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学校、家庭和社会历史责任
——波兰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
本报记者朱富贤
编者的话世界的各个角落,都蕴发着强烈的民族情感。那些由先人留下的展示着民族之魂故址、闪烁着民族之光的业绩、焕发着民族之声的遗物,都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美好的精神食粮。而那些由今人创造的当代文明和先进成果,又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增添了时代的特色。
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是个古老而新鲜的永恒主题。一个着眼于未来,有希望、求发展的民族,定然不会忘记历史、摒弃优良传统!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国家,其广大社会成员定然会崇尚爱国主义精神,自觉承担对国家的义务。
今天本报刊登的几篇文章,反映了这些国家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
在肖邦故居参观时,正好欣赏到这位著名钢琴家的作品。屋内外站满了人,鸦雀无声。当一段慷慨激昂的乐章终了时,四周立刻爆发出一阵掌声。我向站在旁边的一位名叫埃娃的7岁小女孩询问这首钢琴曲的名称和含义,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革命练习曲,意思是鼓励大家起来保卫自己的祖国。”在她身旁的父母会意地笑笑,并告诉记者,在华沙肖邦公园差不多每个星期天都举行肖邦音乐演奏会,那里不收门票。这是波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方式之一。带着波兰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华沙维拉诺夫区300小学校长热拉佐夫斯卡女士。
波兰的学校没有专门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种教育寓于历史、地理、语文、文学、音乐、美术,甚至物理、化学等课程之中。在波兰的土地上,孕育了哥白尼、居里夫人、密茨凯维支、肖邦等世界名人,爆发过震惊世界的可歌可泣的民族起义,这些民族精英的业绩和思想在课堂教育中比比皆是,学生也为此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学校通过组织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文学写作、绘画比赛和展览,音乐舞蹈会演等等,把爱国主义的内容很自然地揉在其中。
她认为,青少年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在不同年龄阶段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所以,应该分不同层次来进行教育。她强调,重要的是不搞形式主义和空洞说教,要生动具体,切合实际。如果表面上轰轰烈烈,漂亮的标语、口号到处都是,但实际作用往往不大。
家庭教育在波兰被认为是重要的一环。家庭是青少年走向社会的第一场所,父母是他们的第一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品质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记者曾到波兰朋友家做客。凡是对国家有贡献而得过奖章、奖状的人家都会高兴地把这些奖励连同珍藏的相片展示在你面前。他们认为,这是精神财富是家庭的荣耀,应该代代相传。
在波兰,较为普遍的是社会教育。除了举行各种纪念庆典活动和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和文学艺术作品进行教育之外,还有许多与此相适应的措施。在波兰,各种纪念性的建筑物和纪念碑有2.6万多个,光在华沙有200多块纪念碑。这里的每块砖瓦,都有一段真切动人的故事。弗罗茨瓦夫市腊茨瓦维采战役全景画,展现了1794年4月4日波兰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沙俄军队的波澜壮阔的场面。一位中学生对记者说,这段历史在课堂上学过,但没有印象了,今天看了这场战斗,将难以忘却。奥斯维辛集中营参观者中,80%左右为青少年,他们观后表示,要和平,永远不要战争。
热拉佐夫斯卡女士说,在社会变革过程中,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关系到培养下一代的战略性问题。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永恒的,用它来造就年轻一代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本报华沙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爱国主义思想生长点
——朝鲜“爱护乡土近卫队运动”
本报记者周必忠
访问过平壤的人,都知道朝鲜到处都有“少年团林”、“社劳青林”,而且多认为这只是一种有组织地推进绿化事业的措施。但记者最近采访了解到,这是朝鲜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朝鲜社劳青(相当于中国的共青团)中央国际部科长金哲洙最近向记者介绍了有关的一些情况。
朝鲜人民曾长时期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统治下,过着有家无国的悲惨生活。因此在1945年解放后,朝鲜劳动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项工作主要由社劳青中央来承担。从多年来的反复实践中,他们不断深化认识,积累经验,逐步从思想、组织到内容、方法,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而使这一爱国主义教育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
——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不宜只讲大道理,要尽量做到使他们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由此出发,他们把这一教育落实到开展“爱护乡土近卫队运动”。他们说,热爱故乡,是爱国主义思想的生长点。
