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服饰之旅

  服装专家眼里的着装观
——袁杰英教授一席谈
杜英姿
近年来,中国服装以异乎寻常的步履飞快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服装的审美特性日益受到重视,讲究穿着仪表已成为自尊的象征和尊重他人的表现。但是不少人在服装选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记者请多年从事服装教学和科研设计的袁杰英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袁杰英1960年从中央工艺美院染织美术系毕业后留校,开始为服装专业的建立做筹备工作。她师从沈从文先生学习中国历代服饰,从民族、民间服饰文化中汲取营养,并借鉴国外服装业的经验,为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理论和实际并重的服装设计教学体系而努力多年;她主编过《服饰丛书》并写有多本服装专著;1987年以来曾5次指导学生参加一年一度的巴黎国际青年时装设计师大赛,屡屡获奖;作为设计师,她的作品在服装界也颇有影响,她曾首次举办国内中老年服装设计个人专场展示。她对服饰衣着的见解听来不无裨益。
别迷失在流行的潮起潮落中
流行意识和崇尚名牌心理在现代着装观念中最为显著。袁杰英认为,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解,就极易导致盲目的模仿和追随。每年春秋两季各发布一次的国际流行趋势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和香港这个窗口传入国内,所需周期越来越短,这就促使国内流行变化日益加快。有的人为了追新求变而一味紧跟流行。比如杂志上有什么就穿什么,殊不知时装杂志是一种引导消费潮流的媒介,而不是着装示范。很多设计效果图为了宣传需要而采取夸张手法以引起人们的注意,误把这当作最时髦的款式,穿在身上就成了怪物。还有就是把别人的形象挪到自己身上,最后满大街都是,成了制服,只好压箱底,弄得经济紧张不说,在时尚变化的潮起潮落中,也丢失了自己的着装风格。袁杰英谈到,流行款式往往只适用于一部分人,像裙裤,腰细、腿长的人穿起来比较好看。流行的服饰搭配起来也有适宜范围,比如去冬今春时兴的阔跟厚底鞋,是国外回归自然,追求质朴、原始的设计风格的产物,它与厚重、粗糙的面料制成的长衣长裙一起,显示出休闲的随意、自在。如果把这种鞋同西裤穿在一起,就不伦不类。以个性为主,参考流行时尚,恐怕才是明智的选择。对名牌的选择也应这样,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于穿用某种款式的名牌服装,首选标准不是个性而是名贵,常常会用很高的价钱买回一个扭曲的形象。
完成好第二次设计
极具个性的服装是一种无声而又强有力的语言,是个人情感、性格、爱好的最好注脚。现代人以表现个性为服饰美的最高标准。“变成你自己”这个动人的口号一经提出,就成为众多穿衣者的座右铭。在现在的成衣时代,着装者从众多的服装商品中挑出适合自己的款式,完成自我的塑造。袁杰英认为这个选择的过程是服装的第二次设计——自我设计。而自我设计的成功首先要求对自己有客观的了解,也就是有准确的定位,才能扬长避短。一个肤色偏黑、身材过胖的上班职员,应选择大方、式样一般、棕黄或灰蓝这样偏冷色调的衣服,用不着过分装扮,穿得越华丽,缺点在对比下也越明显。许多人不能冷静地分析自身体形、肤色、容貌等身体条件,尤其是女性,往往以为自己也有模特的面容、身材,而忽略自身的不足之处,使选择标准出现偏差。比如绅士帽和带有男性硬朗风格的装束,柔媚的女性穿着越显女人味,而身材、面容过于男性化的女性穿着,就适得其反。其次,着装者还需了解各种款式、各种色泽配合可能产生的实际效果。比如前面没有皱褶、采用暗门襟、皮带穿环的女裤,配以短盒型的上装,就使双腿显得修长。套装以驼色、米色、白色为基本色调,再配合黑色作为衬托,则给人以意外的新鲜感。多学点服装美学的知识,会帮助你通过着装更好地表现内在气质的美。
穿出自己的个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经济条件不宽裕,又要考虑工作、生活的不同场合以及不同季节的需要,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穿出既有个性又富于变化的风格呢?袁杰英认为在为自我作出较好的设计后,可以一步一步地丰富自己的衣橱。起初衣服鞋子的款式、颜色要充分考虑搭配起来是否方便,还要注意新旧衣服的配合。冬天买大衣时,应挑选和原有的毛衣、围巾、鞋子和谐的样式和颜色,否则一时兴起,花一二个月工资买了件与自己平日着装风格不一的大衣,穿起来受到限制,岂不很浪费。职业女性可以选择端庄与闲适兼备的款式,增加衣服的穿用机会。巧妙的配饰,如漂亮的耳环、胸针、鞋扣还能将一身日常便服改观成一袭明亮的晚装,使整体打扮的格调焕然一新。
法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报告耐人寻味:法国妇女保留最久的服饰是大衣与帽子,其次是裙子、成套西装等。据统计,在法国人103件典型的衣物中,过去一年买的只占25%。可见具有较高服装素养的人,并不拚命地追逐时尚,而是对自己形象有着稳定的看法。这样一来就能够有的放矢,逐渐提高自己的衣着水平。


