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信息之路通万方
——记万方数据公司和它的数据库
远方
中国化学工程重型机械化公司专门生产仓储货架,因市场面太窄,公司陷入困境。公司制造厂负责人万般无奈时想到万方数据公司,通过CECDB(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查到一条信息:北京高档商用展示货架奇缺。这条信息仅几个月就给他们带来50万元的效益。
他们花了多少咨询费?只50元,一个令人眩目的不等式!
万方数据公司就是这样,每天都在创造着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不等式。这是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魅力,也是CECDB的魅力!
艰难的起步
80年代初,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与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汹涌而至,在神州卷起一股信息热浪。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丹尼尔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让国人大梦初醒,一时间,信息成为热门话题。人们懂得了,在信息社会里,信息、能源和物质三者并称为当今社会的三大支柱,获取信息的质量优劣及传递速度的快慢成了事业成败的关键。
人们还了解到,作为信息产业核心部分的数据库服务业,已于60年代就先后在发达国家建立起来,目前全世界已有5000多个数据库,提供数据库的公司近2000家。像CECDB这样的数据库早已不算什么新事物,美国的“托马斯企业库”,德国的“谁提供什么”数据库,都为本国的企业和产品走向世界立下汗马之功。
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再也不能满足于经济信息载体陈旧、分布散乱的现状,建立中国企业、公司及产品数据库成为当务之急。1989年初,CECDB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有意思的是,这样一个大型经济类数据库的筹建并不是在经济部门,而是在传统上与经济若即若离、多年一直为经费不足所困的科技信息部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原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起步是艰难的,最初的运转经费只有8000元。数据库里的一条条企业信息哪里来,是研究所技术经济数据部的全体同志二人一组,在北京乃至全国挨家挨户征集来的,“有时,我们觉得自己是教师,得从数据库的ABC开始讲起。”数据部的工程师们常常这样说。
数据采集到了,马上一条条加工、标引、录入,再加上反反复复的校对,程序之繁琐不亚于工厂的流水线作业。1990年夏,他们终于推出容量为1.6万家企业的CECDB试运行中文版,并率先进入国内情报联机检索系统;1991年,CECDB的容量达2.5万家企业;1992年,突破5万家,同时有1.2万家企业的CECDB英文版问世;1993年上升为8万家,预计到明年,容量为20万家企业的CECDB中文版和10万家企业的英文版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企业与产品的风采。
CECDB的事业像滚雪球一样发展起来了。1993年2月18日,为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技术经济数据部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市万方数据公司,中国第一家专业化的数据产品公司。
现在简单了
改革开放的中国犹如一块磁铁,吸引着全球的商人来华投资。可当外商们纷至沓来时,许多人不免有茫茫沧海、路在何方之迷惑。他们迫切需要一个能全面反映中国企业和产品信息的数据库。CECDB强大的功能也恰在于此,它能迅速答复中国市场上“谁生产什么,什么由谁生产。”为中外企业的交往和合作铺下一条条通向成功的道路。用一句时髦的广告词说,现在简单了。难怪一位美国商人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生意得变变法了,先问问万方数据公司,再找你们的贸易公司。”
看来,也许中国市场对他们有多大吸引力,CECDB对他们就有多大的吸引力。
我国企业家“身在此山”想识“庐山真面”的愿望也同样强烈。
无锡一个印刷厂专门印刷酒类标签,他们从CECDB中获取了上千个酒厂信息,这给他们换来了一大批订单。国内许多咨询公司更是捷足先登,利用CECDB为他们的用户作起了咨询服务。在CECDB数据库产品用户中,信息咨询公司占据了近一半左右,万方数据成了信息公司的“信息公司”。国内外贸公司更是慧眼识真金。华阳公司要向新西兰出口啤酒瓶,瞬间了解到数十家供应厂家信息;更多的外贸公司则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装上了CECDB软盘或光盘。北京国际贸易公司信息处主任彭少华一语道出了个中三昧:“CECDB让我们的业务员告别了翻大本名录的过去。”
企业的“电脑红娘”
如今风行“电脑红娘”,那些求偶心切的未婚青年通过计算机,去寻觅意中人,据说由电脑牵线终成眷属的成功率极高。
万方数据是企业的“电脑红娘”。企业将自己公司的信息,诸如概况、地址、电话、传真、营业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主要产品及其产量、规格、出口率、参考价格、技术指标等信息输入CECDB中,便可供他人选择、了解自己了。到万方数据公司报个到,就进入了企业与产品界的“社交圈”,不用自己疲于奔命穷以应酬,CECDB即可将你引荐给来来往往的各路人。
经万方公司牵线搭桥,沟通信息,到底有多少“空守闺房”的产品走出家门、进入市场、流向世界?
