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新机制带来新面貌
——沿海山区台州崛起探秘
新华社记者焦然何玲玲
地处沿海的浙江山区台州地区,近几年迅速甩掉昔日闭塞落后的“帽子”,经济实力从浙江“省尾”一跃跻身前五名行列,奥妙何在?台州地委书记黄兴国的回答是:“关键在于形成一个新机制!”
竞争机制激活干部
台州毗邻温州,有温州这个邻里,台州人是无法长期守贫的。
群众着急了,走出去;干部着急了,发牢骚。台州地区领导们感到,要改变台州的落后面貌,首先要形成一个干部激励机制,激发干部的危机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创造让干部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竞争氛围,再靠各级干部去发动更广大的群众参与市场经济变革。
这样,在台州地区,一县、一乡、一镇、一厂、一村的领导都必须清楚本单位在全区、全省甚至全国所处的方位,找准自己的“坐标”,看清自己的差距。考察各级干部主要看政绩指标。为防止浮夸,台州采取三条措施:一是在各级政府设立专职统计员;二是增长指标与税收挂钩;三是建立定期审查制度。黄兴国书记说,谁浮夸,谁就得多交税;谁浮夸,就严肃处理谁。
临海市近几年将126位敢于争第一的干部陆续推上各级领导岗位。在激励干部竞争机制上,临海市有个大胆做法:对部门和乡镇党政一把手,除了在任命前进行严格组织考察外,还实行“看半年,用半年”,如果半年内不能打开局面,就换上善于创业的新人。对此,中共临海市委书记苏建国解释道,从落后地区自身来讲,要赶上去,首先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只争朝夕的拚搏精神。从这种意义上说,临海市干部没有“资本”浪费“半年”!
孙三华出任东塍镇党委书记后,仅用二年时间,就使这个昔日落后的小镇成为临海市年创社会总产值近四亿元的“明星镇”,去年税收增幅全市第一,税收总量由原来的第九位上升到第三位。
临海市向全市发出《向东塍镇党委学习的决定》的同时,把起不到“领头雁”作用、工作没有起色的3名乡镇党委书记、3名乡镇长撤换,分配到经济变化大、工作成绩突出的乡镇去当书记助理、镇长助理,降职使用。现在,人们在台州很难听到干部发牢骚,他们的口号是:办法总比困难多!
利益机制激活企业
创造台州经济奇迹的另一个奥秘就是:90%以上的企业是产权明确、充满活力的企业。他们主要包括20多万个私营合伙企业、2万多家股份合作企业、400多家规范化的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黄兴国说,实践证明,政企分开、产权明晰、利益和风险与经营者密切相关的经营利益机制是激发企业活力的关键。正是靠这个利益与经营者挂钩的机制,使得银行信贷总量只占浙江省1/20的台州,创造出了占全省1/10的经济总量;也正是在这种机制下,台州造就了一批锲而不舍、积极进取、有勇有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家。
台州经济发展的灵活机制是群众自己的创造,土沃根深,所以有很强的生命力。历史的时针逼近90年代,在改革大潮冲击之下,台州地区各级党政领导改变落后面貌的紧迫感和压力越来越强。他们看到农民创造的合伙企业有强大的生命力,明确提出:“取宁波、温州之长,走自己的路,大力发展股份合作经济”的战略和“鼓励、支持、引导、管理”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之下,近些年台州又出现了10多万外出民工回乡办企业大潮。临海市屈家村的发展历程,就是台州地区经济振兴的一个缩影。这个村原有村民近1900多人,80年代大部分劳力都外出务工经商。进入90年代有十几户农民搞起了彩灯生产。1992年初东塍镇新领导班子上任后,建起了“太平洋彩灯城”。他们给几百名在外省当了老板的屈家村人发信,并在过春节之际,召开了外地回乡探亲老板座谈会,介绍台州新的发展战略和政策。通过一系列措施,引来一批外出打工成材的老板回乡投资。现在,屈家村“太平洋彩灯城”有近200个生产经营彩灯的老板,并吸纳了近6000多个外地打工仔、打工妹,屈家村一跃而成了亿元村。
