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拍卖“四荒”使用权换来农民积极性
——山西吕梁地区见闻
杨小宁郭笑云李伟
山西省吕梁地区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全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177万亩,占全区面积的69%。
1982年以来,吕梁地区推行户包治理,全区承包治理小流域的农户达9.8万户,占山区农户总数的21%。10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46.71万亩,占承包治理面积的50.8%,治理效果是前所未有的。
但全区9.8万户承包户中,年均小流域经济收入5000元以上的仅有100户,年收入万元以上的只有10户。究其原因,最根本的一条是群众没吃到一颗“定心丸”,存在怕政策变的心理。“没要钱就给了咱,也可以不给钱再要回去。”正是这样的心态,造成了包而不治和治而不佳的结果。面对小流域治理出现的困境,有的乡村曾出现过拍卖“四荒”使用权的大胆举动。但地、县两级未敢拍板推行。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使吕梁各级干部壮了胆,吕梁地委行署决定,将“四荒”使用权一次性拍卖或租赁给农民和一切有志于开发“四荒”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拍卖期限一定50至100年。考虑到农民的心理习惯,规定,拍卖“四荒”必须正式签订契约,契约一式三份,双方签字盖章,乡镇农经站签证,由县人民政府统一发放“四荒”使用证。农民认定,这就是“地契”,牢靠!
买”来的变化
“卖”、“100年不变”,引起了强烈反响。截至去年底,全区拍卖“四荒”149.9万亩,有5.4万户农户、62个机关团体参与购买,收回316.18万元,共形成拍卖“四荒”正式合同3.47万份。全区购荒户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投工600多万个,初步治理74.6万亩,国家个人投入比为4.5∶5.5,个人成为治理“四荒”的投入主体。从根本意义上说,拍卖“四荒”卖的只是使用权,所有权仍归集体,与户包小流域治理最大的不同就在于“100年不变”。
岚县农民张李保说:“我出了钱买下,这东西就是我的,说到天也变不了!”
临县寨则沟村副书记王国珍说:“花钱买下,精心伺候,就是自家的产业。”
方山县圪洞镇潘家畈村村北的鸡儿沟,10年前就承包给了10户农民,但谁都未动一锹一镢,未栽一草一木。现在却是坝堰横卧,梯田平展,树苗嫩绿。此条沟的主人张有成说:这是“买”来的变化。
拍卖掀起了热潮,那么治理到底怎么样呢?离石县田家会镇前马村25岁的农民郭七宝,在1992年冬,弟兄7人和界峁村的白学清,投资6.3万元,合股购买了界峁村的黄蒿梁万亩荒山,期限为100年。这是目前整个吕梁地区购买“四荒”面积最大、治理条件最差的一家。1万余亩荒山中仅有零星耕地50余亩。但是郭七宝充满信心。他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反复考察、论证,制订了《黄蒿梁荒山开发治理筹划报告》,规划一年打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大见成效。从去年3月份以来,雇工30多人,在黄蒿梁上安营扎寨,投资33万余元,已治理“四荒”地3000多亩。他们的规划目标、治理速度、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官员和省、地、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农民尤其是那些偏远山区,生活水平极低的农民,买了“四荒”使用权之后又是什么样的状况呢?在黄河边上,我们来到了临县丛罗峪镇寨则沟村。这里与陕西佳县隔黄河相望,地处偏远,外边很少来人。村里有200多人,不到60户,劳力只有50多个,满山遍野都是石头。就是这样的村里,有劳动能力的户基本都买了“四荒”,多的买五六亩,少的也买了三四亩。他们用石块垒起一个个小坝,爬遍荒山用手捧回一把把泥土,开出了一亩亩土地,用买衣服的钱买回树苗栽上,辛勤培育。硬是靠这种办法,家家户户都栽上了枣树。48岁的王国珍说,咱种了这么多枣树,10年以后收入肯定错不了。退休教师王汉书认定这是山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最现实的路子,他把孩子们都发动起来,每天没日没夜地在山里干。