几年来数十万条信息流遍大江南北、五湖四海,遍布北美、欧洲、香港、东南亚以及大陆各大中城市近千家用户也随时在调用库内信息。有多少人寻求产品销路?又有多少人是寻购急需产品?这的确是个难以统计的巨大数字。
正如北京市环之公司总经理尹国玉说:“CECDB对入库企业来说是一个无形的护业神,说不定哪天就会天赐良机。CECDB是宣传中国企业的一个直观窗口,是国内外工商界了解中国市场的一条捷径。”
CECDB的信息往年是一年更新一次,针对变化万千的工商世界,万方数据从今年起加快信息更新频率,在今年4月1日推出了’94年新版以后,今年秋天将再出’94第二版,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走向世界的万方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开发的科技、经济、金融、军事和医疗性方面的数据库已达800多个,似乎已占了世界数据库总数的1/6,但数据量却只有世界的1%,经济效益极低。CECDB作为一支奇军,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一步步成长壮大起来,在众多入不敷出的数据库同行中,竟收支平衡,并把目光投向了国际市场。
今年3月,万方数据公司向国际化、集团化的方向上迈出了第一步,万方数据第一家海外合资公司在美国开张。这家落户在世界信息王国的分公司,将通过国际数据传输网向北美和西欧工商人士提供即时的中国工商信息,介绍中国企业与产品。“这家新公司将帮助中国进入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美国《达拉斯晨报》如是说。达拉斯市长斯提夫·巴特莱特在公司典礼上热情洋溢地说:“这是在美国独一无二的即时中国信息源。你不出家门,也一样可从达拉斯获得北京所能得到的信息。”
CECDB从建库伊始,即把目标瞄准国际电子信息市场。CECDB是国内唯一一个中、英文版本齐头并进的工商类数据库,也是这类数据库中第一个以高密度光盘这种国际流行的信息产品形式而面市的。
今天万方数据正与一些著名国际信息集团公司磋商,在更多的地方设立海外分公司或合资公司,将中国工商信息更快、更方便地传播至世界的每个角落。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学杂谈

  解决交通问题要有新思路
何祚庥
我赞成解决我国交通运输问题要有新思路,因为我国的交通问题有巨大的特殊性,因为中国要解决的是11.5亿人口的交通问题。
如果我国未来的交通运输业达到了美国的水准,恐怕也不能认为我国交通问题已经解决。因为我国的人口是美国的5倍,其需求量,至少其客运量是美国的5倍。美国典型的交通工具是人均0.6部小汽车。如果我国也这样办,那么11.5亿人口就要7亿辆小汽车。
这样做也许会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带来福音。但是,我们有那么多的石油吗?能够大量压缩耕地,为高速公路的发展腾出那么多路面吗?所以,解决我国的交通问题,要吸收世界科学技术,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想法。
我认为,解决我国城市与城市间客运问题的出路应该是发展大型、高速的公共交通工具,因为这将节省能源,节省路面,增大流量,节省时间。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竞相发展高速铁路,日本新干线的时速是280公里/小时,正在向360公里/小时进军,而某些试验中或示范运行中的磁悬浮高速铁路已高达500公里/小时,甚而将出现作商业性运行的磁悬浮列车。这样,由北京到广州,将缩短到只需要4—5小时!从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准及其未来的趋势看,这是完全能实现的技术。
解决城市内或卫星城市间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恐怕也只有两条:一是发展专线的电车,或地铁,或高架电车,这要由城市的地形来决定;二是发展定时和定点的大型公共汽车或无轨电车,以加大乘客的运送量,节省路面,节省能源。大量发展小汽车,或“面的”,却不是城市交通的主流。以日本的东京为例,据居住在东京郊区的一些教授告诉我们,开小汽车进城至少要2—3个小时,而且还找不到停车的位置!地铁却只要20—30分钟!所以,东京大学的教授们纷纷卖掉小汽车。
但是,大型公共交通运输体系的弱点,在于不得不定点、定时。这里要解决一个大型公共交通和小型的私人交通的“接茬”的问题。如果能将自行车体积进一步缩小,重量进一步减轻,更重要的是易于折叠起来,以至于能方便地由大型公共汽车协助运输,那么我国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就将大大缓解。
在写完这段“新思路”以后,还要为我国正在发展的小汽车工业说几句话,在当前阶段,适当地发展小汽车工业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在近期或中长期,均有相当巨大的需求。但是,就我国发展交通运输的全局来说,首先要着重解决的,是涉及11.5亿人口的交通运输问题。小汽车只能解决官员们和少数富裕阶层的交通问题,而11.5亿人口的交通运输方面的需求,其市场要比小汽车大得多!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新型光纤放大器研制成功
