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5月2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周末)
专栏:我的周末

  我的“港湾”
王友祥
我狠命地蹬车,一路上火爆爆想着刚才教师会上的事,为了职称,我大干了一场。我说的明明在理,但别人说还要研究研究。有什么研究的?都是因为……
到家了,猛然想起今天只顾赶路,竟忘了给儿子带一些水果,这是我每周末必做的事。妻见我脸色不好,关切地问:“你怎么啦,是不是……”,“不舒服”三字融进了她充满渴望的眼神里。门外响起了脚步声,我知道儿子回家了。每次周末,儿子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给我带的苹果呢?”这一下儿子肯定要埋怨我了。儿子一阵风似地旋进门,果然就亮开了甜脆脆的嗓门:“爸爸……”
“小峰,过来!”妻突然出现在厨房门口,声音里满是命令的口吻。儿子满怀希望又疑神不定地跑进厨房。我隐隐听到:“你爸爸在学校里受了窝囊气,你别去烦他,要听话啊!”儿子可怜巴巴地瞟瞟我余怒未消的脸,息声静气,将书包送进他的房间,经过我身旁时,小心翼翼,生怕惹了我生气似的。我仿佛骤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家庭是避风的港湾”这句话的涵义。
不一会儿,妻端上金晃晃的大火锅,掀开封盖,热气缭绕,香味扑鼻,里面的牛肉片胡萝卜丝青葱豆腐沸腾翻滚,令人食欲大增。妻喊道:“小峰,把酒杯洗洗,让你爸灌……”妻平时戏称喝酒是灌马尿,这次刚脱口说了个“灌”字,即意识到不妥,干咳了一声,把马尿二字连同唾液吞进肚里。
儿子送来了酒杯。我搂住他,柔声问:你今晚和谁睡?儿子见我脸色和平了,也就没了戒意,爽快地答:和爸爸睡。“哎——好!”我狠狠地亲了儿子一口。“小峰啦,你今晚到底和谁睡?”妻把“到底”两字说得较重。儿子看看我又看看他妈妈,十分为难的样子。我逗他道:“立场坚定”是什么意思?儿子皱了卧蚕眉,一副纯真稚拙的模样:“就是……就是……”我和妻都开心大笑。连悬下来的白炽灯也好奇地瞪大眼睛,好像弄不明白我们这个周末何以这么欢畅。此刻,我完全忘了一周来授课阅卷的疲惫,也忘了人际争端的烦恼。


第8版(周末)
专栏:

  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音乐会将举行
近年来徘徊于低谷中的严肃音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怀、扶持,音乐的圣殿里不断奏起辉煌的乐章。深具艺术家良知和使命感的音乐家也期望用自己的艺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5月31日,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乐团等单位将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主办“庆‘六一’为希望工程募捐义演音乐会”。音乐会的全部收入将用来救助100名失学儿童。北京音乐厅除无偿提供场地和服务外,还将继续帮助这100名孩子完成10年学业。
钢琴家鲍蕙荞、小提琴家盛中国、歌唱家幺红和杜吉刚,以及中央乐团男声合唱队、中央乐团少年及女子合唱团参加演出。他们用美妙的音乐表示对失学儿童的一片爱心。(王玲)


第8版(周末)
专栏:大地周末

  林缉光、陈嘉 
“写意大狂草”书展举办
旅美著名艺术家林缉光和陈嘉的“写意大狂草”书法作品展,近日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大厅举行。林、陈两先生不仅西洋画画风独树一帜,而且在书法艺术方面创造了“写意大狂草”,给书法这一古老艺术形式以全新的创作意境与审美价值,受到观看展览几百位著名艺术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关注。(江)


