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悠悠苗歌何止传情殷殷心愿已赋新词
松桃苗家妇女禁赌会刚柔并济显神威
本报讯日前,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长兴镇各个大道的路口上都挤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人群中不断传出阵阵情真意切的苗歌声。我们走近一个歌场,见两个身着节日盛装青年妇女正在引吭对唱:“男子汉要当翱翔的雄鹰,赌博就折断了心爱的翅膀”;“男子汉要当驰骋的骏马,赌博就失去了规路的绳缰……”身旁的几个小伙子告诉我们,这是“妇女禁赌会”的成员在进行禁赌宣传,往年这些路口都是男人们“玩年”聚赌的地方。
地处湘黔川鄂四省边区的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近年来刮起赌博风,不少村民被吹得昏昏欲醉。每逢农闲、民间节日和红白喜事,村民们聚在一起就玩骨牌、打字牌、搓麻将,大人赌、小孩学,大人输钱卖猪牛,小孩输钱偷东西,把一个个村寨弄得乌烟瘴气。湘黔边界上的长兴镇大平村,一段时间内全村成人大半经常泡在牌桌上,连农忙时间也要与邻省牌友“会赌”,影响了生产,1992年全村比上年减产27.19%。村党支部经过反复研究,于当年12月成立了“妇女禁赌会”,由不赌博、敢管理的妇女组成,会员们签订了“自己不赌、家庭成员不赌、亲戚朋友不赌”,“不借赌具、不设赌场、不供赌资”和“听说赌博立即调查、看见赌博及时制止、发现聚赌迅速报案”的责任书,采取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管理的办法,收到了积极效果。在大平村带动下,1993年春节期间,周围村寨的乡亲们也相继建立了妇女禁赌会。黄板乡塘头村民组68岁的孙序文,离开私塾就开始赌。20岁那年,父母被他气死,失去管束后的孙序文,赌瘾更大,仅半年就赌掉了全部家产,妻子愤而携子远嫁。孙序文后悔莫及,用刀砍断右手食指,以明绝赌之志。禁赌会的妇女们了解到这事,就上门请求他现身说法,为禁赌作贡献。此后,孙序文每逢乡镇赶场,就举着右手吟唱自编的断指绝赌歌谣,警示世人。“乇夜不归天又午,妻子闯来操亮斧。千规万劝耳边雨,半年家私归尘土。妇带娇儿重寻主,悔极磨刀断指拇。神州遍地莺歌舞,我劝世人莫再赌。”唱到动情处,他老泪纵横,围观者深受感染。经过禁赌会的积极工作,不少乡村赌风消散,新风拂煦。该县宣传部、综治委、政法委、妇联和公安、司法等部门抓住这些典型反复宣传、加以推广,妇女禁赌会如雨后春笋在全县各地涌现,到今年初会员已达2630多人。有关部门积极引导,1993年共办妇女禁赌会法律培训班49期,印发法制宣传材料78000多份。然后,这些禁赌会员又向广大妇女作法制宣传,受教育妇女12万多人,占成年妇女的94.76%。接受了法制教育的妇女们采取管住家庭、教好亲友、带动村寨的措施,由于方法灵活、工作扎实,很多村寨已禁绝赌博,不少赌徒成了劳动致富的能手。沙坝乡界牌村曾是治安问题非常突出的地方,在县政法委和乡党委组织下,各村妇女禁赌会认真工作,去年全村发生的59起民事纠纷全部就地消化,赌、偷、打现象全部克服,被评为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往年因赌博而影响春耕的个村,今年春耕备耕劳力达100%。
“山歌不唱不开怀,道理不叙不明白。妇女禁赌立新样,千家万户笑颜开。”年轻姑娘石治萍用山歌回答了我们关于妇女禁赌会独特作用的询问,在场的县政法委书记龙忠辉介绍说:“解放了的妇女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都提高了。让她们学习法律,参加法制宣传,不仅在禁赌中发挥了特殊作用,而且已成为社会治安的主力军。”(龙益飞)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这里星光灿烂

  锡伯族第一位女博士