——设置得十分具体:建设故乡、街道(这一条主要是讲道理,也传授知识);营造“少年团林”、“社劳青林”;保护珍稀动植物;维护学校附近的铁路;利用学校周边公路两旁的空地种向日葵、蓖麻子等;维护本地的革命遗址。对以上各条,也都有具体规定。比如造林,一般学校每年造林5公顷以上;荒地较多的山区学校,每年则要造林100公顷以上;无林可造的城市学校,则参加城市绿化工作,或到附近山上植树。
——方法灵活多样,诸如组织学习,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行宣传鼓动,利用出版物,应有尽有。
——不要求每个学生参加所有的活动,但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活动。全部活动都是利用课余或节假日进行的。
持之以恒地开展“爱护乡土近卫队运动”,结下了累累硕果。首先是,学生们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思想增强了,养成了甘于吃苦、乐于助人的好习惯,从而为形成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朝鲜有句俗话:3岁养成的习惯,到60岁也改不了。其次是巩固或丰富了学生们的书本知识,有利于日后的深造。再次是为国家创造了财富,以造林为例,仅在去年春季植树期间,平壤市的青少年学生就植树240万株。据初步统计,全国农村中学学生营造的“少年团林”、“社劳青林”总面积达数十万公顷。
            (本报平壤电)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星条旗·纪念堂·博物馆
——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印象点滴
张德真
从北京到纽约,第一站停留的地点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安克雷奇。当我们在靠近北极的安克雷奇机场着陆,随着人群鱼贯进入海关办理入关手续时,赫然入目的是一幅悬挂于大厅中央的美国国旗。它似乎提醒人们:你已经进入美国国土了。此后,无所不在的星条旗伴随着我们旅行的全过程。
抵达纽约的第二天,我们前往洛克菲勒中心参观。只见这组摩天大楼建筑群四周飘扬着一面面星条旗,蔚为壮观。我问陪同今天是什么节日,她解释说,美国除了重大节日、庆典全国挂国旗以外,在平常日子,一些公共场所也挂国旗。的确,在以后的旅行中,我们看到无论是政府大楼,还是机场、车站、博物馆等地,都在最显眼处悬挂一面星条旗。美国总统椭圆形办公室一边是国旗,一边是总统旗。国会参众两院议长席上方各挂一面国旗和国会旗。就连我们住过的旅馆也无一不悬挂国旗。在中小学,热爱国旗是学生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参观洛杉矶“大学公园”小学时,发现每个教室都有一面国旗。该校每天举行升旗仪式,升旗时,学生手放胸前,口中念道:“我效忠于国旗和美利坚合众国”,神情庄严、虔诚。有意思的是,在大型国际体育比赛中,除了满看台挥动的美国国旗,美国运动员脸上也贴着一面小国旗。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美国公众对星条旗的钟爱,说明国家在他们心目中的份量,也反映了一种民族凝聚力。
早听人说,美国文物少,纪念馆多,此话不假。美国只有200多年建国历史,文物自然比不上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也许正因为如此,美国似乎特别珍惜自己优秀的历史遗产,尤其是对那些彪炳千古的历史伟人,更是推崇备至,视为教育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个雪后初晴的下午,我们来到被美国人奉为圣地的华盛顿纪念碑。但见泰德湖畔,一座白色方尖碑拔地而起,直刺云天。这座身高169米、重达9万多吨的石碑给人一种顶天立地、庄严神圣的感觉。碑内有华盛顿的巨型雕像,还有美国历届总统和民族英雄的雕塑。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卓越领导人、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这座为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而建造的纪念碑虽然没有碑文,但这座巍然挺立、代表美国首都最高建筑的石碑,使任何文字说明成为多余。离华盛顿纪念碑不远,是杰弗逊纪念馆。这幢顶部呈圆拱形、四周为大理石廊柱的亭子式建筑,显得明朗开阔,朴实无华。纪念馆中央矗立着这位《独立宣言》起草者、美国第三任总统的高大铜像,那神情像是在宣读《独立宣言》手稿。人们仿佛听到了他那铿锵的声音:“……人人生而平等,并且天赋有不可被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存、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如今,连美国小学生也会背诵的这些名句,已深深镌刻在美国人民心中。与华盛顿纪念碑隔着一池清水遥遥相对的是林肯纪念堂。这座大理石建筑庄重典雅,气势非凡。纪念堂中央是林肯的巨型坐像,纪念堂北墙上刻着的林肯第二次总统就职演说与南壁上赫赫有名的葛底斯堡讲演交相辉映,引得无数观众在此驻足,细读先哲的遗训。林肯是美国南北战争中击败南方奴隶主的领导者,解放黑奴的先驱。在他的坐像上方刻有这样一行文字:“在这个殿堂里,这位拯救了我们民族历史的林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华盛顿、杰弗逊、林肯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的三杰。多少年来,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来到他们的纪念碑、纪念馆“朝圣”,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接受一次生动的国情国史教育。
