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教育孩子怎样做人

  首要的是培养生存能力
北京社会科学院上官子木
生存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然而这一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国孩子最为缺乏的。以前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就会做一家人的饭菜了,而现在的许多中学生却还不会为自己做一顿诸如煮挂面、炒鸡蛋之类的最简单的午饭,更不用说一些比较复杂的饭菜。
如今的孩子不能干的主要原因是家长不重视这方面能力的培养,父母们宁愿每日疲于奔命地赶回家为孩子做午饭,却不考虑教会孩子自己做饭。许多家长认为,学龄前的孩子太小不能干家务,上了学的孩子要以学习为主不应干家务。所以,孩子们的生存能力便无从培养。在一项问卷调查中发现,中国的孩子每日参加家务劳动的只有百分之十四点四,而干得最多的家务劳动也只是“整理自己的房间和物品”。
生存能力不仅包括那些能延续生命的具体生活能力,也包括那些能保证学习与工作正常进行的基本社会能力。许多留学国外的中国学生都感到,到国外后最感缺乏的能力不是学习能力,甚至不是外语能力,而是在国内一向不大注意的生存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能力和决策能力。中国的父母总是习惯于代替孩子作出各种决策,小到选择食品、衣物,大到选择学校、专业、职业,乃至择偶,从小缺乏决策能力训练的中国人到了充满选择机会的异地,往往会出现不知如何作出决定、如何作出选择的心理困扰。与西方学生相比,中国学生考试的成绩总能名列前茅,可是到了自己选题作论文或独立做研究的阶段,中国学生的优势就大大削弱了。
中国孩子生存能力低的根源在于成人所具有的保护型的养育观念和所实施的保护型的养育方式。希望孩子能永远一帆风顺是作父母的中国人普遍心态,生性求安稳、怕风险的中国人既不忍于也不敢于将孩子置于困苦和艰险之中。所以,尽管中国的父母也教育孩子要不怕困难、不畏艰险,但这种教育往往停留在口头上,在实际生活中父母们总是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避开逆境、避开艰险。也就是说,中国的父母对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和应对艰险的能力并不太关心,而把孩子是否生活得平顺安逸看作是两代人共同的幸福。这种幸福观和养育观致使成人们很难有意识地培养孩子正视逆境、战胜困苦的能力。实质上,中国的成人在内心深处是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大都不要吃任何苦头,这种意识贯穿在儿童养育的全过程中。
中国的父母多认为儿童因不具备成人的肌体和能力而需加倍的保护,以免夭折。这种保护型的养育方式无疑会阻碍孩子发展自立能力,因为这种养育方式实际上是创造条件让环境适应儿童,使儿童因习惯于依赖外部力量,从而抑制和减慢了自身能力的发展。
概括地说,生存能力体现为对艰苦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在面临困难和艰险时摆脱困境的应变能力。培养孩子成为有能力的人其最首要之点就是培养基本的生存能力,而通过家庭日常生活来培养孩子的生存能力,可以说是最简便易行的途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揆古察今的人们
——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散记
本报记者李泓冰
走进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实验室所在的那座小白楼,忽然有一种十分敬畏的感觉:在这里静静忙碌着的人们,正从事一项与古人智慧对话的工作。
就在4月12日,这个室的一项出土铁器文物保护成果通过了鉴定。鉴定室内,专家们亲眼看到,原本是锈迹重重面容模糊的一个铁制佛头,经过处理后,慈眉善目又重见了天日。铁器文物保护一直是令中外专家困扰的课题,已有的种种方法都不能尽如人意,而且总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文物的外观,丧失一些文物本来具有的历史信息。因而这项成果所取得的进展,就让专家们喜笑颜开了。
这个成立于1960年的科研单位,尽管只有13个人,但在国内文博系统中却是小有名气,这从他们那张长长的科研成果一览表上就能一目了然,记者随手摘下几项来:
有1977年获上海市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并达到国际同类研究水平的《热释光测定陶瓷器文物年代》;有1986年获得文化部文化科技成果一等奖的《东汉“水银沁”铜镜表面处理技术研究》;还有《溴甲烷熏蒸剂在文物保护上的应用及其废气治理》、《浸渗处理青铜器有害锈处理》、《3号中药气相防霉剂研制及其在书画保护上的应用》等等。
在这些太过庄重的科技名词的后面有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儿,那就是这批献身文物科研事业的人们沟通古今、悉心琢磨的执著热情。我国的文物科研和煌煌中华文物相比,还十分落后,人才缺乏、经费不足等实际困难,使得文物科研有一种形单影只的凄惶。但是上海的情形颇令人鼓舞,上海博物馆的领导眼光高人一筹,在有限的条件下舍得花钱,敢于用人,终于使这个在成立之初仅有两个人的实验室初具规模,成果连年不断。