从今天起,“这里星光灿烂”栏目和大家见面了。在追星、炒星、捧星的热潮中,我们仍然给这个栏目起了个带“星”的名字。在这里,读者朋友们会认识许许多多很陌生的名字和面孔,他们是我国各民族中涌现出的优秀分子,他们只是默默无闻地工作,生活在我们身边,如繁星点点,在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中释放着自己的光和热。他们不仅是每个民族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各族儿女的聪明才智共同汇入了共和国现代化建设的伟业中,是他们使这个团结、统一的大家庭充满了生机,充满了希望。 ——编者
她叫吴学华,是我国第一位锡伯族女博士,在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博士后流动站作研究工作。这位上小学三年级前没见过正式课本的新疆裕民县锡伯族普通人家的女儿,靠着她的勤奋、聪慧考入大学,后又考入中国科技大学攻下硕士、博士学位。现在她已完成4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学术会议及刊物上发表10余篇论文。
应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邀请,今年5月将作为学者赴澳开展3个月的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附图片)
吴学华近影。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纳西族超导专家
和致经(纳西族)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高级工程师。他出生在祖国边陲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长江第一湾的河水滋润他长大成人。从云南大学物理系固定物理专业毕业后,便进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并伴随研究所的历史同步走到了今天。
33年的辛勤,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串串踏实的足迹。60年代,我国集成电路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和致经潜心于MOS器件集成电路,一干就是20多个年头,先后研制出《MOS晶体管》为全国首创,研究《P沟铝栅MOS集成电路》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负责完成的《N沟硅栅256MOSRAM集成电路》为国内先进,作为主要骨干参加的《4KMOSRAM》任务获中科院一等奖,80年代末,主要研究《长寿命卫星用CMOS/SOS抗辐射集成电路》抗辐射和抗静电性能达到国际水平。
近十年来,和致经在从事的CMOS/SOS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中,以孜孜不倦和奋发进取的精神奋斗在国防科研第一线,作出了突出贡献。
他先后承担的四项重大的国防科研任务,经过中国科学院的技术鉴定,专家们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90年代,其尖端科技的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经技术鉴定,这些成果的主要性能达到了90年代初国外相近产品的水平。
最近,和致经与同事们一起,在云南昆明建立了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驻昆工作站,希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这样,从样品研究到有能力完成小批量生产的适用工程化,他们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杨光玉)(附图片)
和致经在学术报告会上。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小镇风景

  “插花节”的新风采
徐祖根王林
一年一度,每逢马樱花盛开时,彝族人都爱聚集到山上,欢度插花节。今年3月19日的紫溪山插花节却不同往昔,80多个山寨农民设立的经商摊点,在节日的活动中尤为引人注目。