第8版(周末)
专栏:

  成方圆演唱会即将举行
成方圆是我国歌坛著名青年歌唱家。她16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二胡,毕业后分配到中央乐团任演奏员。1980年,她开始自学声乐,调到东方歌舞团后,首次登台便获成功。她先后录制个人独唱专辑8部,其中《游子吟》、《童年》等歌曲传遍城乡。
成方圆的歌唱艺术不仅饮誉国内,而且还远及海外,她曾与法国歌星米哈伊·玛蒂耶、德国歌星乌多·于尔根斯和BAP摇滚乐队同台演出,参加过法国电视一台的专题节目“广大观众”的拍摄。10多年来,成方圆曾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日本、意大利、瑞典、俄罗斯等20余个国家访问演出。
成方圆希望通过举办一次个人演唱会,进一步开掘多方面的艺术潜能,为热心的观众在舞台上构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艺术佳境。
按照总策划者的意图,演唱会将根据艺术家本身的素质,集歌唱、表演、演奏、弹唱、伴舞、舞蹈于一体,编织成五彩斑斓的光环。由东方歌舞团举办的这次演唱会将于6月中旬在北京保利大厦国际剧院进行。
(绍康)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烟台市少年合唱团荡起了双桨
文周
林鸿胜教了20年的书,一直和中学生打交道,当着一个并不那么受人重视的音乐老师。如今45岁已过,虽不算老,可也到了安安静静工作生活的时候了,但他却投入进合唱事业,办起了烟台市少年合唱团。有人以为他想赚钱,可少年合唱有利可图吗?有人说他想出名,然而这样的出名并不容易。他到底为什么?
一个日本文化代表团到烟台访问,林鸿胜恰好“串场”随团摄影,听见那位团长说,想听听少年合唱团的演唱,当回答为没有时,团长惊讶地表示不可想象。去年全国童声合唱节在北京进行,全国各省市共有60余个代表队参加,堂堂的烟台市竟然阙如。林鸿胜闻后,觉得作为烟台的一名音乐教师脸上无光。
烟台不是没有合唱团,只是不怎么兴旺,零零散散,势单力薄,难成气候。而全国的群众合唱事业,近几年发展迅速,大中小学生和教师、乡村农民、厂矿企业工人、机关干部、宗教团体、军人几乎都拥有了自己的合唱组织,遍布各地。全国合唱节、国际合唱节、学生合唱节、企业合唱节、还有省市的合唱活动,接二连三,参与者踊跃,热情极高。合唱,别看仅仅是音乐中的一个品种,其群众性则为其他所不及,不单鼓舞士气,加强凝聚力,气势磅礴,而且文化品位高,能够增进友爱,陶冶性情,启迪心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合唱事业如何,可以由一个侧面显示出它的精神风貌。林鸿胜大概基于这样的认识,加上一位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让他选择了筹办少年合唱团这一工作。
烟台市妇联和文联首先予以支持,成了少年合唱团的“娘家”;烟台十二中学的领导专门辟出场地供合唱团排练、办公;林鸿胜还遇见了两位知音,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邢建国和中学教师王文第,他们一起成了合唱团的筹划人。最辛苦的当然是找钱,林鸿胜自己先垫出1200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后便是挨门挨户寻求赞助,30多家过去了,没有结果。最后,林鸿胜敲响了烟台蝎王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继永的大门,这家公司是私营企业,凭着赵继永的专利发明和坚韧毅力,几经风雨,用蝎子的疗效打开了国内外市场。“蝎王”在发展中不忘社会,已向亚运会、全运会赞助过数十万元,还向教育、文化事业援之以手。赵继永知道了林鸿胜的来意后,即刻应允:“你们找我算是找对了,一来支持教育义不容辞,二来我对成立少年合唱团这件事情有兴趣。”少年合唱团在得到赵继永捐赠的10万元的同时,又获得烟台开发区龙凤钢琴公司总经理孙强代表公司的慷慨义助,一架价值万元的钢琴也送到了合唱团的手中。
烟台市少年合唱团即将成立的消息一经传播,300多位男女少年群起响应,赶来报名。600余位家长抱着热切的期盼带着这些孩子前来考试。作为一个父亲,烟台水产冷藏厂厂长车轼对林鸿胜讲:“我的儿子尽管门门功课都很好,天天用功,但这不够,加入合唱团可以用艺术让他更聪明些,可以让他对社会活动增添兴趣,在社会活动中受到锻炼。”经严格选拔,60余位少年跨入合唱团的行列。
1994年5月29日,烟台各界人士聚集一堂,正式宣布烟台市少年合唱团成立。林鸿胜、王文第、邢建国看着小队员动人的首场表演,看着久久不愿告别的家长,看着欣然应聘的吴美华等十几位合唱团教师,终于松了一口气。其实未来的日子更紧张,孩子们在他们的培育下,还要唱出水平,为烟台市、山东省表演;还要以更好的成就争取参加全国乃至国际的合唱活动。他们有信心吗?
(附图片)烟台市少年合唱团正在表演欣吾摄


