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坛人物

  呼唤“崇高”
沈鹏
当今各种纪念活动频繁,但为蒋兆和九十冥诞举行的《流民图》和一系列作品展览,却绝无“应景”之感,参观者又一次体会到什么是艺术上的充实,唤起精神上的崇高感。
艺术作品是作者的直接语言,作品甚至更“真实”地反映作者本人。《流民图》作者曾经不被了解,然而这不很重要。随着时间流逝,越发证实这幅旷世杰作的价值。它的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写实方法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在蒋先生那个时代,真实反映生活,运用写实方法,对古法有所取舍,并借鉴西法,这一整套为徐悲鸿等先驱确立的观念,几乎成为一代进步画家共同的路。出身贫寒的蒋先生,常表白他对劳苦大众的极度同情,宣称“只有写实主义才能揭示劳苦大众的悲惨命运和他们内心的苦痛。”蒋先生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体现了他的人生观与创作方法的一致性。而他之所以能够在这条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突破,还因为他能够将现实主义精神贯彻到底。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与之相应的写实技巧在具体创作中融合成发自潜意识最深层的激情,把最深刻的再现生活与最强烈的主观表现结合在一起。
除此以外,产生《流民图》这样的杰作我以为还需要斗争的智慧。我们今天站在美术馆圆厅领略《流民图》,不要忘记设身处地想一想1941年到1943年抗日战争最困难时期敌伪统治下的北平处在怎样险恶的环境之中。这幅高2米、长26米的长卷《流民图》,画了100个接近真人大小的劳苦大众包括知识分子,以躲避轰炸为高潮,直面饥饿、疾病、逃亡、逼疯直至自尽等等惨状,既是深沉的揭露,又有悲愤的抗争。蒋先生作画时用分散制作的办法蔽人耳目,又用“群像图”这个暧昧的题目作掩护,表明他在创作中高度警惕的自觉意识。长卷完成后于1943年10月,在“太庙”展出仅只半天,敌方立即下令禁止。事实又从反面说明,这幅不依仗任何“外加”因素表明倾向性的作品,其实有着十分鲜明、强烈的倾向性。特殊的环境注定它不可能是摇旗呐喊式的冲锋陷阵,它实实在在是一股沉闷的郁雷,一团燃烧的地火。
《流民图》的写实性决非冷漠地再现生活,它那寓一般性于特殊性之中的每一个活生生的形象,体现了画家高度的激情和巨大的概括力。《流民图》表明,真正的现实主义同忠实于表面现象的琐碎描写有根本区别。写实手法可以在现实主义的统摄之下,也可以走到相反的路上去,这已被多年创作实践所证明,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总结。
《流民图》显示了现实主义作为一个重要的创作流派,它的最基本的内核永远常新。《流民图》从总体到局部的完整性,再现与表现的一致性,形与神诸种因素的对立统一,都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前提下得到完美的体现。而做到这些,也就在实际上使作品超越时空局限,作品的震撼力量不因时过境迁而减弱,可能从多方位发出特有的光辉,因此也可以看到,所谓艺术上的“超越”不是空洞与浮泛的表面效果,决定地需要的是充实与深刻。
把现实主义统摄下的写实方法贯彻到底,再现与表现便是活生生的统一。线条不简单是物象形态的“外轮廓”,更充满着激情。形与神也不是孤立的存在,“形”是“神”向“形”的外现,“神”是“形”向“神”的转移。蒋先生常说“形”不光是外部的精确,而是包含了对象“主要的特征”,“代表精神本质的东西”,反之“神”也并非“形”在逻辑意义上的本质显现,而有着生动活泼的个性化的内涵。蒋先生在创作、教学中经常强调的“形神”论,是对传统艺术的发展,也借鉴了西洋的创作方法。他抓住了这个人物画的核心问题,把自己对现实主义的理解贯彻到底。这里需要说明,现实主义原则虽然有极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但是通向现实主义的途径并不单一,借鉴我国传统与西洋方法可以也必然具有多样性质,蒋先生的经验成为众多经验之一而不是“唯一”“单一”,恰好是我们的艺术兴旺发达的一个标志。
重观《流民图》,我和一些同行都感到我们十分需要发扬美学上的“崇高”精神。“崇高”是一个古老的原则,也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原则。当前议论的艺术上的“严肃”与“通俗”之分,无妨看作两个流派,不必过分地绝对化。但是试想,倘若我们民族没有屈原、杜甫以及汉唐石刻、《十面埋伏》(乐曲),又倘若现代没有《女神》、《义勇军进行曲》、《流民图》等等,我们如果没有那种“充实之谓美”的博大雄浑,一味醉心于“翡翠兰苕”,又如何体现民族的脊梁与灵魂?我们需要多样化,艺术中的题材也不应当成为“再现”特定生活的同义语,但是肯定地说我们需要、我们呼唤艺术中“崇高的美”。很有意思的是,激励我们“居安思危”的《流民图》,也促使我们想想中国艺术本身也应当有点“危机感”,我们在肯定“繁荣”的同时,要注意到还有不少与时代不相称的浮光掠影的东西需要淡化——淘汰。
(附图片)
司马迁像(中国画)蒋兆和
奶罢儿欢(中国画) 蒋兆和