深圳大学经两年时间研制成功的980纳米半导体激光器泵浦的掺铒光纤放大器,经惠普公司的全套测试设备测试及有关专家认定,其主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它具有高增益,高输出功率,低噪声,低串扰,高效率及1550纳米光通讯窗口的宽带通特性等优点。
光纤放大器是一种新的光通讯器件,它的出现一改以往光通讯信号放大须经过光/电——电/光两次转换的形式,使得跨越数千公里的全光纤高码率通讯成为现实。该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光波与微波相结合的宽带综合业务网”第7子题的一个重要内容,并得到深圳市科技局的资助。(路遥)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恐龙化石珍品——恐龙蛋
赵资奎
恐龙是卵生爬行动物。由于它生存的年代大约在距今24000——6500万年的中生代,离我们现在太久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对于它们所产的卵——恐龙蛋的认识常常蒙上一些误解与神秘的色彩。
恐龙蛋化石的研究是古脊椎动物学中一个比较新的领域。近30年来,由于大量的发现以及野外采集和研究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对恐龙蛋的古生物学意义也有所认识。
通常人们往往以为既然恐龙都是形态奇特的庞然大物,它们的卵也一定硕大无比。其实,恐龙蛋的形貌并不惊人,它们一般不外乎呈圆球形,卵圆形,橄榄形或长椭圆形,和现生的爬行类及鸟类的蛋相似,只是其体积一般比较大而已,譬如在我国河南省西峡盆地发现的一类形状为长椭圆形的恐龙蛋,其长径将近50厘米,最大的横径大约25厘米。可以说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大恐龙蛋了。
恐龙蛋蛋壳一般比较厚,最厚的为发现于我国山东省莱阳地区的一类未知属种的恐龙产的,它的厚度可达7毫米。在光学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基本上可以把迄今已发现的、所有不同种类的恐龙蛋壳结构归纳为三个基本型态:鸟蛋型蛋壳、蜂窝型蛋壳和网型蛋壳。有关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就是在这种基本形态下,以特殊的方式来处理的。就是说,可以根据蛋化石的大小、形状、蛋壳表面的纹饰和蛋壳显微结构等方面的特征,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命名。例如在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发现的一种恐龙蛋,其蛋壳细微结构和蜂巢很相似,所以把它确定为:蜂窝蛋科、蜂窝蛋属、宁夏蜂窝蛋。
在我国,从60年代到现在短短的30年里,已有14个省、自治区先后发现了恐龙蛋化石,其中以广东,河南,山东及内蒙古的最多,而且大多数都是原始状态基本保存完好的蛋窝。如果按照上述恐龙蛋分类原则处理,那么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地的恐龙蛋化石,大约代表着近50个不同种类,其中就有30多种是在我国发现的。不仅如此,在有的蛋里还发现有极为珍贵的胚胎化石。
所有这些珍贵的化石,不仅为探索不同种类恐龙繁殖习性和行为,蛋壳形成机制和蛋壳的演化提供重要科学依据,而且也使我们有可能在形态学的基础上通过对蛋壳进行结构和同位素、微量元素及古蛋白氨基酸含量等方面的分析,获得大量的从恐龙骨化石中不可能得到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在帮助我们了解恐龙的演化和绝灭、恐龙的繁殖习性和行为等问题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附图片)
图为在河南发现的约一亿年前的橄榄形恐龙蛋。右上角还有一个恐龙的脚印。古照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一部旨在提高干部科技素质的好书
温红彦
由江泽民总书记倡议编写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干部选读),已由科学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旨在提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科技素质的好书。
江泽民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是人的素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该书的出版,对帮助广大干部认识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无疑起到了航标的作用。