艰难的“起飞”
农民由自然经济的生产者变为商品经济中的有竞争力的商品生产者。这是一个艰难的“起飞”。从买“四荒”,掌握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开始,吕梁贫困山区的农民已经开始“起飞”了。
李秋生,28岁,临县城关镇胜利坪村的农民。这个县阳泉乡孟家村在海拔近2000米的汉高山主峰桃笼咀上,有1000多亩处女地。1991年8月,李秋生拿出6000元,取得了这片荒坡地的使用权,期限为20年。两年多时间过去了,李秋生在山上已经投入了20多万元,治理了800多亩荒坡,栽下仁用杏、果树、药材和经济作物,利用面积已达80%以上。目前已开始小有收益,去年从山上拿回了3万多元,预计今年开始全面受益。按合同规定,20年后,山上所有作物都归孟家村所有,与李秋生三七分成,别小看这“三”,仅此一项,村民可人均净增收2000多元。
山西省农科院综考所副研究员阎金龙,去年3月购买了方山县马坊镇温家庄村杨寨沟流域5400亩。尽管去年投资较大,收入少,但阎金龙起到了很重要的示范作用:他试种的“早春4号”豆角、“阿太”西葫芦和葱头,均比当地品种早上市半个月,引起了当地村民的注意。村民们开始注意到精细菜的生产和品种的优选以及上市的“时间差”。看来,农民已开始逐步完成从“买”到“卖”的艰难起飞,“起飞”是艰难的,但毕竟已经开始了。
多边的社会效益
有许多机关团体购买了“四荒”使用权,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最为明显的一点是为干部分流找到了新的载体。吕梁地区有近500万亩“四荒”尚未治理,这既是未来潜在的发展优势,也是社会有用人才一展才华的好去处。
石楼县在综合改革试点中取消了41个常设机构,行政人员从950人减少到450人,减下来的大部分人员以“四荒”为依托,办经济实体,逐步与财政脱钩。内在的影响是,地、县机关干部进入治理“四荒”的行列,必将为农村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活力。方山县下昔供销社租赁本乡庙底村一条面积约3平方公里的荒沟,搞农林牧综合开发,他们把引导农民奔小康作为更重要的任务来抓,通过试种、试栽、试养,达到示范作用。他们说,农民把生产搞上来了,我们供销社就可以在“供”、“销”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农村商品经济就会有更大的发展。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乡情实话

  算法不同谈收入
——和银川市郊村支书、村长一席谈
最近,我们到银川市农村基层,和十多位村支书、村长交谈,下面是他们的所想、所思,所喜、所忧。
问:你们工作范围有多大?
答:农村什么事情都得管,政府工作分系统,到了村上成“总统”。
问:现在农村有些地方流传“县里做报告,乡镇传摘要,村里喊口号,农民不知道”的顺口溜,你们这里咋样?
答:青年人看报听广播,上级一些精神也知道。村里召开村民学习会困难多。另外有些事情我们也说不清楚,不敢传达,传达了没法给农民解释,反而使自己工作更难开展。
问:你们有哪些忧虑?
答:农民增产不增收,这么下去,农业基础地位如何巩固?至于个人,担心再干下去可能成为全村的贫困户。
问:你们认为行政手段有没有必要?
答:有!特别在集体经济薄弱村,这手段很管用。比如办农业技术学习班,许多村民就是不去听,下发的技术资料,当废纸乱扔,村上就硬性组织听、组织学。还有计划生育、农田建设,离开行政手段就无法干。
问:去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1033元,有人说农民生活水平高,你们怎么看?
答:城乡算法不同,城里人实打实算现金,农村则不然,不光算地里收的,圈里养的,树上长的,连院里几只下蛋的鸡,天天往灶里填的柴都要往里算,支出也和城里人不一样,别以为吃粮吃菜不要钱,那都算在1033元收入里,没人给补贴;也别以为农民不交房租,那房是自己花钱盖的,钱是从日常吃穿用里挤出的。农民收入还要用于生产投入,都要从这1033元里出。算算看,这1033元到底能维持什么样生活水平?
问:许多人认为务农不能致富,你们感觉是不是这样?
