伍,他们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
南和县北高村60岁的张新岭称得上是一个老佬客了。他在南大堡菜市场已活跃了五六年,手中掌握着一支有30多人的贩菜大军。老汉每天4时半起床,起来就围着菜市场转,与菜农交涉,6时开始打长途电话到北京、天津、太原的菜市场,询问蔬菜行情,尔后便购菜、发车,将鲜灵的蔬菜及时销出去。
佬客们瞄准菜农的菜园子,又眼观城市居民的“菜篮子”,真可谓一方系着生产,一方联着消费。来自东北的佬客李晓东在全国各大菜市场已闯荡了10年。3年前他来到南大堡,在与菜农联系货源时发现,永年菜农的毛菜太多,虽然价格卖的最低,但长途运到沈阳、哈尔滨后,并不太受欢迎。他及时把这信息反馈给菜农,菜农们及时调整,对毛菜进行初加工,该摘的摘,该洗的洗,不仅销售价格上去了,而且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对菜经纪们的作用,南大堡蔬菜市场管理所所长概括得颇为贴切:“佬客是菜园子与菜市场之间的信息员、联络员,他们的活跃,会吸引愈来愈多的菜贩子,从而使我们永年蔬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越来越高。”(河北日报供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情憾吕梁
新华社社记者杨玉良新华社通讯员牛廷相
5月9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以《拍卖“四荒”使用权换来农民积极性》为题介绍了山西吕梁地区的经验。这个经验的形成,也凝聚着两个普通农民的心血。
已经整整6年了,又是表兄弟又是连襟的武润锁和杨凤平一次也没回过山区那贫穷的家乡——山西省中阳县沙焉村。这天——1990年的清明节,相约着回村给祖宗扫墓。
武润锁领着一个建筑队,杨凤平办起一家汽修厂,两人这次可是衣锦还乡了。这是沙焉村吗?武润锁和杨凤平搓揉着各自的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一孔孔散布在各处的土窑洞,顶漏门塌;原来修造的水平不高的梯田,堰倒土流,成了一面面光秃秃的荒坡……这时,74岁的延润保老人颤悠悠地从一孔破窑洞里走出来。老人一见他们,就难过地说:“穷山留不住人呀。这几年,全村45户人家就搬走了15户。”
武润锁眼睛湿润了,杨凤平的泪水刷刷地直往下掉。武润锁声音颤颤地说:“看到咱村变成这个样子,咱富得不安呀。”杨凤平哽咽着说:“哥,这里再穷,也是生咱养咱的地方,咱不能让沙焉村这么毁了。”武润锁把眼泪一擦,呼地从地上站起来,斩钉截铁地说:“对,你说的对,咱在外面挣钱,不是只为自家过好日子,要是只为自家,就愧对乡亲,愧对家乡的这山山沟沟!”说罢,这两个血气方刚的年轻农民,心里涌起一股热浪,连口水也没喝,就直奔山上。
沙焉村可耕种的坡地有700多亩,由于连年大旱,坡地打不下粮食,已有500多亩弃耕变成荒地。全村荒山荒坡面积2200多亩,这些年未栽一棵树,依然光秃秃的。这一天,武润锁和杨凤平从这座山走到那座山,从这道梁走到那道梁,越看心情越沉重,越看治理改变穷山恶水的愿望也越强烈。最后,两兄弟站在山顶上,商量着改变家乡面貌的办法:决定先承包全村300亩坡耕地,在这些土地上试验栽植果树。1992年5月,他们又提出了一个更为大胆的设想:用自己的钱买下全村所有荒山荒坡的使用权,让全村农民以耕地入股方式,组成一个农业开发合作实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山沟进行改造。沙焉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脸上泛起了喜色。武润锁的妻子名叫慕拴娥,杨凤平的妻子名叫慕月平,慕拴娥和慕月平是一对同胞亲姐妹。丈夫们把弃工务农的事一直瞒着她们。姐妹俩商量了好一阵,决定等他们回来问个明白。过了几天,武润锁和杨凤平回来了。两个家庭都像着了火,姐妹俩又哭又闹,慕拴娥哭着数说武润锁:“那穷山是好治的?你是拉着凤平往火堆里跳呀!”慕月平哭劝着杨凤平:“这份家业来的多不容易,咱好好过日子多好,何必非操那份心呢?”一连好几天,姐妹俩把兄弟俩挡在家里,就是不让出去。可是,武润锁和杨凤平说啥也不回头,硬是要把钱用在改造家乡的面貌上。姐妹俩一看这两个男人铁了心,也就由他们去了。
为了坚定改造家乡贫穷面貌的决心,武润锁和杨凤平破釜沉舟,一个卖了建筑队的设备,一个卖了汽车修理厂,一起住到了山上,带领着村民们起早贪黑地干了起来。1992年,他们花了28万多元安装了抽水设备,从几公里的山下河滩把水引上了山顶,栽了380亩优质苹果树,160亩优质梨树。1993年,又投资20多万元,整修了近1000亩坡地,栽种了150亩仁用杏树,250亩优质核桃树,在荒山上栽了几百亩油松。经过三年的时间,他们终于把全村的坡坡岭岭,沟沟岔岔栽满了树,使沙焉村完全变了模样。
武润锁和杨凤平的壮举,一传十,十传百,慢慢在吕梁山区传开。吕梁地委书记姚新章和行署专员冯其福来了,各县县委书记和县长来了,总结他们的经验。许许多多这几年先富起来的农民心灵深处受到撼动,也纷纷学起他们的榜样来。地委和行署提出拍卖“四荒”(即荒山、荒坡、荒沟、荒滩)使用权,加速治理“四荒”速度的决定时,500里吕梁山立时沸腾起来了。
看到家乡的巨变,看到吕梁山区的变化,武润锁和杨凤平风趣地问慕拴娥和慕月平姐妹俩:“那钱没白花吧?”慕拴娥和慕月平也总是说:“看把你们美的!”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万载有个民间水利会