该书对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当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前沿领域等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全书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事实出发,分析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点,自始至终贯穿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思想。
科学技术改变着世界,正如该书开篇讲到的,“现代科学技术给人类提供的知识和方法,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但它对整个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却是每个人都不能视而不见的,特别是对于带领我们奔向现代化的各级领导干部,更不能以漠视的态度对日新月异的科学知识敬而远之。江泽民总书记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科技知识浩如烟海,我们的中、高级干部不可能都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一学科的专家,但完全可以做到知识面相对广一些、深一些,甚至在某些方面有所专长。否则,就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称职的领导者”。
如果我们的干部都能从繁忙的公务中挤出一点时间,认真读一读这本“入门”的读物,相信会受益匪浅,不仅能获得最新的科学知识,还会从自然科学中汲取不断创新的科学品质,培养接受新事物新理论并推动新事物向前发展的科学精神,进而在领导艺术和管理决策上提高一个档次,使整个民族的科技素质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立体彩色印刷——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佳丽
印刷术发展至今,印刷精品就像艺术品同样令人赏心悦目。随着信息载体多功能化的潮流,在许多消费领域对印刷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版(香港)有限公司自70年代开始立体彩色印刷技术的开发。如今,他们又与深圳、北京、上海等地的同行联手,让立体印刷这一新型印刷术再为中国人增光添彩。
立体彩色印刷是把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与精密制版技术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人们两眼视觉角度不同,将印刷品印制成具有立体感的彩色图片,使观者对再现的物品产生更强的真实感。既有彩印的精美,又有立体的逼真。
采用立体印刷还能在印品上产生几个甚至十几个画面的变换效果。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一张印刷品的信息量,而且还可将立体印刷物制成具有欣赏和纪念价值的小型艺术品。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纯净水:高科技中性饮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饮料的消费需求也逐步变得苛刻起来。先是可乐,雪碧称霸市场,然后是果汁、果茶流行于市,再则是毫无味道的矿泉水。这是由于人们开始把营养、无害作为选用饮料的首要因素。
那么,究竟饮用什么水最安全无害呢?是纯净水,这是近年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悄然兴起的一种最新饮料。纯净水是采用高新技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去除了水中各种有毒有害物质和所有无机盐离子、重金属离子而得到的安全、卫生、可靠的饮用水,它保留了水中的活性氧,能活化细胞并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这种在国际上称之为继酸甜饮料、碱性饮料之后的中性饮料纯净水,已由北京国信集团总公司生产问世。(铁文)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谁持神斧夺天工
——记新材料迭出的人工晶体研究所
王建
矗立在厂房中央高约6米的庞然大物,其核心部位却只有手腕儿粗细。将松散的碳放入其中,转眼就变成熠熠放光的金刚石,一次可产100多克拉。真是力夺天工!这就是由建材局人工晶体研究所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台6000吨大型两面顶人造金刚石压机。有了这神物,价值连城的金刚石便唾手可得。
位于北京东郊的人工晶体研究所不仅生产金刚石,还生产金刚石薄膜、人造水晶、合成云母、人造宝石等现代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目前晶体所拥有7项世界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和科技产品,已有21类50个品种、300多种规格的产品在国内近千家厂矿应用,有10多种产品销往20个国家和地区。