当年周恩来总理视察上博时,谈到上海博物馆许多著名文物鉴定专家是国家宝贵财富,周总理还说,国外已能利用科技进行文物鉴定了。言者有意,听者当然更是有心。但是当时国内还在搞阶级斗争,这方面的科技资料当然无从获得,仅仅偶然从《参考消息》上发现德国有这方面技术,但也语焉不详。探索之艰辛是不言而喻的,课题负责人、同时也是实验室主任的王维达研究员提起当年仍是感慨万千。到了今天,他们不仅在用热释光技术鉴定陶瓷文物方面,是国内翘楚,而且还当之无愧地成为国内热释光领域的学术带头人。
实验室中的情形,对于外行来说,显得神秘而有趣——
这边池中泡着几根楚国的竹简,是马承源馆长从香港抢救回来的,原先上面还是出土时的模样,满是墓泥,经过清洗之后,打算做冷冻干燥处理。那边安放着与越王剑和吴王夫差矛相似的铜剑和铜矛,上边的菱形纹饰曾让中外研究人员伤足了脑筋:这显然不是嵌上去的,这种已失传的奇妙工艺是怎么回事呢?而今他们已经揭开了这里面的技术奥秘。一个不起眼的小瓶上贴着“玄锡”的标签,边上有几面铜镜,其亮度丝毫不亚于现在人们用的镜子,谭德睿研究员告诉记者,这几面铜镜就是用玄锡磨出来的。从唐人小说《古镜记》上我们知道,在唐代,挑着担子出入绣户寒门的磨镜工是一种专门职业,所用的磨镜粉(即玄锡)却久已失传。这种不用机械、无需电镀却能使铜镜表面光亮如斯的技术,一直让人觉得高深莫测,而今也终于让他们破译了。
难道人才流失、资金匮乏等困扰独独对上海网开一面?王维达主任说,上博的领导一直对科技十分重视,从科研、生活上对知识分子也尽可能地照顾,十分尊重他们的特长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本来都与文物无关,但是中华文物那深厚的魅力很快就使他们欲罢不能,炎黄子孙的责任感把他们的一生与祖国文物的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不说老一代的科研人员,就是文革以后进入实验室的大学毕业生,也没有一个主动要求调走的。科研经费不足,他们就有意识地同社会上的科研力量协作,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和先进仪器,并将一些工业上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文物保护,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21世纪中国环境与发展研讨会召开
本报北京5月22日讯记者温红彦报道:在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教授的倡议和指导下,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联合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环境与发展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
此次研讨会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在“环境与发展”领域中举行的大规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会。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开幕式上讲话指出,很多重大决策需要科学的支持,需要有科学的民主程序,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特别需要建立进行重大决策的科学的民主程序和制度。8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界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科学界的意见受到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重视。可以说,这种关于决策的科学的民主程序和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正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次会议将从科学的角度,对中国下世纪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和广视角的探讨,其中包括中国持续发展方略、中国人口、资源、环境对发展的制约效应等7个方面的问题。
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曲格平、邓楠、洪绂曾、解振华、魏礼群等在会上介绍了情况,朱光亚、马洪、孙鸿烈、刘东生等86位科学家出席了会议。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繁荣校园文化提高艺术水平 
首都高校文艺汇演精彩纷呈
本报讯进入5月,首都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五月的鲜花”开遍校园,连日来举行的首都大学生文艺汇演活动,为16万首都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将这项活动推向了高潮。
