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
我是贵报一位读者,非常喜欢《焦点沙龙》这个栏目,望今后能报道些澳港台和大陆文化艺术交流方面的新观点、新问题。希望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广西柳州市上游路二区27栋4—2号黄建新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读者来信

致读者
为了进一步活跃版面,刊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报道,本版日前增加了一个新栏目——焦点沙龙。增加这个专栏的目的,是为了报道和探讨台港澳地区及其与大陆之间各种交往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为了办好这个园地,我们恳请读者多多关心和支持,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更欢迎成为我们沙龙的座上嘉宾。我们的联系电话:5092030我们的通信地址:北京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台港澳版。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焦点沙龙

  图书凝结民族魂
——出版界人士谈两岸图书交流与合作
编者按: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今年3月29日至4月4日在台北承办了’94大陆图书展览,盛况空前。5月17日,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与本报国内政治部台港澳组联合邀请此次赴台参展的部分出版社负责人及两岸其他几位出版界人士,就海峡两岸图书出版合作与弘扬民族文化问题进行了座谈,这里摘发座谈会的发言。
  交流促进合作
陈为江:今天,非常高兴能在我们这里召开关于两岸加强图书文化交流合作的座谈会。海峡两岸同胞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有着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受悠久历史文化的熏陶,海峡两岸过去隔绝了40余年,促进两岸艺术文化交流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从1988年起邀请台湾同行参加第二届北京图书展览会,此外,我们还多次请台湾到大陆参加一些有规模的港台图书展览会。我们的广州分公司专门从事进口台湾书籍的业务,每年编辑台湾书籍7000种之多。有许多人反映,近年来台湾出版业发展较快,并且出版了许多质量较高印刷精美的出版物,其参考价值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这些出版物受到大陆各方面的重视和欢迎。
我认为,台湾对大陆出版业也十分感兴趣,我们知道,大陆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图书门类广泛、齐全,所以台湾、大陆能够充分运用各方优势,积极开展版权贸易。去年3月份,我作为大陆第一个出版界人士访台,受到台湾各界有关方面和人士的热情接待,双方主要对双向交流进行了探讨。去年,两岸为对方公开举办一次展览达成协议,这是双方实现双向交流的第一步。
去年11月份,我们在北京首先举办了’93台湾书展,台湾出版界共有307家出版社,提供了1.5万多种图书参展,展后把所有参展图书赠给了北京大学图书馆,北大专门成立了一个图书库,开了一个专馆。大陆对台湾书业较重视。
今年3月份实现了双向交流的第二步,大陆派出了以我为团长,由21个省市88个出版社99人组成的代表团出访台湾,组织了’94大陆书展,这也是历年来访台代表成员多、规模大、层次高的一次。台湾参观大陆书展的读者很多,他们对大陆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好多人要求当场购买大陆图书。但这次只展不销,台湾当局对大陆图书的公开销售和邮购都有一定的限制。尽管不能销售,但可以填写登记单,3天时间登记图书1.5万余册。
双方通过交流已走出了一大步,两岸文化交流正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吴道弘:过去只是说出书,先是把台湾请到大陆参展,之后又是大陆到台湾参展。双向交流,双方都需要,但形式和内容要有新东西、新突破。