晶体所建于1963年,是中国唯一以人工晶体为专业方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早在创建之初,晶体所就研制成功了属于国家重要战略物资的合成云母,解决了国家对这种耐高温绝缘材料的急需,打破了国外的垄断和封锁。因此,人们常说晶体所是靠“云母起家”的。
人造水晶的研制开发在晶体所也有20多年的历史,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该所生产的光学级大水晶,形同天然,剔透晶莹。人造大水晶是由一个书页见方的天然水晶薄片作种,在高温高压的窑炉中生长161天才能出炉,可谓千锤百炼。目前这种高品质光学水晶已批量生产,成功地打入美国一家国际著名的人造水晶制品公司。
使晶体所引为自豪的还有磷酸氧钛钾和铌酸钾等“中国晶体”。
这类晶体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优良非线性晶体,用作激光倍频材料和半导体激光器件。晶体所是国内外唯一能生产铌酸钾的单位,因此,国际上通常把这类人工晶体誉为“中国晶体”。据介绍,眼下晶体所的“中国晶体”在国际市场销路极佳,年创汇达几十万美元。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心中的怀念
王正行
王竹溪(原北京大学副校长、院士)先生离开我们已经11年了,岁月的流逝正逐渐抚平我心中的伤痛,也逐渐加深我心中的怀念。
我第一次听到先生的名字,还是在高中念物理的时候,我高中毕业时投考北大物理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仰慕先生的学识和名气。后来跟先生做研究生,接触多了,才逐步领悟到,治学的严谨不仅在于数学演绎和逻辑推理的一丝不苟,更主要的还是在对科学问题作判断时只能严格以最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科学原则为依据,而不能有别的似是而非的依据。
我做研究生时,通用电气研究实验室的贾埃文刚刚发现超导体的隧道效应,巴丁提出了一个解释这种效应的物理模型,芝加哥的科亨、法立科夫和菲立普把它写成二次量子化的模型,那是发生在短短一两年中的事。当时我想研究一下科亨模型的理论基础,得到了先生的同意。我在研究期间,看到美国马里兰大学普朗杰发表在《物理评论》上的一篇论文,声称给出了科亨模型的理论基础。我想这下要另换题目了。先生听我说后让我把那篇文章留下,等他看过再说。这期间我相当沮丧。再去见先生时,出乎我的预料,先生叫我安心继续研究,并告诉我,普朗杰的论文是错的,并且证明给我看。我这才明白,能否对科学问题作出自己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是一个人在科学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先生治学严谨的另一体现是“存疑”:“文化大革命”后期我从汉中来北京出差,顺便去看先生。先生问我:“你做研究生时看约瑟夫森的文章,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约瑟夫森在剑桥做研究生时写的那篇后来获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短文我当时看过,他预言的可观测效应与超导体隧道结两边电子波的相位差有关,我觉得很有意思,但没有深入想下去。听了我的回忆,先生告诉我,杨振宁先生回来看先生时,曾告诉先生,为了这个问题,杨先生曾专门把约瑟夫森请到石溪分校讲了两天。这时我才恍然领悟,我轻易地放过了一个很深层次的研究问题。尚可自慰的是,我还一直记得这是一个问题,而这正是得益于先生存疑法的教诲。
一生追求理想和完美的理论物理学家,待人处世也往往是同样天真和单纯。这种秉赋既让先生成就为学界泰斗,也是铸成先生过早去世这一人生悲剧的重要原因。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先生已是年届六旬的花甲老人,还被驱使到江西鄱阳湖滨鲤鱼洲做放牛翁。1971年夏天,中美关系改善,杨振宁先生第一次回大陆探亲访友,要看望他在西南联大做研究生时的导师王竹溪。在周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先生才得以从鲤鱼洲回到北京。但就是在鲤鱼洲的那些艰难和折磨,埋下了后来使先生过早去世的病根。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离开北京,感到前途茫然,先生对我的开导和鼓励,成为我的主要精神支柱。由于先生的帮助,我才又回到物理学研究的前沿。1982年夏天,我去美国留学前夕,与父亲同去北京友谊医院看望先生,也是向先生辞行。当时先生的思维还是那样清晰、敏锐和严谨。我到美国数月后传来先生辞世的噩耗,那次探视竟是与先生永诀。先生耗尽毕生辛勤耕耘传播物理学,是值得我们永远景仰和怀念的。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

山东数据通信网开通
山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数据通信网,日前已与中国公众分组交换骨干网联网,还与国内各城市和美、日、法、德等23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数据通信。
这是工作人员通过分组交换网正在检索美国数据信息。张鲁成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