为进一步丰富大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展示校园文化成果,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材,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团市委、北京市高教局、北京市学联于5月份共同组织了首都大学生文艺汇演比赛活动。本次汇演包括“首都大学生理想之歌”合唱比赛;“首都大学生话剧、小品比赛”;“首都大学生独唱、重唱比赛”;“首都大学生国标舞、社交舞比赛”;“首都大学生舞蹈汇演”5项内容。这5项活动分别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5校承办,得到了全市80余所高校的积极支持和广泛参与。
自5月初始,5项活动分别进行了预赛。在预赛中,各校大学生结合本校特点创作编排了许多精彩节目,显示了较高的水平。许多学校还聘请一些知名艺术家作为本校大学生艺术团的顾问或艺术指导,极大地提高了同学们的艺术水平。目前,经过紧张激烈的预赛选拔,各个项目的决赛将于近日举行。
此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先后有80余所高校的近万名大学生直接参与了各类比赛,得到了大学生们的普遍欢迎及一些领导和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张学军)(附图片)
图为首都高校学生引吭高歌、纵情舞蹈的情景。周滋麟摄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王湘生获国际发明展最高奖
本报讯4月21日第22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主席樊尚将本届发明展大奖和金牌,授予了我国的发明家王湘生教授,奖励他的“爱心的项链”——微型心脏探测仪对人类健康的新奉献。这也是中国发明家自1985年参展九年来获得的最高奖。
王湘生教授曾于1987年以“室性心律失常阈值测定仪”获第1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牌和特别奖。被总后勤部授予“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并当选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在心脏换瓣手术后,仍患永久性房颤和终身抗凝治疗的情况下,以顽强的毅力,自筹资金研制出“爱心的项链”——微型心脏探测仪。这是集红外线技术、电脑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项链上设有三个小型电极,垂挂物是一个如烟盒大小的心形微型电脑。只要轻轻用手一按,就可收集、记录、分析佩带者的心脏信息,并根据其发出的不同音响了解自己的心电图是否正常。信号可保留500个小时。根据美国MIT心电数据库测定,其灵敏度达到97.6%,准确度为88.52%。(郑言)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抓住机遇科技兴业 
北京比特电子公司迈出三大步
本报讯北京比特电子公司一直坚持面向市场,科技兴业,6年迈出3大步,使一个当时注册资金只有50万元的小公司,迅速成长为一家资产5000万元,年利润上千万元的新技术企业。
该公司在创建初期,国产长城微机正在拓展国内市场。“比特”看准了长城急欲打入军内,而军队也需要一种汉字办公微机的时机,申请成为长城微机的总代理,采取各种措施,大力宣传国产长城微机的优点,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为国产微机打开了市场,年销售额由300万元迅速增长到2000万元,利润也逐年大幅度增加,比特公司由此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80年代末期,该公司在利润迅速增长的情况下,更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成长壮大,更需要以自己的高科技产品作为基础。因此,他们没有把利润用于分奖金、搞福利,而是用于投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经过周密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许多机关、部门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却缺乏办公用软件,于是下决心研制开发了比特桌面印刷系统,成为我国最早开发成功的中文电脑排版系统之一。由于适用对路,产品一经投放市场,立即成为抢手货,以每月数十套的速度销往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比特公司相继开发出比特1000、2000、3000桌面印刷系统,获原机电部3项金奖和北京市新技术产业试验区拳头产品称号。科技的投入,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到1991年,比特公司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到1992年底,比特公司资产达到1560万元,再次向前迈进了一步。
1993年初,中关村企业搞股份制试点,公司领导以积极的态度,全力申报,经过批准,成为中关村首家高新技术股份制企业。他们把发展的眼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科技领域。他们与外商合资,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生产经营光纤数据通讯和网络产品;在上海设立比特精细化工厂,投产国际首创的化学合成麝香204香料;在深圳开发生产中、高档比特电脑台,推出比特4000排版软件、电视高分辨率转换器、电话服务器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并以部分资金投入科技园区开发建设。1993年,比特公司实现利润1250万元,比1992年提高4倍多,企业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
