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6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在诺曼底的土地上
郑园园
诺曼底的名字,是同本世纪军事史上一次壮举——诺曼底登陆联系在一起的。尽管盟军迟至1944年6月6日才开辟了西线战场,但他们跨越英吉利海峡,在诺曼底海滩成功登陆,毕竟揭开了法国及西欧解放的序幕。
今年是诺曼底登陆50周年纪念,当年惊涛拍岸鏖战急的诺曼底海滩,成为世界许多人士的向往之地,也是新闻媒体报道的热点。4月中旬,我踏上诺曼底的土地,来到下诺曼底省首府冈城及盟军登陆的海滩采访。这是法国西北部濒临英吉利海峡的一片安宁的土地,春风吹过,新绿处处,丽日晴空,牧场青翠,奶牛悠闲踱步。陪同我的导游格丽帕利女士指着那三五成群的奶牛说:“50年前,这里炮弹如暴雨倾泻,你能想象吗,就连牛群也在炮声中战栗。”
半个世纪前的6月6日,由于它所具有的特殊历史意义,在英美被称为“D日”,在法国被称为“J日”;又由于战斗空前激烈,持续时间长(从凌晨零点20分至当晚9点),又被称为“最长的一天”。那一天,在铅灰色的夜幕掩护下,盟军以三个空降师为先锋,出动1.2万架飞机、7000艘登陆艇、投入15万兵力,在塞纳河入海口西侧、绵延80公里的诺曼底海滩上,向德军精心构筑的“大西洋防线”发起进攻。这一天,有2万颗弹头落在诺曼底的海滩上;这一天,有2500名盟军士兵献出了生命,9000人受伤;这一天,海水被染红,海浪为英魂呜咽;这一天,登陆成功了,盟军踏上法国的土地,希特勒德国“坚不可摧”的“大西洋防线”被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登陆成功后,盟军紧接着发动解放诺曼底的战役。诺曼底,法国西北部旧省名,包括芒什、卡尔瓦多斯、厄尔、滨海塞纳、奥恩诸省,面积3万平方公里。诺曼底有幸最早迎来解放的曙光,而人类也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从6月7日到8月21日,约200万盟军战士与74万德军士兵在诺曼底的土地上展开了残酷的较量。两个多月的时间里,有62万军人和平民伤亡,其中,5万诺曼底人付出了生命。盟军“地毯式的轰炸”,打击了德军,也使诺曼底大小城市均遭空袭。冈城市是蒙受苦难最深的城市之一,75%以上的建筑被摧毁。半个世纪过去了,现今冈城已经重建,城市街道开阔整齐,建筑物风格清新明快,冈城大学门口,矗立着一个“凤凰涅槃”的铜雕,凤凰在火中复活,它是冈城新生的象征。
诺曼底是法国的旅游胜地。这里阳光和煦,气候湿润,物阜民丰,骏马、奶牛、苹果树,号称当地“三宝”。旅游者无不迷恋那静谧安详的田园和美丽如画的海滨。但是,我在这次旅行中发现,诺曼底,更是一个历史大课堂。半个世纪来,诺曼底人为世界留下了一座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史学宝库,又为后代留下了一本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在诺曼底的土地上,多的是博物馆,光是登陆的海滩,就有博物馆和纪念地20多处。阿罗芒什是登陆海滩之一,盟军曾在这里构筑了一个巨大的人造海港,保证后续部队及供给及时运达。登陆纪念馆就建在海滩旁,透过纪念馆的一面玻璃墙,远眺大海,遥想当年千军万马呼啸着涌上海滩的情景,该产生多少壮怀激烈的情思!在众多的博物馆中,首屈一指的,当数冈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纪念馆(又称和平纪念馆)。它于1988年6月6日正式落成。纪念馆用图片、文字、电影等各种资料,向观众介绍二战的历史。所有的展品围绕着一个主题:这场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战争,这场人类历史上空前的悲剧,不能重演!纪念馆正面墙上,有一段耐人寻味的题铭:
战争的苦难令我心身破碎,
兄弟情谊使我重新挺胸抬头;
从我的创口奔涌而出,
那是一条自由的河流。
据介绍,这是冈城的自我写照。我心里不禁想到,这其实也是一切经历过战争磨难的土地的写照。