第8版(周末)
专栏:新影片

  惊心动魄演绎革命历史《叱咤香洲叶剑英》拍成
现代化沿海城市珠海,年逾古稀的叶剑英元帅肃穆地伫立在香洲烈士陵园。他将一束束鲜花安放在烈士的碑位前,默默地抚摸着无言的墓碑,回首看看身后鳞次栉比的高楼,陷入往事的回忆中——
1925年,年仅27岁的叶剑英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来到珠海香洲组建起革命军队——香洲新编团,香洲大地一片红火,各界群众发动起来,成立农会,建立武装。新编团也成了反动势力和军阀残余的眼中钉,他们串通一气,数次行刺年轻的团长叶剑英。罪行败露后他们又勾结新编团中的叛徒,策动土匪协同地主武装,偷袭新编团。率团东征的叶剑英愤而回师,强忍悲痛安殓烈士,怒火难遏一举摧毁了反动武装营垒,同时一面派出小分队奔赴澳门缉拿潜逃的元凶,一面陈兵拱北运用外交和军事手段,终于严惩了叛徒,为死难烈士报了仇。
由广西电影厂和中影公司新近拍成的这部影片,在惊心动魄的传奇性故事中,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革命历程中的一页。电影界人士认为,该片注重观赏性的表现手法,为拍好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了一些新的尝试。该片由张冀平编剧,肖朗、邱丽莉联合执导,青年叶剑英由前不久在《情满珠江》中出演男主角的陈锐饰演。(向文)
(附图片)《叱咤香洲叶剑英》剧照