鲁民:这次赴台参展感受很多。我觉得双方都有互相学习的地方,要开展合作。大陆的出版界不能盲目地高兴,也不能盲目的悲伤。我觉得大陆应当向台湾学习学习书籍的装帧、设计。台湾呢要购买版权,要从大陆购买好多,双方交流合作有助于优势互补,会把同根、同族的心贴得更近些,翻开当代历史新的一页。
合作内容丰富
沈恒炎:跟台湾合作有许多现实意义。例如翻译问题,在台湾,有的人买了版权很难找到合适的翻译,这在我们大陆来讲就不同了。拿社科院来说,翻译就很多。
另外一个方面,在台湾买了版权以后,排版特别贵,可以让他们到大陆来排版。
还有购买版权问题。现在大陆是简体字本,台湾是繁体字本。一个版中国人要出两份钱,大陆买简体字本,外国又把繁体字本卖到台湾,让人家挣了双份钱。如开展合作就不会是这样了。
吴道弘:我们有人才优势,他们在出版、印刷版式、发行方面有一套,这些对我们很有学习、借鉴价值。我想,以后能否在书展期间安排一点时间,搞一点专题探讨。
薄国华:港台版本的书较受欢迎,我们买的数量较大,没有语言限制,语言是相通的。虽然台湾现在用的是繁体字,但大部分人是能看懂的。进的品种各种各样都有。近几年来,建筑、装修艺术等实用性书较多。
杨陵康:在教材方面,台湾教育普及率高,绝大多数学校用欧美教材,到6月12日没有购买版权的不许再卖。这样,他们不得不转为自编教材,台湾也希望和大陆合编。这次在台看到,他们搞《英汉大词典》请的是大陆清华大学的人搞的。今后,在教材合作上,还有翻译教材、两岸共同出书、取得版权上需进一步研究。两岸能否搞科技图书展览和教材互换等,从高教来讲我们可努力做我们自己的工作。但具体怎么做需大家努力,难度较大,看能否有组织地行动。
董伟康:我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是1983年1月经廖承志批准的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出版港澳台和海外华人作品的出版机构,对象是台港澳。廖公希望我们公司能成为连接两岸文化的纽带和桥梁。11年来我们大概出了2000种、600万册图书。台湾许多知名作家和书籍是通过我们介绍到大陆来的,像白杨、三毛、席慕蓉等。从装帧技术来讲,封面压膜等技术也是我们通过台湾引进来的,现在成为大陆出版界普遍运用的技术。
刚开始,两岸隔离了三四十年,工作比较盲目。看到台湾哪些作品,就出什么作品,没有精选,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代表作,“拿到篮里都是菜”,销路、经营都很好。随着两岸交流增多,其他500多家出版社几乎家家都可以出港台书了,相对来说,我们的地位跟以前有些不一样了。但我们为此而高兴,因为两岸的交流比以前更宽了。台湾作家到大陆寻求合作已成为现实并逐渐增多,他们不计较稿酬,只要能把其作品介绍到12亿人口的祖国就行,这是他们最大的光荣。
随着两岸关系发展,我们也进行转轨,从单纯的引进发展到双向交流,向台湾推荐、介绍大陆比较好的作家、作品。除了文学外,也推社科的和自然科学的。现在,我们也在努力做一些抢救两岸史料的工作,但现在经济上尚有一些困难,正在寻求支持。我们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让我们把两岸之间相互了解的纽带桥梁作用发挥得更好。
王明慧:我感到在图书业方面,两岸现在已具备合作条件了,如何合作呢?第一是书的合作。第一次去还不十分了解台湾,台湾现在似乎有两类性质的出版商,一类是商业性的,他们希望购到大陆书,他们侧重商业;另一种不是正宗书店,比如,专门搞培训的,以培训为主要职业,他们也需要大陆的这一类有关培训的书。
第二种合作是咨询合作。其实这种合作更容易,比如台湾人对大陆许多问题他们搞不清楚,而我觉得他们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他们却觉得很深奥。
第三,是可以办一些实体。我认为有些是可以做的。大多是技术性的,不涉及到意识形态,可放开一点,这方面领域就宽广了。合作方式是多方面的,版权交易仅是最简单的交易。这对两岸交流合作,乃至祖国统一都大有好处。
培育图书市场
沈恒炎:台湾书店都较好,尽管有的不大,但规模不小。有个4层楼,每层都有书,分成儿童、妇女、历史等类,人一进屋便感到看书舒服,如果看累了,楼上有咖啡厅,到上面休息一下。而大陆书店却不景气,有些书积压严重,时间长了书店就改成了服装店。我想这种状况应当改变。
再有,台湾书印刷质量较高,我想这就涉及到工业等方面。今后,能不能把书的印刷质量提高一下,外销、保存都有好处,有利于同国际图书市场接轨。我们出版书籍还存在长期不注意装帧的问题。