“发动机”与“稳定器”
地委书记黄兴国说:“一个地方只有使人民安居乐业,使投资者有安全感和好的投资回报,经济才能繁荣昌盛。从这点上讲,政府要作经济发展的‘发动机’,更要作社会秩序的‘稳定器’。后者是政府最主要的职责。”
经济发展起来的台州地区,已经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区域。台州地区800多家专业市场的触角几乎伸延至全国各地,平均每天来往的客商都在十几万人;众多的企业产品都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如临海市风帆厂生产的海滩遮阳伞产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一半以上;有上百个村成为十多个省市商品市场的生产基地。104国道的临海市至黄岩、温岭路段被称为最繁忙的公路地段,各种车辆不分昼夜川流不息。
在这样一个改革日益深化、开放日益扩大、经济日益繁荣的历史大背景下,台州地区面临着职工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等问题。面对这些改革中的问题,台州地区各级政府采取了积极探索态度,从而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玉环县率先成立了社会保险局,规定无论国有企业、乡镇集体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也不管有无退休工人,均从销售总额中拿出1‰至3‰给社会保险局,统一负责发放保险金和安置职工就业等。(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放开挣钱的稳住种田的
夏津3000多农民承包撂荒田
本报讯在鲁西北夏津县涌现出3000多承包撂荒田的土地经营大户,全县4万多亩近于荒芜的土地被其开发利用。
近年来,夏津农村不少劳力从事第三产业,致使部分农田粗放经营,甚至出现土地荒芜、废弃的现象。一些劳力多、有丰富经验的种田能手,却常常因土地过少,存在“吃不饱”的问题。为放开挣钱的,稳住种田的,夏津县本着挣钱种田两不误的原则,自去冬开始,对一些农户的土地采取了转包措施。一是对外出经商或因缺乏劳力而无力经营责任田的户,经村里协调,将责任田直接包给有能力扩大种植面积的户,一般每亩收租赁费50元至80元。二是对粗放经营或撂荒半年以上的责任田,由村里以付租金的形式从农民手中反租过来,统一规划,合理配套水电路林渠网,然后转包给种田能手组织规模经营。在此基础上,这个县又制定了优惠政策,对集体所有的荒沙、荒碱、荒洼“三荒地”进行集中拍卖,促进了土地的规模经营。双庙乡范楼村农民范士芳,自1984年以来,种植承包的60亩棉田连年丰收,10年累计向国家贡献皮棉6.25万公斤,收入近30万元。今年,他承包的植棉面积又增加20多亩,且全部为春棉,再度成为全县的植棉“状元户”。(万庆华)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编后

挣钱种田两不误
 不少劳力外出挣钱去了,家里的田让谁来种、能种好吗?夏津的经验是放开挣钱的,稳住种田的,关键是一个“稳”字。
要想把种田的稳住,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得保证种田的有足够的田可种,还像过去那样“半年辛苦半年闲”,没有事干就晒太阳,好年景种田人也只能捞个“够温饱”,是很难稳住的。其次,要想办法帮助种田人把田种好,各项服务工作一定要跟得上,比如市场信息、科技信息等,都是种田人急需的,没有政府帮助很难掌握。总之,种田得不亏本、有效益,才能真正把种田人稳住。这可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下到上、方方面面都得下力气。农业到底是基础,种田这一头不稳住,出外挣钱的也很难放开手脚。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全国农村电气化会议作出部署
让一亿二千万贫困区农民用上电