第8版(周末)
专栏:经典唱片

  拳拳游子心悠悠思乡情
——听多南伊指挥的《新世界交响曲》
耿纯
1893年,旅美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完成了他的惊世之作第九交响曲,又称《新世界交响曲》或《自新大陆交响曲》。作曲家以亲切、质朴的音乐语言,娓娓道出了他旅居美国的印象和对祖国的无限思念。一百多年来,这部作品被全世界各大交响乐团作为保留曲目。
乐曲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从木管的弱奏开始,渐次发展到定音鼓、管弦齐鸣的合奏。既有作曲家本民族的斯拉夫理念,又有来自美洲大陆的印第安精髓。第二乐章是广板。当英国管内缓缓流淌出浓浓的思乡之情,便可立时紧扣住每一位游子的心。”念故乡、念故乡,故乡多可爱……”。这段委婉的广板,被填上多国语言的歌词广为传唱。第三乐章的快节奏,给人一种乐观向上的启迪。第四乐章的恢宏与雄伟,对全曲作了一个异常圆满的结束。
由Decca公司录制出版、多南伊指挥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演奏的这张CD片,属于音乐软件中为数不多的形神兼备、演录俱佳的优秀制品。
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高超的演奏技艺和指挥家东欧血统的心有灵犀相得益彰,赋予乐曲一种特有的气质。Decca公司秉承了录音大师维尔金森的功力与风格,记录了振奋人心的壮丽与辉煌。
该片的录音音场宽、动态大。全乐队大齐奏时,也有很好的定位和层次感。尤其是亮丽的铜管乐,更体现了Decca公司的录音传统。该片既可以收入广大音乐爱好者的艺术宝库,又可以丰富音响爱好者的试机片珍藏。
片号是:414421—2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杂技在南非
宋天仪
30多辆运载大棚、道具的加重加长汽车和供演员吃住行用的旅行车,组成了一条长长的车队,穿过草原、湖泊,翻过高山、丘陵,浩浩荡荡,奔驶在南非的大地上。杏黄色的车辆,油漆一新,明光闪亮。车厢上画着彩龙,贴着以龙为图案的海报,用汉、英文写着“中国杂技团”的字样。车队迤逦而行。这条从龙的故乡飘洋过海而来的龙,惊动了南非的居民,连栖息在公路两旁草原和丛林中的鸵鸟、羚羊、斑马、大狒狒和小猴群,也好奇地翘首观望远方来客。
车队每到一地,立即在事先选定的广场或草坪安营扎寨,用车辆围成一圈。蒙古包式的白色马戏棚,大门口和舞台口画着二龙戏珠、二龙盘柱图案,加上竖立在台口两边的6根中幡上的12条彩龙,使1500座位的马戏棚成了龙的世界,难怪有人称它为“龙宫”。
南非观众非常喜欢中国的杂技艺术,适逢南非历史上第一次黑人和白人联合大选,拉家带口来观看演出的人非常多,热情极高。马戏棚里,掌声、叫好声、口哨声不断,许多小孩摇动着小旗喊“CHINA”。开普敦市一位女市长观看演出后,激动不已,参加招待会时,对团长和演员反复地讲:“我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杂技,你们的表演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我感谢你们给南非人民带来了完美的中国杂技艺术,祝你们在南非过得愉快。”超级商场一位女经理,看完演出,来到后台,非要请团长和几位演员去吃饭,说:“我看过许多国家的杂技,你们的演出太使我激动了,我想和你们聚一聚。”
有50多位黑人朋友随杂技团工作。演员和他们之间,虽然肤色不同,语言不通,但大家组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演员拿出中国的特产“二锅头”、“红塔山”招待他们。一位黑人工人因车祸不幸蒙难,我们的演员每人捐赠一份葬礼金,以示悼念和对家属的慰问。这一切,使他们非常感动,立即“报之以桃”,拿出他们行车途中在大草原上捡来的非洲特有的鸵鸟蛋送给我们。鸵鸟蛋好极了,白色,椭圆型,像个橄榄球,一个足有25个鸡蛋的重量,3个蛋炒了一大锅,全团美餐一顿。
中国杂技团是由河北杂技团27名成员组成的。巡演从南非首都比勒陀利亚附近的梅尔顿市开始,然后沿着高速公路南下,边走边演,直到非洲大陆最南端的好望角半岛。在南非最大的港口开普敦市周围演出近一个月后,又调转龙头,挥师北上,在南非联合大选的前夕,于4月底离开南非边境,进入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已经为沿途23个城镇居民演出60多场。南非大选结束,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总统,于是,杂技团于5月下旬返回南非,在首都比勒陀利亚、约翰内斯堡以及德班、伊利沙白港等沿海大城市继续演出。
在8个多月的时间内,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中国艺术家的足迹将遍及整个南部非洲大地,为80多个城镇的居民带去中国的传统杂技艺术,为中国与南部非洲乃至整个非洲大陆的文化交流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附图片)
中国杂技团演出大棚搭在开普敦市政广场。宋天仪摄


第8版(周末)
专栏:

  北国墨士书法结集
辽宁美术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北国墨士——王明远》书法作品集。现任东方书画院院长的王明远以雄奇险峻、古朴豪放的书风著称,其作品为国内外众多博物馆收藏。(亚文)