诺曼底的土地上,又多军人墓地。凡是发生过激战的地方,都修建了公墓。英、美、加拿大、波兰军队和德军的阵亡将士公墓里,总共约有12万个墓穴。战胜者与战败者的遗体一道寄葬海滩。不同的是,美军墓地一律是白色的十字架矗立在青草地,面朝西,向着大西洋彼岸——英魂情系故国;德军墓地则一片铁灰色,纵有青松掩映,还是让人产生沉甸甸的感觉。当年美军登陆的奥马哈海滩旁,有一庄严肃穆的美军公墓,9000名美国士兵安眠于此,每年,前来凭吊的人川流不息。他们中,不少是死者的亲人、战友。他们跨洋越海,来到这里,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掬热泪,绵长的回忆,无穷的追思,最后化为一句永恒的呼唤——和平。
1944年,诺曼底有1万名抵抗运动战士在为解放而战。诺曼底战役的胜利,同这些被称为“影子部队”的地下战士的英勇相助是分不开的。今天,在庆祝登陆50周年活动中,他们又都成为最活跃、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教员。我在冈城采访了三位老战士:海因茨、维科、盖林,前两位参加了6月6日的行动,谈到为盟军引路、送情报,他们的眼里闪着光芒。同他们交谈,每每为他们宽阔的襟怀所感动。盖林说:“我们珍惜友谊。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法德两国人民已经重建友谊,友谊使我们更加强大。我们欢迎德国年轻人到这里来温习历史,共同走向欧洲的明天。”听着他的话,我突然感到,有了他们,诺曼底的土地才熠熠生辉。(附图片)
一九四四年六月六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情景。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他山石

  “影院城堡”
郭天禄
电影业的危机带有世界性。面对电视、录像咄咄逼人的攻势,不少地方的影院因观众锐减而陷入困境。号称电影大国的法国也在劫难逃。有两个数字很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一部新片的影院观众人数仅占其观片总人数的1/40,新片缺乏吸引力;从1983年到1992年,影院观众人次从近2亿猛泻到1.1亿,几乎下降了50%。于是,扭转电影颓局、重振雄风的呼声日趋高涨,一种新型的影院联合体便应运兴起。
新型影院是一种集商场、餐饮店和放映大厅于一体的联合企业,当然主角是影院。可能由于西方多古堡之故,人们居然称之为“影院城堡”。
“影院城堡”有其鲜明的特点:
位置适中环境优美新型影院大都位于市、郊结合部,靠近交通干线或地铁,设有大型停车场。观众驱车可很快抵达,又免去找车位之苦。影院周围绿树环绕、鲜花似锦,身临其境,心旷神怡,忧乏顿消。法国土伦郊区的一座小型“影院城堡”,前部是一片小树林,后部是设计新颖呈“人”字形的建筑群,人们到此不仅可以获得艺术享受,亦可消除都市紧张生活造成的身心压力。
装修豪华节目繁多这类“影院城堡”一般包括10到20多个放映大厅、一座小超级市场和几家酒吧餐馆。放映大厅装饰典雅,超宽银幕取代了窄幅银幕,硬座椅被有扶手的大沙发代替,高级材料制成的隔音墙板完全摒除了外部世界的嘈杂声。此外还配有效果极佳的数控立体音响。进入“城堡”,有各类影片供观众选择,传统片、现代片、外国片、儿童片可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欣赏品位的观众。大些的“城堡”还设有全景电影。不出城堡,各类题材、风格迥异的影片一日之内尽收眼底,宛若出席了一次电影展。当然,此类影院造价昂贵。法国里尔的“影院城堡”包括24个放映大厅、9000个座位,建造费用高达1.3亿法郎。一流服务顾客至上走进“城堡”,迎接顾客的不仅有鲜花绿树,还有服务人员的微笑。迎宾人员会马上向你递上一份当日节目表或一周的节目安排,以及城堡布局示意图。为方便购票,观众既可现场购票,亦可提前订订票;既可现金购票,也可使用信用卡。在这里残疾人是优待的重点,轮椅由服务员帮忙直接推进放映厅。孩子们也有自己的活动场所。看完电影,观众或入酒吧小饮,或进商场购物,或漫步花丛林间,休闲者一举数得,足见设计人员的良苦用心。影院联合体的构思源于一种返璞归真的理论。持这一观点的人士认为,早期影院一般都与食品店或小市场连在一起,人们看电影像过节日。因此,重振电影雄风,就要造成一种氛围,使观众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以大空间、大银幕、大沙发和高质量、多项目服务为特征的新型影院就是这种理论的具体实践。