本报北京5月25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电力工业部今天在京联合召开全国农村电气化工作会议,讨论和确定90年代我国农村电气化改革与发展目标及“电力扶贫共富工程”。会议提出本世纪内在全国消灭无电县,让1.2亿还没有用上电的贫困地区农民用上电,使全国农村通电农户达到95%以上。邹家华副总理代表国务院向会议提出,实现农村电气化,一要靠政策,二要靠自力更生,三要靠积极开发利用当地丰富自然资源。
据了解,我国农村电气化事业从60年代初开始起步,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进步。截止到1993年,我国县和县以下的用电量已达2490亿千瓦时,占全国总用电量的35%,有97%的乡镇、93%的村和89%的农户用上了电。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5.2%、14.9%和23.7%。农村年人均生活用电水平1993年达到48千瓦时,比1978年增长了6.9倍。同时全国有144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还有200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正在顺利进展。
电力部在会上提出了“90年代中国农村电气化发展纲要”,其主要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在全国消灭无电县,让绝大多数贫困乡村用上电,使农村通电农户达到95%,并建设1000个电气化县。这已成为国务院“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县委书记请“羊老师”
段存章范建华
风和日暖,百草飘香。山西省左权县委书记王俊忠乘坐小车赶到离县城20里的堡则乡梁峪村请“羊老师”,前往适宜发展养羊的柳林乡管头村传经扶贫。
宁静的山村顿时沸腾起来。“县委书记给咱请来‘羊老师’。”村里人奔走相告,蜂拥前来听课。
王俊忠介绍说:“李维明是‘羊老板’,也是我们的老师!”70年代,他在管头村放过羊,村上的人都认识他。今天他在群众眼里由“穷人”变成了“红人”。
“养羊是条致富的好路子,适合咱山里人走”。李维明说:“俺过去给村里放羊,只知卧地、踩粪,不懂买卖挣钱!1983年,政策允许俺买回500只羊,办起家庭牧场。多亏乡党委书记皇甫建伟给俺提供市场信息,勤到外贸部门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俺的羊成了商品。外国人爱吃小羊嫩肉,俺就寻思起当年小羊育肥。去年俺总共养大青羊1400多只,当年出售390只,算起收入差一千,不到五万块!”
“大伙听听,发‘羊财’快不快!”王俊忠插话说。今年春季,晋中地委为全区284个贫困村尽快脱贫,制定了“284”三养扶贫工程。左权县委、县政府对全县82个贫困村实施“一年脱贫,三年致富的养羊、养牛、养猪规划”。王俊忠发现一些乡、村养羊技术跟不上,他首先去拜山西省政府命名的劳动模范、养羊状元李维明为师。
李维明继续说:“眼下俺手下有6个羊工,有15万元的羊家当。闯市场没胆量不行,没有快速育肥的技术也不行。”别人育肥山羊需一年,他只需要七八个月,小羊就能长20多公斤,达到出口标准。李维明具体介绍了适应四季分坡放养技术和饮水的窍门以及喂盐育肥的方法。由于放羊讲科学,他的羊长得快,膘情好,体形大,外贸部门与他签订出口羊只合同。
“俺富了不能忘了乡亲,富了不能忘了草坡建设。”“羊老师”说。他帮助困难户张如德放牧300只羊,使他甩掉了多年压在头上的穷帽子。他还借坡放牧,到邻近的榆社县自己投资改良了2000亩草坡。他准备建立一个养羊集团,把贫困户联合起来,带动他们早日驱穷致富。
“羊老师”致富的路子打动了管头村群众的心。村民岂树青说:“俺村山大坡广,水草丰盛,养羊确实是个门路,维明养羊能致富,咱也能办到!”他决心把现有的80只羊放牧好,今年发展到150只。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答读者问

  什么是水稻抛栽技术?