吴道弘:今后出版方面问题较大。首先是大陆如何增加品位,增加竞争力,这很重要。主要加强纸张,质量也要加强,这不是一个人能解决的,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推动有关部门做好。这些材料涉及到工业,现在国家有的部门在纸张质量上不重视。
杨继先:台湾的图书大陆还是很喜欢的,特别是一些实用性的书,尤其是吃穿用、建筑、装璜方面的量不小。就价格来讲,香港的书比大陆贵,台湾的书又比香港贵,但比起美、英等西方的书还是要便宜得多,在大陆也还是有市场。这次到台湾,我们看到台湾人对大陆图书也很感兴趣,夸大陆书“太便宜了”。从交流和相互贸易来看,两岸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侯建勤:另外书价问题,台湾书价较高,大陆书价较低,那么互通后,双方都会有影响,低书价书进台湾,冲击了台湾书市场,台湾书到大陆,对我们也有冲击。双方业者应考虑下一步统一书价。
吕理桢:我们的经营方式独特,重视图书直销,这一点可供大陆同仁参考。有一次我到百货公司买东西。看到一家书店,灯光不亮,图书摆放也不是开放形式。我想好多出版社都要慢慢地和读者建立起关系,减少环节。我们台湾是以直销方式见长,还有,每家书店都是开架的。有的书不在书店出售,直接到出版社购买,以防假冒,防盗版。许多人对这种方式能够接受。
杨陵康:两岸图书业者现在应当一起考虑,如何让华文图书提高在世界图书市场的地位。现在世界图书市场基本上还是以英文图书为主,华文图书所占的比例还不太高。两岸应共同努力,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在全世界起到更大的作用。
郑文林:这次去台湾,也重点看了那里的图书市场。台湾是境外最大的华文图书市场,图书的文化层次相对其它地区也较高。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古老文化一直在台湾延续、传播着。两岸加强合作,对弘扬民族文化意义重大。
张立宪:有人预言下一个世纪经济重心将转移到环太平洋地区。在这个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文化出版界应看得远一些,应当先行。在华文世界市场方面,中图公司在许多方面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我们可以设想将来努力搞一个全世界的华文图书展销,包括大陆的、台湾的、香港的、澳门的、新加坡的等等,包括欧美的一些华人聚居区,做些这样开创性的工作,对促进华文图书市场的统一和形成,对21世纪的到来都会有重要的意义。
携手消除障碍
沈恒炎:目前,在两岸合作方面也存在一些障碍,如学术术语问题。大陆和台湾的学术术语有许多地方不一样,有的甚至连译名也不一样,像前美国总统里根,台湾译成雷根,很多名称不太一样,我想通过交流这种现象是可以解决的。科学院和新华社在这方面做了努力,新华社还编印了《术语大全》,这样可使两岸的一些提法基本上得到统一,为看书、交流提供方便。
另外,就是汉字简化字问题。现在台湾青年大多看不懂大陆的简化字,而大陆青年人好多也看不懂台湾的繁体字。本来都是汉字,现在似乎慢慢变成两种文字,这很不利于大陆和台湾的交流。
侯建勤:两岸出版交流方面存在的语言、文字不统一问题的确很突出。就说科技名词吧,大陆方面的提法如激光、软件、磁盘、空间科学、航天飞机、等离子体、半导体等,台湾则分别称作镭射、软体、磁碟、太空科学、太空梭、电浆、电晶体等,严重影响双方的交流。目前,非常有必要着手进行统一名词的工作,两岸的科技图书也可以在这方面先试着做起来。
另外,从深层次讲,台湾在出版交流方面走得较快,台湾好多出版社在北京都设有常驻人员,我们在台湾却很少有,我们应该考虑通过某种途径设个相应的机构,增进双方交流与合作,一些障碍也有利于消除。
陈为江:大家对不久前举办的’94大陆图书展览给予了很高评价,我想这次书展是两岸文化出版交流的一个新开端,以后还要争取多搞。
术语统一、翻译用语统一、简繁体字等问题也都提到了议事日程,有待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同时,双方又提出一个更大的问题,如何把华人出版物在国际上的地位进行扩大。华人占世界人口的1/4,但华文图书在国际市场上却只占一小部分,大陆方面今后要迈出更大的一步。两岸出版界人士要更广泛地联合起来,使华人出版物、使中华民族文化在国际上取得重要的地位,使我们中华民族更加强大、昌盛。
郑鸣文
陈晓钟摄
(附图片)