生活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人,在很久以前,为纪念一位除暴安良的姑娘,把姑娘喜爱的马樱花视为吉祥的象征。于是,每年二月初八这天,彝族人都身着盛装、头插鲜花,背着米酒、干粮、乐器,到鲜花盛开的山上载歌载舞,通宵达旦。
20岁的彝族青年李四海说:“过去我们过插花节,主要是为娱乐。大家唱歌跳舞、打平伙(各人带的食物放在一起,共同享用)。”而今年的插花节,彝族人、苗族人的经商活动,却成了节日的新内容。“过去,我们山区的彝族人、苗族人都把卖东西当成是害羞的事情,宁愿把东西送人,也不当商人。”李四海说。
这两年,彝山民族经济发展起来,人们与外界接触多了,一些胆大的人试着卖些洋芋、生羊皮之类的东西,赚了不少钱,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现实使人们转变了对做生意的看法,认为当商人也没有什么不好。没有商人,山区少数民族就难以脱贫致富。
家住紫溪山下湖中箐村的苗族妇女熊美琼和她的小姑子很早就来到紫溪山,她们带着一只宰杀好的羊,就地支锅煮肉,以每碗2.5元的价格向上山过节的人兜售。一会工夫,一锅羊肉就快卖完了。热闹非凡的插花节市场上,人来人往。大小摊点经营的商品名目繁多,有布匹、糕点、农机具,甚至有来自热带边疆西双版纳的菠萝和西瓜……
今日“插花节”,的确不同往年。它为彝山人带来了新的风采,新的希望。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靠人才致富的民族村
黄威李月红
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区的新街村以前是个穷得出了名的回民村,去年这个村的农村经济总收入却达到1.17亿元,跨入了亿元村行列。新街村党总支书记、农工商公司经理马文强说:“我们是靠请人才走向富裕的。”
八年前,新街村投产四年的水泥厂因光靠一帮“摞锄杆”的人经营,产出的水泥产品质量差、销售无市场。村农工商公司经理马文强高薪请来四个老退休工人,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全部交给这几个人管理,结果仅一个月时间,水泥产量、质量都达到标准要求,水泥销售市场也随之不断扩大,企业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1992年,新街村又请来几名高级工程师,成立了化工研究所,经过一年努力,现已研究出十几项科研成果,年创收达500万元。
新街村热情延揽人才,更注重大胆重用和备加关怀人才。如今受聘的30多名技术人员不但工资高、奖金多,而且工作环境宽松、生活条件舒适。
由于新街村重视人才,以科技为先导,以农业为基础,以水泥机械、化工商贸为两翼,全村经济迅速腾飞起来。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零陵:增强少数民族干部商品经济意识
本报讯湖南省零陵地区近年来努力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以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零陵既是湘南的偏远山区,全区520万人口,瑶、壮等35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3%。但由于一部分少数民族干部思想上还因循守旧、习惯于行政手段的方法,懂经济、会管理的少,未能把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致使长期以来,民族县、乡的人平工农业总产值、纯收入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40%。面对这个现实,零陵地委首先把抓基础与解“近渴”相结合。一方面全区立足长远,从基础工程抓起,兴办民族教育,另一方面又重视解决当前机关单位驾驭市场经济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拨出专款在地区各类经济干校中开办民族班,并委托省以上大专院校对口培养专业人才,并先后选派一批少数民族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和地直企业挂职锻炼,现在,他们把一批具有驾驭市场经济的能人已提拔到领导岗位上使用,让其在实践中发挥才能,增长才干。(郑赞朴)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民族书林