本报5月19日农村经济版刊载了消息《龙游推广粮食轻型栽培技术》,一些读者很感兴趣,来信询问什么是水稻抛栽技术。现刊登龙游县委办公室楼林峰同志根据当地试验、示范的情况所写的介绍文章。由于各地条件不同,农户应在当地农技部门指导下,经试验、示范后再推广。——编者                 
水稻抛栽就是用室内培育的乳苗直接抛栽于大田。严格的对比试验表明,该项技术不仅减轻劳力强度,而且每亩省工2个,省种3—5公斤,节省专用秧田0.15亩,亩均增收100元以上。其增产原理有避免移栽伤苗,苗足穗大,分蘖量多,个体发育好,肥料利用率高等几个方面。
抛栽简化了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是水稻生产的一大改革。抛栽适宜于早、中、晚熟水稻应用,技术措施基本相同,以连作晚稻乳苗抛栽为例,应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是培育好室内标准乳苗。按每平方米2公斤干种子的标准均匀平摊在底垫尼龙薄膜的育秧板、盘或地上,并充分洒透水。根据“干长根、湿长芽”的原理,培育成约一叶龄,苗长5厘米左右,根短壮的标准乳苗。二是大田整地施肥。早稻收割后灌溉浅水,亩施碳铵15—20公斤,或尿素7.5公斤,或细碎有机肥若干担,用拖拉机浅耕,以混匀肥料,抑制落谷萌芽;再耖平,澄清泥水。抛栽当天,放干田水,按3米宽度开沟做畦整平即可抛栽。三是适时适量均匀抛栽。抛栽量应根据生育期、分蘖能力、田土肥瘦及施肥量等因素合理确定,一般籼稻每亩抛苗5—7万株,粳稻每亩抛苗10万株左右。抛时应分畦定量,抛高、抛散、抛匀。四是强化大田管理。(楼林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记者来信

  农用运输车市场潜力大
在日前北京举办的一次农用运输车质量研讨会上,有关专家对农用运输车的市场前景颇为乐观,据他们预测,今年我国的农用运输车将有25万辆的需求量,1995年将进一步增加到30万辆。
农用运输车在我国的生产历史至今只有15年的历史。由于市场需求的急剧增加,各地相继涌现了不少农用运输车的生产企业,目前近50家企业已形成了年产24万辆的生产能力。
不过,要真正拓展市场,农用运输车企业必须以质量为根本。近年来关于农用运输车质量问题的投诉并不少见。为此,中国质量万里行组委会办公室主任东征说,我们的企业必须始终不渝地把握质量就是市场这个关键,认真对用户负责才能有发展前景。福建平和县农用运输车厂将通过向用户发放和回收“质量建议卡”的方式,征求用户对质量的意见。机械部农机司的有关负责人说:“农用机械特别是农用运输车搞质量跟踪还是第一次。农用运输车市场很大,越是市场大越应重视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刘鲜日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向海滩要地为子孙造福
番禺8年改造荒滩11万亩
本报讯记者夏珺报道: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番禺市第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建设征地日多,累计有8万亩耕地“农转非”。但番禺市的耕地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奥妙何在?改造荒滩。市农委副主任屈灼光向记者介绍说,8年来,番禺共投入3.5亿元资金,使11万亩海滩变成良田。
番禺市位于珠江出海口,每年有5000万吨泥沙沉积于此,使陆地向外延伸上百米,形成滩涂。据介绍,从1986年起,该市着手开发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将改造荒滩作为解决第二、三产业发展与占用耕地的矛盾的突破口,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围海造田领导小组,由一名副县长负责专抓此事,并组建了一支150人的专业公司,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
为使新垦农田尽早发挥效益,大部分围垦地做到当年改造,当年投产,种植莲藕、甘蔗、香蕉、水稻或养鱼,其中“新垦莲藕”已名扬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成为创汇产品。据统计,这11万亩地每年可向社会多提供数以万吨计的农产品,新增产值2000多万元。在因围垦而诞生的新垦镇,记者见到了围垦公司梁经理。梁经理说,围垦这个活儿是“经理不围,市长必围”,因为算经济帐不划算,围垦一亩造价5000多元,而发包给农民的承包费用才450元,还不够还贷款利息呢;但社会效益无法估量,土地是无价之宝,造地就是为经济发展攒后劲,为子孙后代造福。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老板回家包棉田
本报讯江苏盐山县千童镇前韩村霍连甲、霍延臣父女俩,几年来一直在大城市做生意,还做得挺红火。不久前,父女俩却“打道回府”,回村承包20亩土地种棉花。