新型影院起源于美国,80年代中期引入欧洲,现似有扩展之势,而且收到了明显成效。欧洲最大的“影院城堡”是布鲁塞尔郊区的基内波里斯,建于1988年,有25个放映厅。1992年来这里的观众达300万人次,占布鲁塞尔全市影院观众的一半。英国光顾此类影院的观众近年也翻了一番。现在欧洲一些小城市也起而效仿大都市的做法,建造影院联合体,或改造旧影院。不过其效益如何,尚有待市场来验证。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世界杯赛火花
金大年王成荣
火柴盒上的商标叫火柴贴花,有人简称为“火花”。在外国还称为磷票、火柴标签、火柴画片、火柴贴纸。
火柴贴花与邮票一样,能表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如体育和舞蹈,风景秀丽的山谷河川,宏伟壮观的古代建筑,摇曳多姿、争妍斗艳的百花小鸟。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表现体育艺术的火柴贴花也越来越多。
今年六月十七日,举世瞩目的第十五届世界杯足球赛将在美国举行,阿根廷火柴商抓住机遇,精心印制了“阿根廷足球”的火柴贴花,这套贴花共二十枚,印着这个国家二十位著名足球运动员奔驰在绿茵场上踢球的风采。在成千上万的火柴贴花中,只印了三枚阿根廷足球明星马拉多纳的肖像,谁有幸得到马拉多纳火柴贴花,或组成一套完整的“阿根廷足球”火花,即能获奖。这种引人入胜的娱乐活动深受人们的青睐,更增加了人们收集体育火柴贴花的乐趣。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异国风情

  俄罗斯民族婚礼
刘刚
笔者今年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亲眼见识了一场俄罗斯民族的传统婚礼。
我在海参崴借住的房东家的大女儿出嫁,邀请我参加婚礼。父母要操办嫁妆,这几乎是各民族的通例。可我的房东除此之外还准备了铁钉和大别针。房东告诉我,按照俄罗斯民族的传统,姑娘出嫁那天,母亲应把大别针挂在女儿的衣裙上,让她带走娘家的智慧和财富;父亲则应向门窗缝里钉铁钉,以防魔鬼窥探。房东大女儿出嫁当天早晨,新娘家早已万事俱备,就是不见迎亲彩车。新娘急得如坐针毡,父母也在屋里屋外团团转。10点钟,风尘仆仆的彩车终于到了。主婚人解释说:“为了甩掉魔鬼的跟踪,我们没走大道抄小道,绕开直路走弯路……”啊,这就是当地一种习俗。
然而迎亲队伍却被一些手持扫帚、木棍的少年挡在了新娘家门前:“不交‘买路钱’,绝不放行!”于是主婚人掏出大把的糖果抛向“守军”,“御林军”随即被“糖弹”击溃。可是新郎还是不能走近新娘,他必须“买下”新娘的一束发辫。经主婚人一再讨价还价,终于“勉强成交”。至此,新娘家的一切“不友好”表现荡然无存了。
随后,大家一同前往海参崴大教堂,神父主持了新婚仪式。接着,车队到达新郎家。迎面一个身着民族服装的姑娘端出一个大圆面包和一小盅盐。新郎新娘各掰一小块面包蘸上盐,首先敬献父母,感谢养育之恩;然后又各自掰下一块,放到对方嘴里,表示夫妻恩爱。
新郎家的院子里早已备好了喜庆宴席,可是宾客们并不急于入席。身旁的人告诉我:“现在要看看新郎的斧子功夫了!”这时,新郎走到一个圆木墩前,只见他抡起斧头,动作洒脱,顷刻间,圆木变成了一堆劈柴。人们于是齐声叫好:“姑娘真有福气,找到一个会当家的好丈夫!”我忙问身边俄罗斯朋友:“为什么要罚新郎劈柴?”他笑着说:“这哪里是罚他,这是要他成为英雄!”原来俄罗斯人自古与森林为伍。房子是靠斧子砍出来的,桌椅板凳是用斧子砍出来的,堆得小山样的过冬劈柴也是男人劈出来的!这时我才悟出“会当家的好丈夫”一语的含义。