第8版(美术)
专栏:

  兰州书画院组织画家深入生活
兰州书画院建院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积极支持下,经常组织画家深入生活,进行创作。去年组织10余名画家进行“丝绸之路万里行”文化考察活动,横跨甘、新、青、陕、宁五省区,历时四个多月,对沿途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民族风情、历史遗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了解,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不少作品,后在兰州举办了汇报展览,这是其中部分作品。
(附图片)
红柳颂(中国画)康金成
深山驼铃(中国画)董吉泉
秋园(中国画)王辅民
老窑(油画)佘国纲
农家小院(中国画)李伟
碧牵牛(中国画)戴林
戴林:河北深县人。中国花鸟画家。现在首都师范大学任教。
凌霄(中国画)程莉影
程莉影:湖北襄阳人,早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系。大写意花鸟画家。
龙爪槐(中国画)璇风
璇风:当代画家。196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在湖北工学院美术系任教。专攻工笔花鸟画。
山水图(中国画)徐子鹤
徐子鹤:当代画家。江苏苏州人。早年留学日本,现任安徽省美协顾问等职。他在画坛驰骋了半个多世纪。技艺精纯,厚积薄发;超逸不群的画风和人格,为画坛同人所称颂。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家独白

  画家独白
王肇民
不要强调名利思想。画画,不要想到可不可以出版,可不可以展览,可不可以卖钱,可不可以流传后世?这些私心杂念都不要。有了这些私心杂念是画不好作品的。虚伪的东西,谄媚的东西,最终是要失败的。果戈理笔下的“画家”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但人没有名利思想也是不可能的。那就是要强调作品本身的价值。作品本身的价值是画家一生事业成败的关键。画得好,作品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即令是没有出版的目的也可以出版,没有展览的目的也可以展览,没有卖钱的目的也可以卖钱,没有流传后世的目的也可以流传后世。不求名而名自至,不求利而利自来。这个辩证的道理是应该知道的。所以一个画家应当集中精力,抓紧时间,刻苦学习,持之以恒。把画画好就行了,此外别无出路,也不必抱其他幻想。
(王肇民:当代著名画家,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第8版(美术)
专栏:画坛风景线

  “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活动拉开序幕
中国兴建跨世纪的三峡工程,引起世人瞩目,也给中国艺术界提出一个问题:能为三峡文化建设做点什么以不负时代之托呢?基于这种共识,中国画研究院、广东画院、湖北美术院联手主办“世界华人画家三峡刻石纪游”活动,倡议为华人画家的诗、书、画、印刻于三峡,创建一个高品格的石刻文化带,以墨石永志,绝唱千秋。此举得到了广泛的支持与响应。深圳商报出面协办,广东省艺术广告发展公司热心筹款,香港华福达有限公司慷慨出资相助。
刻石是工程的重点。湖北省宜昌市各级领导为刻石选点做了艰苦细致的工作,日前从六个景点中筛选出位于仙人洞附近的石门景点作为刻石区。这里上有天柱山,下有陡砣岩,从江面能见其雄峻峭壁,沿江公路可进入石屏,中有一线天相通,石质很好。
三峡刻石是一项文化工程。两年来,组委会先后在北京、武汉、广州多次碰头研究,已通过总体方案,计由序言、摩崖刻石、刻碑、印章石雕、后记五个部分组成,构成一个完整的刻石文化带。同时放大画家常用章,形成印章石林,主体刻石工程将在今秋完成。
▲徐悲鸿纪念馆和台湾帝门艺术教育基金会,将于下月中在台湾举办徐悲鸿艺术纪念展,为期一个月。
▲为庆祝荣宝斋开业100周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启功先生与韩国东方研书会会长金膺显先生联璧,日前在荣宝斋举行同贺联展。这是韩国书法界与我国文化艺术界的首次合作。
▲由北京工人日报社、北京工人杂志社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雪莲杯”书法大赛在京展开。凡在本市的企、事业单位的职工均可参加。
▲第五次中日友好自咏诗书交流展近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