第8版(周末)
专栏:畅销书

  给人警醒和力量的
《鲁迅醒世语》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而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鲁迅的一段段话语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牢记。
鲁迅作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自己的思想影响了一个民族的精神,他的全部思想成果已成为中国社会改革的一种杠杆和历史前进的文化动力。四川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小册子《鲁迅醒世语》(杭之、阎嘉编著),以格言的形式从95个方面浓缩了鲁迅先生的思想,易读、易懂、易记,对今天的青少年尤其有益。我们正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之中,在这一阶段更需要精神的建构和营养,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思想,便显得格外的珍贵,因为“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语)。(四川希望书店供稿)


第8版(周末)
专栏:天地一瞬

时代变了任灵杰(山西)


第8版(周末)
专栏:《土里巴人》诞生记

  小马拉大车
赵国政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歌舞团,竟然有排演大舞剧的魄力;一个中等城市,竟然有丰厚的艺术土壤。当舞剧大作《土里巴人》在湖北省宜昌市诞生后,人们不禁惊讶了:为什么高雅艺术、民族文化在这里如此受欢迎?
宜昌市歌舞剧团新近创作演出的大型土家族婚俗系列舞剧《土里巴人》,不愧是个创举,演出伊始便引起轰动,一场接着一场,观众成千上万。它以浑厚绵长的文化底蕴、在水一方的独到风格、引人入胜的乡风土趣、亦庄亦谐的表意手法,为当代中国艺坛又增添了一枝奇葩,也为民族舞蹈艺术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天地。当观众欣赏着起伏迷离的剧情、精巧奇特的舞段、荡气回肠的音符、别开生面的场景时,仿佛自己也置身在一个古老民族婚嫁习俗的风情画里,置身在民族本色的真善美里。它使宜昌人把它作为一种自豪,一种骄傲,一个热门话题。一个剧目在群众中能够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实在让人感到是多么难得,这种现象已经久违了!
领导者的文化眼光
地处我国黄金水道——长江中游的宜昌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襟连臂挽的葛洲坝像一颗耀眼的明珠,把这座城市烘托得熠熠生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又把它推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400万宜昌人在经济建设上,正鼓荡着志在必成的雄心,与西接巴蜀东入大洋的沿江城镇一比高低。
与此同时,宜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也明智地意识到,不能只抓经济不抓文化,只重物质不重精神,使经济繁荣文化落后,因为物质充实精神匮乏,势必导致社会的病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把体现着精神文明的文化建设,也纳入市政规划的总体工程。推出一部有地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世人面前能体现能代表能象征当代宜昌风采和情感的大型艺术作品,在宜昌成为本年度五个重大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项。正是本着这种战略眼光,宜昌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以及歌舞剧团的领导,几经研究,反复论证,才把视角焦距凝聚在辖区内土家族的舞蹈创作上。