突然,男傧相高声喊道:“我怎么从未喝过这么苦的酒啊?”大家立即齐声喊:“苦啊!苦啊!”新郎新娘随即像听到命令一样,立刻起身接吻。“苦啊,苦啊”的喊声此起彼伏,他俩就得不停地接吻。俄罗斯人祝愿时喜欢说反话:希望新婚男女的爱情甜甜蜜蜜,就要说“苦”;希望猎人满载而归,就要说“祝你连根羽毛也得不到”。
数杯酒落肚,大家纷纷拿出礼品。但新郎新娘要想得到它们,必须答对种种难题,颇有点智力赛的味道。一个小伙子要求看新娘的针黹,新娘就拿出自己亲手织的围巾、台布,赢得一片赞誉声。又有人高声问:“新娘能用脚踢到天花板吗?”只见新娘不慌不忙,随手拿起小凳,用凳腿轻轻碰了一下天花板,轻松取胜。“多么聪明的姑娘!”众人赞不绝口。随后,手风琴拉起了优美的舞曲,大家或跳舞,或痛饮,婚宴一直持续到天明。


第7版(国际副刊)
专栏:

  游“海洋世界”
管彦忠
今年复活节期间,我们来到南大西洋岸边的圣克莱门特,游览了享有盛誉的“海洋世界”公园。
逆戟鲸表演场内,两条黑白相间的大鲸鱼在湛蓝的水池中畅游,不时用尾鳍击水,溅起片片水花。别看它们体重一吨多,其灵敏程度却令人难以置信,据说游水的时速在65公里左右。鲸鱼在训练人员的指挥下,做出各种动作,引来阵阵笑声。只见它突然从水中跃起,用嘴顶撞挂在空中6米高处的白球;一会儿,又用嘴将潜入水中的训练员高高托起。最后,两条鲸鱼按主人的指令,冲到前面的浅水池里停住,扬头翘尾向观众致谢。
海豚、海狼(俗称海豹)等动物的表演也使观众赞叹不已。海豚小巧玲珑,温顺文雅。表演时,两名“教练”将海豚分为大西洋和太平洋两个队,观众也一分为二。每当“队员”表演成功,“教练”便在记分牌上加分,观众为之鼓掌。比赛高潮迭起,群情振奋。海狼个大体笨,但也演技不凡。几名男女青年在乐曲声中又唱又跳,聪明而训练有素的海狼与他们一起“手舞足蹈”,时而向观众频频“招手”,时而与主人“咕咕”对话,妙趣横生。
在企鹅园里,各类企鹅亲密共处,它们或在池中戏水,或在地上漫步,悠闲自在。一只企鹅“王”身材高大,气势不凡,面对观众彬彬有礼。一位小姐向大家介绍,海洋动物是人类的伙伴,但每年大约有5万只企鹅因石油等物质的污染而死亡,因而保护企鹅的生存环境已刻不容缓。
园中的天堂湖面积不大,水草丰茂。湖边鲜花盛开,一群白鹤安然挺立。一道曲桥穿池而过,泉水从山洞顶上飞洒下来。湖边的水池里,鳐鱼缓缓游动,据说它们来自大海深处,全身发黑,形状真像张开翅膀的大蝙蝠。
“追捕海盗”的水上表演有声有色,吸引着一批批观众。一些人扮作海盗,乘坐500年前哥伦布到达美洲时使用的那种三桅帆船。男女青年们驾驶水上摩托和轻便飞艇奔驰盘旋,他们靠着奋勇精神和高超的技艺,终于制服“海盗”,夺回了“宝箱”。
我们乘坐游艇在港汊中间冒险穿行,观看了介绍海洋生物的宽银幕电影,在迷宫里走上一圈似又回到了童年……公园里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让人流连忘返。游览者在回归大自然的过程中受到启迪,会更加关心和喜爱海洋动物,当然这同时也为经营者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座公园1978年创办,占地面积17公顷,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海洋公园。公园里栖息着450多只海洋动物,它们每天要消费800公斤鱼,为此公园有两条捕鱼船,并建有冷库以保障供给。一批专家和技术人员不辞辛劳,常年在这里从事海洋动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1992年,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科学家和专家在这里举行了首次海洋哺乳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国际讨论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已选择它作为第一个用于宣传儿童权益的阿根廷企业。公园专门为中小学生制作了教育节目《生命的课程》,深受师生好评。(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