答:若我们延续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靠“老天爷”落个“五谷丰登”的自然农业,是难以致富的。如果把农业纳入市场,以科技为依托,照样能致富。比如日光温室种葡萄、养畜禽、以及麦套玉米模式化栽培,收入愣是比常规方法高出一截。
问:你们是怎样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的?
答:适应市场调整结构,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济作物种多了卖不出,臭了、烂了;种少量稀特品种,到哪里学技术?哪里去买种子?销售给谁?农民不见实惠不动,不敢冒险,种粮求稳妥。
问:你们觉得发展农村经济突破口在哪里?
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但这方面难度大,主要是贷款没人担保,缺资金;另一个是假信息多,上项目受骗多,产品销售市场预测困难。
  (银川市农业局薛致隆吴琼)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燕赵奇人
——记保定太行车伟汽车悬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德义
本报记者许立群
在我国万千企业界弄潮好手中,扛过枪的军人们尤具一番气魄与风姿。被誉为“燕赵奇人”的河北保定太行车伟汽车悬架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德义便是其中的一位代表。
魏德义的经历中带有些许传奇色彩,他在面临一次次人生际遇时所做出的抉择常常为人称奇。
1960年,正读初二的魏德义弃学到保定一家工厂当了电工。3年后,他不顾父母和妻子反对,毅然加入了威武浩荡的炮兵队伍。在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岁月里,他白天同大家一样读“宝书”,夜里则悄悄搞发明创造。部队里先进的机器设备令他大开眼界。几年间,他搞成了“可控硅充电机”等11项革新成果,其中好几项被总部推广到全军。魏德义声名远播,在军队、地方被人尊敬地称为“魏技师”。
1983年,戎马20年的魏德义转业时,北京好几个单位请他去当厂长、经理。而他却做出了令人料想不到的决定:回河北老家当个体户——办自己的工厂。
早在1970年,魏德义带领9名随军家属和5名战士,拿200元开办费,创办过“五七”家属工厂。到复员时,他领导的工厂已为部队赚回了1000多万元。这回,他领着5名小伙子,用4700元复员费买回部分电器元件,办起了保定太行建筑设备厂。从此,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军人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不见硝烟的商场。
创业伊始,魏德义就树立了这样的观念:“要自立,必须有自己的独家产品。”1983年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北京有人研制了一种可代替水塔和高位水箱的新型供水装置,能把水从地面打到160米的高度,满足40多层高楼的需要。敏感的魏德义一下子意识到了这一新设备的价值,迅即赶往北京争到全套图纸。经过5个多月的日夜奋战,我国新一代最先进的SM帽式自动气压供水装置在魏德义的小作坊里诞生了。魏德义的“太行厂”一下子在全国建筑系统走红,当年销售额突破了700万元。
美国阿莫特洛尔公司主导着世界供水设备发展方向,“太行厂”产品与美方产品相比,整机质量相差无几,产品的心脏部分——橡胶囊曲挠龟裂试验,太行产品达到310万次时,囊体仍完好无损。美国阿莫特洛尔公司董事长柯克先生跨越太平洋,来到太行厂参观考察,并恳请魏德义赴美指导。魏德义飞上了蓝天,“太行厂”产品亦飘洋过海,走入了国际市场。
正在“太行厂”供水设备热销之时,魏德义却推出一项战略性新举措——大力开发汽车独立前悬架。通过广泛调查,魏德义得知国内轻型汽车的独立前悬架大部分依赖进口,部分国产非独立前悬架弊病很多,严重制约着我国轻型汽车的质量。开发独立前悬架大有市场。1990年12月,我国第一代轻型汽车独立前悬架在“太行厂”研制成功,1992年4月正式通过了国家级技术鉴定。“太行厂”成为我国唯一的批量生产独立前悬架的厂家。全国几十家轻型汽车生产厂家与“太行厂”签订了产品配套合同。
雄心勃勃的魏德义趁势向汽车工业大举进军,生产长城牌客货两用车。魏德义深知这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计划,关贸协定一旦签署,留给他的时间就不多了,但军人自有军人的作风,魏德义决心大干一场……
魏德义凭着军人的胆略和丰富的科技知识,创造了一个了不起的经济奇迹。昔日的“太行厂”已发展成为生产多项产品的太行车伟汽车悬架有限公司。它占地160亩,拥有职工2800人,固定资产8000万,年产值超亿元,其规模已相当于一个国有中型企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西藏加强春季牧业生产管理