有人不解其意,父女俩却有自己的“小九九”。43岁的霍连甲和22岁的女儿霍延臣在北京摆摊卖副食,年纯收入1万多元。霍连甲认为近几年生产资料涨价,种地不合算,本想在大城市打一场“持久战”。今年春节,霍连甲父女俩回家过年,了解到国家对棉花的优惠政策,县里制订的特殊措施和本县植棉致富的一些实例。父女俩算了笔棉花增收帐:今年国家提高了棉花价格,如果收成好,种上20亩棉花就能收入2万多元,在棉地里忙活几个月比卖一年的副食还赚得多啊!父女俩算了又算,觉得多种棉花利国又利家,就这样“脱”下“老板服”,回家种棉花。
为了棉花有个好收成,父女俩投资4000元做底本。霍延臣还参加了本村十名女青年组织的“棉花高产擂台赛”。
在这父女俩的带动下,本村及邻村的许多外出农民纷纷回家种植棉花。老板回家包棉田的事在当地被传为佳话。(王洪胜辉彬忠)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广东美的集团脱颖而出
本报讯在全国乡镇企业中率先实行股份制规范化改造的广东省美的集团,坚持以家电制造业为主,多元化发展的经营方针,去年实现销售收入9.35亿元,实现利润1.4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和45%。今年一季度,销售额达4.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一倍。
美的集团是从一家街道小厂发展起来的,1980年开始生产电风扇,紧接着,他们又抓住时机将重点转向发展空调器。去年,该集团空调器、电风扇产量分别达到22.4万台和357万台,产量和销售收入均居全国同行前三名。
美的集团还加快企业的国际化进程,积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继与外商实行微电机技术合作之后,去年又先后与日本东芝公司实行了全面的空调器技术合作,与三洋电机签订了合作生产电饭煲的协议。
(李永玲)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尉氏推行灭虫激励机制
本报讯河南省尉氏县建立激励机制,下大力气搞好棉花生产,在加强36.8万亩春棉管理的同时,扩种夏播棉4万亩。从5月17日晚开始,全县4500盏黑光灯全部启亮,拉开了防治第一代棉铃虫的序幕。
尉氏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为使今年棉花生产再上新台阶,实行了县干部包乡,乡干部包村的办法。棉农购买一盏黑光灯,政府补贴20元,全县新增黑光灯2300盏。县棉办和农技部门搞好虫情测报和技术培训,为棉农提供准确的防治信息和周到的技术服务。从5月17晚开始,全县4500盏黑光灯启亮,配合生物农药,开展了棉铃虫的综合防治工作。县政府要求各乡3天向县棉办交一次蛾,7天作一次通报,根据棉铃虫防治情况,兑现奖罚。(关超杰)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土地与市场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解决“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用地问题?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上述课题,5月24日,经济日报和浙江省土地管理局在杭州共同举办了“土地与市场”研讨会,国家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浙江省的土地管理先进单位的代表进行了认真研讨。(张子臣)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东台双致富工程成效显著
本报讯江苏省东台市组织青年开展“学科技、用科技、带头致富、带动村民致富”活动,推动这个市进入了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行列。
东台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有着丰富的水网地带和滩涂优势。市政府有关部门专门组织青年进行农业开发。为使“双致富”工程收到实效,他们还分类选送乡镇干部和青年到外地参观考察;邀请科技人员及多种经营、特种养殖方面的有经验的人下乡,举办技术讲座培训青年。并编印各类技术信息手册,扩大“双致富”工程的辐射面。几年来,东台市有4万多青年投身到“双致富”工程的行列,涌现出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上的青年致富大户8100多户。(夏日富邹增跃)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安徽潜山县是闻名远近的舒席之乡,该县投资60万元兴建了一个舒席专业市场。每年通过该市场走向全国的舒席达300万条。席农说:“政府为咱们办了件大好事!” 李玉祥摄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山东省巨野县田庄乡宋楼村女青年宋翠珠(中)和两个妹妹一起从事条编生产,年均收入六千余元。目前,田庄乡从事条编生产的女青年达五千八百多人,他们生产的二百多种条编工艺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十五个国家和地区,年获利润六百五十多万元。
 苏进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