土家族的文明土壤
土家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论人口在56个民族中位居第十,分居在湘、鄂、川、黔等地。宜昌市属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便是鄂西30万土家人聚居的地方。史载,它属巴人后裔,有着悠久的英雄史和文明史,民风质朴,性情坦荡,待人真诚,豪爽中溢漾着浪漫的气息。从历史深处遗传下来的种种风俗中,婚嫁习俗既奇异风趣又深含文化色彩。如男女谈情时,女孩为意中人抹黑脸;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双方都以极其智慧的语言,展开善意友好妙趣横生的骂媒与媒骂;出嫁前夕嫁女要由九位姑娘陪伴,通宵达旦地哭嫁;临上轿时要由兄嫂为嫁妹穿上象征终生幸福的“露水鞋”;入洞房时新婚夫妇在众人的助威下抢占卧床……婚俗中这种幸福时刻的每道细节,都集中地体现着土家人清纯的情感——至真,至善,至美,至爱,至诚。《土里巴人》的策划者彭万廷、施兆淮、段德新、蓝东、范红和编剧陈洪等,之所以认准了这个题材,除了看中它的人文特征和别具色彩的文化内蕴外,就是要让人们在观赏古老美丽的土家舞蹈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的熏陶。
门文元的又一杰作
只有大家手笔,才能保证作品的大家风范。统领全剧的总编导应是具备这种才华的关键人物。这时,湖北省舞协秘书长吴健华(“土”剧的总编导助理)伸出了友谊之手,在她的牵线下,文化局副局长施兆淮带着市、局领导求才若渴的至诚,千里迢迢来到沈阳,搬动了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一级编导门文元。
对于门文元来说,尽管佳作累累,经验丰富,并以《金山战鼓》、《盛京建鼓》、《月牙五更》蜚声舞坛,但编导《土里巴人》实在够艰难的。且不说歌舞剧团的规模和条件,也不说舞蹈演员的数量和修养,只编排出全剧8场舞蹈,就需要拥有多少素材啊!
土家文化尽管古老,但其舞蹈却几乎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解放以来不少舞蹈家也曾付出很大努力,也出现过几个作品,但影响甚微,远不如蒙、藏、维、朝、傣等兄弟民族舞蹈那么成熟。
历史给门文元出了一道前所未遇的难题,也给了他一个意味无穷的机遇。他除小心谨慎兢兢业业地驾驭着《土》剧这艘艺术方舟向前行驶外,更多的心血是花在土家舞蹈的再造上。在宜昌的大半年时间里,他连近在咫尺的葛洲坝都不曾浏览一下。当观众,当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欣赏舞台上一场场风格依旧、面貌全新的土家舞蹈时,不得不发出惊异的赞叹:太成功了!
在记者招待会上,市委书记诚挚地说:没有门文元就没有《土里巴人》舞剧。他代表市委、市政府庄重宣布,授予门文元宜昌市荣誉市民称号,聘他为市歌舞剧团艺术顾问。这位年届60、已经当了爷爷的东北汉子,激动得泪洒衣襟。
宜昌各界的合力
宜昌市罗市长曾说,歌舞剧团搞这样的大型舞剧有一比喻:小马拉大车。这确是再形象再生动再恰当不过了。
宜昌市歌舞剧团是个集歌剧、话剧、歌舞于一身的综合性团体,100多人。力量薄、基础弱、不配套,是这个团的基本状况;经济拮据又是当今各个艺术团体普遍面临的难题。面对这种状况,领导的决心是:有大马拉大车固然很好;但没有大马,也要竭尽全力地创造条件让小马把大车拉起来。
首先是大胆起用新人造就新人。把音乐创作交给本团虽欠经验却很有才气的青年作曲家赵方;把240多套服装的设计,交给前不久还在搞手帕设计的汪灵芝;把剧中的男女主角分别派给年仅21岁的陈东和年已33岁的戴丽……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并且锻炼了才干。
市政府为此拨出专款,不足部分由市、部、委、局主要领导亲自登门拜访“财神”。30多家单位向《土》剧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说:为宜昌文化建设出力,理所应当。
宜昌市歌舞剧团这匹“小马”,在社会各界的通力支持下,负载着宜昌人民的厚望,终于把《土里巴人》这轮“大车”拉起来了!
(附图片)
右上图为“哭嫁”一场剧照
左图为“摸灰”一场剧照
佘代科摄影