中图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 陈为江
中图进出口总公司副总经理 杨继先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总经理 董伟康
中图进出口总公司图书部主任 薄国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 沈恒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 郑文林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 吴道弘
中国财经出版社总编室副主任 张立宪
中图进出口总公司副处长 蔚莉
中图进出口总公司科长 刘丽霞
中信出版社社长 王明慧
中国商业出版社总编室主任 鲁民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 杨陵康
科学出版社社长 侯建勤
光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吕理桢(台湾)
光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黄明山(台湾)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责任就在你和我
——访台湾作家艺术家联盟会长尹雪曼先生
本报记者傅旭
“个人所以乐于千里迢迢从台北赶到北京,不是因为‘黄河杯’特别奖的物质价值有多高、有多大,而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崇高可敬的意义令人激赏。它说明大陆与台湾的中国人,是互敬互爱的兄弟姐妹一家子。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尊敬它、爱它,它养育了我们五千年。”
一位长者,来自台湾,此刻站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宝岛在我心中”征文颁奖大会的主席台上,操着浓浓的乡音,抒发着获奖后的感慨。他就是台湾作家艺术家联盟会会长尹雪曼先生。此次他还是抱病而来。
5月11日,也就是颁奖大会的当天下午,我在尹先生下榻的西苑饭店916房间与他进行了两个小时的长谈。
尹先生出生在黄河边上的河南省汲县(现为卫辉市)乡村,1941年毕业于当时的北平大学法商学院,曾在大陆和台湾从事新闻工作多年,亦是台湾的知名作家,已出书40余本,他的《海外梦回录》曾获台湾学术文艺奖。尹先生于1949年初夏随当时的工作单位去台。那时仅30多岁,待再回到故乡已是年逾古稀了。谈起此段经历,尹先生长叹一声:“回首前尘,有说不尽的感喟,也有流不完的眼泪。”因此他也格外珍惜两岸今天来之不易的交往与交流,言谈话语中充溢着一个炎黄子孙的强烈责任感。
他关心着大陆出版界的发展:“台湾出版界纯商业化的东西较多。如‘作家包装’,通过各种方式给作家打知名度;‘量产无名氏’,请一些年轻人大量撰写专门赚少男少女眼泪的作品;还有的搞名不符实的‘排行榜’。对这些现象,大陆出版界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引起注意。”
前不久,他参观了大陆在台湾举办的首次书展,至今谈起仍兴奋不已。“这次书展搞得相当好,好书也很多,参观的人山人海。我从中发现,大陆对古代典籍的整理很重视。书展唯一的缺点就是只展不卖,这也没办法,因为台湾当局有限制。这点令许多读者深感遗憾。”
这些年来,尹先生为两岸的文化出版交流尽心尽力,做了许多工作,去年大陆作家首次组团访台,就是由他促成的,使大陆的邓友梅、舒乙、李国文、常君实等知名作家和出版界人士得以一睹宝岛风采,与台湾同行畅叙友情。当常君实先生发现他的一部书在台湾被盗印后,尹先生为其就出版权的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涉。尹先生还有一些很好的想法,他建议两岸合办一个大型文学刊物,他愿为两岸合编一专业辞典出力,他希望两岸应尽早做文字统一工作,以利两岸交流。
尹先生说,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一个强大的统一的国家。这个责任就在你我,我们大家,每一个人的肩上。
来去匆匆,尹先生明天就要离京,应邀去河南大学给学生们讲新闻和文学事业的发展。他的行动更体现出他所强调的责任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