第8版(周末)
专栏:邮苑

  各具特色的三套纪念邮票
●黄埔军校●国际奥委会●中国古代文学家
孟春
6月份,我国邮电部将发行3套纪念邮票。
定于6月16日发行的《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纪念邮票,以70年前黄埔军校朴实、简洁的大门为主图,运用多色套印版画的设计手法。当年,校门口曾有这样一副著名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莫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一批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踏入这座大门,高唱着“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接受严格的军政训练;又高呼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军校口号,走出大门,踏上东征、北伐之路。因此,以军校大门作邮票主图,具有典型意义。这枚邮票构图严谨、对称,格调既凝重又热烈。红绿相间的茂密树丛,渲染出南国特有的情调。
与《纪念黄埔军校建校70周年》的写实手法相映成趣的是,将于6月23日发行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成立100周年》纪念邮票一套(一枚,见图),邮票采用简洁单纯的象征性手法,表现国际奥委会100年来走过的路程。这枚邮票是我国第一枚运用电脑设计的邮票。设计者王雪青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在法国Aix美术学院执教。该票以白底为衬,中部为国际奥委会五环标志及由此引导出的五色运动轨迹。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设计者将“100”字样铺满画面,两个“0”互相交合,与五环标志构成有机的呼应关系;同时,它又似滚动的车轮,配合五色运动轨迹,增强了票面的动感。
1982年,我国发行了《中国古代文学家》(第一组)邮票,由著名画家刘凌沧先生采用工笔重彩手法设计,画面为唐代的4位文学家: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时隔12年,第二组《中国古代文学家》邮票将于6月25日问世。这套邮票共4枚,分别以战国诗人屈原、西汉文学家司马迁、三国魏诗人曹植和东晋诗人陶渊明为画面。设计者采用浑黄色调的古装书格式作为构图的框架,人物形象以线条勾勒,犹如古书中的木刻人物插图,再配上红色的篆章、断缺的线条以及糊版的转折夹角,烘托出浓郁的古意。屈原的形象为锁眉闭眼、长发垂披、拖袍缓行,突出一种旷远、孤独、沉重的意境;司马迁的形象为席地而坐、挥毫于竹简之上,表现其忍辱负重、发愤著史的一生;曹植的形象为腰挂宝剑、沉吟赋诗,突出其贵族身份及放达不羁的个性;陶渊明的形象为一手携菊篮,一手捻胡须,作淡然回首状,表现其悠然田园、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心境。每枚邮票右侧,均配以各位文学家的著名诗文,以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司马迁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曹植的“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杂诗》其五);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其五)。此外,设计者还将每位文学家的名号、官职及后人评语等制成篆章,补充画面内容。(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北大附中举办《艺术之声》音乐会
北大附中《艺术之声》音乐会于6月6日在北京音乐厅举行。音乐会突出高雅和充满青春活力的风格,演唱和演奏了《阳关三叠》、《太阳出来了》、《玫瑰狂欢节序曲》等中外著名作品。这次音乐会得到了音乐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李双江担任艺术顾问,刘诗昆出席晚会并即兴演奏。(木言)


第8版(周末)
专栏:

  北京暑期举办’94儿童少年文化节
经全国妇联批准,由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中国儿童发展中心等单位联合主办的“’94儿童少年文化节”将于暑期在北京官园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举办。本次文化节将本着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寓教于情的原则,开拓出一个少年儿童文化活动的新思路,为暑期广大少年儿童的文化活动增添一项有益有趣的内容。文化节除举办各种演出、游艺、联谊、咨询、儿童用品展销等活动外,还特别推出了“百万儿童结伴成长,携手奔向2000年”和“中小学校园文化风采展示大赛”两项重要活动。(宋)


第8版(周末)
专栏:

  宁夏文物展在故宫拉开帷幕
《荒漠里的文明——宁夏古代民族文物展》6月3日至9月3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永寿宫举办。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塞外边陲,从古至今聚集着羌、鲜卑、蒙古、回纥等少数民族,自古就是中原和西域文化的交融地。那里的先民们同中原汉民族一样,创造出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此次展览共选择了近年来宁夏考古新发现的文物62件,分水洞沟文化、匈奴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和贺兰山岩画等5个部分,向人们展示了宁夏的历史文明。
(张毓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