第8版(周末)
专栏:百家艺话

  重说小剧场
汪俊
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们前些日子排演了一出莎翁的《第十二夜》。整个演出如游戏般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学生们夸张地将歌舞、杂耍乃至中国的“功夫”来个“一勺烩”,全无以往出演名剧时的正经。而观众反应之热烈则又是近年来小剧场话剧演出中所少见的。兴奋之余,笔者不禁产生了某些疑惑:也许我们以往对小剧场艺术的认识仅仅是出于一种顾名思义的推理与想当然的把握?我们曾经上演过的许多小剧场话剧是不是显得过于拘谨与板正而使演出沦为了一厢情愿的演示?小剧场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众所周知,小剧场艺术在近代戏剧史中是伴随着叛逆与变革成长起来的,其实验色彩极为浓烈。使观众在一种更为自由与开放的审美情境中接纳演出是小剧场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回想近年来我们的小剧场艺术所经历的发展过程,似乎透露出这样一种逻辑,即由于外在物理空间的改变(观演距离缩小)而必须使演出的张力依次递减,如演员表演更细腻、场面调度更生活化等等。这种强调空间与表演强度的正比关系、强调演出面貌逼近自然状态的美学要求,实际上就是将正规剧场及“镜框舞台”加以“袖珍化”,其本质与封闭式的创作思路并无二致。与此同时,按照这种思路推衍下去,我们又常常顺理成章地得出另一个结论,即小剧场艺术更适演于写实性风格很强的心理剧,也就是我们每每津津乐道的人物间细微的交流、不易察觉的内心活动等等。心理剧俨然成为我们选择小剧场剧目的上品。
从表面上看,小剧场艺术似乎应该更擅长于呈现人物细腻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但事实上这种“纤毫毕见”恰恰是影视艺术的强项。以笔者的观剧体验,小剧场演出越贴近于表面的生活真实,越贴近于自然形态,观众就越难以入戏,越不可能产生“身临其境”的幻觉。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戏剧的本质就在于演出与观众的“对峙”。而一旦演员将自身的状态降低为与观众同处一个平等的水平时,这种“对峙”现象就消失了。尽管只是咫尺之间,观众的“窥视”心理却又是始终存在的。于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审美“对峙”的消失(加上演出本身的封闭性)使戏剧失去了必要的张力,同时也令观众处于难以调整自己的尴尬境地。试想,当演员非常投入、非常认真地在你眼皮底下做戏时,你的注意力恐怕更多地并不在于演员的表演多么真实,多么细腻,而在于时时提防自己避免与他们的眼神相撞……笔者就常常被那些伸手可及的面对面的“真实”弄得浑身不自在。
因此,小剧场演出更应该是一种夸张的、强烈的艺术行为。它必须更充分地利用戏剧的假定性,以尽可能丰富的风格化的手段给观众带来一种冲击力。只有观众在充分感受到“舞台”的假定性,感受到整个演出仅仅是一次假定行为的时候,观众才可能松弛下来,以更为坦然、开放的审美心境接受演出。也只有这样方能建立起水乳交融的观演关系,达到“共同体验”的审美境界。由此看来,我们对小剧场艺术的理解与把握存在着明显的“误区”。我们惯常所尊奉的小剧场美学原则也许正是这种艺术形式本身的禁忌所在。


第8版(周末)
专栏:

  特殊舞台
王平久裴烨
没有眼泪,只有微笑,她们走下舞台。
在E团演出,她们从没感到过如此的成功和痛快,无论是谁上台表演节目,总要从台下拉上一位,她们的搭档也在不断地变化:中校、下士、上等兵……慰问者和被慰问者已模糊了界限。
一些军营男子汉在“战场”上没有落泪,在这儿却无法阻止泪水的涌出。这是特殊的战场、特殊的舞台,是大漠是沙洲是拒绝女性的神秘之地。
几天来的颠簸,她们浑身散了架似的。车厢里唯一能做的事情是在推来搡去、口干舌燥中做一个绝不可能彻头彻尾的梦。无梦也罢,就睁着眼看黑漆漆的车厢和车厢里的黑漆漆。她们也听到了休息的命令,可她们只能“按兵不动”。“真是男女有别,我都又憋了一夜了。”她们都在埋怨着。
带队的首长猛然感悟,命令驾驶员:“目标,左前方两公里沙丘处,27号车紧急出列。”
激情的演出换来的不只是掌声和笑语,更重要的是高昂的斗志。台下是男兵,是一张张被风吹裂的脸,还有干痂里浸着殷血的唇,看到他们的笑容,她们真有些激动了,她们把仅剩下的10个苹果扔给了男兵们,尽管她们自己也同样需要。
“吃了它吧,还得给战友们唱歌呢,嗓子就是你们的枪,不能再哑下去了。”苹果又被扔了回来。
李红想起了“出征”前特意挑选的那只“红富士”苹果,想让它记下在军旅的最后日子。“红富士”是一段日子,是一种象征,可现在她改变了主意。她轻轻地咬了一小口,几乎是嘬,而后传给了张淑君,再递给了袁丽荣……重新传到李红手中时,苹果还剩一大半。40年前的上甘岭也曾如此,而今天,决非仅仅是惊人的相似!
天骤然变冷,下雪了。韩雪梅真想到外面看看雪,当初在河北省通俗歌手大奖赛捧杯时,她唱的就是那首《我爱你,塞北的雪》。她想到了雪能融水,于是想把饭盒放到外面接些雪,等天亮再拿回帐篷好融成水洗脸,或者喝,可她硬是没敢,天冷得瘆人。
“阵地”上到处流传着“男兵红唇族”的故事,“化妆师”当然是她们。她们去找指挥所的小吴了解“前线”的“战局”变化,小吴口唇皲裂,说话连嘴都张不圆,更无法回答她们的问题。“唇膏特管用”。她们的真情让小吴摆脱了胆怯和羞涩,小吴试了,效果特好。于是,她们便把所有的唇膏连同战友之间的挚情一起送给了男兵们。
“那是战场,不是舞台。”这话是首长在她们请缨时说的。但,她们不相信“战争让女人走开”,她们觉得“战场”才是她们真正的舞台。
她们走上舞台时,心里很沉重却又很欣慰,行军礼的那只手久久不愿放下。她们是文艺兵,是用歌舞来战斗的兵,她们最后的舞台是大漠,她们最后的演出是在这近似于实战的阵地上。
她们走下了舞台,告别了军旗,离开了大漠。然而,军旗、舞台、大漠却永远记下了她们的名字:靳梦唯、吴妍、韩燕、李伟丽、舒爱英、韩雪梅、李红、张淑君、袁丽荣。
她们是北京军区某部文艺队的战士。


第8版(周末)
专栏:江山万里行

  奇异的树包塔
靳国君
从云南省昆明市乘车西行,然后南下,横跨澜沧江,穿过怒江,越过高犁贡山,再奔向西南,就可到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首府芒市。这座边境小城,风光旖旎,四季如春,凤尾竹、大榕树遍布全城,古寺古塔交相辉映。其中,树包塔独具一格,堪称世界一奇。
这塔,傣语称“广母姐列”,意思是铁城塔,位于第一小学院内。相传200多年前,遗落在塔顶的一颗大榕树种子发芽长出了小树,树的根须累月经年竟把塔紧紧箍在中间,树包着塔,塔长着树,合二而一,浑然天成。海内外客人看到这别有情趣的罕见景观,无不惊叹称奇,都愿在这塔前合影,留下永久的记忆。
(附图片)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画、油画精品展推出
由中央电视台书画院等单位主办的’94新铸联杯中国画、油画精品展已经拉开帷幕。该展汇集了中国画、油画作品各100件,并从中评出金、银、铜奖各9名,由吴冠中、靳尚谊等组成评委会。(文一)


第8版(周末)
专栏: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介绍

  火烧圆明园
慈禧原名玉兰,17岁被选入后宫,费尽心机终得咸丰皇帝的宠幸,19岁被封为懿嫔。后又因生子载淳(即同治皇帝),她被册封为懿妃、懿贵妃。此时的清王朝内忧外患,危机四起。太平天国、捻军的声势越来越大,英、法联军直逼北京。咸丰皇帝采纳懿贵妃的主张,欲击败英、法联军后,再全力消灭太平天国。京郊八里桥一战,清军败北,全部将士阵亡。咸丰仓皇逃到热河行宫,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在北京烧杀抢掠,并将典雅富丽的皇家花园——圆明园付之一炬。
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香港新昆仑影业有限公司联合摄制。


返回顶部