本报讯江西省万载县双桥乡有个由农民自发成立的民间水利管理组织——“乡村民间联合水利会”。
“民间水利会”于1951年成立,已有43年的历史。成员由6名素质好、觉悟高、愿为群众办事,且有一定威信的农民组成。他们工作不计报酬,义务服务,其职能是督促搞好水利工程管理、防汛抗旱和协助乡水管站征收水费、调解水利纠纷等。
该乡龙骨坑水库有灌溉面积1000多亩,涉及到5个村。今年初,该水库为提高泄洪能力计划进行改造却缺少资金。水利会立即拿出资金3500多元,拓宽溢渠道1米,从而满足了泄大洪和农田灌溉的要求,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到目前为止,水利会已帮助调解水利纠纷300多次,筹集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达30多万元,挽回经济损失500多万元,对发展农村水利和农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罗亚毅)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陈俊生在杭州万向集团调研时指出 
东西合作共同发展有战略意义
新华社杭州6月15日电(浙江日报记者陈颂清、新华社记者慎海雄)国务委员陈俊生13日在杭州万向集团调研时指出:沿海乡镇企业参与中西部地区开发,不仅对贫困地区,而且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重要意义,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行动,希望这个计划取得成功。
不久前,杭州万向集团决定投入1亿元资金,兼并、收购、联合一批西部的骨干乡镇企业或与之合资通过开发新产业,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陈俊生在听取万向集团总经理鲁冠球的汇报后说,“我在北京就听说你有个‘西进计划’,十分高兴。今天特意来,就是为了表明我们对你的‘西进计划’的支持,并希望通过你的西进成功,带动更多的沿海乡镇企业参与中西部地区的开发,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
陈俊生指出,东西合作,共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这不仅仅是个扶贫问题,也是沿海乡镇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沿海乡镇企业发展已受到劳动力、土地等多种因素制约,抓住机遇向西部发展,可使沿海乡镇企业获得一次新的大发展,而且可带动中西部乡镇企业提高经营效益,更加健康地发展。东部地区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与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劳力优势结合,必将使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都大大增强。同时,从实现国家扶贫目标、解决8000万人温饱问题的角度看,根本途径是增强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
现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有大量富余劳动力,东部地区乡镇企业集中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中西部的经济,就可吸收这些农民在当地就业。这对减少农民的盲目流动、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陈俊生强调说,东西部地区各有关方面都要积极鼓励、支持东西部的乡镇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共同开发中西部资源,加快中西部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逐步缩小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大洼大面积抛栽水稻
本报讯辽宁省大洼县今年大面积推广水稻抛栽技术。全县70万亩优质水稻田,一半是靠这项新的栽培技术披上绿装的。
大洼位于辽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河渠成网,近几年一直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并夺得全国单季稻亩产之冠。但是,农民种水稻付出的高强度劳动,也非局外人所能想象。单说水田插秧,一般人插两三小时就会腰酸得直不起来。而大洼县的农民每年却要连续插秧半个多月。
从1992年起,大洼县王家农场农民佟志平试着在他承包的稻田里采用水稻抛栽技术,即不再拔秧、插秧,而把营养钵培育的秧苗直接抛栽于大田,结果连续两年获得丰收,平均每亩田增产水稻50公斤,降低成本35元,一增一减,累计每亩增加经济效益100元。