据新华社拉萨5月7日电(记者宁世群)全国六大牧区之一的西藏,为了使牧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在去年冬天牧业生产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组织大批工作组,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春季牧业生产的重点放在加强管理上,从而保证了今年春季牧业生产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势头。
去年入冬以来,西藏的阿里、那曲、昌都等地区部分县遭受不同程度的旱、风、雪灾,造成牲畜大批死亡。仅改则、革吉两县一次雪灾中就死亡牲畜12万多头(匹只);丁青、类乌齐两县一次雪灾死亡牲畜数万头(匹只)。灾区各级党政部门组织工作组,奔赴灾区第一线,采取有力措施,帮助牧民抗灾解难,恢复生产。
据统计,西藏去年底牲畜存栏数为2200多万头(匹只)。到目前,已新生各类仔畜230多万头(匹只),成活率达76.1%,与去年同期持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部分地、县自去年夏季以来,由于降雨量少而干旱,牧草长势差,牲畜膘情差,经不起入冬以来风雪灾害的袭击。然而,经过各级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并采取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抓住春季接羔育幼这一重要环节不放松,没有造成牧业生产的大起大落。
针对西藏去冬今春牧业生产出现的灾情,自治区畜牧局充分认识到今年全区牧业生产的严峻形势,抽出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那曲、山南、拉萨、日喀则等地的生产第一线,以蹲点、带面等形式,督促和检查当前春季牧业生产。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水陆空”全方位开发
浙江大力发展非粮食物
编者按:我国十多亿人民的粮食问题,始终是关系全局的一个大问题。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高度重视粮食生产,但单靠粮食生产还不够。怎样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看来需要把思路拓宽,实行“以粮为主,食物多样化”。在对粮食生产紧抓不放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非粮食物的生产。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在总量和结构上满足小康生活对粮食物的需求;二是在广度和深度上充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和整个国土资源;三是有利于农民增加收入和农村自身积累,因而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措施。浙江省在这方面的作法值得重视。
  本报讯记者袁亚平报道:不管地上爬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天上飞的、家里养的,凡名、特、新、优、精、小、杂、粗、野、稀等特色食物,都要发展,“水陆空”全方位开发。目前正在全省实施的《浙江省90年代非粮食物发展规划》,已经显示出喜人的成果。
去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制订了《浙江省90年代非粮食物发展规划》,把发展非粮食物提到与粮食并重的战略地位,以抓粮食的力量来抓非粮食物的生产。浙江有名的枫桥香榧、昌化山核桃、黄岩蜜桔、奉化水蜜桃、江山乌骨鸡、绍兴麻鸭等非粮食物传统基地有了新发展,又从无到有兴建了庆元香菇、苍南蘑菇、常山金针菇等一批非粮食物基地。仅食用菌就有7个品种形成商品化生产,有菇农30万户。目前,全省以基地为依托,把工厂化、集约化的生产与农户、联户的灵活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形成区域化分工。全省各地把产供销和科工贸融为一体,形成了县级全程服务体系雏型,进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和科技、植保、资金、物料、购销、保险等一条龙服务。省里还采取鼓励农民投入、引进外资合办和建立非粮食物基金会等办法,拓宽开发面。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邢台千沟万壑果飘香
本报讯一条经济沟就是一家“绿色银行”。河北省邢台县目前已建成经济沟650条,经济林面积近3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达3000万公斤,有1.5万农户靠林果收入脱贫致富。