比特公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公司总经理刘戈建说:“我们搞高新技术产品风险大、困难多,关键在于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基础的方向、才能不断向前发展。”(卓朝阳)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第一届中法医药学大会在京召开
本报北京5月19日讯为增进中法两国以及欧洲医药学界的传统友谊和合作,卫生部国际交流中心与法国国际公共关系公司合作举办的第一届中法医药学大会,日前在京召开。
这次大会得到了中法两国政府及医药学界的支持。法国卫生、社会事务部代表团,法国驻华大使白乐尚,中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等中法医药学界近400人出席大会。(徐致光)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朝阳中医医院正式开院
本报讯一座新建成的现代化医院北京朝阳中医医院于5月18日正式开院。这座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南侧的环境优雅的新型医院,占地7000平方米,设计床位270张,是一所综合性的中医医院,其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尤以医治杂症、糖尿病见长。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张文康等参加了开院仪式。(丁晓燕)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木刻《乾隆大藏经》全面修订
本报讯一项浩大而又精细的文物保护工程,正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全面展开。这项工程,是对世界上最大一部木刻经板《乾隆大藏经》的全面刊正、修补和整理。《乾隆大藏经》全部采用无疤无节的上等梨木逐刀雕刻而成,共79036块,重400吨。北京石刻博物馆经市政府和主管部门批准,征集全国各种版本的大藏经对照、修订,修复破损,增补漏字、缺板。在整理过程中,又将1552块散板归入整版,使这部佛学典籍更加光彩夺目。(施可)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尼雅遗址”摄影展开幕
本报北京5月22日讯人们知道南美迷人的玛雅文化,也了解古罗马庞贝城美丽的古代梦幻都市,然而,你可知道神秘的尼雅王国?今天在北图开幕的中华环保世纪行摄影展——“尼雅:消失在沙漠中的古代王国”为您展现了这一切。全国人大环委会主任委员曲格平,中科院院长周光召,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出席了影展开幕式。
由全国人大环委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北京希望电脑公司联合举办的尼雅遗址摄影展真实地再现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绮丽的景色和古今沙漠人丰富多彩的生活,生动地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主题。
去年11月,新华社记者李希光、卓培荣,中央电视台记者伊慧民和《中国石油报》记者林永健,受全国人大环委会派遣深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穿越了这个世界第二大沙漠。之后,他们又在沙漠南部尼雅河消失的地方,参加了中日联合考察尼雅古国遗址的活动。参展的另一位摄影者,是考察队的日方队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文化顾问小岛康誉。
尼雅古国即中国汉代西域36国之一的精绝国,它在创造了公元之初的辉煌文明之后,就神秘地消失了,成为与南美玛雅文化一样难解的千古之谜。有学者称,如果把尼雅古国遗址完全发掘出来,将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这次影展的照片是从记者在尼雅遗址及周围大漠中拍摄的几千张照片中精选出来的,包括走向尼雅、消失的尼雅河、胡杨林奇观、雄伟的尼雅古城、木乃伊及干尸、古国文明、今日尼雅人等内容。(何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本年度“人民日报奖学金”颁发
中国人民大学10名学生获此殊荣
本报北京5月21日讯本年度“人民日报奖学金”颁发仪式今天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这项旨在鼓励青年学生为我国新闻事业而刻苦攻读奋发上进的奖学金,分别设立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每年两校各奖励十名优秀学生。本年度奖学金金额增至每人1500元,中国人民大学获得这项奖学金的有“新闻学院研究生王君超、万方、陶正洲,双学士生吴娟,本科生华宣飞、杨帆、李晓峰、谢力、高静、王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袁振宇出席仪式,他们热情恳切的讲话受到该院师生的热烈欢迎。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低温液化天然气汽车试验成功