  向您推荐——
蒙古文版新书——
·我的父亲邓小平》这本书的汉文版早已风靡海内外,为满足蒙古族读者的需求,该书的蒙古文版正由民族出版社付梓中。
·《大漠神雕——成吉思汗传》蒙古族作家苏赫巴鲁,从蒙古民间文学中汲取营养,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几易其稿,始成此书。
藏文版新书——
·《雪域沉思录》本书由《雪域沉思录》和《二十一世纪的警钟》两部分组成。前者引用了古今中外思想家或哲学家的有关哲学观点,以超前而敏锐的哲学思维,对人类哲学思想特别是藏族传统哲学思想进行了现代条件下的思考和评述,并提出了不注重理论体系或逻辑而注重随时可用的哲学的实用性等等。后者以这种思想作为理论基础,引用了诸多现实的迹象和数据,对日益威胁着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和未来21世纪的方方面面进行了预测和警告。在词语表达方面,作者套用了藏传因明学的词汇和概念,故有一种对藏族传统哲学思想进行现代思维之感。
以上图书,均由民族出版社出版。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云南访“奇”
徐江善汤计
“奇事”何其多
祖国大西南的云南不仅是动物、植物的王国,大概“怪事”之多也居国内各省市榜首。记者一到云南,当地的朋友便讲起了云南18怪,什么“房子吊起来,鸡蛋串起来卖”等等,记也记不住。到了畹町,一位叫朱华的朋友又讲了4怪:“鞋子无帮,裤子没裆,衣服无领,帽子没顶”。
在云南跑了一个月,走边城,串傣寨,过坝区,访农户,所见所闻,“怪事”之多,果然名不虚传。
在边城畹町市,“鞋子无帮,裤子没裆”比比皆是。无论是引车卖浆的挑夫贩卒,还是市府机关的科员、局长;无论是艳若桃李的少女,还是满头银丝的老翁,一律赤脚穿一双拖鞋。记者站在和平大街细数过客,在过往的20余人中只有两人穿带帮的鞋子,一打听,才知他们是外地人。
傣家妇女身着筒裙,格外漂亮,可堂堂须眉男子也穿着“笼基”(裙子)招摇过市,实在令我们这些北方来客大开眼界。傣家男子不仅出门上街时穿,在家待客时也穿;干活时穿,到机关上班时也穿。在芒市,一群群傣家妇女头戴包头(无顶的帽子),肩挑竹筐赶往集市。农贸市场上,六七个鸡蛋被草绳捆绑成一串,摆在摊床上出售。
傣家村寨的竹楼,把居室建在空中,看起来似乎摇摇晃晃,傣家人却在上边悠闲自得。
“奇”中看变化
云南有26个少数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94%的山区封闭了各族人民,形成了各自的习俗和文化。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活的进步,云南诸“怪”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在傣寨,尽管以竹为建筑材料的竹楼依然还在,但却出现不少以木材为材料的竹楼,在一些富裕村寨,一座座钢筋水泥砖瓦结构的竹楼拔地而起,竹楼经过了竹、木、钢筋水泥三代的变迁。
在西双版纳,有一尊纪念周总理当年参加傣族泼水节的塑像,总理身穿无领衣,头戴没顶的包头,面容慈祥,与傣民泼水同乐。当地的一位朋友说,在城里,如今很少有男人戴包头、穿无领衣服了,只有在一些傣家的寨子里还能看到过去的这种打扮。
记者看到,即使在傣家村寨,有些年轻人也穿起了长裤。老村长帕帅穿一条短裤在他的竹楼里接待我们,他说:“笼基”的优点很多,走起路来凉快,撩起来可以趟水过河,在野外过夜可当被子用,但是,长裤和短裤也有优点,我也经常穿。
“奇”中听潮音
在云南,采访一件件“怪”事的发展变化,可以使人感受到历史进程的脉搏,聆听到改革开放、民族团结的时代潮音,和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过去,人们穷,穿不起拖鞋,整天赤脚走路,后来在木板上钉两条带子当拖鞋穿。我小的时候,如果能穿上一双布底拖鞋,就会高兴地跳起来!”在畹町,一位卖拖鞋的老太太感慨万千:“看看现在,”老太太指着她的摊床说:木板拖鞋早就不见了,布的、塑料的、橡胶的,拖鞋越作越精,样式越来越多,谁家里的拖鞋没有个三双四双的!