美国的博物馆之多,堪称世界第一。据了解,美国各种类型的博物馆7000多家,其中大部分属非营利性的。在华盛顿,我们慕名来到“宇航博物馆”参观。走进大厅,只见高达30来米的巨型火箭直达馆顶,各种型号的飞机、飞行器琳琅满目,加上五颜六色的模型、图片,以及电视、幻灯,令人目不暇接。然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里的展品突出强调美国在世界航空史上创造的几个“第一”: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在世界上首次发明飞机,实现了人类飞向天空的梦想;1927年美国“圣路易斯精神”号飞机首次飞越大西洋来到巴黎,使大洋两岸“天堑变通途”;1969年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号首次登上月球,开辟了人类征服宇宙的新时代……连我们的陪同都如数家珍似地列举这一连串的“第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环顾展览大厅,前来参观的有银发苍苍的长者,有稚气未退的少年,还有英姿勃发的青年男女。他们或在那些引为骄傲的飞机、飞行器前驻足凝视,或者以崇敬的心情抚摸一下“阿波罗”号从月球上带回的石头,那神情仿佛在说:“瞧,这是我们美国人干的!”此时我方领悟到,宇航博物馆不仅向人们普及了科学技术知识,也是在向美国公众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而这种思想正是推动美国走向繁荣昌盛的力量源泉。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
——访泰国博仁大学文化中心
本报记者成元生吴日光
泰国政府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泰国国家民族文化委员会办公室公关主任颂裕对记者说,曼谷博仁大学在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方面取得显著成绩,受到政府和王室的赞赏,诗琳通公主曾两次到学校视察。
三月下旬,记者慕名到博仁大学参观访问。博仁大学是泰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于一九六七年成立,现有学生一万二千多人,设七个学院和一个文化中心。文化中心专门负责对全校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育。
博仁大学文化中心位于学校的东南角,是一座典型的泰式两层楼房。文化中心主任阿蒙指着门前一颗金柚木树对记者说,这是一九九一年一月十八日诗琳通公主视察文化中心时亲手栽种的,如今已枝繁叶茂,生机勃勃,象征着文化中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文化中心设有四个展室,陈列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生产工具,如耕犁、织布机、榨甘蔗机、渔网等;展出了关于泰国风俗民情的许多实物模型和图片,其中有泰国青少年进行各种游戏、舞蹈、划船、踢藤球和泰国青年举行剃度出家仪式及结婚仪式的模型或照片;挂满了泰国历代王朝的民族服装和老族、苗族、瑶族、掸族等三十多个少数民族的服装;展出了泰国历代的民间艺术,有戏剧、舞蹈、木雕、石雕、牙雕、陶瓷、钱币、银器等。四个展室运用各种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泰国古代和近代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是进行民族传统教育的生动而有效的课堂。
阿蒙说,文化中心除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参观文化中心外,还组织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深入学生的心灵。
文化中心定期举办关于泰国历史、宗教文化的讲座,如宋干节时请学者、教授讲解节日的由来和有关的风俗民情;组织师生在校园内游行欢乐,互相泼水,祝福新年;组织学生举行关于颂扬泰国民族传统和历代伟大历史人物的演讲和诗歌朗诵比赛,去年,一名学生关于赞颂兰甘杏大帝创造泰国文字的丰功伟绩的演讲受到学校的高度评价;热情教授学生跳泰国舞蹈及乐器演奏,在文化中心的后面有个演出厅,每天下午老师在这里专门教学生跳泰国古典舞蹈、民间舞蹈及民间乐器演奏。万佛节时组织学生到佛城参观,了解佛教历史及对泰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还组织学生参观大王宫、国家博物馆,游览名胜古迹,去年,文化中心组织学生到历史名城素可泰、大城参观,使学生们了解到素可泰王朝和大城王朝的历史,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到外府发掘地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并写出调查报告,其中有五篇被学校评为优秀奖,诗琳通公主为此亲自到学校授奖。
阿蒙说,泰国的大学很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的教育。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不论专业如何都要必修泰国民族文化课。学校每天上午八时升国旗、下午六时降国旗、奏国歌时学生必须肃立。学校对学生要求也较严格:学生在校内必须穿校服,男生穿长裤白衬衫,女生穿黑色、蓝色长裙白色短衫;学生不许在校园抽烟喝酒。泰国大学生一般都举止文雅,彬彬有礼,这与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阿蒙认为,重视民族传统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祖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人民勤劳、勇敢而聪慧的宝贵品质以及爱祖国、英勇抗敌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谈到维护和发扬民族传统问题,阿蒙说,近年来泰国经济起飞,随之而来的一些西方社会的不健康的东西也渗入社会,影响着青年人。但泰国是东方国家,有着灿烂的东方文明,我们应极力倡导和发扬自己国家的东方价值观念,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德国波恩市莱茵河畔的贝多芬头像。本报记者张志凯摄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泰国妇女制作绢花技术精湛,别具一格。
不久前在德国柏林举行的国际旅游博览会上,这位泰国小姐在表演泰国传统的绢花制作工艺,受到观众的欢迎。
新华社记者郭勇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