今年初,大洼县委专门总结了佟志平家改插秧为抛秧的经验,运用县广播电台、县报和电视录像片宣讲水稻抛栽技术。县农委还编印了题为《水稻营养钵育苗与抛秧技术操作规程》的小册子,发到农户手中。县政府则制订相关规定,给应用水稻抛栽技术的农户以优惠,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进行示范。到今年5月底,全县已抛栽水稻30多万亩。(孙茜)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有分有合自愿平等 
波阳出现农民劳动联合体
本报讯有20余万名劳力外出打工的江西省波阳县,年初以来,在劳力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农民“劳动联合体”,未荒一分田,未废一厘地,出现争包土地现象,农业生产一片生机。
波阳县是全国最大的农业县之一,拥有人口117万,其中农业劳力有48万。由于近两年劳力外出很多,部分地方出现田地无人种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波阳县农民自发组成“劳动联合体”,即由两户或两户以上的劳力组成,在生产的农忙季节和困难时进行劳动联合,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共同度难关,使劳力得到合理集中和配置,解决了大批劳力输出后一些家庭劳力不足的难题。
今年早稻插秧时,全县85%以上农户全都进行这种劳动联合。农民江门权,家中只有夫妻两个劳力,两个儿子外出打工。插秧时,他与另一户农民联合后,插秧时间比儿子在家时还提前两天。农民曹新边单身一个劳力种10亩责任田。去年他春插时比人家晚了六七天。今年与另两户联合劳动后,比去年提前5天完成任务。
这种有分有合、自愿平等、互不吃请、短时间小范围的“劳动联合体”兼有“合”与“分”两种劳动方式的优越性。农民们都说这种办法好。他们还准备在夏收、双抢、秋收等季节进行这种劳动联合。
                 (江海涛)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土地撂荒亟待解决
一些农民走出了祖祖辈辈耕耘的田园,加入“打工”行列,使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据笔者最近到某乡调查,去年该乡外出劳力达2600多人,约占全乡总劳力的40%以上。其中常年在外的劳力有1950多人。比较贫困的某村,80%的劳力在外打工。
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传统观念,发展各地经济,都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也产生一定的负效应。一些地方出现相当一部分耕地无人经营的现象,不仅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而且以耕地计征的税费无法收缴,相应地加重了仍在家种地农民的负担。一些乡村出现了挑肥拣瘦、自由选种耕地的现象,很不利于农村耕地的统筹管理和农业的稳定发展。希望各级领导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农业银行王强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向农民要办法
天流
造成土地撂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各地情况看,有因劳动力外出后劳力不足引起的;有种地比较效益低造成的;也有种田负担太重问题未及时解决引起的;还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偏高、土地产权不清等问题造成的。彻底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大环境正在逐步形成。
眼下怎么办?我们不能等一切条件成熟了再去解决。波阳县农民自发成立“劳动联合体”,解决因劳动力外出导致的土地撂荒就是一例,表明土地撂荒在眼下是有办法解决的。它提醒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现象面前,要善于从群众中寻找办法,不能总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往往就在农民手中。向农民要办法,应当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基本工作方法。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6月6日,“上海市民工学校”在上海成立。自此,近百万名在沪外来民工有了自己专门学习的场所。这所学校将在职业道德、文化补习和各种岗位技能等几个方面对外来民工进行业余性质的短期教育和培训。这是参加开学典礼的上棉二十一厂的安徽农民合同工。   新华社记者 张刘仁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今年5、6月间,东北、内蒙古、河北等地市场上的芸豆特贱。山东枣庄市峄城区广大菜农连连叫苦:十几天来每公斤收购价格一直徘徊在4毛左右。这位老菜农守着辛苦了好几个月摘下的两麻袋芸豆欲罢不能,欲卖不忍:唉,咱又犯了“一窝蜂”那老毛病!
丁大康 田学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