地处太行山南端东麓的邢台县,宜林山场188.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3.3%。从80年代初开始,该县把绿化荒山与发展林果结合起来,建设经济沟。前南峪村曾是“光山秃岭和尚头,衣食住行样样愁”的穷山村。从1978年开始,该村发动村民一条沟一条沟、一面坡一面坡地栽种干鲜果树,经过十几年的综合治理,建成高标准生态经济沟10条,8300亩荒山全部得到治理,栽植各种果树达12.64万株,人均近百株。1993年干鲜果品总产110万公斤,收入220多万元。(刘重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小议

  开拓绿色致富路
周泓洋
一棵果树就是一棵摇钱树,一座果园就是一座绿色工厂,一条经济沟就是一家绿色银行。邢台县走的是一条绿色的脱贫致富路。
绿化荒山如何与群众致富、奔小康结合起来,是林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老百姓最实在,最讲效益。如果年年栽树,年年收不到效益,造林积极性从何而来?尤其是那些穷山区刚起步搞绿化,买点树苗都靠贷款,如果把树栽上后迟迟收不回本钱,那树木的成活率就成问题了。所以,我们的着眼点一定要在考虑生态效益的同时想到经济效益;在考虑长远利益的同时兼顾眼前利益。在有条件的地方,以林果业或见效快的林种、树种为主,发展经济林,既保护生态环境,又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林农都乐于这样干。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南沙海鲜进入居民菜篮
据新华社南宁5月8日电(记者衡志诚)我国南方沿海省区的海洋渔业部门,近年来组织渔船到我国南部的南沙开展捕捞作业,喜获好收成。
南沙渔场范围很广,自然资源极为丰富。近年来,我国近海渔场因捕捞过度,从北到南资源日渐减少。广西、广东、海南等省区的海洋渔业部门为了夺取海洋渔业生产的新发展,决定有组织地把渔船开到南沙去,另辟深海捕捞作业的新路。于是,1989年1月10日,广西北海海洋渔业公司和湛江海洋渔业公司,各派出渔船4艘,联合组成大型船队,浩浩荡荡,向南沙进发,连续作业20天,每艘船都捕鱼三四十吨,满载而归。初战的胜利,使海洋捕捞部门的干部职工深受鼓舞,从此,来自南沙的肥美海鲜开始源源进入我国居民的菜篮。
广西、广东等海洋渔业部门的干部职工,在南沙的开发中创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英雄的远洋渔业职工和狂风恶浪展开了顽强的搏斗。他们离别家人,一个航次接着一个航次,长年坚持远征南沙作业。过去台风季节就不出海了,去年他们在8、9、10月仍坚持远航,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与11级大风展开周旋抗争。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农业部决定推广四项重点农业技术
本报讯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兴农、实现农业发展目标,农业部日前决定,将种子体系建设、化肥深施技术、“一虫两病”(棉铃虫、畜病、虾病)防治和秸秆过腹还田4项技术作为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
农业部副部长洪绂曾日前介绍了这4项重点技术推广工作的目标和要求。种子体系建设,到本世纪末,上一新台阶。化肥深施技术,从今年起,力争用5年时间推广面积达到10亿亩,“一虫两病”将作为今年“丰收计划”的重点技术推广项目,在河北、山东、河南建立3个棉铃虫防治示范区,在山东、河北、辽宁选5个县作为虾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指导全国的防治工作。(夏珺张晓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如皋发展商品农业小区
本报讯江苏省如皋市建设村移栽的玉米目前长势喜人。据村干部介绍,该村“惊蜇”之前几乎就家家忙着给玉米浸种催芽,搞地膜覆盖栽培,将播种期比面上快了半个多月,预计今年7月就能掰青棒上市。去年他们就是在这片20多公顷的小区,靠这20多天的时间差每亩净增收入600多元。掰青棒与收枯相比,除了省工节本还能早腾茬,还田的秸秆质量也高,这又为后季稻的增产创造了条件。目前,如皋市已有类似建设村这样百亩以上的商品农业小区250多个,面积达4000多公顷,每亩收入可达2000元至5000元。(董晨光徐爱民)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河南省南阳县发展家禽养殖业,全县饲养量600万只,仅此一项农民人均收入120元。图为汉冢乡田湖养鸭场。刁仁庆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莱芜市方下镇龙口西村农民有制作扫帚的手艺。春节过后,这个村从浙江等地购进二十三个火车皮的竹枝,家家户户加工扫帚。这位农民每天加工扫帚一百多个,他说决不能放过这个赚钱的好机会。高留声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