德宏州新闻办公室主任朱宽柔向我们讲述了“笼基”的变化,他说,过去傣家人穿的“笼基”都是自己织的土布作成的,这几年人们的生活好了,开始时兴的确凉,如今兴起丝绸啦。
在芒市,“帽子无顶”的变化给人很大启发。年老一些的妇女依然喜欢戴蓝色或黑色的“包头”,年轻人的“包头”不仅由土布改为丝绸,从颜色到样式都发生了变化。有些女青年戴起草帽,还有的摘掉了“包头”,烫起时髦的发型。
一位傣家少妇穿一双设计精美的拖鞋,两条交叉的红带子格外醒目。她带着的孩子穿的拖鞋上印着一对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使小男孩更加顽皮可爱。一位女青年说,拖鞋应该是整体服饰的一部分,应该与所穿服装协调起来,协调才是美。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云南18怪之一:鸡蛋串起来卖。江善摄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春暖凉山
刘焰田明书
凉山,传说是山鹰展翅的地方。
在采访中,我们分明感受到:凉山州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涌动着改革开放的春潮,360万各族同胞如盛开的索玛花,把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打扮得越来越美丽。
在州委常委会上,州委书记刘绍先和常委们笑得颇开心。经过7个年头的艰苦奋斗,州内贫困地区基本解决温饱。全州17个县(市)中的10个贫困县13万多建卡贫困户、68万贫困农牧民进入了脱贫致富、开发扶贫新阶段。如果说,1956年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民主改革使凉山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飞跃,那么,改革开放无疑给凉山带来了第二次飞跃。
难忘的1993年:工农业总产值突破6亿元,比1992年增长13.2%;由于大力推广科学技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粮食总产量达14.16亿公斤,比1992年增产448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农村人均粮食420公斤,纯收入648元;乡镇企业超常规发展,产值已达3.3亿元,比1992年增长62.37%;全国14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大桥水库主体工程破土动工,牛角湾大堰引水工程、竹寿水库等一大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进展顺利;通讯上了国网,并建成了“二哥大”通讯网;公路建设是项目上得最多的一年;在省政府举办的香港招商洽谈会上,先后签约成交13个资源开发项目,总投资为4.3亿元。仅“火把节”期间,成交总额便达3.3亿元,创历年之最……
州委书记刘绍先说:凉山的今天同凉山的昨天相比,变化是巨大的。凉山同其他的地区相比却又是极落后的。我们肩上的担子重啊!经过十来年的探索和努力,我们已逐步形成了一条“富民兴凉”的经济发展思路。这就是强化农业基础,实施两线(成昆铁路和108国道公路)、两烟(烤烟和卷烟)、两色(有色金属和黑色金属)战略,坚持扶贫的“131”发展思路。抓好两烟、蚕茧、甘蔗、畜牧业等投资少、见效快的优势产业的发展,积累资金,为今后的大发展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和外商到凉山来,共同开发攀西这块宝地。凉山有得天独厚的矿藏和水能资源,攀西地区已发现的79种黑色、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中,凉山就占7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1种,广开山门寨门的凉山将大有作为。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咸丰:在广阔山坡上点“林”成金
本报讯湖北省咸丰县积极优化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高效经济林,目前全县的经济林面积已达40万亩,人均1.1亩。去年这个县经济林总收入首次突破3000万元,农民人均经济林收入达100元以上。
咸丰县1992年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去年又在全州率先消灭宜林荒山,是全省7个灭荒的县(市)之一。近年来,这个县在巩固发展造、管、护林业成果,巩固发展烟、茶支柱产业的同时,因地制宜做好山文章,通过发展高效经济林,在广阔的山坡上营造“绿色银行”使全县生漆、茶叶,油桐,“三木”药材四大经济林基地初具规模。去冬今春,咸丰县在改造5万亩经济林的基础上,发展生漆,油桐、银杏、柑桔、药材等高效经济林近5万亩,县、区乡兴办各类高效经济林样板29个。目前这个县的高效经济林开发,走在全州的前列。(张铁军)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海南:
某部为黎苗同胞致富传经送道
本报讯驻五指山区广州军区某部为驻地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传递信息、培训人才、兴办实体,使驻地25个自然村、寨摆脱了贫穷,走了上富裕路。被国家民委评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几年来,这个部队先后投资修建了育才大楼,创办了卫训班、农机修理班、藤椅编织班、家用电器维修班、汽车驾驶班等,免费或优惠为驻地黎、苗族群众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570多名。他们还派出1200多名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兵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扫盲活动,使12个村寨的870多名黎、苗族群众脱盲。他们先后与驻地32所中小学建立联系,并集资6万多元,帮助通什市同甲小学、南圣小学、畅好小学和畅好中学等8所中小学改变了校容校貌。5年多来,部队共为驻地黎、苗族群众提供信息500多条,190多个学雷锋扶贫小组长年活跃在驻地138个村寨,创办各类经济实体10余个。
(全珍仁义春仁)


第10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

心花邓美玉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