本报讯由中科院低温中心北京科阳公司与四川绵阳燃气公司、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研制的低温液化天然气汽车供燃系统,已在东风汽车上成功地经过4000多公里的路试,通过了专家鉴定。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在零下160摄氏度的低温下才能液化。采用制冷的办法把天然气液化,其体积能缩小600多倍,把它装在保温的容器中便可做汽车燃料。
液化天然气汽车每公里耗气量为38.6升,费用不到汽油的1/2;排放的尾气中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含量,分别为燃用汽油时的1/5和1/12,对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具有重要意义。(红彦)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东海水泥厂靠科技发展
本报讯靠科技、凭人才使江苏东海水泥厂产品出厂合格率连续18年达100%,企业利润连年增长,今年1至4月份这个厂利润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7%,创建厂35年以来最高水平。
靠科技进步添发展后劲是东海水泥厂长期占领市场的制高点,从1977年至今技改总投资270万元,对两条生产线实施综合节能技术改造,吨水泥能耗下降100大卡,吨熟料节煤1公斤,产品成本每吨下降2.87元,年节约20多万元。但这个厂并不满足现状。去年,厂长周庚东在全厂精选细挑5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紧紧抓住节能降耗这个关键,改造了普通成球为预加水成球系统,提高料球性能,降低熟料煤耗和电耗;同时又在熟料余热利用上做文章,改过去水泥粉磨前掺入水渣和石膏的办法,为熟料出窑后就掺入一定量水渣,用熟料余热来烘干水渣。经过脱胎换骨的技术改造后,这个厂不仅经济效益迅速增加,而且产量年增加近2万吨。(李德胜)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天津评出60名“家庭劳动小能手”
本报讯记者王娜梅报道:5月21日,全国妇联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亲切接见了来自天津的60位“家庭劳动小能手”。鼓励他们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争作“四有”新人。
60名家庭劳动小能手是从天津全市40余万儿童中选拔出来的。这60名小能手中,有失去双臂后以顽强毅力学习用脚、嘴、肩及头自理生活,在做简单家务同时参加班里卫生值日和公益劳动的和平区保定道小学四年级学生刘涛,有既要照顾瘫痪的父亲、又要帮患病母亲干农活、家务,还坚持三年照顾本村一位孤老的武清县大孟庄乡小班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艳等,还有蓟县贫困地区努力学习农业实用技术,为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而奋斗的孩子们。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少儿出版社成立小读者俱乐部
本报讯“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精心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成立全国首家“小读者俱乐部”。北京地区近千名小朋友闻讯后,已满怀期待地报名参加。
冰心特地为俱乐部题词。
这个俱乐部是爱读书的小朋友自己的组织,将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如交流读书心得,参观印刷厂、出版社和图书展览,与作家、画家、编辑见面座谈,举办读书夏令营等。据悉,在“六一”节期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还将向北京的孤残儿童及山东沂蒙地区、甘肃定西地区、宁夏固原地区和云南边疆地区的少年儿童赠书。他们还将从6月1日起,开始评选为少儿出版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十大金作(画)家”。
(锡兵)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可口可乐新闻实习奖揭晓
本报讯记者毕全忠报道: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可口可乐中国有限公司主办的首次可口可乐新闻实习奖,于近日揭晓,全国13所院校新闻专业学生采写的36件实习作品获奖。全国各院校有70多件新闻实习作品参加评选,显示了我国新闻教育具有较高的水平。暨南大学新闻系学生采写的关于珠江水受到污染及得到有关方面重视的系列报道荣获这次评选的特等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